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5313|回复: 26

净公上人讲解菩萨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集锦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22 18:27:5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b3 o' Z: _- A" s) U: u2 J$ C3 n

4 ^8 D! j- ^8 y" U  G! `* i: y4 k+ y         1        02-034-0014 大乘无量寿经$ G: ~) g$ ~9 x/ C! h1 Q
   8 y5 n4 y$ {8 y3 r; E! U+ C0 ?
……从这个地方来看,招牌、门面、包装就不能不重要,我们要很重视这一桩事情;重视,认真把自己修好。所以佛讲经先把果呈现出来,自己修好了,这是果报,这是让你看,你看了以后,你自然就动心,你也想修学了。所以,我们个人是一切人的好样子,样样都好,容貌好、身体好、处事待人接物,没有一样不好,这就是招牌,这就能够摄受一切众生。
% }. e% m' ?& K% s; O; [& }  g! v- J- r# A/ b
  你要想度一切众生、要想教化一切众生、要想弘法利生,你自己不把这个招牌搞好,怎么行?招牌要搞好,一定要断烦恼,一定要学法门。我们题的十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长存此心,「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要常修此行;我们的心、行与这十句二十个字相应了,果然相应,给诸位说,三年,我们的面貌变了,体质也会变。为什么?相随心转。所以这个道场一旦建立,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讲经、天天念佛,永无间断,住在这个道场,只要住上三年,出去之后,决定跟一般人不一样,一定的道理。他在这个道场长时间的薰修,身心统统起变化,哪有不往生、哪有不成佛的道理?所以,这个地方将来真的变成世界上一个选佛场,我们选人来作佛,就到这个地方来选。所以新加坡这个国家有福,不可思议;东南亚这个地区有福,能有这样一个如法、这样殊胜道场在 ……
7 e3 ~: s' e  }8 z; V
8 t0 Q- z$ j! n+ b: e/ n) S         # s- O  n3 ~& h/ Y
        2        02-034-0063 大乘无量寿经: f; e/ k# R" c1 A2 S
   , O* k4 e/ L3 C& X
……月之前知道的,预知时至。得力於这几年来,每天八小时听经,如果没有这样长时间的薰习,给诸位说,世缘他总有留恋,总是放不下。听多了,搞清楚了,搞明白了,万缘放下,什么都不闻不问,世间事你们爱怎么做你们去做,与我无关了。不闻不问,这真放下了。
1 }  J& m  I$ I- d" o0 M
% Y3 ~0 L* g4 F* S* `6 M' R  诸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恩德是什么?就是讲经说法。世尊当年在世,没有领导大众打个佛七,也没有领导大众打个禅七,如果有这个事情,那经典里大书特书,大事!没有。我们在经典记载里面所看到,他老人家一生就是讲经说法,将他自己所说的,完全做出样子来给我们看。那个样子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他表演的样子给我们看。释迦牟尼佛也念阿弥陀佛,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得太好了,我们天天念《弥陀经》,没有看出来,蕅益大师看出来了,释迦牟尼佛是念佛而成佛的。所以他一生的生活,我们仔细去观察,确实放下,彻底放下,看破了,大自在。一生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你说他多么圆满!佛法里面讲的大圆满、大自在,他证得了,表演出来给我们看,我们应当要效法,应当要学习。这个地方讲的十念,都是佛菩萨果地上的境界,虽然高,我们应当随分随力来学习,决定有好处。请看下面经文:
- A2 x6 {9 [7 v! b8 u
( W: B/ P/ G* w% S* t  【一者,於一切众生,常生慈心。於一 ……
$ \4 i: Q0 {8 _2 X" U+ Y$ d# }8 I! l# A$ G3 y4 y
        5 p4 q) J+ i7 ]8 D
        3        02-034-0070 大乘无量寿经/ ~% W, ]  J2 _8 G
   , K4 Q& R% q2 v+ o" G' A
……虽然看不见他们,我们知道他们也有不少人在那个地方。
1 z/ z' k- ?3 M$ f6 H$ j; P
2 x" x* I% m# m; c6 v% O  第三叫「念不退」。经上常讲,念「心心流入萨婆若海」,这个话不好懂。什么叫萨婆若海?萨婆若是梵语,它的意思是自性般若智慧,古人翻译「一切种智」。如来所证得的智慧,念念与一切种智相应,这叫念不退。我们把这个话说得白一点,大家好懂,念念与性德相应,这就叫做念不退。起心动念与性德相悖,那就错了,那就退转。也许有同修要问,什么是性德?我们从理事两方面来说,在这么多年当中,我们将经论的教诲总结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从理上说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从事上说的。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的心念与这二十个字相应,那就是念不退;与这二十个字不相应,你就退转了。这二十个字是我们的性德,是如来真实智慧,这个说起来大家就容易懂得多了。6 V8 ]. D2 w& P& ~' ~

2 R6 o* \0 Z. M3 M  真诚心,决定不自欺、不欺人。可是这个事情很难,为什么?我们都以为我心真诚,我没有欺骗自己,我也没有欺骗大家,这有什么法子?曾国藩先生在读书笔记里面,给「诚」下了个定义,他定义下得好。他说什么叫诚?「一念不生是谓诚」。我们心里头起念头就不诚,我很诚意,已经不诚了,念头起来了。诚,不容易,诚心一发,菩提心就现 ……
( W4 ]7 z$ i2 w$ D, o$ V" {' m
. r8 i& o9 x) k) O3 x5 g+ K4 U        
2 ~& C, J6 j  R! W         4        02-034-0074 大乘无量寿经
# E! d# j* G6 t; Y. Z% F   $ ^. C- y$ F5 s. M6 S
……,修的功夫还不到,那当然你还得找医生,还得吃药。但是你要有个信心,我找医生的次数愈来愈少,我吃药也吃的次数愈来愈少,过个一、两年完全不要了。现在需要看医生、需要吃药,过渡时期,我在修清净、修慈悲,功夫还不到家,修到功夫到家,不要了。你们看看李木源居士今天不要了,这是我们的好榜样。有人给我们做证明,佛家三转法轮「作证转」,给你做证明。现在做证明的,实在讲在我们的周边太多太多了,只要你留意,只要你冷静,你就观察到了,诸佛菩萨常常给我们示现。所以清净心,菩萨行,多么重要!菩萨行就是我们下联所讲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菩萨行。* v/ l( u6 G3 k5 a3 p3 w

+ G- f5 J- U) w% _  闻名,换句话说,就是你这一生当中,有缘分遇到净土法门。根性利的,这一生当中决定往生,高品位的往生,这上根人,得上等利益;中根人也能得生,生凡圣同居土,得中等利益;此地讲是下根人,没有意愿往生,得人天福报,下等利益。所以有缘分遇到这个法门,各人根性不相同,发心也不一样,或者是发心不够坚定,或者是信愿不深,或者是念佛进进退退,所以跟经上所说往生的条件不能够完全符合。8 {" |2 f5 `4 g7 x/ P' K6 G
9 w2 V! ?% D0 g
  我们曾经听说,很多地方流行,从日本那边传来的,本愿念佛。他们说我们这种念佛的方法不能往生,要学他那一种,他那个念佛 ……& F5 L( U; ^. @$ K1 k% N- J! y% ]

# j/ e& G0 N. y. [) B! r3 t, A* d" `        
3 X" ]3 }+ A2 ^/ ?% h- w% J6 M         5        02-034-0078 大乘无量寿经- z8 C# B- B7 r* Z9 ~& F5 S. h+ E
   3 z, U9 _0 X  P2 Y2 p! R5 d
……,在华藏世界修成佛果需要三个阿僧只劫,到极乐世界去修行,像他们这些法身大士、圆教初住的人,宗门常讲「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这一种人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不用三天就成就了,然后你才明了为什么文殊、普贤要去。所以西方世界得到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赞叹,释迦牟尼佛在《无量寿经》上做代表,诸佛的代表,赞叹阿弥陀佛,「光中极尊,佛中之王」。6 C. M+ o% m5 _( A

1 I' _" w! ]  y' ~: ~# `  我们今天再念这一句经文,「生我国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28:52 | 显示全部楼层
善根无量」,我们要不修积善根怎么行!什么是善根?我们总结世尊一代的教诲,这十句二十个字就是善根,「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无量无边的善根,我们要不认真修学,不行!《弥陀经》上讲得很清楚,「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所以决定不是说我每天念佛,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就能往生,未必!没有善根的不行。天天念佛,一天十万声佛号,没错!如果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没有善根,到了极乐世界,这个看不顺眼,那个不愿意,天天跟人吵架,那怎么可以,是不是?我们在经上看到世尊给我们讲得很清楚,西方世界是「诸上善人俱会一处」,那问问你自己是不是上善?你要不是上善,到那里天天跟人闹别扭,不是把极乐世界给闹翻了。
& j9 e' F. \) R( f2 h- r# B: u9 p$ n0 E( e! s: s: k' v
  於是我们就想到,我 ……3 i1 n( ]3 @' |3 B/ X8 s
* J" b3 p4 l: f& r/ g/ p8 ^
       
, t" H- n3 F) n         6        02-034-0085 大乘无量寿经+ G2 U, I2 h) O6 `- J
   
4 \# {2 S6 C( Q……,决定没有虚假;要用清净心,清净心里面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有执著就不清净,有分别就不平等,有妄想就不真诚。真诚清净平等,就是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断掉,我们用这个心。世间一些人他们用妄想分别执著,我用真诚清净平等,我们跟他很好相处。为什么?他要的我不要,我要的他不要,这就好相处。如果我们两个都要,就会发生冲突。你要名闻利养统统给你,我不要,我要清净心,他不要清净心。他要清净心跟我要清净心也不会冲突。你要的,我全部都给你,欢欢喜喜给你;我要的,你不要。於是落实在生活、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就真正能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念佛是念觉悟,念佛是念自性,阿弥陀佛是我们自性的德号,但是西方极乐世界也确有其人,性德圆满的现前,我们称他作阿弥陀佛。
" _0 Q9 V$ L! c4 i2 M$ s% d! Q
2 [$ k1 P0 \7 W" c7 B, \, b  『国土所有一切万物』,这一句全部包括了,依正庄严全部包括。『皆以无量宝香合成』,西方世界香光庄严。我们知道西方世界任何物质都放光,身体也放光,光明世界。在这里看,不但放光,还放香,还有香气,「无量宝香合成」。香光都流遍虚空法界。我们这个地球在不在弥陀光明之中?在不在宝香范围之内?给诸位说,在。在,何以我们不见、不闻?不见不闻,我们自己有障碍。什么障碍?佛在经上讲两大类的 ……
/ g, O* D4 n. ^% B! M4 v
* _$ U. f; s; k         & |+ Z+ }( h* k* o* Z4 ]" T% |3 |
        7        02-034-0095 大乘无量寿经
; L3 U6 i. M( }6 ?$ b# e9 Q2 w( i     ]! r0 e3 \5 Y1 r  Z
……是念鬼。念瞋恨、念嫉妒,那是念地狱,很麻烦,不可以。我们一定要把念头转过来,念佛,虽然不念阿弥陀佛,念什么?念真诚、念清净、念平等、念觉悟、念慈悲,这就是念佛。你发愿求生极乐世界,你决定往生。如果口里念阿弥陀佛,一天到晚念珠「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天念几十万声,心地都是虚伪的,见人都说假话,没有一句真话,心里不清净、不平等,不能往生。古大德讲得好:「口念弥陀心散乱,喊破喉咙也枉然。」为什么?你念佛是形式上念佛,你心不是佛。) Z* h" a' H8 a0 e) U# t( {

: d1 B# k# z+ X5 [  「念」这个字诸位看清楚,中国文字是智慧的符号。念上面是「今」,下面是「心」。是说你现前心里有佛,那叫念佛,不是在口上;换句话说,你的心跟佛心一样,这叫念佛。佛是什么心?佛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有这个心,你念佛就没有中断过。佛是什么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那是佛的行。我们心是佛心,行是佛行,哪有不作佛的道理?一切法从心想生,你这一生就决定作佛。所以这个总结意思很深很长,他真正在此地劝我们,在无量法门当中选择净土法门。选择净土法门之后,要像法藏菩萨这样信入,从这里生起信心,从这个地方入门,我们不需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我们这一生圆满成就。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演这一段。& z* m* b' w# m/ `
+ Y1 [8 ?: ?! W- i( J& M( v
          C. V5 U) ]9 h& \  Q
        8        02-034-0115 大乘无量寿经5 A, d5 [; f5 z6 {
   
# Y2 s; x  o* k- {+ n……当中,肯定有大成就,一个心用事!我在前面讲过,我们今天用什么心?我们学佛这么多年,把经教里头归纳成最简单扼要的十个字:真诚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是我们这个经上的经题「清净平等觉」,前面加个「真诚」,后面加个「慈悲」,十个字。无论对什么人、对什么事、对什么物,上对诸佛菩萨,下对恶道众生,决定不改变,同样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完全相同。我对阿弥陀佛如此,我对蚊虫蚂蚁也如此;我对善人如此,我对於冤家债主亦如此;十法界千变万化,我这个原则是永远不变。我们就抓到这一点,表现在外面,那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表现在外面。0 x0 _. Z# |9 i3 N4 g0 [- |

$ J: \7 J3 V$ C% B, G( _  你要问我「学佛」,我这五十年就学了这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是我学佛五十年的总结。决定相应,那就得自在,这个社会不安我安,社会动乱我不动乱。必须在这个地方下功夫,念念当中决定没有为自己,为正法久住,为帮助苦难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我为什么要这样做?我本来是个迷惑人,本来是个很苦恼的人,我遇到老师教导我这个方法,我真的离苦得乐了,我要报恩。我怎样回报?我要帮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这一生当中就干这么一桩事,这一桩事情干得很自在,干得很快乐,一定要认真学习。
- L8 |# P$ d2 ~2 K* T0 Y0 o0 y- L
5 D7 @5 `1 p1 `% g; B  所以,经论里头不管讲多 ……
! ~8 Y, `! q* w- v1 B! |5 K# z+ o* p/ y1 L! t
        9 s' J; l/ ^9 C2 |3 y
        9        02-034-0129 大乘无量寿经
  ]4 ~; y5 Q7 q* v+ C   ! s4 L+ Q0 e) ^9 Z
……夫,哪有不起念头的道理?不起念头,你就不要修行了,你是圣人,你不是凡夫。我们是凡夫,肯定有念头。有念头,古人讲换得快,你的警觉性高、觉性高、悟性高。那个觉悟高,他就换得快,第一个念头才起,第二个念头就换掉;悟性差一点,可能到第三个念头、第四个念头才晓得不对,赶快换过来;再差一点,可能一两分钟,一两分钟就不少念头了,才换得过来,能够在一两分钟换过来都了不起,愈快愈好。所以要知道,我们今天讲修行总纲领、总原则,我说二十个字还太多了,但是这二十个字讲得清楚、讲得具体,「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再简单一点,四个字:「纯净、纯善」。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修什么?就修这个。; @( e6 F, |5 l- w" {# S
. a; e9 B0 K9 p0 [* [8 ^
  「纯净」,我们的心绝对不能有丝毫染污。什么是染污?七情五欲是染污,我们讲动了感情,喜怒哀乐爱恶欲是染污,要警觉!这个染污就是不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29:5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净就不能生净土。古大德常常提醒我们「心净则佛土净」,我们心不清净,怎么能生净土?念佛生净土没错,就是刚才讲,你念头才起来,马上就换成「阿弥陀佛」,这样才能生净土,用念佛的方法修清净心,修念佛三昧。不是一面念佛,一面起七情五欲,一面打妄想,那个不行,没有用处,古大德讲「喊破 ……
2 z1 X9 _8 [' y+ T( Z5 V5 T% y- I; N. G
        : Z7 p6 L5 t( ~
        10        02-034-0132 大乘无量寿经
* |& k/ }3 g  G8 D- T( Q   
/ z4 B* \: f" [! G# S……,这就叫「光明遍照」。你影响的面愈大,影响的时间愈长,这个光大,这个光照得远,这个光照得深,就这个意思。如果把自私自利摆在前面,你的光很小,你的光很短,换句话说,你影响的面很窄狭,影响的时间很短暂,那不就错了吗?
$ H9 x  L. T* `0 V) X6 i6 ]) L4 M3 L% P6 w. C' r
  『等』就是平等。底下讲的『智慧光、常照光』。光明从佛无碍善心而起,帮助众生破除无明,这是智慧。由此可知,我们学佛学什么?我学佛五十年,总结佛陀的教诲,我写了二十个字,大家都很熟悉。前面十个字,佛心,是真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如是存心就跟诸佛如来无二无别;对人对事:「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上面这五句十个字「纯净」,下面这五句十个字「纯善」,心纯净,行纯善,这个人就成佛了。所以再归纳四个字:纯净纯善。就像佛在《十善业道经》上教导我们,不容毫分不善夹杂,不容毫分不净夹杂,心不能夹杂不净,行不可以夹杂不善。1 n7 J% T& D% T  Z/ e- B

4 n; {. n8 M2 ^$ }下面『常照』、『清净』、『欢喜』,欢喜是慈悲,清净是决定没有染著,要在这里下功夫。「欢喜」是从慈悲里头流出来的;『解脱』是从清净平等里面流出来的;『安隐』是从真诚慈悲里头流出来的;『超日月光』是比喻;『不思议光』,法合,喻后一定有合讲,不可思议,这是真的。康僧凯的本子有难思 ……/ K" }1 H9 Y& a- U" b. Z

! o" P( Y% R/ `8 ~- o- \
$ S" u3 l; v- ?+ F        11        02-034-0144 大乘无量寿经
3 p" m4 j+ U! y. i! E   * {* [" N$ n* y: H- t' M
……。佛法能不能兴旺,个人能不能开悟,能不能证果,都在自己不在别人!老师只能教你方法,只能提供他修学的经过给你做参考,真正契入完全靠自己。2 o  X3 Y. l; w+ o- l' N8 F
# K. t8 J7 t6 Q9 x: f
  儒跟佛都讲一个「诚」字,真诚!只有真诚你才能契入,不能夹杂一丝毫虚伪。所以这么多年来,我们总结大乘教学里头,把它总结为总的修学纲领,我们写了二十个字。好像这上面两边,这二十个字写在这上面,「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要用这个心,不能再用虚假了;这十个字反过来就是轮回心,轮回心学佛也是造轮回业,决定出不了三界。所以这边讲的是存心,这一边讲的是对事,「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5 a, ]* S# s, W" A+ z. p6 X) o( o) o. ~, p9 Q/ U4 a
  依照这个纲领来修行,就是说把我们的错误,我们虚伪的心是错误的,修正过来真诚;染污的心是错误的,修正过来为清净;贡高我慢的心是错误的,修正过来是平等;迷惑颠倒是错误的,修正过来就是正觉;自私自利是错误的,修正过来是慈悲。简单明了!最近这两、三年来,我嫌这个字太多了,二十个,现在把二十个浓缩成四个字「纯净纯善」。我们的心要纯净,我们的行为要纯善,用这个做目标就更简单了。纯净纯善是如来性德圆满的现前,要远离一切不净不善,心地要清净,行为要善良。8 F- f5 F( o# q+ f' k

; f( T' W: l4 _9 T) l  这十力第四个是「根智力」,根就是根性,知道一 ……
; l4 f- I2 L7 s; O5 C
& ]9 @; ?9 [) t# \# m! U  \        
5 t( D! Z; G/ H0 \; O" w         12        02-034-0177 大乘无量寿经
! A7 r1 g' L, F( A" ]   - R1 M( Q0 a* O
……帮助别人提升是善,帮助别人堕落是恶。自己要做一个好的榜样给人看,这是善,自己给别人做不善的榜样是恶。这里头差别,真的是「差之毫厘,失之千里」。怎么学?不读书不行,一定要读圣贤书。
4 G! u% O" L. L; [8 ~
: M* C; ]+ W4 I+ t6 L: x: u  说到这个地方,有许多同学来找我,有人希望跟我一起修净土,也有人很希望跟我一起学《华严》。真正有心向学,那就请你们要记住,跟在身边未必有成就。像孟夫子学孔子,不在身边,他学成了,比在身边七十二贤超过。所以「善用其心」这句话重要,用什么心?用菩提心,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要用这个心;用菩萨行,菩萨行是什么?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只要你真正能够依这二十个字,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二十个字都相应,我们真的是同参道友,不一定在一起,不一定住在一起,不一定生活在一起,你们个个都会成就,有真实的成就。如果这二十个字做不到,天天跟在我身边,不能成就。这要懂,要清楚、要明了,我们的方向、目标不能走错。) C- p! n$ y- [, z4 c
/ y. v  a# K- t$ x
  机缘非常难得,这是经论上常讲「人身难得,佛法难闻」。得人身最可贵就是闻佛法,闻了你能够理解,解了你能够实行,你能够落实,把经典里面的道理变成自己的思想见解,经典里面的教诲变成我们自己的生活行为,你是真的在学佛,诸佛都赞叹你,龙天 ……
2 G# @4 e4 M. \: Q1 G" C/ G% g: A8 v3 d" x  P, D
        ' u2 f4 s% ]5 n( p
        13        02-034-0180 大乘无量寿经
! q: Y' ^0 X) W6 [% C/ C( l   
* M/ h! _9 _$ n" b" m大乘无量寿经  (第一八0集)  2006/2/23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02-034-0180; Q; U  c# s! [' @

8 W: x) J. O; Y3 W4 F  诸位同学,请看经本,「三辈往生」第一段。我们把经文念一遍:# y/ a* }6 S7 Z6 {! G2 |( D
6 h7 t9 v1 A: Z% p
  【其上辈者。舍家弃欲。而作沙门。发菩提心。一向专念阿弥陀佛。修诸功德。愿生彼国。】5 Y5 w  Z5 C1 ]1 r

& n! z& b/ m; }' X2 C  ~  我们念到这一段。古大德对於这一大段,也就是此地讲的这一品「三辈往生」,以及下面一品「往生正因」,这两品一大段的经文,自古以来,祖师大德讲得最详细,也注得最丰富。当中的原因我们可想而知,因为它关系到我们这一生念佛能不能往生,关键在此地。首先要断疑生信,这比什么都重要。疑情要断尽,信心才坚定,信心才清净。坚定的信心,跟阿弥陀佛、极乐世界就起感应道交的作用。信心清净,《金刚经》上说「则生实相」。实相是般若,实相就是法性、就是佛性。所以信心清净,真心本性就能现前,「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哪有不现前的道理!' @" L9 }2 a" V) M7 K

8 @- A7 G( d: X# R" d) W6 y6 M  所以蕅益大师在《弥陀要解》里面跟我们讲信愿行,他讲得很透彻,序分里面有信愿行,正宗分里面有信愿行,流通分里头还有信愿行,所以信心多么重要。我们今天一般学佛的人,说实在的话,信心不足!就像浮萍在水面随波逐流,没有定性。今天社会风气实在讲就是大风大浪,随著社会的欲求,现 ……6 K4 k% f2 h6 x( E% @* J
! y% Q: e" k, p: `; S, k
        + ]; i% X) W  ^; V  ~
        14        02-036-0003 大乘无量寿经菁华
# h, }# z+ r; s4 F: B5 _2 C   
2 W: e5 w, l, f- s……有人教导他。我希望我们学佛四众同修都有这个认识,我们都能够回头,都能够自己责备自己,认真努力修学,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30:48 | 显示全部楼层
必然能转变这个环境。佛法里面讲消灾免难,这个话不是假的,如理如法的修学,一定得到这个效果。所以经上讲『人有至心求道』,「至心」是真心,真诚到极处。「道」是什么?我为了便利同修们明白起见,把古人的话用现代的简单、通俗的言语来表达,道就是我们对联上挂的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的心起心动念,能不能跟这十个字相应?果然把这十个字,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起心动念你就与道相应了。这边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处事待人接物落实在生活上。我们只要把这二十个字做到了,这个道你就得到,你就得到道了。我们要真心去求,真心去学习,『精进不止』,不懈怠,不停止。
$ m1 t$ X8 _, ^9 W8 q0 z$ J4 @& h/ b/ d7 h* b
  『会当克果,何愿不得』。佛的话很肯定,一定会得到结果,一定能满足你的愿望。此地同修,我遇到几位跟我谈你们的愿望,想在这个地方建一个道场,天天有法师来讲经,天天有同修来共修。这个愿很好!为什么这个愿不能兑现?这段经文多念念,你就晓得了。你没有至心,你没有精进,所以你虽有这个愿望,还达不到。读这段经文就明白了,如果我们真心精进不懈,你的愿望很快会 ……0 p( e- a  c6 r; q% T( u, Q
  y7 ?& Y# t) S, f! I
                        7 E' L3 ^" s0 E! ?6 N- _! S
        15        02-037-0005 净土大经科注
/ ~- k; v' ^( l9 T   + T  U' M! u! X. ~3 ~9 }5 Q
……情没做,心发了,不是你不做,而是缘有障碍,所以你的功德是圆满的。谁伤害你?没有。那个做障碍的缘的,做障碍的,这就是科学讲的作用跟反作用,它就弹回去了。他害人那个意念,害人那个恶行,统统他收回去了,他遭殃。所以,古人这两句话我们把它稍微修正一点,「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也不必有」,都不需要,心开意解,得大自在。
( }8 R' ?: [( _5 |& f4 E4 x9 ~" M4 t1 y- C; g% a7 A
  菩提心确实就像个金刚罩一样,什么样的邪恶都不能够接近你。这个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十个字。我们在这个世间,这章嘉大师教给我的,这一生对人、对事、对物,处事待人接物,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老师教的。看破是什么?清楚、明了,这叫看破,就是对於事实真相搞清楚了、搞明白了。我们没有能力看破,读经。佛经上所说的,是诸佛如来他们怎么看这个世间,怎么看宇宙,怎么看这些万物,这经上所说的。我们读多了,慢慢自然而然跟他一个看法。这不是证悟,这在佛法叫解悟,解悟对我们中下根性人来讲非常有利益。我们明白道理了,我们就会走这个路子,与佛菩萨所说的相违背的,我们决定不去干;佛菩萨所说的,与他相应,我们就可以去做。决定不要想到自利,想到自利,里面就夹杂烦恼,没有自己,纯是利他,这就对了。一定要智慧做 ……
# }/ Y0 _! ~7 l6 K$ ^* n4 y9 [8 z8 q; i- E/ H' y6 |4 _
        ; A% J1 t* n0 J6 \5 ?  m; [7 t2 {. b
        16        02-037-0019 净土大经科注# G) r1 }$ ^$ T6 k7 }
   
) K- j7 z2 V7 {, Y4 [8 Y0 M3 Z% P$ D……德行,德行是忍让。孔子弟子赞叹老师的,「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忠是讲心地的端庄,不偏不邪,不受外面环境的影响,这忠;恕就是原谅,原谅一切人,爱护一切人,帮助一切人,感恩一切人。3 a) X7 f6 ^. v

; M7 s  U2 q; D6 R# o  这是我们在这检讨,为什么我们这么多年都学不好?真正原因明白了、找到了,把我们的毛病革掉、放下,从今天起,我好好的修十年,抓住宗趣,那十年就有不可思议的成就。菩提心不能不发,这是自己的真心。我们现在所说的,这是二十多年前,我在美国提的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如是存心;应对世间一切事物,我们用「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果然用这二十个字来规范自己,来勉励自己,真干,没有一个不成就。《学记》里面所说的,「七年小成,九年大成」,古人也有一句谚语说「十载寒窗,一举成名」。我们能够锲而不舍,好好学十年,一部经、一句佛号就够了,不能搞杂,不能搞多。如果佛菩萨、上天还给我十年寿命,我就好好的来表这个法,十年当中我做出个样子来,就是「一门深入,长时薰修」,就这一部《净土大经科注》,我们认真好好的学十年,就这一部经,一遍一遍的讲,遍遍意思不一样。为什么?境界向上提升了,不相同了。5 E1 B$ n% ^8 \1 D! i& i
; o2 z7 C+ n; G
  我讲经用的经本,第一遍我们讲的是《净土 ……7 q7 @6 [7 ^* R5 }! `

8 z7 ~/ _( R+ E2 g, ~* ~" g        
8 C6 h- ^& Z! v6 r& B; c         17        02-037-0163 净土大经科注
. a, L% z# Z# ?3 ]   
2 e3 y( }( ?* \2 l/ w% O4 l  U0 q……心,自受用我就用《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自受用。清净心、平等心、觉心,祖师大德常常讲的深心,深心不好懂。古大德注解什么叫深心?好善好德之心。我们读《无量寿经》,经题上说得这么清楚,「清净平等觉」多好!我就用这个做深心,来解释深心,深心就是清净、平等、正觉。他受用就是慈悲。我用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就是菩提心。真正发心了,发这个心,我们在日常生活用的是这个心,工作、处事待人接物都是用这个心,这个人是真菩萨。发菩提心,行菩萨道,你走的是菩萨道。菩萨道是什么?「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用这二十个字,很简单、很好记。心是菩提心,行是菩萨行,用这种心行来念佛求生净土,哪有不往生的道理!( ?7 w5 O' }8 o# ~
9 \9 H+ V, Q9 f- h. ^1 o
  「看破、放下」,章嘉大师教的,妙极了!看破是了解事实真相,一切法如梦幻泡影。《金刚经》上说的这四句偈,「一切有为法」,有为是有生有灭,说的十法界,十法界是有为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应作如是观」。「凡所有相,皆是虚妄」,对於一切现象不能贪恋、不能怨恨。怎么对待?慈悲,慈悲就是一般讲的爱心。现在许许多多的信息传来,应付灾难最重要的一个心态就是爱心,怎样去发挥这个爱心,讲得有道理。江本 ……8 r$ P: @( {3 ]( `( W$ w' B

* b- K9 k3 ]) ^# `6 u0 B         / m0 I% ]! s9 s- [1 B
        18        02-037-0197 净土大经科注7 S- J4 X) l- W9 v# f3 O2 E: N
   
( T3 ]" e& S1 |/ y* s/ a/ M5 C. d7 q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九七集)  2012/2/17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973 \+ F) P- O2 ^$ R  |" |

: y, f" t) S8 r+ [2 P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二十九页,我们从第四行当中,「积功累德品」看起,从这看起:* G/ X+ z! p% f8 q
" Q5 }  ~  S* ]' B- Y& q+ {
  「故《积功累德品》曰: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是为法施。经中复云:手中常出无尽之宝,庄严之具。一切所须最上之物,利乐有情」,这是财施,「故知大施主必须财法二施。如《会疏》曰:以财济世贫,以法周无福。故曰大施主」。在法界虚空界,阿弥陀佛确实做到了,大施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31:46 | 显示全部楼层
财、法两种布施都做到圆满。在物质、财这一方面,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在那个环境里头真是所谓「思衣得衣,思食得食」,你想什么心想事成,完全是变化所作。这个用我们现在的话说,科学要达到登峰造极才能做到。他们的科学确实是高明,我们这边科学,近代科学家发现,这几百年的科学有一个很严重的误区,就是二分法,把心理跟物理分开,物理学、心理学分开,这是最大最大的错误,所以出了很大的毛病,到现在毛病愈出愈大。极乐世界的科学,它没有这个毛病,它心理跟物理合成一个,它没有分开,这就高明。为什么不能分开?现在科学家发现 ……+ |  v- Z: x) ]7 {! k; G
. U& E" I1 p& E. R: w* u3 F: k
        . n6 r. E1 O9 l! I! S2 a; r  I
        19        02-039-0135 净土大经解演义
( ^$ Z) N, u. g$ b+ u   ; r( m; q) T4 {, X" _
净土大经解演义  (第一三五集)  2010/9/6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9-0135
8 E6 l8 B# b1 ~0 D8 v8 B
! \2 I2 S; k5 d. x& N0 _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一百五十二面,倒数第四行。
; M( Q* K6 G' m+ L. [
# k4 K1 w! s! ~; S: O  从「受持如来甚深法藏」这里看起。这句经文念公说,「此有二解,一《净影疏》曰:明修胜解如来藏性,是如来甚深法藏。暗障既除,明现己心,故曰受持。是以明心为受持甚深法藏」。法藏,先要把什么叫甚深法藏搞清楚,法是佛法,藏就是佛法藏在的地方,哪个地方有佛法,储藏佛法的地方。尤其是如来甚深的法藏,这就是说,究竟圆满的佛法才称为甚深法藏。究竟圆满的佛法,在事上讲,我想同学们一定也知道,古大德说《大方广佛华严经》,这是一切佛法的根本法,一切佛法无不从《华严经》流出来。《华严》像是大海,佛法像是江河、这些水流,都离不开大海。《净影疏》这是隋朝的慧远法师,他解释这句经文说,「明修胜解如来藏性」。因为如来一切法都是从如来藏性流出来的,如来藏性就是自性,也就叫法性,这个是如来甚深法藏。「暗障既除,明现己心」,这是自己的真心,这叫受持。暗是迷惑、是烦恼,无明烦恼,障也是烦恼,烦恼障、所知障。如果我们用这两个字来说这两种障碍,障是所知障,暗是烦恼障,妄 ……6 L% q" y, W( K7 V- M9 x" m
" ]3 F* h( [( T/ Y: |# s
       
& h6 s$ \9 l% \. `" S3 l         20        02-039-0307 净土大经解演义* y( L: V, Z& @- R' N
   4 m' I+ O( R7 h5 M$ ~
……,疑惑化解了。妄念减少,疑惑减轻,逐渐逐渐真心就现前。这桩事情只有真心现前,真心里头有智慧,能明了事实真相;用妄心,那非常非常难!为什么印祖说一分真诚得一分利益?真诚是真心,真心懂得真心所说的话,妄心不懂。真心,妄心所说的它懂,真心所说的它也懂。妄心,妄心所说的它懂,真心所说的它不懂。发菩提心多么重要,发菩提心就是用真心不用妄心。最近这二十多年来,我们讲菩提心,跟古人讲的不一样。菩提心的体,我们讲真诚,真诚是菩提心的体,菩提心的自受用是清净平等觉,菩提心的他受用是大慈大悲。表现在日常生活当中,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菩提心生活在世间,肯定是这种态度。看破放下,於人无争,於世无求;自在随缘,一丝毫不勉强,这一生这一世决定念佛求生净土,亲近弥陀,我们的大事就圆满了。十法界的众生,同一个方向,同一个途径,同一个目标,在世尊的末法时期,除念佛法门之外,学其他法门非常艰难,不容易成就,修念佛法门决定成就,三根普被,利钝全收。
1 H5 V! [: u# U- L+ Z, Q0 H! Y" e7 Y" {6 j6 ^6 B, |
  我们再看念老下面注解,「今此经文,与《妙法莲华经》中是法非思量分别之所能解」,意思完全相同。「直是一句。一味一音,等同无异,此非偶合」,不是偶然相合的,「实因体同」。这说什么?《无量寿经》 ……
: V# ?% b- H+ O) A3 Z' J; k$ Z' c/ n7 _
) \: F5 M) w! E4 X" {
71        12-017-0404 大方广佛华严经
4 F) i! S8 b6 t  k+ t  h   4 j# }& ~) q: i2 ]
……人的算法,我学佛今年是整整五十年,我二十六岁学佛的,今年七十五岁,整整五十年。五十年当中,我们总结佛法的大意,我们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每一条里面都圆满具足其他各条。清净,清净决定真诚,虚伪哪来的清净?清净决定平等,不平等你心里头有高下,高下是傲慢,你不会清净。清净一定正觉,如果你还有迷、还有疑惑,你不会清净。清净决定是慈悲,决定是无条件的爱护一切众生,你对众生的爱护还附加条件,不清净。所以每一句里头都圆满含摄其他的,你这一句才圆满,清净才圆满。在行持上一定还包含:「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心行都清净,这是总纲领、总原则。对十法界一切众生,对虚空法界一切众生,诸佛如来的教导,方法门径很多,这个原理原则决定不变。因此佛跟魔怎么样区别?与这二十个字相应的,肯定是佛法;与这二十个字相违背的,肯定是魔法。我们用这个来区别就很明显、很清楚,我们是跟佛还是跟魔,不必去问别人。魔在中国字里头的本意是折磨,我修学受许许多多折磨,这是魔法,这不是佛法。佛法是解脱,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破迷开悟是解,离苦得乐是脱,脱苦了,这是佛法。
# U$ E3 Q/ W. u+ M! K; }1 [3 P3 ^% f& e* \: y/ d$ M1 M
  此地这一句,「能令诸趣皆清净」。我们要想,先想自己,我自己有没 ……5 [9 M1 \1 I! O5 C

- K; G  B! a7 [! k2 j7 I* C: I         ( F, U# k- u+ j
        72        12-017-0406 大方广佛华严经/ h* _2 y8 v- S5 i
   
) J  l7 H5 {8 q1 |- G; F# {……是有高下的是妄心,是虚情假意里头流出来的。真心永远是觉悟的,决定没有迷惑。真心决定是慈悲的,慈悲是爱心,《无量寿经》上讲的仁慈博爱,平等爱护一切众生,决定没有差别的;如果有差别的,这是妄心。我们要在这里练,到什么时候你的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现前,那就恭喜你,你已经成佛了,这个境界就是禅宗里面明心见性,净土宗里面理一心不乱,你就得道了。你得道之后,这个得道,道是什么?道就是这个;用现在的话来说,完全落实在你的心行,你的心行绝对不会违背这十个字,你就是再来人。你在生活行持上,处事待人接物,决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U8 o* b& R/ R! G! q  p7 x( P# @5 m3 {

: c* I% Y7 m% [- z  我写的这二十个字,前面十个字是心,后面十个字是行,你的行决定与这十个字相应,你就能够得「甚深自在悦意」,你会看这个世界上一切众生,就如同佛在大经上所讲「过去父母,未来诸佛」,你怎么会不爱护?自己永远生活在感恩的世界里,念念增长智慧,积累功德,他怎么不欢喜?* o2 E* u9 {  U) p
  ~3 ^2 l2 ^! G& w! s: p' z9 Z) A
  赵朴老写的「知恩报恩」,我们把它放大,印了大概总有几十万张,全世界赠送。这二十个字要不落实,那「知恩报恩」是个口号。我们学佛就学这二十个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32:43 | 显示全部楼层
帮助别人也是了解这二十个字、如何落实这二十个字。经论里面,我们有读到「佛度有缘人」,哪一个人 ……
9 \% p! R( C5 C7 k. |  z( R
7 ?7 ^) g. f* l: h* ^         ' U: N; t/ p1 m- ~
        73        12-017-0424 大方广佛华严经
; ?* l8 }- N/ C0 @   
  C; I9 F2 C3 Q1 Z/ c……入到教授。我们有我们的标准,跟世间人的标准不一样。像这些,我们在学院的时候,我们都要报给政府,我们教授的条件、副教授的条件、讲师的条件、助教的条件,我们要向政府报备,然后他就晓得这是道德教育,这是伦理教育,跟世间所有学校教育的性质不相同。
9 c: w9 T0 d, a/ [/ [& A9 L1 x8 P* u/ S! c8 h1 ]5 `
  佛法回归到教育是正确的,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他老人家所推行的就是多元文化的社会教育,释迦牟尼佛自己就是个教授;我们必须要能够做到他那个模样,才能称为教授。他真的万缘放下了,五欲六尘丝毫不沾染,不但不沾染,不动心,念念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心,行行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我们的标准,这二十个字不能落实,那就不具备教授的资格;这二十个字做了,做得确实有成绩,还没有达到圆满,那我们称他为副教授;这二十个字讲得很清楚、讲得很明白,自己没有办法做到,我们可以请他做讲师,我们用这个标准来定老师的地位。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研究员,都以这个标准来衡量,自度而后才能度他。
0 N+ A) m9 ~8 i& C4 R) p+ e" F( A5 N0 b  m. T. e" G
  烦恼不能够天天减少,诸位要知道,此地这里一句:烦恼少智慧就增、就长,这是真实智慧,不是世智辩聪。世智辩聪,在佛法里面来讲,是有害无利的,为什么?没有世智辩聪的凡人,他在这一生当中平平淡淡度过,他少造 ……
# h8 C# D. M4 B$ z: X" k
9 h$ u  G- I) D3 T- y        
, h6 x9 m* p3 {& {7 U$ M0 _* F9 M         74        12-017-0443 大方广佛华严经: T  C+ h# p5 U. x) U; @
   
, [( \+ Z& I# t! d( y) ^& l6 t……处,对人、对事、对物,一片真诚,决定不自欺,这比什么都重要。不欺人,我在讲席当中常说,欺人的人是必定自欺。先自欺,而后他再欺人。如果不自欺的人,他决定不可能欺骗人。这就是我们修行的真实功夫,这就是古大德讲的实学,实实在在的学。: U; a: \5 v/ U7 h) ^7 G
+ _: T" d6 S( N& q5 x$ s
  所以我自己学佛这五十多年,我在讲台上讲经,今年是四十三年了,没有中断过。我总结诸佛菩萨的教诲,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的心要落实在这十个字里面,这十个字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用这个心生活,用这种心工作,用这种心处事待人接物。后面这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完全落实在事相上,自自然然所表现出来的,一丝毫没有勉强。什么叫看破?看破就是对於世出世间法通达明了叫看破,看清楚了。一切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这叫看破。看破之后你自然会放下。放下什么?要依本经佛陀教诲来讲,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 A5 J, h" Y9 l/ \, P: h: j* G
8 ~2 t* Y4 o/ n3 n) \
  这个话大家听了好像是懂得了,其实未必然也。因此我们不能不变通,换一个讲法,换一个讲法实在讲,没有经典里面讲得这么样的圆满。我换一个讲法讲得比它罗嗦,但是确实是降一等,为什么?不降一等,我们无从下手。所以我教初学的同修 ……
3 j( t4 d; C4 T$ V! Q  @/ I: x% b: @0 M
       
9 T$ P3 c% V$ e0 C! w) H         75        12-017-0449 大方广佛华严经% f" H( K1 U8 p4 Y
   
! ]4 p( ^! P& u( d4 E……重。而佛经在翻译的时候,确实已经是当时的白话文,最浅显的文字,我们不能不晓得。
% b% I" A8 L  Q! L8 z! q
+ x" G! Q  {8 g0 l  主稼神偈颂第三首:
2 ]! v7 g  O3 S" P! s
& y' L! o% O* f5 l& a  【善逝诸力皆圆满,功德庄严现世间,一切众生悉调伏,此法勇力能明证。】6 r8 b' ~6 Q" A

7 {0 j& }0 v; o4 e) {3 |  这首偈前面说过,由於时间的关系,没有能讲完,我们接著再讲。偈颂里面真正的意思,是教导我们要有真实的修功。你有修功当然你就有德,修功有得於心,是烦恼轻、智慧长;修功有得於身,不但是健康长寿,必然是自在随缘,你有得於身。如果以我们讲堂这个对联二十个字来说,修功有得於心,必定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修功有得於身,一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功德!今天我们怎么个修法?这是我们关键的问题。从哪里修起?要从读书,这不读书怎么行?要从好学。所以今天我们一定要晓得,我们的道德水平堕落了,我们的文化水平也下降了。
4 j9 v/ T- M( c2 u2 N$ ~7 |! f0 F: @. q$ X+ Z. D6 i6 u
  所以我在澳洲实实在在是不得已,功德从哪里修?从《弟子规》修,从《了凡四训》修,从《感应篇》修,把这个基础打好,再入佛门。佛门从哪里修?从《沙弥律仪》修,至少从我们《净宗同学修行守则》前后的两个版本来修。你真的果然能把这些东西落实,你修功就有德。你不真修,你哪里会有德?这个功德对自己就是庄严,庄严自己的身心。让人家一接触你,我们 ……
0 S) B* N- s/ h' Q8 j& |8 z+ @7 S) e
$ d, }+ w2 p+ i- A4 S$ i/ H8 c  G        
* O) m5 _( q2 c% d         76        12-017-0456 大方广佛华严经7 Q4 n7 {7 ?6 H1 m! R" ^
   9 B( ]( v3 ~! m) u
……的人,也帮助后代的人。听说光碟可以保存两百年,那么至少我们能够帮助到两百年以后的人,这好事情!我将我自己五十年所修的、所学的、所获得的,贡献给大家,可以给你做生活上的参考、工作上的参考、学习上的参考;乃至於你想真正修行,真正想希求要生西方极乐世界,我这些都是可以值得给你做参考。除此之外,我在这个世间,没事!什么事都没有。
+ z, R; r$ c+ x9 r' o- g# [' ^8 |; c6 m
  今天全世界这些动乱、灾难,对我来讲,没事,什么事都没有。所以我也不看报纸,也不看电视,每天天下太平,「日日是好日,时时是好时」。有时候有一些同修来告诉我,哪个地方有灾难,哪个地方有发生什么事情,偶尔听听!这是我遇到佛法,得到佛法真实殊胜的利益,也正是方老师把佛法介绍给我的时候,说的一句话,「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如果还有烦恼、还有忧虑,那就不是最高的享受!最高的享受,这里头有个秘诀,「只有人,没有自己」;起心动念,念念是为别人想、为众生想,绝对没有一桩是为自己想的,你就会得到最高的享受,你就会真正落实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最高的享受!我们的身行纯善,我们的心地纯净,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纯净,行纯善,怎么不快乐?法喜充满,常生欢喜心,是这么来的。今天我们就讲到此地。, C- z/ {; ?, X! U
+ p- c- x+ f" }
                       
, p3 c- L) X. y# w( Z- b% |1 P% d- W
( \" Y5 ^( a6 H9 ?" ~. ~( ~
        77        12-017-0498 大方广佛华严经7 n( n2 U3 T- X: V3 j
   
) w: e: Z* W4 p- w, b……也充满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德相。我们见不到是因为我们有烦恼,盖覆了自性,到什么时候我们能够将烦恼断尽,障碍消除了,这个现象你就能体会得,你就能见到。所以自己成就,就是成就十方一切众生,「普照十方国」。9 l8 |- ^2 X$ j8 I  I3 d: R9 e

$ I' e9 u" H7 {4 }  我们是凡夫,我们从哪里下手?如何来学习?实在讲学习在觉迷之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33:4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学觉就对了,迷就错了。我们从哪里入门?修清净心。把我们的虚伪转变成真诚,把我们的污染转变成清净,把我们的贡高傲慢转变为平等,把我们的迷惑转变为正觉,把我们自私自利转变成慈悲,就行了,从这里下手。改心,转念头,从这里下手。在事相上,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后面这十个字是前面转念头的落实;你的心没转、念头没有转,后面这十个字你做不到,换句话说,你还是看不破。看破是什么?真明了,宇宙人生真相真明了。放下是不再把这些事情放在心上,回归自然,返璞归真,我们日常生活的心态自然是自在随缘,念佛求生净土,一生圆满成就。菩萨这首赞颂的大意如是。第三首:4 r. f! T$ \+ @

6 Y. n& b' z6 c# Z' h1 h2 O! K  【如来神通力,法界悉周遍,一切众生前,示现无尽身。】
# s  {* E& t  n- }" R( w7 D- g6 o* z9 u! \  n' \8 v
  这个话是真的,一点都不假,如来的神通力不需要作意,不需要有意现什么神通,佛不作意,完全是自然的。『法界悉周遍』,这是说佛的能力,也是自性的能力,自性本 ……
' H: y1 {% r0 r/ K4 ]/ ~' _) D# Y# f; o& s) B  ]- s
                       
' `& u7 y6 Z) O1 g
8 U' ?% ?* q# w; H* ?# N* ]7 R  h; R6 W' E# ]3 T) a
        78        12-017-0510 大方广佛华严经& k% X/ N5 _! p& l  Z2 v
   
" L  H% ^* }6 A  u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一0卷)  2001/12/4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5107 \( c; W* I( L4 M. Y$ o& \- V

$ a: W5 E/ u0 Q7 g- n) I, d( g" k8 G. y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同生众,十普菩萨偈颂第一首:
' q6 a5 L' t  P" b) H/ M# W* F
; A9 E, R( ~; b+ w  w" |, ~0 m8 A  【尔时净德妙光菩萨摩诃萨,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菩萨解脱门海已,即说颂言。】
7 U2 r/ I0 V& h) t6 T% X$ U+ a; Y, I: p- v  {+ t
  这一段文是说偈的仪式,集结经藏的人他写的,里面内容、经义我们前面说得很多。这一段文特别注重『承佛威力,普观一切菩萨解脱门海』,因为每一位菩萨所修的法门不一样,但是到十普菩萨统统都会合了,所以称之为「海」。偈颂里面跟前面也有很大的不同处,前面我们所看到的,每一首偈是说一位菩萨他的赞颂,这个地方十首已经融通了;换句话说,不是说一位菩萨了,代表菩萨法门互相涉入,所以不再结归到某一个人,往后都是这个意思。我们看偈颂的第一首,当然最重要的我们要如何去学习。2 I' P7 y+ t' T2 u: Q% R

( h8 a) }, F3 K) Q  【十方所有诸国土,一刹那中悉严净,以妙音声转法轮,普遍世间无与等。】6 g  q3 {; ?2 U, R6 |, b

! k/ l2 [2 W" ~( f  P6 c  菩萨赞颂。「遍往十方菩萨众会庄严道场」,在前面清凉大师注解讲,长行文只是「入众会庄严道场」,这个地方我们看到有「说法」,可见得弘、护两个意思都非常明显的突出。正法能不能久住世间?能不能利益一切众生?在此地我们一定要讲到九法界众生,无不是平等相待和睦相 ……
. m8 ^1 p( e* t
; h6 o' Y. ~9 w; j$ q                         % Z- V/ F( a5 q

6 \1 y7 \9 o( R; w8 @6 j; A4 L# ]+ E. [) C: C4 J. x* w
        79        12-017-0524 大方广佛华严经
" ]. q# X& C+ \9 ^% ~  T6 m) t   * ^  \. [" {& x* m2 B$ z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二四卷)  2001/12/13  新加坡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524
: k! S5 ^3 y% J4 h2 G9 E+ E
1 \  r7 m% _2 o& ?, M& X* k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座内众流,说偈赞佛,海慧菩萨赞颂第六首:9 K) o  u# r6 g, s0 q8 q
& \( I! r+ d0 r+ S
  【摩尼宝藏放光明,普发无边香焰云,无量华缨共垂布,如是座上如来坐。】7 Z4 A6 ^& i) V

/ D: y2 P7 j! d* a  向下五首偈颂,是赞叹所坐的庄严。这些菩萨摩诃萨,都是从法座、从师子座出现的,所以多半都赞叹师子座。在前面清凉、李长者都给我们提示过,师子座是表法身的,也就是表法界的,也就是自性、法性。我们想一想,哪一尊菩萨只要是明心见性,都是从法性流出,法性才是诸佛如来真正的宝座。从法座所出的菩萨无量无边,经里面讲的没有错。我们看他的赞颂,赞颂依然是表法的义趣。( P2 g# b& v: d& @
3 Y5 ?) f. d* L+ T0 S
  『摩尼宝藏放光明』,赞颂都是赞叹宝座以及宝座上种种庄严,而实际上都是讲的自性。宝座的座体就是自性的性体,宝座无量无边的庄严就是自性的性德。「摩尼」是如意宝,藏是形容其多,多到没有法子计算。「放光」,确确实实是放光,充满了智慧光明,也充满了许许多多的光波,周遍虚空法界。『普发无边香焰云』,「无边」是从量上讲的,香表性德,光表智慧。『无量华缨共垂布』,「华缨」是代表修行,表菩萨无量的法门,都是从性德里头流露出来的。这 ……& D0 d: ^& Z( J
3 v6 |- d8 q* `2 ^0 D
                       
0 t8 t9 G0 ]5 k1 O+ m6 F, y6 o0 w8 _, A# Q9 J+ j# w6 s$ w

4 Z4 Z6 r% E! W3 I) C& J! u1 v         80        12-017-0531 大方广佛华严经
% D) I/ d( R2 f2 z' F$ E   
' K3 n& k* J0 P5 {/ R  O' d' v……改正自己过失是功夫,这功夫不间断,你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契入这个境界,不但是经典展开,字字句句无量义,我们六根对六尘境界,一毛孔、一微尘,你也体会到无量义。这个时候你才真正明白了,古大德所谓的哪一法不是佛法,随便拈一法都能跟你讲几个小时,能跟你讲几十个小时、几百个小时。不是只有经典里头字字句句含无量义,哪一法不含无量义!为什么含无量义?全是自性的相分,性德无量无边,性德所现的相分同样也是无量无边。这才能入如来的境界,入如来境界就入一真法界,经上讲「生如来家」,得像如来一样的受用,我们所体验到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十个字你才真正懂得少分。所以真修行人,会修的人,掌握到这二十个字、十个纲领,前五个纲领、十个字修心,这是我们修心的标准,起心动念不能违背,后面十个字修行,我们的言语行为,念佛重要!
, h6 F$ j- K" ]2 b; M6 _3 `& E, h4 k; L7 u
  百目菩萨第一首偈里「称扬三世诸佛名」,念佛重要。为什么?大势至菩萨讲,「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见佛就作佛了,见佛就成佛了。就像善财童子五十三参,见吉祥云比丘,善财童子就证得初住菩萨的果位,吉祥云代表初住。见到海云菩萨,海云代表二住,他就提升到二住。见到妙住菩萨,妙住代表三住,他就提升到三住菩萨。末 ……
! c- `9 L; D0 B# m5 D
  Y) c, W- A+ I& }$ T1 b; c, ?4 j/ t8 G( I3 C
81        12-017-0554 大方广佛华严经# ?- M, R3 D$ Y
   
% k9 C6 c4 R1 J  H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五四卷)  2001/12/3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5547 t$ V+ d9 U# B; l) D

6 g" h: v0 n" o; o9 w. B0 x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最后一段,结通无尽:3 P/ ^+ e. C. i" K% l- U+ T
: q6 y: m4 G6 q/ F3 L3 F
  【如此世界中,一一世主,心生欢喜如是供养。其华藏庄严世界海中,一切世界所有世主,悉亦如是而为供养。】
$ D4 R: p2 W% q6 |
0 Q. G! o) u' J) {: e7 e  前面我们讲到此地。现在我们接著看:
% V3 m2 Q" ~$ R( |' i; D9 d2 e" h9 N2 G
  【其一切世界中,悉有如来坐於道场。】
' \2 _/ `+ L" W+ M3 ?' t6 M& M) |3 P: p
  这一段经文在前面跟诸位曾经介绍过,大意是先总结「华藏世界内」,然后再结「华藏世界之外」。前面也有两段,首先是举我们这个世界;「其华藏下」,这是说「华藏中一切世界」。这里面境界很多,先为我们说明「兴供」。『一切世界』,华藏世界里面,佛在经上告诉我们,「有十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种,一一世界种中,各有不可说不可说佛刹微尘数世界」。每一个世界里面,都有像前面所说无量无边的世主来供养,这个境界不可思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34:38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无法形容它的壮观。
" @% ?6 Z: l! U: g/ p) B4 K2 A: a, t
  【一一世主,各各信解,各各所缘,各各三昧方便门,各各修习助道法,各各成就,各各欢喜,各各趣入,各各悟解诸法门,各各入如来神通境界,各各入如来力境界,各各入如来解脱门。】
; l" R2 x/ x: u
; z& S+ [1 G9 y. v4 x  到这个地方是一段。这一段先说佛坐道场,「其一切世界中,悉有如来坐於道场」。清凉大师说这 ……
8 h$ X% C: m+ ~# |/ b3 k
" W: x( U9 o( \& d  G" I) d3 N                         . g% y3 G. h1 i) u0 [

4 F# e2 y$ Q" t7 s4 G8 h. D9 _8 S" t' x
        82        12-017-0555 大方广佛华严经
2 C) j1 B6 T: R: `2 `   % `) G9 [: u) X4 p  `+ e( V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五五卷)  2002/1/1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5556 b8 j/ q/ |1 F; ^

( K& r2 U3 f6 s4 w) V  诸位同学,请看「世主妙严品」最后一小段经文:4 S$ `  G4 A8 N* [! E7 \* N" D
) R! x1 K4 i3 g- o  i
  【如於此华藏世界海。十方尽法界虚空界一切世界海中。悉亦如是。】* f# \8 v) J/ e9 d5 ^2 m+ _

$ m# y% V. n- o" n/ a8 z  这段经文是「结华藏外」。在前面「结华藏内」最后一个小段讲闻法得益,七种利益,最后一种讲「修极」,我们特别强调佛的恩德、佛的智德、佛的断德,也就是这个经中所讲的「大悲」、「大智」、「自在」。自在是断德,如果你不能够把烦恼习气断干净,你哪里来的自在?所以我们要想得大自在,如同我们天天念《心经》,观自在菩萨,观世音菩萨也称观自在菩萨,这是一位得大自在的。我们这么多年来,总结佛陀教导我们的修行原则,看破、放下、自在;如果不能看破,你就不能放下,你要有丝毫放不下,你就不能得大自在。修学的同修,哪一个不想得大自在?大自在何以得不到?没放下。这桩事情说实在话,放下一分就得一分自在,放下两分就得两分自在,小自在。世出世法身心世界统统都放下了,心里一丝毫都不执著、都不分别,连印象都没有了,那你得的就是究竟圆满的自在,自在到极处了;那个「极」就是大圆满的意思。因此我们要想生活的自在,现在人讲自由自在,自由自在是果报 ……$ Y9 ^" ?- }+ A' H! Y) j& F7 L2 x
! O& C1 ~4 ?8 U2 A' L6 V8 i
                       
8 {8 d  D9 [2 X0 ~% y" e
& w& p3 u, u2 t4 ?: w
4 Y0 d+ I+ ^5 c/ h  t* m         83        12-017-0565 大方广佛华严经/ X8 R4 w' g: x( R$ `
   
" ^/ d$ C2 U  O* G, j% ]/ F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六五卷)  2002/1/7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565
1 q& p; s/ h. q$ L- L# j0 D) m5 N, g- b
  诸位同学,请看「现相品」菩萨念请第十句:* T4 {( R8 ~( G1 T: ~. f

8 W" d& {+ I3 a9 h: R* B! v  【云何是诸佛无能摄取。】6 _6 Z2 o, D; e3 o3 c7 D

  U+ L+ z! c( k6 Q& r; `; Z8 `  前面我们介绍清凉大师说的「不思议品」诸佛十种最胜法,我们介绍了两句。现在我们从第三句看起,「为欲调伏一切众生故,往不可说不可说世界,如是而为一切众生而无断绝。」这一条说出佛示现在九法界的目的,是为了调伏一切众生。我们在此地,要注意「一切」两个字。调是调顺,伏是降伏。调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讲,是对破迷开悟说的;伏,是降伏烦恼而说的。众生,特别是阎浮提众生,我们这个世间的,经论上常常讲「阎浮提众生难调难伏」,《地藏经》上讲的「阎浮提众生,刚强难化」,所以教化我们这个世间众生最为困难。但是佛菩萨依旧是不舍弃,这一点非常非常的难得,显示出佛菩萨恩德之大。为了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这是伏,破迷开悟这是调。「往不可说不可说世界」,这一句就是讲的尽法界虚空界一切微尘数诸佛刹土,一一佛刹中有无量无边的众生,我们常讲九法界众生。每一个刹土都有九法界众生,佛哪里都去,不是住一个地方。什么地方众生有感,佛立刻就有应。诸位一定要多想想这个境界,你仔细去观察、你去 ……% A: U( X: [! x  D7 n

' E8 d/ F4 L  B; i8 b: }9 ]                         0 M0 \5 k/ j% G$ A
( I& l$ X9 [) r* v$ e; q# j
' _8 q: H& M6 `4 m# ^
        84        12-017-0589 大方广佛华严经0 V) E5 m6 p' s
   
( V5 M. n6 h) e# g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五八九卷)  2002/1/1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589
- M/ B6 a7 b; z5 r; j
3 R4 _! h* _) ]" g# F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现众表教:
' S# u/ Q) L' [- G7 N) L9 L9 {9 U1 b2 P) ?- }: t
  【其一切法胜音菩萨,了深法界,生大欢喜。】- X: ?1 R+ a3 W: t; C# P9 I
9 T9 g% s7 L/ R( z6 R+ j/ p' k
  往下总共有十句,显示菩萨教化的德业。「主教是宗」,主持教化的这个人,就是『一切法胜音菩萨』。在这十句里面,就把「一切法」这个意思圆满的显示出来了。十句,清凉做两种解释。前面一种配十地,一句是一地,说明菩萨「普摄十地功德」。第二段是「横就极位」来解释,就是说以等觉位来看,看菩萨圆满的德行。我们先看这一句,这一句是说的欢喜地,初地。『了深法界』,「法界」是所证之如,「了」是能证之智,这个智是自性本具的般若智慧。我们现在学佛,最大的困难就是没有智慧。没有智慧,我们读经听经,往往把意思错解了。所以必须智慧开了才行,然后你听经读经才能够真正了解如来所说的真实义。要开智慧,心不清净开不了智慧。要想心清净,不持净戒你的心就清净不了,烦恼习气除不掉。
# g( I/ u' L+ x$ x/ ~  W* ~: V+ U# B7 e4 B$ t# |
  我现在看到讲堂里面的听众,画面很清楚,没有几个人在听。念佛的时候我也看到,在家众比出家众多。这个问题怎么解决?现在学院是处在筹备状况之下,我们还没有开幕,规矩是同学们订的,自己订的规 ……9 q& N% R! {7 I
; l' R3 `6 Z- q6 P$ s$ n
                        2 b1 j0 L4 X( h# i

; z) r) e6 p1 l
, S$ S" {% A0 U" i% @  ^, S         85        12-017-0592 大方广佛华严经
9 f, {6 V1 m, I+ g& n& s9 g) x9 q   
, B' E3 K( x$ G……这个心愿护持刹尘诸佛的正法,念念有这个心愿把如来正法介绍给无量无边的一切众生。真有这个心、真有这个愿,所以有缘一定做,决定没有推诿,无缘不勉强。不管有缘还是没有缘,不管你做还是不做,你修的一定是清净心,一定是一心不乱。所以在生活里面修一心不乱,在工作里头修一心不乱。一心不乱是戒定慧三学具足,这个戒是定共戒、道共戒,换句话说,一切境缘当中常常保持自己的清净心。
- e. M7 T9 x! j" P3 X8 X6 Y
2 {" v4 Z0 r- ^; S2 T  但是你要记住,你要了解什么是清净心,清净心里面包含著真诚、平等、正觉、慈悲,少一个你的心不清净,清净心有欠缺。不但包括这四条,还要包括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一个清净心,要包括其余九个,理事完备,真清净!一念之中,一事之中,一尘之中,圆满具足!如果就《华严经》的教学科目来说,这一念清净心中具足十波罗蜜、具足十大愿王;缺少一条,你的心就不清净,不是纯净,不是纯善。一事一物如是,事事物物无不如是!第三首:; t, v! s! I: ^0 Q' \# A

( D2 N; ^' G" ~3 J/ K) ~! ^* q' w  【如来安处菩提座,一毛示现多刹海,一一毛现悉亦然,如是普周於法界。】  @% K4 @; N4 ~( e9 u2 f. ]
/ O( {! n' W+ J2 p6 |
  这一首跟上一首可以合起来看,上一首事如其理,这一首事包含著理。两句合起来看,前面六句,一毛孔包含三世间,过去、现在、未来,这是三世间;有情世间、器世间、智正觉世间,这也是三世 ……
! N0 X' y5 T* g* X$ y) T& ^' I" j, `. F
                       
9 a+ s7 k* l( y( o3 P# Q- e; z' H6 v- U) d( q' H: Z, J

* F+ `) K" `7 H: P4 p         86        12-017-0600 大方广佛华严经/ |: ^' T& `, n* v/ I
   
0 |1 x. b1 |9 Q……就是我们现前虚空法界无量无边的刹土众生,这是真正的大方广佛华严,大方广佛华严不在这个本子里头。这个本子里面讲「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35:41 | 显示全部楼层
你有没有发现?你要能发现,你距离开悟就不远了,很接近了。可以肯定在这一生当中,不定什么时候、不定什么机缘,豁然大悟。境界虽然没有现前,消息已经有了。你从这一首偈来看,智重要,智从真诚清净心里面透出来的。. g) K+ Q5 X' G6 `: S3 `( {
8 Y9 H; g; Z1 l$ S8 ?
  所以做人,尤其做个学佛的人,不真诚、不清净怎么行?不真诚,般若不能现前;不清净,烦恼不能断。换句话说,真诚、清净这里头一定还要具足平等、正觉、慈悲。从事上看,「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十句二十个字,每一个字一定具足其他十九个字,每一句一定具足其他九句,这是我们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我自己这几十年当中,你要问我修什么?我就修这个,我教人也是教这个,我跟大家在讲台上讲的也是这个。千经万论离不开这个中心,像一棵大树一样,这是根本,枝叶再多,都是从根本生起来的,这二十个字是根本。我学佛五十年,讲经四十四年,归结一切经教里面佛陀教我们的是什么?我把它归纳成十句二十个字,这是我修行的依据,变成自己中心的思想行为。思想不离前面十个字,行为不离后面十个字。认真去干,对大乘经教才稍稍有一点 ……
; [+ r- P+ ~( w  l+ Q9 Z5 H% x; O. x3 o  z* U. ?' }2 K0 h0 M
                       
$ K: B6 ?. @6 [6 p# i
; [' I7 N' a# L7 I0 A$ i. Z2 U4 ^
; R& g6 C; A: `         87        12-017-0619 大方广佛华严经% q7 R) P3 x8 I. }& Y6 z
   2 Z9 W) x% u% a& d0 T7 v
……。我自己得利益,流通到全世界,多少众生得利益。这是我的恶知识做的逆增上缘,他有没有功德?他有功德,他做的不是坏事,是好事。他要不是这样对待我,我不会做这个反省,我不会写出这六条。这六条我自己得利益,流通到全世界,不晓得多少众生得利益,我们知恩报恩。他们就算是,或者是不善的心,但是对我,他做了好事。他对别人可能是结怨仇,对我没有,我不会结怨仇的。
& n" X1 P  F$ f7 z8 ?7 ~2 H4 ]8 \. m! t" Y
  所以顺境善缘,不起贪爱,没有贪念;逆境恶缘,没有瞋恚,我在这里头去修行。修行最胜道,成就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所收获、所得到的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你说多快乐!法喜充满,全心全力为正法久住,为帮助这些苦难众生度过劫难。这不是普通的小灾难,是劫难,是大灾大难。用自己真实修行的功夫,回向给苦难众生。我不真修行,他们就多受一分苦难;我真正用功修行,他们灾难就减轻一分,真正修行不是为自己,是为众生。自己什么样的恶习气决定要改,我要不改,众生多受一点苦,我们不忍心;我能够痛改前非,众生就少受一分苦。所以自行跟化他是一不是二,总得要明了这个道理。
% B0 e' F4 N3 j" |* h8 }3 S
5 n7 H* O2 L6 ^6 n  证果就是这首偈里头最后一句,『悉见真实体』。真实体是什么?禅宗里面讲的是见性,明心见性,见性成佛。 ……6 {/ A& v. B7 H3 y2 }; F$ ?
4 D. V& a- e* D; v+ X- b2 r# }0 E1 T0 G
                        / L7 J  j0 B5 t( Y
4 b% o. ]; c7 W2 F, I

& ~1 A+ `0 |2 G         88        12-017-0626 大方广佛华严经
+ e4 T4 V" [! M1 s   
7 c2 L+ q; K" v) P6 P……欲界天有欲界天的生活方式,有他们的文化;色界天有色界天的文化;无色界天有无色界天的文化;六道之外,声闻、缘觉、菩萨、诸佛如来亦复如是。我们有能力跟他们往来,有能力常常跟这些神圣交游,向他们学习,这才是人生一大快事。我们有没有办法做到?答案是肯定的,有!这不是我说的,佛说的。佛教导我们许许多多修学的理论与方法,如果我们依照这些理论、方法修学,我们能够恢复清净心。" R% X5 @% f% h
( m2 b$ J! E8 Y! u' N' ~1 A2 m
  我学佛这几十年来,总结修学的纲领,这个总结纲领,每个人修学心得不一样,我自己修学的,我总结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是我们自性里头本具的性德,不是外来的。现在这二十个字对我们来讲没有了,一条都没有了。为什么会没有了?迷失了,我们被这个世间五欲六尘蒙蔽了。世俗里面的烦恼习气把我们的性德障碍住,性德於是不显。$ B2 C$ }" t( X/ L

) k* `, q' F; s  所以佛教导我们、劝导我们,要离开世俗的这些影响。《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佛教初学:「可得为世间事,不可得为世间意。」这个话讲得好。为什么可以得为世间事?事事无碍,理事无碍。为什么不能有世间意?世间意就有障碍,世间事没有障碍。意有障碍,意是你有这个念头。什么是意?自私自利是意,损人利己是意,分别执著 ……
6 U- F$ e6 r, {9 m# c9 i) @4 o6 Z+ M; f/ `: ]
                        ! `6 O, I, w# \

6 S" }, s) O- C  \# p6 Q! l0 i3 i4 A7 m+ i$ j
        89        12-017-0631 大方广佛华严经7 F; ~$ z, m- a1 V! q7 E- R
   / W1 }8 T, {1 H0 E5 ?6 J' S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三一卷)  2002/3/4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6314 b& A1 h4 b5 z. ^) x; i

, `% i7 S5 s1 U  诸位同学,今天我们这一会特别殊胜,有许许多多国家地区的同修来到图文巴的现场,参与华严这一会。这一会是「如来现相品」,第九段下方菩萨的偈颂:: _: o% T1 |) E  r: c
  K0 k" u) P( ~* ]' f
  【尔时众中,复有菩萨摩诃萨,名法界普明慧,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而说颂曰。】
- _8 |' @* c; L% N' ^! f
. F7 x8 M/ c* F3 o  这一段是说偈仪式,我们在这部大经里面读得很多。读的遍数多,显示出这一句经文非常重要,我们特别要留意学习。实在讲像这些地方,往往是我们最容易疏忽的地方,菩萨摩诃萨们跟我们不一样的,这些小地方他们特别留意,从来都不疏忽。经文上实在讲,就是两句八个字,『承佛威神,观察十方』,这两句话显示了什么?我们这么多年来,跟诸位同学在一起学习,将世尊一代时教总结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经中这八个字就是这二十个字的落实,你就想到这一句话的重要性。「承佛威神」,表面上看好像是菩萨谦虚,实际上这是性德的自然流露。我们凡夫日常生活当中,是烦恼习气的现行,诸佛菩萨他是性德的圆满很自然的流露,这一点我们不能不知道,我们不能够不学习。圣人跟凡夫不一样地方,总在此处,样样不敢居功。说实在话,没 ……3 y+ r- @) W& H' z5 d% c" }
5 G; r9 u- v9 a
                        ' ?9 }4 }. n! N: y. p) E

# y% l4 O0 R  g
  ?! k' m* z# L2 i6 J9 H         90        12-017-0632 大方广佛华严经
. c, n' f/ z) H1 y0 M/ H+ L4 {   - J1 R# B1 a* P1 Y. R8 ]3 z' M8 L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三二卷)  2002/3/6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632
% s  |/ T4 L( f& x  }, K5 ~# @0 ]5 p
  诸位同学,请看「如来现相品」,法界普明慧菩萨偈颂第四首:
+ ^% H6 F1 O4 ^' e. R0 K
; O: r% H9 w- I  \! O2 Z  【大智诸菩萨,深入於法海,佛力所加持,能知此方便。】# t# t# ~3 X2 n. U# l/ l
4 r' m$ Y3 ]9 N0 G4 T' A
  从第四首往下有七首偈颂,是说「菩萨能入」,入就是讲的入佛境界。第四跟第五这两首偈,是菩萨具备契入佛境界的条件,我们一般讲修行功夫达到这个水平了。『大智诸菩萨』,我们要特别注重「智」。修行求什么?求智慧。圆满的智慧、圆满的德能、圆满的相好是自性本来具足的,我们要懂得。凡夫这个性德为什么不显?佛在经上讲得很多,烦恼习气障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36:43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大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这里面最严重的是习气,为什么?习气是你自己不能觉察,已经养成习惯了,绝对不知道那是错误,自己不觉得,所以自己没有办法改进。自己不觉就是愚迷,愚迷到了极处,这个事情麻烦!菩萨跟一般人不一样,菩萨觉,觉而不迷,念念都能保持高度的警觉,所以他能成就智慧,累积智慧就变成大智,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4 g) W! z0 \# X. l+ H4 R8 W, q

. j- N0 l. p9 j  凡夫累积的是烦恼,烦恼是什么?依照经上讲的妄想分别执著。凡夫起心动念念念所累积的,我们想想是不是妄想分别执著?妄想是无明烦恼,分别是尘沙烦恼,执著是见思烦恼, ……
8 l& E0 F$ K& Z# O" c2 E' g6 m( J& e4 H0 |) @& g, x, s0 T
8 y  C* k! M4 L' ^: t) a) X
92        12-017-0643 大方广佛华严经- T% M5 N8 ~! x+ v1 L
   5 u0 [3 K0 F+ a, a# S8 d4 U9 f
……识得心,大地无寸土」,心是一切法的根本。宗门大德常常教人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心是根本。心就是佛性,清凉在此地用最简单的方法教导我们,你的真心、你的本性具足「真实善常乐我净」这七个意思。本有的,不是外来的,不是佛给我们的。是我们自己迷了,现在起心动念跟这七个意思完全相违背了。佛把我们点醒:「你本来不是这个样子的!」如果我们觉悟,返妄归真,返虚归实,返恶归善,不就回头了吗?所以说回头是岸,你要晓得从哪里回头。
. d( ?) R& Y& e8 r* A9 p7 C% C! X$ o
  其实清凉大师讲的七个字七个意思,我们今天讲的十个意思: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二十个意思是佛心!清凉大师在此地讲了七个意思,我给你介绍十个意思。他这七个意思里头有「我」,我十个意思里头有自在,自在就是我,「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所以从哪个地方回,哪个地方是岸,我说的这十桩十个意思是岸。果然回头了,就是回归自性,与性德相应。回归自性的人就是佛菩萨,迷失自性的人,与自性完全相违背、完全相反,那叫凡夫,这是佛法修行的总原则、总纲领。回头的起步,起步是在戒定,所以不能疏忽戒定慧三学;你要不循这个道路走,你永远走不通。
+ U) x- B( ~) Q& x4 D* K% ^3 r. F  ]* X8 e0 W. Q* }/ i
  清凉大师在后面这几句话又说,「生佛之性,本末不殊」 ……
4 b  d- j% W; X% t( N) A6 K! o' h' n4 p8 y# o; q; O. p0 R
                        5 n$ R5 P1 [; P5 Z# I

/ K& w" x4 R( N7 a5 P
6 N2 S0 s1 R) K2 J) z: g         93        12-017-0645 大方广佛华严经
( t# F! `3 h% H- A4 I' T4 N   
! g' ]- A: b" Z" r/ `2 R…… 诸位同学,我们讲菩萨所入三昧,大定的体用在这里可以做一个总结。「体用」经文上讲:2 [+ y: X  \. K  \8 b1 S
6 G& n# ?* S, x
  【普入一切佛平等性,能於法界示众影像。】2 T5 v+ |3 T- g) ^; ~
+ F: E7 k; J8 V* ]5 `
  这个里面含义很多,我们费了很多的时间,还是略略的介绍。佛性就是一切佛的平等性,清凉大师引用《大涅盘经》里面七个意思来解释,就是真、实、善、常、乐、我、净。把常摆在第一,这个顺序是《涅盘经》的顺序,常、乐、我、净、真、实、善。诸菩萨们他们在修,修什么?就修这七个字,这七个字是性德。我们现在教同学,我们讲的是十句,总共二十个字,两个字一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我们说法不一样,跟这七个意思相应。佛证得究竟的果德,所以这七个意思是圆满的。菩萨还没有证得圆满,分证的,他也有,没有如来果地上那么圆满;如果我们不学,换句话说,少分、少少分我们都得不到。所以修行修什么?学佛学什么?总得要清楚、要明白。
; w( s) r4 K1 E6 R+ e$ j. `  n# Z
4 D! U5 x2 ^: Z2 H1 q8 q  它的殊胜作用,『能於法界示众影像』,这它起用。这个意思,大师为我们说明的,「能现能生身土智影」,他讲得很好,后面引《唯识论》作证,就是《唯识论》解释大圆镜智的论文。后面清凉大师给我们再加以详细解释,「三身、三土、三智之影,皆是镜智之所现故,如第一经说,前钞已 ……* V+ B  \$ _1 u) t" u% r! ~2 }

5 `- W+ p4 R& [( f# @$ {                         : {( C' c) B/ {9 y( u
- p8 a1 p2 }, D1 ]; W$ M# Q
. m9 x# `" y9 e. F
        94        12-017-0647 大方广佛华严经
* ]! j4 }7 S6 W$ v   
0 r6 X# }8 ^0 s( E& ?! i……力,所得到的,那真的叫全方位的加持。在这个世间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一丝毫的疑虑都没有,怀疑、顾虑都没有。一切随缘而不攀缘,我们的心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平等的,永远是自在的,决定不会为外面境界所动摇,不会被外面境界所影响,才能显得出一点点的定慧。起心动念都会想到佛陀的教诲,佛陀教诲太多太多了,我们抓纲领。纲领也不要抓得太多,为什么?大乘经教里头一再教导我们,「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抓到一条、两条就行了,就得度了。搞多了,在法里面起了贪心,又坏了,又变成毛病了。所以我掌握到这个纲领,跟诸位同修说的就是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五个科目。早年在洛杉矶,我住在印海法师那里,印海法师对我很不错,一直到现在他还留了个房间给我。他对於我这个修学方法非常欣赏,五个科目简单明了,你容易记得住。隔不多久,我归纳我一生修学的总纲领,我写了这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决定与这十个字相应,决定没有丝毫违背。我的生活、工作,跟大家相处,决定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相应。看破、放下,章嘉大师教给我的。总的纲领抓到就有成就了,不必枝枝叶叶,枝枝叶叶太辛苦、太麻烦了。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讲到此地。
, ]* j# W: p2 _  i9 d+ T/ Q; |: K9 i7 l. @; C1 ]; |, `) ?2 T4 Z; I
                        7 A  O9 _6 T$ C  _1 i
) G2 Z0 m: \9 E8 G

$ Q; i1 e6 Q6 c2 A' s) b, [         95        12-017-0653 大方广佛华严经7 z/ ^; E: n8 [+ X
   # A  \5 L. N( `+ Z$ {
……不平;会修行的人,心平气和非常感激。为什么?这个境界里面才看到你布施波罗蜜有没有圆满?它来考验你。遇到这个境界的时候,心里一点都没有起心动念,欢欢喜喜若无其事,真的没有事,布施波罗蜜圆满了!你们看到忍辱仙人忍辱波罗蜜圆满的相,你有没有看到布施圆满的相?有没有看到持戒圆满的相?有没有看到精进、禅定、般若圆满的相?, J$ n% q" b* j  @5 D/ r  L

' T/ c- a, h9 w/ y9 F6 Y  不定是什么样的时节因缘,六度圆满才能证得法身菩萨的果位;六度里头有一条不圆满,你修得再好,是在十法界相似位,声闻、缘觉、权教菩萨的地位,没有办法脱离十法界;六度圆满,脱离十法界了。所以我们一般讲禁不起考验,这不行!谁在考验?一切时、一切处、一切人事物天天在考验你,到什么时候你若无其事,恭喜你!你毕业了。再遇到这一切人事物你还有不平的心,顺境你还有喜欢的心,逆境你还有厌恶的心,你肯定在十法界,甚至於可以说肯定在六道。修行功夫在这里看,修行证果也在这里看。所以会修的人,顺境逆境都欢喜接受,在这里头修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在这里面修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无论什么身分,无论什么行业,男女老少、贫富贵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7 06:57 , Processed in 0.0836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