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太上感应篇汇编白话节本暨精简本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7:16:08 | 显示全部楼层
却想要求生的情形一样的可笑啊!却不知道欣喜与恐怖,全都是在我们的一心;而天堂与地狱,也都是心的善恶所造成的境界啊!太尉,只要您能够了悟自心,自然也就没有迷惑与烦恼了。’$ Q& n% t, J3 R0 M% @
  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6 H/ U4 S9 K8 A" G4 ?( H
  【解释】
" F, z& M' d: @) o8 W  想求天仙的人,应当要积一千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四年就能成功;想求地仙的人,应当要积三百件的善事,日行一善,只要一年就能成功。+ c8 U! l. @- o, q& d  {$ x! p
  【分析】
/ ~9 x- z1 ^5 J3 f( Q( v  这一节总结上文,讲做善事为成仙的根本方法,这里说到一千、说到三百,则是克定善事的数目和期限,只要认真的去做,决定可以成功,也有不生退转的意思。而天仙地仙的差别,就在于所做善事的多少。楞严经说:‘仙有十种,第一种叫地行仙,第二种叫飞行仙,第三种叫游行仙,第四种叫空行仙,第五种叫天行仙,第六种叫通行仙,第七种叫道行仙,第八种叫照行仙,第九种叫精行仙,第十种叫绝行仙。他们的寿命虽然可以长达千万岁,但是仍然都在六道轮回之内啊!’所以修成仙以后,还得要再百尺竿头更进一步,这样才不会再堕落,可以再超升,跳出三界六道轮回;就像仙人吕洞宾一样,听到了金刚经所讲‘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道理,因此而豁然开悟;后来遇到了黄龙禅师,才替他印证。孙思邈真人则常常向唐朝的道宣律师请教佛法,后来又到四川成都,听无名行僧讲佛经多宝塔品,才得以证得了真人,这些就是百尺竿头更进一步的好例子。
0 Y* }3 u0 j# @0 k9 P% a; ~8 U  茍或非义而动,背理而行。
/ a. o, o7 F: Y  【解释】) _9 J1 v4 T7 D( X) ]' {
  如果有人违反道义而动了恶念;违背天理而做了恶事。
! T/ }% [$ a. R3 ~8 r  【分析】
6 j! z% ^8 I" v5 c4 O% }- K  从这一节到‘死亦及之’,是太上列举作恶召祸的细目;这两句话是作恶的总纲领,也是做恶之人的起头,和前面所说的‘是道则进’两句,正好相反。古人说:‘人的性情就像水一样,要用规矩礼法来作为堤防;堤防若是筑的不够坚固,最后必定崩溃,水就会到处的奔腾流窜,泛滥成灾了。人的性情,若是不加以约束控制的话,则必定会肆无忌惮,违法乱纪,天下大乱啊!所以要去除烦恼情欲,止息妄心,禁止做恶,停止邪行,就得要一刻也不可以忘记礼法规矩啊!’1 M0 P  \5 H! G/ y* i
  【故事】
7 a- x% K% j6 l0 a) ]; O  索靖虚为人非常的好学上进,他所居住地方的州郡长官,对他的学问品德,非常的仰慕,经常的致函,邀请索靖虚到官府赴宴;但是索靖虚都没有接受。当时的太守名叫阴澹,曾经亲自到索靖虚的家中拜访,与他相谈甚欢,竟然忘记了回家的时间。太守阴澹在与索靖虚谈话之后,感叹的说道:‘一般世俗观念,所认为的富贵,并不是本性中的富贵啊!所以眼睛就喜欢拼命的向外看好的颜色,耳朵喜欢沉溺在音声之中;而索先生却和世俗的观念正好相反;俗人喜欢追逐感官的享受,沉迷在声光的刺激之中;而索先生的身体,虽然居住在这个尘世之间;但是他的心,却是栖息安住在道义和天理之上啊!怎么会因为外在的境界和遭遇而动了他的心呢?要知道索先生对于道义和天理,认识的非常深入清楚,所以他的为人处世,就能够自然而然的守住道义和依循天理了。’
2 g0 R3 ]3 i* l" v  以恶为能。
- y6 D! }! d) t1 |' H( F3 K& ]  【解释】
! _0 c6 }: ^8 j, v$ ?3 T* k$ Y2 i  反而以作恶,认为是能干。
" R3 X% z9 x- p2 K' \& r3 f8 G  【分析】% T6 V6 T$ H# m5 p
  这句‘以恶为能’,是专门就人事上说的。人性本善,而有人却是以作恶,认作为能干,这就失去了他性善的本体了;而且‘以恶为能’这四个字,就是千秋万世大大小小的恶人造恶的根本原因,所以才把它列在诸恶之首。人虽然是愚笨到了极点,也没有甘心情愿做恶人的啊!然而也没有不希望自己成为一个能干的人;只是因为错认了这个‘能’字,所以也就愈做愈差了。
! p1 I/ V, N! t3 B" Z* x! w8 [" a  忍作残害。
5 J+ c& M1 z& l) G, X  【解释】
# Q( o; s4 S5 T  M9 U5 U  忍心去作伤人害物的事情。0 |$ |: o, V' l( E0 ^
  【分析】  S0 h* X4 a* ^% }# J& m
  这一句是专门就物命上来说的。上天有好生之德,而有人却是心怀残忍,作出了残害物命的勾当。要知道残害物命是恶事里面最重大的了;而且动机更是出于残忍的话,那么这样的任意所至,就会没有一丝毫恻隐怜悯之心了!诸善的根本,就在于慈心,而诸恶的根本,则在于残忍;所以去掉残忍而存慈心,就是圣贤仙人诸佛菩萨修行的功夫所在啊!4 v: w2 c/ h$ c1 J
  贪生怕死,爱恋自己的亲人故旧,知道会疼痛,感觉会痛苦,这些贪恋和感觉,动物和人类是完全一样的啊!但是人类有智慧,动物缺乏智慧;人类能够说话,动物无法说话;人类的力量强,动物的力量弱啊!现在看看人们办一桌食物,不只是杀害一条的物命;例如斑鸠、鸽子、鹌鹑、麻雀,要杀掉十多条的命,才能做出一道肉羹;若是用蚌蛤、虾子和蚬,做出一道菜或汤来,就要杀死一百多条的命啊!又有爱好美食的人,更是想尽了办法,生吃活烤、开膛剖肚、剥皮刳壳、极尽残忍之能事;饱食一顿之后,则是洋洋得意;若是稍微的迟缓待慢,则发脾气骂厨子;所以只要冷静的想想,实在是令人惊恐悲悼啊!
" h3 [( e6 |7 I1 M  【嘉言】
" s: E: x, S3 |" z  黄鲁直先生曾经做了一首偈颂说:‘我肉众生肉,名殊体不殊;原同一种性,只是别形躯;苦恼从他受,肥甘为我须;莫教阎老断,自揣看何如。’唐朝的仙人吕洞宾也说过一个偈子:‘汝欲延生听我语,凡事惺惺须恕己;汝欲延生须放生,此是循环真道理。他若死时你救他,你若死时天救你;延生生子别无方,戒杀放生而已矣!’1 h$ ]- [# O9 Y
  【故事】
- H4 `/ o& x/ u5 Z' v% X7 U; j& w  许真君是晋朝汝南人,从小就喜欢打猎。有一天他上山打猎,射中了一只小鹿,却见到母鹿不断的用舌头去舔小鹿的伤口,似乎有著无限的悲伤,不久母鹿也倒地而死。许真君就用刀剖开母鹿的胸腹,却发现母鹿的肝肠寸断,他大为感动而悔恨不已;于是就折毁弓箭,发誓永远不再打猎了。许真君后来被荐举为孝廉,做旌阳县的县令,因为有感于晋朝的朝政紊乱,于是就弃官归隐,追随吴猛学道;在晋孝武帝太康二年,于洪州西山得道成真;因为常常显灵济世,宋帝就追封他为神功妙济真君,简称为许真君,或是称为许旌阳。
/ ?' T& }5 p( V! f( c3 W% P- C  阴贼良善。
5 C6 d% V, {/ w; T: N  【解释】& U+ O$ o1 S" j7 G( o, r  X0 _! V
  对于忠厚善良的好人,应该要爱护他、推荐他、赞扬他,却反而阴谋的加以贼害。
, I* [: U  S( _& |  【分析】
* |/ _9 N! G9 P) U5 n0 U* o  阴贼就是阴谋贼害,例如暗箭伤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7:17:07 | 显示全部楼层
最是难以防备;而且别人被我害了,而我却不用背负害人的恶名,这是最糟糕的坏事。对一般人而言,尚且都不可以这样的阴谋加以贼害;若是用来贼害善良的好人,则更是不可以啊!因为善良的好人,是民众的希望所寄。善人在一个国家里面,则会被这个国家的人民所重视;善人若是在一乡之中,则会被全乡的百姓所重视,所以怎么能够去阴谋贼害善人呢?( G" q: s  n8 _
  【故事】1 a4 g) {  L+ I" N( e  S/ u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为人阴险狡诈贼害善良,所做的恶事不胜枚举。李林甫快要失败的时候,他看见一个鬼物,长得锯牙钩爪,全身是毛,眼睛如电,用手打他;过了没有多久,李林甫就七孔流血而死。李林甫死了之后,朝廷就下令,将他的爵位夺除;并且打断他的棺材,再杀戮他的尸体,还将他的子孙流放到岭南地区。宋朝淳熙初年,在汉州这个地方,有一位女子被电打死,这位女子身体上写有红字说道:‘李林甫为臣不忠,阴贼善良,三世为娼,七世为牛,这些报应受完之后,将永远沦入水族之中。’( _8 s  ?: @, b; ]# I) `& G$ m/ ]- ]
  暗侮君亲。
( h/ q; g, `6 C5 L# ~  【解释】0 ~9 s5 K* A8 Y, i
  对于君王、国家元首、和父母亲,应该要忠诚、要孝顺、要尊敬;却反而暗中的欺瞒君亲,去做不忠不孝的事情。
- E' |! N+ {* g7 J: C5 X! Z! R  【分析】) s% O1 n2 L! o, d3 [1 L6 [. J
  暗侮君亲这句话,是专门为好名之人,以及矫情做作的人而说的。国家和父母,对我们的恩德,就如同天地一样;如果领了国家的薪水而怠忽了公事,贪图利益徇私舞弊,或是奸诈阿谀欺上瞒下,这种的存心,怎么可以让君王或元首知道呢?这就是暗中欺瞒了君王元首啊!对父母亲的奉事供养不诚恳,处事待人不诚实,或掩饰自己对父母违逆的过失;这种的存心,怎么可以让父母亲知道呢?这就是暗中欺瞒了父母亲啊!
6 t6 B" N: @/ _# G  【故事】) y  U- ^6 L% u6 n8 v6 T
  明朝的宣宗皇帝,非常喜好诗词歌赋,经常命令朝中的大臣附和;有位学士自以为才气很高,他每次应制奉命做完诗的时候,就说:‘我所做的诗,实在是太好了啊!皇帝不但是做不出来,而且也看不懂其中的奥妙啊!’没有多久,这位学士就以诗字触犯了皇室的庙讳,而且讲话涉及讥讽;因此就被皇帝处以不敬的罪名,而夺掉了他的官职。
1 {  N7 t* s5 q4 N! y" ^  慢其先生。
/ K9 T5 h' l' J1 a9 v; A$ X& C  u  【解释】* Z) W7 j) K4 \9 I( k& R
  对于传道授业解惑的先生,应该要恭敬的受教,却反而轻慢,真是大大的有失弟子事奉老师的道理啊!7 R# f! L8 E5 J' t
  【分析】! q, f% \* i4 o" B0 m2 c8 p6 `/ B
  父母生下了我们的身体,必须要靠先生的教导,才能成就我们的学问;所以对先生、老师,要和对君王和父母亲一样的尊敬。现在的人请老师教育自己的孩子,往往只是虚有其表,吝啬钱财而且还于礼有亏;甚至还出言不逊,态度反常,有心的轻视老师,这则是和禽兽相差无几啊!
& Y* p2 c" e6 ?+ \: Y: d6 s  叛其所事。
* o: s# Z+ z. ?/ u8 x" m  【解释】* e( Q9 z1 ]) ]9 {# ^
  对于所应服事的长官或主人,不能够效忠,就是背叛啊!
# [* R% Z% q- ?/ u' E% R  【分析】' m. R+ R8 K' l( p! z8 J" {
  叛其所事的事,是指以下事上;例如属员服事长官,士兵服事将帅,仆妾服事主人,都称作事;而背叛并非一定是显然的背叛违逆,只要是在所服事的人缓急的时候,自己不能做为他的倚靠;利害关头的时候,不能够怜悯救济,就叫做背叛了。* l$ w5 ^. |# C) D) ^2 V' g8 \
  【故事】% y7 b& `% h! _1 F: j
  三国时代,骁勇善战的名将吕布,最初拜荆州刺史丁原为义父,丁原对待吕布,就如同自己亲生的儿子一样;但是吕布这个人,却是有勇无谋,见利忘义;为了要贪图功名富贵,被同乡李肃一煽动,就决定投靠董卓;当天晚上,吕布就提刀进入丁原的营帐中,杀了丁原,并且取下了丁原的首级;第二天,就带著丁原的首级投效董卓;并且还发誓拜董卓为义父;后来吕布又为了貂蝉和司徒王允,而把义父董卓用戟刺死。不久之后,吕布被曹操的军队捉住,曹操本来不想杀掉吕布,甚至想要用他来帮助自己平定天下,就问刘备的意见;但是刘备则劝曹操说:‘明公,你难道没看见吕布,他是怎样服事他的义父丁原和董卓吗?’曹操听了刘备的话,觉得颇有道理,就下令将吕布缢死。
. {4 C. s3 j8 }8 h) w5 T1 x3 N) p  诳诸无识。
. R! N/ M4 C" \+ q1 c, \3 W9 \+ \  【解释】
8 D8 p" B! x$ P: w. Y1 _, [  对于许多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反而说些假话来诳骗他们,使他们误信为真而害事。3 Y; e  r% n+ _; Y* H/ ]5 H4 @
  【分析】' m3 M4 a2 Z. a) O% J
  没有知识的人,正应当要随事的开导,告诉他们如何的辨别善恶,明白道理;使他们能够觉悟,不再迷惑颠倒,怎么能够因为他们容易欺骗而去欺骗他们呢?楞严经说:‘炫耀迷惑没有知识不明事理的人,疑误了众生的慧命,这种人死了以后,应当堕入无间地狱,受无量的大苦啊!’唉!人何苦要造作这种的罪业呢?
5 K" Z& V2 T% ~# i% O  谤诸同学。0 O% I' a7 F( r. P
  【解释】
$ e( E0 j( w% M0 v: d6 m9 G" m  对于许多同学朋友,反而妄加的毁谤,破坏他们的名誉。
5 `6 g% Q3 N' o4 Z! f  【分析】
) q& i7 Q$ L" L0 q, z, H3 Q  同学和朋友,感情就跟兄弟一样的亲切;况且朋友是五伦当中的一伦,怎么可以妄加的毁谤,满肚子存的都是戈矛呢?3 v0 E( G! |1 i
  佛陀说:‘朋友之间相处,彼此都有五种的责任要尽。第一、彼此若是作了恶事,应当要互相的规劝,禁止再作恶事。第二、彼此若是有了疾病,应当要互相的探视照顾调养医病。第三、彼此若是知道了对方的隐私,不可以向外人说出。第四、彼此应当互相的尊敬赞叹,不要断了往来,也不可以记怨。第五、彼此若是贫富不相等,应当要扶持帮助,不可以互相的诽谤。’! @( s; S3 f) I, T" E. u
  【故事】
- A4 V9 r9 I" R  d: e  宋朝的郭贽,赋作的非常之好,因而颇有声名。他的同学李勉,却是因为妒忌他的才华名气,就毁谤他。因此李勉连续好几次的考试,都没有上榜。后来郭贽先及第,接著又再考中了举人,这时候李勉方才以明经充选而已。榜诏下来的那天,李勉感到非常的惭愧后悔,就决定返回家乡不再赴考了。郭贽听到了这个消息,立刻就前往追赶,把李勉追了回来,后来李勉才考上。
% U) ?4 f8 d+ K0 c4 q( u  虚诬诈伪。( s4 @) W9 t( q" O
  【解释】  Y7 M3 z, s! O6 Y: b! H  F& h4 O" P3 z
  用虚伪、诬陷、诈骗、欺伪种种的手段,来指责攻击他人的隐私和过失。: x7 X! C% B- ]4 v+ J& Q! v
  【分析】& N# c2 X2 J7 N( j: I4 [
  漫无根据叫做虚,妄有污蔑叫做诬,诡计蒙人叫做诈,矫情欺世叫做伪。这四样分开来说则是四种;合起来说就是不诚实啊!要知道‘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现在舍弃了诚,而用了虚伪、诬陷、诈骗、欺伪,这样岂不是违逆了天道而失去了人道吗?这种的存心,非常的不好,这种的行为,也非常的危险!如果是这种人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7:18:08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是天下第一等薄福之相的人啊!所以这种人来生不堕入畜牲、饿鬼、地狱三恶道,那会堕到那里呢?' r& [5 U: ?: i! h5 s7 [
  【故事】
1 d4 e' d/ d3 X( k% |1 e  宋朝的奸臣丁谓,与人交往,从来都不说真话;并且还说:‘人的心若是真诚朴实的话,那么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啊!只是徒然受到别人的欺侮而已!’丁谓如此的存心,难怪别人都不知道,他的心在打些什么主意,令人无法测知;当时天下的人,都把丁谓看作是五鬼。说实在的,丁谓的虚诬诈伪,比鬼还要厉害;当然他的下场,也就不堪闻问了。8 E  E- ]; `' G* J# c7 z
  攻讦宗亲。7 s' \% x) L. Z, s6 O
  【解释】
2 x/ y0 ]0 h' }5 ~& _  指斥宗族和亲戚的隐私或过失,而加以攻击。
) A, ~# ]: Q$ o' R$ H+ f  【分析】5 s/ t6 f9 i6 y# I$ z) F& O% h5 a6 r7 Q3 ?
  同姓的亲人叫做宗,异姓的亲人叫做亲;虽然亲戚关系,有远近亲疏的不同,其实都是我所应该关切的人啊!应当以亲爱忠诚的态度来对待他们;若是遇到了患难,应该要共同的来承担;遇到了困难缺乏的时候,应该要及时的予以接济;家丑要互相的掩藏,外侮要共同的抵御;怎么可以彼此互相的争夺,连一点点小事,也在锱铢的计较;甚至还彼此互相的倾轧,伺机攻讦报复。俗话讲:‘折断树枝,会伤到树的心!砍断树根,就等于斩断了树的脉啊!’这句话值得大家警惕。  I' W7 j$ j9 t/ [. K+ r
  刚强不仁。! }4 r/ Z! [$ P$ v
  【解释】+ A8 r- y4 o0 u0 N% l4 p& l* ^; I
  气质刚强性情火爆的人,他的待人接物,就不能够仁慈温和厚道啊!. Y% I5 Y" `7 ^! [$ |# o
  【分析】
7 I) c' f( g4 i$ L* F3 P  孔子所赞赏刚毅的人,是因为他的意志坚定正直,而且又讲道理的缘故;而太上所教戒的刚强之人,是因为他很容易就动气发怒的缘故啊!中医称痿痹之症,叫做不仁,就是因为这种病症不知道痛痒。喜欢刚强动气发怒的人,待人接物的时候,也就不知道痛痒了;都是带著杀机,这就是俗话所讲的铁石心肠,这种人怎么能够仁慈呢?然而刚强到了最后,没有不被摧毁折断的啊!若是能在吃过了几次大亏之后,而渐渐的转化为柔弱,这也就是他的万幸啊!) _0 D0 U' l* }/ J* m
  狠戾自用。
/ `6 u% P8 ?! S) w  【解释】
! J. d3 W$ P6 O# n5 e, Z  性情凶狠暴戾,而且又喜欢刚愎自用,自以为是。+ i  y+ \! s& \$ W
  【分析】  l9 J" a2 j8 t: N3 P
  凡是一个有智慧的人做事情,就会懂得如何用人;而没有智慧的人,则是全靠自己来做;须知愚笨的人,自用尚且不可,更何况是凶狠暴戾而又刚愎自用,那就更糟糕了啊!
. g  Q- L( q7 V" n$ b: ?  佛说:‘凶狠暴戾的人,就像恶劣的坏马一样,很难加以调服;人若是凶狠暴戾,就很容易固执己见,自以为是,不肯服人了。因此也就没有益友和善知识来亲近他,更没有人愿意告诉他做人处事的大道理了。所以一个人会去造恶招怨的原因,没有比这个更严重了啊!’. B3 @! P. w( I: R  z1 |8 o9 P, G
  【故事】) N2 G- J. E. x
  王安石是宋神宗皇帝时的宰相,为人喜欢猜忌怀疑、嫉妒又刚愎自用;而且还排挤忠良,欺世盗名;甚至胆大包天,毁谤圣贤,居然还敢厚著脸皮以圣贤自居;王安石刚当宰相的时候,还能够和当时朝中的贤人君子和睦相处;后来因为他推行的新法,朝中的贤人君子未能够认同,因而起了争执,王安石就排斥他们,甚至把他们贬官放逐到远方,他的儿子王雱甚至说出了:‘只要把韩琦、富弼的脑袋砍下来,新法就能够顺利推行’的这种话,那么其他的就更不必说了。后来因为攻击王安石新法的人愈来愈多,而他的言行,却是更加的骄傲、凶狠、放纵、怪异了。并且说:‘天变不足畏,人言不足恤,祖宗之法不足守’的这种狂语。这时候,他的罪孽深重,已经到了恶贯满盈的地步;他惟一的儿子王雱,背部突然长了毒疮,年纪轻轻的就夭折了;王安石非常的伤心,就向神宗告病,请辞宰相的职位。后来神宗也开始讨厌王安石,就免除他宰相的职位。王安石这时候,失去了皇帝对他的宠信,悲哀自己的独子早死,不能够传宗接代,而自己的狠戾不仁,倒行逆施,招到了百姓的厌恶和诅骂;以前被他所排斥放逐的贤人君子,也都相继的掌权施政,并且把他所主张推行的新法全部废除了;王安石因而感到十分的惭愧,惊吓恐惧而死。# O- z. e7 z  D9 c
  是非不当。
. Y$ B- I$ G- v8 R% h4 \; s0 b  【解释】对于恶人做坏事,反而说他是对的;对于善人做好事,反而说他不对,这样的认定是非,就显得太不允当了啊!- @$ b$ L& t0 ^: C& U% R, o
  【分析】9 T/ h0 f" D; i, e& E+ z$ B" z
  真正具有道德仁义的仁人君子,就能够有足够的智慧,辨别好恶,允当的认定是非;要知道是非对一个人来说,则关系到这个人的善恶;对于一个乡镇而言,则关系到这个乡镇的利害;对天下国家而言,则关系到天下国家的安危;所以怎么能够不谨慎小心啊!若是轻率不当,任意的认定是非,那就太危险了啊!
* D( ~: c; t0 p$ V. t/ \) @! x  【故事】' ?8 \6 ~3 a- ~, K1 W0 z6 j' e
  宋朝蔡京当宰相的时候,把司马光、苏东坡、程颐、王献可等贤人君子共一百二十人,认定为奸党;而且还奏请皇帝批准,把‘奸党’的名字刻在端礼门的大石碑上面;而且还命令全国各州县比照办理,老百姓为此感到非常的不平;没有多久,这块石碑就被雷打碎了,蔡京也因为事败,被贬官流窜而死。  B8 o3 @6 \, K5 ?5 p
  向背乖宜。! b6 y$ E$ P& c; O) J. H. U
  【解释】
& [6 |7 C; h( G* }1 _8 `  对于恶人,应该要远避,反而要心向他;对于善人,应该要亲近,反而要违背他;这样的向背,实在是很不适宜啊!
1 X/ H2 Y. \, Y5 \. {  【分析】
  H# y# H5 N/ S  向,是应当要趋向的;例如好人好事,是我们所应当要趋向的啊!恶,则是应当要违背的;例如邪人邪事,是我们所应当要违背的啊!如果是趋向了邪,而违背了正;这就叫做向背乖宜;若是一时的不察,而向背失了当,就会导致终身都身败名劣;所以对于向背,要特别的谨慎小心啊!
# o* y" c6 ]- o. r/ M) K  【故事】; X% H! J- E7 f. d- o, z6 w! o: Y
  宋朝的贤臣刘贽,曾谈论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政助役十种的害处。王安石就责备刘贽向背乖宜,并且向皇上报告,皇上就下诏命令刘贽分析反对新法的理由。刘贽就向皇上报告说:‘臣所趋向的是忠是直,所违背的是邪是佞;所趋向的是义,所违背的是利;所趋向的是君父,所违背的是权奸;如果臣因为这样而获罪,也是臣自己罪有应得;然而王安石所推行的新法,终将为害天下苍生啊!愿陛下不要忘记我所说的话啊!’刘贽居然敢在皇上面前说出了真话,大家都替他捏了一把冷汗;但是刘贽认为该说的话就要说,该做的事就要做;不可以为了自己的利害而畏首畏尾,后来刘贽当上了宰相。
6 b1 O3 J/ M( }3 R9 T4 \  虐下取功。, K) Z/ A0 h8 c- ~
  【解释】9 v( k# |, o7 `: i0 Y
  有的做官的,竟然胆敢施行暴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7:19:06 | 显示全部楼层
虐待百姓,以贪取功劳奖赏。: h; P" w* r3 ^' ~) G1 b- d
  【分析】
. K" i. ]" E* f$ X  蜡烛遇到黑夜,则成就它破除黑暗的功劳;船得到水的浮力,则成就它载送货物的功劳。大抵只要水到渠成,功劳自然而然的就能够显现出来,根本就不需要去取得功劳啊!所以只要有取得功劳的意思,那么做将军的,放纵他的军队去抢去杀;做官的,妄自的增加粮税劳役;做法官的,都加重犯人的罪刑,也都可以不必有所顾虑而任意的去做了啊!然而这些都是用百姓的民脂民膏,来换取个人功名的行为;功劳就算得到了,也不过是升官而已;但是灾祸却是随之而来,而且不只是杀身之祸啊!人虽然是再笨,也不至于如此啊!我们不妨看看古人,例如宋朝的大将曹彬,攻下江南的时候,不杀一个人!汉朝的汲黯,为了救饥荒,就假传圣旨打开粮仓,因此而救活了几万个饥民!汉朝的于定国,担任廷尉审案的时候,百姓就是被判了罪,也没有感到自己被冤枉的!在当时来讲,他们何尝不是国家的第一功臣啊!  W' o5 Z: ]! I/ N- D5 W
  谄上希旨。. p- E7 Z# g' L  b
  【解释】6 w6 A7 i/ x/ H/ B
  奉承在上位的长官,以迎合他的意旨。" {- ^$ Z4 D# H; S7 i
  【分析】
7 b5 C) z, k" \  在上位的长官,尚未做出决定的时候,犹有劝说挽回的机会;但在这时候,若是有人逢迎长官,那么长官的决心,就会更加的坚定,以至于到了不可再劝说挽回的地步了。这不只是臣子之于君王而已;例如在下的属官迎合上司,地方的绅士迎合官府,部属迎合主管,仆人迎合主人等等,这些都是啊!凡是居上位的人,事事都应当依循著道理去做,千万不可以有所贪图而自私自利,使人有机可乘,向自己逢迎拍马;而在下位的人,又怎么可以去希求不合道理的功名,贪图不义的钱财呢?应该知道奉承迎合,屈膝谄媚,只是徒然的丧失了自己的良心和人格,和别人结下了无穷的怨业啊!
6 I' x/ v7 e; z; N- }$ k1 ]  【故事】8 j. a; L1 C! h' b; n4 k
  唐太宗曾经指著一棵树说:‘这棵树实在是一棵好树啊!’宇文士及从此就一直不断的逢人就赞誉这棵树。唐太宗知道了这件事情,就很严肃的对宇文士及说道:‘魏征一直在劝我,要远离奉迎阿谀的佞人,我始终都不知道,佞人是什么样子,今天我才知道,原来你就是佞人啊!’宇文士及听了,立即就向皇上叩头谢罪,惭愧不已!
) [! Y7 Z3 v4 S; {: n- M- s( \  受恩不感。
# m- l: G9 Z* k( k* C  【解释】' H' S' S0 C4 j2 P$ q5 A* Q
  受到人家的恩惠,不但不思感恩图报,竟然还忘恩负义。5 B+ s4 T5 F, L
  【分析】
! ~+ r/ _. w7 v' ], o  古时候的人,就是受到别人布施一餐饭的恩惠,也必定会回报的;纵然是没有能力回报,也一定是铭记感激在心,念念都不敢忘记啊!智度论说:‘受到别人的恩惠,而不知道要感恩图报,这种人简直连畜生都不如啊!’这句话讲得实在是太贴切了!然而恩惠当中,有所谓大恩的有四种:一是天地的大恩,二是父母的大恩,三是国家的大恩,四是师长的大恩。或是有人糊里糊涂的过了一生,对上面所说的四种大恩,根本就未报,而对于私恩小惠的报答,却是感到沾沾自喜,这就是所谓的舍本逐末,并不是报恩啊!/ H3 H4 {; X3 A( c8 i
  念怨不休。; f4 \1 ~* @4 U0 H8 w2 Q0 w
  【解释】, H1 v5 }% T9 Y& Q, v
  对有仇怨的人,不思以德报怨,却要怀恨报复;而且还念念不忘,不肯罢休呢!. s5 u. i/ B  A8 }6 L( L
  【分析】
$ O( D! I9 b8 [' d% c. x  对于弑君杀父的大仇,离散骨肉的仇恨,君子对于这种的仇恨,自然有他以直报怨的方法。至于私人的仇恨小怨,可以用理性来排遣,可以用感情来原谅,这样私仇小怨,便可以因此而消除化解了。若是仍然还念念不忘,则怨怨相报,也就永无休止了啊!
- M. V6 {1 L  g$ k# q/ X  【故事】2 g& I. H/ E2 F6 Z9 r' `
  唐朝的李德裕,在做宰相的时候,和许多人结下了不少的冤仇。后来李德裕被贬官,谪放到珠崖(也就是现在的海南岛);有一次在珠崖,他见到一座佛寺的墙壁上,挂了十几个葫芦,心中感到十分的奇怪;就询问寺里的僧人,僧人告诉李德裕说:‘这都是人的骨灰啊!这些人都是因为得罪了当权的宰相李德裕,因而被贬官流放到珠崖,也就死在这里;老僧看到他们客死他乡,尸体无人掩埋,实在是太悲惨了;所以怜悯同情他们,就把他们的遗骨焚化了,放在葫芦里面,等待他们的子孙来领取带回家乡啊!’李德裕听老僧这么一说,吓得直向后面倒走,而且心痛如绞,竟然痛到死掉。0 K# o# G8 F- h# \7 U" U% ^, `
  【嘉言】7 [8 p  T  h- T0 ], p
  于铁樵先生说:‘别人用势力加在我的身上,而我则以宽宏的度量,来容忍他这种偏差的行为;这样就可以扫除内心层层障碍的乌云,熄灭心中想要报复的星星之火了。’所以君子是不念旧恶的啊!2 F) S4 [& Z! D" i
 $ Z, F# B, w( X( T1 s& b$ |
          太上感应篇注讲证案汇编白话精简本卷三(上)* ]# t5 c4 t% f& X8 j
  
! O! H3 r* ~- L9 g4 C* u  轻蔑天民。
/ B+ b& B3 \$ ^* U2 m) Z  【解释】
- `8 \3 G! o) t/ |  恶人做了官,不但不会爱国爱民;而且竟然还敢任意的轻视欺侮天下的人民。: Y" s6 p% G7 w' w0 [
  【分析】
2 }7 d5 L/ W( G  }* W  唐太宗说:‘人民是国家的根本,道德是做人的根本;一个人的道德若是积得厚,则永远令人怀念感佩;而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的生活,则国家自然就巩固安全了。’所以做君王的,若是有仁厚的道德;则人民归向他,就像归向父母一样啊!我们观察古今中外历史上的圣王,都是仁民爱物,视民如伤;爱护百姓就如同爱护自己的子女一样;况且是替代君王治理州县的官吏,就更应该要体会这个道理啊!( z% A- P6 ?3 A5 T" t& P5 z) J; d
  【故事】
6 {1 v# i' d) o" ^9 @2 _  宋朝的郑清臣,生性非常的刻薄寡恩。他当槐里县的县令,虐待县民;等到他任满离开的时候,槐里县的百姓把道路都挤满遮断了,并且向郑清臣吐口水咒骂他;郑清臣就以辖内属民侮辱长官的罪名奏报朝廷,宋真宗就说:‘为政最重要的是在得民心,民心对你的施政,既然是如此的唾弃反弹,那么你在槐里县的施政和所作所为,不用问也就可以知道了!你竟然还敢抱怨,把民众当街侮辱你的事情奏报朝廷,真是太胆大妄为了啊!’郑清臣因此而被朝廷定罪贬官。
* M4 h& u, ?1 L6 Q: c  扰乱国政。. z! Y  y. c) R6 |, g# v8 _4 s+ v
  【解释】
9 m) A$ C0 D" @5 u* e. f# T8 q3 h, u  恶人做了官,不但不能爱国爱民,却扰乱了国家的政务,破坏了社会的秩序!
3 ?2 Y* t! c4 {+ x% X* F% S  【分析】
' I3 }5 j" L) N8 h: T4 U7 s- Q  一个国家必须要培养和平的福报,不可以任意的变更法令制度;即使是有所建设和变革,也必须要十分的详细谨慎啊;若只是一个人的私意,想要有所变更,就轻率的提出改革的建议;那么这样就有了一番的施行,也就会有了一番的扰乱损害;况且祖宗所制定完成的法令规矩,各级官吏的奉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7:20:05 | 显示全部楼层
时间已经相当的长久;而且百姓也已经习惯了,感到很方便,何必一定要频频的变更旧有的规定,徒然的扰乱国家的政务呢?' T* ?! `6 x3 V
  【故事】
7 N5 W$ z* E3 D) v  唐朝的宰相李林甫,推广□骑之法;而朝廷的大臣,对于李林甫的这个主张议论纷纷,多持反对的态度;但是李林甫却是极力的坚持自己的意见,而唐朝的国防力量,因为□骑之法推行而一蹶不振了。宋朝的宰相王安石创行新法,而且还一意孤行急切的推行新法;结果给百姓带来了极大的困扰,导致宋朝国家的元气,因为新法的推行而大受伤害,国力从此而极速的衰落,这些都是扰乱国政的流弊害处啊!
. f+ \4 E" S. `5 Y  赏及非义。
& U& ~! T3 x& a1 ]% x/ k$ {  【解释】
1 y' W4 [3 J0 Q8 E9 k& @' \1 g4 b  不能够赏善罚恶,以彰显劝善惩恶的功能,竟然却奖赏到不义的恶人。* ~, G5 K+ G9 `
  【分析】
! ?( Q2 c1 ~. k" k) o! L  赏之为道,目的就是为了要崇尚道德报酬功劳,所以‘赏’是国家朝廷激励劝导人心重要的法令制度;不应该赏而赏的,就叫做非义。所以违背了是非,废弛了法纪,助长了恶行;偏心自私,进用了坏人而换掉了好人,这些的措施作为,最是干犯天怒啊!所以负责爵赏的人,能够不小心谨慎吗?
- _, g6 o# o0 Z( b+ y+ q+ P7 D  刑及无辜。+ [/ p( I* B& `* q2 {8 s; N; c
  【解释】
/ _, Q* Z0 v9 n; {( P% ?  刑罚到无辜的好人,使他们含冤受屈。9 Z  ?: r5 R6 i; U
  【分析】
' T9 \. t3 L6 E4 f  刑罚的目的,是用来惩罚警惕恶人的,圣人不得已才制定了刑罚;所以刑罚本来就不是吉祥,也不是善事;而刑罚额度的裁量,和犯人所犯的罪,若是相当相称的,尚且还要哀愍可怜他们,因为不明白道理而误蹈了法网;不可以因为破了案立了功而感到欢喜,这样恐怕会弄错了案情啊!所以古人对于刑罚的斟酌裁量,非常的谨慎,详细的审理明查;若是刑罚不当,使得无辜的人受害,这样不只是在审查案件上不公平有缺失,而且也违背了上天好生之德的美意啊!况且杀人者死,法律有明文规定,今天却因为自己的疏失错误而刑罚到无辜的人,所杀的不止一个人而已,而将来受到报应的只有我一个人,那么杀人抵命的道理,不知道应当要如何才能够公平啊!唉!这种的罪业,就算是平时为官公正廉明,尚且不免于在案情胶著疑云重重,或是证据相似的时候,偏差的坚持自己的意见来认定罪刑,而不去虚心详细的明察,因此而导致了后来终身的饮恨后悔;而且无辜被杀的人,一定会怨怨相报紧追不舍啊!何况是那些审查案件漫不经心的官员,那他的果报就更严重了啊!想到这里能不怕吗?6 H& Q, j2 X5 A* M: b. A5 |
  【故事】
' q: m0 l1 `- }# N7 B' o  李龟正担任法官,断狱判案的时间相当的长。有一天,他有事出门,经过三井桥的时候,亲眼看到十几个人披头散发,大喊‘冤枉啊!我是被冤死的啊!’渐渐的走过来逼近他,李龟正这时候感到十分的害怕,立即就折返家中。回到家之后,就教诫他的儿子说:‘你们读书做官,千万别担任审判案件论人罪刑的职务啊!我担任法官,因为清廉谨慎畏惧,所以常常因循依照往例来判决,以至冤枉杀死了那么多人,我今天就是后悔,也已经来不及了啊!’没多久,李龟正就死了。$ Q/ e. u! x  R
  杀人取财。6 O% N- s) {+ X' w
  【解释】6 g  V! K2 y# \+ Z/ ^' S. s) D5 L
  故意把人杀害,以夺取他的钱财。
$ I( G. @& w; H; w  【分析】; [; x: j2 C- i& ~' u
  把人杀死以夺取死者的钱财,这种的恶行,不一定全都是强盗才会做的;例如贪官污吏,为了贪取非分之财,就用刑罚的手段,将嫌犯杀死在监狱中;豪门巨富贪财无厌,欠他们钱的人,纵然是到了颠沛流离的困境,这些豪门巨富,仍然是昧著良心,逼迫他们限期还钱,而且还加重利息;心狠手辣的人,为了贪取钱财,竟然乘人之危夺取钱财,根本就不理会别人的死活;庸医为了贪财,枉顾病人的性命,乘人病情危急的时候,榨取病患的医疗费用;这些人都是因为贪财而起了杀人的动机,做出了杀人的行为啊!然而这些杀人取财的人,没有一个不是被厉鬼索命而死的;而他们所夺取来的钱财,到最后也都化为乌有了啊!6 d2 ^$ W; B% d
  【故事】
, m% t! Q8 _9 o( r  长江沿岸有一个船户名叫龚撰,乘著江上起大风的时候,把一位富商推下水淹死;然后再夺取富商遗留在船上的钱财,龚撰因此摇身一变成为富翁,在维扬定居下来;不久之后,生下了一个儿子;这个儿子长大以后,也不知道什么原因,视父亲为仇人,龚撰因此感到非常的忿怒,就到庙里叩问乩仙,乩仙说:‘庚子八月西风恶,扬子江中波浪作;二十年前一念差,贵君试把心头摸!’龚撰听了大吃一惊,知道二十年前,那位被自己在扬子江上推挤下水淹死的富商,已经投生做了他的儿子,来向他报仇了啊!于是龚撰吓得弃家而去,最后落得不得好死。
! }9 f0 W; c* O& H( Q8 A0 b  倾人取位。
. @( f* ~4 q" f- v6 Y7 f, y& U  【解释】+ b8 I3 J3 }4 X
  陷害别人,以夺取他人的官位。
: t/ S3 Q8 Y1 U3 s  【分析】
% z; m9 u; @; R, T% C' L/ p  世间的一官一职,虽然都有定命;但是做部属的,只要肯努力断恶修善,就有机会升官,升到非常显赫的地位。平常人只要多做善事,也有机会得到官禄;若是为了自己想升官,就不择手段陷害他人,以夺取他人的官位;然而因果循环,天理昭彰,陷害他人的人,最后还是会被别人陷害的;夺取别人官位的人,最后自己的官位,也会被别人夺走;而且报应之快,几乎马上就可以看得到啊!# V- c! Y% `! |$ N0 z4 `1 L' W: C
  诛降戮服。
& J* n  d( [8 d0 R6 W$ j; ~. w  【解释】
9 s) z: k2 K6 l2 b9 O  贼寇若是已经投诚降服,反而把他们杀死,最是大大的违逆天理。
3 C/ {" L& O8 I( e; I- K5 k. f  【分析】8 l% l; e) G% O6 M0 ?
  用兵打仗是凶事,战事实在太危险,圣人不得已才用兵;所以古时候因为战争而杀死了许多的敌人,则会替他们感到悲哀,可怜他们战死沙场;战胜的一方,并且会为战死者举行丧礼;至于投降归顺的敌人,更是应该要怜悯安抚劝谕他们;若是已经投降顺服的敌人,而又把他们给杀掉,这种的居心,实在是太残忍了,所造下的恶业,也实在是太大了;所以将来遭到的灾祸,没有比这个还要大啊!
8 A7 @/ ^3 a0 I4 Y( t# i0 d  【故事】
, y5 _2 \9 v8 s6 _1 M2 ?  汉朝的大将李广,武功高强善于射箭,匈奴人对李广非常的畏惧,李广因而就被称做飞将军。唐朝的大诗人王昌龄,写了一首出塞的诗,称赞李广的英勇说道:‘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渡阴山。’然而李广的官运却不好,他的战功虽然彪炳,但是始终都不能够封侯;李广曾经对相士王朔说:‘我李广自少年从军以来,每次和匈奴作战时,没有不抢先在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7:21:03 | 显示全部楼层
拼命的杀敌立功;汉兵追击匈奴的时候,我也每次都参与;然而比我晚从军的后辈,都已经封侯了;而惟独我却不能封侯,这到底是什么原因啊!’王朔说:‘将军请您仔细的想想,在您的一生中,有没有做过使您感到遗恨的事情呢?’李广回答说:‘我曾经杀死已经投降的胡人八百人,事后我也感到非常的后悔遗恨啊!’王朔说:‘灾祸莫大于杀死已经投降的敌人,这就是您所以不能够封侯的原因啊!’后来李广出征匈奴,在沙漠中迷失了方向,李广因此而自杀身亡;他的孙子李陵也做了将军,在一次战役中,被匈奴俘虏而投降了匈奴;李陵的家族,因此就被汉朝的天子下诏满门抄斩。
/ N( F6 ~/ k2 r  贬正排贤。
9 E8 n8 X: c, B( U) y  【解释】& ~9 P5 f0 d  e  Z2 J# K
  贬谪正直的官吏,到边远的地方;排挤贤良的同僚,使他失去官位。4 D1 C; s$ E& b2 D
  【分析】8 H7 M2 t4 \+ T$ z
  正人君子,贤良之士,都是国家的栋梁,所以应当要重用他们,这样朝廷中才能人才济济,国内国外也都会知道而有所畏惧警惕;若是因为妒忌他们的才能节操,和自己不同道,就想尽办法排挤他们,放逐贬谪他们到边远的地区;这种妨害贤良毒害国家的罪孽,实在是太大太大了啊!
) X& {9 T* R* _* T- y  明朝颜茂猷先生说:‘凡是排挤贬谪贤良的人,和包容贤良的人,原来相差并不远,只是因为被‘我见’所影响。例如有听到贤人的名声,对他非常的仰慕;等他到了面前,对他便有一两件事情忍耐不过,积久之后,便成了仇恨。故包容关系较远的贤人比较容易,包容身边的贤人则比较困难;包容的时间短比较容易,包容的时间长则比较困难,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彼此的气,互相的抵冲,而彼此的才能,也互相的抵触了。彼此的名声,在互相的排挤下,造成彼此的影响互相的打击的缘故啊!而且这些贤人,也未必都能够做到了平等心、无我相的地步;所以在彼此交往久了之后,就看见对方的短处了;以往仰慕对方的德行,现在则认为是错敬了对方;今天嫉妒贤人,反而觉得自己的心中是没有偏差的,其实这就是自己的心量不能够容下贤人君子啊!所以有君子相遇,而最后却弄得反目成仇,毛病就是出在这里。必须平日就要有克己忍辱的功夫,不为名、不著相,实实在在的为国为民;对于一切的毁谤赞叹,丝毫都不放在心上,这样才能为子孙和百姓造福啊!’
1 U3 r& d1 J, o  【故事】
* p& q/ a, m5 L3 ~+ w' u/ J( o  唐朝的卢杞,很讨厌颜真卿,一直想把颜真卿赶出朝廷;当时刚巧李希烈叛变,卢杞就向皇上奏道:‘臣想只要得到一位儒雅的重臣,为李希烈分析叛变的福祸,就可以不用劳动军队,而使得李希烈臣服朝廷;颜真卿乃是三朝的旧臣,忠心正直,刚烈果决,而且名重海内,大家都佩服他;所以臣想他是最恰当的人选了!’皇上因此同意卢杞的建议,下诏派遣颜真卿,代表朝廷去安抚李希烈;后来李希烈想要留下颜真卿当他的宰相,颜真卿抵死不从,因而为国殉难;所以这件事,实在是卢杞所造成的。后来李怀光向皇上奏报:‘卢杞残害忠良,奸臣误国。’卢杞因此就被贬官流放到新州,而且就死在新州。
" n" k0 I7 k' q( A2 ~! b; M/ i( B  凌孤逼寡。
) N9 L0 [6 v0 O1 g  【解释】
: Q0 g; e% {4 {& n% U& K. i  欺凌孤儿,逼迫寡妇。' u- I- [8 b1 e9 `8 v1 L: k
  【分析】
# f$ H7 x) R0 A6 j* r) R: |  凌孤逼寡这句话的大意,在前面的‘矜孤恤寡’的注解中,已经提到了;太上既然劝诫‘矜恤孤儿寡妇’于前,又再劝诫‘凌逼孤儿寡妇’于后,反覆的叮咛,十分的恳切;因为孤儿寡妇是人生的不幸,所以为天地所重视;怎么可以乘他们无依无靠的机会欺骗他们,残害他们呢?甚至侵占夺取他们的财产,或是使用诡诈的手段,派遣他们劳役差事,或是依仗著权势,迫使孤儿寡妇流离失所,冤屈无处控诉啊!我们暂且不论鬼神的明察,和报应的不爽;只要想到孤儿,他们也是人家的儿子;寡妇,她们也是人家的妻子,请将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妻子,设身处地将心比心的想想,也就不会做出这种伤天害理凌孤逼寡的事情了。7 u6 S# w* a% H: u' y% t6 z2 r
  弃法受赂。
2 S. R, K1 O/ `( ~6 g8 f9 I  【解释】4 L( \3 p4 u' A+ S
  做官的竟然敢抛弃法律,接受人家的贿赂。
2 `& F* j5 X- n$ l; g6 q; e  【分析】3 ]; Q+ o. _+ d" k5 n* f
  从‘弃法受赂’,一直到‘见杀加怒’,都是就官员审问刑案上面来说的。凡是衙役或是书办,也包括在内,并非专指法官而已。太上说‘曲直轻重’,首先就说到‘弃法受赂’;因为‘曲直轻重’自然会有它一定依循的法则;而其惟一的目的,就是想要得钱;所以才会任意的接受,贿赂之人所请求的条件,而颠倒了法律规定;若是法官、衙役或是书办,枉顾了法律的规定,竟敢抛弃法律,仅凭自己的好恶,来判定人犯的死生,那么人民将不知道如何是好,而且会不知所措;难道他们没想到,这样做的话,一定会弄得天怒人怨,而且自己也必定会遭到奇祸啊!
9 `6 ~" D( ?; J  【故事】
& P$ P( \1 \$ K/ L- n  侯鉴在担任江夏令的时候,与一位僧人颇有交情,只要他遇有空闲,就一定会去拜访这位僧人。而且在他每次拜访的时候,僧人都早就已经准备好了欢迎招待他的菜饭;可是有一次侯鉴去拜访僧人,僧人此次的招待,却和以往相差的非常悬殊;侯鉴因此就问僧人,僧人回答说:‘侯大人,您每次来访的时候,土地公一定会事先通知我,所以我才能够预先做好准备啊!可是您这次来访,土地公却事先没有通知,所以我才来不及准备,以至于招待不周啊!’侯鉴听了非常的震惊,就拜托僧人请问土地公,这次不通知的理由?当天晚上,僧人就梦到土地公对他说:‘侯鉴的官本来可以做到宰相,可是近来因为他接受了一位姓胡的,贿赂他六十两的银子,因此而冤枉的断下了一件案子;天帝已经销去他宰相的职位,他的官只能做到监司的职位,和我已经没有统辖的关系了,所以我才没有通报啊!’
7 P$ E! R* E1 s5 T1 ]  以直为曲,以曲为直。# v( F4 V/ F7 I& D$ `
  【解释】
9 G* b; k; D" C6 Y, M  把理直的变成理曲,把理曲的反认为是理直。) H$ E& H# ~. T# m5 D2 i: P: {
  【分析】; d  h/ \' i2 U  w2 S
  两边的当事人,各自都向官府提出了诉状,互相的控告对方;这时候双方道理的曲直,尚未查明清楚,他们的生死与夺、有罪没罪,全都在法官的一句话啊!所以法官怎么可以轻忽随便的就宣判呢?现在却有把当事人理直的判成了理曲,而把理曲的判成为理直的法官啊!如此曲直颠倒的法官,若不是因为他接受了贿赂,就是他偏心循私啊!否则轻率卤莽到了这种地步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7:22:02 | 显示全部楼层
怎么会当得上法官呢?
8 ^' ?8 d: ?/ P: u0 B+ M  【故事】. j3 Y4 m& O  O/ O& ?/ S8 n, l% I9 U( L
  赵时在担任无为州教授的时候,有一天晚上,他梦到一个囚犯对他说:‘我不幸被祖翔害死了啊!’赵时就说:‘祖翔这个人精通法律,操守又廉洁,为人处事非常的谨慎,他怎么可能会冤枉你呢?’囚犯说:‘我的死,虽然不是祖翔的意思;但是因为他心里面一直都怀疑我有罪,所以他就曲直不分,竟然把我判了死刑!所谓冤有头、债有主,不是祖翔害死我,那又是谁呢?我已经把我的冤情,告到冥王那里,所以祖翔也活不久了!’果然一个多月以后,祖翔就死了。3 Z% E3 m. a6 [- b3 ?2 g/ ~  ]
  入轻为重。0 Q8 s0 Z5 {% J, Z! @
  【解释】1 ^/ j5 F+ K) \9 L4 ^7 L+ S: J% N
  把应该判轻刑的,却把他判了重刑。2 O& i. J0 Q- P7 x+ z+ S
  【分析】# h0 A% [9 Z7 o/ V; Z9 P0 `7 b; y
  书经说:‘法官在判刑的时候,若是心中感到怀疑,就应该判得轻些。’又说:‘判罪宁可判得轻些,也不要判得比他应该判的罪刑重啊!’但是居然有法官,故意把应该判轻的判成了重刑,实在是严重违背了圣人体恤怜悯罪犯的用心啊!而且人命关天,关系生死,责任更是重大,负责审案的官员,最应该加以留意,小心的搜查证据,不可以有丝毫的疏忽;否则容易被诬赖之徒乘机利用,而误导了案情啊!
2 O0 F; u; G" E) }( Y  见杀加怒。* r5 h' T7 _3 k. i- |
  【解释】) H, w! N: r/ F- @: q/ x
  看见有人被判死刑执行死刑的时候,不替他哀怜,反而加以嗔怒,这种人实在是太残忍了!
+ l3 ]% k; k  g$ m) I# T  【分析】* M0 ?. d0 z& v5 d" c( N
  曾子说:‘如得其情,则哀矜而勿喜。’这是说有罪的人,当他接受刑罚的时候,仍然应当要体谅他犯罪时候的动机,不可以轻率任意的加重他的罪刑;况且死者不可能再复生,虽然是他自作自受,罪由自取;然而现场看到他受刑被杀,心中应该是感伤不已,正要为他掩面哭泣流泪都来不及了,怎么可以加以嗔恨忿怒呢?这种人的心,实在是太残忍了。至于家禽兽畜鱼类,被人宰杀的时候,更是应当要怜悯它们的无罪无辜;若是见到它们被杀而加以嗔恨愤怒的话,这种人一定是残暴酷虐嗜好杀生的恶人啊!
' t6 p+ N. C* N8 b4 E  知过不改。
4 E8 Y6 |4 h% t/ J, p- h- }' j  【解释】4 G' o( }! q) K, W+ h
  明明知道自己的过失,却是不肯悔改。
+ n+ r6 h" O# a0 z  【分析】
7 x7 g, J# X- ?  文殊菩萨向佛陀请教说:‘少年的时候造孽,到老的时候才修行,这样能够成佛吗?’佛陀回答说:‘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圆悟禅师说:‘那一个人没有过失呢?有了过失能够改,就是善莫大焉啊!’所以唯有君子能够改过迁善,那么他的道德也就日新又新;而小人则是掩蔽隐藏,甚至文饰他的过失,所以他所造的恶业,也就愈来愈显著了。
5 n# o. C9 p; o+ a0 }. h9 A1 t  【故事】/ A  r- W/ c+ l8 j$ U' u
  宋朝的大文学家曾子固(曾巩)与王安石的交情颇佳,神宗皇帝就问曾巩说:‘你觉得安石的为人怎么样呢?’曾巩回答说:‘安石的文章行谊,并不比汉朝的扬雄差,但是因为他吝啬,所以比不上扬雄啊!’皇上说:‘安石的为人并不重视富贵钱财,你怎么说他吝啬呢?’曾巩说:‘臣所谓的吝啬,是指安石虽然勇于任事,有所作为;但是他却是吝于改正自己的过失啊!’神宗听了曾巩的话,就点头表示同意他的看法。1 l# D- K9 ~* [$ a' F
  见善不为。' f+ V4 g! [$ a* R( E
  【解释】
3 }) s% v, z+ F% ^. _  明明看见善事就在眼前,却是不肯勇敢的去做。
$ B7 K4 h1 A! |7 s, i5 t  【分析】1 X8 d( z# m: ?) Z; c4 j
  古人说:‘取小所以就大,积一所以成亿。’所以做善事,贵在要日积月累的储积。知道是善事,就马上要去做;而且还要很认真努力的去做。老子说:‘九层高的楼台,最初也是开始从累土渐渐累高的啊!千里之远的行程,最初也是开始从脚下一步一步的走啊!’人若是能够每天改掉一个过失,则可以消除一项的罪业;若是能够日行一善,则可以增加一个福报的基础。
/ f9 }0 S' j; y" a$ P& g) |2 E  【故事】7 D3 U4 r! ~8 E3 O5 _
  周朝末期的时候,齐桓公有一次经过郭氏的废墟,就问住在附近的老人说:‘郭氏家族是怎样衰败灭亡的啊?’老人回答说:‘因为郭氏家族喜欢善事而厌恶恶事的缘故啊!’齐桓公就说:‘喜欢善事,讨厌恶事,怎么会衰败灭亡呢?’老人说道:‘因为郭氏家族喜欢善事,而不能够去做善事;讨厌恶事,而又不能禁止自己不去做恶事,所以才会衰败灭亡啊!’' @4 a; J! V: Y; V  u% t
  自罪引他。. }  W7 \6 Q$ n7 ^4 i" X& |
  【解释】
# `. m5 i" K" V1 K: c  自己犯了罪,不肯承认;反而牵引他人,希望脱卸自己犯罪的责任。
3 q1 q- ^: b+ f" j  【分析】1 u0 p; k. E2 |6 L
  罪是自己犯下的,等到东窗事发的时候,就牵引嫁祸别人,这就是俗话所说的拖人下水啊!他的动机,不是希望掩饰疏漏自己的罪行,就是想要报仇嫁祸他的仇人;却不知道,自己的过失,终究是遮掩不住;而诬赖别人,也终究是诬赖不成啊!只是徒然的增加了自己的罪孽而已;纵然是侥幸逃过法律的制裁,但是仍然难免会遭到天诛啊!( n+ o+ w/ R4 C  ]& _/ m0 C  e
  【故事】/ Q7 x5 |& i0 z: p! @
  赵业曾经在旁观看贾奕杀牛,贾奕死了之后,就向阴间的判官说:‘我杀牛的时候,赵业也在旁边帮我杀啊!’他这样说,是希望赵业能够分担自己的罪过。等到赵业的魂魄被鬼卒拘捕到阴间,几乎不能辨认贾奕了;不久就看见一面大镜子,直径大约有一丈多长,悬在空中;这时候,可以很清楚的看见,贾奕手里拿著刀在杀牛,而赵业则是靠在门的旁边,心中有不忍之意;这时贾奕才肯服气认罪,而赵业的魂魄才能够重返阳间。
( G9 n; @) |6 U3 z$ n  壅塞方术。
1 t- p& L" I9 g  【解释】, x. k' A3 |2 h- N7 x; `9 N
  故意阻挠医卜星相或是一技一艺等类的方术,使他们不能够用所学的方术,来养家活口济助世人。
9 _1 h6 F) }9 Y8 c" a- p% ^  【分析】
3 w0 x+ g2 z7 e$ r. P  医卜星相以及一技一艺,都可以算是方术;功夫浅的人,可以藉著方术来养家活口;功夫高的人,则可以用来济世救人。若是故意的壅塞阻挠这类的方术,使他们不能够行使,这就是我们的心量不够广大,而国内就会有许多饥寒失业的人了!至于是邪师庸医,会伤害到教化,会误人的性命,以及烧丹炼汞这类的方术,就不可以援用这个例子,而是应当要加以禁止。7 k5 z7 d* p$ K8 X9 Y/ Q
  【故事】
  C( y- l# c1 Q2 X6 u0 h+ i0 \  翟乾祐在世的时候,因为他能够考召神明而颇有名声。他每每念到云安境内江河,水流危险的地方,就有十五处之多;因此他就召来滩神,想办法要弄平这些滩险,使险滩不再危险;共有十四处的滩神应他召请而来。独独有位女滩神,头上戴著高帽子,身上穿著大长袍,向翟乾祐慷慨的进言说:‘据我观察,您要平滩险的用意,不过是为了要方便往来的船只;您不知道从事船只生意的人,获利相当的丰厚;纵然是多花些小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7:23:00 | 显示全部楼层
对他们来讲,也不足以构成损失;而沿江居住穷苦的人家,就有三四百户之多;他们没有田地可以耕种,没有桑树可以养蚕,全都靠著用劳力拉船,渡过险滩讨生活啊!今天若是把这些险滩弄平了;对行船的人而言,固然是方便多了;可是对那些住在江边,靠著拉船过日子的穷人来说,以后他们要靠什么过活呢?太上的意思,决定不是这样的,我深恐您到时候会因此而获罪,不免为您担心,所以向您建议希望您能改变这个决定!’翟天师叹气的说道:‘您的考虑是如此的周延深远,不是我能够比得上的啊!’于是就再命令十四位滩神,各自的重新恢复滩险。
; ?' E# s5 ]3 S8 B7 b  讪谤圣贤。
/ k/ G# J7 L5 X# f* ]* m# O8 r+ P  【解释】
/ E+ e' c- E* I  对于古圣先贤,不能够恭敬的崇奉,竟然敢任意的毁谤。* x, E6 u0 t6 k, e# @
  【分析】
2 V( S/ q2 m/ J/ V( C1 ^0 ?1 X  有两种人喜欢戏侮毁谤圣贤,一种人是因为自己的愚痴,不知道圣贤伟大的教化,对世间有深远的影响,这种人就像是躲在瓮里面从瓮口看天,却埋怨天空为什么那么的渺小。另外一种是世智辩聪的人,仗著自己的聪明辩才,煽动鼓惑他人毁谤圣贤,这种人就像是在水中捉月亮一样,徒劳无功;而圣贤是不会因为他们的煽动鼓惑别人毁谤,而受到任何的影响。2 L" Z$ H8 V. D/ j3 K+ [6 Z5 V- x: r
  【故事】( P$ \! F5 F! g, a, w
  高之绶不信仙佛,而且还想尽办法极力的毁谤。他曾经用法华经来糊墙壁,有人送他一尊佛像,高之绶就说:‘这个佛像可以拿来做成器具使用啊!’于是就用锯子锯开,做成环形的饰物十枚;后来高之绶因为讥讽批评朝廷的施政,被皇帝下诏,把他送到刑部审判问罪,最后被判腰斩,并且在市集上公开的执行。
6 P2 G& e+ ]" S: w1 W) k7 `5 d/ {侵凌道德。
8 f4 Z4 y! m4 @' [0 W  【解释】1 T( W: b$ D0 t# u' I
  遇到有道有德的人,不尊敬他、不亲近他,反而侵犯他、欺凌他。5 i9 T0 e$ i# q$ M9 l6 P+ e6 X
  【分析】
9 \' k- Q& }2 Y% }1 N# a  世间有道德的人,例如读书明理的儒者,刻苦修行的僧人或道士;他们的言语,可以做为世人的法则;他们的行为,可以做为世人的楷模。这些有道德的人,所以出类拔萃超群出众,乃是因为天地正气之所钟啊!我们爱敬他们都来不及了,怎么可以侵犯欺凌他们呢?7 n, U8 l! S- R/ W# t* n
  【故事】
, R* j1 h8 a' r2 C: o3 [  国清禅师讲经说法度化众生;但是有某位官员,向来就不相信佛法,就把禅师绑起来,打了二十大板;这位官员晚上就梦到死去的父亲很生气,而且哭泣的向他说:‘你竟敢污辱禅师,阎罗王为了这件事情,也打了我二十下的铁鞭,连你的官位也被削除了啊!’7 W- H7 ?" G  B+ i/ i8 {
  射飞逐走。8 |% s9 Q$ ~9 x: V  ~0 J: X
  【解释】
# w+ r2 @& L- j6 g6 R; B# v  射杀飞禽,逐捕走兽。
1 T, D% f7 E( e5 B& P  【分析】$ c8 P3 |) R7 |4 ^; }
  射—不只是用弓箭射而已,凡是用火枪、鸟铳、药弩、弹弓、粘竿、扣索、网缦,都算是射啊!或是为了卖钱,或是为了贪图口腹之欲,就在四处布下了杀机陷阱,使得飞禽丧命,有的头被斩断了,有的胸被贯穿了,不知道有多么的痛苦啊!我们应当要加倍的发慈心来救护它们。吃它们肉的人,为何忍心要跟它们结上这个往后必定会报复的怨仇,而一定要用它们来充当我们可以调整减少的菜肴啊!而捕杀禽兽为业的人,何苦要造下这种无穷的怨孽,来赚这种有限的利润呢?6 `& S3 a. M$ C
  发蛰惊栖。
3 {" @6 S8 h4 l4 H  【解释】
* t6 y1 Z* ?1 r# w7 C  发掘蛰伏在土里的虫,惊扰栖息在树上的鸟。! R' U: H2 W! W4 N* N  g) |  e
  【分析】3 ]$ _! S0 e3 Q- }2 y5 S
  天冷的时候,虫都蛰伏在土里面,若是把虫挖掘出来,它们一定就会冻僵死掉。所以太上在这里特别写出来,以禁戒人们不要做;而诸佛菩萨尤其更是爱惜怜悯这些小虫,人怎么可以不体会这个道里,而随便的去挖掘蛰伏在土里面的虫呢?1 B- ^4 `; ?" E
  【故事】- Q/ ?1 |; `, ^% \
  宋朝的大将曹彬,在冬天的时候,决不整修房屋和墙壁;有人就问他原因?曹彬回答说:‘冬天修理屋墙,恐怕会伤害到蛰伏在里面的虫啊!’! d, @7 B4 u( Y+ v4 k& [; a3 e+ y
  【分析】7 E* \+ Y( g. @( s
  鸟既然已经栖息在树上,就好像人已经上床睡觉一样;这时候忽然有所惊动搔扰,岂不是全家都被惊扰的大乱了吗?太上不要惊动栖息在树上鸟儿的教诫,跟孔子所说:‘弋不射宿’的意思是一样的;仙经上也说:‘凡是能够随时随地行方便,救护众生性命的人,必定会得到福德长寿的果报。’
" K! j3 ~8 C5 ?# C) ^  填穴覆巢。3 X1 |8 ]" T! P; [
  【解释】
7 g2 N; ]3 k) ]& g  填塞虫蚁居住的洞穴,翻倒禽鸟栖息的鸟巢。) D+ R5 p2 j8 X. _2 i5 y. p
  【分析】8 v, P3 J% v2 u4 M. Y: [& _5 S' i8 y
  穴—是一切细小的含灵聚集居住的场所;自人看来,只是一个洞穴而已;从它们看来,则是它们赖以安居的家啊!跟人居住的家,没有两样,怎么可以把洞穴填起来塞住呢?这样就会断了它们的生门,绝了它们的出路;而且甚至会覆灭它们的宗族啊!人类怎么可以忍心这样的做呢!
, e: F2 g, ^5 k/ I% R  【分析】
5 t: d1 \% m1 f% t5 y  巢—是一切大小的鸟类,依止在里面哺乳生产的地方,并且还可以躲避霜雪寒冷的侵袭,被网捕捉被弹射到的危险。若是被人弄翻了鸟巢,就跟人类被毁了屋宅烧了房子的情况没有两样,岂不是置它们于死地吗?
- F7 S& o' m$ P& d- t  【嘉言】
0 |# H7 e6 `! [  L% L8 ^  慈寿禅师说:‘世人多杀生,遂有刀兵劫;负命杀你身,欠财焚汝宅。离散汝妻子,曾破他巢穴;报应各相当,洗耳听佛说。’这首偈子的意思是说:‘世间的人多杀生是因,于是就有刀兵劫的果报;因为你杀了他的性命,所以他就来杀你,要你还他的命;你欠他的钱不还他,他就来烧你的家,使你损失财产;把你的妻子离散了,原因就是你过去曾经破坏过鸟类蜂类的巢穴,这就是报应啊!而且报应是相当的,所以我们要洗洗耳朵,好好的听佛说的话啊!’# r3 I; G  U, Q
  伤胎破卵。
/ m5 R( t1 C- l- {! d3 C* R  【解释】* [+ x' c" R* [, T8 c4 k) x
  伤害了动物的胞胎,破坏了它们的蛋,都是杀生的行为。
2 c/ N; w' ]# S- \/ l/ M  【分析】
  L: G! Q* ~" b8 f4 p. Z7 j* g  动物禽鸟虽然还没有出生,但是胞胎和蛋,里面都有生命,就像人类怀孕一样,所以伤了它们的胎,破坏它们的卵,就等于是在杀生啊!佛说:‘人若是凶恶残暴,不相信因果报应的道理,敢去捕捉刚出生的幼小禽鸟,和吃它们的蛋,使飞禽鸟类失去了它们的孩子,因而悲伤的啼叫;甚至伤心到眼中出血,这种人会得到孤独没有儿子的报应啊!’
& ~; V2 a+ a& v5 e% I! i# ], C  愿人有失。/ T/ n4 @# P+ l+ `$ C
  【解释】
) c0 Y$ o, o& ]1 Z* [, U  常常愿人失败而幸灾乐祸。
6 `3 v3 D- h& I+ D; I6 q  【分析】- s) V+ I3 Q0 n# L6 i
  别人有了失败,实在是很不幸的事情;不为他感到哀伤怜悯,却反而愿他失败最好,这就是所谓的幸灾乐祸啊!这种人既然是以为灾祸是可幸可乐的,所以灾祸怎么会不跟随著他而来呢?那么失败不会是别人,反而是落在自己了。人虽然是再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7:23:59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应当这么做啊!+ L6 G! }* J" [. f
  毁人成功。
$ }& d9 m1 Y% f. d; B/ H9 F  【解释】
3 M1 p6 e2 Y: o0 e9 u: ]7 @1 Q  毁坏别人成功,使他功败垂成。# O! X2 k& l$ C+ v
  【分析】) Y  _3 w0 ]; I, P
  毁—有两种的意思,一种是毁坏,一种是毁谮。想要立功的人,无论是要立大功,或是立小功,莫不是竭尽所能的力图成功;而我却是一定要去阻挠他,破坏他,使他失败;我这种的心术,真是如同蛇蝎一样的狠毒啊!
1 ]# Y8 ^5 @) d. H7 T' V  【故事】
" f# B- v6 w2 j& y6 [  明朝的曾铣,负责边防的军务,他想要收复河套;当时的宰相严嵩,揽权贪污,恐怕曾铣会收复河套,立了大功;就乘机向皇上毁谤曾铣和夏言,擅自挑起边疆的冲突;因此曾铣夏言两人,都被朝廷处死。后来严嵩被弹劾,罢黜为平民;他的儿子严世蕃,则被砍头处死。8 B: p# A' e: `0 O
  危人自安。
+ Z# D! N! L. v  【解释】
: a3 K4 d/ f; L  使人承当危险,只求自己安稳。
! y0 E$ `( g5 a0 U7 U5 V  【分析】
* E0 d8 _) |4 d  U) F) Y  千经万论,只是论一个心字,现在我与别人同处在祸乱之中,竟然想要使别人承当危险,而我却居于安稳;这种存心,实在已经丧失了本有的良知啊!于铁樵先生说:‘舍却危险而就安稳,这本是情理之常,而为什么被上天所厌恶呢?上天并非厌恶他自求安稳,而是厌恶他使人承当危险;人生所经历的许多情境,莫不有安稳和危险的分别;如果只知道自己求安稳,而不顾别人危险的话,则杀机已经埋伏在其中了,随时随地都会有暴发出来的危险啊!如果使这种诡计得以成功,那么狡猾诡诈的人,都可以高枕无忧,而心存仁厚的人,都要活不成了啊!这怎么是天地之心呢?4 Y5 e( V! t0 {$ M& J1 U
  减人自益。0 D& e3 p( N1 F1 e5 E0 ^
  【解释】
, H7 t/ I! H# b$ F3 g  克减别人的利益,只图自己的利益。+ D5 z  e+ L( ~& {6 b" E" `# e. D
  【分析】
3 ]8 h0 M1 l/ O/ S: A' A, |  天下惟有利益他人的人,才能够利益自己。如果是无益于人,而仅是有益于己,尚且不是真正的利益;况且是减损了他人的利益,而自己却取得了较多的利益啊!这种人就是所谓的‘只顾自己的财富,不顾他人的贫穷’啊!于铁樵先生说:‘现在的人,对于钱财田地房产等等的事情,往往就是这样的减人自益;他们怎么会知道,这样做只是在向人借债而不写借据啊!虽然他们的钱财,日益的增加,可是他们生命的大限,却因此而愈来愈近了;这样看来,那里有所谓的利益啊!’1 R# P# `/ F" K% t  }0 w2 [, w  _9 K4 x
  以恶易好。9 s7 p3 r; n  h/ v& ~9 J" Z, q
  【解释】
0 e, W" V0 _" k  货物交易的时候,竟然把坏的东西,暗中换了好的东西。! y  S8 |3 {  ^! V: E1 H
  【分析】5 |5 o; k8 M: c7 J4 m# i
  所谓以恶易好,例如拿铁来换金,用石头来换美玉,以布来换绸缎等这类的事情;在达观的人眼里看来,是不值得一笑的;但是这种人的心态和动机,则是接近偷窃啊!( _& s/ K( n$ s7 h1 V
  【故事】9 Z0 {! f- ~! H1 \9 C2 Q
  宋朝的大文豪苏东坡,曾经珍藏过一块美玉,有一位叫章持的官员,到苏东坡的家中拜访,并且请求观赏这块美玉;章持就乘著观赏美玉的机会,竟然偷偷的用一块燕石换掉了美玉;苏东坡当时没有发觉,等到抵达黄州的时候,才发现美玉早就被章持换掉了,然而苏东坡却只是一笑置之。这件事情过没多久,章持就被朝廷贬官,流放到台州而死;不知道这块美玉,又归何人所有了!* ?$ ?+ p* V$ H2 x7 |0 J. G
  以私废公。
. F: C0 ^2 B5 O3 ?6 T# H  【解释】( X$ q! Z! `3 @) L7 o
  以自己的私心而废弃了公理。
. k) ~3 L" s# ~3 v  X0 z  【分析】
- v9 `5 x+ X  R# J  以个人的喜怒恩怨,而废弃了公道的是非曲直;如果在上位的领导人以私废公,就会邪正不辨;那么朋友乡党之间,就会有党同伐异排斥异己的嫌疑了。一个人若是以私废公,更进而爱憎不当;那么就会连自己的家人,父子至亲骨肉,也都会变成怨家了。人情蒙蔽的害处,莫甚于此啊!/ x& P; b! s# k7 k8 Z8 @
  【故事】; q5 q- ?& ]5 O
  从前洛阳县令孔翊,在衙门的庭前,放置了一个火盆,凡是有关说请托的信件,一律投入火盆烧掉,连看都不看;他说:‘县令与百姓最亲近了,官场上难免会有许多的请托;若是照办的话,则百姓就会受害;若是不照办的话,就不免会得罪人;惟有请托的信函到我手上的时候,我不拆开,立刻就把它投入火盆烧掉;在我来讲,我不知道请托的是什么事情;而在请托的人来说,也不至于得罪他们啊!因为公理的曲直是非,都有一定的标准,审判案件也有法令的依据,怎么可以以私废公呢?’后来孔翊的儿子,十九岁就考中了进士。& Y4 X& i! F# D0 M
  窃人之能。0 w5 e% p7 r$ }. K
  【解释】
% d6 l; s; a! X  窃取他人的技能,据为己有。
5 e% x* j+ n: J% U+ }. F  【分析】$ j" Y8 E: k( i" [9 o! B
  例如窃取别人的文章,以为是自己的文章;窃取别人的谋画,以为是自己的谋画;窃取别人的功劳,以为是自己的功劳;窃取师傅的教诲,以为是自己的见解;这些都是自欺欺人的行为,必定会遭受到谴责。) i/ J" _( y0 y; K) U
  【故事】
9 {7 w/ J# t( C1 ~' j& L- ~  周朝的时候,梁山发生山崩,晋国的国君就召见大夫伯宗,了解山崩的情形。大夫伯宗在前往晋见国君的途中,遇到一位车夫;就问他说:‘你最近有没有听到些什么消息啊!’车夫回答说:‘梁山发生了山崩,崩落下来的土石,把河流都壅塞住,河水因此而不流了啊!听说晋君为了这件事情,正要召见大夫伯宗,商讨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伯宗就问车夫说:‘那要如何解决呢?’车夫说:‘很简单,只要晋君亲自率领文武百官,到梁山去哭泣祭拜,那么河水就会流动了。’伯宗就用车夫的建议,向晋君报告,晋君采纳照办之后,河水就开始流动了。晋君就问伯宗说:‘你是怎么知道用这个方法的呢?’伯宗回答说:‘是我自己想出来的啊!’孔子听到之后就说:‘伯宗这个人,快要绝后了啊!因为他窃取了别人的善行,以为是自己的善行啊!’后来伯宗果然遇害身亡,他卿大夫的官位,也就断绝了。
" J& y1 ^% a/ X/ B2 Y, X" B  蔽人之善。7 O+ \' H. B; c& F5 }8 ]$ z( G
  【解释】
) r) \7 J2 u- |! T$ d' o% M  隐蔽他人的善行,不使别人知道。* ~2 L( t* |& R/ C4 C. G
  【分析】! J8 ^( m. h8 ~% h0 }0 v
  佛经说:‘善这一个字,最能够成就世人一切的行愿了。’所以人若是有一句的善言,一件的善行,就应当要表扬才对;而且还要惟恐表扬的不够,不能够使他的善言善行发扬光大;这样做,不但可以成就他本人的美誉,而且可以打动别人的善念啊!也可以使得大家彼此的传播劝导,那么行善的人,就会愈来愈多了;这实在是一件乐事,为什么要去隐藏遮蔽它呢?所以隐蔽别人善行的人,他的心中必定是毫无好善之心,恐怕还有嫉妒的念头呢!所以才会不愿意彰显别人行善的美德,恐怕这样会突显自己的罪恶,这种人就是天下不祥之人啊!* W5 p& ?( U% j+ z' E. u+ [# B
  【故事】
2 \0 p: H4 w  r1 F  I  从前有两位读书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7 17:2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奉命编纂整理江阴县的县志。他们偶然见到旧县志里,记载有两位守节妇人的事迹;认为这件事情平淡无奇,就把这两位节妇的记载删除掉。当天晚上,城隍庙里的道士,就听到有两位妇人在向城隍哭诉说:‘我们两个人一生吃苦守节,死了之后,我们守节的事情,就被记载在县志上,现在却无缘无故的被人给删除了啊!’城隍听了之后说道:‘这两位读书人,本来是应该可以考取功名的,既然他们隐蔽别人的节义善行,就应当削除他们的官禄。’两位妇人听了城隍的这番话,就向城隍泣谢礼拜后,就离去了。后来这两位读书人,听到了这件事情,就驳斥的说:‘这简直就是胡说八道,打妄语嘛!’到了明年,两位读书人果然因为考试的成绩太差,而被夺除廪生的资格;因此抑郁悲愤而死。
& g7 U1 y/ h* G/ y4 n  j) d  形人之丑。5 A2 I' e- K$ S" @; T
  【解释】" |" E5 L/ t# o, V4 ?
  形容他人的丑事,并且还广为宣扬。
6 o" l7 S; i3 V% `4 c1 D  【分析】
' p$ B0 ?9 x/ \# n5 r0 A7 X/ Y, v  人们的丑事丑行,也就是所谓的‘言之辱而不可闻于人者也。’而有人却竟然敢去形容别人的丑事,暴露他人的丑行,这样做不但会伤害到自己的厚道,连自己所积的阴德,也都会随著消失啊!
) c% @: Y' Z6 f& u- p/ J  讦人之私。
# [# k8 c! T1 p8 A, r) O3 F  【解释】9 a$ `9 U4 d$ W/ V
  揭发他人的隐私,而且还到处的传播。
- `2 o! a" Z# Y6 D  【分析】
" D: g8 E' V; f  人非圣贤,那一个人没有隐私呢?我们本来就不应该去探听别人的隐私啊!若是在无人之处,看到别人的隐私,就把它到处的传播公诸于世,使得他见不得人,在社会上没有容身之处;这种的居心,最为阴险狠毒,而且必定会招致天怒人怨。
$ b9 A* h( ^$ D! d  【故事】
9 x3 M, O' v5 G6 p, `( Z9 M  唐朝武则天当皇帝的时候,下诏禁止屠宰;有位担任拾遗职务的张德,刚生了一个儿子,就私下宰羊,请同事吃饭庆祝一番。杜肃就偷偷的带著张德宴请同事的羊肉,向武则天揭发张德违反朝廷禁止屠宰的命令。第二天,武则天就对张德说:‘朕听说你生了一个儿子,非常的高兴啊!’张德就向皇上拜谢。武则天就问:‘张德,你是从那里得到羊肉请客的?’张德听皇帝这么一问,立刻就叩头认罪。武则天就安慰他说:‘朕下诏禁止屠宰,但是家中办喜事,或是办丧事,则不在禁止的范围之内。你从今以后若是请客,也必须要谨慎的选择客人啊!’武则天说完之后,就拿出杜肃攻讦张德的奏折给他看。这时候杜肃感到惭愧的无地自容;满朝的文武官员,非常不齿杜肃的为人,都想要向他的脸上吐口水;后来杜肃就沦落了,下场相当的凄凉。4 m; c( E4 z6 B2 |+ D' z* U
  【结语】唉!人们往往为了一句话,而伤了天地间的和气,为了一件事,却酿成了终身的大祸;所以我们为人处世,不可以用激烈的言词,和戏谑的言语,这样会使别人怨恨我们,怨恨到骨髓里,俗话说:‘打人莫打膝,道人莫道实’,就是这个意思啊!
2 \! ]4 }6 b/ t  `0 z. r) g  耗人货财。/ t- e7 I8 [3 n6 Q. y
  【解释】
: T+ i' o$ W* z7 b; [9 k  消耗别人的货财,从中谋取利益。
% n: R5 a9 |4 E& c8 X$ u  【分析】( O) }3 @: K& |
  这是指那些奸恶的小人,诱骗人家的子弟,或蛊惑愚痴的人去嫖妓、赌博、打官司、烧炼丹等等的事情,而自己则可以乘机从中取得利益;因此不肖的子弟,被这些奸恶的小人所愚弄,就不顾祖先创业的艰难,而消耗浪费家中的产业;等到家业败光的时候,也就家破人亡了;我们探讨追究其原因,到底是谁的错啊!他能够逃得过恶报吗?
) x7 m6 v$ c" a9 z! k; \- }  离人骨肉。
) e0 f: n/ S. H8 R  【解释】
  n) D; H6 p1 p: U7 K  使别人的骨肉至亲分离或是不和。
  L  Z# i% w1 X: I2 S" [4 d  【分析】
- }. t; f3 U" M% b3 }  这个‘离’有两种的意思。一种是追迫债务,以及官吏衙役的勒索,逼得人家卖儿卖女;一种是挑拨离间,使得人家父子不和,兄弟斗争;这都是离人骨肉、灭尽天良的行为。因为他们不知道,骨肉之间是亲生血缘的关系,自然就存有著天伦的亲情;所以仁人君子看到人家的骨肉,因为贫困难以生存下去的时候,都会用钱财来帮助他们渡过难关,使他们获得安全不致分离;骨肉不和的,就为他们劝导,化解他们彼此间的误会,使他们能够融洽的和睦相处,这也是修行的重要途径。, b6 ]! T6 V3 |4 C8 ]" u; D
  侵人所爱。# H6 }9 v, K& K. ^
  【解释】
6 c& Y  F0 a- i* t* U  A  侵夺别人所喜爱的东西。
5 J# p# p2 w4 b1 f! V  【分析】
7 Q! \/ S0 v$ o, B6 K1 [  别人所喜爱的东西,例如田地房屋、书籍古玩、器皿衣服手饰等,想尽办法侵夺过来据为己有,这种的行为,就跟强盗的行径差不多啊!于铁樵先生说:‘东西的本身,并没有所谓的美丑,若是为人喜爱,就会被人视为珍宝一样的珍贵。别人若是侵夺了我所喜爱的东西,我心理的感受又是如何呢?’鲁子晋说:‘这个时候,若作我所喜爱的东西,被别人侵夺来想,就不怕心中的贪念不熄灭了啊!’
) T  d! a  j& ]6 J# \8 {# I; m+ t  助人为非。- l' x) z6 a3 |9 Q
  【解释】: M6 c% X6 ]! {! X9 N
  帮助他人为非作歹,共同去做坏事。
* G* m4 n0 e( E  【分析】
; M- l5 k7 y4 t  帮助人为非作歹,以及成就别人的恶事,不能够引导他人向善,都算是助人为非。佛说:‘演说正法,教化众生,叫做法布施;法布施能够令众生听闻到佛法,因为这种的因缘,可以得到无量的善报。’功过格上面说道:‘教人去做坏事,别人若是因此而做了一件坏事,自己就有一个过;而且所作的坏事大,还得要随著坏事的大小来论过失呢!而累积了这种的恶因,就会得到无量的恶报。2 r# G7 O; a+ U3 U. w
  逞志作威。
. \% c" `8 U4 h* O  E# p$ l  【解释】
0 S1 `+ w; ^' C9 Q$ @/ F  任意的自作威势欺凌别人。
' h) {9 O) N# }  【分析】
' {# L$ z" u$ w  p4 k) q( U2 n5 V  君子为人正直,律己甚严,而且待人宽厚和蔼可亲,别人自然就会对他感到敬畏爱戴和佩服;若是一个人动不动就逞威风欺负人,就算能够使人害怕慑服,别人也是不会心服口服,而且不会怀念他的德泽,这种喜欢耍威风的人,怎么能够居人之上呢?
& F, c6 {5 u' M+ k: M  辱人求胜。
* U& q7 T1 Z; {' u2 U' _$ @; N$ x; t4 o  【解释】0 R, O1 c0 \; S8 v7 [
  侮辱他人,以求得自己的胜利。' y: u/ J" W4 A: T
  【分析】
; I2 `) k. W( d* M" d  用道理来折服人,恐怕还会因此而启发了别人的求胜之心,以至于所用的道理,彼此互相的抵触而无法接受。况且是自己的道理,本来就不够充足;而又强行的怒骂殴打侮辱别人,以求取胜利呢?鲁子晋说:‘羞耻之心,每个人都有,谁肯甘心情愿的接受别人的侮辱呢?竟然有人用侮辱别人的方法,以求得自己的胜利;要知道天道好还的道理,侮辱了别人,到头来等于是侮辱了自己啊!’* U% R7 M- i+ n( w$ a
  【故事】) w4 w  C9 t9 `- r7 ]" m* e
  林退斋尚书,在他临命终的时候,训诲子孙说:‘你们只要学吃亏就对了。唉!自古以来,许多的英雄,只因为不能够吃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0 22:12 , Processed in 0.08853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