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古镜今鉴——《群书治要》故事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28:38 | 显示全部楼层
则赵人不敢东渔于河。吾吏有黔夫者,使守徐州,则燕人祭北门,赵人祭西门〔齐之北门,西门也,言燕、赵之人,畏见侵伐,故祭以求福也〕,徙而从者七千余家。吾臣有种首者,使备盗贼,则道不拾遗。将以照千里,岂特十二乘哉!”魏惠王惭,不怿而去。(群书治要·史记), U; O- l4 B& z, U% L
【译文】齐威王二十四年,与魏惠王会猎于郊外。魏王问:“大王也有宝物吗?”威王说:“没有。”魏王说:“像寡人这样的小国,还有十颗直径各一寸,能照亮前后十二辆车子的宝珠,怎么以贵国这样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反而没有宝物呢?”威王说:“在寡人眼里,被看作宝物的东西与大王不同。我有个叫檀子的大臣,我派他守南城,楚国人就不敢向东进犯,泗水一带的十二诸侯都来向齐国朝拜;我有个叫盼子的大臣,我派他守高唐,赵国人就不敢再到他们东部边境的河里来打鱼;我有个叫黔夫的官吏,我派他守徐州,燕国人深感畏惧就会祭徐州的北门求福,赵国人深感畏惧就会祭徐州的西门求福,迁徙追从他的有七千多家;我有个叫种首的大臣,我派他防备盗贼,结果齐国被治理得路不拾遗。这些人才华出众,光耀千里,岂仅止于十二辆车。”魏惠王羞惭满面,扫兴而去。
6 z4 l) m0 j. j- o, f4 H6 |5 v4 f. \+ t! o3 R* O& j: c: A3 C; s
虐善祸国
- {. z6 }) B3 |' I, l3 [【原文】三十年,楚公子围杀大司马蒍掩而取其室。申无宇曰:“王子必不免。善人,国之主也。王子相楚国,将善是封殖,而虐之,是祸国也。且司马,令尹之偏〔偏,佐也〕,而王之四体也。绝民之主,去身之偏,刈王之体,以祸其国,无不祥大焉!何以得免〔为昭十三年弑灵王传〕!” (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
# E6 u! V. \) C" F; I【译文】鲁襄公三十年,楚国公子围杀了大司马蒍掩并夺取了他的家产。申无宇说:“王子围一定不能免于祸难。贤人,是国家的支柱。王子围为楚国宰相,应该扶植贤人,现在却虐杀他们,这是危害国家。况且司马,是令尹的副职,更是国君的四肢。如今王子竟锯断国家的支柱,除去自己的副职,斩断君主的四肢,而危害他的国家,没有比这再大的不祥了!怎么能免于祸难?”! ^4 s; x9 n, G% L4 d

, c! S) ~2 [# e2 p$ S豫让事主
* C* N6 u: i1 ~: V8 |( z【原文】豫让者,晋人也。故尝事范氏及中行氏,而无所知名。去而事智伯,智伯甚尊宠之。及智伯伐赵,赵襄子与韩、魏合谋灭智伯,三分其地,襄子漆智伯头以为饮器。豫让遁逃山中,变名易姓,为刑人,入宫涂厕,欲以刺襄子。襄子如厕,心动,执问涂厕之刑人,豫让内持刀兵,曰:“欲为智伯报仇!”左右欲诛之。襄子曰:“彼义人也,吾谨避之耳。”释去之。居顷之,豫让又漆身为厉,吞炭为哑,行乞于市,其妻不识。行见其友,其友识之,曰:“以子之材,委质而臣事襄子,襄子必近幸子。近幸子,乃为所欲,顾不易邪?何乃残身苦形,欲以求报襄子,不亦难乎!”豫让曰:“既已委质臣事人而杀之,是怀二心以事君也。且吾所为者,极难耳!然所以为此者,将以愧天下后世之为人臣怀二心以事其君也。”顷之,襄子当出,豫让伏于所当过之桥下。襄子至桥马惊,曰:“此必是豫让也。”使人问之,果豫让也。于是赵襄子数豫让曰:“子不尝事范、中行氏乎?智伯尽灭之,而子不为报仇,反委质臣于智伯。智伯亦已死矣,而子独何以为之报仇之深也?”豫让曰:“臣事范、中行氏,范、中行氏皆众人遇我,我故众人报之。至于智伯,国士遇我,我故国士报之。”(群书治要·史记)
9 \8 D9 d( n8 O" I【译文】豫让是晋国人。他原先曾经服侍过范氏和中行氏,没有什么名声。离开范氏、中行氏后,又去服侍智伯,智伯很尊重他、宠信他。等到智伯攻伐赵襄子,赵襄子便与韩、魏合谋消灭了智伯,瓜分了他的土地。赵襄子把智伯的头骨涂上油漆,作为饮酒的大酒盅。豫让逃到山中,便改变姓名,装成被判罪罚做苦役的人,潜入赵襄子的宫中粉刷厕所,准备刺杀赵襄子。赵襄子上厕所,心中一惊,便拘问粉刷厕所墙壁的人,才知道是豫让。豫让衣内夹着凶器,说:“要给智伯报仇!”跟随的人要杀掉他,襄子说:“他是个义士,我注意回避就是了。”于是把他释放了。过了不多时间,豫让又全身涂漆,使皮肤长满癞疮,吞炭使嗓子变得沙哑,在街上讨饭,连他的妻子都不认识他。朋友遇见了,还认得出,问道:“以你的才能,委身去侍奉赵襄子,赵襄子一定接近、宠信你。那时,你要干你想干的事,不是更容易吗?何苦摧残自己的身体、丑化自己的形貌?用这样的办法来达到报复赵襄子的目的,不是很困难吗?”豫让说:“既然委身服侍别人,又想杀他,这是怀着二心服侍他的君主啊。我知道自己这样做是最艰难的,之所以这样做,是为了使天下后世怀着二心去服侍君主的人感到羞愧。”过不多久,赵襄子要外出了,豫让潜伏在他将要经过的桥下。赵襄子来到桥上,马忽然受惊。赵襄子说:“一定是豫让在这里。”派人查问,果然是豫让。这时赵襄子责问豫让道:“你过去不也服侍过范氏、中行氏吗?智伯都把他们消灭了,而你却不为他们报仇,反而委身做智伯的臣子。现在智伯死了,你为什么单单要这样深切地为他报仇呢?”豫让说:“我服侍过范氏、中行氏,他们只把我当一般人看待,所以我也只像一般人那样报答他们。至于智伯,他把我当国家杰出的人才对待,所以我也要像一个杰出人物那样来报答他。”
: T$ |2 [/ X! x% ^% i- u1 w+ ^) |) ]3 z6 W, K: @4 I
简子好士9 s7 a+ E) E7 j  s
【原文】赵简子有两白骡而甚爱之。阳城胥渠〔阳城,姓;胥渠,名〕,广门之宦,夜款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广门,邑名也;宦,小臣也;款,叩也〕,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谒者通。简子曰:“夫杀畜以活人,不亦仁乎?”于是召庖人杀白骡,取肝以与之。无几何,赵兴兵而攻翟,广门之宦,左七百人,右七百人,皆先登而获甲首〔获衣甲者之首也〕。人主其胡可以不好士也? (群书治要·吕氏春秋)) X  |: c" ?: H4 u( N
【译文】赵简子有两头白骡子,非常喜爱。在广门当小官的阳城胥渠,夜间去叩赵简子家的门,请求拜见,并说:“大夫您的属下小臣胥渠有病,医生教我说:‘吃了白骡子的肝,病就会好,得不到就要死。’”负责传达的人进去禀报后,赵简子说:“杀牲畜来救活人命,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30:51 | 显示全部楼层
不也是仁义吗?”于是叫厨房的人杀了白骡,取出肝脏给阳城胥渠。不久,赵国发兵攻打狄族,广门县的官吏、奴仆左部七百人,右部七百人,都争先登城斩下披甲武士的首级。人君又怎么可以不喜好士人呢?
! q0 j- C6 g) p+ W2 S, ?. n% N3 }" H- @4 Z. S, _( |; L
孟尝君待贤
' o7 {. R) \* F7 l: Z3 W【原文】孟尝君为从〔关东曰从〕,公孙弘谓孟尝君曰:“不若使人西观秦,意者秦王帝王之主也,君恐不得为臣,何暇从以难之〔言不能成从以难秦〕?意者秦王不肖主也,君从以难之,未晚也。”孟尝君曰:“善,愿因请公往矣。”公孙弘见昭王,昭王曰:“薛之地小大几何?”公孙弘对曰:“百里。”昭王笑而曰:“寡人之国,地数千里,犹未敢以有难也,今孟尝君之地方百里,而欲以难寡人,犹可乎?”公孙弘对曰:“孟尝君好士,大王不好士也。”昭王曰:“孟尝君之好人何如?”对曰:“义不臣乎天子、不友乎诸侯,得意慙(慙原作暂)为人君,不得意不肯为人臣,如此者三人;能治可为管、商之师〔管,管仲;商,商鞅〕,能致其主霸王,如此者五人;万乘之严主,辱其使者,退而自刎,必以其血污其衣,有(有原作与)如臣者七人。”昭王笑而谢焉。(群书治要·吕氏春秋)
8 w! n2 T" R5 U【译文】孟尝君要合纵抗秦,公孙弘对他说:“不如派人西行去观察秦国,如果觉得秦王是有帝王之气的君主,您恐怕做他的臣子都不可能,哪有闲暇去合纵对抗他?如果觉得秦王是德才不佳的君主,您再合纵来对抗他也不晚呀。”孟尝君说:“好,我想为此请你去一趟。”公孙弘见到秦昭王,昭王问:“薛那个地方有多大?”公孙弘回答说:“方圆百里。”昭王笑着说:“寡人的国家,方圆数千里,尚不敢以此责难他人。如今,孟尝君的封地方圆不过百里,却想用以责难我,可以吗?”公孙弘回答说:“孟尝君善待贤士,大王您却不善待贤士。”昭王说:“孟尝君喜欢人才的情况如何呢?”公孙弘回答说:“为了正义而不向天子称臣、不与诸侯交友,得意时羞于做人君,不得意时不肯做人臣,像这样的人才,孟尝君有三人。善于治国,可做管仲、商鞅那样的老师,使他的君主称霸,像这样的人才孟尝君有五人。在万乘大国威严的君主侮辱使者时,使者会后退自刎,但一定用自己的血溅污对方之衣,就像我这样的,孟尝君有七人。”昭王笑着向他道歉。
1 B0 C6 k3 t; M
$ ]* Z' b! p3 @$ s虎会行歌
7 v1 b! j# ~6 A3 H5 R2 t6 E. |【原文】赵简子上羊肠之坂,群臣皆偏袒推车,而虎会独担戟行歌,不推车。简子曰:“群臣皆推车,会独担戟行歌,是会为人臣侮其主。为人臣侮其主者,其罪何若?”对曰:“为人臣而侮其主者,死而又死。”简子曰:“何谓死而又死?”会曰:“身死妻子为徒,若是谓死而又死也。君既已闻为人臣而侮其主者之罪矣,君亦闻为人君而侮其臣者乎?”简子曰:“何若?”会曰:“为人君而侮其臣者,智者不为谋,辨者不为使,勇者不为斗。智者不为谋,则社稷危;辨者不为使,则使不通;勇者不为斗,则边境侵。”简子曰:“善!”乃以会为上客。(群书治要·新序)' o! g4 g. I6 h* l; T# ^
【译文】赵简子从一条崎岖的小道上山,群臣都光着一只膀子给他推车,只有虎会肩上扛着戟,边走边唱,不去推车。赵简子说:“群臣都来推车,你虎会偏偏扛着戟边走边唱,这是你虎会身为臣而轻慢你的君主。作为臣子而轻慢他的君主,该当何罪?”虎会答道:“做臣子而轻慢其君主应该死上加死。”简子说:“什么叫死上加死?”虎会说:“本人要死,老婆孩子也要死,像这样就是死上加死。君主您已经知道作为臣子而轻慢君主的人该当何罪了,那么您也听说过作为君主而轻慢其臣下的结果吧?”简子说:“结果会怎么样?”虎会答道:“作为君主而轻慢其臣下,结果是有智谋的人不给他出主意,有辩才的人不给他办外交,有勇力的人不为他冲锋陷阵。有智谋的人不为他出主意,国家就危险;有辩才的人不为他办外交,出使就不会顺畅;有勇力的人不为他冲锋陷阵,边境就会受到别国的侵犯。”简子说:“你说的有道理。”于是把虎会尊为上宾。
; D( i; B! i/ @% c1 w, G  c) n" C% o: ^# l& }! h+ `1 [
魏文宝仁7 J+ g2 }- w8 \( m' k
【原文】公季成谓魏文侯曰:“田子方虽贤人,然而非有土君也。君常与之齐礼,假有贤于子方者,君又(又原作有)何以加之?”文侯曰:“如子方者,非成所得议也。子方,仁人也。仁人也者,国之宝也;智士也者,国之器也;博通之士也者,国之尊也。故国有仁人,则群臣不争;国有智士,则无四邻诸侯之患;国有博通之士,则人主尊。固非成之所得议也。”公季成自退于郊。(群书治要·新序), L+ @1 E0 ?# }2 U8 P5 {1 ^+ L
【译文】公季成对魏文侯说:“田子方固然是贤能之士,可他并不是有封地的君主,您总是跟他平起平坐,假如有比田子方更贤能的人,您又用什么礼数对待呢?”文侯说:“像田子方这样的人,不是你所能议论的。田子方是仁人,仁人是国家的珍宝;智士是国家的人才;诸事皆通晓的人,是国家的尊贵者。因此,国家有了仁人,那么群臣们就不会明争暗斗;国家有了智士,就没有四邻诸侯侵扰的担忧;国家有了博通诸事的人,那么国君就会受到尊崇。因此说,这不是你所能议论的事呀。”公季成就自觉地离开了都城。, M! n8 @# `8 |* i
4 o2 P* K- j8 N3 [) {
桓公见稷% y. V+ ^7 d0 Q; i6 }
【原文】齐桓公见小臣稷,一日三至,不得见。从者曰:“万乘之主,见布衣士,一日三至而不得见,亦可以止矣。”桓公曰:“不然。士之傲爵禄者,固轻其主;其主傲霸王者,亦轻其士。纵夫子傲爵禄,吾庸敢傲霸王乎?”五往而后得见。天下闻之,皆曰:“桓公犹下布衣之士,而况国君乎?”于是相率而朝,靡有不至。(群书治要·新序): r) d; d* c5 F% |! K1 u
【译文】齐桓公去拜访小臣稷,一天当中去了三次,都没有见到。随从的官员说:“一个大国的君主,去拜见一个平民百姓,一天去了三次不能见到,也可以就此停止了。”桓公说:“话不能这么说,士人当中那些轻视高官厚禄的,当然会轻视其君主;其君主如果轻视称王称霸的事,也就会轻视士人。即使这位先生轻视高官厚禄,我怎么敢轻视称王称霸之事呢?”齐桓公直到第五次拜访才见到小臣稷。天下的人听到这件事,都说:“桓公对平民百姓都能屈身去见,何况对国君呢?”于是天下诸侯交互前往朝见桓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33:04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不来朝见的。5 k/ W' P$ C  s7 S

/ O* A# `& x/ J$ j: O7 ]3 W7 `9 f沛公辍洗
0 H8 |5 y0 f- o; m% k【原文】郦食其,陈留人也。好读书,身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自谓我非狂。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食其。至,入谒,沛公方踞床,令两女子洗,而见食其。食其入,即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欲率诸侯破秦乎?”沛公骂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攻秦,何谓助秦?”食其曰:“必欲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踞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衣,延食其上坐,谢之。(群书治要·汉书)3 E) j; v3 F. {5 {- o
【译文】郦食其,陈留人。他喜爱读书,身高八尺,人们都称他为“狂生”,而他自己认为自己并不狂。沛公到了高阳,住进一家旅馆,派人召见郦食其。食其来拜见时,沛公正叉开双腿坐在床上,让两个女子为他洗脚,便叫食其来见。食其进到屋里,只行了一个打拱礼,没有跪拜,说道:“您是打算帮助秦朝攻伐诸侯呢?还是要统率诸侯打败秦朝呢?”沛公骂道:“混蛋儒生!普天下的人民被秦朝害得很久了,所以诸侯一个接着一个起而攻伐秦朝,怎么说我要帮助秦朝呢?”郦生说:“您真的要联合各地义军去讨伐无道的秦朝,那就不应该这样倨傲地接见长者。”于是沛公停止洗脚,起身整理好衣服,请郦食其上座,向他道歉。) h% a7 O0 ?' z1 j0 w

3 M5 v' |% F) D; w( M孙权穿壁
7 J- `: k' `' n- h1 a  g  Q8 e/ q【原文】吕蒙,字子明,汝南人也。拜虎威将军。关羽讨樊,权遣蒙到南郡,糜芳降。蒙入据城,尽得羽及将士家属,蒙皆抚慰过于平时,故羽吏士无斗心,皆委羽降,荆州遂定,以蒙为南郡守。蒙疾发,权时在公安,迎置内殿,所以治护者万方,募封内,有能愈蒙疾者,赐千金。时有减加,权为之惨戚,欲数见其颜色,又恐其劳动,常穿壁瞻之,见其小能下食则喜,顾左右言笑,不然则咄唶,夜不能寐。病中瘳,为下赦令,令群臣毕贺。后更增笃,权自临视。卒,权哀痛(旧痛下有心字,删之)甚。(群书治要·三国志)
  l: D* s. Y0 g+ b【译文】吕蒙,字子明,汝南郡(富陂县)人。拜虎威将军。关羽率军进攻(曹魏的)樊城时,孙权派吕蒙领兵前往袭取南郡。南郡太守糜芳投降,吕蒙进入南郡占领城池,俘虏了关羽及其将士的全部家属,并给他们以比平日更优厚的抚慰,所以关羽的将士都没有了斗志,部下都离开关羽投降(吴军),荆州遂得以平定,孙权任命吕蒙为南郡太守。这时吕蒙疾病发作,而孙权当时尚在公安,把吕蒙迎到自己宫内殿堂住下,采用一切方法为他治疗救护,招募国内良医,下令说,有能治好吕蒙疾病者,赏赐千金。吕蒙的疾病时轻时重,孙权为之悲凄忧伤。他想常常看一看吕蒙的容颜气色,又怕吕蒙会施礼而劳累身体,只好在隔壁墙上打个小洞,偷偷观看。看到吕蒙稍稍能吃东西就喜欢,还会回头与左右侍从谈笑,如果不是这样他就长吁短叹,夜不能眠。吕蒙的病情曾一度好转,孙权专门为此下达大赦令,又让群臣都来道贺。后来病情又加重,孙权亲自到病床旁探视。吕蒙去世,孙权极度哀痛。
! I# k! Q% x  [1 U
9 E- K0 K1 [+ u3 J- x* ]- C酤酒狗猛; n6 z/ a6 A" {9 Q
【原文】人有酤酒者,为器甚洁清,置表甚长,而酒酸不售。问之里人其故,里人曰:“公之狗猛,人挈器而入,且酤公酒,狗迎而噬之,此酒所以酸不售之故也。夫国亦有猛狗,用事者也。有道术之士,欲明万乘之主,而用事者迎而龁之,此亦国之猛狗也。左右为社鼠,用事者为猛狗,则道术之士不得用矣,此治国之所患也。”(群书治要·说苑)0 n4 t% \& j  e
【译文】有一个卖酒的人,他准备的酒具十分清洁,悬挂的酒招也很高,但酒放酸了也卖不出去。他问邻里的人这是什么缘故,邻里的人说:“你的狗太凶了,别人提壶进来,准备买你的酒,那狗就扑上来咬人。这就是酒放酸了都卖不出去的缘故”。国家也有猛狗,当权的人就是。有道德学问的贤士,想要求见国君,但当权的人像狗一样扑上去咬他,这种人就是国家的猛狗。左右的亲信是社鼠,当权的人是猛狗,那么有道德学问的贤士就得不到任用了。这就是治理国家所要担心的最大忧患。”
6 p2 B0 M- Q! ]8 v
, h& S, b! z6 ~5 F2 s色衰爱弛
. f) I$ r  t, j& f% ^【原文】昔者,弥子瑕有宠于卫君。卫国之法,窃驾君车者罪刖。弥子母病,人有间夜告弥子,弥子矫驾君车以归。君曰:“孝哉,为母故犯刖罪。”异日,与君游于果园,食桃而甘,不尽,以其半啖君。君曰:“爱我哉,忘其口而啖寡人。”及弥子色衰爱弛,得罪于君,君曰:“是故尝矫驾吾车,又尝啖我以余桃。”故弥子之行,未移于初也。而前所以见贤,后获罪者,人主爱憎之变也。故有爱于主,则智当而加亲;有憎于主,则智不当而加疏。(群书治要·韩子)
, Z* A& B( P6 N7 R【译文】从前,弥子瑕受卫国君主的宠爱。卫国的法律规定,凡偷驾君主车子的人要受到砍脚的刑罚。弥子瑕的母亲病了,有人连夜去告诉弥子瑕。弥子瑕便假传君命,驾驶卫君的车子回家。卫君知道后说:“是个孝子啊!为了母亲的缘故,居然甘冒砍脚之罪。”另一天,弥子瑕与卫君到果园里游玩,吃桃子时觉得很香甜,就把剩下的一半给卫君吃。卫君说:“真爱我啊!忘却自己的口腹之欲而献给我吃。”等到弥子瑕容颜衰退失去宠信,又得罪了卫君,卫君则说:“他过去曾假传君命驾驶过我的车子,又曾把他吃剩的桃子给我吃。”本来弥子瑕的行为,与当初并无两样,而以前之所以被称为善举,以后却被当作罪过,是因为君主的爱憎发生了变化。所以,受君主宠信之时,其聪明会被看作得当而倍加亲近;被君主憎恶之时,其聪明就被看作不当而愈加疏远。
: N# O9 t3 Y; `6 n5 S) T0 A' `1 f8 Q' D0 h, _& s: b/ n
纳谏第五
# k! \' m3 k2 L0 n9 T+ J9 P8 T/ F尺蠖食黄! s$ f  h" s, W( ^6 ?: z& h+ |! n% V8 d
【原文】晏子没十有七年,景公饮诸大夫酒。公射,出质,堂上唱善,若出一口。公作色大息,播弓矢。弦章入,公曰:“章!自吾失晏子,于今十有七年矣,未尝闻吾不善。今射出质,唱善者如出一口。”弦章对曰:“此诸臣之不肖也。智不足以知君不善,勇不足以犯君之颜,然而有一焉。臣闻君好之则臣服之,君嗜之则臣食之。尺蠖食黄其身黄,食苍其身苍,君其犹有食谄人之言乎。”公曰:“善。”(群书治要·晏子)  G' e8 X4 x* B# D1 i& M! e
【译文】晏子死后十七年,景公请诸位大夫饮酒。景公酒后射箭脱靶,大厅中饮酒的诸位大夫高喊“射得好”,喊声整齐,若出一人之口。景公一脸怒气,大声叹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35:17 | 显示全部楼层
抛掉了弓箭。这时弦章进入大厅,景公说:“弦章啊!自从我失去晏子,至今十七年了,未曾听到谁说我有不对之处。今天我射箭脱了靶,大喊射得好的声音如出一人之口。”弦章答道:“这是诸臣没有才德呀!以他们的才智,不足以知道君主的过错;以他们的勇气,不敢触犯君主的威颜;这样便出现了众口一词的情况。我听说,君主喜欢穿的,臣子们便乐意穿;君主喜欢吃的,臣子们便乐意吃。尺蠖吃了黄叶,身体就发黄;吃了青叶,身体就发青。君主大概还喜食(喜欢听)谄媚者之言吧!”景公说:“你的话很有道理!”
2 H! V/ n2 G' S* [0 I0 ^, V) `
8 m0 f  u6 M& [2 `1 j4 E献子贵言1 |' {2 d7 P. ^6 N- H8 ?% b* F7 q
【原文】范献子游于河,大夫皆存,君曰:“孰知栾氏之子?”大夫莫答。舟人清涓舍楫而答曰:“君奚问栾氏之子为?”君曰:“自吾亡栾氏也,其老者未死,而少者壮矣。吾是以问之。”清涓曰:“君善修晋国之政,内得大夫,而外不失百姓,虽栾氏之子,其若君何?君若不修晋国之政,内不得大夫,而外失百姓,则舟中之人,皆栾氏之子也。”君曰:“善哉言。”明日朝,令赐舟人清涓田万亩,清涓辞。君曰:“以此田也,易彼言也。子尚丧,寡人犹得也。”古之贵言也若此。(群书治要·尸子)
! G" U3 J0 t( \: ?5 }+ ]/ f$ J【译文】范献子在黄河上荡舟,大夫们都在身边。范献子问:“有谁知道栾氏的后人?”大夫们没有人对答。有个叫清涓的摇船人放下船桨,答道:“您为何要问栾氏的后人呢?”献子说:“自从我消灭了栾氏,栾氏的老一代没有死亡,新一代已经长大。所以我要询问。”清涓说:“您好好管理晋国的内政,对内团结大夫,对外不丧失百姓,即使栾氏子孙长大了,对您又能够怎样呢?您如果不很好地管理晋国内政,对内得不到大夫支持,对外丧失了老百姓拥护,那么船上的人都会成为栾氏的后裔,成为您的敌人。”献子说:“这话说得好哇!”第二天早朝,范献子下令赏赐那个叫清涓的摇船人良田一万亩,而清涓却婉言谢绝。范献子说:“以这些田地交换你的劝告,你还有所失,我还有所多得呢!”古代圣王看重善言,竟达到如此程度。
- ^6 [# K4 y/ G0 C! b9 d- [: j5 f4 b! @; X) z  v6 @; h. J' b5 G
灵公凿池
: |9 O& @- \) s# g! {; o* ~- G【原文】卫灵公天寒凿池。宛春谏曰:“天寒起役,恐伤民〔伤,病〕。”公曰:“天寒乎哉?”宛春曰:“公衣狐裘,坐熊席,是以不寒。今民衣弊不补,履决不组。君则不寒,民则寒矣。”公曰:“善。”令罢役。左右以谏曰:“君凿池,不知天之寒也,而春也知之。以春之知也,而令罢之,福将归于春也,而怨将归于君。”公曰:“不然。夫春也,鲁国之匹夫也,而我举之〔举,用〕,夫民未有见焉〔未见其德〕,今将令人以此见之。且春也有善,如寡人有春之善,非寡人之善欤?”灵公之论宛春也,可谓知君道矣。(群书治要·吕氏春秋)
8 M6 c9 t% |6 R+ x+ x- |$ `8 k! `【译文】卫灵公在天气寒冷时挖凿水池。宛春劝谏说:“天寒季节动用劳役,恐怕会冻伤百姓。”卫灵公说:“天气寒冷吗?”宛春说:“您穿着狐皮大衣,坐着熊皮垫席,所以不觉寒冷。现在百姓衣服破烂不能补,鞋子开口不能缝。您不寒冷,百姓寒冷呀!”灵公说:“你说得对!”就下令停止征用劳役。左右侍从进谏说:“您挖凿池子不知道天寒,但宛春知道。因为宛春说明这一原因而下令停止,(百姓的)祝福将归于宛春,怨恨却归结于您。”灵公说:“不是这样。宛春本来只是鲁国的一个平民,我选用了他,而百姓还未看到他的德行,现在将让百姓通过这件事了解他。而且宛春有善行,就如同我有善行,宛春的美好不就是我的美好吗?”卫灵公评论宛春的话,可说是懂得做君主的道理啊。
9 C4 ~5 H: p; |
. P1 \/ F: S0 O# l文侯仁德
  `# q  @/ G/ q2 @【原文】魏文侯与大夫坐,问曰:“寡人何如君也?”群臣皆曰:“君仁君也。”次至翟黄,曰:“君非仁君也。”曰:“子何以言之?”对曰:“君伐中山,不以封君之弟,而以封君之长子,臣以此知君之非仁君也。”文侯怒而逐(逐原作出)之。次至任座,文侯问曰:“寡人何如君也?”任座对曰:“君仁君也。”曰:“子何以言之?”对曰:“臣闻之,其君仁者其臣直,向翟黄之言直,臣是以知君仁君也。”文侯曰:“善!”复召翟黄。(群书治要·新序)! o  {1 E5 w: t8 s. n# e) W
【译文】魏文侯与大夫们闲坐时,问道:“我是个什么样的君主呢?”臣子们都说:“君主您是位仁德之君。”轮到翟黄,他说:“君主您不是仁德之君。”文侯问:“您凭什么这么说?”翟黄答道:“君主您攻取中山以后,不把它封给您的弟弟,却把它封给您的大儿子,我从这里看出您不是位仁德之君。”文侯勃然大怒,赶翟黄出去。接着轮到任座,文侯问道:“我是什么样的君主呢?”任座答道:“君主您是位仁德之君。”文侯问:“您凭什么这么说呢?”任座答道:“我听说过,如果君主有仁德,他的臣子就正直,而刚才翟黄敢说真话,因此我看出君主是仁德之君。”文侯说:“您说得对。”遂又召回翟黄。
# b4 ?9 k4 K7 l& s% M; l1 ~& i: n* \" L! z4 T/ |3 Q
梁君出猎
( ?  P8 U0 r0 f0 Z+ J【原文】梁君出猎,见白雁群,梁君下车,彀弩欲射之。道有行者,梁君谓行者止,行者不止,白雁群骇。梁君怒,欲射行者。其御公孙龙下车抚矢曰:“君止。”梁君忿然作色而怒曰:“龙不与其君,而顾与他人,何也?”公孙龙对曰:“昔者齐景公之时,大旱三年,卜之曰:‘必以人祠,乃雨。’景公曰:‘凡吾所以求雨者,为吾民也。今必使吾以人祠,乃且雨,寡人将自当之。’言未卒,而天大雨,方千里。何也?为有德于天,而惠于民也。今主君以白雁之故,而欲射杀之,无异于虎狼矣。”梁君援其手与上车,归入郭门,呼万岁(岁原作年)曰:“幸哉今日也!人猎皆得兽,吾猎得善言而归。” (群书治要·新序)
2 i9 u9 z% }- Q' n  [1 M【译文】梁国国君外出打猎,看见一群白雁,他下了车,张满了弓要射它们。路上恰好有人行走,梁君叫那个行人止步,那个行人却没有停下来,惊动了那群白雁。梁君发怒,想射死那个行人,他的车夫公孙龙下车,用手按住那支箭,说:“大王别射。”梁君气得脸色都变了,骂道:“你公孙龙不向着你的主子,反而向着别人,是什么意思?”公孙龙答道:“从前齐景公做君主的时候,天大旱三年,占卜的谶语说:‘一定要杀个人做祭品,才会下雨,’景公说:‘我之所以求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37:29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为了我的百姓。假如一定要叫我用人来祭献,然后才下雨,就杀了我去充当祭品吧。’他的话还没有说完,方圆千里的广大地区就下起了大雨。这是为什么呢?就是因为他的品德感动了苍天,一心为民造福啊。现在大王因为惊飞白雁之故,就要射死行人,这跟虎狼没有什么两样啊!”(于是)梁君拉着公孙龙的手,跟他一块儿上车回去,一进入外城的大门,就高呼“万岁”,说:“我今天太幸运了!别人打猎得到的都是野味,而我却猎获了极好的谏言回来。”' g, V' n/ L( }: q) G8 Q. Q4 n

$ N) X) k. y+ t闻善则赏% l8 ]6 N5 o% z+ P  o* |0 `% s
【原文】晋文公田于虢,遇一老夫而问曰:“子处此故也,虢亡其有说乎?”对曰:“虢君断则不能,谏(谏原作谋)则不与也。不能断,又不能用人,此虢之所以亡也。”文公辍田而归,遇赵衰而告之,衰曰:“古之君子,听其言而用其身;今之君子,听其言而弃其身。哀哉!晋国之忧也。”文公乃召赏之。于是晋国乐纳善言,文公卒以霸也。(群书治要·新序)3 ~3 K; v$ T; H6 s4 H
【译文】晋文公在虢地打猎,遇到一位老人,文公问他:“您住在此地也很久了,对虢国的灭亡有什么看法呢?”农夫答道:“虢国国君自己不能决断国事,忠言进谏他又不采纳。自己不能决断而又不重用贤才,这就是虢国灭亡的原因了。”文公听了这话就停止打猎,回到都城,遇见赵衰,就把这事说给他听。(赵衰问道:“现在那个人在哪儿?”文公说:“我没有跟他一起回来。”)赵衰说:“古时候的君子,采纳了一个人的谏言就任用这个人。现在君主您,采纳了人家的建议却把人家甩在一边,可悲啊!这是晋国令人担忧之处啊!”文公于是召见并赏赐了这位老人。从此晋国乐于采纳好的谏言,文公也终于因此而成了诸侯的盟主。
# q4 C; n  R. t$ S7 h7 Q) e  _
0 w2 h4 j/ P. v  ]文公逐麋
/ o/ m" s* w( T/ u: ?【原文】晋文公逐麋而失之,问农夫老古曰:“吾麋何在?”老古以足指曰:“如是往矣。”文公曰:“寡人问子,子以足指,何也?”老古振衣而起曰:“壹不意人君之如此也。虎豹之居也,厌闲而近人,故得;鱼鳖之居也,厌深而之浅,故得。诸侯厌众,而亡其国。《诗》曰:‘维鹊有巢,维鸠居之。’君放不归,人将居之矣。”于是文公恐。归遇栾武子,栾武子曰:“猎得兽乎?而有悦色。”文公曰:“吾逐麋而失之,得善言,故有悦色。”武子曰:“其人安在?”曰:“吾未与来。”武子曰:“处上位而不恤其下,骄也;缓令急诛,暴也;取人言而弃其身,盗也。”文公曰:“善。”还车载老古,与俱归。(群书治要·新序)
( V0 `  T- n. ^: j3 Q【译文】晋文公追赶一头麋鹿,可是跟丢了,便问农夫老古说:“我追的麋鹿跑到哪儿去了?”老古用脚指着说:“朝这边跑去了。”文公说:“我问你话,你就用脚指一指,这是为什么?”老古抖抖衣服站直了说:“我没想到大王会是这个样子。虎豹有它该住的地方,因为厌倦了安静而接近人群,所以被捕获;鱼鳖有它该住的地方,因为厌倦了深水而游向浅水,所以被捕获;(同样)诸侯如果厌倦了民众,那就会失掉其国家。《诗经》里有这样的话:‘喜鹊有窝,却让布谷鸟占了。’大王在外游荡而不回宫,别人就要取代你当国君了。”于是文公惊恐地往回赶,路上遇到栾武子,栾武子问道:“捕到野兽了吗?这么面带喜色。”文公说:“我追一只麋鹿没追上,倒得到几句有益的劝告,因此面带喜色。”栾武子说:“那个人在哪儿呀?”文公说:“我没有和他一块回来。”栾武子说:“身为君主而不体恤下民,这是骄纵;法令尚未传达到各地,却忙着处罚违令的人,这是残暴;接受了人家的劝告,却把人家丢在一边,这是抢夺。”文公说:“您说得太好了。”于是调转车头去接老者,与他同车回到王宫。6 U2 X. d" M6 a. A; M& W- m

! S- i7 a5 Y' \" h6 d! ^  R( g8 ]" }0 n
卷二 臣行
# V4 [. x" \. J, q5 `尽忠第一' I! U) X9 h) w( A- m$ p2 T; G
共子从君
1 ~6 S3 j; |7 S( }【原文】武公伐翼,弑哀侯,止栾共子,曰:“苟无死〔共子,晋大夫共叔成也〕,吾以子为上卿,制晋国之政。”辞曰:“成闻之,民生于三,事之如一〔三,君、父、师也。如一,服勤至死也〕。父生之,师教之,君食之〔食,谓禄也〕。唯其所在,则致死焉〔在君父,为君父,在师,为师也〕,人之道也。臣敢以私利废人道乎〔私利,谓不死为上卿也〕?君何以训矣〔无以教为忠也〕?从君而贰,君焉用臣〔贰,二心也〕?”遂斗而死。(群书治要·礼记)* U( y  y2 [6 @# V) D
【译文】晋武公攻打翼国,杀死哀侯,劝阻栾共子(不要抵抗),说道:“如果你不死战,我把你封为上卿,执掌晋国政务。”栾共子辞谢说:“我听说:‘人为三个人而活着,侍奉他们始终如一。’父母生育他,老师教诲他,君王给予爵禄。只要是这几件事,就应以死相报,这是做人的原则。臣岂敢为了私利而抛弃做人的原则呢?您又用什么来教导臣民呢?如果我跟从君主却有二心,您怎么会任用我呢?”于是战斗至死。* w4 K' \6 w) T, ?! Y% e
7 y  S1 F5 G& _) Z: }" z
屈原投江; m; i9 b- U$ C; Y5 L
【原文】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上官大夫与之同列,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平造为宪令,平属草藁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弗知,每一令出,屈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平。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平既绌,其后秦大破楚师,怀王入秦而不反。平虽放流,眷顾楚国,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迁于江南〕,遂自投汨罗以死〔汨水在罗,故曰汨罗〕。原既死之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群书治要·史记)
! }* g, q. x) [8 j6 z【译文】屈原名平,是楚王的同族人,担任楚怀王的左徒。他见闻广博,记忆力强,通晓国家盛衰兴亡的道理,擅长应酬外交的辞令。入朝就和楚王讨论国家大事,制定政令;出朝就接待宾客,办理对诸侯国的外交事务。楚怀王对他十分信任。上官大夫和屈原职位相等,他妒嫉屈原的才能。有一次,怀王让屈原制定法令,屈原写好草稿,还未最后定稿,上官大夫看到后想要有所修改,屈原不答应。他就向楚怀王进谗言说:“大王让屈原制定法令,无人不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39:43 | 显示全部楼层
每颁布一项法令,屈平就夸耀自己的功劳,说除了他别人都做不出来!”楚怀王听后很生气,就疏远了屈原。屈原痛心楚怀王偏听偏信,被谗谄者蒙蔽而不明事理,邪恶小人这样妨害国事,正直的人因此不能容身,所以忧愁沉思,写成了《离骚》。屈原遭贬黜之后,秦国大败楚军,怀王被骗到秦国而不得生还。屈原虽然身遭放逐,还是眷恋楚国,期望怀王能悔悟过来,习俗能得到矫正。令尹子兰让上官大夫向顷襄王说屈原的坏话,顷襄王发怒,将屈原放逐到更远的江南。于是,屈原就自投汨罗江而死。屈原死后,楚国一天天削弱,最终被秦国灭亡。, o9 A+ v! d' d0 d

, J( S! c) z9 k2 x7 u晏子为相
' w( c& I- }/ @& Q0 f# i【原文】晏平仲婴者,莱人也〔莱者,今东莱地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齐。其在朝,君语及之则危言,语不及则危行;国有道则顺命,无道则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太史公曰:“吾读《晏子春秋》,详哉其言之也。至其谏说,犯君之颜,此所谓‘进思尽忠,退思补过’者哉!”(群书治要·史记)
: S6 O% n# q" \! @6 e【译文】晏平仲,名婴,东莱人。曾在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三朝为臣,因为节约俭朴又能尽力办事而受到齐国人的尊重。晏婴在朝廷处理政务时,国君对他说到的事,他就直言己见;没有说到的事,他就正直地去办。国君的命令有道理,他就服从命令;没有道理,他就隐居起来。因此连续三朝,他的名声传扬于各诸侯国。太史公说:“我读《晏子春秋》,关于晏婴的事迹书中记载得多么详尽哪!至于晏婴的直言进谏,敢于冒犯君王的威严,这就是所谓‘在朝想着尽忠,在家想着补过’的人吧!”4 u0 D  t$ N4 f% r

* e- e7 x. G3 ^/ `# N; Y. {: t袁安流涕; K1 a. K; U9 z" g
【原文】袁安,字邵公,汝南人也。为司徒时,和帝幼弱,太后临朝。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朝会进见,及与公卿言国家事,未尝不噫呜流涕。自天子及大臣,皆倚赖之。章和(当作永元)四年薨,朝廷痛惜焉。后数月,窦氏败,帝始亲万机,追思前议者邪正之节,乃除安子赏为郎。(群书治要·后汉书)
$ x$ e) r0 t5 s" S4 S【译文】袁安,字邵公,汝南郡人。做司徒官的时候,和帝幼弱,窦太后临朝听政。袁安以天子幼弱,外戚擅权,每次朝会进见,和公卿们谈到国家政事,未尝不叹息流泪。从天子到大臣,都依赖袁安。永元四年逝世,朝廷非常痛惜。死后几个月,窦氏败北,和帝开始亲理朝政,回想亲政以前群臣谏议邪正的情节,遂授袁安子袁赏为郎。
! x3 Z! l- F  z4 `( N& e: U; [* m
王修厚恩
) W6 v( C$ R" I, G% j& M; I【原文】王修,字叔治,北海人也。年七岁丧母。母以社日亡,来岁邻里社,修感念母,哀甚。邻里闻之,为之罢社。袁谭在青州,辟修为治中从事,谭欲攻弟尚,修谏曰:“夫兄弟者,左右手也。譬人将斗,而断其右手,而曰‘我必胜’,若是者可乎?夫弃兄弟而不亲,天下其孰亲之?属有谗人,固将交斗其间,以求一朝之利,愿明使君塞耳勿听也。若斩佞臣数人,复相亲睦,以御四方,可以横行天下。”谭不听。# l7 K" A% G" O* r+ y# k% m$ Y- A
太祖遂引军,攻谭于南皮。修闻谭已死,号哭曰:“无君焉归?”遂诣太祖,乞收谭尸。太祖不应。修复曰:“受袁氏厚恩,若得收敛谭尸,然后就戮,无所恨。”太祖嘉其义,听之。太祖破南皮,阅修家谷不满十斛,有书数百卷。太祖叹曰:“士不妄有名。”乃辟为司空掾。(群书治要·三国志)
; A9 j# Z: u/ P0 M8 Z" k* I9 E【译文】王修,字叔治,北海人。七岁时,他的母亲在祭祀土地神那天去世。第二年,乡亲们在社日祭祀土地神,王修思念母亲,极为哀痛。乡亲们知道后,为此停止了祭祀活动。袁谭在青州时,任命王修为治中从事。袁谭想攻打其弟袁尚,王修劝阻他说:“兄弟如同一个人的左右手。比如一个人将要与别人角斗,却砍断自己的右手,反而说我一定能胜,像这样行吗?抛弃亲兄弟不亲近,天下人还有谁可以亲近呢?您部下有专说别人坏话的人,本来就想让你们兄弟之间互相争斗,以追求一时之利,我希望你堵上耳朵不要听他们的话。若能斩杀几个奸邪谄媚的下属,兄弟重新亲近和睦,以抵御四方的敌人,完全可以横行天下。”袁谭没有听从。
2 K% ]# D' {- r; X1 N' e8 a0 ?# h$ B太祖曹操带领军队包围南皮县攻打袁谭。王修听到袁谭被杀的消息,放声大哭说:“没有君主了,我回到哪里去呢?”于是去见太祖,请求让他收葬袁谭的尸体。太祖不答应。王修又说:“我曾受到袁氏的厚恩,如果能允许我收殓袁谭尸体,然后任您斩杀,我便不会有憾恨。”太祖嘉许他的义气,听从了他。太祖攻破南皮县,察看王修家,粮谷不满十斛,仅有书籍几百卷而已。太祖感叹说:“贤士不是虚有其名啊!”于是,礼聘王修为自己司空府属官。, `. W5 X" V- r' s3 D/ t

8 R+ |- ^0 i% b7 o4 N, u阎温请兵
% M' r: \- Y* D2 \4 F) f) r) V5 \" s9 ^【原文】阎温,字伯俭,天水人也。以凉州别驾守上邽令(旧无以凉至邽令九字,补之)。马超围州所治冀城甚急,州乃遣温密出,告急。贼见,执还诣超。超解其缚,谓曰:“今成败可见,足下为孤城求救而执于人手,义何所施?若从吾言,反谓城中,东方无救,此转祸为福之计也。不然,今为戮矣。”温伪许之,超乃载温诣城下。温向城大呼曰:“大军不过三日至,勉之!”超怒数之,温不应。复谓温曰:“城中故人,有欲与吾同者不?”温又不应。遂切责之,温曰:“夫事君有死无贰,而卿乃欲令长者出不义之言,吾岂苟生者乎?”超遂杀之。(群书治要·三国志)3 c! g  l& n: O( O4 M5 v1 S
【译文】阎温,字伯俭,天水郡人。以凉州别驾的职衔代理上邽县的县令。马超包围了凉州所管辖的冀县,形势紧迫。州刺史派阎温秘密出城,(向夏侯渊)告急。敌人发现了他,抓来见马超。马超解开捆他的绳索,对他说:“如今胜败形势已经分明,你为这座孤城请救兵却被人捉住,还怎么表现大义呢?如果听我的话,回去告诉城里,东方不会有救兵赶来,这是你转祸为福的策略。否则,今天就处死你。”阎温假装同意。于是,马超乘车载着阎温来到城下。他朝着城内大声喊道:“大军不出三天就会到达,要努力呀!”马超非常恼怒地责备他,阎温拒不回答。马超又对他说:“你城里的朋友,有愿同我合作的吗?”阎温仍不理睬。于是,马超严厉责备他。阎温说:“事君之道誓死不生二心,你却要让有德行的人说出不义的话,我难道是苟且偷生之辈吗?”于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41:56 | 显示全部楼层
马超立即杀死了他。
( K( H7 i9 D' M7 x1 S3 d( O3 k. Y. ]! A
孔明效忠
  u9 s% w3 l* O0 @- t) [, h【原文】诸葛亮,字孔明,琅邪人也。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唯博陵崔州平、颍川徐庶元直与亮友善,谓为信然。时先主屯新野。徐庶见先主,先主器之,谓先主曰:“诸葛孔明者,卧龙也,将军岂愿见之乎?”先主遂诣亮,凡三,于是与亮情好日密。关羽、张飞等不悦,先主解之曰:“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愿诸君勿复言。”羽、飞乃止。成都平,以亮为军师将军。先主外出,亮常镇守成都,足食足兵。先主即帝位,策亮为丞相,录尚书事。先主病笃,召亮,属以后事,谓亮曰:“君才十倍曹丕,必能安国,终定大事。若嗣子可辅,辅之。如其不才,君可自取。”亮涕泣曰:“臣敢竭股肱之力,效忠贞之节,继之以死!”先主又为诏敕后主曰:“汝与丞相从事,事之如父。”(群书治要·三国志)0 p8 U' Z3 E& H2 w1 W& V
【译文】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郡(阳都县)人。他常常把自己比作管仲、乐毅,当时的人并不赞许,只有博望郡人崔州平、颍川人徐庶(字元直)与他友好亲近,认为确实是这样。当先主刘备驻扎在新野县时,徐庶来见先主,先主很器重他。徐庶对先主说:“诸葛孔明,好比是一条伏卧未飞的龙,将军难道不想见他吗?”于是先主便去拜访诸葛亮,一连去了三次(才得以见面),于是与诸葛亮的友好情谊日益加深。关羽、张飞等人为此不太高兴,先主开解他们说:“我有了孔明,就像鱼有了水一样,希望诸位不要再说什么了。”关羽、张飞这才不再说什么了。成都平定后,先主委任诸葛亮为军师将军,先主外出时,经常由诸葛亮镇守成都,充分保证了前方的军粮供应和兵力补充。先主即帝位后,册封诸葛亮为丞相,并主管尚书台的公务。先主病重,从成都召来诸葛亮,把后事托付给他,对他说:“你的才能比曹丕强十倍,必定能安定国家,最终完成(光复汉室的)大业。如果我的儿子刘禅可以辅佐,你就辅佐他。如果他不成器,你可以自己取而代之。”诸葛亮流着眼泪回答说:“我将竭尽辅佐大臣之力,用忠贞的节操来报效(新帝),直到献出我的生命!”先主又下达诏书训示后主说:“你与丞相今后相处,要把他当作父亲对待。”
! m: U5 z4 k' a$ T( r" m# j% a9 Y! ^9 v
关公大义
. C) f) H7 S; E* n' @- P【原文】关羽,字云长,河东人也。先主合徒众,羽与张飞为之御侮。先主与二人寝则同床,恩若兄弟。而稠人广坐,侍立终日,随先主周旋,不避艰险。先主使羽守下邳,曹公东征,擒羽以归,拜为偏将军,礼之甚厚。袁绍遣大将军颜良攻东郡太守刘延于白马,曹公使张辽及羽为先锋击之。羽望见良麾盖,策马刺良于万众之中,斩其首还,绍诸将莫能当者,遂解白马围。曹公表封羽为汉寿亭侯。初,曹公壮羽为人,而察其心神无久留之意,谓张辽曰:“卿试以情问之。”既而辽以问羽,羽叹曰:“吾极知曹公待我厚,然吾受刘将军恩,誓以共死,不可背之。吾终不留,吾要当立效以报曹公,而后乃归。”辽以羽言报曹公,曹公义之。及羽杀颜良,曹公知其必去也,重加赏赐。羽尽封所赐,而奔先主。左右欲追之,曹公曰:“彼各为其主,勿追之。”(群书治要·三国志)
: m" S0 l" ^. L; X6 X: v9 k% Z【译文】关羽,字云长,本字长生,河东郡(解县)人。先主刘备在家乡招聚人马,关羽和张飞(一同赶去)帮先主免受欺侮。先主与二人同床睡眠,情谊如同亲兄弟。在大庭广众面前,二人在先主身旁整天侍从站立,追随先主应对各种危机,不畏艰难险阻。先主(袭杀徐州刺史车胄后)派关羽镇守下邳县城。曹操东征徐州,生擒关羽后返回,任命关羽为偏将军,给以优厚礼遇。袁绍派大将颜良到白马关去进攻东郡太守刘延时,曹操派张辽和关羽为先锋迎击。关羽远远望见颜良的旗帜和伞盖,扬鞭催马冲进万军之中,刺死颜良,并砍其头颅后拨马返回,袁绍手下众将没有人能抵挡他,从而解了白马关之围。曹操上表朝廷封关羽为汉寿亭侯。开始时,曹操赞许关羽的为人,而仔细观察他的心思却没有长久留下来的意思,就对张辽说:“你试用你们之间的交情去探问(他的心意)。”于是张辽来问关羽,关羽长叹一声说:“我非常清楚曹公对我很看重,但我已受了刘玄德将军的大恩,发誓与他共生死,我不能违背誓言。我终究不会在这里久留,但是我一定要立功报效曹公之后才离去。”张辽把他的话转告曹操,曹操很赞赏他的义气。到了关羽杀了颜良后,曹操知道他必定会离去,重重给予赏赐。关羽把这些赏赐品全部封存留下,然后去追寻先主刘备。曹操的左右想去追击,曹操却说:“他也是各为其主,就不要去追了。”
* S! @# x4 t7 B
/ S) m2 H% c/ C  g" `张昭忠直
. ^1 ^% o9 _/ q. F; U* f9 a【原文】张昭,字子布,彭城人也。孙策创业,命昭为长史,升堂拜母,如比肩之旧,文武之事,一以委昭。每得北方士大夫书疏,专归美于昭。昭欲嘿而不宣,则惧有私,宣之则恐非宜也,进退不安。策闻之,欢笑曰:“昔管子相齐,一则仲父,二则仲父,而桓公为霸者宗。今子布贤,我能用之,其功名独不在我乎!”策临亡,以弟权托昭,昭率群僚立而辅之。权每田猎,常乘马射虎,虎常突前攀持马鞍。昭变色而前曰:“将军何有当尔?夫为人君者,谓能驾御英雄,驱使群贤,岂谓驰逐于原野,校勇猛兽者乎?如有一旦之患,奈天下笑何?”权谢昭曰:“年少虑事不远。”权于武昌,临钓台,饮酒大醉。权使人以水洒群臣曰:“今日酣饮,惟醉堕台中,乃当止耳。”昭正色不言,出外车中坐。权遣人呼昭还,谓曰:“为共作乐耳,公何为怒乎?”昭曰:“昔纣为糟丘酒池长夜之饮,当时亦以为乐,不以为恶也。”权嘿然有惭色,遂罢酒。每朝见言论,辞气壮厉,义形于色。曾以直言逆旨,中不进见。后遣中使劳问,因请见昭,昭曰:“昔太后、桓王不以老臣属陛下,而以陛下属老臣,是以思尽臣节,以报厚恩,使泯没之后,有可称述,而意虑浅短,违逆盛旨,自分幽沦,长弃沟壑,不图复蒙引见,得奉帷幄。然臣愚所以事国,志在忠益毕命而已。若乃变心易虑,以偷荣取容,此臣所不能也。”权辞谢焉。权以公孙渊称藩,遣张弥、许晏至辽东,拜渊为燕王,昭谏曰:“渊背魏惧讨,远来求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47:15 | 显示全部楼层
笑着答道:“我听说只有在道德上优于别人才会使别人感到耻辱,从来没听说过用辱骂可以使别人感到耻辱的。假使他本来就是个君子,他将不以将军的话为耻辱;假使他的确是个小人,那他将用将军骂人的主意来对付你,那样耻辱将在你这一方而不在他那一方。且袁涣我他日如果改而侍奉刘将军,像现在侍奉将军你一样,如果我一旦离开这里,又回过头来骂你,可以吗?”吕布感到羞惭,就不再逼迫他。& d) J* ]3 ?1 s% S( E
, x" G( l# B4 u# q
负荆请罪9 D7 ~$ `9 p& v+ G0 D9 p* b( }
【原文】廉颇者,赵之良将也。蔺相如者,赵人也。赵王与秦王会渑池。秦王饮酒酣,曰:“寡人窃闻赵王好音,请奏瑟。”赵王鼓瑟。秦御史前书曰:“某年某月,秦王与赵王会饮,令赵王鼓瑟。”相如前曰:“赵王窃闻秦王善为秦声,请奉盆缻以相乐。”秦王怒,不许。于是相如前进缻,因跪请。秦王不肯击缻。相如曰:“五步之内,相如请得以颈血溅大王矣!”左右欲刃相如,相如张目叱之,左右皆靡。于是秦王不怿,为一击缻。相如顾召赵御史书曰:“某月,秦王为赵王击缻。”秦之群臣曰:“请以赵十五城为秦王寿。”相如亦曰:“请以秦之咸阳为赵王寿。”秦王竟酒,终不能加胜于赵。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每朝常称病。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君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何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先公家之急,而后私仇也。”颇闻之,肉袒负荆,因宾客至相如门,谢罪曰:“鄙贱之人,不知将军宽之至此也。”卒相与欢,为刎颈之交。(群书治要·史记)& I) r$ {8 a% c8 |/ m  S5 f
【译文】廉颇是赵国杰出的将领,蔺相如也是赵国人。赵王同秦王在渑池会见,秦王饮酒酣畅之时,说道:“我听说赵王爱好音乐,请弹一曲瑟吧!”赵王便弹起瑟来。秦国史官走上前来写道:“某年某月,秦王与赵王一起喝酒,秦王令赵王弹瑟。”蔺相如走上前说:“赵王听说秦王擅长秦地的音乐,请允许我献上盆缶,请秦王敲一敲,也好互相娱乐。”秦王生气了,不答应。这时蔺相如捧着瓦缶走上前,跪在秦王面前,请他击缶。秦王不肯。蔺相如说:“您如果不击,我就在这五步之内,让我脖子里的血溅在大王身上!”秦王的侍从人员要杀蔺相如,蔺相如瞪着双眼喝斥他们,侍从们应声退下。当时秦王很不高兴,勉强敲了一下盆缶。蔺相如回头招呼赵国史官写道:“某年某月,秦王为赵王敲瓦缶。”秦国的大臣们说:“请拿出赵国的十五个城邑为秦王贺寿。”蔺相如也说:“请拿出秦国的咸阳城为赵王祝寿。”秦王一直到宴会完毕,始终不能压倒赵王。会见结束,赵王回国后,因为蔺相如功劳大,任命他为上卿,地位在廉颇之上。廉颇说:“我做赵国的将军,有攻城野战的大功,蔺相如只凭三寸之舌,可是职位却在我之上,况且蔺相如本是卑贱的人,我感到羞耻,不甘心自己的职位在他下面。”并扬言说,“我碰见蔺相如,一定要羞辱他。”蔺相如听到了(不肯与廉颇会面),每次该上朝的时候,常常托病不去。过了一些时候,蔺相如外出,远远望见廉颇,连忙调转车子躲避。这时蔺相如的家臣一齐劝他说:“我们离开亲人来投靠您,只因仰慕您崇高的品格。现在您与廉颇职位相等,廉颇口出恶言,可您却怕他、躲他,也害怕得太过分了。就是普通人尚且感到羞耻,何况您是将相呢?我们这些人没有本事,请允许我们离开吧。”蔺相如坚决劝阻他们,说道:“你们看,廉将军与秦王相比,哪一个厉害?”家臣们回答说:“廉将军不如秦王。”蔺相如说:“以秦王那样的威严,我敢于当堂喝斥他,羞辱他的大臣,我即使愚笨无能,难道会害怕廉将军吗?但我考虑到,强大的秦国之所以不敢进兵侵犯赵国,只因为有我们两人在朝。现在两只老虎若互相争斗,势必不能同时生存。我这样做的原因,是以国家的危难为先,而以私人的仇怨为后。”廉颇听到这些话,脱去上衣,露出肩膊,背上荆条,由宾客带路,到蔺相如家里请罪,说道:“我是个浅陋卑薄的人,想不到将军胸怀宽大到如此程度。”两个人终于和好,结成了生死之交。
7 q$ B* a: ~" v. K6 w$ f' b
) x$ Z( S: Q0 T  `( W" G, R, y第五伦尽节
: W. ~1 k' X: d- X6 t【原文】第五伦,字伯鱼,京兆人也。举孝廉。帝问以政事,大悦,与语至夕。帝谓伦曰:“闻卿为吏,篣妇公,不过从兄饭,宁有之耶?”伦对曰:“臣三娶妻,皆无父母。少遭饥乱,实不敢妄过人餐。”帝大笑,拜会稽太守。会稽俗多淫祀,好卜筮,人常以牛祭神,百姓财产,以之困匮。其有自食牛肉,而不以荐祠者,发病且死,先为牛鸣,前后郡将莫敢禁。伦到官,移书属县,晓告百姓。其巫祝有依托鬼神,诈怖愚民,皆案验之;有妄屠牛者,吏辄行罚。民初恐惧,或祝诅妄言,伦案之愈急,后遂断绝,百姓以安。伦奉公尽节,言事无所依违。或问伦曰:“公有私乎?”对曰:“昔人有与吾千里马者,吾虽不受,每三公有所选举,心不能忘,而亦终不用也。吾兄子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而竟夕不眠。若是者,岂谓无私乎?”(群书治要·后汉书)
$ h/ \2 c4 L; n+ O* e【译文】第五伦,字伯鱼,京兆人,建武二十七年举孝廉。光武皇帝以政事询问他,非常高兴,与他谈论到晚上。光武帝对伦说:“听说你做吏掾时曾用竹板打过你岳父,且不到你堂兄处吃饭,难道真有这些事吗?”伦回答说:“臣娶过三房妻子,都没有父母。臣年轻时遭遇饥荒,确实不敢随便吃别人的饭。”光武帝大笑,任伦为会稽郡太守。会稽风俗时兴淫祀(淫祀指越分之祀和未列入祀典之祭),喜爱卜筮,经常杀牛祭神,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49:28 | 显示全部楼层
百姓的财产因此困乏。其中有人自己吃了牛肉却没有用来祭神,生了病,快要死时,先作牛叫声,先后到此任职的太守没有人敢出面禁止这些陋俗。第五伦到会稽任上,即发公文给所属各县,并告知老百姓。巫婆神汉有用鬼神欺骗恐吓、愚弄百姓的,都对其进行审判。有随意杀牛祭神的,官吏都对其加以处罚。老百姓开始有些害怕,有的巫婆神汉背后诅咒,大放厥辞,第五伦的追查越发紧急,以后这种风俗被断绝,老百姓因而过上安宁的日子了。第五伦奉公尽节,说话做事从不受私情左右。有人问伦说:“你也有私心杂念吗?”答说:“过去有人送我一匹千里马,我虽然没有接受,但每到三公选拔举荐官员的时候,我思想上总对这人念念不忘,可是到底没有任用他啊。我哥哥的孩子曾经生病,我一夜之间十次去看望,回来后才能安稳地睡觉;我的儿子有病,虽然没有去看望,可是成夜却睡不着觉。像这样,难道说我没有私心吗?”
9 \- D& j- k' e* {$ ~; m( _
$ a: w  W+ C% G, g, V! _赵武无私
  M( K' b7 \5 h% e【原文】晋平公过九原而叹曰:“嗟乎!此地之蕴吾良臣多矣,若使死者可起也,吾将谁与归乎?”叔向对曰:“赵武乎?”公曰:“子党于子之师也。”对曰:“臣敢言赵武之为人也,立若不胜衣,言若不出口,然其身所举士于白屋下者,四十六人,是其无私德也。臣故以为贤也。”平公曰:“善。”(群书治要·新序)' b, F2 e' u0 L: d$ \0 e  S
【译文】晋平公路过九原时叹息道:“唉!这里埋葬着我们晋国多少杰出的大臣啊,如果能让死者复活,我该带着哪一位一起回朝呢?”叔向答道:“大概是赵武吧。”平公说:“您偏袒您的老师吧。”叔向答道:“臣下冒昧地谈谈赵武的为人吧!他站起来时,好像连衣服的重量都承受不住,说话的时候半天都说不出口,但是他自己一生举荐的贫寒之士有四十六个人,这是他没有个人恩怨呀!臣下因此认为赵武是位贤德之士。”平公说:“是的。”0 b8 p6 a0 i5 R- w% b5 ?5 q

+ a/ G& l5 U) a  c2 f+ J! B守职第三
; P; ~; p6 E- P8 V% [5 [9 C克黄复命
  K' `! t9 Z4 U8 N【原文】四年,楚子灭若敖氏。其孙箴尹克黄〔箴尹,官名。克黄,子文孙也〕使于齐,还,及宋,闻乱。其人曰:“不可以入矣。”箴尹曰:“弃君之命,独谁受之?君,天也,天可逃乎?”遂归复命,自拘于司败。王思子文之治楚国也,曰:“子文无后,何以劝善?”使复其所。(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 s1 x: G1 P3 m3 m( u3 n
【译文】鲁宣公四年,楚庄王消灭了若敖氏。子文的孙子克黄官拜箴尹,出使齐国,返回时途经宋国,听到了国内动乱的消息。传递消息的人说:“不可以再回到楚国了。”箴尹说:“废弃君主的命令,有哪个人会接受我呢?君主就等于是上天,难道可以逃避天吗?”于是克黄就回到楚国复命,并且把自己绑起来,到刑官那里去投案。楚庄王想起以前子文治理楚国的功劳,于是就对群臣说:“子文如果没有留下后代,用什么来劝人为善?”于是让克黄仍旧担任原来的官职。; o' d; l! [: u+ A& a

- s0 X) d1 X+ M" k& c# S解扬成命! H: z  c4 [! U! f; ^3 s
【原文】十五年,楚子伐宋,宋人告急于晋。晋侯欲救之。伯宗曰:“不可〔伯宗,晋大夫〕。古人有言曰:‘虽鞭之长,不及马腹〔言非所击〕。’天方授楚,未可与争。虽晋之强,能违天乎?谚曰:‘高下在心〔度时制宜也〕。’川泽纳污〔受污浊也〕,山薮藏疾〔山之有林薮,毒害者所居〕,瑾瑜匿瑕〔匿,亦藏也。虽美玉之质,亦或居藏瑕秽〕,国君含垢,天之道也〔晋侯耻不救宋,故伯宗为说小恶不损大德之喻也〕,君其待之〔待楚衰也〕。”乃止。使解扬如宋,使无降楚,曰:“晋师悉起,将至。”郑人囚而献楚,楚子厚赂之,使反其言,不许,三乃许之。登诸楼车,使呼宋人而告之〔楼车,车上望橹〕。遂致其君命。楚子将杀之,使与之言曰:“尔既许不谷而反之,何故?非我无信,汝则弃之,速即尔刑。”对曰:“臣闻之,君能制命为义,臣能承命为信。义无二信〔欲为义者,不行两信〕,信无二命〔欲行信者,不受二命〕。君之赂臣,不知命也。受命以出,有死无陨〔陨,废队〕,又可赂乎?臣之许君,以成命也〔成君命〕。死之成命,臣之禄也。寡君有信臣〔己不废命也〕,下臣获考〔考,成也〕,死又何求?”楚子舍之以归。(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
9 [7 e6 a) |/ X: `0 W( j( F9 I【译文】鲁宣公十五年,楚庄王讨伐宋国,宋国派人到晋国告急。晋景公打算发兵救宋。伯宗说:“不可。古人有句话说:‘鞭子虽长,打不到马腹。’如今上天正给楚国强大的机会,我们不可与之争衡。晋国虽然强大,又怎能违背天意呢?俗语说:‘双方较量高低在于心计。’河流湖泽总会容纳浊水,山林、草丛总会藏匿毒物,各种美玉难免藏有瑕疵。因此,国君蒙受一点耻辱,这也是天下常理,君王还是等待时机吧。”于是晋景公停止发兵,派遣解扬到宋国去,让宋国不要投降楚国,并叫他对宋国君臣说:“晋国救宋的军队已全部出发,就要到了。”可是当解扬路过郑国时,郑人却把他囚禁起来献给楚国。楚庄王用重金贿赂解扬,让他对宋国君臣说相反的话,解扬不答应,经过多次劝诱,他才表示答应。楚人令解扬登上楼车,让他呼叫宋人,告诉他们晋国不来救援。然而,解扬却按晋景公的命令对宋人喊话。楚庄王要杀解扬,派人对他说:“你既然答应了寡人,却又背叛寡人,这是何故?不是我不讲信用,而是你抛弃了信用,快接受你应受的刑罚吧!”解扬回答说:“下臣听说,国君能制定正确的命令就是合义,臣下能接受国君的命令就是守信。要合义则不能对双方皆守信,要守信则不能两个命令都接受。君王贿赂下臣,就是不懂得‘命令’的涵义。我接受晋侯的命令而出使,宁死而不能废弃君命,又怎么可以接受贿赂呢?下臣所以答应您,是为了借机完成晋侯的命令。身死而能完成使命,这是臣下的福气。寡君有守信的下臣,下臣又获得了不辱使命的业绩,这样死去,死得其所,还有什么奢求呢?”楚庄王赦免了解扬,放他回国。
8 v0 Z" [8 [" Q: }- F5 K3 S
; F; j: ]9 h( y, v* K& y丙吉大体
1 G) w) k9 Q. _5 e" I+ j) m【原文】丙吉,字少卿,鲁国人也。代魏相为丞相。吉本起狱法小吏,及居相位,尚宽大,好礼让。尝出,逢清道群斗者,死伤横道,吉过之不问,掾史独怪之。吉前行,逢人逐牛,牛喘。吉止驻,使骑吏问:“逐牛行几里矣?”掾史谓丞相前后失问。或以讥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5:51:41 | 显示全部楼层
吉曰:“民斗相杀伤,长安令京兆尹,职所当禁备逐捕,岁竟丞相课其殿最,奏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小事,非所当于道路问也。方春少阳用事,未可以热,恐牛近行用暑故喘,此时气失节,恐有所伤害也。三公典调和阴阳,职所当忧,是以问之。”掾史乃服,以吉知大体。(群书治要·汉书)! u# e! l- v; b1 p) I6 [3 e
【译文】丙吉,字少卿,鲁国人。接替魏相做丞相。丙吉出身于掌管监狱法规的小官吏,及至身居相位后,主张宽大,喜好礼让。一次他外出时,碰到清扫道路的人发生群斗的事,死者和伤者横躺在路上,丙吉从那里经过而没有过问,其属下的官员感到奇怪。丙吉继续向前走,碰到有人驾车赶牛,牛喘气。丙吉停下车来,让骑马的官吏去问那人赶牛走了多少里路了。下属官员说丞相前后失问(意谓该问的事不问,不该问的事却问)。有人用此事讥笑丙吉,丙吉说:“民众斗殴,相互杀伤,长安县令、京兆尹应按其职责去防止或追捕,丞相只在年终考核他们的政绩,谁在最后谁在最前,然后奏明皇上进行赏罚而已。宰相不亲自管理小事,那些斗殴之事是不应在道路上过问的。现在正是春天,时令当属‘少阳’,还不到大热之时,我担心牛行程不远却如暑天一样热得喘气,这样的话,就是时令节气失调,恐怕有伤害农事的可能。朝廷三公掌管调和阴阳的事,是职责所应当予以考虑的,因此要过问这件事。”属下官员们于是很佩服他,认为丙吉是识大局之才。: d. O- S# C! F5 _8 I

1 a$ T. _' M4 T. k! Q; t% s郅恽守职
4 T6 y; V# M8 q6 S& P: r, w7 c  @* X, h【原文】郅恽,字君章,汝南人也。举孝廉,为上东城门候。帝常出猎,车驾夜还,恽拒关不开。帝令从者见面于门间,恽曰:“火明辽远。”遂不受诏。帝乃回,从东中门入。明日,恽上书谏曰:“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昼,其如社稷宗庙何?暴虎冯河,未至之诫,诚小臣所窃忧也。”书奏,赐布百匹,贬东中门候为参封(旧无封字,补之)尉。(群书治要·后汉书)4 n6 \- @4 r: h- a/ Q1 _
【译文】郅恽,字郡章,汝南郡人。举孝廉,做洛阳上东门候。光武帝经常出城打猎,有一次车驾夜间才回城,郅恽拒不开门放进。光武帝命跟从的人到门缝见面,郅恽说:“火光太遥远(看不清是谁)。”还是不接受诏令。光武帝于是返回,改从东中门入城。第二天,郅恽上书谏曰:“陛下远猎山林,夜以继日,这对社稷宗庙有何益处?空手搏虎,徒步渡河,冒险出猎,尽管没有发生值得警戒的意外,但实在是小臣所私下担忧的啊。”书奏,赐布百匹,贬东中门候为参封尉。
: b5 B' s5 q/ V, J( R- U" I. {" R8 a1 v: R8 }* ^7 X  g9 F. x
苏则死请& n; S! U. r* p' w! ?
【原文】苏则,字文师,扶风人也。为金城太守。文帝问则曰:“前破酒泉、张掖,西域通使,敦煌献径寸之珠,可复求市益得不?”对曰:“若陛下化洽中国,德流沙漠,即不求自至。求而得之,不足贵也。”帝嘿然。后从行猎,槎桎拔,失鹿,帝大怒,踞胡床拔刀,悉收督(旧无督字,补之)吏,将斩之。则稽首曰:“臣闻古之圣王不以禽兽害人。今陛下方隆唐尧之化,而以猎戏多杀群吏,愚臣以为不可。敢以死请!”帝曰:“卿,直臣也。”遂皆赦之。然以此见惮,左迁河东相。(群书治要·三国志)9 C& D* E& b8 a1 L8 ?
【译文】苏则,字文师,扶风人,时任金城郡太守。文帝问苏则说:“前些时攻破酒泉郡、张掖郡,和西域互通使节,敦煌郡所献直径一寸的大宝珠,能否再买到呢?”苏则回答说:“如果陛下的教化能滋润中原,恩德能流布到西北边境,宝珠就会不求自来。如果通过自己寻求而得,宝珠就不足珍贵了。”文帝听后,默然无语。后来苏则陪同文帝打猎。围猎的篱笆拔脱,鹿逃走了。文帝大怒,脚踩胡床拔出佩刀,下令将监督猎场的官吏全抓起来,打算处死他们。苏则跪地叩拜,说:“为臣听说前代的圣明君王不为禽兽而杀人,现在陛下正推崇唐尧的教化,却因打猎的游戏要杀死很多官吏,愚臣认为绝对不能这样,所以斗胆用我的生命来求情!”文帝说:“你真是正直的大臣啊!”便将那些官吏全部赦免。然而苏则也因此让文帝感到畏惧,便将他降职调任东平国相。- z- e: Y* |# n% J6 z) K, a# J

) I7 m( C1 _% I陈矫亮直
, }: b9 @/ b8 T+ }8 s8 V! u0 L【原文】陈矫,字季弼,广陵人也。迁尚书令。明帝尝卒至尚书门,矫跪问帝曰:“陛下欲何之?”曰:“欲案行文书耳。”矫曰:“此自臣职分,非陛下所宜临也。若臣不称其职,则请就黜退。陛下宜还。”帝惭,回车而反。其亮直如此。(群书治要·三国志)* U; s+ {" b# w" B, ^3 d/ U
【译文】陈矫,字季弼,广陵郡(东阳县)人。出任尚书令。一次,明帝的车驾突然来到尚书台的大门,陈矫跪在地上问道:“陛下准备到哪里去?”明帝说:“我想到尚书台检查文书案卷。”陈矫说:“这是为臣的职责,不适合陛下您亲自办理。要是陛下认为我不称职,请您罢免我的官职。陛下最好还是回去吧。”明帝感到很惭愧,调转车头回皇宫去了。陈矫为人就是这样坦荡正直。+ U! t3 A$ ^5 ?

+ I1 d8 a" [: m1 ~' y吕范见信. R8 h9 w8 }! X+ z8 ^* h1 D5 T! T1 O
【原文】吕范,字子衡,汝南人也。迁前将军。初,策使范典主财计,权时年少,私从有求,范必关白,不敢专许,当时以此见望。权守阳羡长,有所私用,策或料覆,功曹周谷辄为传著簿书,使无谴问,权临时悦之。及后统事,以范忠诚,厚见信任;以谷能欺更簿书,不用也。(群书治要·三国志)- e# W* l$ V& e* p5 `& U3 H
【译文】吕范,字子衡,汝南郡(细阳县)人。孙权提升他为前将军。当初,孙策让吕范主管自己的财务,孙权当时还年轻,私下向他要财物时,吕范总要向孙策报告,不敢擅自许可,为此也曾受到孙权的怨恨。孙权代理阳羡县长职务时,曾私用财物,孙策有时会核查,县政府的功曹周谷,总是(替孙权掩盖而)虚报账目,使孙权不致遭到责备。孙权那时也喜欢周谷。到孙权后来统管大事,因吕范的忠诚而倍加信任,因周谷能对账目作欺骗性更改,所以不用他。0 N/ t/ u8 Q6 ?5 j8 h+ p

( Q  x6 m9 Z& B! @1 C* x晏子侍君
. K3 L- S/ v( A2 x6 Q【原文】晏子侍于景公,朝寒,曰:“请进暖食。”对曰:“婴非君奉馈之臣也,敢辞。”公曰:“请进服裘。”对曰:“婴非君茵席之臣也,敢辞。”公曰:“然夫子之于寡人,何为者也?”对曰:“社稷之臣。”公问:“社稷之臣若何?”对曰:“能立社稷,别上下之义,使当其理;制百官之序,使得其所;作为辞令,可布于四方也。”自是之后,君不以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0 15:18 , Processed in 0.08872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