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了凡四训菁华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21: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观其恶必先知之」,这个人有灾难来了,为什么?心不善,言不善,行不善,他的灾祸很快就来了。这是叫你看预兆,我们看到别人有这些预兆,回过头来想自己。自己看自己不容易,如何能够知道自己的善恶?别人是一面镜子,我们看看别人,看别人之后,然后回过来反省自己。看看人家有的善我有没有,人家造恶我有没有造;回光返照,你就能发现自己的过失。如果知道自己的善,善要增长,要继续保持;如果发现自己的恶,恶立刻要改掉,后不再造;你就「获福远祸」,远离一切祸害。这里头最重要的,「先须改过」。
: x: a2 {7 A! I" `6 h4 t  k4 J4 f2 {7 G+ t+ N
  我想许许多多同修,从资讯上、从传闻上都听说,人家讲九九年是世界末日,有大灾难要来临。这大灾难来了,我们到哪里去逃避?我跟大家讲得很清楚,不必逃避,逃不了的。怎么样救自己?改过修善。灾难来了,也不是世间人都死尽了,还有人活得很好。佛家讲的共业里面还有别业,别业就是不共业,在灾难里面还能够幸免。哪一类的人幸免?心善、行善的人,不受这个灾难。基督教《启示录》里头,也有这个说法,他讲的是「不信上帝的人,要接受末世的审判,信仰上帝的人都能够得救」。上帝是什么?上帝是善,基督教里面讲的十诫,十诫就是上帝。十诫跟佛法里面讲的十善业道,意思相同。你能够修十善,你就得救;不信上帝就是不信十善,你还要造十恶,你就要受这个灾难了。的确有预兆、有先兆,所以一定要知道自己的过失。
* e' M8 f* Z) w+ `6 E8 E) |* X
! \5 B# y1 U! {4 j! n( ^  我们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我常讲,这两年讲得特别清楚,特别明显,一丝毫保留都没有,讲得含蓄你听不懂。自私自利就是恶,自私自利的心是恶心,自私自利的行为是恶行,自私自利的言语是恶言,话讲得再好听,心不善,言就不善;心恶、言恶、行恶,灾祸就来了。反过来,心善、行善、言善就远离祸害,你就能得福报。这是古今中外永远不变的因果定律,现代人所讲的真理。所以首先要发现自己过失,要认真,决不能大意,决不能疏忽。时间太近、太迫切,再不回头来不及了,赶快回头。念念为众生、念念为社会整体的安全,从这上著想,所作所为都不离开这个原则。我们的心、言、行都善,可是要想存心、言语、行为都善,一定要懂得改过。+ d6 Q( |7 c9 s" m9 [
! D7 S; V% [" M) E5 x9 j. ~9 r( J
  第二段讲「改过之基」,改过的基础。基本是什么?「三心圆发」。这个三心,不是佛法里面讲的三心,是了凡居士在他这一篇里面讲的三种心。第一:「要发耻心」。知耻,现代人最大的过失是不知耻,那有什么法子,不知耻没救了。第二:「要发畏心」。第三:「要发勇心」。下面有简单的注解,「知耻能生大勇」,古人所讲的「知耻近乎勇」。勇是什么?勇於改过,不知耻的人永远不肯改过。什么是耻?过失是耻,用前面的话,心不善是耻,言不善是耻,行不善是耻。
! E; v! a7 K- s# f* @5 A& }8 `7 q: g: w. b' R( x# Z
  善恶的标准,我们学佛的人,是以释迦牟尼佛为标准。中国在古代,念书的人讲善恶的标准,是以孔老夫子为标准。《论语》里面说夫子有五德,这是夫子死了之后,他的学生共同公认夫子有五德:「温、良、恭、俭、让」。夫子温和厚道,第一个就是温厚;第二个是恭慎,对人恭敬,决没有傲慢的习气,做事情谨慎,小心谨慎;第三个善良,心地善良;第四个德行能忍让;末后是节俭,节俭是惜福,人力、物力绝不浪费。不浪费人力,爱人;不浪费物力,爱物,所谓是「仁民爱物」,节俭里面做出来的。这五个字我们要记住,「温、良、恭、俭、让」。释迦牟尼佛的大德就是十善,身是不杀生、不偷盗、不淫欲;口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是不贪、不瞋、不痴。这是世出世间大圣人善恶的标准。
8 g3 a4 e! ^: q7 X3 l
0 t- n$ {/ P. j. A; Q. x0 Z  我们存心、言语、行事违背十善,这是耻辱;能不能改过?不知耻就不能改过。所以知耻近乎勇,知耻的人能改过,不能改过的人不知耻。不知耻在佛法里面叫「一阐提」,一阐提是印度话,翻成中国意思是没有善根的人,善根断了的人;为什么?改不过来了。这在佛的教学,佛教学分五个时期,华严、阿含、方等、般若,这前面四个时期,佛对於这一类众生不教了;为什么?没有办法教,不能回头。所以说一阐提没有佛性,一阐提不能作佛。可是在法华会上「开权显实」,佛说了实话,一阐提也有佛性,一阐提也能作佛。但是不是这一生,这一生他改不过来,看来生;再来生。佛度化众生生生世世,也许过无量劫又无量劫,他才肯回头。但是佛很有耐心,佛还是不舍弃他,佛的大慈大悲,从这个地方显示。佛法里面用十善做为善恶的标准,我们很容易懂,很容易明了。我们的思想、言行与十善相应,这是善;与十善相违背这是恶,恶就是耻辱。这是摆在第一。
* q7 s; m4 Y6 N( ~2 m- l' g
- f) `! {- l# v! Z$ @; W# b, J  我在前年,在休士顿讲经,遇到蔡念生老居士的儿子,他是个大学教授。那天我们在一起吃饭,讲到现代人病根:他说「不知耻」,这个话说得很正确。我们在桌上还有两位教授,我们在一块谈,如何能够唤醒社会大众的觉悟?就是「知耻」这个念头。我当时就提了个意见,我说:你们这些读书人,老夫子,都已经退休了,你们组织一个小团体,来推动这个运动,这个小团体的名称是「知耻学社」。我提了他们很赞同,我说:你们搞一个知耻学社,你写一份章程,我们大家来看看。我离开之后,不晓得他们有没有去推动。知耻学社应当在这个世间,广泛普遍的推动。人人都知道羞辱,都知耻,这个世界就可以挽救;人人都不知耻,那是大灾难要来临。现在这个预兆就太明显了,有无法想像的大灾难。我们从这个预兆上来看,我们救不了社会,救不了众生,自己要知道救自己。当自己救自己都救不了,我们的佛白学了,我们这一生到这个世间来,作人也就白做了。所以能不能自救,能不能帮助社会,能不能帮助众生,关键就在「知耻」这两个字。" b1 x. p% x/ A
  \) _3 Y# T( J5 u
  第二:要发畏心。「畏」是畏惧,畏惧什么?畏惧果报。现代人不怕,现代人不相信因果报应,不相信六道轮回,你说有什么法子!学佛的人稍微比较好一点,知道有个六道轮回。你怕不怕堕三恶道?你怕不怕堕地狱?《地藏菩萨本愿经》说地狱的那种状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21:38:5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们读了信不信?过去古老的中国,每一个县城都有一个城隍庙。实在讲,古时候政治是人跟鬼神共同治理;一个县,阳间有个县长,阴间有个城隍,也是县长,阴阳共治。城隍庙里面,大家都看到十殿阎王,看到地狱变相图。地狱变相图展示,像现在展览会一样,展示善恶果报的形相让你看。多少人到城隍庙走过几次,知道改过,不敢再作恶。作恶怎么?作恶将来就是受这种果报。这个地方「畏」,是怕将来果报,将来一定要受果报。「知畏则生诚敬」,诚敬心从哪里生起来?晓得,对於因缘果报的道理、因缘果报事实真相,样样清楚、样样明了,诚敬之心油然而生。对一切人、对一切物、对一切事至诚恭敬。知耻、诚敬这是善。
/ d4 n/ e' c  a& ?: [5 r. z0 e3 p: S9 u
  第三:要发勇心。「知勇则能振奋」,你断恶修善,你能提得起精神,你会真干。你不能发勇猛心,佛家讲的勇猛精进,你没有勇猛心,你还是懈怠,还是懒散;前面虽然知耻,虽然诚敬,很容易就退失,退转了。你不可能有成就,懈怠、懒散、因循苟且;换句话说,你还是要堕落,还是要受三途果报。
6 |( y8 _% G6 U! t: {* h
; a) K" C4 u" G- t  了凡先生改过,要基於这三个条件。这三个条件在佛法里面,菩提心里面,三条都是属於深心。佛家讲「菩提心」;《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观无量寿佛经》上讲的,「至诚心、深心、回向发愿心」。这个三条都是在第二条深心,深心是什么?好德好善。所以这三条都是属於好德好善,这是自利,自受用。这是世间法,不是佛法,要在佛法上成就,这三样是必需要,但是这个三心,还是以真诚心做基础。此地的基础,基础里头还有基础,那个基础是至诚心,真诚到极处。. [3 p6 o" w9 }$ z" k- E; n
  T. P# Q0 u' F
  我们在这些年来,将佛家教学的精髓,提出了二十个字,写在这个佛像两旁边,时时刻刻提醒自己。如果我们的心不真诚,虚伪;不清净,你有烦恼、有习气,你有贪瞋痴慢,不清净;不平等,你有是非人我,有人、有我就不平等,有高有下;迷惑颠倒,你没有觉悟;自私自利,你没有慈悲;与这个相反的就是耻辱。人家为什么都作佛、作大菩萨了,我还在六道里头轮回,奇耻大辱莫过於此。为什么我不能作佛、作菩萨?知耻是这个说法。所以能知耻,这才能发愤;勇猛精进,我在这一生当中要迎头赶上,我也要作佛,也要作菩萨。能不能做得到?在一念之间,一念觉悟,这一生就做到了,一念不觉,你就没法子。末后这个发勇心是关键。- L+ C7 ?0 o" ^4 [7 M+ _8 u8 N
: ~- z) ]6 m$ c  }
  大乘经上常讲,菩萨善根只有一种,「精进」,勇猛精进是菩萨善根。世间法的善根,这经上讲的三善根,「无贪、无瞋、无痴」,对於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贪瞋痴,这是世间一切法的善根。这都是属於菩提心的深心。菩提心最后一条,深心是自利,末后一条是利他,回向发愿心;把自己所修积的一切功德、一切福报,自己不享受,都供养给一切众生,让大家来享福。自己造福、培福,不享福,福报让社会广大群众去享。所以佛家讲的三心,比这个范围大。这里讲的三条,只是菩提心里头的一条。你有这个基础,改过才有效果,你没有这个基础,纵然想改过很难。我们听到许许多多同修来说,知道自己过,很难改,不容易改,改不掉。为什么改不掉?没有这个基础。所以了凡先生改过,他有一番道理、有一套程序。这是他的经验,他对他儿子教诲,他本身是个过来人,他怎么样改过的,他懂得这一套道理,循著这个程序,他才能收到改过的效果。# X6 t% l- T8 w, ^

6 L7 U' Z/ u2 s  u! s2 ~0 ]  下面第三段讲「改过的方法」。方法也说了三种,三种都要。第一个「就事而改之,强制於外,病根终在」。实在讲,已经就很难得了,在事相上断恶修善,可是心里面没有改变,勉强在事上做,比不做好,效果不大,这是讲专门从事上修的。如果从事上去修,而修的目的是希求名利,希求别人的恭敬赞叹,这个心就不善;行善、事善,心不善。有没有效果?没效果。你所积的善,立刻就报掉了。你的目的是求人家恭敬,求人家供养,求人家赞叹,现在讲,打自己的知名度,这是不善之心,恶心。底下这一大段会讲到,恶心做一点好事。这是第一类的。
, c, t, Z  N* B5 r; y6 \' J) K6 S. }: E* ]6 S
  第二类「明理而改之」,这个有效果,「事理既明,过将自止」。对於吉凶祸福的大道理,吉凶祸福的事实真相,你清楚了,你明白了。种善因得善果,造恶因必定得恶报,这些道理、事实真相,你清楚明白了,你就有畏心,你害怕将来恶的果报,不敢再做恶事了,「过将自止」。不敢再做恶事,知道做恶事决定有恶报;不但你做恶事,动一个恶念都有恶报。千万不要认为,起心动念没有人知道,起心动念微不足道,那你完全想错了。甚至於我们起心动念,自己都还没有觉察到,给诸位说,佛菩萨觉察到了,天龙鬼神也觉察到了。为什么?起心动念是波动的现象,佛法讲得多,佛法讲得透彻,现代科学家也发现了。4 U/ u, B4 c& }2 ]( i- I
5 b* s+ H* k- T* V% L% Y
  在五十年前一些科学家还承认,这个世间有物质的存在。把这些物质分析,分析成分子、原子、电子,现在讲基本粒子,还有个东西,好像有物质存在。近代科学家比过去更进一步,知道什么?根本没有物质存在。物质的现象是什么?波动的现象。这个说法跟大乘佛法讲的非常接近,大乘佛法讲的是无明,无明就是波动的现象。「无明不觉生三细,境界为缘长六粗」,这是佛法讲宇宙人生真相。所以它的基础,确实是个波动现象,什么波?思想的波。心里头起心动念就有波动,微弱的波动,我们自己都没觉察到。自己一念善、一念恶,自己都不晓得,为什么?这个念头太微弱,自己还没有觉察到,佛菩萨觉察到了,为什么?佛菩萨心净,心净就好像现在所说的,接收的能力很强,极其微弱的电波,他都能收得到。我们今天收不到佛菩萨的波动现象,我们的心太粗,粗心大意。我们这个念头,就像海里头波浪一样,大波大浪,所以佛菩萨那个波,传到我们这里,我们接收不到。可是我们的波动,无论是大的波浪,无论是极其微细的波动;诸位要晓得,这个念头才一动,速度之快不可思议,刹那之间遍虚空法界。所以跟天地鬼神、跟佛菩萨感应道交,有那么快速。$ R3 b6 `& v/ n: @5 I

# h1 q* a. [3 O; c  我们今天讲波动,一般都讲物质的波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21:39:56 | 显示全部楼层
物质的波动速度缓慢,虽缓慢也达到虚空法界,只是时间长一点。心里面念头这个波动现象,速度非常快,刹那之间就遍虚空法界。如果我们用比喻来说,物质的波动,就好像水的波动一样。一个池塘,一个湖泊,我们丢一块石头,你看看这水就起了波浪,慢慢慢慢的会遍满整个池塘。但是它波动得慢,一定达到边界遍满。我们思想的波动,就像无线电波动,它没有障碍,所以它的速度比较快。我们在这个地球上,从我们这一面到下面那一面,正好一百八十度,我们在此地说话,那边就听到了,用无线电传播。如果用水的波浪传播,恐怕都要两、三个月才传到,但是用无线电传播,不到一秒钟就传到了。我们晓得无线电波,跟光波的速度差不多,一秒钟三十万公里,地球绕一周没有那么长距离,所以不到一秒钟。同样一个道理,我们思想波的速度,无线电波跟它相比,那就是水波跟无线电波一样。' U' W4 Z6 ^5 e0 H& a, }! X+ L

, q, m5 d+ c! w  O  所以千万不要以为,我们起心动念不要紧,没有人知道,你就全都错了,你不了解事实真相。尤其是我们修净土法门的同学,你们都念过《无量寿经》,《无量寿经》上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下下品往生的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的六根能力恢复了,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他都知道,那个波动现象他全知道,全都接收到了。我们只有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是耻辱;过去无量劫来,天天干这些错事,干这个傻事,没有闻到佛法,不知道事实真相。这一生有幸运得人身、闻佛法,听说这个道理,听讲这个事实,这还能不回头吗?只要回头,决定不再做错事了,一定依十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开十善业道。不离开十善业道,给诸位说,是从事上修的。
- @  \* e6 U; g: U% d2 h* Z- V& L: H- c8 j! U3 P4 U9 w' {; E
  我们今天跟诸位提出十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如果你能够不违背这十句,你是明理而改之。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与这十句相应,这是你真正觉悟了,你真正回头;与这十句相违背,你还是迷而不觉。你这一生当中,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成就有限;换句话说,不可能脱离六道轮回。但是你一定要晓得,如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决定在三途。我们这个人间死了之后,来生再得人身的,很少很少,为什么?与十善业道相应才能得人身。所以自己要好好想想,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与十善业道相不相应,如果不相应决定堕三恶道,这个道理要懂。
7 j5 v" W, _! Q+ l* H. h8 J$ [
" _; s3 }$ ]2 J* I  第三:「从心而改之,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是最高级的。从心改,这个人决定出十法界,这不是出六道,决定出十法界。这是真正聪明人,真正觉悟的人,也就是说从心而改之,与我们这些年提出这十句相应,这是从心上改。对於世间、出世间法,不再执著,不再分别。不取於相就是不著相;如如不动是讲自己的心地清净平等,「外不著相,内不动心」。这个说法怕诸位还不能体会,我们再说得浅一点,什么叫「外不著相」?就是你决定不会被外面境界诱惑,这就是外不著相。你眼见色,耳闻声,见了之后还会动心,起心动念,你就著相,你就被境界所转。这是凡夫,这不是圣人,这是迷,这不是觉。外面无论是顺境,无论是逆境,都能够不受影响;换句话说,不分别、不执著。心境相遇的时候,心地坦然,干干净净,一念不生,如如不动。这个时候,就是《楞严经》上所说的,「若能转境,则同如来」,你有能力转境界,你不被境界转了。
9 g; Z) r  w( x3 M9 l( C+ ]
) O3 k3 N4 B- ?$ G3 I. C  前天还有个同修跟我讲,讲算命,讲风水。说我们佛堂这一进来,中国风水的讲法,左青龙右白虎。我们白虎的位置上是停车场,那边是基督教救世军,我们青龙这个方位上,是寮房宿舍。有人提议,好像这个位置不太好,停车场放这边不太好,我看看没有什么不好的,很好!青龙这个方位里面,都是出家人,都是念佛人居住的,哪有什么不好?真正有修养、有道德,自然转境界,不必去理会这些。凡是算命、看相、看风水,都是心被境转。风水好不好没有一定,要与人这个心、情绪相配合。你居住的环境,住得很舒服,住得很快乐,这个风水对你就是好的。如果你住在这个地方,心里总是很不舒服,总是感觉得很别扭,烦恼很多,那个风水就不好;不要去问人,自己有非常明显的感触。但是凡夫会受环境的影响,因此居住的环境,确实是应当要选择,因为我们受环境影响。
9 V$ N8 g' R9 j; V- A" t# [$ J
4 C8 J" W0 Y% U: T  尤其是今年,今年世界末日,多半从星象上说的,今年太阳系的风水非常不好。我们中国人讲风水,外国人讲磁场,今年是七、八、九三个月,太阳系的磁场非常不好,行星排列成一个十字架,这样排列对我们有影响,影响我们的情绪。一般人在这一段时间,心神恍惚,情绪不稳定,烦燥,容易发怒,身心不安稳,这是受大环境的影响;我们居住这个社会不安宁,身心都不安。所以今年七、八、九三个月,是太阳系的风水不好。但是我们自己小环境的风水好,可以抗御,可以抵御它,这个干扰就少了,所以要懂得。$ O' T0 }! @4 B! c- k5 v/ l( p
2 W' o% {# y3 b. M+ J  q" C& x
  中国人居住的环境,房舍方方正正的,这个好,人住在里面舒畅。如果房子是五角形的、六角形的,住在那里就很别扭。我们隔壁寮房这一边,最后的那一家我去看过,他有意思要卖给我们,我去看了一下,看了之后我不要了。为什么?风水不好。它有四个房间,主卧室是他夫妇两个住的,是个长方形;另外三个房间都是五个角的,他三个女儿住在那里。我就问他,我说:你女儿住在这个地方,她们这个思想是不是很奇怪?他就给我说:法师你怎么知道?他说:我三个女儿都胡思乱想。我点点头,没错!为什么?住五角形的房子,在一般风水讲,住满一百天就会胡思乱想。所以我问他,做一个证据,他跟我说:一点都不错,三个女儿都胡思乱想,没有办法管理。这就是凡夫没有定功,没有智慧,会受环境的影响。所以那个房子我一看,我不要了,再便宜我也不要。但是很便宜,实在还是可以要,为什么?我们可以放东西作库房,不要住人就没事。住人,作客房也没有问题,只要不超过三个月就没有问题,超过三个月就胡思乱想。外国人造房子,都是造得奇奇怪怪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21:40:54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像中国人,中国人是方方正正的,不一样。所以外国人居住的地方,往往住不长,他常常搬家就是这个道理。中国人你看看,建了房子叫老家,一住就几百年,传多少代,怎么会一样?- q/ W! p; y1 D! @4 x) H
5 m! R) R1 I7 A$ ^
  所以这些道理我们要懂得,最高级的改过,是从心地上改,心地真正改了之后,不受影响了。五角、六角、八角,真正修道人在那个地方入定,毫无关系;凡夫不行,受不了,受不了这个磁场。有道德的人没有问题,有道德的人从心上改,这是最高级的方法,菩萨的修学。菩萨要改过,菩萨天天改过,菩萨勇猛精进。菩萨尚且如此,我们凡夫要不改过的话,怎么行!菩萨不肯改过,就不能往上提升,诸位晓得,菩萨五十一个位次: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这都是菩萨位次,五十一个位次,改过才能够往上提升。到等觉菩萨还有过失,什么过失?最后一品生相无明没破,他还要改过自新,把那一品无明破掉,这才能达到究竟圆满的佛果,叫妙觉位。我们现在人强调改进,「改进」这两个字怎么讲?改过进步。你的过失不改掉,你怎么会有进步?改过就有进步,改进,不断的改进。等觉菩萨还要改进,到如来果位上就没得改了,没有过失,真的没有过失,所以到那里就止住,再没有进步了。所以我们要记住,等觉菩萨尚且改过。; t8 U3 |4 Y5 A- f7 Q- \5 B9 z

5 i% j9 q/ v; d  末后结论:「一心为善,正念现前。」正念就是一心为善。「一心」这两个字意思很深,没有第二个念头。所以学佛的人,我也提醒过同修们,真正学佛的人,福慧双修。我们每天做的什么?修福、修慧,就干这么两桩事情,这是菩萨行。修福从哪里修?从断恶修善上修;修慧从哪里修?从「不取於相,如如不动」上修。福慧双修,真干!无论什么人指责我们的过失,我们要诚恳的接受,不要去辩白;仔细去反省,「有则改之,无则嘉勉」,这是圣贤人真实的功夫。没有,人家说错了,冤枉,去跟人家辩白,那是自己不对。你拒绝不肯接受,以后永远没有人说你了,你有过失永远不知道,那是自绝於善道,这个近祸就不远了。
2 z" n8 {" i* o7 f8 m4 M9 h* W
7 ?1 I! K/ s# u. z2 c  我们在古时候,古书里面看到《贞观政要》,记载唐太宗接受别人的劝告。这个皇帝了不起,有人说他的过失,他听了笑笑,都接纳。这个人走了,旁边的人告诉皇帝:他讲错了,你没有,他怎么随便说。皇帝笑笑,如果我要不肯接纳,以后没有人敢说我的过失。你看看这个度量,成为历史上的明君,有它的道理。你说得对,接纳你,改过自新;说得不对,绝不怪罪你,还感谢你。这种态度就是欢迎别人说过失,他自己好改正。说过失,没有过失跟他辩白,他是个帝王身分,以后还有哪个敢讲?没有人敢讲了。你看人家这个度量、风度,所以在历史上成为一个明君,不容易!凡是不肯接受人过失的人,我们中国人所谓是没有出息,什么事业都不会成就,那也真是可怜!世出世法里头,都不可能有成就;改过比什么都重要。这是讲改造命运的起点,就从改过上做起。今天时间到了,我就讲到此地。
7 D& G$ i# W/ k8 p0 |1 t
8 V2 Z2 r$ F/ S! N& I# H: s% y
4 q5 V% y9 n1 \" n& J* C了凡四训菁华—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第四集)  1999/5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9-013-0004' s& }2 {; \+ e& U" N* {
( `  E/ |! @, u0 e, H1 S4 t. V4 L

( V. v) J; ]  H) Q* ~& y0 T$ j/ z
' f) p* {) S2 o1 B3 N, L" P" K3 Q+ n3 u2 d$ G, D& g8 N
- B1 o% n- H6 Z& y) y6 i
http://ft.hwadzan.com/jwplayer/p ... 013/19-013-0004.mp4
4 p) Y2 E* E, }# N& @; U8 v2 S/ ~/ \
  请看讲义戊这一段,第二十一面,「积善之方」。这一段文里面也分两个大段落,先是总说,然后别明。「易曰: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世出世间圣哲,无有不深达因果之理者也」,我们先说这两句。前面这一句是《易经》里面,中国人非常熟悉的两句话,跟前面所说吉凶之兆完全相应。积善之家,可见得不是一代;凡是大家族,在社会上有声望、有地位,受到大众尊敬的,都是多少代的行善,这在中国历史上,记载得非常之多。一个人积善,必定如前面所说的,消灾免难,在佛法里面讲消除业障。不能够行善,而不能够积善,业障就没有法子消除。一个人行善必然会影响一家,带动你的家族,人人都知道修善,都知道行善,都知道积善;这个家纵然这一代不能够兴旺,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必然兴旺。所以眼光要往深处看,往远处看,不能看自己这一世。
. U/ V% D0 K8 C' t( T' h; X" z2 c8 \$ w
  禅宗达摩祖师传到中国来,不是传来的时候,禅宗就兴旺了。来的时候没有人理他,他在少林寺面壁,九年等到一个慧可,慧可传僧璨,僧璨传道信,道信传弘忍,都是单传,到第六代传到惠能,才发扬光大。你就晓得惠能的承传,前面五代修善积功累德,到他这个地方发达了。对中国佛教界,影响了一千多年,过去这些祖师谁知道他?到六祖发达起来,这些祖先大家才知道。一个人、一个家、一个团体,乃至於国家,不懂得修善,不懂得积善,怎么会发达?《易经》上这两句话是圣人所说,言词非常肯定,一丝毫疑惑都没有,必定有余庆。后头还有一句,「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我们那一句就省掉了,这个地方单单讲积善之方。
  b: X9 x6 c5 Y+ `& Y, u' Z
! w( G! g% p. x8 S0 q; d7 b/ G$ `  世间圣人,在我们中国从黄帝、尧、舜、禹、汤,到孔子集大成。出世间圣人指诸佛菩萨,对於这些因果的道理,因果的事实真相,没有一个不通达。只是我们自己迷惑颠倒,不了解这些事实,读了古圣先贤的书,还以为他用这些方式来劝人行善而已,未必是真的。我们还这么怀疑,於是不能够相信,也就不肯去做了。不能行善必定就造恶,到果报现前的时候,后悔来不及,就迟了。这一段文我们不能细说,因为时间的关系。过去曾经细讲过,有录音带,还有写成书,诸位可以参考。了凡居士举了十个人,证明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真实不虚。
: C6 B( V' [/ k2 r! i
% g% D6 }5 T" U, S$ }  总结:「必深明因果之理,方能尽事修之功」。我们修行为什么功夫不得力?我们也看到有一些同修,确实很难得,常常责备自己,来找我,问我有什么方法,帮助他用功得力。我们依照经论里面,道理方法讲得太多了,他还是用不上力。原因在哪里?看的是不少,听的是不少;实在讲,对这些理论没有透彻的明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21:41:52 | 显示全部楼层
对於业因果报事实很模糊,没有信心。自己的毛病习气很深很重,未尝不想改,就是改不过来。改不过来是不怕因果报应,你说有地狱,地狱没有现前不在乎;你说有果报,果报我还没看到。真正明了这些事实真相,他就会改了,不要人督促。$ `4 K7 y) g) M& K2 ?- n

4 p" @# ~9 z. m) Y7 }. S% \+ J' j  我们在经上看到阿罗汉,证得阿罗汉果,他有智慧、他有能力,他能够知道他过去五百世当中的状况。过去五百世曾经堕过阿鼻地狱,想到阿鼻地狱那里的情形,还是心有余悸,流血汗!还惊慌恐怖,心有余悸。我们过去也在地狱里待过,忘掉了,没有这个能力,记不起来。如果有阿罗汉的功夫,知道过去生生世世堕落受苦,哪有不发愤图强的道理!毛病习气哪有改不了的道理!不是改不了,是自己不肯改,这是真的不是假的。圣人跟凡夫差别就在此地,圣人肯改,凡人不肯改,不肯改那就没法子。到什么时候他才肯改,什么时候那个罪受到极处,他才回头,才肯回头,这个罪有得受了。所以这个结论结得好,如果不是深明因果之理,回头很难很难!
* D8 ]8 l( L7 A; |3 H- X0 t* [/ @5 U- I( A; R) @
  所以我对於初学的同修,我常常劝导他们,把《了凡四训》先念三百遍,什么原因?深明因果。听个一遍、两遍不管用,读个十遍、二十遍也不管用,为什么?薰习的力量太薄弱了。三百遍要限定时间把它念完,这个分量不多,一天念一遍,《了凡四训》从头到尾,一天念一遍念一年。你一年不间断,一年的薰习,你会相信因果了。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你会很容易的警觉到,我动这个念头,我做这个事情,跟因果道理符不符合。你要没有这个功力,没有三百遍的功力,面对著人事,就把这个忘得干干净净,还是随顺烦恼,还是随顺习气,那有什么法子。我劝得很多,几个人真的在一年当中,每一天念一遍,念三百遍?不肯干!我没有吝啬,没有吝法,我在佛法修学得的利益,我都可以告诉别人。我自己修学的基础,确确实实是得力於这个小册子。我刚刚接触佛法的时候,朱镜宙老居士送了一本《了凡四训》给我,我读了深受感动。这是四十七年以前的事情。- G3 ?2 b# e* b: R

* d' b" W/ s- ~  底下这是别明,详细来解释。「善有真假、有端曲、有阴阳、有是非、有正偏、有满半、有大小、 有难易」。行善、积善,你先要懂得什么叫善,如果对於善恶没有能力辨别,没有能力辨别的人很多,把善当作恶,把恶当作善,这一种颠倒的成见,我们常常见到。所以现在不但学佛难,连做人都难。古时候一个儿童从小就有人教,在家里面父母教,上学念书老师教,从小薰习,纵然做坏事,他还常常受良心的责备;也是前面讲的他还知耻。现在人做坏事,不会受良心责备,他认为做坏事是应该的,做了之后说起来,还常常谈笑风生,不以为耻,那有什么法子,这个就难了。这是修道最大的障碍,你道业怎么能成功?不但道业不能成功,做人到后来都失败;那就是《易经》引用底下一句,「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
; \8 Y. {: ^2 i) j
; K# y% a- [# F  什么是「真善」?了凡先生在此地,也有一个标准。这个标准跟佛讲的一样,有益於人的是善,有益於自己的是恶。这种说法现在人谁能接受?现在人观念当中,有益於自己的是善,绝对不懂得有益於自己的是恶。所以整个社会,把自私自利看作是天经地义,是正当的道理,那有什么法子,这就是观念见解上的错误。因为有自私自利,决定害别人;损人利己,干这种事。好事自己揽住,恶事推给别人,对自己不利的事情推给别人,现在这个社会里头太多太多了!处处有一个侥幸的心理,占别人的便宜。
2 [) S. L0 N, \3 H0 q7 u7 _9 O- _8 l* C, Q* A! z) z% H/ l
  在佛法里面讲,为什么说自利是恶?佛告诉我们,六道轮回怎么来的,六道轮回就是自私自利变现出来的。自利的心淡泊了,超越轮回就容易;自利的心没有了,轮回就没有了,就超越。换句话说,超越六道轮回是善,不能超越六道轮回这是恶。佛说这个事情,相信的人就更少了,许许多多人根本就不承认有六道轮回;六道轮回是神话,哪里是真的,这世间人自以为聪明。我们相信,我们凭什么相信,我们有相信的道理;道理就是大乘经上所讲的「唯识所变」。佛给我们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从哪里来的?从心想生。你心里面有地狱,就会变现地狱。地狱是什么?嫉妒、瞋恚。我们有没有嫉妒心、有没有瞋恚心?佛讲贪心是饿鬼,愚痴是畜生,瞋恚是地狱。我们有贪瞋痴的心,这贪瞋痴是业因,它就会变三恶道。所以佛讲,你能把贪瞋痴的心断了,没有了,三恶道就没有了。这有理,一定就有事。这是一个说法。
/ J) J( F6 G: \& @; s( R( ?8 A5 L$ h1 X+ N0 ?2 T$ j2 H0 o, l
  第二个说法,利益别人的这称之为公,公就是真;利益自己的这是私,私就是假;善有真假,这是第二个说法。第三个说法,你从真心里面去帮助别人,利益社会,这是真的;看到别人做,我们也跟著去做,那是假的。那也不错了,看到别人做跟也不肯跟!第一个发心人,从真心里面发的,真的。第二个发心人,可能是为名、为利,心就不真了。虽然发心利益别人,其实还是终极的目的是自利,希望自己获得别人的赞叹,获得别人的恭敬,这还是私,还是假的不是真的。第四个说法,「无为而为」是真的,「有为而为」是假的。了凡先生在这里面,跟我们说了四个标准,教我们去辨别,你去行善,你积善,你要知道善有真有假,积善要积真善,不能搞假的。' v/ |2 g# q7 O3 F2 I# [
/ L3 c' o( G' m/ t! [2 s: R9 T# ]
  什么叫「端曲」?纯粹是济世之心,这是端;如果有一丝毫媚世之心,那就是曲。媚是谄媚巴结,换句话讲,心不正,也就是我们现在人讲讨好。讨好社会,讨好别人,去做这善事,这个善就是曲;没有条件,真心帮助别人,这是端。第二个说法,纯是爱人之心,这是端;换句话说,并不是真正爱人,而是假藉这种行持,得到自己的目的,这是曲,曲也就是假的,也不是真的。第三个,真正敬人之心,这是端,端是端正、端庄;如果有一丝毫玩世之心,那就是曲。玩世,年轻人懂得不多,但是年轻人知道消遣,跟这个意思很接近。要把它当作一种消遣去行善,这个善是曲,这些善不端。+ ?- n- P: D) `4 V1 e4 }

/ b: J) O: U  |! l  什么是「阴」,什么是「阳」?这个好懂。你行善不让人知道这是阴;阳是露出来,显现出来,别人统统都晓得。古人讲得好,阴德,天地鬼神报答你,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21:46:0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真正的智慧。第五是「救人危急」。人在有急难的时候,有危险的时候,这个时候不论他是好人是恶人、是恩人是冤家,不可以说见死不救,一定要救援。1 B6 ~. T7 m$ r9 M: U+ v

# A2 G0 O% m% c% g7 T1 A. Z  第六是「兴建大利」。所谓大利,利益社会、利益众生的是大利。自己有能力,自己一个人做,没有能力,集合大众的能力来做。利益社会大众的事情太多太多了,可是你要晓得,什么是真正的大利?真实的大利无过於教育,教育是根本。今天社会动乱,人心不安,灾难频繁,什么原因造成的?你要细细的去反省,你就会明了是教育的失败。现在最大的利,说实在没有别的,宗教教育。学校教育要回头到中国古老的教学宗旨,是很难办得到的;换句话说,纵然他明了,他也没有办法改正过来。所以今天唯一的办法,就是希望宗教教育。宗教教育要看我们自己怎么做,怎样去推动。说到佛教教育,佛教教育今天没有办法推动,原因在哪里?没有师资,没有讲经说法的人。出家的人虽然不少,出家的人没有忘掉自己,没有放弃自私自利;换句话说,你想推动佛陀教育就根本不可能。要想推动佛陀教育,最低限度要把自私自利的念头舍弃掉,可是几个人肯?这就难了。所以在当前,最大的利益是办学,培养师资。然后才有一批人来推动,来教化众生,帮助一切众生断恶修善,帮助一切众生积功累德。
5 Q: u, e" S/ i' h9 s9 u; L# |5 O
  现在这个世间孤儿很多,这些小朋友从小就失掉母爱,失掉家庭;他们需要真正爱心的人照顾,真正爱心的人教导。要怎么样教他,这都是社会大利之一。年老的人退休之后,在现前的社会,儿女不养老人,老人的晚年非常孤单,非常寂寞。我们要怎样照顾他,怎样教导他,让他回头,让他忏悔,让他认真学习,来生比这一生过得更殊胜,这是教育。如何帮助他不堕三恶道,当然最殊胜的,帮助他作佛、作菩萨。这个目标达不到,也应该帮助他生天,帮助他来生还得到人间的富贵,这都是属於大利。2 L! ~- L8 ]! ~+ g' c# n5 E

8 \0 r/ T4 G! h, R1 n  第七是「舍财作福」。世间几个人知道财是罪业?你能够舍财,你就修福了。积财就是罪业,你晓得这个世间人,多少人缺乏财用,你把财留在你自己身边,让一些人受苦受难,这不是造业是干什么?何况这个财积在身边,增长贪心,增长贪瞋痴;换句话说,增长你将来堕三恶道的机会。一定要舍,要舍得干干净净,不要怕自己没有用的。世间人不肯舍财,就是有这个顾虑;我舍了之后,我的生活怎么办?他不懂这个道理,这因果的道理。你命里面有的,决定有,舍都舍不掉;命里头没有的,求也求不来。你命里头有财富,你财富统统舍弃掉了,不要几天,不知道那财富从哪儿来的,又有那么多;不但那么多,大概还要多一些,好像生利息一样。可是这财来的时候,赶快还要舍。中国大陆从前供财神,供范蠡很有道理。范蠡非常懂得处理财务,他帮助越王勾践打败吴国之后,他就退隐去做生意,没有多久发财了;发财之后布施,布施完了,再从小生意做起;没有多久又发了,发了之后又散;三聚三散。所以他懂得,懂得散财,懂得布施,愈施愈多,愈多愈要散,决定不积,不要积财,散财,这是修福,修大福报。不但他这一生当中,财用决定不会有缺乏的时候,来生的福报无比的殊胜。
/ @5 r( Y' `! |- o/ `
3 c4 b( A: |7 @' n( |/ x  第八是「护持正法」。世间正法、出世间正法要维护,要懂得。今天护持正法的榜样,新加坡的李木源是个好样子,很值得我们学习的;一点私心都没有,真是念念为佛法、念念为众生。但是要护法,首先要能有智慧、有能力认识正法。特别是在现在这个时代,很难!《楞严经》上讲得很好,「邪师说法,如恒河沙」;也就是说仿冒的佛法太多了,不是真实的佛法。所以你第一个有能力认识正法,然后你才发心去护持正法。我们一生全心全力干这桩事情,这是每个人缘分不一样。你很想学佛,很想亲近善知识,个人缘不相同。真正遇到善知识,大幸;遇到善知识之后,要真正肯学,发心学习弘扬、护持,这是无比的福报。
0 s. b/ N, G8 G) {, Y0 B& ^8 E
- F  d( p% R2 e$ x) a! U  第九是「敬重尊长」。佛经里面教导我们孝亲尊师,我们要去做到,给社会人做个好榜样。现在这个世间人,孝道忘掉了,师道也不存在了。我们时时刻刻不忘记父母师长的恩德,这是存心厚道,念念不忘。不但不忘,还要有行为表现,父母在要孝养,尽到孝养的责任;老师在,也要尽到孝养的责任。中国古时候,对老师跟对父母没有两样。孝顺父母、师长,我们的生命得之於父母,我们的慧命得之於老师,对老师之恩怎么能忘记?我小时候念小学,小学的那些老师找不到了。中学时代的老师,现在还有一位。我们要常常记住,常常慰问,逢年过节也要送一份供养去。礼虽然很微薄,老师感到很温暖;这个学生几十年一生,没有把老师忘掉。老师对我们有厚恩,我们怎样报答?表扬老师的德行。诸位都晓得,我学佛跟李老师十年。李老师往生之后,我向台中莲社建议,在老师的故乡山东济南,给他建一个纪念堂。我提议之后,台中人也去看过了,但是到现在都没有行动。很多人来找我,我说我是可以做,但是我做了,对台中同修面子上不好看。李老师在台中住三十八年,你们没有一点心,我跑去那里建一个纪念堂,成什么话!这个纪念堂一定要做。提倡师道,提倡知恩报恩,那是教育的作用,也就是提倡师道。( s5 o% K+ K2 x( W4 _" |8 i

# b5 G" e7 I7 n+ ^$ P- N5 @  韩馆长对我有护法之恩,我们学佛弘法靠她的护持,她护持我三十年,我们念念不忘。我在她的故乡买了一栋房子,一栋大楼。每一层合台湾是一百坪,一共七层,整栋大楼买下来,做为韩瑛馆长的纪念堂;不忘本。告诉那个地方,你对我有恩德,我念念不忘你。这个大楼买下来非常好,下面两层我们用不了那么多,下面两层租给别人,拿这个租金,可以维护这个道场。所以这个道场,不需要向外化缘,不需要人家帮助,自己可以能维护。我还有一个中学校长,周邦道先生,抗战期间我在贵州念书,他是我的校长。到台湾我们有缘分,跟李炳南老居士一起学佛,他也拜李老师作老师,我们常常在一起。他走了,我是准备在贵州,就是当年我念书的地方,我建一个中学纪念校长。我们校长别号叫庆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21:47:01 | 显示全部楼层
我那个学校名字叫庆光中学,纪念校长。孝亲尊师,我们要有行动去表现,要真正去做。我母亲往生了,我纪念她就用华藏奖学金。在大陆上五十个学校,设立这个奖学金,奖学金就用华藏。真做!提倡孝道,提倡师道。人不能忘本,忘本还能算是人吗?* V9 K# ~# M4 U, e& z

/ h5 m  p& i1 u/ T# |  末后一个是「爱惜物命」。佛家提倡素食,素食不杀生,佛的戒律里面,把这个列在第一条。五戒、菩萨戒、比丘戒、比丘尼戒,第一条不杀生。杀生是大恶,所以要学习爱护一切众生的生命。「善行无穷,由此推广,万德可备」。善行真的无量无边,了凡居士在此地,给我们列出十条。能把这十条去做好,然后把这十条再推广,你才真正是积善,真正是行善。世间人,没人教导不懂,实在讲也不能怪他。我们这一生有幸,遇到佛法,遇到好老师,老师教导我们,我们才明白这个道理,才知道这一生做人,应该怎么个作法。真正依教奉行,这一生过得很充实,过得很美满。尤其在现代,是个大动乱的时代,积善积德一定要抓紧机会,努力去做,赶快去做,机会一失掉就很难再遇到,我们要明白这个道理。! ]9 Y. Y6 q) q; C# M, Q( M3 `
7 R) s4 a; {0 ?; s) n% e3 B, {
  《四训》末后一段是「谦德之效」。我们的讲义没有了。这一段文不长,主要的是告诉我们:处事为人要懂得谦虚,所谓是「满招损,谦受益」。你看看这个世间人,有很多做的好事,好事为什么不能成就?细心去观察,原因就知道了。多半是姿势太高了,傲慢引起别人的嫉妒,所以阻力就来了,破坏的力量就来了;到你招架不住,你的事情就毁於一旦。古人做一桩善事,为什么能成就?为什么那么顺利,那么多人帮助?谦虚。自己不居功,功德谁的?功德大家的。今天我们在新加坡,做这么多好事,李木源居士从来没有说是他做的。人家问,「大家做的」,每一个人都尽心尽力了,所以才有今天这样殊胜的成就。功德归大家,过失归自己,事情就能做得成功;功德归自己,过失归大家,没有不失败的。古今中外成败,它有个道理在,你细心去观察,细心去体会,你就明白了,我们自己应该怎么做。
. `! A  f6 r( j; n+ U) P* f% ?" o4 w. u6 V% A4 e1 y# H
  末后这一段文虽然不长,它也分两大段。第一大段是举《易经》来总说,《易经》里面有几句话:「天道亏盈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盈就是满足。所谓「满招损,谦受益」,诸位一定要明了,最忌讳的就是「满」。人觉得自己很满足的时候,往往不知不觉,骄慢的态度就现出来了。如果我们讲预兆的话,这是最不好的预兆;就是打仗也是如此,骄兵必败。抗战胜利之后,这个国共的战争,那个时候我在南京念书,南京有一支军队,是国民党最好的军队,常胜军,跟日本人打仗打了八年,这个军队没有打过败仗。所以是蒋总统最心爱的一支部队,也是装备最好的部队。这个部队从南京出发,开到山东去了,跟共产党打仗,结果是全军覆没,军长自杀了。我们那时候细细观察,太骄慢了,目中无人,证明兵法里面讲的「骄兵必败」。败得那么惨,太大意了,瞧不起人,这是一个很鲜明的例子,我们是看在眼里,骄慢!谦是谦虚,谦虚就受益。《易经》上举个比喻,盈是满,好像这个杯子,你这个杯子是满的,水是满的,人家再给你添,添不进去,漏掉了;你这个杯子是只有一半,你能够接受别人的供养。谦就受益,满就招损,所以这四句话说得好。
2 `8 z' |1 U4 W# w4 t. ~2 G
5 n8 n; \' n& K) c0 I, I  「天道亏盈而益谦」,你满的时候,他就要帮助你减几分,亏是亏损,让你亏损一点;你谦虚,益就是给你增加一点。看你少,少,我多给你一点;看你多,我把你减几分,天道!「地道变盈而流谦」,变是变迁,你满了,到满的时候必定有个变化。地道是变盈而流谦,流是润泽,地洼的地方就有水润泽它,地高起来的地方就没有了,得不到润泽。人对於踌躇满志的,厌恶,嫉妒障碍就来了。人在谦虚的时候,大家都喜欢,大家都尊重他,都爱他,都愿意帮助他。鬼神看到这个满的人,鬼神往往害他,谦虚的人鬼神保佑他。我们世间人常讲,人都同情弱者,弱势的人很容易获得人的同情,就是这个道理。弱势是谦,强盛是满,人家看到都讨厌,厌恶。所以劝我们处事待人接物,要懂得谦虚。
/ t6 Y5 [7 B; l# H5 C1 P
% d/ ]8 W1 w  c9 {  了凡先生在这一段里面,举了好几位,当时他都是熟知的这些人,认识的这些人。凡是谦虚的,因为这些人是读书人,读书人考功名都能考中。他举一个丁宾,这是同时代的一个年轻人,年轻的读书人。为人孝顺,我们讲孝亲尊师。同学当中毁谤他、侮辱他,他没有一句辩白,完全能够忍受。而且对待人只有恭敬,不是说人家毁谤他、侮辱他,他就嫌弃,没有。对人是以清净心、平等心看待。所以了凡先生看到这个人品,这个人决定考试的时候一定中,到放榜的时候,果然他考中。古时候看人,实实在在讲,你该不该有功名,该不该有富贵,命里头有的,真的不在乎你的学识,在乎你有没有这个命。现在考学校,也是在乎你有没有命。考试实在讲,没有办法判断一个人的学识。运气好的,考试题目正好这个题目我都知道,碰上了。天天在准备,非常用功,非常勤奋,天天读书,碰到这几个题目,刚刚好就这几个题目没有发现到,往往没考取。
1 K& F. j8 w$ y0 e, b9 _/ b7 x1 _
. z, I+ G3 j' `8 }% r1 O/ r( `8 c  我小学考中学的时候,我还记得,好像我考中第十名,我天天玩,根本就没有读书。我家境不好,念中学未必能念得起,考就试试看吧!我考了第十名。我有个同学曹同文,这个人现在也在台北,非常用功,我们同班同学的时候第一名,没有人不佩服他的,他没有考取,他比我强太多了。为什么没有考取?那几个题目刚刚好他不知道。这是命,这个东西不是你用功不用功,真的是你命里头有没有。我跟曹同学两个,在读书上比差一大截,不如他。所以古人讲考试,第一个是阴功,你祖宗有没有阴德,你自己有没有积阴德,第一是阴功。了凡居士看人也看这个,这个东西是吉凶祸福的预兆。
; g; Y6 S" `) n; V# B, b5 ^' O# U0 f; n9 C' I" p5 J4 u4 a3 `, L! ?5 N6 a
  第二个他举冯开之,也是当时去参加考试的一个人,了凡先生都很熟悉。这个人谦虚,在大众之中,他自己懂得收敛,对人恭敬,别人当面说他的过失,他都能虚心接受,这是一般人做不到的。了凡先生看到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21:50:05 | 显示全部楼层
学佛应当用什么样的态度,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我们希望有什么样的成就,成就是果报,果报每一个人都希望,过得幸福,过得快乐,过得美满,佛法确确实实是让我们得到这个目的。无论在这一生、在来生,生生世世,你永远得到幸福美满的快乐。8 B, n8 u7 G+ h$ P
( E' ^- Z2 X2 L  R0 d* Z: ^
  如何才能得到?要觉悟才能得到。怎么样才能觉悟?一般人讲要教学,要亲近善知识,佛在经上也是这样教导我们,中国孔圣人也是这样教导我们。我们亲近善知识了,亲近善知识是不是真的能觉悟?我们知道亲近善知识,不觉悟的人还是很多;固然有觉悟的,觉悟的还是少,不觉悟的还是多。原因在哪里?我们在教学里也常常提起,「好学」。好学的人,亲近善知识就有成就,如果不好学,遇到善知识也是空过。好学就难了,好学是不是真的就能有像佛说这么殊胜成就?不见得。好学的人可以说,会有一点小成就,至於大成就、圆满的成就还不行,还要加上个条件,这个条件是心量要大。谚语里有说,「量大福大,福大慧就大」,大智慧、大福德从哪里来的?大心量来的。心量小纵然好学,遇到善知识成就还是小。佛家的教学也如是,小乘亲近善知识,大乘加一个好学,普贤行加一个大心量,普贤菩萨「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又好学,又喜欢亲近善知识,一生才能够圆满成佛,要具足这三个条件才能成就。$ c: ?; x% G2 a# A- ?
8 C2 ~2 x- h- M' I! [9 e8 ]8 |0 ?* B
  三个条件缺少一个,如果缺少善友,纵然好学,纵然心量大,也不能成就,为什么?没有基础。可见得亲近善知识,是最为重要的。佛在《阿难问事佛吉凶经》里面,第一段就是教导我们,要亲近明师;「明」就是通达明了,这是好老师,我们要亲近他。纵然不好学,纵然没有大心量,可以达到第一个目标。第一个目标是什么?断恶修善,这个好老师总是教你这些;换句话说,真正善知识绝对不会帮助人增长贪瞋痴。帮助人增长贪瞋痴的,那个不是佛家讲的善知识,而是佛法里讲的恶知识。什么是恶知识?帮助你造十恶业,帮助你,鼓励你,赞叹你,做贪瞋痴,做杀盗淫,那是恶知识不是善知识。善知识一定帮助你断恶修善,不但教你,他自己一定也做一个好榜样,做出来给你看,你才相信。如果只是讲,他自己没有做到,跟他学的人,能信他的人,就不会多了。4 ~' z. P; J/ L) W
& i) v! W9 I/ N" j
  释迦牟尼佛是最好的一位老师,最好的一位善知识,他说到,他做到了。他一生对於自己生活所求,可以说降到最低的水平,一生过著三衣一钵的生活。他出生那个地区是热带,热带确实三衣就够了。不像此地,此地有春夏秋冬四季,你的三衣不足以保暖。他是告诉我们,物质生活过最低的水平就够了,所谓是吃得饱,穿得暖,有个小房子可以遮避风雨,你说多自在!身心都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一丝毫的压力,正是圣贤人所讲的心安理得。道理明白,心就安了,无论什么样的生活,心安;心安就快乐,心安就满足,就知足常乐。世间人什么样的人最苦?不知足的人最苦,永远没有满足的时候,这种人苦。2 r% f8 p8 [0 r7 W
0 j% l: `! z9 w8 R/ x! {
  所以佛家教学第一个目的,是教给我们断恶修善,这是修因,修行。果报?人天福报,因为你造恶,你决定感受三恶道的果报,断恶就是断三恶道,修善就是修人天福报。这是没有出六道,是指亲近明师,亲近善友,就得到这样殊胜的果报。如果再好学,那这果报就更殊胜。学能开悟,学能明理,对於宇宙人生真相,逐渐逐渐通达明白了;明白之后,那个果报殊胜了,可以超越六道轮回。所以要想超越六道轮回,不能不好学。7 `- H. _- A5 F
) ]2 \5 V* x1 H$ V1 Y7 X
  世间真正的乐,可惜现代人没有注意到,没有想到。真正的乐是什么?读书乐。可是如果读现在书店里卖的那些书,读起来不乐,我看愈读愈痛苦,现在学校里教的那些课本,我看也愈读愈苦。所以我讲经的时候,曾经说过几次,来生不能作人,为什么?上学念书背了个书包,都苦死了,何必干这个事情。从前人念书乐,念什么书?圣贤书。所以诸位晓得,念圣贤书乐。佛经,佛是大圣大贤,你们现在读经,天天读佛经,读的时候快不快乐?我看也不见得。为什么读佛书不乐?没有入进去,只是读的字面,里面的义理没有体会到。如果体会到里面的义理,那就有乐趣了。哪一种乐是世间名闻利养、五欲六尘之乐决定比不上的,真乐!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乐此不疲。释迦牟尼佛一个人,我们难以相信,跟释迦牟尼佛学的人有多少,这些诸大菩萨,诸大阿罗汉,在中国这些祖师大德们,各个都乐此不疲,我们应当要细心去体会,要细心去观察,这是真正亲近圣贤,这里头有大乐。如果没有真正之乐,没有大乐,那些人为什么跟释迦牟尼佛学,为什么不在这个世间追求名闻利养,为什么不追求财富,追求权力,追求地位,他为什么不干?他跑到深山跟大自然为伍,那个乐绝对不是世间人所能够体会得到的。
" \" ?! ]( [8 ^+ K7 A- z' p/ q: i, I3 C* p
  更进一步,刚才讲了,心量拓开了,真的是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念念为一切众生著想,为虚空法界著想,这个心量在佛法里面就叫普贤行,无论他修学什么法门,这个法门都叫普贤法门,是以心量把他自己修学功德拓展了,拓展到最圆满、最究竟,圆成佛道。这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断恶修善,脱离三恶道,得人天福报。第二个阶段:脱离六道轮回,往生到四圣法界;十法界里面的声闻、缘觉、菩萨、佛,这是破迷开悟了。最高的一个层次,就是拓开心量,没有一样不能包容的,心地真正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跟诸佛如来完全相同,超凡入圣。「凡」是十法界,超越十法界,「圣」是一真法界,《华严经》讲的华藏世界,净土经里面讲的极乐世界,那是圣,超凡入圣了。所以这桩事情是属於教育,是属於教学,你要不教,不肯学,你怎么能成就?# q9 ^3 ]3 d, y. ?* u& U2 e) O
/ u8 [( @% V. D# A7 e+ F  {. ?
  佛菩萨、善知识愿意教,他在教学里是大受用,得大快乐。可是有没有人来学?哪些人来学?佛家常讲,「佛氏门中,不舍一人」,只要有一个人肯学,佛菩萨都来教。我们在经典里面,常常看到有当机众,当机众是来当学生的,除他之外别人是旁听的。你别看一个法会,来了几百人、几千人,真正来学的也不过两、三人而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8 12:10 , Processed in 0.07859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