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12
返回列表 发新帖
楼主: wlxg20130220

群书治要360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21:59:54 | 显示全部楼层
其余不足观也已。」(卷九 论语)
% A. G) x& f/ p2 A【白话】孔子说:「如果一个人有周公那样的才华和办事能力,假使他因此而骄傲,而且吝啬不分享,其余虽有小善,也就不值得一观了。」 $ `# O: V7 m* w* E5 D7 w; u# P6 M
132. 「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卷一  周易) ' t  u- d) t% M( u2 R, X- l
【白话】「处于极尊之位,应当以高傲为戒,否则会有败亡悔恨之祸。」何以要这样说呢?夫子说:「地位极其显贵,没有比这再高的位置;身分极其崇高,没有人能亲善接近。贤人都处在下位,而无法在旁辅佐协助,因此一举一动不谨慎就会引祸上身。」……「亢」字的意义,只知进取却不知退守,只知存在却不知会衰亡,只知获得却不知会丧失。这只有圣人的智慧,能知道如何进、退、存、亡,而不失正道,只有圣人才能如此吧!
% `* V3 q2 I" g2 x$ A八、谨慎
# d: @3 B! _& F8 m133. 惟圣罔念作狂,惟狂克念作圣。(卷二  尚书)
: f+ f2 J* \! a【白话】圣明的本性追逐妄念,就可能变成狂悖之人;狂悖之人克制妄念,就可能变成圣明之人。意谓「圣」与「狂」之间的转换,只在罔念与克念之间。 * r% t6 |& K5 @& X* Y
134. 传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卷二十七  吳志上) % l6 K4 |; ?+ b. Q8 u
【白话】经传(《国语》)上讲:「为善如登山那样艰难,必须时时克服自己的习气;为恶如山崩那样迅速坠落,一失足成千古恨。」 ( h- I9 s  c# ?5 T+ g  h
135. 《曲礼》曰:毋不敬,俨若思,安定辞,安民哉!(卷七  礼记) ) c# A# L& z6 N6 q
【白话】《曲礼》说:对一切人、事、物没有不恭敬的,举止端庄稳重,像若有所思的样子,谈吐安详稳定,条理分明。这样才能安定人民啊! 1 x5 @9 e* J6 F! O* A% r$ h( A
136. 在上不骄,高而不危;制节谨度,满而不溢。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富贵不离其身,然后能保其社稷,而和其民人。盖诸侯之孝也。《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卷九 孝经)
4 x. u# p) q5 l) S. b【白话】身居高位,敬上爱下而不傲慢,尽管地位再崇高,也不会发生倾覆的危险;实行节俭,谨守法度,纵使财富再充裕,也不会奢侈浪费。处于高位而没有倾覆的危险,这样就能长久保持尊贵;财物充裕而不浪费,这样就能长久保持富有。能使富有和尊贵不离于身,然后才能安定自己的国家,使人民和乐相处。这就是诸侯应尽的孝道啊!《诗经.小雅》说:「(诸侯)要戒慎恐惧,好比身临深潭之旁,足踏薄冰之上,事事要小心翼翼,处处要提高警惕。」
& e0 N3 K7 T& u# q/ j* f137. 位已高而意益下,官益大而心益小,禄已厚而慎不敢取。(卷四十三  说苑) ; A- n6 u) v# B% c
【白话】地位愈高而态度愈要谦恭,官职愈大而内心却愈谨慎,俸禄愈优厚而愈要谨慎不敢妄取贪求。
# r# P0 ^' m$ |. S: R. A138. 生而贵者骄,生而富者奢。故富贵不以明道自鉴,而能无为非者寡矣。(卷三十五  文子)
9 v; a$ [; F  d/ u7 D【白话】生来就显贵的人,容易骄纵;生来就富足的人,容易奢侈。所以富贵之人,如果不以明白做人道理来自我反省观照,而能够不做错事的就很少了。 / Z  K: r! Z. `' V
139.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卷一  周易) 9 q$ d% \! o) k# d
【白话】干卦九三爻辞说:「君子整天勤奋不懈、自强不息,即使夜晚也警惕戒惧,如却处于险境中而不敢松懈,这样才能免于危难。」怎么说呢?夫子说:「这是譬喻君子要增进道德、建立功业。做到忠诚信实,由此可以增进道德;对人民大兴文教,自己以身作则,言行一致,保持真诚,由此可以积蓄功业。所以处在上位而不骄傲,处在下位而不忧虑。因而能够整天勤奋不懈而又随时警惕戒惧,虽处险境也能免于危难。
' i3 U+ j  j/ y' f140.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卷七  礼记)
4 G0 S7 A2 M5 s! ?. R【白话】心是不可须臾偏离正道的,可以离开的就不是正道了。因此君子在人看不到的地方也常警戒谨慎,在人听不到的地方也常惶恐畏惧。要知道,最隐暗且看不见的地方也是最容易发现的,最微细且看不见的事物也是最容易显露的,因为念头容易放逸,所以,君子就特别谨慎一个人独处的时候。 % K+ ?9 L+ y0 E, c
141. 行有四仪:一曰,志动不忘仁,二曰,智用不忘义,三曰,力事不忘忠,四曰,口言不忘信。慎守四仪,以终其身,名功之从之也,犹形之有影,声之有响也。(卷三十六  尸子) , I$ J" [( @$ W1 S, j
【白话】言行有四个准则:一是遵循志向行动,时时不忘仁爱;二是运用智谋而不忘道义;三是用力办事而不忘忠诚;四是开口说话时不忘信实。终身能谨慎恪守这四个准则,功名就会相随而至,犹如形有影相随,声音必定产生回声一样。 ' T9 E' _- i  v7 T
142. 君子口无戏谑之言,言必有防;身无戏谑之行,行必有捡。言必有防,行必有捡,虽妻妾不可得而黩也,虽朋友不可得而狎也。是以不愠怒,而教行于闺门;不谏谕,而风声化乎乡党。传称「大人正己而物正」者,盖此之谓也。(卷四十六  中论)
5 K) W; Y& a5 `* ^【白话】君子口中不说玩笑的言语,说话必定合于规范;自身不会有玩笑的行为,行为必定约束谨慎。说话合规范,行为有约束,即使是妻妾也不敢因亲近而无礼,即使是朋友也不敢因熟悉而轻慢。所以,君子不用严厉训斥,而身教就影响整个家族;不用规劝告诫,而良好的风气就能教化整个乡里。经传(《孟子》)中称赞,「圣人端正己身,而身边的万事万物也随之端正」,大概就是这个意思吧。
) h$ f8 y# o3 a7 t143. 戒之哉!无多言,多言多败;无多事,多事多患。安乐必诫,无行所悔。(卷十  孔子家语)
* [/ w8 [2 g' X' W  g. i& y( o【白话】要引以为戒啊!不可太多话,多话则容易使心轻慢不细腻,而常常说错话,招致许多祸害;不可太多事,多事则容易使心浮躁不安稳,而常常做错事,引来许多祸患。处于安乐要提高警戒,不做会让自己后悔的事。 2 J' H4 c9 x0 f; R8 r) C
144.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为之阶。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机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出也。」(卷一  周易)
# d$ v0 H$ S/ r/ i0 {; V) ^【白话】孔子说:「祸乱之所以发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22:02:0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言语作了阶梯。君主言语不慎密就会失去臣子,臣子言语不慎密就会惹祸上身,机密大事不慎泄漏就会造成灾害。所以君子谨慎守密而不随意出言。」
" ~  V8 K3 h# Z( L145. 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卷三十四  老子) : W6 L& L  c" X6 r
【白话】随便的许诺,必定很少讲求信用;把事情看得太容易,必将遭遇很多困难。因此圣人处事还要抱著艰难之心,所以终究没有难成之事。 7 [- ^+ b7 u5 @6 K; C' K
146. 孔子曰:「益者三乐,损者三乐。乐节礼乐,乐道人之善,乐多贤友,益矣。乐骄乐,乐佚游,乐宴乐,损矣。」(卷九  论语)
6 }" V2 _  O1 X4 d) r$ \0 Y【白话】孔子说:「对人有益的喜好有三种,对人有害的喜好有三种:喜好以礼乐来节制举止,喜好赞扬别人的善行进而引道大家见贤思齐,喜好多交结贤德益友,这都可以使人受益;喜好以尊贵、才能骄人,喜好散漫游荡,喜好沉迷宴会饮酒、寻欢享乐,这都会使人受损。」
( w5 {: A0 B% A0 }1 U1 F5 s5 O147. 君子以俭德避难,不可荣以禄。(卷一  周易)
: E% \( X  v; N9 C+ `" ~【白话】君子遭遇困顿险厄时,应以节俭为德来避免灾难,不要以追求利禄为荣。 & Y0 l( }) D8 M" b& \2 a, f0 s
九、交友 0 W' o' [; ]$ p; V. V, H* n
148. 故君子之接如水,小人之接如醴;君子淡以成,小人甘以坏。(卷七  礼记) . U  b# d& s$ V9 q; ~( U
【白话】君子之间的交往淡如清水,小人之间的交情蜜如甜酒;君子之交虽平淡却能互相成就,小人之交虽亲密却易互相败坏。意谓君子以友辅仁,成就道德;小人利己损人,见利忘义。
% [9 E7 \/ Y  f* X) ~149. 故曰: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是以君子必慎其所与者焉。(卷十  孔子家语)
. c! {  @0 ~7 O6 o! Q( T' d【白话】所以说:与善人相处,就像进入有香草的屋子里,时间一长就闻不到香气,这表示自己已融于其中,与香气却化了;与不善之人相处,就像进入咸鱼铺子,时间一长就闻不到臭味,也是与臭味却化了。因此君子一定要谨慎地选择朋友与环境。   s5 U" a7 w; K1 @
150.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卷九  论语)
: s2 q" d! s% F3 D) P/ P【白话】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也有三种。跟正直的人交友,跟宽恕的人交友,跟见闻广博的人交友,交这三种朋友,都有益处。跟谄媚逢迎的人交友,跟伪善奉承的人交友,跟巧于言词的人交友,交这三种朋友,都有损害。」
7 a# K( Q. m8 C. v4 X0 [+ R十、学问 ; @# E9 o% a6 n0 }* p( |
151. 学不倦,所以治己也;教不厌,所以治人也。(卷三十六  尸子) 5 ~3 p; ^: w2 N+ n5 m1 y  o
【白话】勤学不厌倦,如此才能对治自身习气,提升自身修养;教学不厌倦,如此才能教育感化别人。
% d, y! b, r& a* d6 O5 O, v, z# Y: f152.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辨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卷一  周易)
4 {  \' E6 _% K" X* m+ p【白话】君子勤奋学习以积累学问道德,有疑难则不耻下问的来明辨真谛,用宽恕厚道的存心来待人接物,用仁慈博爱的精神广行于天下。
/ b( c4 l) c1 E( a* D153.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易》曰:「君子以多志前言往行,以畜其德。」(卷四十四  潛夫论)
* F# P7 O5 }" H" ^4 ~' g【白话】工匠要想做好工作,必顸先使工具精良;士人要想弘扬仁义道德,一定先要深入圣贤典籍。《易经》说:「君子应该多方记取并用心领悟前人的嘉言懿行,来积累、培养自己的德行。」
! a: Z: b7 d: U4 }# B/ s& B154. 曾子曰:「君子攻其恶,求其过,强其所不能,去私欲,从事于义,可谓学矣。」(卷三十五  曾子) 3 f3 d0 M, b* T% r* E- B
【白话】曾子说:「君子尽力改正自己的缺点习气,检查反省自己的过错,尽力突破自己所不能做的,去除私欲,符合道义的事,当下去做,这样可以称得上是真实学问了。」
8 |* }( ?7 L' Z# u155.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卷九  论语) " }! ?+ _1 @' w7 {2 @+ v
【白话】孔子说:「我曾经整天不吃饭,通宵不睡觉,去冥思苦想,但毫无获益,不如学习圣贤的经典。」 - z: U- w" O4 U
156. 见善,必以自存也;见不善,必以自省也。故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卷三十八  孙卿子) ( K; a, v% ]6 `0 s
【白话】看到善行,一定一丝不苟地自我对照,并加以学习效法;看到不善,一定戒慎恐惧地反省检点,警惕杜绝。所以批评指正我而又很恰当的人,就是我的老师;肯定赞却我而又很得当的人,就是我的益友;谄谀奉承我的人,就是祸害我的人。 3 V- `! F( m( T) D( J' F/ y9 J0 N5 Y
十一、有恒   f: B. c* i! w
157. 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卷三十四  老子)
/ {  c2 K. G& X9 `" `3 Y【白话】两手围抱的粗壮大树,是由细小帅苗长成的;九层高的楼台,是由泥土堆积筑成的;千里远的路程,是从迈开脚下的第一步开始。 1 K5 B/ l' X" x, W: u- A
158.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河海。(卷三十八  孙卿子) ' X% F% M: a3 r7 K- V$ r1 k' s+ x
【白话】不积累半步前进,无法远行千里;不汇聚滴水细流,无法成为浩瀚江海。由此可见,任何事情都是由小渐大累积而成,没有一步登天的道理。   [3 b4 ^- w( w8 Z* ?" {0 @- S; C( f7 ]
159. 九三:不恒其德,或承之羞。不恒其德,无所容也。(卷一  周易) ( \9 I6 z/ n, n; @% p+ u
【白话】恒卦第三爻象征:不能永恒地保持美德,或许将蒙受羞辱。不能永恒地保持美德,必然丧失操行,无法立足容身于社会。
5 @1 F- e$ G2 q" f
7 p  u# z6 X9 `0 y* A肆、为政+ c' V+ P: H# T' U4 g
一、务本 % R% w, P6 _3 R# |( h) u: L% h
160. 孔子曰:「凡为天下国家者,有九经焉,曰:修身也,尊贤也,亲亲也,敬大臣也,体群臣也,子庶人也,来百工也,柔远人也,怀诸侯也。修身则道立,尊贤则不惑,亲亲则诸父昆弟不怨,敬大臣则不眩,体群臣则士之报礼重,子庶民则百姓劝,来百工则财用足,柔远人则四方归之,怀诸侯则天下畏之。」 公曰:「为之奈何?」孔子曰:「齐庄盛服,非礼不动,所以修身也;去谗远色,贱货而贵德,所以尊贤也;爵其能,重其禄,同其好恶,所以笃亲亲也;官盛任使,所以敬大臣也;忠信重禄,所以劝士也;时使薄敛,所以子百姓也;日省月考,既稟称事,所以来百工也;送往迎来,嘉善而矜不能,所以绥远人也;继绝世,举废邦,朝聘以时,厚往而薄来,所以怀诸侯也。治天下国家有九经焉,其所以行之者一也。」(卷十  孔子家语) 9 n. ^1 K2 W+ @0 s0 g5 q6 L
【白话】孔子说:「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重要纲领:修正己身,尊重贤人,亲爱亲族,礼敬大臣,体恤众臣,爱民如子,招徕各行工匠,抚慰远方人民,安定各地诸侯。修正己身,则可树立品德,不为外在名利所动搖;尊重贤人,如此小人自然远离,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22:04:11 | 显示全部楼层
君王就不受奸臣迷惑而做出错误决策;亲爱亲族,则叔伯、兄弟之间受到恩泽,自然不会有怨言嫌隙;礼敬大臣,如此和合共识、以礼相待,朝政就不会迷乱颠倒;体恤众臣,众臣必深怀感恩而尽心报效;爱民如子,则百姓受到鼓舞而互相劝善;招徕各行工匠,国家才会富裕充足;抚慰远方人民,则四方之人受到恩惠,自然归顺依附;安定各地诸侯,则天下人民敬畏诚服。」
) |1 x4 J' Y- x哀公问:「如何做到这样呢?」孔子说:「内心严肃诚敬,外表齐整端庄,不合礼义的事绝对不干,这是修正己身之法;摒弃谗言,远离女色,轻财物而重道德,这是尊重贤人之法;根据才能授以爵位,增加俸禄,理解其好恶,这是加厚亲族间和睦之法;授予高官、委以重任,这是礼敬大臣之法;忠诚信实者,给予优厚俸禄,这是劝勉贤士之法;农闲时节才役使人力,并减收赋税,这是爱民如子之法;经常查考工作,并依考绩发给酬劳,这是招徕各行工匠之法;款待来往的各方族群,奖励善行而怜悯弱势,这是抚慰远方人民之法;按时维持外交礼节,进贡虽薄而答礼丰厚,这是安抚诸侯之法。总之,治理天下国家有九条重要纲领,而实行的关键,只在一个诚字。」
  m* y3 P, s0 E$ T# D; a161. 民惟邦本,本固邦宁。(卷二 尚书)
' W- q2 O3 _! N/ o9 ]; E【白话】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唯有根本稳固,国家才会安宁。 ) O- {/ J. p4 P7 z, Y) U7 `
162. 文武之政,布在方策。其人存,则其政举;其人亡,则其政息。故为政在于得人。取人以身,修身以道,修道以仁。(卷十 孔子家语)
# Y0 K6 Y8 H3 s1 d/ H8 v【白话】周文王和周武王的施政道理及方法,都记载于典籍上。如果有像文王、武王那样的人存在,那么仁政便能实行;如果没有像文王、武王那样的人,那么仁政便会跟著止息。所以施政的关键在于获得圣贤人才。要想得到人才必顸以修养己身来感召,修养己身必在于遵循道德伦理,遵循道德伦理的下手处,在于以仁爱存心。 / ?% U* j* K% v. B# E
163. 昔者成王,幼在繈褓之中,召公为大保,周公为太傅,太公为太师。保保其身体;傅傅之德义;师道之教训:此三公职也。于是为置三少,少保少傅少师,是与太子宴者也。故乃孩提有识,三公三少,明孝仁礼义,以道习之,逐去邪人,不使见恶行。于是皆选天下之端士,孝悌博闻有道术者,以卫翼之,使与太子居处出入。故太子乃生而见正事,闻正言,行正道,左右前后皆正人。……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贯如自然。」(卷十六  汉书四) : i& g+ l/ Q  V& J% K9 Z
【白话】从前周成王年幼尚在襁褓之中,便由召公做太保,周公做太傅,太公做太师。保,是保护太子的身体;傅,是以道德仁义教道辅助他;师,是以圣贤教诲引道启发他;这就是三公的职责。于是又设立「三少」,少保、少傅、少师,这是与太子生活在一起的人。所以当太子帅年懂事时,三公、三少就讲明孝、仁、礼、义的道理,引道他落实,并驱逐奸邪之人,不让太子见到不好的行为。于是选出天下品行端正、孝顺友悌、见闻广博有道德的人,护卫辅助他,让他们陪伴太子朝夕相处、却出却入。所以当太子生下来,所见的都是正事,所听的都是正言,所行的都是正道,在他左右前后都是正人君子。……孔子说:「从小养成的品德就像天性一样,自然而然变成习惯。」 % f, Q: C7 l! S+ ]9 `1 F; {
164. 国无贤佐俊士,而能以成功立名、安危继绝者,未尝有也。故国不务大,而务得民心;佐不务多,而务得贤俊。得民心者民往之,有贤佐者士归之。(卷四十三  说苑)
4 m, }- Q% \6 q: Q【白话】国家没有贤能的臣佐和优秀的人才,而能成就功业、树立名声、转危为安、延续亡国的,是从来没有的事。所以国家安定的关键不在大,而在于赢得民心;辅佐的人不在多,而在于得到贤俊之人。得民心的人,人民自然会拥护他;有贤臣辅佐的人,士人自然来归附他。 3 o1 {* n) c' G1 i* b
165. 公问曰:「敢问人道谁为大?」孔子对曰:「夫人道政为大。夫政者正也。君为正,则百姓从而正矣。」……公曰:「敢问为政如之何?」孔子对曰:「夫妇别,父子亲,君臣信。三者正,则庶物从之矣。」(卷十  孔子家语)
$ b3 h4 f) V2 D" U" T: J【白话】哀公问孔子说:「请问人道之中什么最重要?」孔子回答说:「人道之中,政治最重要。政治的意思,就是端正。君主做事端正了,百姓也就跟著端正。」……哀公问道:「请问怎样为政?」孔子回答说:「夫妇职责有所区别,父子互相亲爱,君臣互相信任。这三个方面端正了,则万事万物的关系也跟著理顺了。」
- w( |; `/ Z- }1 |4 @166. 天地为大矣,不诚则不能化万物;圣人为智矣,不诚则不能化万民;父子为亲矣,不诚则疏;君上为尊矣,不诚则卑。夫诚者,君子之守,而政事之本也。(卷三十八  孙卿子) : k$ U2 g$ Y" S2 ^
【白话】天地可以说是博大了,但不诚,就不能化育万物;圣人可以说是睿智了,但不诚,就不能教化万民;父子可以说是最亲密了,但不诚,就会疏远;君王可以说是最尊贵了,但不诚,就不为人所尊重。故诚之为德,乃君子之所恪守,亦为治理国家之根本。
8 v( p3 B1 M: q" u& M8 p* g167. 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卷九  论语)
5 ], Y! B2 f6 }% A9 Z, u( K【白话】子路问孔子:「如果卫国的君主打算请您去辅助他治国,不知您将以何事为先?」孔子说:「那一定是先正名,使名分与事实(身分等)相符。如果名不正,则言语不能顺理成章;言不顺,办事就不易成功;办事不成功,礼乐的教化就不能兴起;礼乐不兴起,刑罚就会用之不当;刑罚不当,人民就会感觉手足无措,天下就乱了。」
3 ?8 J. [% k% f8 w# W& w168. 《彖》曰:家人,女正位乎内,男正位乎外,天地之大义也。家人有严君焉,父母之谓也。父父、子子、兄兄、弟弟、夫夫、妇妇,而家道正,正家而天下定矣。(卷一  周易)
7 f1 x- ]) ~* A【白话】《彖传》上说:家人,女子守著正道,居于家内,相夫教子;男子守著正道,处理外务,承担经济重担;男女各守著正道,皆各得其正,这是天地间的大道理。一家人中有严正的君长,就是父母亲。父亲尽为父之道,儿子尽为子之道,兄长尽为兄之道,弟弟尽为弟之道,丈夫尽为夫之道,妻子尽为妻之道,则家道就能端正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0 22:06:20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的家都端正,则天下也就安定了。 6 w4 [& X) c# @# v. y( p* G; Z
169. 夫富民者,以农桑为本,以游业为末;百工者,以致用为本,以巧饰为末;商贾者,以通货为本,以鬻奇为末。三者守本离末,则民富;离本守末,则民贫;贫则厄而忘善,富则乐而可教。教训者,以道义为本,以巧辨为末;辞语者,以信顺为本,以诡丽为末;列士者,以孝悌为本,以交游为末;孝悌以致养为本,以华观为末;人臣者,以忠正为本,以媚爱为末。五者守本离末,则仁义兴;离本守末,则道德崩。(卷四十四  潛夫论) # a& C; ]7 ?' g  [4 V* D
【白话】使百姓富裕,以农事生产为本,以流动性职业为末;各种工艺,以实用为本,以雕琢装饰为末;买卖经商,以流通货物为本,以出售珍奇之物谋利为末。这三者若能守本弃末,百姓就会富裕;若弃本守末,百姓就会贫穷;百姓贫穷就会陷入困境而无心行善,百姓富裕就会安乐而可以接受教化。教育训道,以道德仁义为本,以巧言善辩为末;言辞话语,以诚信顺理为本,以奇异华丽为末;读书之人,以孝顺父母、友爱兄弟为本,以交友应酬为末;落实孝悌,以尽心奉养为本,以图表面讲排场为末;为人臣者,以忠诚正直为本,以谄媚讨好为末。这五者若能守本弃末,仁义之风就会兴盛;弃本守末,道德就会崩溃。 3 w9 o* _9 v6 @, G- w" A
170. 夫仁义礼制者,治之本也;法令刑罚者,治之末也。无本者不立,无末者不成。夫礼教之治,先之以仁义,示之以敬让,使民迁善日用而不知也。(卷五十  袁子正书) 7 u' [) m. k# i. O, C
【白话】仁义礼制,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法令刑罚,是治理国家的枝叶。没有根本就不能立国,没有枝叶就不能有所建树。以礼义教化治国,就要首先践行仁义,并且带头做到恭敬、谦让,带动风气,使人民于日常生活中不知不觉迁善改过。
7 f: T3 ?1 y5 F5 i$ v, R) e171. 孔子曰:「行己有六本焉,然后为君子。立身有义矣,而孝为本;丧纪有礼矣,而哀为本;战阵有列矣,而勇为本;治政有理矣,而农为本;居国有道矣,而嗣为本;生财有时矣,而力为本。置本不固,无务丰末;亲戚不悦,无务外交;事不终始,无务多业。反本修迹,君子之道也。」(卷十  孔子家语) 5 ?1 v: T: o6 R0 |
【白话】孔子说:「立身处世具备了六大根本,然后才能成为君子。立身有仁义,孝道是根本;举办丧事有礼节,哀痛是根本;作战布阵有行列,勇敢是根本;治理政事有条理,农业是根本;安定国家有方法,慎选继承人是根本;创造财富有一定的时机,辛勤经营是根本。根本不巩固,就不要追求枝叶小事的完美;亲戚都不能团结和睦,就不要致力于跟外人交往;做事情有始无终,就不要去从事多种事业。回归根本从近处做起,这是君子采取的原则和方法。」所以假如本末倒置,不只徒劳无功,还会产生严重的流弊问题。 $ I9 V: Z& |( U! M, O4 t# j! M$ _  u
【补充】:《群书治要》选文「反本修迹」,《孔子家语》原文作「反本修迩」,「邇」古字为「迩」。「迹」当为传抄之误。本条白话依据「反本修迩」翻译。 1 v* n- h( m5 _1 H8 U: ]
172. 诸葛亮之为相国也,抚百姓,示义轨,约官职,从权制,开诚心,布公道。尽忠益时者,虽雠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服罪输情者,虽重必释;游辞巧饰者,虽轻必戮。善无微而不赏,恶无纤而不贬。庶事精练,物理其本,循名责实,虚伪不齿。终于邦域之内,咸畏而爱之。刑政虽峻,而无怨者,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可谓识治之良才,管萧之亚匹矣。(卷二十七  蜀志) ( r  l8 y+ c0 o
【白话】诸葛亮担任宰相,安抚百姓,明示礼义法规,精简官职,采用应时而变的制度,推诚相待,办事公道。对于竭尽忠心有益国家者,即使是仇人也必定奖赏;触犯法令、怠忽职守者,即使是亲信也必定惩罚;认罪悔改者,即使罪行严重也必定从宽开释;巧言掩饰罪过者,即使罪行轻微也必定从严判刑。善行哪怕再微小也要表彰,恶行哪怕再微细也要惩罚。精通熟习各项政事,对事物从根本上加以治理,依照名位来要求实效,不允许弄虚作假。最终在蜀国境内,人人敬畏和爱戴他。刑罚政仙虽然严厉,人民却毫无怨言,正是因为他处事公平,而勉励、禁戒非常明确。他真可以说是懂得治理国家的优秀人才,能与管仲、萧何相媲美了。 6 s/ d( A5 T" e4 `
173. 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卷九  孝经)
: \# d3 z9 R+ |* I【白话】孔子说:「孝道,是德行的根本,一切教化都是从孝道的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 ]% O! {7 j. ?0 Y' |/ G- L  W" f
174.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悌也者,其仁之本与!(卷九 论语) * [4 {* W2 `- F) z+ S; _
【白话】君子为人必专心致力于根本,根本建立了,道德就会随之产生。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就是仁的根本啊!
. L3 t& q: C: ~3 {& i) h# B& s; w175. 子曰:「君子之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事兄悌,故顺可移于长;居家理,故治可移于官。是以行成于内,而名立于后世矣。」(卷九  孝经) / N, v- p- p2 ^1 r
【白话】孔子说:「君子奉事父母能尽孝道,故可将忠诚移于奉事君主;奉事兄长能做到敬顺,故可将顺从移于奉事官长;家居生活治理得当,故可将管理才能移于处理政务。所以,在家中养成了孝悌的品行,才能在外建功立业,美好的名声就会显扬于后世了。」 7 \6 H0 l" e9 Q! `5 U
176. 孔子曰:「事亲孝,故忠可移于君。」是以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卷二十二 后汉书二)
1 c! h4 T& r, N+ W4 Q【白话】孔子说:「奉事父母能能尽孝道,故可将忠诚移于奉事君主。」因此寻找忠臣,一定要从有孝子的家庭中选拔。 # q" j& u( p  O+ X- q  F) P
177. 夫知为人子者,然后可以为人父;知为人臣者,然后可以为人君;知事人者,然后可以使人。(卷十 孔子家语) 6 F2 R2 T  \5 ~% }% x5 ]$ u
【白话】懂得如何做一个好儿子,然后才可能做一个好父亲;懂得如何做一个好臣下,然后才可能做一个好君主;唯有懂得如何事奉人,然后才懂得如何任用人。 % u+ V/ |- B' Q0 R+ R2 m" \; V
178.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卷九  论语)
& x6 D. b; _2 b5 i: Q' v  d【白话】曾子说:「对于父母过世时的丧葬能谨慎守礼,对于已亡故的父母及祖先,都能依礼依时追思怀念,不忘其本,则风俗民情必然趋向淳厚善良。」 2 Q( h+ Y* c+ ]$ o
179. 水泉深,则鱼鳖归之;树木盛,则飞鸟归之;庶草茂,则禽兽归之;人主贤,则豪杰归之。故圣王不务归之者,而务其所归。(卷三十九  吕氏春秋) 3 q1 j0 e3 O! L2 l5 w, v0 ~
【白话】泉水很深,鱼鳖就会聚来生存;树木茂盛,飞鸟就会群集筑巢;草丛茂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7 07:00 , Processed in 0.080500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