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净公上人讲解菩萨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集锦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37:42 | 显示全部楼层
「会的」得大自在,「不会」那你怎么不生烦恼?「观察一切诸法门故」。今天时间到了。
6 `) z6 a0 w: j8 Q2 R$ E* t. u- O6 V" ?1 _4 `6 i
                        8 r* s; }  ?9 B+ p' K
; w% w0 _; ?+ n9 i
1 v% g) u: }5 m9 n, O3 a; i
        96        12-017-0665 大方广佛华严经2 s. Q5 S" O' i' D8 q1 V
   
3 M: F7 ]- l+ l7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六六五卷)  2002/4/1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0665; f  @  @& ]4 j3 M- R, j, e6 U
8 L. F/ @7 V9 ?9 Y
  诸位同学,请看「普贤三昧品」,类通这一节经文:8 E2 N: ?: B$ J: b
( V5 b& f* R3 A( L8 O" ~& u
  【如此世界中普贤菩萨从三昧起,诸菩萨众获如是益,如是一切世界海,及彼世界海所有微尘,一一尘中,悉亦如是。】- \/ R: b, ~! Q5 L* w
3 l7 Y, K7 v$ R* j0 p; F
  这一段经文,前面一句并不难懂,后面一句就不容易懂了,我们看经文。『如此世界』是指华藏世界,前面所说的。『普贤菩萨从三昧起』,这就是我们一般人讲出定。出定之后,华藏世界法会中这些菩萨众,这里面的菩萨众有此界、有他方,我们在前面都曾经读到过,『获如是利益』,「如是」就是指前面所说的十句,这个十句我们在讲解的时候也说过,这十句是略说,菩萨所获的利益说不尽。诸佛菩萨为大众讲经说法,把无量无边的利益归纳为十大类,这是略说,这十大类展开是无量无边。为什么普贤菩萨出定,参与海会菩萨大众各个都能得这样殊胜圆满的利益,道理是什么?清凉大师在注解里面有说明,这是感应道交,这是普贤菩萨、一切如来威神的加持。
$ Q+ K/ t8 S& G1 h- d3 \+ a* ?  n' I" k, k
  我们要问,普贤菩萨跟诸佛如来加不加持我们?给诸位说,也加持,这个加持是平等的,这种加持是遍虚空法界,决定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是称性的。为什么菩萨得利益,我们得不 ……+ B& m6 G9 Q7 f

: G' C2 O6 H- m) |                        
/ Q3 E' B5 c8 W2 b. p+ T7 B7 `/ E
* C( d( k8 D7 f7 A8 H0 @. {% o6 i7 a  U- Q' B) k1 K
        97        12-017-0671 大方广佛华严经5 R, P  l  L# _* b! ~. h( C  Q! Q9 A
   
; Q; F: G% c% }$ H4 ~( n" w' B……杂了。所以真正聪明人,他从根本上下手。
2 w# R; W' |8 ?+ S6 m* ^; y7 x, x& S5 e
  我总结五十年修学的,我撷出这二十个字,这是从根本下手。这一幅对联上联是「存心」,对一切人一切事一切物我们要用真心,真心就是真诚心,真心就是清净心、就是平等心、就是正觉心、就是慈悲心,「一即是多,多即是一」。虽然讲五个,五个是一,五个方面讲,不管从哪一面讲,它是一体。真诚里头有「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少一个就不真诚。慈悲里面一定有「真诚清净平等正觉」,少一个,慈悲有缺陷,慈悲不圆满。这五条,一即是五,五即是一。下联是讲的「行」,我们日常生活处事待人接物,「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学佛抓到根本就容易了,千经万论,摆在面前,字字句句,自然生无量义,讲不完!长讲短讲、深讲浅讲,无不自在。就是这么个道理,这是事实真相。& j2 V/ N' n5 A# M% g: Z3 H: S; n
' ]- t2 Z8 c5 n
  这个六句会学的人,就是现前境界。佛法初学教人观想,常作如是观,《金刚经》上教我们观「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这是说明一切有为法皆不可得,那是《般若经》上所说的。我常常跟同学们说起,六百卷《大般若》,总归结到最后九个字,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我学般若的心得报告。你们要不相信,你拿我这一句话,你去好好念念《金刚经》,念念《般若心经 ……
! {( K/ {: G$ s6 O0 M( ?4 M* z: ^2 _( T) @) J7 B: h! n7 W
                       
+ }3 E: b) ~1 W. ]( R% r, V2 l6 k" z

8 V2 W. T# z  v  B8 v1 h2 z9 e$ k         98        12-017-0678 大方广佛华严经
  B7 I5 B: `2 l% ?   4 ^& n, J* B0 T$ b8 g1 i2 Y
……帮助这个,这个版本不好,纸张不好,这种经书我拿在手上就没有好感。所以要做就要做到国际水平,诸位一定要懂这个道理,在世界上任何地方拿出去,都能得到人家的赞叹,不是这样不要做。不要感情用事,不可以拿佛法赚钱,你是做的功德事。所以他的做法我不赞成,我劝他最好不要做。已经做了,你们自己去想办法,数量愈少愈好,因为它不够国际水平,达不到这个水平。, A! b9 v2 M) ^$ t4 e7 ^
$ D' v7 p! a. |$ @& g+ d4 @0 p3 E
  「常乐慈悲性欢喜」,学佛的人一定要常生欢喜心,心地时时刻刻念念不离「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我们的「存心」。我们的生活,处事待人接物,念念不离「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常乐慈悲性欢喜。「志欲广大深信人」,这是菩萨赞叹你的志向,你的欲望广大,志向续佛慧命,欲望广度众生,对於佛法深信不疑,你信得深,你解得深,你行得圆满。「彼闻此法生欣悦」,这个人听到普贤菩萨说这个经,一定生欢喜心,这个偈从这里面说。( l" m' E: y, N! R6 N

8 E, @! o% H( `+ t6 k. R7 W* {2 U  清凉大师从反面讲,这个几句话很重要。「若不闻此无边无尽无二之境」,你要是没有听过《华严经》,我现在不说「读」,为什么?你读了不懂,这不行。你要听讲,真正把这个经里头的义趣听懂了,听明白了,对你的生活、工作、修持会有大帮助。为什么?心开意解。你的心量拓开了,本来 ……
8 O- {/ m. Z/ Q& t3 U
$ S, J! a1 I8 }2 ]. d, P
. ~  K! z; o0 O3 a104        12-017-0719 大方广佛华严经- S  c& \5 g. g& [3 A. j4 _' U5 c
   
# _; `# Y3 l6 t1 A% R# j: y0 `……依佛光住。这里面最明显的道风跟学风是我们修学之所依。再说得贴切一点,我们生活之所依。佛陀的教诲也是无量无边,我们在深广无尽的大教之中取一分。像我们在此地建立这个道场,这个道场就是依佛光明,禀佛教化。佛给我们讲的戒律,诸位要知道,戒是佛身,教是佛的言语,禅是佛心。什么是禅?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们想想这是不是禅?禅心就是真诚心,禅心就是清净心,禅心就是平等心,就是正觉心,就是慈悲心。禅是佛心,我们依佛光住,要依这个。
9 l9 \- n: z- D& B5 ^5 B
% W% ?* a; }: {6 }/ M  我们要把心住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要把行安住在「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真正依佛。真正依佛,哪有不和敬的道理!六和敬自然在其中。你们想想看,不和,虚假就不和,真诚哪有不和的道理!染污就不和,清净哪有不和的道理!有高下就不和,平等哪有不和的道理!迷惑不和,觉悟的人和合。自私自利不和,大慈大悲哪有不和的!六和敬圆满在其中。道场,这一句就非常重要了。
) D5 z7 ~# v2 b  O3 E# u
# _; j3 v* z+ S  『如来处此众会海』。如来是自性是性德,我们在这个道场跟大家共同生活是依性德。这个地方一定要懂得,不要求别人用性德,要求自己用性德。人人都要求自己,人人都自觉,人人都自正,人人都自净,觉正净。佛法之殊胜,佛法不要求别人 ……5 q% |- @! ?$ x# K

1 m- W+ i8 b* V- E, K                        
! ?+ W7 C5 r3 O* M! x) C. c, j& Q
5 s- d0 ^% {4 D/ {$ Y, B0 q9 L
        105        12-017-0725 大方广佛华严经' {8 L1 x( n0 w2 z2 S
   
6 D  ~, z1 a! j0 A6 h……掉。障碍里头最严重的,我讲了十六个字,「自私自利,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贪瞋痴慢」,这十六个字有一个你就入不了佛门。换句话说,佛经里面讲真正的意思,你体会不到,你天天听我说都没有用。如果你能把这十六个字离开,我讲的东西,你听得懂,你听得会津津有味,你慢慢的能入境界。
% b% }7 ~8 P' E4 J5 H( p) e/ G0 K9 }8 X2 }0 b. }' c0 v" u
  凡夫作佛不难,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38: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只要把这十六个字放下、丢掉,很容易。释迦牟尼佛当年在世就做出样子给我们看,他放弃了,他没有自私自利,他没有名闻利养,他没有五欲六尘,他没有贪瞋痴慢,做出来给我们看。他的心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他的行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一个总纲领、总原则,我们学了几十年才发现,才把它拈出来跟大家共同来分享。希望我们同学对於这个总纲领、总原则要能体会得到,然后我们学习,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与这个总纲领、总原则决定相应,决定没有违背,你是真佛弟子,你是真正在学佛。如果你的思想、见解、行为与这个原则违背了,你是轮回心造轮回业,你要想脱离六道轮回,难了!6 Z# u  E0 |- f. H( V
! {) c9 b3 Y' f% e- ~
  今天我们读这段经文,看到「一一尘中佛皆入」,我们生欢喜心,欢喜什么?佛在我的周边,佛比众生多,周边都是诸佛如来,都是法身菩萨在照顾我,我们一般人讲在加持我,我怎么会没有进步 ……
8 F( F5 J( a7 I- N& y- V, z+ o
3 A, l' N/ {; C                        
, V& x* }" x2 h5 q0 G. Z6 R! o
( B( O& b- N3 |. D; E6 `4 I. K) t6 U* G3 p
        106        12-017-0727 大方广佛华严经- x! C# m# p$ n- A& _
   6 y; |) d0 ?: w* c9 \
……不重视,你才会搞第二第三。你真的要认识它、明了它,你怎么肯放弃!我们应当珍惜这一生这一次希有难逢的因缘,真正去证得,获得世出世法第一殊胜。
5 L1 q& t) A( D1 W2 S$ o) Z) S$ Q; F0 d3 i$ f# R" n! W
  以这个学习,把这个功德回向净土,往生极乐世界是生实报庄严土,不是凡圣同居土,也不是方便有余土,这是取实报庄严土。没有到极乐世界之前,就在现前境界已经转变了,已经把轮回心转变为大菩提心。这个大菩提心就是我们天天在说的,你天天看到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起心动念决定与这个相应,决定没有一时一刻跟这个心相违背,你就肯定生实报庄严土。你的行为决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同学们一定要觉悟,这个机缘不是容易得到的。彭际清居士讲我们遇到这个缘分是无量劫来希有难逢,不是容易得到的。开经偈里面讲的「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遇到要不知道珍惜,你说那多可惜!( ?1 [0 t) a7 o8 L. @2 c& E' \
& p2 c+ H# |7 h7 S9 c: j
  许许多多菩萨、阿罗汉、辟支佛想遇都遇不到。我们今天没有想居然遭遇到了,这不是没有原因的,这个原因是过去生中无量劫修积的功德。佛经上常讲的善根福德因缘,你才有因缘遇到;你要没有深厚的善根福德,你这一生当中遇不到。遇到而空过了,疏忽了,那是他的善根福德还不够,还差一截。遇到知道珍惜,锲而不舍,什么都能放下,什么都能够 ……
$ F; m% U, {0 o: k# g4 d6 D+ r  C7 P
                       
' X& _# V7 u1 W$ D7 I) t3 _+ D# s% [) \" M4 R
$ a' c. u2 i& B  p4 U
        107        12-017-0733 大方广佛华严经# T! K# _! i% D- E- T* t
   
6 ^7 n) x6 u5 P' n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三三卷)  2002/6/10  澳洲净宗学会  档名:12-017-0733) c4 N3 N6 b# c+ s8 a, N# C. ], f
' U* W" k3 y3 [0 d9 {% x" B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五段「刹庄严」,长行第二句:/ V. Q/ |# `2 M& \/ ]9 d# a

. \! L0 ^: U3 [/ V& z, f: s, ]  【或以说一切菩萨功德庄严。】5 K0 t' |& z$ F3 l6 k+ S

. S7 [9 z9 c# H! k! J1 `  l$ ^/ s  前面跟诸位说过,种种庄严说之不尽,归纳起来不外乎三大类。用现代的话来说,一种是物质,物质制造的艺术品;第二种是人,真正有德行、有修行的人;第三种是法,有非常殊胜的法门,所以种种庄严总不外乎这三大类。第二句所说的『一切菩萨功德』,这一句里面菩萨是人,功德是法,第一句里面那是讲的物质庄严。世间菩萨多、善人多,这个社会当然是安和乐利,我们现在人讲社会安定、世界和平、人民幸福、国土丰盛。佛在经论里头常常教导我们,依报随著正报转,这是真理,真实的道理,众生疏忽了。特别是近代的众生,由於科学技术的发明,人可以任意改变自然的规律、改变自然的秩序,於是人的骄慢心生起来了,以为人能够胜天;胜天就是我们通常讲的战胜大自然,人能战胜大自然。是没错,这个战胜是局部的,可是这个胜利带来的后果是什么?人,实在讲缺少智慧,没有把后果考虑进去,疏忽了,后果是灾难。从这个地方才真正体会到,战胜自然是得不偿失。
; H' s9 d& l( F3 ?6 Q6 ]5 C5 K# w0 \! s5 V7 u* _
  古时候你要说是没有聪明的人,我不 ……4 I  N) H$ C1 y

# V- {( y. Z4 R0 z. b                         * Q: m  e9 e# @- A0 l

& V* P9 I( y7 |$ A4 v1 O* v2 }  z. z. M; c' x/ S: b
        108        12-017-0746 大方广佛华严经+ O! \7 K+ ]6 g3 d$ s
   , R  M# L; k, `0 q9 m( k+ d7 L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七四六卷)  2002/6/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0746
+ j2 r/ d+ `/ G
. K( R7 I/ V+ w$ j( y) z( S9 b  诸位同学,请看「世界成就品」,第六段「刹清净方便」,偈颂第七首:
: o; o& P5 Q( B2 V. B; w1 j- N: O# N% a5 d6 f0 ~; K' K8 i
  【净修无等一切法,生起无边出要行,种种方便化群生,如是庄严国土海。】$ n2 e6 {2 v8 H, N9 U# l

. G& f9 O2 C! S! v, q  这首偈是重颂前面长行第八句「出要」,也就是最精要的方法、重要的方法,帮助我们出离三界六道、出离十法界、出离菩萨行位,而能证得究竟的佛果,所以这一句跟这首偈就非常重要了。这一段经文九首偈颂,第一首是教导我们要亲近善知识,要以大慈悲心为一切众生,这才是「众生无边誓愿度」的真实基础;如果不能够亲近善友、不能够学习善法,慈悲利生的愿行不足,那个菩提心就不是真的。往后偈颂里面所说的种种修行的原理、原则,我们如何能落实?究竟圆满的落实,经上说得很清楚,是初地以上的菩萨。可是清凉说得很好,清凉所说的是根据佛所讲的,果然是大道心众生。虽然在初学的时候,也能够学习菩萨圆满的法轮。这个地方讲的是『无等一切法』,不是不能修,这个修学诸位一定要晓得,同一个科目,跟菩萨所学的科目相同,内容、境界不一样。
3 D& k) ~0 r% {# `- F9 f  {! T! T$ s* l" g: J* S9 U2 ], w' p- h
  菩萨,我们在此地看到,地上菩萨;从初地到十地,他修什么?修十波罗蜜,布施、持戒、忍辱、精 ……5 ^) P: B+ ]8 F! n( e: Q# s
3 |3 a/ `( U& h" A" a
                       
+ c( M+ e; K; g1 p' `6 e
. K: d5 n+ o& F
) V6 ]! a. H8 x% D         109        12-017-0748 大方广佛华严经
9 h/ a& r0 F: T) W6 s: _) N   
; l6 D4 S  V4 V3 V……所以这五句任何一句都圆圆满满包括其他的四句,少一句什么都不是。《华严经》上讲的「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我们这个是一就是五,五就是一。# B/ Q  B6 f0 w7 n/ w

; Z  j0 X1 ]. q$ C7 p- p9 \  我们起心动念,无论是顺境逆境,无论是善缘还是恶缘,念念要与真诚心相应,「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念念要相应,我们就有把握念佛往生,这个世间我们欢喜住就住,欢喜走就走,来去自在。这个世间虽然今天是乱世,众生受苦,觉悟的人不受苦,迷的人受苦,这个道理我们要懂。我们学佛没有别的,求觉悟,心是佛心,这个重要!3 l& o8 R- O4 B# J) J
4 W+ ?. L0 T" p5 K) l
  行是佛行,我们的行为纲领是什么?也有五句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什么叫看破?看破是对於宇宙人生的真相明了。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说,怕大家不了解这个意思,所以我们用最简单、最通俗的言词来跟诸位介绍甚深的佛法。宇宙人生真相已经讲得很白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39:39 | 显示全部楼层
但是还是不好懂。佛经里头说四个字「诸法实相」,我把它讲成宇宙人生的真相;还是不好懂,再白一点,宇宙之间人与人的关系、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人与不同维次空间生物的关系,这样讲大家比较上好懂。这些关系统统搞清楚、搞明白,就叫做看破。看破是大学问。" H" M* @' ]: N3 B7 X: A

: S( q- G; V: p  统统搞清楚搞明白了,真搞清楚搞明白了,关系弄清楚了,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我们跟佛门 ……
! F0 x& A5 m" s
/ ~. i3 F) z5 k6 I( q  m; T                        
8 h- Y% [$ l$ \( T' ?
6 V2 L4 E8 `  }% @1 n5 C. ~4 `
        110        12-017-0759 大方广佛华严经
6 J( I- j6 ^0 n9 C0 V( M. c3 M   
3 x9 [! C0 t( j0 }; T0 i! P' j……是什么?它四土的居民住在一起,不可思议!不像他方世界,这四个境界是四个不同的维次空间,彼此不相见。西方极乐世界这四个不同的程度居住在同一个维次空间,不可思议!十方世界所没有的,所以西方世界跟一切诸佛刹土来比是无比的殊胜。
+ y# j2 O" b/ `0 u) _! N0 l4 `
5 p+ C  q% B2 l! W+ e  这个世界在哪里?华藏世界的中心。像我们都市里头最繁华的一个街道,华藏世界最繁华、最殊胜的中心是极乐世界,极乐没有离开华藏。所以华藏世界的菩萨各个都想到极乐世界去,普贤、文殊「十大愿王导归极乐」,我们要懂得。
  [3 \4 X: a3 f. _3 d0 n2 \% p/ W' x1 S
) P# c/ ^" y- D! _  菩提心要是真正发起来,你的日常生活行为决定是我们对联下联所写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肯定是这样的,这是行。上联是讲的心,菩提心;下联是讲的菩萨行,也就是说菩萨日常生活行持,肯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 \! c  Y& e9 p- t/ h' M8 N3 R" |# d! a9 x
  什么叫看破?看破是一切明了,你不迷了。以佛法来说,宇宙人生的性相、事理、因果,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这叫看破。放下什么?所有的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心里头一尘不染,心里面干干净净,佛法里面讲的清净寂灭。心里头没有烦恼,为什么?妄想分别执著统统放下了,只有智慧。
, E& @+ K8 |6 r3 X, q5 n8 i$ Z' m* r# y7 S/ _2 p: E3 Y# b* H! d. y
  所以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唐朝时候人,他,我不叫他老人家,为什么?他那时候才二十四岁,不老,二十四岁他菩提心现前。诸位 ……5 S8 Q$ b, Q6 S8 k: U/ |" `/ p

, n5 q6 x# ]" B+ m: @: f+ o% R1 `2 S: r# n1 l
141        12-017-1086 大方广佛华严经% l2 f: e2 e' p9 @3 y0 |
   
" Z4 ]* y* x+ \' U; l' \, |" w……性,它是一个性,不是两个性。那佛性到底是什么?佛性是法性本能里面的一分,哪一分?般若,特别明显,称之为佛性。
3 h3 C3 [$ J0 n7 p% u: L, ]) g4 j/ h! }% e' }( z
  性,本来具足有能、有德,本具之能力,就是见闻觉知,这是自性的本能;它的德,我们从纲领上来说,就是觉正净,就是戒定慧,所以它是自性本具的大德。中国古圣先贤讲伦常八德,伦是五伦,常是五常,伦常就是佛法里面讲的戒德,戒定慧三学里头的戒德。在大乘佛法里头,我们净宗同学在日常生活当中学习的纲目,三福、六和、三学、六度、十愿,这些年来我们把学习的纲领归纳为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都是自性本具的德目,不是哪个人发明的,本来就是这个样子的!  ]  v, M! W2 y" U

5 k% k, v6 P/ X4 |  如果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起心动念能够与性德相应,那就有求必应;自性里面的德能、相好,用现在的话来讲才艺、福报,没有一样不现前。如果我们起心动念跟性德相违背,那就有求不得苦了,你的心念、意念跟性德完全相违背,你的营求你也能够得到,那是什么?那是你累世所修的福报,世俗里面常讲你命里头有的。命里面有的,说实在话,你不求它也会现前,所谓是不是不报,它时节因缘没到,时节因缘到了的时候,福报自然现前。# b) m' z4 r. h, p0 z8 z% l8 n6 y8 B
; \1 f3 @  g3 O( N8 P" l+ [
  世间人求财,实在讲,真正是佛门里面那 ……" W! {, d& a  X: w6 y2 w3 ^, ]

4 N) U) Y9 y6 {& \6 t+ Z4 X6 E6 _2 i                        
. h& c* m3 B* n2 [) d( t* Z) C& s) i% ~/ T& s+ x( \/ A1 r2 P

& z! D- ^$ o3 y- `* N7 h# E+ t         142        12-017-1107 大方广佛华严经
. B# n! m9 E) O3 @   
% m! X' V' `& F+ O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0七卷)  2003/10/9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11074 O3 B) R$ r# h% r) v: h* S

- S9 \6 b' o6 l" `$ N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十方世界的北方,苦集圣谛第三句看起:
) O  I! d) ~% g( M
( M/ h$ g: Q( S  A1 @  【或名无尽。】* k" j# _' I' ?# G5 Z  \1 {- R7 N, ~# p# K

4 L/ m+ s+ V7 L9 q& o7 m, V  这名称的意义非常之广,我们首先要看到它是在集谛里面出现的,集谛里面讲的『无尽』,这意思就不是正面的。集谛,换句话说,是造业。造业无量无边,这就是无尽的意思。业习烦恼,确实,我们不要讲无量劫以来,只想想我们在这一生当中,从生下来就带著过去生中业习种子,这些种子遇到缘就起现行。现行就是造作,这造作确实有意无意刹那不停,微细的意业,我们确确实实不能够觉察。为什么说这些业都是恶业?《般若经》上讲得好,凡是四相没破,就是说你有我相、人相、众生相、寿者相,四相没有破。换句话说,你还有私心,起心动念都有一个我,坚固的执著有个我,有我就是私心,念念总是为我、我的利益,这念头就不善。诸位想想,几个人没有我?特别是在大乘佛法里头说,无我,念就善了,这善就是念与性德相应。无我才与性德相应,有我就不相应。
% R- F5 m2 Q% o' _; V8 x& G! W) u) ~7 D! |0 X  P- b% t# S/ ~
  你们诸位想想看,有我就有对立、就有分别、就有妄想、就有执著。纵然是善念,这善念在佛法里面讲是「爱缘慈」,顶多发展到「众生缘慈」,那就是「己所 ……
5 V# @( b# ~) |2 V# P
5 [0 L% ]: D/ {$ S6 {- n3 v                         + |8 r. E; B7 b# D; w3 k* A. [. {
; ^, m2 p( g+ q

! p* p) d3 L; V" l5 M* ^0 W         143        12-017-1109 大方广佛华严经
6 L- ~* ^, @, ]! K4 `! D( q0 \   3 _" h0 S5 n1 x  w
……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犯威仪」。第三条,「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自行化他都在里头,这第一个科目。第二个科目,六和敬。第三个科目,戒定慧三学。第四个科目,菩萨六波罗蜜。第五个科目,普贤十大愿王。我们净宗只取五个科目,要落实,要做到。认真努力克服自己的妄想习气,一定要把它做到。这就是认真努力去做,然后进一步求与清净心相应。实在讲,三福最后的一条头一句「发菩提心」,菩提心一发,你的行就是寂灭行。菩提心是什么?「真诚心、清净心、平等心、正觉心、慈悲心」,菩提心。自自然然三业行为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相应,那你修的是寂灭行。菩萨行,因是寂灭行,果是寂灭果,寂灭果就是无上大般涅盘。
/ r  Z8 P% {2 D, \" D) S6 w, s, e* ^
  第二句,『或名出离行』。这一句也好懂,不难懂。在我们《华严经》上,清凉大师把全经分成四个单元,这四个单元就是「信、解、行、证」。从经典文字分量来说,最大的一分就是「解」这一分,这单元分量最大。「行」只有一品,这品的题目叫《离世间品》,你看看,出离行。《华严》是华藏世界,华藏世界是一真法界,不是十法界。那个「出离」的意思是什么?出离六道,出离十法界。到后面「证」的那一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40:39 | 显示全部楼层
那就是契入一真法界。所以你要出离!7 o7 Y: c) Y! U& K5 u0 e

4 w# e/ |3 x! y9 N2 f9 O8 T: F  出 ……
' M4 T  S# G4 C" x1 J7 s$ _
& U# B( _) @' M9 h" b, l                        
2 I+ J" K5 e9 d' d! K# u& d; j% J5 m) k# y

* @2 ]2 ~/ A% t, ~7 S. `         144        12-017-1125 大方广佛华严经0 x3 d* }" [6 z; z+ }
   
& w$ `) G# B$ N$ o' r! m! m3 r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二五卷)  2003/10/18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1125
$ E+ R/ }8 K/ ~  L
# c! J+ U  l$ N% [& a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六段,东南方饶益世界,苦圣谛第六句看起:: E, S. M# X8 y- E) k4 h

$ E5 V8 ~& L9 N/ `  D' [# A; R8 y3 V  【或名流转。】2 C( F! _8 m, f. t

; o( q4 K  F' F5 [/ P0 c  P  『流转』,顾名思义它是不能够止住的,像流水一样,这也是苦,苦圣谛的名称。在经教里面,一般说得最普遍的,称为轮回。这是讲六道十法界的现象是刹那刹那不住,一般凡夫粗心大意,不知道事实真相,以为现前依正庄严都是实在的,都是真实的。虽然知道它变化,知道有情众生有生老病死,生老病死在流转;无情的众生有生住异灭,也是在流转;讲到世界,这世界有成住坏空,还是在流转,流转的速度,我们总感觉是很缓慢的。人到什么时候才觉悟这个现象?大概是进入到晚年,一般讲五十岁之后开始有这个感触,六十、七十这个感触就相当深刻,可以说四十之前没有感触。这些说明我们的警觉性不够。对於植物的看法,虽然常常看到花开花落,触景伤情,也是在中年之后;年轻的时候,这个现象也不容易觉察到。古今不相同,古人感觉比我们灵敏,现在好像愈来愈迟钝,真的是迷於科幻,对於世界的成住坏空,你就更不容易观察到。
$ N2 A9 Z+ I# Q2 s6 U3 t+ r4 [
) T6 }: v) g6 P  我童年的时候、青少年的时候在中国大陆,那个时候抗战时期,第二 ……2 R9 p0 z% V$ Q6 w6 P& @* g; w: L

+ D5 v% t; i/ t$ \+ \" G2 j                         ( S! K+ d! }' H7 f

% J- B3 `& l2 ~. R! n/ o" b
7 Y+ \7 B1 X; E( G( {4 U  n3 _1 k         145        12-017-1136 大方广佛华严经. g- |. D9 t) ^* _- F6 h* a1 g3 e
   
$ g' A6 U) h) o' d" f3 S8 O……为人,他的行业,这十六个字就是他的说明,这十六个字就是印光法师。他老人家修,修这十六个字;他老人家教,教这十六个字。一生讲得再多,绝对不离开这十六个字,那是印祖的「传心法印」。我是请加拿大温哥华一位金石家,在金石界里头是很有名的人,陈风子,他今年九十多岁,好像应该有九十二岁了!今年九十二岁。早年我有一段时间,每年都会到温哥华去住一个月,在那边讲经弘法,跟陈先生认识。他印章刻的好,所以我请他刻了一颗印光大师传法心印。我也把我自己这五十年学佛的心得,总结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有人问我:净公上人,你学的是什么?我这一生学的就这二十个字,这是我学佛五十多年,总结佛法修学、教化的总纲领。
5 ~0 C* T+ o) x9 y7 ~' A8 W% i, N7 X' V0 j# J' s2 {
  所以,古今中外,许许多多的大德都有他自己教、学的一个总原则,这个总的原则能通一切法,能摄一切法印,与一切法印不冲突。大乘实相,与实相不冲突;小乘,与小乘所讲的无常、无我、涅盘不冲突;与经教里头所说的「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自净其意」不冲突。所以诸位想想,你就能够懂得「一切印」这个印的意思。「印」可以说就是总的纲领、原则,它与一切纲领、原则都能够相容,相即相容,而没有冲突。为什么不用 ……  k5 R) R' f% i2 j. v

" G! F+ r: q$ x8 e                        
! _( f' g2 {# n# J- J% `1 Z. j. Q1 A7 s7 E' y  _
, }, H4 c& S+ G; T/ [1 U
        146        12-017-1154 大方广佛华严经
, t3 s6 {8 T. F9 D8 t: s5 d+ u+ `   
9 n% `7 j: R" G/ |  p'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一五四卷)  2003/11/20  澳洲净宗学院  档名:12-017-1154
( e7 F8 w5 Y, m" ]' ?. D, H; |+ s. V" ~0 U! I2 a& G: S4 X
  诸位同学,请看「四圣谛品」邻次十界第七段,西南方鲜少世界苦灭圣谛第九个名号:; ^7 }9 t! z- S$ y  H6 o
2 b0 S! ^- Q" a+ Y: G2 x
  【或名绝行处。】# u( n3 T& h( c6 v& |% \; a1 t
7 v4 v2 o' L% Z/ H
  什么叫做『绝行处』?清凉大师注解里面说的是心路绝故,「灭名绝行处者,心路绝故」。注解只有四个字,我们就明了就是佛法当中常讲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这是究竟果地上的境界。不但没有言语,念头都不生,这才是真心本性全体的显露。因为念都是妄念。禅宗六祖惠能说得好,「本来无一物」,哪里有念头?有念,就是妄念。佛法里面有称为正念的,什么叫正念?无念之念,那才叫正念。为什么叫它正念?在无念的境界里面,就是《华严》讲的无障碍法界。他没有一样不明了,没有一样不究竟,没有一样不彻底。没有人问他的时候,他清净寂灭,一念不生;你要去问他,他正念就现前,你问什么,他答什么。所以这个寂灭,它不是死的,它是活的。
5 H0 U2 P7 L  u+ }: S: W) S6 U/ D2 r. R5 v; N* h
  世尊当年在世,曾经用鼓来比喻这个境界。有人向释迦牟尼佛请教,佛弟子当中,这是著名的智慧第一的舍利弗,神通第一的目犍连。人家问:舍利弗的智慧为什么那么大?许许多多人提出问题向他请教,他都是随问随答,从来没有一个问题答不 ……' n; t9 f8 }& H' m1 q. l1 ^
& L) V% S+ l- [- e, j9 v" G  @
                        ' X1 `, i! ~% V0 u7 T/ a, r
; ^7 b$ |! _/ D1 f
2 n( d7 s) R9 S2 q6 m; b
        147        12-017-1157 大方广佛华严经9 Y$ W4 p% P( @, w0 v+ K' G
   
9 e! x! k+ E4 z+ j+ @' {……临命终时后悔、忏悔!这个教训就是教导我们,贴在佛身边的人也未必各个都可靠,还有六群比丘,世尊身边的人,叛逆者不是少数。% H0 d% t: D' d4 x2 ^1 |4 u9 Q( i
, y% }" k! [8 a
  释迦牟尼佛尚且如此,这两千多年来,世世代代祖师大德、这一些善知识们,他们身边的人各个都靠得住吗?如果各个都靠得住,释迦牟尼佛何必表演这一招给我们看?所以我们一定要小心谨慎。他是佛的弟子,菩萨的弟子,祖师的弟子,善知识的弟子,听其言而观其行,这就没错了;看他做的跟他说的是不是一致。总纲领、总原则,你观察他是不是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他的行是不是真的有智慧,「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标准!
$ e9 o- s0 ~7 ]7 z" ^2 \
  _. d  s+ R9 R+ V; Z$ W8 V: C& F  近代印光大师的标准,那就非常非常好,他老人家十六个字的标准,这是学净宗的,「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念佛,求生净土」,十六个字。前面两句就是观察他是真的,还是假的。敦伦用现在的话来说,敦是诚诚恳恳,跟一切大众和睦相处,这是敦伦;尽分,是尽心尽力为大众服务;闲邪,闲是防止,决定没有邪知邪见,决定没有邪说邪行,这叫闲邪;存诚,心里面存著真诚心,就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这样细心去观察他是真的还是假的。
) w6 x/ v" @  t8 t# S9 _0 D+ e. s
0 ~1 _/ m( R: d; h# U  尤其现代这个社会冒充的很多,破坏佛教,欺骗众生。我在讲席里头说了很多很多次 ……
6 j! R. t! j5 }4 [4 P
$ c7 n7 g$ D8 m' A' s                        
5 o' o) c6 H' v- j7 c/ m
- n6 t% Q. k- v1 t: F8 q% p, I" P1 n1 X8 h# r8 B: x) f
        148        12-017-1165 大方广佛华严经
8 F: W7 Y# r" Z- ^' r   0 S- e" y6 {2 A; P7 r2 P  I
……那个人讲得很浅,我都能听得懂,但是意思错了,讲的不是佛法,跟佛讲的不相应。这都是错误了,不可以依。了义就是契机契理,在末法时期,说老老实实话,对我们来讲真正了义就是放下万缘,一心念佛,求生净土。5 T1 M) i' k7 s+ U0 N( k" h
: W8 Q; N9 {* |; z1 q, d
  印光大师这十六个字的指导是末法时期真实了义,「敦伦尽分,闲邪存诚,信愿持名,求生净土」,十六个字。我们学经教,弘传经教不离这个宗旨,在末法时代你就不会产生错误,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41:38 | 显示全部楼层
你就没有毛病了。我自己学佛五十多年,我学到的,二十个字,比祖师多了六个字。我总结学习的方向、目标,总的纲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二十个字。这些是既契理又契机,总的纲领总要抓住,这就是标准,千经万论、千言万语不能离开这个标准,离开这个标准,错了。
2 R8 @* S9 _7 T1 m& J5 [8 v# K' w6 ~2 c
  最后一句教导我们「依智不依识」,这一句非常非常重要。智是智慧,理智,学佛人要理智。识是什么?感情。要依理智,不能依感情,依感情没有不走邪道。明明是正法,失去了理智,依感情,正法也变成魔法。这个事情自古以来就很多,现在这个社会是更多。为什么?修行人很不容易不受名闻利养的诱惑,不受财色名食睡的诱惑。你只要著了一种诱惑,你的前功就尽弃了,如果这些东西统统都能诱惑你,你的前途可悲, ……. U: X5 C: O, {
2 b3 h3 e( ^* ]
                        * O1 F$ D( j* Z( c  i

7 ^/ n; _+ z( W$ }7 k. S+ `
+ f8 W! a, v6 v, K         149        12-017-1175 大方广佛华严经  c. Y6 c1 _7 T8 A2 ?
   . }5 J6 s: `* {, C
……劝进行者」,自行化他,末后一句是教我们要劝导一切众生修学这个法门,这是狭义的说法;广义的说法,就是包括了一切大乘法。; N  h! A$ I: H' c2 }% L+ y2 w! K
/ `) y2 H5 h: N- P: R0 j
  今天我们的真实心、真诚心才有几分,所以,要把自己自行化他的面扩大是不太可能。尽量我们把圈子缩小,先成就自己,一定要记住「一门深入,长时薰修」。长时不是讲多年多月多日,那个长你会懈怠懒散,这个长是什么?分秒必争!这是现在商场上的话,我们要拿它用在佛法修学上,一分一秒都不空过。念念相应,古人讲「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念念都与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相应;行行都能与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相应,心行都相应,没有不相应的时候。果然这样做法,根利的人、善根深厚的人,三年到五年就成功!这就是长时薰修,三年到五年不间断,不空过。
. q& r+ J( H) @9 ?( ~
1 s9 p/ R! O& N9 N9 l  我说的话有根据,不是随便说的,根据什么?根据《净土圣贤录》,根据《往生传》,根据这几十年我亲眼所见、亲耳所闻,念佛往生的这些人,确确实实,三年到五年的时间,他成功了。过去曾经有人问我,是出家人问我,也是跟我年龄差不多,同辈分的这些法师,有些是同参,有些是同戒,问我什么?《净土圣贤录》、《往生传》上写的这些人,是不是他们发心学佛,三年五年寿命就到了,这样子往生 ……
4 n* U% Y/ C# M0 W
/ A& E: F1 ]2 @/ @2 B' j1 S: {                         9 h+ m' }) o  j$ Y  A8 \

2 Y% O1 F) m! F5 I" M* v6 W4 {- S3 d/ j! |
        150        12-017-1176 大方广佛华严经
6 g1 W4 i" T2 o& m   , R+ E6 I, }; o& x) c* p
……长大就变坏了。怎么变坏?你没有办法保持你的性德。古人的教育不是别的,古人教育是教你怎样保持性德,发扬光大性德。发扬光大性德,这个人就是贤人,就是圣人,圣贤君子是把性德发扬光大。这是圣贤教育,神圣的教育,到究竟就转凡成圣。: Z% p1 J0 c- ~0 [9 ~* A+ l
" K- y/ u3 [: R& V) b5 _9 Z: ~9 Z
  我们称孔夫子为圣人,称孟夫子为圣人,孔子讲仁,孟子讲义,虽然提倡的是一个,要知道,《华严》上讲,一即一切。儒家这十二个德目说一个,这一个里头统统具足其他十一个,少一个,你这一个德目就不能建立。这个道理我们在讲席里头常常讲。我们学佛也是十个德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十句,每一句一定具足其他九句,一即是多,多即是一,圆融无碍。你说我心地真诚,我不清净,哪有这种话?没这个道理。我心地清净,我不平等,没这个道理,你有一个统统具足。儒家教学亦复如是,你有一个孝,孝里头一定有悌。悌是什么?悌是尊敬长辈,人如果是贡高我慢,瞧不起人,自以为是,佛在经上讲,他将来堕落的是阿修罗道。在哪里当阿修罗?福报最大的天阿修罗;其次的,人间阿修罗;再其次的,畜生阿修罗、饿鬼阿修罗。如果真的是不忠、不孝、不仁、不义,他是鬼畜里头的阿修罗。鬼畜寿终之后,命终之后必堕地狱,没有办法, ……' Q( x! T4 `- Z2 N2 n, D6 A* o

. h! i( _) |3 R5 s9 v6 D7 ?0 d$ H
& ]* T; Z: m# k, v* [0 H& ~191        12-017-1718 大方广佛华严经
  a( s: }# t7 Z7 V& M1 U/ ]' k/ @   & `  p7 {) n; e' i$ A
……的真诚、清净、平等、觉而不迷、大慈大悲,念念不间断才管用!如果把它忘掉了,忘掉,菩提心就失掉,就没有了。
  D4 s# L2 x& }/ ?0 [( A
  S5 {! ]7 s0 `' K  要知道菩提心是自己的真心,什么时候你要明心见性,自然流露出来就是这个心,不是学的,一点都不勉强。什么时候自然流露出来?在华严会上讲,初住菩萨。十信菩萨还要修,就是还要学习,不自然;初住就自然了,无论在什么时候,无论在什么处所,无论在什么境界里,自然他就是这个心,我们讲真心性德的流露。现在我们没见性,没见性,学!学里面最重要的就是不能够间断,不能把它忘掉。有了这个心,在事相上你自然就很容易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非常容易,一点都不难。都是属於性德自然的流露,这个跟「种种莲华集为帐」就很相应。下面: ) X6 r4 M; R8 U4 G  l  I! r& J
- |0 B$ G8 I: N8 l4 m: M
  【普散十方诸国土。供养一切大德尊。】! w5 Y' c& M3 Q' Q
( R3 L% ~6 x0 B' ~) m
  『普散』就是我们今天所讲的影响之所及,自己修好了,肯定影响你周边的人。你不必有意去影响,不是的,自然的。别人看到你,你确实跟他不一样,他看到你清净、幸福、有智慧、快乐、欢喜、自在,你说这人生多幸福。他怎么会不跟你学?所以,他来学是自动自发,自然来跟你学习,决定没有丝毫勉强。我们说身心防非止恶,帐就是这个意思,防止一切的过失,防范一切的恶念、恶行,帐就表这个意思。到 ……* z' d+ D$ I. C: u

4 m- v; i6 j. T4 @* V         : p. F# A' a" r: d4 J9 v

: B; [" l3 H+ l
8 `" R  X  ~; O3 v- p
0 @# B' E% J. }; h  |7 [) z; q. `" |; Q5 i) }
        192        12-017-1726 大方广佛华严经4 P: G7 A& Q9 ]8 s4 G7 p8 D
   8 P8 r+ ~: q5 H9 \
……,圆圆满满的。「本无动摇」,心是定的。「能生万法」,他那个生万法就是无量法门,能为众生示现八万四千法门,示现无量法门,他安住在这里。《金刚经》上讲的,不但四相破了,四见也破了,那个境界是不可思议解脱境界,《华严经》末后一品所说的,这是真实智慧。知道世出世间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所谓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他所证得的。能大师这个二十个字就讲清楚了,就讲圆满了。
1 p& {% A* E3 f
+ O) o3 ~* G3 o, x0 t  世尊一生所行的,我们在这么多年来,把它总结成二十个字,你们想想这二十个字,能不能圆满的包括?「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拿这二十个字细心观察世尊一生的示现,相不相应?能相应,这二十个字就跟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统统相应。就这个心,他修一点点的小福,布施一块钱、布施一毛钱,福有多大?遍法界虚空界。为什么?他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境随心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42:35 | 显示全部楼层
所以他的福就大了。那个人布施一百亿、一千亿,他心量很小,自私自利,那个千亿布施的福很有限,决定不能超越他的心量,他心量很小,道理就在此地。所以,福智庄严是接引人道的众生,这是人道。7 p/ \$ @0 t, `9 U* y. q
! z9 ~! k8 R) B, }3 Q
  下面一句,天道,『或以因缘解脱门』。天人比我们人聪明,福报也大,你讲福智庄严他已经都具足,他对这 ……, S( ^* @( {6 J( \  `  j
0 R) d/ @, ~$ r& p
        . j  G7 R' i' A, N0 F  X! V* |& I
/ g+ v; x& N  |5 w, c* P/ r
; v" a2 D/ g2 Z* r

3 H$ h" q0 Y3 c9 X+ G- p
; i* a) ]$ m" ^& f         193        12-017-1778 大方广佛华严经; ~/ |8 T2 U: t) }) J; F$ s4 u. }
   ' \/ m6 @# A6 F
……,这自己修行;接引大众,大众根性不一样,所以要涉猎经教。你看经,涉猎经教是为什么?不是为自己,为自己不需要。涉猎经教,你天天要讲经给人听,你不读经不行,为众生,不是为自己。虽然涉猎经教,心里面所牵挂的还是阿弥陀佛。涉猎经教与念佛有没有关系?没有关系,不妨碍,心里面永远是阿弥陀佛,永远是一句六字洪名,这就对了。+ j4 b5 a7 B6 k

5 m, |$ c% \9 x% V! `+ X) p6 l! D' p  所以净宗学会成立,我们念佛最重要的纲领,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就是《无量寿经》经题上所讲的,我们加了两个字,真诚、清净、平等、觉,后面加个慈悲,要发这个心,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要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念佛功夫才得力;没有看破、没有放下、不自在、不能随缘,念佛功夫不得力。为什么别人念佛就能见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我们念佛见不到佛,什么原因?没有放下,没看破、没放下、不自在、不能随缘,就这么个道理。所以前面这八个字很重要,这八个字做到,念佛哪有不得力的道理?念佛功夫得力,你往生就有把握,你就有信心了,你这一生没有白来,你这一生就有大成就。所以这二十个字,我想在末法时期对修净土的人是很好的一个提示。
+ l4 h" K4 H9 C# t* c# I, ^
0 n  s2 P" Q# i+ Z1 h  《传心法要》里头有几句话,这几句话是解释《般若心经》里面的「照见五蕴皆空」,怎么 ……
, _. }4 k/ t; u+ C; T
% Y5 [  ^! l$ u& h8 ^) o( j         % j  x# s7 l$ u+ Q3 P
        194        12-017-1809 大方广佛华严经, u7 |1 Y! r( c0 Y$ q& C9 ~. \
   
1 l& c/ r8 U5 {5 j5 t8 ~2 a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一八0九卷)  2007/8/19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017-1809+ C' ]; d$ k0 V; ?: Y* _# O: ?
' n! g# _9 R1 S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用无方」第八段,「明毛光照益三昧门」,前面讲到第四十一,香光、味光、触光。我们读了这几首颂感慨很多,好像就是我们现前所遭遇到的困难。全球频传灾害,有旱灾,有严重的水灾,有风灾,有地震,还有惊人的闪电,都是异常的现象。现象为什么会发生,科学家也找不到真正的原因,可是佛在大乘教里面跟我们说明,特别是永明延寿大师的《宗镜录》跟《心赋》可以说讲得最透彻、最明白。他是从一切大乘教里面摘取世尊所说诸法实相的精华,肯定心现识变。整个宇宙,在佛法讲法界,法界虚空界里面森罗万象,在佛法里面讲,十法界依正庄严,世间里面讲的太空,这里面无量的星球、星系,这里面的森罗万物从哪里来的?什么原因来的?将来它要到哪里去?佛法说得清楚,说得明了。佛告诉我们这些现象不是真的,真的只有心,全是心变现出来的幻相。心为什么会变?动了念头就会变,不动念头的时候,这现象没有。也就是说,如果你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不起心不动念,这幻相都没有。就像永嘉大师所说的,「梦里明明有六趣,觉后空空无大千」,不起心不动念,觉悟了 ……
% n6 q! g. l! G+ _, P5 c- S+ j
        / U, o* J' A# j* s  O( a4 W. [
        195        12-017-1818 大方广佛华严经& ?0 j9 t0 W6 _7 D- m! q
   1 N* n3 t5 @6 ]; t" S  _( m; ]
……无边的经论,不超过这十个字。这十个字在《大藏经》里面,佛菩萨常常给我们讲,「发菩提心」,我们求生西方净土,这头一个条件。所以很多人不能往生,没有发这个心。你看看「三辈往生」、「往生正因」,第一句话「发菩提心」,然后才「一向专念」。我们今天「一向专念」大家抓住了,「发菩提心」忘掉了,所以不能往生。经上讲得这么清楚,「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八个字,你搞一半,这怎么行!所以对人不慈悲,念佛一天念二十万声、三十万声,都不能往生,为什么?你没有菩提心,这个要知道。这是菩提心。菩萨行,我下联写的是菩萨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菩萨行。这是全部的佛法,不单是释迦牟尼佛四十九年所说的总纲领、总原则,十方三世一切诸佛如来所说都不出这二十个字,大总持法门。这样说比较详细,不是这样说,很多人不懂,说是说得很清楚,但是不懂。譬如经教里面讲至诚心、深心、发愿回向心,很难懂,《起信论》里面讲的直心、深心、大悲心,也不好懂,我这么样写,大家好懂了。《无量寿经》的经题,前一半是果,「大乘无量寿庄严」那是果,因是什么?因是「清净平等觉」,修清净平等觉,证大乘无量寿庄严之果。大乘无量寿庄严就是极乐世界,就是阿弥陀佛,摆在经题上。
- K; M! ~/ m& b! P( ?7 P. r  |
  会集 ……
6 T' |2 f; s) F2 |) i. `) @1 s' O& [5 r! f
        & z; T% V+ J# z& y* ?4 V
        196        12-017-1887 大方广佛华严经, I! Z/ j) s7 X& u) u8 V/ \/ k
   3 j4 T! m9 P- _) j) r8 Z
……个入是诸法实相,宇宙人生的真相,他没有法子理解。
2 C$ j5 B, M- L* a  Q' I& U0 H& n' z6 O# v6 `) k
  后面这句是比喻,「犹如印文」。加拿大有个金石学家给我刻了两方印,一方是印光大师的传法心印,传心法印,代表印光大师一生的十六个字,他老人家常讲「敦伦尽分,闲邪存诚,老实念佛,求生净土」,这四句可以说印祖一生自行化他。这十六个字好,我请他给我刻了一方印,十六个字。你看盖下去,十六个字同时现前,又有先后,同时现前也不坏前后,你念的时候有前有后,但是盖下去同时,同时顿遍。另外一方印就是我们这么多年修学的心得,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二十个字。这一方印盖下去也是同时顿遍,不坏前后,你念的时候有前后。教我们从这个比喻里面去体会,你才能了解事实真相。1 b: g0 @: x8 x7 F( u

" _$ O5 S6 C: A/ F" W' g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段经文,「第二,明不离觉树,各升释天」。释就是帝释天,帝释就是忉利天,没有离开菩提树,忉利天宫有他们在。我们看经文:
: Z, x( _  \/ C  n# K  C3 }; e; N* F4 P: Q; k( w0 b# g
  【尔时世尊。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而上升须弥。向帝释殿。】, D1 ~! G" w# k0 H+ r
* l# K; ]! w$ j
  『帝释殿』是忉利天主的大殿,他的宝殿。这都很不好懂。世尊,释迦牟尼佛,他在菩提树下讲经说法,说完前面两会,『不离一切菩提树下』,这个地方你要特别留意「一切」,一切怎么讲?释迦牟尼佛就在 ……1 g# d" X. T, M7 S! K

. z1 R$ k5 {& H- X+ F          u/ P' L+ L: {9 k5 l" O2 T
        197        12-017-1896 大方广佛华严经
1 g8 P3 U$ m) M% e! v, L) \. E   
+ y# ]/ o! ?2 h, I/ [) @……、正觉心、慈悲心。诸位要能用这个心,你一生成佛,跟善财童子一样,跟惠能大师一样,不必来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43:34 | 显示全部楼层
一生成就。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你就错了,你就搞轮回心,虚伪的心是轮回心,染污的心是轮回心,不平的心是轮回心,迷惑的心是轮回心,自私自利的心是轮回心,你的麻烦就大了。: H: e4 Y' m6 H* m1 \
5 T2 Y$ q) Y2 ?6 n9 g- z: ~
  今天这两个小时,我把这一段经文简单给诸位同学介绍,希望我们共同勉励。我的一生,这是二十多年前提出来的,人家问我,法师你学佛这么多年,佛法是什么?我就告诉他,我只有二十个字,我的心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存心;行事,这老师教我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要在日常生活当中去炼。譬如饮食起居,不喜欢吃的,人家送来,要什么?随缘,我就在这里修忍辱、修随缘,恒顺众生,随喜功德。不要有自己的意思,随顺你,你什么都好,给我,样样都行,我没有分别,没有挑剔,炼心!历事炼心才能成就。没有一样不好,为什么?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想到《般若经》上「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还有什么不能随顺?样样都能随顺。如果你当真的话,那就不行了,随顺自己就造业,恒顺众生消业。业怎么消的?恒顺众生就消了,坚持自己的时候就造作,就这么回事情。不要坚持,什么都好,好事好 ……0 w+ E; L+ p5 p+ Y7 y
4 Q' k8 e+ h3 [8 g, V) E. a
       
6 ~9 B1 ?/ c8 G: S3 h         198        12-017-1901 大方广佛华严经
* O" \$ o1 y/ `  ]% Z- N   
* @, Z1 y$ w6 `6 h( }- w" Y……教诲,落实在我们的生活当中,落实在工作,落实在处事待人接物,你是真修地藏法门。如果我们天天读诵《地藏菩萨本愿经》,每天称念地藏菩萨名号几万遍,我们对父母不关心,对长辈不尊重,那就错了,完全错了,你的心行跟地藏菩萨完全相违背,这我们要能够想到,才能真正得到大乘经教的受用,才是真正护持自己的大法,这个大法是无上甚深微妙法,是自己的。. \8 O- w4 E" v: B5 O

! A' N  N, M$ W/ Y8 K  末后一句,希望我们常常能跟十方如来的气分交接。十方如来的气分是什么?就是我这二十多年来常常讲的二十个字,这二十个字就是十方如来的气分,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十方如来的气分。念兹在兹,要认真努力去学习。二十个字它的根就在真诚,真诚就是我们的自性,就是我们的真心。所以大菩提心的体就是真诚,那么其他的?其他是作用,真诚心对自己就是自受用,就是清净平等觉。我在日常生活当中,我心不清净,真诚心没有了;心不平等,真诚心没有了;心还有迷惑,真诚心没有了。如果有真诚心,一定是清净平等觉,对待任何人、对待一切万物、对待树木花草都有爱心,有爱心那就是有慈悲,那就有真诚心,如果很随便,没有爱心,你没有真诚心。这些地方都在日常琐碎事情当中你去观察,最重要的,自己要去检 ……
. ]% {) l7 ~+ ~% B
: T& {& C+ B( W& U0 H        . h. W# ?- _. }: e7 C
        199        12-017-1915 大方广佛华严经6 x7 s8 l' D. Q+ o  F
   
, \; B" T5 R8 I" o+ K8 o' p……上没有一个是好人;我的心真正是善良,世间上没有一个坏人。没有什么吃亏上当占便宜,没有,那是什么?那是从分别执著里生的。说老实话,妄想里头都没有,妄想是清净的,分别执著才是染污的。所以四圣法界,阿罗汉、辟支佛、菩萨、佛,这是四圣法界,四圣法界是净土;六道是秽土,是染污,六道里有分别执著,这个我们要知道。特别是想提升自己,希望在这一生当中真正成就,真正成就是成就自性的智慧、德行、相好,流露出来得受用,得真的大自在,那就是真正懂得用心。一定要用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要懂得菩萨行,菩萨行归纳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念佛就是决定生净土,决定去亲近阿弥陀佛。
# ]9 G1 G% h0 C: C+ u( V; b5 x2 _: i. r6 E
  这个老师是释迦牟尼佛为我们介绍的,如果我们把释迦牟尼佛看作父母,父母替我们选择一个好老师,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给我们选择出来,介绍给我们了,十方诸佛做证明,证明这个选择是正确的,证明阿弥陀佛真的是好老师,极乐世界是真的修学最殊胜的环境,到那个地方去没有不一生成就的。你要真的认识清楚,你才会把这个世间一切放下,像释迦牟尼佛示现的一样,全放下,什么都不要了。你看释迦牟尼佛给我们表演的,彻底放下,他也没有饿著,他也没冻著,树下一宿,连个房子都没得住,树下 ……
1 ^9 {( i: |; ~3 I5 U9 k9 ^
! o' i/ z9 }5 x1 ^        2 `# f, E, [  Z4 y3 P- ~3 W8 C' f
        200        12-017-1920 大方广佛华严经& E1 }+ e% o% [
   
2 L' x. u$ R7 Y& p& {4 ?; L……天在那里盘腿面壁静坐,那个形相是什么?形相是不动,里外都不动,做出样子给人看。第二个典型也是了不起的,持名念佛。持名念佛是身动,心不动,心里面只有一句阿弥陀佛。顺境、善缘,阿弥陀佛,逆境、恶缘,阿弥陀佛,把你的七情五欲,这一句阿弥陀佛全代替了。这就是外面你看到有动,有经行、有拜佛、有止静,里面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除一句阿弥陀佛什么也没有。这两种叫大修行人,所以得清净。清净得到了,一个法得到了,一切法都得到了,清净是性德。我们现在所讲的真诚就得到了,平等得到了,正觉得到了,慈悲得到了,下面我们再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统统得到了,一个得到全得到。这叫真修、会修。; }( u, d) A& m* C

, `* J! Y% J: z. q4 |' p  末后一尊佛「明了月佛」,「观察无数众生根欲智慧心境,余不能知,唯自明了」。这十尊佛就配十住,我们就晓得,明了月佛就是第十住的法身菩萨,这是十住到顶了。观察无数众生,这个无数是遍法界虚空界,只要见性,性遍法界,见了性之后,你的生活空间、活动的范围就是法界虚空界。虚空是形容,法界是真实说,因为在凡夫观察当中,虚空最大了,再找不到一样东西比虚空更大,所以用虚空来形容。其实法界才是真大,虚空界不大。俗谛里头虚空最大,真谛里面法界最大。遍法界虚空界,那个世 ……
4 m: g% `" y- L$ M, N9 O4 F) u# }
7 _- B1 r4 X- y4 D* {4 ^4 X
% j: o. D. F7 q, N* C7 g; [* ?* a201        12-018-0003 华严讲习& }( Y. |, M6 K/ I; j3 s
   
: X: {: X6 f( p……生意的,我们一个月可以特别举行一个从事於商业的这些同修们的研讨会,可以举行从事於工业的同修们的检讨会,各种行业就多了,我们的法会就很频繁、很热闹,真正收到效果。法会当中也可以唱个赞,法会完了也可以做个回向。唱个赞舒解心情,像唱歌一样,但是里面的内容著重在研究讨论,著重在解决问题。你说这个会多有意义,哪里是搞迷信?我们会搞得比其他的宗教更有意义。) A9 _2 r( y1 e5 M/ \

7 L8 J2 }9 c: y; R- z  正觉,你这个主导的人,你要是没有智慧,你要是没有真实修持的功夫,就是我们提倡的这二十个字,你要真正具足「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4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你就有能力应付各个不同的这些众生,你真正可以帮助他,自己做到尽善尽美,才能帮助一切大众。所以,正觉不严,不能为主。佛法在底下一个时代,领导这个时代,指导这个时代,我们不说领导,我们说指导,指导这个时代,自己一定要健全,真的要福慧双修。「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是慧,是修慧;「看破、放下、自在、随缘」是福,真实的福德。这个样子,我们自己做到尽善尽美,我们的环境也要做到尽善尽美,让人到这个地方,他很欢喜到这里来求学,很欢喜参加我们的法会,法会就是研究讨论会。佛的经教,任何一部经典,《华严 ……# }3 ]. S5 i" \

( q3 J4 G1 g, w2 m; G! o: l, e                        
. ^0 R8 n& P, d         202        12-018-0006 华严讲习, I9 e/ [8 Z5 R2 U) c
   
9 q" H8 Z; S0 m6 o9 k/ \( @……心安住在佛所住处,所以菩萨名号叫法慧。凡是十住菩萨,都叫法慧;凡是十行菩萨,都叫功德林;凡是十回向菩萨,都叫金刚幢。这个表法意思非常非常之浓,正如同《无量寿经》最后,佛给我们授记,凡是以一句阿弥陀佛圣号自行化他的,都叫妙音如来,诸位能细细体会这个味道。所以,十住,住佛之所住;十行,行佛之所行。在整个修学上,这三条是骨干、中心,就是信、住、行。住是你的存心,因为你存的是佛心,我们今天把它归纳起来,变一种说法,「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要住在这上面,这就是住佛之住,你这个心是佛心;再能「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你是行佛之行,过佛的生活,自然就契入境界。后面十回向,再把心量扩大,真正能够起心动念关怀尽虚空遍法界一切众生,爱护一切众生,关怀一切众生,全心全力辅导一切众生,这就是十回向,用金刚幢来做比喻、来表法,以这样的修行功力,这才能登地。
- s- p* G9 R& M+ o6 \4 O' A2 ^7 Z3 N* N5 P0 v+ h2 G
  第六会就登地,十地法门,会主金刚藏菩萨。本经称金刚藏,楞严会上称藏识,说法虽然不一样,意思都相同。如来藏,金刚藏就是如来藏,这是真正契入诸佛的境界,修行证果作佛了。作佛之后是教化众生,要把你在因地所发的弘愿圆圆满满的兑现,不能说了不算数。这个兑现就是佛在经上常 ……
9 i; k# i3 U& ]% ^( E4 k+ ~' |2 ~0 I9 \, s+ k( X7 e, u7 y; d
                        , v% D. o4 r9 l8 |" r1 R
        203        12-018-0007 华严讲习
% f' ^) O, Z' E1 S0 `. v   
* e+ Y4 n. Y- o' |……喝,她不生病。你们觉得很稀奇,现在的医药界里听到,不可思议。其实这个道理很简单,真诚、清净、平等、慈悲。别人能做得到,我们为什么做不到?再给诸位说,饮食是愈简单愈少是愈健康,暴饮暴食反而招来许多疾病,叫病从口入。这个道理,世间圣人就已经讲得很清楚了,佛法里讲得更深刻、更透彻。我们不从根本上去修养,养自己的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你不在这上下功夫,你要找什么医药、医方来进补,那是颠倒了,本末倒置。宗门教下都教我们从根本修,根本就是这十个字。你有了根本,后面那十个字自然就做到,丝毫不要勉强,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自自然然就做到了,你说那个生活多自在!所以我们自己要真做到,做出个样子给人看。信了以后要解。信是什么?信其当然之事,这种殊胜的果报,我们看到了;在此地是世尊为我们介绍的,我们听到了,我们相信世尊的话,世尊绝不妄语,句句话都是真实的。可是我们进一步要深入去了解,这些因果的道理是什么,不能不透彻。道理明白了,我们的信心就坚固,然后你才会发愿我也想得到。所以一定要明理。
# Y- `4 g5 m$ E# U6 t
+ m7 U5 ]8 q0 H  第二周,「差别因果周」。五周都是讲因果,佛法没有离开因果。《法华经》上讲一乘因果,所以佛法是缘生法。既然是缘生法,还是「当体即 ……
' I8 Q7 X* h+ U3 F- U3 P# u: G8 J3 \+ ^
                       
1 M/ L8 ]1 L6 t. s; [. _6 r; g5 K( E4 C         204        12-018-0017 华严讲习
: r! {' ~+ t+ {0 O# z   
$ K% M. H' B7 Z( @……就得二分的加持;你有十分诚敬,就得佛十分的加持。佛菩萨没有偏心的、没有偏爱的,不会说对这个人多一点,对那个人少一点,不是的,是你有几分诚敬感得几分的加持,道理在此地。没有诚敬心,怎么想也是枉然。我们今天在凡夫地,烦恼一品没断,业障习气很重,除此一法之外,我们实在没有第二个方法。老师教导我们,也是密法的真传。我们学佛,要想学佛有成就,要想弘化、能做一点好事情,报佛恩,上报四重恩,关键就在真诚。我们果然能够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存心,我们心里就是这些,哪有不得感应的道理!在行持上,真正做到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念佛是我们最后的归宿。《华严》到最后导归极乐,《法华经》也是指引西方,这是我们一定要觉悟。
* u" m/ ?; y+ e: d  J( U# F  x; ]# C0 t! [8 Z. S
  这里面所说的几句话,长者在此地,「至文广释」,等到经典里面读到这个经文再详细讲解,「今且略明此经宗趣佛果法门竟。」他在此地这个话,讲到宗趣就说到此地。实在讲我们现在用的本子是道霈禅师节录的,原文在《合论》里面,原文非常丰富。「博达君子,可试思焉。」这两句讲得很谦虚、很客气。博是博学,达是明达,有智慧通达一切事理,这种人则称为君子,可以尝试尝试多想想。长者这一段,我们也就介绍到此地。2 v1 j3 s" m9 D1 @3 [

$ O$ w6 E' w- E  后面「评曰」是 ……) E6 R7 r; W* |+ l" O7 j2 Q
3 a) t3 X* ^* A2 k9 a) p
                       
$ P1 \! X' b/ @5 \& f! o- O2 Q5 m         205        12-019-0003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2 y, q4 P7 F0 P3 F9 e7 G
   2 i& x1 `( D' |1 k( g- A3 V
……你要跟著我走。」释迦牟尼佛的法是平等法、清净法,他是用「清净、平等、觉」为标准,这个标准大家听了没有话说。- l7 s6 r) G7 \' _- {! v& H
4 e8 Q6 G; F( m/ K. J, r
  你心地还有妄想、还有分别、还有执著,你就错了。每一个人有妄想分别执著,他的妄想分别执著不一样,那相处就太难了。大家都把妄想分别执著舍掉,各个人都用清净心、真诚心相接触,这就是佛与佛在一起。唯以「真诚、清净、平等、觉」,我们将佛的教育归纳为二十个字,这边同修给写在这两边。我们要怎样存心?「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常存此心,常用此心,时时刻刻不离此心。这个心落实在事相上,就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不念佛不圆满,念佛就圆满,念佛成佛。2 Z( |6 A) X7 `% I9 H6 Y
) q, I8 z4 z0 @! g; A
  什么叫看破?明白了,事实真相清楚了、明白了。我相信在座的同修们,你们每天都看报纸,这现代人的习惯。我每天也有人送报纸来给我看,我不看,为什么?那个字太小了,密密麻麻的伤眼睛,里面东西都是乱七八糟的,都是污染,我不看。我看一个觉悟的东西,这报纸上每天都有一篇「正觉」。什么东西?讣闻。你看这么多人今天走了,天天看这个,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45:30 | 显示全部楼层
天天都走了,想到哪一天轮到我,警觉性。你看别的没用处,被污染,看这个东西提高警觉。所以你看到报纸好像都有很大的篇幅,那一版叫正觉版,那一版 ……
6 I5 l' @  f4 R! b/ @' Y4 P8 ~! m  y- p
       
  ?/ T3 b  n, _  _* s
6 V+ z1 u9 c- Y! j$ Z% ^9 s  z$ o, g9 J
        206        12-022-0001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四)- N0 ]% [0 }% W4 {8 b
   5 Q  r2 ~9 f5 C$ C) D9 j2 d. N6 f3 B
……被之力】: v& ?9 P! ]/ H
: F$ h3 r2 ]. Z& p! M
  我们凡夫,我们今天读经,我们能够思惟,能够体会到佛在经上所讲的一点义趣,是我们自己有能力通达、有能力遍知吗?不可能。但是我们今天也能有稍许的通达,也能有一点点智慧,这是佛力加持我们,这要知道。所以菩萨以下,不求诸佛如来加持,对於如来果地上的境界、智行、三昧,那是决定没有法子体会,也决定说不出来。要怎样才能得到佛力加持?自己的心行一定要跟佛相应。佛心真诚,佛心清净,佛心平等,佛心觉悟,佛心慈悲,我们有没有具备这些条件?如果不具足这个条件,你就得不到佛力加持。佛的行为,我们这边所写的「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佛的行为。我的心跟佛心相应,我们的行跟佛的行相应,就得佛力加持。下面说:
& z* W( Z, j' n. o# b. b- r! ]) h3 d) Q
  【及自宿世善根之力】" d$ ]1 q. m: I+ S6 o/ M
2 O- H+ z9 G% F' l* r' D
  这里句句话都重要。第一个我们心行像佛,就得佛力加持。其次,我们自己宿世,生生世世所修的善根福德,我们自己深信不怀疑,这是你自己所具足的。下面这是你的增上缘,善根、福德、因缘。$ T1 B- ^) }- j0 F% G! T
+ o4 o; ~. l3 z5 j9 |& F
  【亲近善友力】( Q7 }7 g( W" W6 L- o8 x# D, T
, P: m+ f2 ]1 D" K
  这是外缘上最重要的一个助缘。你亲近善知识,我们一般人讲,你遇到一位好老师;好老师是善友,好老师是善知识,你遇到了,他帮助你,他教导你,你能够专心一意向他学习。
8 Q/ D- k' ^; J. x; ^# w. x) j
% R( X+ K. B) j  Q. _3 T6 m  【深净信解力】4 N! g" C# O/ _2 _: @
+ Q5 ]7 p+ B: Q
  这就是你宿世的善根 ……
8 S& k4 g: `7 A- v) e# a$ y' [" {
       
* `& b9 M3 r$ I! w% i9 c$ I- c+ f/ o
# ~0 W* o, J) _% a+ p  w. w3 n4 G' e8 ~6 @: ~7 P
        207        12-030-0002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二)
1 T/ i+ W; C/ _$ j' B, b: H8 _   
7 L( V( g. p( l) U. ~……菩提心,志愿作佛。他来学佛,学佛为什么?为作佛。+ n# o  Z* C2 M! \% g% d( t( A
1 s1 L7 f9 ?2 R) `8 M
  愿是有了,如何能将愿望落实?所以他亲近善知识,提出两个大问题:一个就是怎样修学菩萨行,怎样学习菩萨道,他说得很多,这两条是重点。我们也想知道,什么是菩萨道?道是存心,菩萨存的是什么心,我们要这样学习。菩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这叫菩萨行。换句话说,菩萨是怎样过日子,菩萨怎样从事他的工作,菩萨如何处事待人接物,这属於菩萨行。我们总结《大方广佛华严经》,总结世尊四十九年一代时教,所谓菩萨道是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菩萨道。菩萨行?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菩萨行。我们总结拈出来了,可是这怎么样落实在我们日常生活当中?我们读《华严经》就有了眉目,纲目先掌握住了,我们才能真正学到东西。老师看到学生有这个愿望,这愿望正确,跟诸佛如来同一个愿望,他怎么不欢喜?热心指教。我们看第七段:3 |, U9 {2 `, _
$ R# [6 y7 ]+ y; E0 i1 {, ~* E
  【由迷心性而造诸业,染自陵他,生於骄慢。长流生死,皆由著我。於我所外境,深生爱染,爱著不出,恋著不离。】
2 E: e  M8 z" [/ x  {+ `
( D4 V3 B0 z- J( q3 H% Z  这些是善财无限感慨的话,没有闻佛法之前,自己在六道轮回作生死凡夫,生生世世都不能够出离。人在世间一定要晓得有过去世、有未来世,绝对不是说人死了,死了就完了,死了 ……7 W% G3 J: r' p
6 b: W6 q0 E: ^8 G- [
       
1 \. o1 T' f9 ], q' g9 z
$ N( h; S/ A3 g' P" X  Q, W0 ?) O: b1 E7 r
        208        12-031-0001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
) ~. v( t! q) M* i! ]. o' f* B4 [4 e   % Q: }1 f  v9 ?' i! \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  (第一集)  2000/2/24  香港九龙  档名:12-031-0001
" E  G3 L  `0 b- r7 Y' D2 A4 ?# L+ M9 `0 H+ S/ ~
  请看讲义第二页,下面这一段是第六大段「大圣重教」。在前面我们介绍过,文殊菩萨在大会当中教诫大众,有许多重要的教诲我们都应当牢牢的记住,认真来学习。今天这是这一章里面第六段,也是最后的一段,这段的文比较长一点,我们节录了七个小段,诸位请看第一个小段:- l) h1 v' {$ j8 ]( \! j
( l- E  |8 L. d$ w% r  H2 g
  【尔时文殊师利菩萨。如象王回。观察善财。作如是言。善哉善哉。善男子。汝已能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复欲亲近善知识行菩萨行。问诸菩萨所行之道。善男子。亲近供养诸善知识。是集一切智。最初因缘。由乐亲近善知识故。令一切智疾得成满。是故於此。勿生疲厌。】
, s1 i5 Z0 e  O0 W
3 O9 m$ e: \' B/ I6 Z+ _5 R  这是第一段。在这段经文里面,菩萨跟我们说的话都非常重要。前面三句我们能够体会到文殊菩萨得到善财这样的学生,感到无比的欣慰快乐,字里行间都能看到。『尔时』,这是指当时。『如象王回』,这句是形容菩萨的动态。诸位想想,也许大家在动物园看到大象,我们仔细观察,它给我们一个什么感触?稳重。大象要转过头来,是慢慢的全身回转,它不像我们一般人总有轻率,看那一边,头马上就转过去,象是整个身体转过去,动作缓慢,显得稳重。『观察善 ……
% \4 D) C' L+ v- k7 a7 ~  q1 [: N9 ^1 K' G$ {! z
       
. Z  I0 _7 M" K
" h) v& U# G. T' |% F3 w$ E
" Y2 U- j. `$ N1 l5 o         209        12-031-0004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
8 z  Z5 H* U) a- M7 {* c2 E/ ~8 k# B   
+ p7 y/ a4 P. Q8 R. x# S0 V8 Z; E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三)  (第四集)  2000/2/27  香港九龙  档名:12-031-0004* J" n! S6 L* D, I
+ y, s! A' F: b' Z, f- f" R
  请看讲义。昨天我们讲到善财童子请教的十一个问题,这十一个问题问得非常圆满,把我们学佛重要的次第、程序都说出来了。从初发心一直到圆满菩提,这十一个问题很值得我们做修学的参考。昨天给同学们介绍到第十一句:4 f3 o' l6 b) V) @! O
' V8 }" d$ X( b
  【应云何令普贤行速得圆满。】
9 m  {' [( \6 o' }5 m7 n1 P+ y% _, `$ c
  『普贤行』要细说,就是这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圆满』的意思,是这一部经里面所说的道理、方法、境界,如何落实在我们生活当中;要不能落实,那就不叫圆满。如何落实?换句话说,菩萨的意思是要我们过佛菩萨的生活,那就是转凡成圣,这才是真正的究竟圆满。如何『速』?速是很快的得到圆满,这就一定要依教奉行。世尊在一切经里面常常叮咛嘱咐我们「受持读诵,为人演说」,如果我们把世尊这一句的教训真的做到了,你就能够速得圆满。这句话的意义很深很广。受持,受是接受,佛跟我们所说的,我们是不是真的懂得、真的明白、真的相信,认真努力去学习,这叫受,我们真的接受过来了。持,要有恒心、要有耐心,不是做一天、两天,永远这样做下去,持之不失,不能够失掉。天天做出一个好样子给一切众生看,这就是自行化他,这才能 ……
5 |$ z& V4 ~' M3 U! [
2 L3 S; j/ y( q5 h        
; w6 M1 ^3 W) k' N; f
; S4 ^  G7 w: d" c& i, H
8 L1 }- N6 q# m* q* V         210        12-034-0003 善财童子参学报告(十六)
4 D# g" P7 L- j* _$ A( M8 ?8 t: G- s7 u   # K/ u* i% J0 }8 I  w& V
……心量大,你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生实报庄严土,不一样。这个道理不能不懂。) A3 u5 _& x0 B  i/ v7 H% l; K
/ Y8 x5 A' }5 u9 p: z4 C
  如果你在这一生当中,就能证到究竟圆满的佛果,这个心量还要扩大。扩大到哪里?《华严经》上讲的「情与无情,同圆种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22 18:46:28 | 显示全部楼层
所有一切众生平等成佛。在你心目之中,一切有情众生:今天我们讲的动物,一切无情众生:树木花草、山河大地,满眼虚空法界无一不是佛,恭喜你,你已经成佛了,你已经证得究竟圆满的佛果,转凡成圣。当下你的心就得到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这是你的真心,这是你的本性,圆满显露。你住在这个世间,生活、工作、待人接物,决定是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你就成佛了。「一切诸佛」,境界多深、多广,吉祥云念佛是这个念法,跟我们的思想不一样。
/ W7 |; s: Y8 ?+ t- B) o
5 w# V; {" X. v! r8 u  「平等境界」,「平等」这两个字比什么都重要。所以世界到什么时候真正太平,社会真正安定?大家都成佛了,这个世界永远太平了,永远安定了。为什么?每一个人的心都平等,决定没有高下。心不平等,怎么可能有安定?怎么可能有和平?去年过年,新加坡九个宗教在一起,举行了一次千禧年和平祈祷大会。我写了几句赞颂:「和」,和睦相处,「平」,平等对待。如果我们没有平等对待,和睦相处就不可能,那是一个空洞的口号,关键在平等。
( z0 [) w0 C# P( X2 Z. n( c4 y; a# x
8 X5 W3 Y; q  m# W0 j  在 ……8 x* ]( D& N' l
( Q# ]2 S2 O' K4 T

, t% `" ~: F" O5 c( w( `  ?; p251        19-012-0150 太上感应篇
0 d6 ?6 F4 f' B( ?1 ~3 G   
9 t2 V* x' ]: y% [0 @……吃一餐的人,菜里面还要放一些油盐酱醋,还有一些调味。她统统都没有,只有生菜,顶多生菜用水把它煮熟,什么佐料都没有,完全回归自然。衣服,捡别人破旧的衣服穿,不是没有钱,供养她的人好多。她说了,别人给我这么多钱,是要我替他做好事的,替他修福的,这个钱自己不能用。衣服捡破旧的,她说我要做一件新衣服来穿,打扮打扮自己穿得漂亮,世间还有很多人没有衣服穿的、没有饭吃的,我怎么对得起他们?你就晓得她的爱心是真的,不是假的,爱一切众生。我们天天讲「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没有做到,她完全做到了;「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她也做到了,学佛的好处,学佛的利益,从她身上我们得到见证,得到证明。生活那么样节俭,我们看起来好像很清苦,她在这个世间是第一快乐人,第一幸福人,没有人能跟她相比。0 K3 M. \* |5 X0 g
: n; G$ m* k6 B" g" l" {
  她一百零一岁,自己住一个房子,没有人照顾。她照顾别人,每天都出去,有一些贫穷清寒的人家,她都去帮助、都去照护。她告诉我,有人租房子,房租缴不出,她去替他缴房租;有人家里面水电费没有钱缴,她去帮人缴水电费;没有吃的,她就送米。我那天去看,她那个房子堆的大概有二、三十包米,人家送给她的;送给她什么?她去布施,到处布施。这是仁民爱物 ……
2 ^# ^  M1 U# G$ i- ^# l0 p0 W" l
2 G4 i+ C6 t. Z% \, l8 N8 V4 X        
( k! K: ], q: i* x( |; V$ F; ^         252        19-013-0003 了凡四训菁华—改造命运,心想事成( j& [: U: C; t7 U2 l/ @3 Y* X- [
   * `* w8 P* H" H. r: ^8 d' E% }
……下品往生的人,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他的六根能力恢复了,天眼洞视,天耳彻听。十方世界一切众生起心动念,他都知道,那个波动现象他全知道,全都接收到了。我们只有自欺欺人,自欺欺人是耻辱;过去无量劫来,天天干这些错事,干这个傻事,没有闻到佛法,不知道事实真相。这一生有幸运得人身、闻佛法,听说这个道理,听讲这个事实,这还能不回头吗?只要回头,决定不再做错事了,一定依十善,起心动念、言语造作,不离开十善业道。不离开十善业道,给诸位说,是从事上修的。
  s, w6 o1 h" S9 K* W- T2 l& \9 `% g! m5 j0 Z
  我们今天跟诸位提出十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如果你能够不违背这十句,你是明理而改之。起心动念,处事待人接物,我们与这十句相应,这是你真正觉悟了,你真正回头;与这十句相违背,你还是迷而不觉。你这一生当中,无论修学哪个法门成就有限;换句话说,不可能脱离六道轮回。但是你一定要晓得,如果不能脱离六道轮回,决定在三途。我们这个人间死了之后,来生再得人身的,很少很少,为什么?与十善业道相应才能得人身。所以自己要好好想想,起心动念、所作所为,与十善业道相不相应,如果不相应决定堕三恶道,这个道理要懂。
# j/ m6 n+ }1 M4 G' q3 T# O
6 j$ r4 q) `! u' n2 {5 h) i  第三:「从心而改之,不取於相,如如不动」,这 ……* Y, @9 W) o* ^8 b3 q
5 j9 ?& b* o+ q
       
- `3 _0 G" m  k9 A4 }9 v6 D5 b         253        19-014-0079 佛说十善业道经
5 ~+ |( {: I2 K   % m. H6 k" O& }2 |# Z
……就是情识。所以说转八识成四智,四智菩提,这是乘愿再来人;没有能够把心心所转变成四智菩提,他是六道凡夫。六道凡夫福报再大,做到摩醯首罗天王,福享尽了,还要往下堕落;换句话说,决定逃不出轮回。
: e* v7 \' j6 W% k5 H2 O
$ C; d6 i" H0 C1 V' ^  所以我们冷静的观察,大梵天王、摩醯首罗天王比不上须陀洹;须陀洹虽然天上人间七次往来,决定脱离六道轮回,诸天天王没有办法超越轮回。我们修行在哪里修?六根接触六尘境界里面,如何把情识转变成菩提,四智菩提转阿赖耶为大圆镜。「大圆镜」是什么意思?就是我们现在把佛陀的教诲总结成这十句: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心包太虚,量周沙界,这是大圆镜。真诚心包太虚、遍法界,清净心包太虚、周法界,乃至於自在包太虚、周法界,随缘也是包太虚、周法界,这是大圆镜智。转末那为平等性智,转第六意识为妙观察智,转前五识为成所作智,这个「智」的量都是包太虚、周法界。- ?9 Q0 q6 L7 Y$ c  ?

1 Y( X1 w' @6 ]; }7 P5 j  我们在什么地方转?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做一个大转变,决定不起自私自利;顺境决定不起贪爱,逆境决定不起瞋恚,我们就止於至善。与一切众生接触,起心动念无不是善,决定跟十善业相应,果报是称性的,所以『常富财宝,无能侵夺』。称性的财宝什么人能够侵犯,什么人 ……
# r) w: O9 T# M) O4 _$ q. r* b5 q# D( m! o2 }0 Q1 B
        - L1 v/ d# W* _& q
        254        19-016-0010 了凡四训, `9 e! ~  W9 H. B: ~% R- Z
   " @, v  H( v$ u# I- k
……当中对人、对事、对物,我们用什么心?佛在经教里面教给我们,用「真诚心」,「真」决定没有假,「诚」则不虚;用「清净心」,清净决定没有污染;用「平等心」,平等就没有高下;用「正觉心」,决定没有迷惑;用「慈悲心」,爱护一切众生,慈悲心里头没有自私自利。我们要用这五种心,这五种心就是大乘佛法里面讲的「大菩提心」。如果用大菩提心来讲,很多人不好懂,照经典里面注解讲,也很难懂,我这样说法,大家就很容易理解;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佛心!佛是用这个心对人对事对物。佛的行为是什么?行为,我也用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个念佛,佛是觉的意思;就是念念觉而不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7 06:05 , Processed in 0.090519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