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修慈修悲能断嗔恚,怎么说众生无边誓愿度,法门无量誓愿学;烦恼无尽誓愿断;佛道无上誓愿成的四无量心呢!慈应有三缘,一缘众生,二缘于法,三无缘。悲喜舍心也是这样。若按这个意思,唯有慈就可以,不应有慈悲喜舍!缘建立于身心五蕴,利益喜乐,是众生缘;依法满足众生所求为法缘;佛于众生有缘,而不是所有众生都与佛有缘为无缘。把一切众生视如父母、妻子、亲属一样的慈为众生缘;见一切法都从缘生而不见众生是法缘;没有慈也没有缘,又不见众生为无缘。悲喜舍心也是这样,应该有悲喜舍心,而不应该有慈悲喜舍。见行之人多修慈悲,爱行之人多修喜舍。如这样悲舍不应该有慈悲喜舍!无量也可说是无边,即是无边是一,佛道无上誓愿成就可以,不应该说四无量心呢! ) G$ ^: s1 R* D3 u
佛说,诸佛为众生说法,秘要难难。如人只见佛放光,不见光中有佛,为不同类众生说法,现不同音声让不同类众生听明白等。佛根据请法众生不同、根基不同、因缘不同等,有的只说善法,有的善恶和果,有的善恶果报、烦恼苦,有的说生老病死,有的说受、爱、取、有、生,有的说过去、现在、未来世因果,有的说六入爱取,有的说灭八种苦,乃至十二因缘。
# s9 }& V* D; m6 l1 `诸佛说法有大方便,常与无常、乐与苦、净与不净、我与无我等等,随众生根性方便说世间法,在此基础上方便说离相离有的出世间法。让无量众生去掉五欲习气,安住道心。有的众生贪财、爱富贵或性格暴躁等无量诸恶习,诸佛以无量心方便于千万劫中劝化,令发菩提心,
6 Y: V l( G; @8 ^, S6 a& d佛说,四无量心具体表现为慈悲喜舍。虽然说修慈能断贪欲,修悲能断嗔恚,修喜能断不乐,修舍心能断贪欲嗔恚,字义上有重复,也不能说一说二说三,只能说慈悲喜舍。因为,恚有害命和打骂二种后果。修慈能不害命,修悲能不让打骂。嗔有恨别人和恨自己二种,修慈能不恨别人,修悲能不恨自己。恨别人有原因,恨自己无原因,修慈能去掉有原因,如不与他一般见识等;修悲能去掉无原因,如别与自己过不去等。嗔有久远积累习气和今生开始积累习气二种。修慈能去掉过去习气,修悲能去掉现在习气。嗔有嗔圣人和嗔凡夫二种,修慈能去掉嗔圣人,修悲能去掉嗔凡夫。嗔有上嗔和中嗔二种,修慈能去掉极爱生气的上嗔,修悲能去掉一般爱生气的中嗔。所以,慈悲喜舍与四无量心相对应而不能说应三不是四。人为割断内在的联系和相互照应的关系。
$ U Y" n! @% Q) R1 a佛说,有四种无量心。即无量有缘非自在,缘于无量众生而不能得自在之体。无量自在非缘,只缘父母、兄弟、姐妹安乐,不是与众生的无量缘。无量亦缘亦自在,是诸佛境界。无量非缘非自在,是声闻缘觉境界。诸佛菩萨无量心为实,诸声闻缘于无量心中少而足。
4 k! Z+ c$ Y7 C!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住于此经,得慈悲心,是不是大慈大悲呢!
- C4 ^0 B( m! t$ _$ c/ f佛说菩萨于诸众生分为三类,一所亲,二怨憎,三不亲不憎。亲人中分上亲、中亲、下亲三等。怨憎也是这样分上中下三等。菩萨对上中下三等亲人分别给予上等、中等、平等的满足之乐。菩萨对上中下三等有怨憎人分别给予下等、中等、多于上等的满足之乐。菩萨如果转上中下三等亲人平等,给予平等满足之乐,为慈心成就。菩萨如果转上中下三等怨憎人为平等,给予平等满足之乐,为悲心成就。但这不能成就大慈大悲。
$ I* j( Q- m9 K0 t菩萨大慈对一阐提无差别想,不见其过不生嗔恨 ;又平等利益众生。菩萨大悲是平等利乐众生。菩萨大喜为众生得佛法利乐欢喜。菩萨大舍为不见自己相而一切法平等舍于众生,令具足菩萨行。 ; W0 I- B, o% g4 w
菩萨先发世间的四无量心众生无边誓愿度等,才得出世间的四无量心,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 n Q/ F1 S2 r- ^: V# n; \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四无量心对诸比丘而言,去掉不利因素,增长有利因素,是不是虚观无实呢!若不真实还能利益众生吗!若真实为什么不以诸佛菩萨威德之力,直接救度众生出三界而受乐呢!如我修慈心经此劫七番成坏,三十六番人天果报,还没成无上佛道呢! - |, V2 s! |1 Q' G' O
佛说,若于一众生,不生嗔恚心,而愿与彼乐,是名为慈善。修慈的人实在不是妄想,其心真实。声闻缘觉修慈有些困难,而诸佛菩萨慈悲真实。菩萨修行慈悲,住于此经,观金为土,观土为金,地水火风随意成就。观众生非众生非众生实众生随意成就,无有虚妄。 " @* Z; b; w# Q# K; x" C
菩萨修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是真实思维,不是虚妄。怎样是真思维,菩萨修慈悲喜舍能断除诸烦恼的众生相;能为一切诸善根本;能为贫穷众生起惠施心,护佑得到财富。而自心不生贪著,必定回向佛道。
; m! w- \) N: H菩萨修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不为名闻利养,不求人天快乐,不求报答;平等行施,不见受施的人持戒与破戒,不分众生高低贫贱,不择时间地点和什么地方。只要众生有求,平等行施永不间断,具足布施功德。菩萨布施时如有分别心、差别念,就不能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 |+ b( g% S, A) ?菩萨修行慈悲喜舍的四无量心,对众生平等慈如自己儿子想,悲悯众生如父母想,让众生满足财富的同时,还让众生得到大智食物、善行食物,于佛道不求小乘;还让众生得到法喜食物,永离欲爱;还让众生得到智慧彼岸食物,得于三界解脱。
8 S& b/ M- U6 R% n菩萨慈心布施浆时,心发大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到大乘河,饮佛净水,断烦恼渴,离生死爱,具足法身,入三昧智慧海。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得出世间离欲寂静诸昧,具足法昧,得见佛性;然后也去利益无量众生,让众生无六道差别之味,唯一法味。
A6 Y! f, N1 a2 t菩萨慈心布施车乘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成于大乘,得住大乘,得不退转乘,得无上功德乘,共证菩提。
# i) r" ]/ ^0 v菩萨慈心布施衣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得惭愧衣,法界覆身;得坏诸见衣,成金色身。希望诸众生普得无色身,得入无色此经。
# v+ l0 S! L# r* m8 H菩萨慈心布施花香等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貌色微妙第一,百福庄严,常遇善友,具足善根,持无碍戒、坚守戒、无悔戒、一切智戒,离诸破戒;得无戒、未曾有戒、无师戒、无作戒、无秽戒、无污染戒等大乘之戒,具足持戒功德,成就此经微妙莲花。
% |1 ?0 S, f% _( }; X菩萨慈心布施床铺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得天中天所卧之床,得大智慧,坐于四禅;卧于菩萨所卧之床,得安乐卧;离生死床;坐无上床、忍辱床、无畏床、清净床、善法床等,远离世间诸法、诸苦、诸烦恼,得善法、善友,共依诸佛所行之法。
, d- X6 p" X1 ]" q菩萨慈心布施舍宅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入大乘舍,修大悲行、六度行、大正觉行、广大行;得正念安住常乐我净,远离恶念颠倒;心入此经,于未来世常住菩萨所居宫殿。 0 U8 j0 F! x2 ^# y/ E
菩萨慈心布施灯明时,发坚固誓愿。希望众生和自己一样,生光明无量,安住佛法;常得照明,光泽第一;其目清净,见清净佛性;肉眼清净,见十方佛刹;得佛光明,普照十方无量世界;燃大乘灯,灭众生无明暗;得火珠明,灭三千大千世界所有黑暗;具足五眼,悟诸法相;得此经光明,示悟众生真实佛性。 6 Y* ^# f7 }4 v6 V. f2 b0 a
佛说,四圣道所说善根,慈为根本。一切修息至十二因缘及暖法、顶法、忍法、世间第一法的四加行等诸法诸缘,诸根诸力等一切见道修道,都以慈为根本;离开慈或无慈,一切修行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再从四禅至诸三昧及诸神通智慧,都以慈为根本;离慈无世间法,出世间法就同水中月、镜中花一样不真实。因为,慈是一切诸善根本。
8 }- i f1 k, i( O9 D% g4 e! z佛说,实思维即慈,大乘即慈,菩提即慈,大梵即慈。父母即慈,慈即是佛不可思议境界;慈即是众生佛性,慈即大空,慈即虚空,慈即常住佛、法、僧,慈即是净,慈即是我,慈即甘露,慈即佛性,佛性即法,法即是僧,僧即是慈,慈即是佛。
1 W) }! F# n. e5 Y& F0 ^/ x: n5 h0 q佛说,慈是一切菩萨无上道,慈是诸佛无量境界。若于小乘的声闻缘觉而言,无常即慈,苦即是慈,不净即慈,无我即慈,妄想即慈,不布施等即慈。这样慈是利己慈,不是利益众生慈。这样慈是不能觉了诸法,不能见佛性。慈若见法有相,就是有漏有为。 0 U) S; ?- e* [) P5 w
佛说,慈不可思议,法不可思议,佛性不可思议,佛不可思议。菩萨住于此经修如是慈,安于睡眠,眠无恶梦,梦中无有不善,命终自在往生,是此经能成就菩萨无量功德。
9 K' q( u8 Q7 W9 f6 n: p+ K8 _0 w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所有思维真实,声闻缘觉不真实,怎么不以菩萨威力让众生平等受快乐!众生也实在没有得到快乐,是不是菩萨修慈心为无利益! * v' c& Q% M: n) j0 y! m4 O
佛说,诸众生不修善行,作恶转定业必须受苦报的,如一阐提或一阐提转入各道众生,菩萨所修慈为无利益,不能令得受乐。诸众生修善行,所造业可受苦报也可不受苦报,菩萨之慈为有利益,能令得安乐。众生善行,见修慈的人,自然受乐。 i8 e5 o% X& [- r
佛说,慈有无量门,即有神通。如提婆达多欲害如来,放狂醉大象入城,践踏诸弟子和百千众生,城中人民举声嚎哭。诸弟子中没有离欲的四散奔走,唯阿难于道中禅坐不动。这时,佛入慈定,出手一扬,五指出五狮子,醉象害怕,爬在地上,礼我佛足。五指实无狮子,而是修慈善根力将之调伏。 & G/ f, _' M v' T' S/ k
再如佛来此城双树林的路上,有五百力士在修路,路中有巨石众移不动,佛慈心怜悯,用大脚指举此石置于空中,还以手接住放在右手掌上,吹一口气将此石为碎末。令五百力士贡高心得以调伏。这都是慈善根力的功用。 ; c* M4 {, b0 m$ W; r; Q
再如,南天竺有一大城,城中有一长者名卢至,为大众导师。卢至已于过去无量佛所植诸善本,可大城人民信伏邪道,奉事外道。佛欲度彼长者,从王舍城至大城很远,佛与众弟子步行而往。外道听到消息就造谣惑众,说有一些出家僧人要来此城,他们到哪里哪里就遭灾,大地五谷不收,人民饥饿死亡,生病不能救治;他们都是无赖,似罗刹恶鬼等。大城人民听到谣言后,纷纷到外道处求解救之法。外道说,可将城外树林砍光,井泉用臭秽物填死,城门紧闭,各持武器,才能保大城安稳。大城人民立即施行。佛与众弟子来到城下见此情景,慈心怜悯,所有树林恢复如初,又长出无数花草;井泉清澈;城门自开。卢至长者带领大城人民,来到佛住所,听佛法要,发心向佛。此树林井泉恢复如初,都是善根力的功用。
: {3 W1 \9 D" }6 G2 S+ F- Q1 m再如,舍卫城有一女失爱子而疯癫,裸身哭于四城门通行道上。此女于过去佛所种过善根,佛起怜悯心,告阿难为此女穿上衣后,佛为说法。此女疯癫立愈,并发心向佛。这都是慈善根力的功用。
% i3 G% R- i3 m) Y4 s再如,此舍卫城中有一优婆夷,于过去无量佛所处种诸善根。今生又皈依佛门,经常供养众僧医药。僧中有一比丘,得了一种怪病,良医说需要人肉为药引子。此优婆夷用黄金买肉而买不到。便用刀割自己腿上肉为其治病,比丘之病得愈。而后来此优婆夷身上生疮,苦恼不堪!即高喊南无佛!佛起大慈心,立见佛持良药敷其疮愈。并为其说法,令当即发菩提心。这就是慈善根力的功用,佛实际没有去现场。 1 h, x' Y/ x: J8 s D
再如,有一恶人,贪心不足。得病为头痛腹胀,苦恼不堪。念南无佛陀!佛当时住其它城市,但闻音生慈心。这个恶人当即见佛手摩头腹,给予药汤。佛实没有去恶人住处,而是慈根善力的功用。 ( v! y. x* [; L: _& ^* v- t
再如,一个国家有五百贼人,烧杀抢掠无恶不作。国王用兵捕之,然后用利器刺瞎双目。群贼苦恼念言,南无佛陀!佛于祗洹精舍闻音生慈心,用清凉风药治愈群贼双目。即见佛为说法,同发心向善,修行佛法。佛实没有去群贼处,而是慈根善力的功用。 " g) r! ~- W6 x1 c4 t
再如,一国王子愚痴,废其父自立为王。因与别的民族有宿怨,抓来一万二千名女人,割耳鼻断手足,推下深坑欲活埋。此时,这些女人大哭,念言南无佛陀!佛于竹林中闻音生慈心。这时,诸女人见佛来到此地,手足耳鼻完好如初。又见佛为其说法,诸女人听法都出家受具足戒,发菩提心。佛实没有去诸女人处,而是慈根善力的功用。
r1 X. p+ b' C+ O3 t! T. E由此可见,菩萨修慈是真实思维,慈善之力不可思议。佛菩萨寻声救苦的慈心愿力与神通自在,也不可思议。 ( [ I6 }% r6 P1 x+ x& c
在这里我谈一个哲学命题。唯物与唯心主义。所谓的唯物主义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停留在人的意识上。而不承认思维感知不到的第七识魄和第八识神识乃至第九识自性、第十识纯净性。只有佛、菩萨或老实依佛法修行的人,才证知以金木水火土为属性特征的宇宙光能魄的存在;和自身具有神识与性的光能存在。这种光能说到底或了义说、究竟说,都是物质属性,即以光体存在方式的不能独立或能独立的高智慧能量。不能独立的为众生,能独立的为佛菩萨。这样的人才能证知世界上彻底的唯物主义与真正的唯心主义是一体的,即唯一佛乘。佛菩萨的神通妙力都来源于通彻宇宙又在宇宙中万彻万能的光能。又以光能为载体成就的生命现象才是智慧无极限的觉者,成就的过程就是积功累德,培育慈悲、增长智慧的过程。否则,停止在意识上的唯物主义,停留在思维上的唯心主义,不是彻底的唯物主义者,不是真正的唯心主义者。而是三界之内有欲、有求、有想或无想的六道众生;或有为、有染、有漏的诸外道。这是存在于宇宙之中乃至我们这个世界的绝对真理。这一绝对真理的证知不是在语言、文字等一切文化现象上求得,也不是在一切物质属性变化规律上的科学现象中能找到。所谓的地球文明,即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是世间法则。离开地球乃至太阳系,就不能适用其它星球或世界的生命文明与法则。只有出世间的文明,才是永恒的真实的常乐我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