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定弘法师:太上感应篇汇编讲记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4:03: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样讲起来就非常的契机。我现在时间因为不够,搜集的案例很少。我们在网上一起学习,假如同学们碰到有一些非常好的案例,尤其是对应这个《感应篇》的经文,您把它搜集起来,把出处、时间、地点、人物都交待清楚,然后你可以寄给我,我来做这个教材,助宣教化,这是功德无量的事情。  K. c. G  l$ b; H' \5 B1 T1 Q
2 a7 @$ _* H( c
  『此经大旨,遂得昭明于世』,让这部《感应篇》的大意,它的深刻的旨趣,得以在当代能够显发出来,让大家能够真正明白。人明白了因果,自然就不会造恶,自然就人心归善、天下太平,所以和谐社会、和谐世界必以教学为先。乃至你在小至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也有做领导的,一个家有家长,一个公司有老板、有总经理,他们的责任第一就是教学,就像这李昌龄太守一样。用什么来教?最好的就是《感应篇》。你自己学,自己要去做、要去落实,然后你教导底下的家人、员工一起来落实。把人都教好,其它你就不用操心了,他自然就不会长坏心眼。; s! A4 b1 s; X- @6 p9 m  `
8 h1 i6 P- d3 J+ R2 r: i6 s
  像很多老板在抱怨自己员工很难管,管财务的他会走单,搞销售的他暗中吃回扣,做人事的用自己的好恶、爱憎来选拔人,任人唯亲而不是任人唯贤。这些问题现在很多,确实经营企业都焦头烂额,因为人不行。你想最快速的转变这个局面,就用《感应篇汇编》。《感应篇》我们要自己认真的学,然后教大家,到最后人都教好了,他自然就有忠心、有仁义。知道哪怕我自己起一个坏念头,天地鬼神都能监察,都有果报,你就不需要用公司的制度去约束他,他自己就会约束自己,这叫无为而治。所以做老板的到最后只会劝员工,「你们要注意休息,别干得太卖命了」,就劝他们休息了。李昌龄因为在地方上有这样的业绩,所以后来也得到了提拔,『历官御史中丞』,这个官相当于我们现在讲的中纪委书记,专门是纠察百官的善恶,哪些不如法的就进行举报、进行审核,这个官就很大。『福寿并茂』,做官到最后,用现在话来讲,他能安全着陆,能够平平安安退休,这就不容易了。不是他一生公正廉明,他不可能有好的下场,不仅能够平安退休,而且他的福报很大、寿命很长,余福这一生都享不尽,福荫子孙,而自己来生会更好。我们再看下面第五个故事:6 L$ }6 ]' k% m1 c1 |2 n6 c
, ~0 y; ?( v+ |7 g( B4 q
  【宋越国郑清之。尝进此篇于理宗。登极后。赐钱刊梓。御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二语于篇首。自是奉行者益众。清之尝许作赞。未成。因目眚。力疾作赞。目即愈。后参大政。同知枢密院事。】3 @) V2 F8 p! ^

- E4 t+ P! i2 M; M/ P. w7 s  这讲到也是宋朝的一位官员,他是批注《感应篇》获得的不可思议的福报,就是他本来眼睛有疾病,竟然能够神奇般的康复,不用吃药、不用找医生,自然就好了,这也是感应。这里讲的『宋』就是宋朝,『越国』是指的在春秋战国时代的吴越,也就是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古时候称为会稽,郑清之是那个地方的人。『尝进此篇于理宗』,尝就是曾经,将这篇《太上感应篇》奉呈到宋理宗(理宗皇帝)那里。理宗『登极后』,就是他登基、做皇帝了,于是就很想推广这篇文章。你看古时候的帝王都很有智慧,知道因果教育的重要性,自己能不能做到是一回事,至少他知道这是好东西,所以他要推广。『赐钱刊梓』,皇上亲自出钱来印刷这篇文章,这个梓就是印书,刊梓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出版。而且为了更好的推广,还『御书「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二语于篇首』,御书就是皇上亲自题字,他写了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这可以说是整篇的纲领,《感应篇》教你什么?就教你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恶事都不能干,遇到缘我们奉行一切善。《感应篇》把善和恶都给你讲得很清楚,分析得很仔细,善到底有哪些善,恶到底有哪些恶,你很明了,这样你就很容易去落实。《太上感应篇》篇首有皇帝亲自题写这八个字,我们现在讲这是最高指示,就像以前毛主席最高指示,这是理宗皇帝最高指示,指示什么?让百姓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你看这多好,这是很聪明的皇帝,他知道老百姓都做好人了,他这个江山就很稳固,没有人会造反了。所以历朝历代的皇帝无不是重视这种圣贤教育。
* J9 L- [0 Q7 b9 k5 P/ r
" ?1 z0 G8 s+ T% x  我们现在缺乏的就是这种教育,而其最初就是因为慈禧太后,她把这些圣贤教育给荒废了,她迷信,喜欢驾乩扶鸾,什么事都问鬼神,没有能够按照老祖宗的教诲来做、按圣贤的教诲来做。本来清朝前期,这些皇帝个个都重视圣贤教育,你看康熙、雍正、乾隆,他们自己本身都是国学家,儒释道都通,而且也力行,所以有康乾盛世。到了中叶以后,皇帝慢慢也就开始轻忽了,到慈禧整个就把它废掉了。这一废,国力就大衰,人心就涣散,西方列强就乘机而入,让这国家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最后清朝被推翻,民国建立,一直都是战乱,这国家都没消停过,直到一九四九年共和国建立。到今天,总共已经是满清亡国一百零二年,所以圣贤教育荒废太久,人民百姓对这个信心都失去了。而现在真正希望能够和谐社会,唯有重新复兴起来,最快速的莫过于提倡因果教育。现在我们看到国家领导人也都重视党员的敬畏心的培养,敬畏心怎么培养?不学习因果哪来敬畏?他必须要深信因果,敬畏心才能出得来,所以《感应篇》是最好的教材。宋理宗这样来推广,所以『自是奉行者益众』,自是,从今以后,从那个时候开始,奉行《感应篇》的人就非常的多。因为学的人多,就很有必要写一个『赞』,所以郑清之就曾经发愿,『许』就是许愿,要作一篇赞,赞的意思也就是鼓励大家来学习,也是弘扬。结果因缘不具足,『未成』,没能够写成,而他的眼睛就有毛病了,『因目眚』,这个眚就是眼睛里生了眼翳,就是像白内障那样,看不清了,就没办法写字。2 k9 S! r. x5 G  s/ k6 v
7 H6 f/ S9 H8 k/ ]) b8 b( `. ^" N
  这就很遗憾,他许了愿要把这个赞文写出来,但是现在眼睛有毛病,写不出来,怎么办?可是他没有退心,『力疾作赞』,力是奋力,疾就是赶紧,眼睛有毛病,还能模糊看一些,他就使劲、努力的去完成这篇赞,宁愿眼睛瞎了他也不退心,这是发真诚心。结果没想到『目即愈』,愈就是恢复、康复,眼睛立刻就康复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4:04:47 | 显示全部楼层
很神奇。这都是因为他发起这一念真心来弘扬《感应篇》,所以天地鬼神就护佑他。本来按他的业力眼睛会出毛病的,竟然能够把这业力转了,这种感应很多很多。如果我们不相信、怀疑,一怀疑你就得不到这样的感应,为什么?感应最重要的是用真诚心,如果我有怀疑,真诚心就没有。没有真诚心,你的感就不具足,当然应也就不可能有了。所以现在人所谓崇尚科学,什么东西都是要先怀疑,你这个有没有科学根据?这用现代医学讲不通的,你这毛病(眼病)怎么好的,我来做做研究、试验试验,是不是想要为《感应篇》作篇赞就能好?我试试看。你去试,你肯定不行,为什么?你抱着想试试看的这个心,这已经是怀疑,心不真诚,就没有感应。必须是所有的疑虑都放下,就一念真心,里头不夹杂任何的妄念,一个念头就希望为众生、为正法,那个感应才不可思议。现在这种真心的人太少,全是给所谓的科学态度毁掉了。+ o$ z0 j. T& q' e

' D4 t- x6 d" f0 F. `8 Y8 _. b  我自己深有体会,我是知识分子,在世间读书二十年,拿了所谓的博士,还教人,在大学里当教授了,教人教什么?所谓现代的科学思惟,先是怀疑,然后去实验,看看能不能证明。这个做物质上的研究可以,在心理上的感应道交用这套方法是完全背道而驰。所以我们现在学知识学得多的人可以说是中毒很深,什么毒?怀疑的毒,疑心。疑心,古人称为是鬼,所谓疑神疑鬼,这肚子里有鬼了,你能成就什么好的事情?所以现代人都善怀疑,谁都不相信。别说什么圣贤、佛菩萨他不相信,哪怕是旁边最亲密的人他都不相信,老师也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他就没有一个真诚相信的对象,谁都会怀疑。怀疑老师,这个老师到底是不是说一套做一套,是不是个伪君子?怀疑父母,父母是不是真心爱我?所以你看,现在家庭里两个人在一起生活,夫妻都互相猜疑。你再问问他,「你能不能相信自己?」他自己也不能相信。你能不能够相信,「我力行善事,就像这郑清之一样,我身上的病都能好」,你有没有这分自信?没有。有病了,他相信医生,相信医生又不是全相信,试试这个医生,试试那个医生;试试这种药,再试试那种药。最后那个病愈来愈糟,他谁都不相信了,那只能一心等死。谁害了他?自己的怀疑心害了自己。这是毒,所以医学上讲免疫力,疑心最破坏自己的免疫力,你会得很多的病。免疫力弱了,你又有很多烦恼,烦恼等于是心上的病,身心都有病。为什么会有病?免疫力没有了,被怀疑心给破坏了。
4 g5 X' B9 y. g' a  q, M& o/ t- S3 ^3 ]: Y8 F
  真正想要去除怀疑心怎么做?要从因果下手,深信因果。相信只要我为善,必有善报,一切都是有前因、有后果。譬如说我遇到一个人,我被他骗了,那不是偶然的,是我前生肯定骗过他,他才会骗我,所以这一生我给他骗了,我甘心情愿,还债。我不怀疑,即使是他来骗我,我都不怀疑,给他骗,骗够了他就不骗了,为什么?债还完了,他再骗骗不了。因果是最根本的信念,我有病,有病要相信我念阿弥陀佛就能念好。这个病是什么?宿业,前世今生造了不少的恶业,尤其是杀业感召的。你去找医生、去找那些药,我告诉你,医生和药把你治好了,不是他们治好的,是你的命中该好,你才能好;命中不该好的,无论是什么医生,华陀再世也救不了你,医生只能治病,不能治命,治得好的病都是你命中该好。既然如此,我就一心念佛我也能好,命不该绝就不会绝;命该绝,我一心念佛能往生。要有这种信念,这要从因果上下手。
6 l- i) b9 w- R  u3 j! E- I3 Q8 i; F, \* ~
  这部《感应篇》我们细细的读,从头到尾我约莫算了一下,至少得三年,一周学几页,学个三年下来,深深的把因果这个根扎好,你的心就平了、就安了,你就不会再怀疑了,断疑生信。有了信才谈得上仁义礼智,这五常,仁义礼智信,信是基础,信都没有,仁义礼智都落空了。所以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一个人连信都没有了,这个人就不可能在社会上立足。有了信,自己不怀疑自己,也就不怀疑别人;不怀疑别人才会有真诚,才不会虚伪,才不会诈欺,这才是有诚信,古人都是这样的。所以这位郑清之有这样的发心,为《感应篇》作赞,眼病就好了。后来『参大政』,大政就是国家政务,官做到了『同知枢密院事』,「同知」也是一种官名,现在讲是一种副职,中央有同知阁门事、同知枢密院事,这个同知枢密院事,它是一种官,就是主管军事这种政务,用我们现代话讲,就是在军委里头任要职。在北宋时期,这个枢密院事往往是由宰相兼任,实际上现在也是。宰相就等于我们现在讲的国务院总理,枢密使就是军事机构最高的任职,就是军委主席,现在中国领导人都是党政军合为一身,北宋也是如此。所以郑清之做的官很大,这个官我们现在来讲大概是最高的参谋长或者是军委副主席,这样的一个职务。这是讲到因为弘扬《感应篇》得到的果报。下面一个故事是讲求子的,我们看经文:
& v0 D( p5 A' f- |; d
6 }( L, Z& f. i  y3 H3 Z  【台州王竺。有男名净。四岁病死。哀痛情切。发心刊刻此篇。欲求亡男再为父子。妻果有孕。因至黄岩进香。恍似与净同轿回家。即生子。取名师回。面貌与前无异。骨肉重完。】
2 {; Y, G/ ~6 w0 G7 h& f! N1 q( ~" [" |7 G
  『台州』就是现在的浙江省台州市,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叫王竺,他有个男孩叫王净,结果不幸四岁就病死了,这位父亲非常哀痛,『哀痛情切』,就是痛切的哀痛自己的儿子死了。这个父亲对儿子那种情很深,希望求他再回来,他怎么做?『发心刊刻此篇』。你看古人要求什么他会求,如理如法,他做功德,刊刻此篇就是发心印《感应篇》,这个功德很大,为什么?譬如说你印一万册,其中有几个人看了,能够断恶修善,回头了,那你就救了几个人。当然我们不指望一万册出去能救一万人,这个估计没有那么高的概率,但是能够有百分之一,乃至千分之一的人能够获益,都没白印,所以我们现在来弘扬这个《感应篇汇编》,让大家来学因果。可是这个《汇编》流通量很少,我们手上《感应篇汇编》这本书,我看了后面版权页,才印一千本,太少了。如果大家能够发心来印,广为流通,我们就有教材,学的人就方便。现在印刷容易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4:05:46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候要刻板印刷,印刷的量也没那么大,现在方便,我们来将这部书广为流通,功德很大。
& u7 i" U3 S: f5 b3 \, @* z& J3 w. t) L1 N3 s1 T" k
  这位王竺发心印这个《感应篇》,『欲求亡男再为父子』,希望他死的这个儿子再回到他家里,再投胎做他的儿子。这个一般来讲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可是这位王竺对自己的儿子很执着,这样求能不能求到?人有善愿,天必佑之,这不是什么坏的愿望,是好的愿望,而且他做得也很如理如法,他做功德回向。结果后来『妻果有孕』,他夫人真的又怀孕了。然后他们到黄岩这个地方来进香,这是当地的,也是浙江台州市里头的,现在是黄岩区,到那里一个寺院去进香、去祷告。结果回来的路上『恍似与净同轿回家』,这个夫人恍恍惚惚之间就感觉到,她那死去的儿子王净跟她一起,同一个轿子回家,可能就是王净的神识又回来了。后来生了儿子,取的名字叫师回,大概意思说他又回来了。结果没想到这个儿子『面貌与前无异』,就是跟前面死的那个儿子王净完全一样。这『骨肉』又重新团圆了,骨肉就是一家人,父母、儿女就是骨肉。跟他的面貌完全一样,这是什么?他的面貌完全是他的心所变现的,这个人的心是这样的,他再投胎作人还是这个面貌,这是一种证明。我们再看底下一个故事:: @% m! i" |! {, D& L
3 z2 ], N% N* ?0 \
  【黄岩县。】
+ G  Q" ~  d, Z: h4 b6 {
9 }$ J3 }/ j# i& c) z: W# L  讲的同一个地方,也是宋朝的事情。有一个人叫:
# z- h) j2 H: K6 ^! R7 W9 Q
2 j# ^6 C' m$ l3 t3 K  【杨琛。见人刊此篇。自念无力。随缘助刻第十七号一板。梦神曰。已如君所刻中矣。果中第十七名进士。】/ w" R' Z- D8 |8 r% R! W; W
$ U- u6 |( M$ `' i- x$ n" T
  杨琛是宋朝一位进士,也是一位大学者,对经学很有研究,历史上也有留名,曾经官至国子博士。古时候的博士跟现在博士意思上有点不同,过去的博士就是教授,国子博士就是国子监里头的,也就是现在讲的国立大学的教授,这是他的名望很高。杨琛当时出身贫寒,还没有考上功名之前,他就一定是力行《感应篇》,所以他自己见到人要刊印这篇文章,他就很愿意一起随喜,说明他对这篇文章特别的重视,也非常愿意去弘扬。但是『自念无力』,家里穷,拿不出什么钱来,只有这么一点点,他没办法独立承担印刷出版的工作,所以他只能『随缘助刻』。古时候一般通常是用木刻,像我们现在讲的付梓,这个梓就是梓木,用梓木(一般是上等的木料)来刻,然后再印,大概是有好多板,一块一块的,他就『助刻第十七号板』。结果做了这桩好事,晚上就有感应,梦到神人、天神,跟他讲,『已如君所刻中矣』,你已经得到这个功名了,因为你发心做了这桩好事,你所得到的那个功名,考第几名?如君所刻,你刻的是第十七号板,所以你会中第十七名。『果中第十七名进士』,你看这感应,考上进士第十七名。
% `( Y& M7 A) p+ ^* w" c! u2 T- S* A, N
  古代进士分为三甲,第一甲就是三名,状元、榜眼、探花,二甲、三甲就是所谓的进士出身和同进士出身,这个都是属于进士,所以杨琛就考中了。可见得功名,就是我们现在讲的学位,你有多高的学位,跟你是不是很聪明、很会读书关系并不很大,跟你的阴德相关联。你祖上有阴德,或者你自己能够力行善事,德厚,功名才高。包括你这一生得到的福禄,要做多大的官、有多大的财富,不是跟你智慧、能力有直接关系,这是福报,跟你的德有关,这个德得修,不是前世修来的,这世就得修。你看了凡先生,他就是修德改造的命运,前世没有这些功名、富贵,他能这一生修,一样能够获得。我们再看下面第八个故事,这是讲生子,生子的人都希望顺产,《感应篇》也能帮助她。: m8 Q5 p' B; R% C4 I$ v* T* p

' z* t9 q' h; C" C  【南直沈球。因妻项氏有孕多病。发心刻成小卷。便人持诵。工人捧板到家日。妻产一男。母子俱庆。】
( K* I3 R0 {3 p8 x& F$ E- B
' n+ W+ D4 p0 a0 s  『南直』就是现在我们讲的南京这个地方,沈球这个人,他的太太姓项,项氏怀了孕,却身体多病。孕妇如果身体有病,就会影响胎儿,胎儿生下来之后,如果没有夭折,可能身体都很弱,甚至会有残疾、各种先天的毛病。所以沈球就很担心,怎么办?他就『发心刻成小卷』,把《感应篇》印成小小的一个册子,便于携带,随时都可以从身上拿出来读诵,方便受持的人。所以《感应篇》可以把它印成一个袖珍本,随时放在口袋里,我现在读的那个本子就是属于袖珍本,它是折迭的,比名片稍微大一点,它有好几页可以拉开、可以合起来,折迭式的,很方便,里头还有注音,能够帮助你把字读准。当时他刻的这个小本流通,便于人持诵。结果印刷的工人捧着这个刻板『到家日』,就是准备去印刷,那一天开始印,他的妻子就生产了,产下一个男孩,很健康。『母子俱庆』,庆就是非常的平安,这就是得到了一个感应。3 F$ H! ~3 _7 R, S4 |

6 j0 N$ g3 B0 ^% D. k$ e  所以要生产的妇女,希望能够顺产,希望能够生下一个有福、有德的孩子,健康的、健全的孩子,怎么做?要大做功德。看你自己的能力,有能力的多印法宝,这是最好的方法。印光大师当年,人家供养他的这些钱财他只做一个事情,就是印法宝、印经书。我们师父上人净公上人老和尚一生也是做这个事情,跟印祖完全是一样,只不过现在的法宝的形式多样,有光盘,还有网站、卫星电视等等,不光是书。而且现代人可能你让他看书,他没有那个耐心,你让他看碟子还比较好一些。我们这些光盘可以大量的印,像《感应篇》,过去曾经出过白话故事的有声书,有国语,还有粤语,专门请播音员讲授,讲得非常动听,让你听得很入神,都是讲故事。它完全是讲《感应篇汇编》里的故事,但是用白话的形式讲,还有音乐配合,就像听说书、听讲故事,非常动听,这些都可以大量流通,网站也可以放上去。我们来大力推动《感应篇》的学习,学净土的人用这个来扎根,不学佛的人学了这个都有大好处。我们再看第九个故事:
' e% x" y- {) p9 u5 {/ K8 W5 r2 ?4 t/ ~6 M  k, c" U, T; s- x! X
  【杭州汪静虚。志欲刻板广施。以薄宦未果。其子源。克承先志。捐产刻成。多方劝募。善士殳玘等。印施万部。源梦父谓曰。汝善成我志。劝善共施。我已生天。汝母亦寿。众人与汝。名著善籍矣。】
5 M- y% R4 k3 c" L, K3 L; }! I* a" S* I' D
  这个是讲到流通《感应篇》,超度父亲、利益现世人的这个果报。杭州这个地方有一个人叫汪静虚,他发心想要『刻板』流通《感应篇》。这个『广施』就是指大量的印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4:06:44 | 显示全部楼层
古时候印刷成本很高,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不像现在,现在就方便了,所以想做功德,现在容易。『以薄宦未果』,他做一个小官,小官就是薄宦,薪水就很低,所以未果,就没有办成这件事情,靠自己的力量做不来。结果他的儿子,叫汪源,『克承先志』,这个克是能的意思,承是继承,先志是他先父的遗志,这是孝养父母之志,父亲有未成的宿愿,儿子把它成就,这是大孝。所以他『捐产刻成』,这个儿子很难得,把家里的财产都捐出来变卖了,来刻印流通《感应篇》,等于是为他的父亲做功德,有点像《地藏经》里面的婆罗门女。婆罗门女母亲死了以后,为她母亲变卖家产,布施觉华定自在王如来塔寺,就等于是护持佛陀教育,加上她念佛(《感应篇》如果加上念佛法门,合在一起就更圆满了)。他为他父亲刻印这部书,当然自己力量还是不够,所以『多方劝募』,劝大家一起发心募捐。, j7 t# [  g2 t5 x# l& o2 W) l
. y6 u3 l' X6 g+ _9 a) q
  古时候的人纯朴,所以募捐的形式很可行,现在募捐我们也不提倡,为什么?一来现在印刷、流通法宝不像过去那么难了,一般一个人的力量,譬如印个一千部、二千部,你拿出几万块钱也就够了,你有多少能力就做多少事,除非是他们主动发心,你可以大家一起做。不要去劝别人,劝别人就怕有副作用。所以我这一生立志也是效法印祖,效法我们师父上人,人家给我的供养我就全部印法宝,但是我绝不劝募,我绝对这一生不会劝人发心来印。我们有多少钱就印多少法宝,没有钱就不印,这是众生的福报问题。我们在讲课里头劝大家印,这就行了,劝大家也不是把钱给我,劝你们自己印,绝不募款。所以,如果有人以我们的名义说要募捐的,那都是假的,师父上人也不募捐,我是更不能募捐,只是劝导大家,这是个好事,你们愿意印你们自己去印。5 V& c) t. f/ Z  J+ n
( c7 [$ H3 w" ^' _- j7 U# ]( i. ~
  这位汪源联系大家一起,『善士殳玘』,殳是个姓,这是例举出一个人名,说有这些善士等等,总共印施万部《感应篇》,印了一万册。结果这个好事做完之后,汪源梦见他的父亲,就在梦里跟他讲,『汝善成我志』,你很孝顺,我一辈子没做成的事你帮我做成了,养父亲之志。『劝善共施』,劝导大家一起来行这个善事,布施流通《感应篇》,这个功德令我已经生天了,而且你的母亲现在还在世,也得长寿。『众人』,就是一起发心做这个好事的人,这些人跟你『名著善籍矣』,你们的名字也已经留在了天神的善籍当中,善籍就是善录。《感应篇》这里讲得很清楚,天地鬼神对每一个人都有善恶录,他们监察我们的行为、记录我们的行为。不要以为我们自己做了亏心事没人知道,其实天地鬼神没有一个不知道,不可以自欺欺人,哪怕我们心里起心动念,有一个不好的念头,譬如说嫌弃人的念头、憎恶人的念头、怀疑人的念头,甚至毁辱人的念头,都知道。你能瞒的只是那些胡涂人、愚痴的人,就是跟你自己一样的人,瞒不了天地鬼神,瞒不了圣贤。有功夫的人、心地清净的人都知道,知道他不说,为什么?说你,你不能接受,你会抵抗、会逆反,那更造业了。就不说,只是在讲课当中点一点,你自己去反省。我们再看下面一个故事:
: ]. O" |' Q# q" H9 C( M8 H; ^# @$ X) d7 N, k5 I
  【简州王巽。久病死至冥司。见一衙门。金字额曰。东岳府。殿左有一金字碑。乃感应篇也。巽读一遍。欢喜恭敬。即闻神曰。王巽一见真经。便生如此敬慕。若能从此奉行。兼持戒杀。自然疾愈身安。不须在此。遂得还魂。重病顿愈。由是奉行不怠。】* b9 t7 y4 B4 ]0 q# u, ]

# x% y2 d  u# G  我们先看到这里,这是第十个故事,讲的是『简州』这个地方,是现在四川简阳县,有一个人叫王巽,这个人病了很久,最后病死了,这都是他的业力。结果魂神到了『冥司』,就是阴曹地府,见到一个『衙门』,上面有一个匾额,写着金字,『东岳府』,原来是东岳大帝的衙门。『殿左』,大殿的左边有一个『金字碑』,这个碑上面也是金字刻的,原来刻的是《太上感应篇》。你看阴曹地府里头都用《太上感应篇》来做为衡量人善恶的标准,换句话说,鬼神记录人的功过善恶,完全是根据《感应篇》。结果王巽就在那里读了一遍,就是还没有接受审判之前,没进衙门,就在门口抽个空读了一遍。读一遍时间不长,你一个字一个字认认真真的读,也就是十分钟。所以我劝大家是每天最好能读三遍,至少要读一遍,把它做为定课,读一遍就十分钟,读三遍也就是半小时,可是你得到的利益就太大了。王巽读了一遍之后很欢喜,以前没读过,读了之后觉得很受益,立刻就起了恭敬心。你看,对于圣贤教诲他有这分诚敬,这就是福报,福报就看你的诚敬心有几分。你对圣贤教育如果没有诚敬,没有福报,你就没办法真正去依教奉行,所以福也加不到你头上了。结果他正高兴的时候,就听到有一个神跟他讲,大概也不是跟他讲的,是在旁边作评论的。说王巽这个人一见到『真经,便生如此敬慕』,神都受他的感动。王巽见到了真经,什么叫真经?完全讲的是真理,这样的圣贤教诲就叫真经。道家里头讲真经,实际上儒释道讲的都是真经。他见到了真经就生起如此敬慕的心,能够有恭敬心,能够生起仰慕,能够想依教奉行,这很难得,这一念善就感召无穷的福报。
+ @: M  G& ~% t8 v0 r+ l% A2 A$ e7 K' c2 Z
  所以神在旁边说,『若能从此奉行』,再加上『戒杀』。大概这个人杀业比较重,可能喜欢吃什么海鲜、美味,杀业重,感召的是疾病、短寿,他就是病死的,原因是杀生。能够戒杀、能够吃素,就得健康长寿。加上他能奉行《感应篇》,福报就更不得了,所以『自然疾愈身安』,疾病就能康复。身安,这个身安有两重意思,一个是从健康角度上讲,身体没病,原来的宿疾都好了;第二个讲他的福报现前,身心安乐。所以『不须在此』,这个此就是此地东岳大帝那个衙门,审判的多半是罪人。真正力行《感应篇》,成了一个大善人,就不用下地府了,即使不学佛,都能往生天道,道家讲做神仙去了;如果你能够加上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你就往生极乐去了,不用再到阎王爷那里报到了。说完之后,这个王巽就还魂了,在地府里头有这么一个经历,就是现在我们医学里讲的濒死体验,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4:07:43 | 显示全部楼层
在临近死亡的时候都会出现这种状况,那是真的,不是假的,绝不是幻觉。他还魂了,苏醒过来,结果『重病顿愈』,顿是立即,他得的是重病,结果立刻就好了,这不可能是假的。他知道这个感应,『由是』,就是从今以后,因为这个缘故奉行《感应篇》,绝不懈怠,一生受持,所以自然就得到了福寿。底下有两行分析:
1 K1 {! v( L# R, L3 E2 b, O6 ?; L# k7 B2 @1 @6 G
  【盖不识字人诵经。胜于识字人。以其无杂想也。背诵经。胜于看本诵经。以其能摄心也。其义只在敬字。王巽可证也。】
1 U1 P; q  `8 h& G, j# M# G) L/ C# A, o6 y
  这是跟我们讲,受持《感应篇》最重要的心态就是在一个敬字,诚敬心。印光大师讲,「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十分诚敬得十分利益」。怎么叫做敬?这里讲,举了个例子说,不识字的人背诵经典,胜过识字的人背诵经典,这话什么意思?一个人不识字,他就听,听完之后他就能够认认真真的去读诵,他心里没有妄想,『以其无杂想也』。你要知道,不识字都能把这经背下来,他花的功夫肯定比那个识字人要多;如果心不诚、不敬,他不可能背得下来。我就认识一位马来西亚的同修,这同修虽然是华人,但是从小接受英文教育,不认识中国字。结果听到老法师讲《无量寿经》,他就发心来读诵《无量寿经》,一个字不认识怎么读?他就听那个光盘,照着上面的音,一个字一个字去念,就像我们念咒一样,《无量寿经》将近二万字,他就一个字一个字这么硬把它读下来,现在基本上能背了。你看人家花多大的功夫,虔诚,不识字的人都能背诵《无量寿经》,他心里肯定是很诚敬的,他读诵的时候没有杂念;我们识字的人读《无量寿经》杂念很多,原因就是诚敬心不足。读经的时候,读《无量寿经》也好,读《感应篇》也好,要像什么样?印光大师讲,如对佛天,就像佛站在我们面前,天神站在我们面前,我们这样来读、这样来诵,诚敬心就出来了。你在佛菩萨面前、在天地鬼神面前,你还敢胡思乱想吗?他们都知道我们心里想什么。9 e* I+ z8 ]2 Q' K3 Y# [

( V  P2 p; z3 c* v  A$ ]  实际上不是如对佛天,是对着佛天,佛菩萨何曾离开过我们?头上三尺有神灵,神灵何尝离开过我们?不要认为我们见不到他,他就不存在,肉眼见到的可见光,那个光波范围很小,看不见的事物比看得见的不知多了多少倍。不可以掩耳盗铃,说看不见了,我就没有了。像掩耳盗铃那个成语,为了偷铃,怕别人听见,怎么办?把自己耳朵堵起来,自己听不见了,就以为人家都听不见,那叫掩耳盗铃。我们看不见神灵就以为他不存在,不一样的道理吗?多愚痴、多可笑。下面讲『背诵经,胜于看本诵经』,这是鼓励我们要背诵。你看着本诵,如果读得很熟,杂念就会进来;背的时候,你这心就更专注,因为杂念一进来的时候就背错了。别说《感应篇》这么短,它一样,背着背着错行了,本来背这一句,下一句就跳到前面去了,很多情况都是这样。这是说明什么?你那时打妄想了,没有留神、没有专心,所以背错了,背着背着自己都不知背到哪去了。背《无量寿经》往往出现这种情况更多,因为它长;《感应篇》短,还比较容易,愈长的经典你愈得专注,这样能够摄心。摄心就是专心,把心收回来,把妄念都排除。: Y. v! x# Z& E; b8 Z( E
3 @% }  f( M5 J$ f" t# n+ V1 D. K  k
  孟子说,学问之道无他,求其放心而已。平常我们的心是散乱的,像放出去的鸡,鸡到晚上得把牠收回笼里头,心也是,你不能老放到外面,要把它收回来。所以摄心就是收摄你的心,把妄念给去除,用背诵的方法最好。孩子为什么要背经?就是让他摄心。背诵的那个内容都是次要的,最主要的是让他修定。戒定慧,因戒得定,因定开慧,一切的圣贤教育都是遵循这个纲领。《感应篇》本身就是戒,你得照着上面来做;背诵就是修定,定久了就能开智慧。『其义只在敬字』,摄心就是恭敬。当我们能够把心真正定下来,那个诚敬心就流露出来了,无论待人、处事、接物,都有诚敬,都不敢放肆、都不敢怠慢。所以,诚敬心的培养是学圣、学贤关键之所在,也是你福报能不能得到的关键。如果我们修善,做这些善事,流通法宝,没有诚敬心,得的福很小,这个福报关键在你的心,不是在那个事。『王巽可证也』,王巽这个人的事例可以证明。你看,他就是读了一遍《感应篇》就得延寿、康宁,得这么大的福报,他就是读一遍,但是这一遍他读得很恭敬,读完之后心那么欢喜,马上受益,这叫法喜。我们再看下面一个故事:
7 F; O. b+ v9 k3 X7 _' l2 u4 g6 z- O1 _( U9 b$ t, y
  【慈溪秦三。力贫养母。病癫久废。逢一道士曰。汝从我。当治汝。遂敷其足即愈。三白母从之。道士令三闭目。以手挟之。御风而行。至海上一山。山人讶曰。此无仙骨。何以至此。道士曰。伊家供养感应篇数世。每为子孙讲劝。善根不断。故收之耳。三思母念切。复挟归。已十三日矣。】
5 i+ A" u3 ]* n- V1 `
; s* I- C6 c5 H# p4 j  这个感应也很特别,在『慈溪』这个地方,就是现在浙江省宁波,有一个人叫秦三,『力贫养母』,家里很贫穷,但是很孝顺,孝养母亲很尽力。结果『病癫久废』,他自己得了病,什么样的病?这里讲病癫,大概是像癫痫这类的,久废,病久了之后竟然变成残废。『逢一道士曰』,有一天遇到一位道士,这个道士是有功夫的,就跟他讲,『汝从我,当治汝』,你跟着我来学,我可以把你治好。于是这个秦三就发心跟他,『敷其足即愈』,大概是给他的脚敷上些药,马上就好了。古时候的道士都是大医家,医和道都是同源的。秦三于是就跟他母亲报告,说要跟从这个道士来学道,这个人很孝顺,要离开他妈妈去学道了,必须要征得母亲同意。之后道士就教他,『令三』,就是让秦三闭目,把眼睛闭起来。然后拉着他的手,『挟之』,拉着他,『御风而行』,乘风飞去。这道士有神通,拉着他一起飞,飞到了海上的一座山,这是一座仙山,里头的人都是仙人,要不然也到不了这山。山上的人看到了秦三,很惊讶,就问这个道士说,此人无『仙骨』。大概成神仙的人都会长出仙骨来,所以他的面貌就很俊秀、很清雅,我们讲仙风道骨,他要有这样的一个面相出来,才能成仙。这个人没有仙骨,『何以至此』,为什么会到这个地方来?道士就说,『伊家』,伊就是他,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4:08:42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家里供养《感应篇》已经好几代了。大概是他祖父辈就已经供养《感应篇》,每天读诵受持。8 A: ?$ {" F+ |& L; P

7 A& i- Y+ r9 [% U1 q( m# w& S  你看过去古人都以《感应篇》做为自己的家训,清朝的彭二林居士家里就是这样,历代都有状元、进士。这秦三家里奉行《感应篇》好几代人了,而且『每为子孙讲劝』,都劝自己的子孙学。印光大师在他的《文钞》里头也是特别劝导,家庭教育,父母(尤其是母亲)要带孩子学习《感应篇》,孩子每天都得背诵,要跟他讲解里头的意思。家庭教育最重视的是要用因果教育,在这个小册子《天下太平之根本》里面搜集了印光大师很多的开示。我就是因为认真学习了这本小册子,才发心要讲这个《感应篇汇编》。因为印光大师反反复覆的强调,所以我们就落实印祖的教诲。然后又说『善根不断』,他家里人都很有善根,秦三这个人善根也很厚,虽然没有长出仙骨,还是收了他,所以把他带到这个仙山上来了。结果秦三因为『思母念切』,他很挂着他的母亲,心也很孝顺,但是情执没放下,所以也成不了仙、成不了道,这个不能勉强。所以『复挟归』,这道士还是把他拉回来,让他回家。结果回到家,虽然他感觉上很短时间,已经过去十三天了,换句话说,他可能已经入定十三天了。从这里我们看到,要成仙,它的基础是《感应篇》;我们学佛要往生西方,也是要以《感应篇》做为我们的基础。能不能够成仙、能不能够成道、能不能往生?就要看你能不能放下情执,《感应篇》做得十足、做得很好,情执没放下,也成就不了。
) P* Q  C. ]+ G+ m( A' X
/ m2 \# R" R! ?2 q  所以要往生西方,首先要做一个善男子、善女人,要以《感应篇》做为标准,然后还要放下,把一切情执放下。这个需要智慧,佛家讲的般若智慧,看得破、放得下,这要用什么智慧?认清宇宙人生的真相,知道这一切都是假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我们师父老人家今天讲经里面就讲到,现在科学家全都已经证实了,所有的物质分析到最后,现在最小的微粒叫微中子,大概是电子的一百万分之一,现在能发现的最小的粒子,再往细分就没有了。物质都没有了,是什么?是人的念头。念头的波动形成了基本的粒子,然后组成物质,所以整个宇宙所有物质的根源就是念头,就是你的心,那是妄心。妄心一动就产生物质现象、产生宇宙,所以都是假的,叫幻相,不是真的,是你念头变现出来的。你对这个道理明白了,你就肯放下,真的就是一场梦,眼前有父母、有儿女,全是梦中的境界,真正醒过来了,什么都没有。能放得下了,你念阿弥陀佛就能往生;放不下,你的福报在六道里面享,你受持《感应篇》,将来能够生天、能够作人。但是,再轮回作人,甚至往生天道,你未必能够再受持《感应篇》了,可能还会造业,特别是享福的时候,造恶业会多,容易,造的业很严重,来生就堕落了。这叫三世怨,这一生修行没有出离六道,来生在人天享福,人天享福就造业,造业就受报,来生就到恶道去了,三世怨。所以《感应篇》是基础,但是我们要在此基础上提升,要念佛求生净土。下面一个故事:
/ |' u- ~3 G1 j+ r* D7 J' j$ M1 C$ k! |7 ]
  【天彭张道人。诵感应篇。募化度日。然止能诵其半。忽卧病至冥。一官问曰。尔诵感应篇。何不究熟全篇。而乃止诵其半。宜还人间。更受百日辛苦。出遇吏戒曰。汝以不诵全篇。故至此。今可自悔。并普劝世人。不惟免罪。更且增功。道人既苏。遍告一方。人果敬信。其地屡有丰年。道人亦病愈。后得道。】
, g" F5 D3 h- X; g. I6 ]2 w& `. g
* [) {+ P1 w% P0 n  这是讲一个修道的人,在『天彭』,这是四川天彭镇,张道人(道士),他以《感应篇》做为日课,每天读诵。『募化度日』,就是他每天去化缘,有点像出家人托钵,过着很清苦的生活,这是修道的人。但是他『止能诵其半』,这《感应篇》他每天只读半部,大概是不是太忙了,不能全部都读下来。这个也是太不应该了,从头到尾读一遍也就是十分钟,他十分钟都不肯拿出来,只读一半。结果有一天忽然卧病,就断气了,魂神到了冥司、地府,遇到一个冥官,就问他,『尔』,就是你,诵《感应篇》『何不究熟全篇?』究是究竟,就是把它读圆满、读熟,为什么不把它全篇读圆满,偏只读个半部?『而乃止诵其半』。你『宜还人间』,宜就是应该,你回到人间,还要『更受百日辛苦』,就要受惩罚。你对《感应篇》不尊重、不恭敬,只读一半,不读圆满,所以罚你受一百天的辛苦,就是得病。所以人得病,要知道都是因为造业,不能怨天尤人,都是自己造的。想要早点病好,怎么办?你依《感应篇》断恶修善,每天读诵、每天奉行,就能好,这些故事都给我们讲这个道理。结果张道人出来了,在冥司门口遇到一个鬼吏,这也是地府里头的官员,吏就是现在讲公务员,告诫他说,『汝以不诵全篇,故至此』,因为你不肯把《感应篇》读圆满,所以你要到这里接受惩罚。可见得读《感应篇》我们要恭恭敬敬,读漏一个字、读错一个字都有过失,鬼神都知道,所以不可以用慢心(轻慢的心)来读,要恭恭敬敬、一个字一个字,自己要听得清清楚楚,心里念得清清楚楚、记得清清楚楚,口里读得清清楚楚,就像念佛似的。这三个清清楚楚,口念得清清楚楚、耳听得清清楚楚、心里记得清清楚楚,这才叫诚敬。0 O2 k7 R8 Z- _, ?. y9 O. X$ O9 a

- F: H- X' b* ]8 J6 J9 n& @: e  这张道人不读全篇,所以到阴府来。『今可自悔』,你现在自己要悔过自新,并且普劝世人,要自己读、自己做,还得要劝导别人读诵、受持,不仅可以免罪,而且还可以增加功德。道人从阴曹地府出来了,就苏醒过来,苏醒之后『遍告一方』,把他的事迹跟大家讲,这个事情是自己亲身经历的,决定不是假的,把他这一方的人都教化了。『人果敬信』,每个人听到他的教诲(他这是现身说法),果然都能够生起对《感应篇》的恭敬和信心。所以这些故事得多讲,讲了之后大家就能够生信心。如果有这种网站,现在网站很方便,能不能够我们也开辟一个网页,读诵受持、为人演说《感应篇》,得到的感应,就像这些故事,如果你有这样的感应故事,把它写下来,可以送到这个网站上面。像在无量寿经专修网、香港佛陀教育协会,这些都有邮箱,欢迎你们投稿,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4:09:40 | 显示全部楼层
都是鼓励大家生起信心。大家生起信心,乐意受持了,大家都有福报,所以当时张道人那个地区,就是四川天彭这个地区『屡有丰年』,经常都出现丰收年,这是人心向善的感召,人心善,天地就和。我们现在看看,当今的社会、当今地球屡有灾年,这个问题出在哪里?天灾人祸愈来愈频繁、愈来愈严重,不是有丰年,现在是欠收、粮食减产,科学家说这是因为温室效应,地球变暖了。地球变暖原因何在?人心变坏了,变得浮躁、躁动不安,所以地球也躁动不安了。要改变,那要从根本上改,就是改变人心,用《感应篇》的教诲、用因果教育,这是最好的。道人能够这样自度度他,所以他自己的病也就康复了,后来他自己都得道,得道成仙。我们再看下面一个故事:
& K& w5 h5 O! y
+ G1 ?" R7 j. G! u; x/ z% S2 W  【钱塘汪元。贫而无子。惟老母在堂。日诵此篇。募金刊施。以祈母寿子嗣。方刊首卷。妻已有孕。后生子。母享高寿。元尝曰。吾一念之诚。求母寿而即寿。求子嗣而得嗣。感应之理。固昭昭矣。】9 K& i6 P; t* t4 u9 V

4 ?3 K4 \7 z8 F3 Z' ]  讲的是钱塘这个地区,现在的杭州,汪元这个人家里很贫穷,也没有儿女,只有老母在堂。他很孝顺,奉养母亲,自己日诵《感应篇》做为日课,而且也要发心流通、募集金钱来刊印布施,以祈求母亲长寿,也祈求自己能够有子嗣,就是能够有儿女。这个是孝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他希望有后。『方刊首卷』,刚印了第一卷,他的妻子就怀孕了,你看感应很明显。后来果然生了个儿子,而且母亲也享了高寿,你看求寿得寿,求子得子,有求必应。汪元就说,『吾一念之诚』,我这一念诚心(真诚的心)求母亲长寿,她老人家就得寿了,求子嗣就得子嗣,嗣就是继承香火。『感应之理,固昭昭矣』,昭昭是明显,真的一念善心起来了,马上善报就现前;反之,一念恶心起来了,恶报也很快现前。《感应篇》开篇就说,「祸福无门,唯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非常快速、非常明显。
; B& D; N7 ?" E8 H- B- c2 q* {% a) ^, I; a0 q( K
  所以我们希望得福报,不管你有求还是无求,你要求福报,你奉行《感应篇》,能够求到;你不求福报,你奉行《感应篇》,也能得到。而得到福报之关键就在这一个诚字,这里讲「吾一念之诚」,诚心里头没有其它的杂念,没有怀疑、没有间断。这个《感应篇》我要终身奉行,天天不缺课,天天拿它来对照自己的行为、对照自己的念头,有过必改、有善必行,这就是诚。没有怀疑、没有夹杂、没有间断,这个诚字就做到了,感应就很不可思议。能够终身力行,真的你要念佛求往生,只要临终十念都必定得生,有求必应。成佛都能求到,世间得一点功名利禄、福报,那叫鸡毛蒜皮,最好就不必求,随缘就好。你一定会得到福报,你一定会身心安乐,一切障碍、业障都消除,身体会健康、智能会增长,性格会愈来愈柔和,做事愈来愈顺利,能够得到大家的尊重。这是《感应篇》里面讲到的,真正力行就一定会得到,「所谓善人,人皆敬之,天道佑之,福禄随之,众邪远之,神灵卫之,所作必成,神仙可冀」。希望我们一起来认真的落实,我们每个礼拜一次来学习,深入学习。但是从礼拜一到礼拜六,我们必须每天读诵、每天做功过格,然后你听才会真正有受用。6 s4 h( e% p2 k

8 }+ \! M. N) i% s% t4 C  w0 G  k  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到这里,有不妥之处,请大家多多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L3 l+ F/ m* {; S' S
太上感应篇汇编  定弘法师主讲  (第五集)  2013/1/20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57-109-0005
4 H- |2 T5 M0 L5 E; F* K# G1 @! u+ u8 A0 \! P! I8 @3 c) h* k% b
  尊敬的诸位大德同修,大家好!请坐。我们继续来学习《太上感应篇汇编》,请看经本第十三页第二行。我们继续来学习《感应篇》里谈到的,学《感应篇》、弘扬《感应篇》的感应故事。8 ]* ~4 z0 w2 M% |0 X

- Q3 n$ e4 u' ]- u- J  G( k  【杭州许廷俞。一门虔奉此篇。且书一幅挂堂中。一夕巨盗入劫。若有所驱逐而遁。许后知其故。奉行益笃。】
0 ^7 G, y. a. z+ a  i. e9 g, }4 F+ Y9 p2 ~( Z. Y
  这个故事是讲到受持《感应篇》,全家得平安。这是讲杭州有这么一个人叫许廷俞,全家,『一门』就是全家人,专心的、虔诚的奉持《感应篇》,而且还把《感应篇》写在纸上、挂在堂中,可见得这是他们的日课,随时随地可以读诵。结果有一天晚上,『一夕』就是晚上,『巨盗』,这是当地来了大盗,他们入屋要抢劫。这个家里有人,盗贼有可能都会杀人灭口,所以这是一个很危险的状况。结果这些盗贼进到屋里,就好像被一种无形的力量在驱逐,好像鬼神在赶他们走,他们就很害怕,逃离了,这个『遁』就是逃离。之后许廷俞知道这个原因,知道这是堂中挂着有《感应篇》,这《感应篇》就有驱邪的一个力量。盗贼是邪的,晚上进来,你看鬼神会把他们赶走,证明这个《感应篇》有鬼神护佑。在佛经当中也这么说,一个家里能够供奉三宝、供养佛经,这个家就有护法神。《地藏经》里就讲得很清楚,能够在家里读诵《地藏经》、供养地藏菩萨像,有二十八种利益,其中有一种就是无盗贼厄。家里人都能平安、没有灾祸,诸横消灭,那些横祸、凶灾都没有了。
$ ]; O2 g: m6 @5 L
$ X( G  `- b% s  O) c5 G  不光佛经如是,《感应篇》也如是,它为什么有这样的力量?就是因为它能启发人的善念,凶灾是怎么感应来的?因为我们有恶念、有恶行。而圣贤的经典帮助我们断恶修善,尤其是因果的教材,《感应篇》是最好的教材,帮我们断恶修善,可以说是立竿见影,学了就有益;如果能受持,真的就化解灾难,灾难是恶果,因为有恶因,恶因化解,恶果就没有了,所以他得到天地鬼神的护佑。许廷俞有这么一个感应,所以『奉行益笃』,从那天之后就更加虔诚的、努力的来落实、奉行《太上感应篇》。这是鬼神给他的这种证明,《感应篇》本身也这么说,「或心起于善,善虽未为,而吉神已随之」,你能奉行《感应篇》,刚起这个念头,「我要去奉行」,已经得到吉神的保佑。再看下面,这是第十五个故事:% |, G, [% B( h3 Y' c
$ F4 M+ e" r0 U$ a
  【武林陈碧松。素济人利物。精刻此篇。流通海宇。会积雨连月。远行未归。其妻夜候未寝。忽闻大声击门。时巨盗连劫里中。家户戒严。惊谓盗至。急呼家人同窜。甫出户。高墙忽崩。房屋器物。碎成虀粉。一家竟无恙。】. ?& s' {1 r- X
: f; |$ U- A* o
  这个感应也是很明显,真叫化险为夷。『武林』,这是个地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4:13:42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不能够断恶修善、改过自新,不能跟人家讲,讲学就是分享自己改过自新、修行的经验、心得,这是孔老夫子之忧。你看他忧虑什么?忧虑自己没真正把自己的过失都改了。所以孔老夫子到七十岁学《易经》的时候都感叹说,如果天加我数年,五年或十年来学《易经》,可以无大过。所以圣人一生所忧虑的是自己没把过失改尽,这叫学儒。学佛也是如此,释迦牟尼佛,这个『释学佛』是跟释迦牟尼佛学,『道学仙』,道家的学仙、成仙,『有终身不悟,半途而废者』,现在大有人在,就没有得道,学到最后没有成就,或者自己都退心了。因为没成就、没得法喜,他觉得学这个没什么意思,就退心了,半途而废。原因何在?这里分析说,『因根器既劣,又无功德及人耳』,根器就是自己的基础,很差,劣根、钝根、下根。怎么看一个人根器好还是不好,优劣怎么分?当你能够学到圣贤书,就能努力去奉行,这人就是上根人,根性优良;如果学了圣贤书,对自己有什么毛病都不能观照,或者观照出来又不肯改,因循苟且、得过且过,这叫劣根。
% i# u' g' V8 z- h- x/ s  y
, I8 N2 B: ]0 D8 \* ~4 j. y  这个不要看别人,咱们自己想想自己。我自己就是个劣根人,学佛二十年,还有很多习气毛病改不过来,这是业障深重。明知自己有过错,境界现前了,还是烦恼起现行,你说这是不是劣根?佛法熏了二十年,为什么烦恼伏不住?这里讲就是因为没能够认真改过,所以你的根器没能提升。假如二十年前我有现在的觉悟,我知道扎根的重要性,认认真真的在《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上下功夫,对照功过格改过自新,我想现在应该都开悟了。现在亡羊补牢还不算晚,今年过了年四十一了,真正花上三年时间,我们一起把这根扎好,要认真,三年一千天,一天都不能空过,三年之后你根器就会变得很优良,就变成利根,原来是钝根、劣根,现在是利根,为什么?根性本来没有什么优劣,每个人都是佛,原来本来是佛,就是你自己的烦恼习气多少而已,你把烦恼习气都改了,不就少了?少了就是利根,悟性就高了。所以你学法门就很容易,学法门一门深入,就能得定、开智慧。除了自己学,还随缘劝化,让大家一起来扎根,断恶修善,这就是功德。现在我们做功德,最好的方法就是让人明信因果。现在这个社会乱,印光大师讲得一针见血,就是人不信因果;如果人人能信因果,天下大治。所以要帮助别人,虽然自己没开悟,你能出来讲法,用什么方法?讲因果,提倡因果教育。你虽然没证悟,但是你做的也是佛菩萨的事业,这就是功德。4 Q7 z% Q6 D, r: _1 ?3 ?
% ?: ]* @# W. ?
  这里又引用张紫阳道人的话,张紫阳是北宋的道士,号紫阳真人,是一位得道的高人,他是九十九岁在天台山坐化的。他曾经说过,『若非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可见得积功累德多重要,我们修行如果没有真正脚踏实地,断恶修善、积累阴德,就会很容易受魔扰。这个积行是积善行,善行要每天做,这是积累,不能有一日懈怠,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做两天又歇两天,这样是做不成的,要精进不懈怠,修阴德。什么叫阴德?做了好事不留名,别人不知道,这叫阴德;做了好事别人都知道,赞叹你、表彰你,叫阳德。阳德享盛名,盛名也是福报,福报享完了,就没有福剩下来;阴德有将来长远的福报。真正能修阴德的人是真信,他不为名、不为利,这是真的。古人讲,善欲人知不是真善,你行善希望别人都知道,甚至表扬你,你有一念这个心,那个善就是伪善,假的,你是为名利干的;如果没有名利,你可能就没有那么发心。所以行善积德,不要人表彰、不要人知道,甚至不要人理解,尤其是像现在这个时代,人们道德标准都没有了,全是以自私自利为标准,你稍微做一点大公无私的事,人家就不理解了,就会讥笑你,「你图啥?你干嘛要这样?是不是有毛病?」说风凉话的很多,我都遇过不少。这时候就不要理他,你该做什么就做什么,积阴德。他现在不明白,是因为他没学圣贤,他不懂道理;他学了、懂了,他就佩服你了。你这么做给他留个印象,将来他有一天觉悟,他就知道你做得对。
& H% _1 x; d; G4 g
* \0 ^8 U8 ~5 Q4 W  n, ^  I  所以我们做这个好事要用真心,真心不需要人理解,甚至人家都毁谤你、障碍你,还是无怨无悔的做下去,不务名、不求利、不图报,真真实实做下去,没有委屈;如果做了好事还会觉得委屈,那自己得反省,我这心有没有真?如果你真的是要为众生做好事,何来委屈?做得成,众生有福;做不成,众生没福,我尽心尽力了,我一无所求。所以,如果不是这样用真实心去积行、修阴德,「动有群魔作障缘」,就很容易招魔,什么叫魔?来折磨你的、来障碍你的,让你退心、让你堕落。尤其是现代,可以说是法弱魔强的时代,为什么法弱魔强?人心坏了,全搞自私自利,你要不为自私自利,那全部人都会攻击你,这不就是魔?折磨你。所以在现在这个时代,你要真正修行、要做好事,很不容易,障缘很多。不像古代,古代人心还比较良善,社会正义感还比较强,你行好事,虽然他不能做,至少他不会毁谤你,他会佩服你,现在完全颠倒了。所以现在心要更定,志向要更坚强,这必须要通过学习圣贤教育,学这些经教,道理要明白,你脚跟才能站定,你才不会被动摇,任何的魔障来都不受到干扰。像我们现在走弘法利生的道路,师父上人也是无数次的提醒我们、告诫我们,这条路不好走,障缘太多、群魔太多,动有群魔,一动就有魔。你想发心做好事,那毁谤的人很多;你想做坏事,大家都帮助你,现在是这么个时代,真叫好事多磨。这个时候你退不退心?那就要练功夫,不能有委屈,不能觉得「你看我工作都舍掉了、世间名利都舍掉了、家庭都舍掉了,什么都舍掉了,来做这个事。人家不仅不赞叹一下,反而羞辱我、讥笑我、毁谤我」,心里觉得委屈,那就已经受群魔干扰了。
5 z1 q" E7 _8 A& S6 C) g! q0 k* G! l. N' U1 w$ R' p! j) v6 ?" x
  要练如如不动,动了就有群魔作障缘,我不动,群魔拿我没办法。我为众生做好事,他能把这个事给障了,但是障不了我这个心,现在有缘,能成就这个事,我就尽心尽力去做;没有缘,我不做,等待日后机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4:14:40 | 显示全部楼层
可是我的心是不退的。弘法利生,这是好事,现在没有办法弘法,我们就躲起来,好在现在还有网络,你躲在小房间里面讲,通过网络可以传出去,他障不了;当然他要障也还是可以,把你网站给封杀了,还是能障,众生真的到这分地步,确实一点福报都没有了。自己还是无怨无悔,怎么办?录光盘留到后世,有人会听到。古人都是这样,眼前没有因缘度众生,他著书立说,写下著作留给后人。蕅益大师当年没有缘出来讲经弘法,他讲课、讲戒律、讲经教,就是眼前那三、五个同学,这是死心塌地跟着他学习的,他就对这几个人讲;写书,留下了很多著作,后人结集《蕅益大师全集》,到现在你看,几百年间度了多少人。所以这都是要从真实心中做,《感应篇》就是修我们的心地,把自己修成一个「真人」,不要再做「假人」,假人好自欺。什么叫自欺?做好事还想留个名、还图点利、还望回报,这都是自欺。本来你可以得更殊胜的功德利益,结果就这么一点心,把功德给障住了。所以『有志于道者,能不猛省?』要醒悟,读书志在圣贤、志于道,不是志在功名,不是为求名闻利养,不是为别人尊重你,而是真正为了道。下面一个故事:% S, [) M6 C2 O1 \, P8 {! f
1 K2 m6 P. H! h3 ]* q) c" B- q
  【明钱塘于玉陛。室梁氏。病祟三载。一夕梦法云大士降云端中。光明灼烁。鬼魅俱遁。越日礼云栖大师。梁氏恭睹慈颜。俨如所梦。不觉欣然。沉痾顿愈。师示曰。病从业生。业从心生。力行功德。可以延龄。乃以感应篇授陛曰。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实为一篇要旨。浅言之。遏恶扬善。只三家村守分良民。极言之。纤欲净尽。万善周圆。天中天。圣中圣。世尊亦复如是。汝当广传以宏法施。陛感悟信受。集有标元八卷劝世。】
; E5 x4 _( N. }& V/ Z1 L+ [- Q2 Y. u: Q! t6 t+ @3 V1 h" @
  这一段是讲感应,一个是自己病好,第二个得到殊胜的教诲。讲明朝『钱塘』,就是现在杭州,有个人叫于玉陛,他的太太叫梁氏,病了三年。这个病叫『祟』,鬼鬼祟祟的祟字,鬼祟就是我们现在讲的附体。她这个病不是一般的病,是附体,冤亲债主缠身,三年都没好,这种病确实不容易好。病有三种,一种只是自己没注意风寒感冒,那些病吃吃药、休息休息就好了;第二种病就是这种冤亲债主找上门来,那个吃药吃不好,必须要解开这个冤结;第三种病是业障病,那是自己造了很重的罪,业障深重,所以得了这个病,吃药也好不了,也不是靠调解冤亲债主能好,而是自己真正消业障。这位梁氏被鬼缠身三年,一天晚上梦到『法云大士』,这是菩萨,『降云端中』,从云端上下来,『光明灼烁』,放大光明,灼烁就是很显耀的样子,『鬼魅俱遁』,她身上的这些鬼魅全部都逃跑了。『越日礼云栖大师』,云栖大师就是我们净土宗第八祖莲池大师,越日是隔天,她去礼拜莲池大师。『梁氏恭睹慈颜』,看到了莲池大师的面貌,梁氏恭睹,就是很恭敬的来拜见,睹是看见了莲池大师的那种庄严相好。这个慈颜,我们现在看看我们师父上人就知道什么叫慈颜了。昨天晚上,不少的小孩子一起来拜见师父,跟师父照相,你看师父那种笑咪咪的样子,那真是慈,非常慈爱,一位八十七岁的老人跟这些孩子们在一起,那种慈爱的心流露出来,真是摄受人,我们想莲池大师当年也是这种相貌。
7 p  I( T% i# t2 Y, q$ ?
% p- n4 ]+ J: [2 X* H7 X) U' e  梁氏见到莲池大师之后,就想起她梦中所见到的法云大士,『俨如所梦』,俨是俨然,那么真实,就像梦中所见到的法云菩萨一样。『不觉欣然』,觉得非常高兴,欣然是很高兴,见到真菩萨、见到活佛了。莲池大师确确实实是佛菩萨再来,这个梦也是个感应。你看莲池大师批注的《阿弥陀经疏钞》,也是千古绝唱,自己晚年就一部《阿弥陀经》、一句阿弥陀佛求生净土。莲池大师也是一生用功过格来修行。当时梁氏见到莲池大师之后,很欢喜,『沉痾顿愈』,沉痾就是重病,她这三年的重病一下子就好了。莲池大师当时对她说,『病从业生,业从心生,力行功德,可以延龄』,莲池大师对来访的人都加以教诲,跟她讲,「妳得的病是从业而生,这是妳的业障」,确实,没有业障怎么会得病?这个业当然是过去生中所造,但这一生有因缘,什么是因缘?我们的恶念就是缘,把宿世的恶因给勾出来了,就成形恶果,恶果就是自己得病了。所以业从心生,过去有恶念,就造了恶业;现在有恶念,又把那个恶因种子调出来,当然也是造恶业,造未来的恶业,成熟现在的恶果。这个因果是因缘果报,因加上缘得果,它必须是两个条件成熟,如果有因没有缘,不能结果;如果有缘没有因,也不能结果。就像种子是因,你把它放到土壤里,浇水、施肥,有这些缘(缘就是条件),它就能结果,它能长出芽来,慢慢长成树、结成果。但是你现在把那个种子放到冰箱里面冷冻起来,它永远不能结果,因为它没有缘。
! ~' Y+ {0 v( ^) M' U4 s" a
6 L& E' y; @) H+ P' a1 ?  所以我们造的善恶业,过去生中造的是因,而现在我们能控制的是缘,缘就是我们当前的念头,是善念还是恶念,是善行还是恶行,这是缘。如果我们现在是善念、善行,我们会把宿世的那个善的种子先成熟,结成善果,得到善报;假如我们现在起恶念、恶行,就先把那个恶因给调出来,形成恶报了。所以三世因果里面很复杂,《太上感应篇》着重在这一世、现前,主要是缘上控制,如果我们过去生中有恶因,现在能够断恶修善,那个恶因就没办法结果了,善的因先结果,是这么个道理。所以力行功德就可以延年益寿,能健康、能安乐、能得到福报。力行功德就是我能在缘上控制,我现在只让善的种子发芽结果,恶的种子我把它放入冰箱保存,不让它成长,永远把它埋在阿赖耶识里头,不让它出来。乃至我现在求生净土,我往生西方了,这个恶种子永远不起来、永远封藏,直至成佛,那个种子就转化了;没成佛之前,那种子还在,但是你可以有能力把它封存起来。所以莲池大师『乃以《感应篇》授陛』,陛就是于玉陛这个人,拿出《感应篇》给他,跟他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实为一篇要旨』,《感应篇》的重要的宗旨就是这八个字,「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切恶都不能做,一切善我们都要奉行。这跟佛家讲的完全相应,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14:15:4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家只是在这两句话基础上再加上一句「自净其意」,这是诸佛的教诲,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还不能着断恶修善的那个相。所以自己的心要清净,行善不着善的相,断恶又不着断恶的相,这叫自净其意。这个功德无有量、无有边,能帮你成佛,但是基础是一样的,就是《太上感应篇》这两句,诸恶莫作,众善奉行。
6 o# n! S; t8 ]+ m) B/ v% p, H( S
  x8 S% s" C9 ?" Q  『浅言之』,从浅的方面讲,就是《感应篇》里讲的『遏恶扬善』,遏就是遏止,把恶止掉,不让它发起来,把善发扬。这个小范围讲,『只三家村守分良民』,这是他心量小一点,他断恶修善,做一个守分的良民,三家村就是小村,只有三户人家。他没有发起大心来救世、来治国平天下,只是甘愿做一个老实人、做得浅的人,也不错,做个良民也难得,一生安安乐乐、平平安安,至少没给社会添乱子,这是一般凡人。『极言之』,这是讲把《感应篇》做到了极致,它可以帮你成圣人、成佛。这里讲『纤欲净尽』,纤是纤细,最微细的欲望都要清除干净,这个欲代表烦恼,烦恼断尽,《感应篇》可以做到,做到极致,一丝不苟,烦恼全都能断掉。『万善周圆』,所有的善都圆满,这个善包括成佛,成佛是大善,都能靠《感应篇》得到圆满。所以《感应篇》,浅的人看得浅,深的人看得深,跟《弟子规》一样,《弟子规》比《感应篇》更浅,但实际上每个人学,他的领悟不同。圆人说法,无法不圆,一个有圆顿智慧的人来学《弟子规》,那《弟子规》跟《华严经》是没两样。  ?# H+ N, l% }- P% L
- w# F2 ?+ X8 z
  我记得过去曾经讲《弟子规》,就讲第一句「父母呼,应勿缓」,我讲了十一个半小时,就讲这两句话。小的,浅言之,就是父母叫我们,我们赶快应,不能拖拉,这是孝道;引申的,父母对我们的期望,我们要尽力实现,养父母之志;再扩大,父母不仅是眼前的父母,一切众生都是我们的父母。佛法讲,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那一切众生不都是我们的父母?众生的呼(就是众生的需要),我都要应勿缓,这不就是菩萨?观世音菩萨就是父母呼,应勿缓,千处祈求千处应。所以成佛只是把这「父母呼,应勿缓」做到圆满,极而求之而已。你要懂得这个道理,那《感应篇》句句都是教你成佛,「万善周圆」。所以『天中天,圣中圣,世尊亦复如是』,天中天、圣中圣就是指佛,世尊就是佛,世间最尊贵的,圣人当中的圣人,第一大圣。就是成佛,亦复如是,也不外乎把《感应篇》做到圆满而已,所以你怎么能小看《感应篇》?『汝当广传以宏法施』,这是劝告于玉陛,要广泛的流传弘扬,这是布施法,布施法你能得聪明智慧。尤其是这《感应篇》,对于救世、挽回世道人心真是灵丹妙药,这是印光大师讲的,说圣贤佛菩萨再来,也要靠这个因果教育。『陛感悟信受』,于玉陛听了祖师的话,感悟了、领悟了,相信、受持、依教奉行,所以回家不但自己力行,还去流通、劝导他人,他『集有标元八卷劝世』,《感应篇》标元,这是《感应篇》的一个批注,有八卷。可见得在明朝那时候,《感应篇》在社会上是普遍的流通,读书人没有不读《感应篇》的。真希望我们现在能够恢复到那个时代,这样的教育能够大兴于世,社会一定能得到安定和平。下面看第十八个故事:
& o. O5 T+ q6 r$ p  G2 {# x; q: t# H' p6 z& D  R) [
  【休宁方时可。自幼多疾。遇一异人曰。汝形貌当贫。且无子无寿。须多种善根。因发愿刊此篇施劝。后病顿愈。家渐丰。生三子皆贵。以寿终。】
1 J- T: n- L/ t+ b; T4 @7 F5 G$ W1 {1 Z& u7 h8 W  C8 W; D' n
  这个是非常明显的受持《感应篇》改造命运的例子。『休宁』就是安徽省休宁县这个地方,有一个叫方时可的人,从小就多病,身体不好,这是宿世的业障。有一次遇到一位『异人』,异就是神异的人,这个人有一定的神通能力,我们讲特异功能,会看,就对方时可说,『汝形貌当贫』,从你的形貌、你的面相上看,你应该是贫贱之人,没有福报,而且无子又无寿,无子是没有后代,又没有寿命,当早亡,这是福报很差。教他要『多种善根』,就是多做好事、断恶修善,以期改造命运,这个教诲非常的重要。圣贤所教导的不是宿命论,命运有没有?有,但是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是可以改造的。命运是你过去生中造作的善恶业累积而形成的这么个果报,如果你没有去改造它,你就可以看得很准。一个人一出世,你算他的八字,就能够预卜他一生的吉凶祸福,真正懂算命的人可以算得很准。了凡先生就是这样的人,过去遇到孔先生给他算命,算得太准了,考试考第几名,拿的奉禄,一年拿多少米、多少石,什么时候死,一生没有儿女,他也是无子无寿,算得很准。但是后来他改造了,前二十年算得很准,后面算不准了,因为他遇到了云谷禅师,教导他改造命运。怎么改造?断恶修善,多积善根,这里讲多种善根,所以命运就改好了,改过自新,把命运中不好的部分也就改掉了。所以了凡先生到最后本来命中无子,他生了个好儿子;本来命中五十三岁该走的,他活到了七十三;本来命中只有秀才的命,他最后竟然考上进士,还做了官,比原来的大。
$ t0 g, l1 i+ B' i( a+ d0 U, s: I# k7 [
  这位方时可也是这样一个人,也是遇到高人给他指点,让他断恶修善;也是得到了《感应篇》,跟了凡先生一样,了凡先生是云谷禅师给他功过格,这功过格就是《感应篇》。所以宋朝以后,宋、元、明、清读书人都以《感应篇》做为修身立德的标准,做功过格。他发愿『刊此篇施劝』,刊印这篇《感应篇》,布施劝导世人。结果他后来病就好了,本来从小得的病,竟然就好了,『顿愈』就是立即好了,很神奇,而且家里不再贫贱了,『家渐丰』,开始富裕起来,还生了三个儿子,而且这三个儿子后来都能考取功名,『皆贵』。自己还得到『寿终』,长寿,而且最后走得很安详,这是五福临门里头叫考终命,就是好死、善终,那就是福报。你看方时可都得到了,把命运改造了。他改得不比了凡先生差,了凡先生因为给他儿子写了《四训》,四篇家书,流传于世,大家都知道,这很有教学的意义。方时可其实不亚于袁了凡,很可惜就是他没有留下著作,没有把他怎么改过自新、改造命运的这个心得给大家写出来,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2-28 23:50 , Processed in 0.087467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