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释智慈

大般涅槃经略释--净慧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0:58:59 | 显示全部楼层
从这一品中,要知道不知不觉中造作无量恶可怕,而又不知悔改更可怕;有些人人本位时不知可怕。我今生无数次去过地狱,亲见众生业报地狱之苦不可言表。人命终后心里恐惧不可思议,再无人间的勇气;对自己所造恶业,一知后悔,二知应受报,三知无回天之力。所以,我劝世人,只要有一口气在,要忏悔自己的业障都来得及;没有这口气,什么都来不及,哭天天不灵,喊地地不应,只有随业去了,唉哉!正常死亡之人,是魄先离体,神识后离体,即尸体凉透。而非正常死亡的人是,神识被逼迫先离体,魄后离体。修行人能往生佛净土的,因佛接引是神识先离体,魄后离体。而修行人不能往生佛净土的,魄先离体,神识后离体。
【婴儿行品第二十一】
佛说,什么是婴儿行,婴儿不能起、住、来、去、语,诸佛也是这样,所以称婴儿行。佛不能起为,诸佛世间诸法不起法相,佛与诸法无碍,如光照虚空,光是光空是空,空无阻碍光,光也不留碍空。
佛不能住为:佛于一切诸法不执著。娑婆世界为佛体,量周法界人不祥。
佛不能来为:佛身行无动无摇。不要把佛身看做有形态的人或者其它形态众生之像,佛性法身无形无相,是人不能感知到,依法修行又人人能证悟到的一种存在。
佛不能去为:肉身示现的佛入般涅槃,而佛性法身无有涅槃,哪里还有离去这一说。
佛不能语为:佛为众生示现肉身广说诸法,而佛法身无一法可说。所以,世间佛像、佛经是无为中的有为,佛法灭时将化为无有。再有,佛有秘密之语,虽有所说,众生听不明白。婴儿行为名物不一,不知正语。佛随顺各类众生不同语言而方便说法,让一切众生能听明白。又婴儿行为,菩萨说无为而断有为,说常断无常。又婴儿行为,菩萨不见苦乐,不觉时间,其心平等,不分亲疏。又婴儿行为,菩萨不造作生死恶业,不作五逆罪,不退菩提心。又婴儿行,佛为度脱罪恶众生方便说,声闻乘常乐我净;如不让婴儿哭给黄树叶说金叶一样。又婴儿行为,佛为缘觉众生说解脱生死,见涅槃乐。如婴儿见黄叶生金叶想一样。又婴儿行为,佛说众生相,实无众生相。如佛说无众生,一切众生要落邪见,所以佛要说众生,还要说破众生相的众生才能入大般涅槃。
如何破众生相等,我在《金刚经》浅释中已讲,这里不在祥述。
以上九品讲的是菩萨五行,一说理相,二说践行,以理相践行为圣行。


& N2 k; w8 `8 E& e+ }

6 o6 D3 X+ T# C' H" N+ A2 f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九】

: b. l; l* j$ \ i T1 v1 C

8 O; a" F0 F/ y% e

- g- t* r3 G( R1 j" q

涅槃降魔咒

. d# O8 G) l: N: Q5 f3 z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0 m, I7 |) @2 a$ V

- p! `& Q( f( I8 b+ w

, e! h6 }4 i' v6 _( l y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一】
从这一品开始,说菩萨修行此经的功德。这时,佛对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说,若有菩萨修行此经得十事功德。一事有五,一所不闻而能得闻。二闻已能为利益。三能断疑惑之心。四慧心正直无曲。五能知如来密藏。
所不闻而能得闻。菩萨修行此经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法僧三宝无有差别,三宝性相常乐我净,诸佛无有毕竟入涅槃而常住不变。此甚深微密法,过去没听过,而今天能知道。
闻已能为利益。若有菩萨得闻此经,不闻一切外道典集,得闻此经后能帮助理解一切大乘经典法义。若有菩萨听闻受持此经,得知诸法名字,不知其义。而受持为他人说理解义,为能知法义。再有,若有菩萨听闻此经知道众生皆有佛性,未能得见。而受持此经为他人说理解义,为得见佛性。再有,若有菩萨听闻此经知道六度万行,未能得见。而受持此经为他人说理解义,为得见六度万行。再有,若有菩萨听闻此经则知法义无碍,得无所畏,为他人讲佛法义不会有偏差,不用听别人怎么说,自己就能知道,近似于无上正等正觉。
能断疑惑之心。疑有疑名、疑义。听到此经的人,不再不懂此经的名字。重点是疑义,怀疑佛是不是一定入了涅槃;怀疑佛是不是常住;怎么常住;怀疑佛是不是真有其乐,怎么乐;怀疑佛是不是真净,怎么真净;怀疑佛是不是真我。若有菩萨听闻、受持、广说此经,永远不会再有这些怀疑。再有怀疑有没有声闻乘,有没有缘觉乘,有没有佛乘。若有人听到此经,知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永远不再怀疑佛法三乘。其它各种疑心也随之断除。
若听不到此经的人,会有很多疑心。我怎么知道五蕴呢?造作怎么受报呢?生死有没有始终呢?一阐提人有没有佛性等。
慧心正直无曲。心若有疑见则不正,一切凡夫不得闻此经,所见邪曲。声闻缘觉之人不闻此经,所见也曲。菩萨若得闻此经,修行圣行,得断邪曲之见。
声闻缘觉之人邪曲之见是,菩萨从兜率下化有父有母,十月怀胎,降生祥瑞,宫中学习,宫中受乐,四门行后厌恶生死出家,六年参访外道,六年苦行,受牧羊女供养,破魔证菩提,度五比丘等。而菩萨知这是佛随顺世间示现,而真如佛性完全不是这样,法身、报身、化身都不是这样,只是化身之化身而已。
能知如来密藏。菩萨听到此经后,知成佛过程是,修行得见佛性并知众生皆有佛性,严持净戒并忏悔破戒、谤法、五逆罪,清楚一阐提心,发菩提心,行菩提行,证菩提果。
再有,菩萨听到此经后,知众生身无常而业果不失;五蕴之身能灭而善恶之业不灭;身有诸业报之苦不知怎么来的,前世谁干的坏事让今世的我受报;我今生来此人世,不知什么时间离开,也不知离开又到哪里去;知我不得自在,又不知是谁不让我自在;知有不生不死之我,又不知怎么作才能不生不死。这些都是佛密义。
这时,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法若有若无,法无生无灭,法闻不闻,应见佛性而未见佛性等,我没有完全理解明白义理。
佛说,你善知一切诸法如幻,有十住菩萨的知见。菩萨有地前、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之别。十住菩萨为贤位菩萨,具足智慧。
这时,大众中忽然有大光明,大众遇此光身心快乐,文殊师利菩萨向佛询问,此光明是谁所放?佛默然不说,辗转五百菩萨相互问询,各自默然不说。
这时,佛对文殊师利菩萨说,还是你为大众说一说,是何因缘有此光明。文殊师利菩萨说,此光明为智慧之光,智慧是常住之法无有因缘。光明的智慧为大涅槃,能示现涅槃一定是常住,常住之法不从因缘。光明的智慧是佛,是大慈大悲,是念佛之法,是与声闻缘觉的区别,是灭无明得菩提之灯,即不从因缘又有因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1:07:5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文殊师利菩萨你不要光说出世间,也要从世间给大众说一说。文殊师利菩萨说,于此东方过无量世界,有佛世界为不动世界,其佛国土清洁,地为七宝所成,无有土石等。如有人在此世界嗅一嗅花香,有比丘入三禅天的身心安乐;如有人在此世界水中洗一洗,有比丘入二禅天的身心喜乐。此世界无有虎狼等诸恶鸟兽,其国人民相互关爱,无有破四重戒、诽谤正法、一阐提、五逆罪等罪。无有寒热、饥渴等苦恼。菩萨皆得神通,具大功德。佛号为满月光明佛;满月光明佛正在为琉璃光菩萨等众说法。琉璃光菩萨问满月光明佛,怎么用我方世界之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的世界住所,两个世界有什么不一样吗!
满月光明佛说,于此西方过无量世界,有娑婆世界,有土山沙石荆棘等到处都是。常有寒热饥渴等诸苦恼。其国土人民,不敬沙门、父母、师长、贪欲邪法、不信正法,寿命很短,姦诈贪利,杀伐枉死等。此世界有佛号释迦牟尼佛,正在为众说大涅槃经。你可速往,得闻此经。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要来至此大会,先现光明瑞相通报,为有因缘又无因缘。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至双树间,供养佛、礼佛后,坐在一面。
佛说,这位菩萨你为到此而来还是不为到此而来。琉璃光菩萨说,到这里等于没来,不到这里不等于没来。知佛性的人无有去来,见有去来的人不见佛性。我还有法所请,请佛说说,让我听教。佛说,诸佛难值难遇,法也难得一闻。
琉璃光菩萨请法说,什么是菩萨修行此经闻所不闻。
佛说,想听法的人,听法后要有敬信,恭敬尊重说法的人,于正法中不要挑毛病,找过处;不要有贪嗔痴的想法;不要看法师是什么样的人;不要于法师处有傲慢之心;不要贪求名闻利养;不要想听法只度自己,只顾自己理解,自己修行,自己先入涅槃;要度己与度人同时进行。自正涅槃与人证涅槃同时进行。于佛、法、僧生平等心;于生死中生大苦厌离心;于大涅槃生常乐我净心。于开始修时,先自修后度人;发菩提心后,先度人后己修。于一切法无所执著,又不要专执著一切法相;于诸法中不生贪求,只要知法见法就可以。这就是菩萨闻所不闻。
还有,菩萨按世间说法刚出胎为不生生,佛涅槃相为不生不生,四住菩萨按世间说死时为生不生,凡夫之人为生生不断。此是内法,即是自性愿力和业力的作用规律。还有外法,即是自身所处外部的客观条件。如种子须有外部条件具备时才能发芽为未生生;如败种外部条件又不具备为未生未生;如种子发芽后没有生长为生未生;如种子发芽后生长为生生。这些是有为因缘感召的有漏法。
琉璃光菩萨向佛请法说,若有之法有生是有常还是无常;是什么因缘不生无漏;有生时才说生,为什么没生前不说虚空生?
佛说,有的是可说因缘,有的是不可说因缘。不生为涅槃,涅槃为不生,因缘不可说,修道证得生与不生因缘不可说。如世间有佛与菩萨,示现出家人或在家人,是什么因缘或谁是示现的人为不可说。修十善业道为生因缘的是可说。有为之法,生是业力感召的必然的常,但身住为无常;生处又是不能固定的无常,住于六道不能出离是常等;变化与坏掉也是这样。因为,是有为法的性质决定的生住异坏是客观存在之常,内在心念变化因缘又不可说常。所以,有漏之法业力就是生的动力,为有生性。无为之法为无漏法,无有生的因缘业力,就为不能生。
这时,琉璃光菩萨与八万四千菩萨,听佛说法后,非常兴奋。而于八万四千菩萨,当中有一位无畏菩萨,又想请法。佛说,有什么疑难可随意问。此时,八万四千菩萨,同时合掌长跪,向佛请法说,此土众生要修什么善业才能得生我们的不动世界去。这里菩萨怎么修才能快捷得智慧成就。
这时,佛说偈语。不害众生命,坚持诸禁戒,受佛微妙教,不夺他人财,常施惠一切,不犯他妇女,慎口不妄语,莫坏善知识,远离恶眷属,常离于恶口,则生不动国。
佛说,一果罗汉八万劫智慧成就,二果罗汉六万劫智慧成就,三果罗汉四万劫智慧成就,四果罗汉二万劫智慧成就,辟支佛一万劫智慧成就。此处的智慧成就,是成就一地菩萨的智慧。佛说,一切众生往来不离烦恼,轮回于三界二十五有之中。声闻、缘觉、菩萨为化度众生也示现在众生之中。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佛说此经不可得闻,怎么又说常乐我净是可得闻?另外,断烦恼的得涅槃,不断烦恼不得涅槃,那有涅槃性吗?还有为什么三十七道品,六度、四无量心等,都能成就涅槃因缘?再有,佛于《阿含经》中说声闻、缘觉、诸佛皆有涅槃,有常与无常的差别等。
佛说,涅槃之肉体于佛没有而今又示现有,若说今有,佛示现的肉身就不是无漏常住之法,那到底有佛无佛,有佛是佛性常住,即佛性以另外一种生命实相存在,并作用于世间。
佛说诸众生被烦恼所障,不能得见涅槃实相。只有菩萨修戒定慧明其心智,用智慧断除烦恼,自明心见性后,才实知佛法僧常住。如暗室井中有珍宝,不得光明的人不能见,得大光明的人明见实知。
佛说,你说因庄严而得成涅槃,应是无常。实际不是那回事!佛是以无量阿僧祇劫修行善法,以自所修功德庄严,然后才见性成佛,又示现涅槃。示现涅槃既是随顺世间,又是度众生的一种方便。
佛说,你说因为因缘无常,所以涅槃之法也应无常。实际也不是那回事!因有五种:一种生因,二种和合因,三种住因,四种增长因,五种远因。
生因,业习烦恼是。和合因,行善与善心合,行不善与不善心合,不行善与不善与善与不善心合。住因,众生的身体和烦恼是。增长因,众生的衣食住行所需要是。远因,父母遗体为众生远因;节日也属远因。
佛的肉身示现涅槃之体不是五因所成。所以,不应说因缘无常,涅槃之法也是无常。
佛说,又有二种因,一种作因,二种了因。作因,作事需要具体条件,如种地得准备犁与牛、种子、肥、水等。了因,事情的结果,如室内黑暗、点亮一盏灯,就可以了。
大涅槃没有作因,只有了因。三十七道品,六度万行是了因。布施是涅槃因,内财外财和善法无有极限的布施,才是大涅槃因。三十七道品是涅槃因,无量菩提之法才是大涅槃因。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布施与无极限布施有什么区别,怎么修无极限布施,乃至智慧无极限。涅槃与大涅槃有什么区别,怎么修才能得大涅槃。
佛说,菩萨修行此经,智见法界,解了实相,空无所有。即无有和合觉知之色相,得无漏相,无所作相,如幻化相等。菩萨得知出世间的实相,无贪嗔痴,不用耳听,不用眼见等而是性见、性听、性知真实之相。才能作到布施无极限,乃至智慧无极限。才明了声闻缘觉涅槃和佛大般涅槃的实相区别。
见有乞求之人,供养财物为施舍,施舍后不见回报或乞求的人把财物用为不正当处,还心生悔意。
布施无极限的人,佛法供养身力供养,内财外财供养,欣然去做,主动去做,心里永无悔意。
菩萨对财物心生害怕,即王、贼、水、火。所以见到贫困的人,欢喜施舍,不望回报。菩萨对名闻利养,家财继承,天上五欲之乐自以为比别人聪明,自以为比别人财大势大等心生恐怖,每一文钱都是百姓卖命钱,血汗钱,又是无量动物的生命钱,带有血腥。所以菩萨施财物为无极限供养。
栽树为乘凉、花果、木材等,是施有回报,如市场交易,公平平等。菩萨修行此经,一切财物布施和布施给谁都不重要,供养多与少,好与坏也不重要,重要的是修行佛法用佛法去供养众生,利益众生,断除众生贫困的根本,即烦恼。这样的法布施为无极限供养。
菩萨修行此经行布施时,对财物如抱死尸渡海,为活命而决不贪著等事。乃至智慧无极限也是如此。
菩萨修六度万行,今天因听闻此经而得具足闻。不仅知道佛经十二部的名字,又明了各部经典的义理。
我们读诵佛经,一定要知义理,明白如何去行作;不能只知识死记硬背。我曾对诸位讲过,一个人若死了还会读经吗!还会念佛吗!能把这个肉体带到极乐世界去吗!不会,不会,一定不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9:47:23 | 显示全部楼层
' O- i' b+ I% y" m0 D6 G

6 K4 t3 q" L' D) j; }9 s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

, O8 m9 a9 }4 c c

& t* r" M! N( \3 C9 @4 Y3 G

4 p# P: q S* Y/ B! D7 U- y9 x( }

涅槃降魔咒

; ]# Y$ f8 \" o- g4 I1 E6 S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二】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若犯四重戒、谤法、五逆罪、一阐提等人,既然有佛性怎么还堕地狱呢?这样的人有佛性怎么说无常乐我净呢?一阐提人断善根而佛性怎么不断等。
佛说,一阐提这样的人不能决定永远不变化。因为,这样人的思想也会发生变化。所以,佛性不断。
怎么说一阐提这样的人断善根呢?因为善根分二种:一是内,二是外。内为思维,外为身体;佛性不在思维,又不是身体,所以佛性不断。又因为善根分有漏与无漏,有漏为善根不具足,无漏为善根具足;而佛性不是有漏与无漏,所以佛性不断。又因为善根分有常与无常,随业力为常,随身体为无常;佛性不是业力之常,也不是身体的无常,所以佛性不断。根据这个原理,犯四重戒、谤正法、作五逆罪的人,虽因业报而堕地狱,思想也会发生变化,形体随轮回也要发生变化,胎卵湿化四种生法也不停发生变化,二十五种有形众生的形相,也要随着变化。凡夫之人见生定相,声闻缘觉一切法生定相,如太阳东升西落,认为永远不变等;诸佛菩萨于一切法不生定相,因为太阳、地球也是有寿量的,也会坏掉。这样的人无论怎样变化,不去掉业报,不去掉有想与有色,永远不能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说,菩萨见一切法是无常相,也有定相。定相是佛入般涅槃,常乐我净。无常相为不定相。一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八万劫,才能得菩提心;二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六万劫,才能得菩提心;三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四万劫,才能得菩提心;四果罗汉为不定相,要经二万劫,才能得菩提心;辟支佛为不定相,要经一万劫,才能得菩提心。发菩提心为地前菩萨,得菩提心为一地菩萨。这里“声闻缘觉得菩提心”是指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不包括未发菩提心的声闻缘觉。
佛说,今天于此双树间,佛欲入涅槃,让声闻弟子忧苦,让其他众生供养,又准备七宝棺、香油、香木等火化之物品;佛又嘱托,佛肉体所穿内衣和外衣不可火化掉;内衣表出家人,外衣表在家人,在此世间共同承载佛法一万二千年。又嘱托将佛舍利分为八份,让八方供养等。一切声闻弟子见佛这样安排,都会说佛示现涅槃,也不一定入涅槃,因为佛说如来常住不变。
佛说,佛不能用定相来衡量,佛示现涅槃也是示现不定相。因为天有四种,一是世间天;二是生天;三是净天;四是义天。世间天此世间是;生天为四王天至非想非非想处天;净天为一果罗汉至辟支佛所居天;义天为十住菩萨所居天。此处四天是从各星球功用上划分的;欲界、色界、无色界是根据各星球的环境和所居天人的欲望划分的。似一件事物的二种说法,这样理解就可以。四天无定相,佛就要示现不定相度众生。
佛说,佛是怎样示现无常的,有语言、有姓氏、有父母、有身体形像、有住址、有姓有名等。
佛说,三界无有色相,无有想与无想,而又是确实存在的常住之法。佛身不受三界所控制,有神通自在而不是虚幻。因为三界有三漏,欲界之漏为一切烦恼,色界与无色界也为一切烦恼;佛已永断三界无明,所以为常。凡夫有漏,不见三世,怀疑佛法,执著父母所生身命,沉迷于杀盗淫妄酒诸欲之中,我作我见我想我受等,为恶习恶念恶业所牵,最后到不善之道而去,常为三恶道众生。所以,凡夫要督摄诸根,远离三漏。
菩萨听闻此经,得智慧专念,诸根不散乱,不见我相,不见法相,于众生不起贪著。
菩萨修于此经,无众生相。如见端正女人,不起贪著之心。知五欲法无有欢乐,是烦恼不得暂停,如人逆风持火、筐装毒蛇一样可怕。
菩萨修于此经,观诸众生为色声香味触因缘牵引,常受苦恼。观见一一众生一劫中积骨如山;为父母兄弟、妻子等眷属命终所哭的眼泪如四海之水;父母于三恶道生死无量,受苦无法计算。
菩萨修于此经,不失念慧,诸根清净,戒律护持,诸根无漏。又有诸根离漏,离于恶漏。怎么为离,即受持此经,思维其义,能离恶漏。四众弟子中有接受教化的,心不再造恶。
菩萨修于此经,心不造恶。菩萨教化四众弟子受持此经,听闻的人七劫不堕三恶道;如果有思维其义,依法持戒修行的人,必能证得菩提。
佛说,此经有无量功德,如果有人书写、读诵、解说此经,思维其义,要知道这样的人真是佛弟子,善受佛戒,是佛所见、所念,知佛示现涅槃而不涅槃。这样的人不论住在城市、农村、山林等处,常为佛护佑。这样的人不论是四众弟子还是外道、贫穷或者乞食,常得佛受其所施法财或法食,夜梦吉祥;所施在命中增加,乐修善法。是此经能成就无量功德。
佛说,如果有人想见佛,供养佛,修行佛法,修行首楞严定,破八种苦魔和魔师、魔子、魔经、魔律四魔,得人天之乐等,如见到有书写、读诵、解说、思维其义的人,应该亲近、依附、受教、供养、恭敬、尊重、赞叹等。为受持或听闻此经,如家中无物供养,宁可卖身,都要置办供养。因为此经难遇。我释迦牟尼于往昔,在善友处听闻有佛要说此经,心生高兴,但无物供养;便卖身为人打工,可又找不到买主。此时,有一人说,我有恶病,须日服三两人肉,每日给五枚金币。我释迦牟尼与这人商量,能不能先给点钱,再容七日后去你家割肉;那人说,只容一日。无奈之下,只能取其钱至佛所,礼佛听经。当时愚笨,听闻此经只记住一首偈:“如来正涅槃,永断于生死。若能至心听,常得无量乐。”然后,便至病人家,日割肉三两,割满一个月时间。以此因缘,那个人的病况越来越差;而我释迦牟尼念诵此偈割肉不痛,连疤都没留下,恢复身力。当时就发心学佛成佛。以此因缘,要知道是此经成就无量功德。
佛说,能受持此经的人,一定会断离恶漏。如恶狗、毒蛇等;悬崖、暴水等;恶人、恶国等;恶知识等,都能有因缘离的远一点。一定能智慧方便远离,为行善积德得远离。如世俗有的搬迁、离婚等事,为远离恶因缘;也有恶人或恶事等自动离去。要知道是此经功德不可思议。
菩萨受持此经,观身是一切善恶根本。身虽不净,还要善待,为善法涅槃常乐我净,为行菩提道,为唯一佛乘等。所以,菩萨要善护其身,也应该善护其身,得离一切恶漏。
菩萨受持此经,观恶象与恶知识不一样。因为恶象等只有能破坏掉人的身体,而心不害怕;但恶知识能破坏掉人的善行,而心生害怕。所以,恶知识要比恶兽可怕得多,是身心都被破坏掉;恶兽的破坏有限,而恶知识的破坏力不知有多大;为恶兽伤害的是肉身,而为恶知识伤害的是法身;为恶兽伤害不堕三恶道,而为恶知识伤害必定堕三恶道。恶知识是善法的怨家,凡夫有漏亲近恶知识;菩萨无漏得以远离恶知识。
菩萨受持此经,观身是漏,一切凡夫在衣食住行方面,求得最好为身心快乐;因此造作种种恶业而又不知不觉,糊里糊涂轮回在三恶道中,为身是漏。菩萨见到有漏必有恶,穿衣为法衣,不敢有穿得比别人好的想法。而是,心常卑下,穿衣不为华丽,只为遮羞,挡风御寒,防蚊虫叮咬等。吃食物为法食,不敢有贪求营养美味的想法,只为治饥饿之病。住房舍、用医药也是这样对待。因为,菩萨观身有病疮,才用衣服覆之;身有九孔之漏,才饮食治之;身有风雨之恶,才用房舍挡之;身有生老病死四毒,才用药疗之。菩萨受四种供养,不是为欲乐和寿命,而是为身体健康能忍受各种苦难,修行善法得无量功德。与此相反,凡夫遇众苦会怨天尤人,求乐不得,而生烦恼。所以凡夫之人有身为漏,而菩萨虽有身而无漏。
佛说,一切凡夫虽善护身心,贪嗔痴三种恶念不除,难离三恶道,因为没有保持常久的善念。凡夫之人的善心,有高尚的时候,也有下劣的时候;慧心少而愚心多。所以,得人身一次,增长一次漏业。诸菩萨见凡夫众生被贪嗔痴三恶觉因缘束缚增长漏业,不见佛性,心生颠倒,而慈悲心显,积极入世,示范三乘佛法,又示范一乘实有之道。
佛说,菩萨入世是众生最好的福田。而菩萨却不想、不说、不认为是最好福田,而以平等心,对众生起父母想。如果出家对忍众苦和辱难不起一恶念,而是有机遇进山求宝,修行正法之道,修行诸善慧觉。然后,经常用善道慧觉之心提醒自己是出家人,是比丘等,破除恶觉烦恼是理所当然;常起六种心。一是佛世难值,包括佛法住世;二是正法难闻,像法、末法时代依然正法住世;三是怖心难起,不知、不觉、不信、不怕有轮回果报;四是中国难生,佛诞生时的地球中心之国或值佛住世之国难生;五是人身难得,三界中无量众生而人少,唯人类易修道;六是诸根难具,诸善根所应具备的自身条件和外部条件很难具足。再正定之心,忆念善法,身心寂净,正住伽蓝,为人师表。
讲完这一品,诸位要想到人生最重要的是要找到人生的坐标。有了这个中心目标后,无论作什么事,无论身边发生什么事,心里都非常清醒,不以得失论短长,不以成败论英雄,一切心里都应坦然忍受。因为,衡量是非的标准不在世间,而是出世间的智慧。所以,诸位要找到人生坐标,确立心中的坐标,生生世世无怨无悔的守护这个至高无上的彼岸坐标,那就是发菩提心,行菩提道,证菩提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 19:55:25 | 显示全部楼层
2 U0 ?8 j h* H7 b; R& x

5 j. d N4 g2 u- H# c3 y; K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一】

8 A3 e$ G8 p1 ^

; q5 l. } c6 U7 l. v: q' G5 A& O

1 C2 d6 @' {: c$ _: p0 Z& m

涅槃降魔咒

5 {* Q: K' ]. l5 @1 _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三】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念是漏。一切凡夫若遇到让人身心痛苦烦恼的事件,心里会生起种种恶念。如自身有病和自己原因的心里痛苦,或外部原因伤害造成的身心痛苦和财产损失等烦恼,身口意容易起恶心,作恶事。因解一时之很,逞一时之强,图一时之快,而用愚蠢的心态支配愚蠢的行动,造作三恶道之漏业。这种没有智慧的念头,为念漏。
菩萨于无量劫时间观念是漏,知以恶念为因,恶因缘苦报为果。所以,身心害怕恶念,不起恶念,转化各种苦恼之事,趋于善念,才远离轮回。
菩萨观念是漏,还要躲避贪、嗔、痴、慢、疑五钝使的追逐,看破眼、耳、鼻、舌、身、意;六贼之谋,乘上佛法之舟筏,才能登上生死彼岸。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身如匣。即身体如地水火风四大毒蛇,天天见触、气、齿毒。众生见毒而起恶心,触毒而起恶心,气毒而起恶心,齿毒而起恶心。见毒有坚固性,见到起贪为毒;触毒有深性,欲壑难填为毒;气毒有热性,火气高万丈为毒;齿毒有动性,喜欢吃什么就去吃为毒。菩萨知身体四大毒性,视为正见,触为正见,触为正法,气为正精进,齿为正定。众生若为四毒所害,必落三恶道,因为身体被欲望所牵,造作众恶,恶业因转果,必遭恶报。诸佛菩萨心里害怕身体的欲望,而修圣道,观五蕴皆空,远离八苦。
佛说,菩萨持戒此经,观五蕴为诸烦恼的关键所在。众生没有足戒,没有慧力,没有善知识导引,必被五蕴贼所害。众生若被刽子手所杀,不堕地狱;若被五蕴贼所害,必堕地狱。刽子手只能杀人于欲界,五蕴贼能害三界众生。刽子手只能杀有罪之人,五蕴贼不论有罪无罪,都能害之。刽子手不杀老人、妇女、儿童;五蕴贼不论男女老少,都能害之。刽子手能杀别人而不自杀,五蕴贼既能害别人,又能害自己。刽子手杀人可以用财物贿求而不杀,五蕴贼害人不论用什么财物也不能得免。刽子手杀人有时间性,五蕴贼害人无时间性。刽子手杀人还有逃走的机会,五蕴贼害人无机会可逃。刽子手杀人自己不跟着被杀,五蕴贼害人害己等。所以,菩萨以善行佛法的方便力不受五蕴控制,而入于菩提行。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观贪爱为生死根本。在贪嗔痴慢疑五钝使当中,贪爱是伪善,让凡夫之人神魂颠倒,爱的死去活来;实际性质是轮回烦恼之本,生死苦痛之根。众生于贪爱难舍难离,于生死也难离难舍,从而远离一切善法。菩萨深观贪爱,诈亲伪善,以智慧力,见而不染著;声闻缘觉也是这样远离贪爱。菩萨深观贪爱,心生极度害怕。因为,贪爱有一定的迷惑性、欺骗性、表面性,能惑一切众生,无始无终,很难远离,当下也难舍,明日也难离。所以,一切众生远离大涅槃而近于生死;远常乐我净而近于无常苦;远于智慧而近于无明。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六入为空。六入是眼耳鼻舌身意六种感觉器官产生的触觉,它的对立面是色声香味触法六尘。讲六入就要知道十二因缘,即从无始无明产生了以我为中心的我执,由我执又产生了生命的求生意志的行,由行又产生以我为中心生命意识,由生命意识又产生受业牵引而投胎产生名色,由名色又产生人身的本能反映六入,由六入又产生对外部环境的感受为触,由触又产生对感受到的东西加以分别执著为受,由受又产生喜欢与不喜欢的爱,由爱又产生想得到为取,由取又产生对外部存在的依赖为生,由生又产生生命现象的老死。凡夫见生死流转为自然现象,只能无可奈何地接受生命这个事实。而佛见到了宇宙人生生命如何产生、如何流转、如何灭掉等三世十二因缘过程的实相,又原原本本的告诉众生。一切众生以六入感受为实,一切以我喜欢不喜欢为中心,去无休止的贪求财色名食睡五欲之乐。而菩萨对六入转有为空,逆世而行,见五欲之乐如毒蛇猛兽,不但产生今世的烦恼,还有后世的苦报。所以,菩萨内观六入而心里害怕,才修正法而观空。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观六尘为贼。内有六根为家贼,外有六尘为外贼,相互勾结,自劫家财,将心里的一切善法功德破坏掉,让人甘心情愿地做不信因果的一阐提。再有,家贼外贼相互勾结,可劫夺三世善财,而且不分贵贱,用无明欢乐为诱饵,不择手段将善财抢劫一空!再有,家贼与外贼相互勾结,用见、听、嗅、尝、触、觉为目的,劫夺三界善宝,欲界、色界、无色界的生命体都执著于色我和色有之想,有想为漏,将无量功德善宝漏失。一至四果罗汉为勇健人,宁可断其手足也调伏家贼,摧伏外贼;诸佛菩萨早已如此。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观烦恼无边。菩萨深观烦恼如苦海,无边无底,诸烦恼如鲨鱼凶恶难调难伏;落入烦恼海中,必轮回三界六道各类众生,淹没身心一切善法,三界人天难达彼岸。唯有诸佛菩萨以戒定慧,修空无相,能干枯苦海;能用六度万行之大船渡之彼岸。但诸菩萨仍是难可得渡,唯佛究竟渡;即菩萨仍须在佛国土修行,为渡众生,还要来此苦海示现众生。凡是有善根、善业、善行、善念之人诸菩萨有很大的力量能救渡得上佛之法船,唯一阐提不能得到救渡。诸菩萨为渡众生出离生死苦海,忍受无量身苦心苦,在诸苦中无有漏,并以苦为乐,修苦乐法。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又向佛请法说,什么是涅槃,什么是大涅槃?
佛说,如饥人得食,病人得安乐,穷人得财宝,是为涅槃。声闻缘觉虽得涅槃,烦恼习气之根尚没有拔出;另外涅槃的地点是色界与无色界,不是自己的国土;再有涅槃时间有限,最长为八万四千大劫。而大涅槃能了见佛性,得无上法,能主宰娑婆世界广度众生;有八种大自在:
一是能示一身为多身,即化身成就,化身数量充满十方世界,为自在大我;
二是能示一身如尘土那么大满于三千大千世界,为自在大我;
三是能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于无量诸佛世界,无有障碍,为自在大我;
四是能以自在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众生都能见到;又可变化为各类众生形体,为自在大我;
五是能身体六根互用,用耳看路,用眼听声等,为自在大我;
六是能无想得一切法,为自在大我;
七是能以戒定慧一偈之义,经无量劫其义不尽,为自在大我;
八是能如虚空不可见,又可示现让一切众生能见到,为自在大我。
还有功德圆满,得有四乐,一得大乐,二得大寂静,三得一切知,四得身不坏等,是佛大涅槃。再有,大涅槃有四种纯净,一是永断三界二十五有形众生;二是业大清净;三是身大清净;四是心大清净。
佛说,以上是菩萨受持此经圆满成就第一种功德。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9:14:32 | 显示全部楼层
9 @1 K3 y$ O) ^3 h& q

+ M. l5 d# |4 K9 \: S/ H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二】

$ K: R2 x4 c" e! B" Z" I8 k9 ~

! n# t6 ^ q. E# o8 K

8 L) |( b4 R% S3 ?& \

涅槃降魔咒

0 Z" G! J5 Y1 B* h; w! H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四】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二种功德,即往昔不能得到的今天得到了,往昔不能见到的今天见到了,往昔不能听到的今天听到了,往昔不能达到的今天达到了,往昔不能知道的今天知道了。
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神通往昔不得,而今天得到。通有两种,一是内,二是外。外通与外道天人一样的部分;内通有声闻缘觉通与菩萨通。罗汉、辟支佛的神通变化为一心作一,不得众多;即一个人变化成另一个人,不能变化成二个人。菩萨由于受持此经,修行大涅槃智慧,于一心中圆满变化出天人身、人身、修罗身、畜生身、饿鬼身。
再有昔所不得而今得之,是身得自在,心得自在。凡夫之人,身心不得自在,或心随身,或身随心。心随身,如醉酒人,身动则心随动;如婴儿身小则心小等。身随心,如身有悲苦之人,涕泪横流等。菩萨身心自在有十种,即命自在、心自在、财自在、业自在、生自在、愿自在、信解自在、如意自在、智自在、法自在。
昔所不至而今能至,是菩萨化身成就,能化现无量身相,至无量诸佛世界无有障碍,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一切罗汉、辟支佛所不能达到。菩萨能变身如细微尘遍无量诸佛世界,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菩萨能将三千大千世界这么大的身入一尘土这么小的化身里去,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是心不随身。
昔所不闻而今得闻,是菩萨以一音声能让三千大千世界的众生都能听到,而报身在佛国土不动,心也没有动念。但是,众生听闻不到菩萨为之讲法,是生死心;听闻菩萨为之讲法的众生,才能尽生死心。再有菩萨身心可以相互分离开,不是相随在一起。为度众生,虽现大身心也不大,虽现十身心也不小,原因是菩萨心性广大,身心自在;虽现一身,众生各自见到的都不一样,随类应现。
再有,菩萨通达三千大千世界各类众生的声相,心里没有无量世界众生音声而又能听闻到不同众生的音声,包括地狱音声、畜生音声等。菩萨不著相,即无定相、无果相等。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听闻此经必得菩提,怎么无定相、无果相呢?
佛说,如果说诸音声有定相、有果相,不是佛相,而是魔相。诸佛说法无有定果相,如世间有因有果,果也作因,因也作果;无因则无果,因无常,果也无常。所以,法无定相,涅槃不从因生,涅槃之体也不是果,涅槃之体也无定无果。简单地说,有定果之相,就被人执著,也会被无常力破坏掉。所以,佛涅槃是常乐我净,是不会被破坏的。
佛说,听闻此经不要著文字相,不要有我闻相,我说相,给佛也定个相。音声无定相,听音声而起恶心的人,果相是三恶道;听音声而起善心,果相是人天;菩萨听音声而生慈悲心,救度众生。所以,音声无固定不变之相,果报的相也不能固定。
昔所不见而今得见。是菩萨得清净天眼,一时能遍见十方世界现在诸佛。而诸天人、声闻缘觉之人的天眼,一不能看上一层天,二不能看十方诸佛世界。
昔所不知而今得知。是菩萨一见人的长相、衣着和说话的三言两语,就知道这个人善恶根基差别和大小乘根基差别。
再有,菩萨修行空性空相;知我相空;知众生都有佛性;知一阐提如果改变思想和心态,也可修善;这些是声闻缘觉所不能知。
再有,菩萨受持此经,所得智慧与声闻缘觉不一样。对过去世的父母与怨敌,菩萨不亲也不憎,无亲憎相,只有法相空寂。而声闻缘觉之人有亲怨相。
再有,菩萨受持此经,得他心智通。声闻缘觉之人以一念智能知人心所想,而不能知其他众生所想。而菩萨于一念中遍知六道众生之心;又能知一至四果罗汉的十六种心,每果罗汉四种次第心。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三种功德。即舍慈得慈,不从因缘得慈。
舍慈是舍世间慈,主要舍的世间慈有凡夫慈、一阐提慈、犯重戒慈、谤佛慈、五逆慈、妓院慈、无根二根女人慈、屠夫慈、刽子手慈、猎师慈、声闻慈、缘觉慈等。
不从因缘得慈,因缘有亲疏怨敌,有善因缘和恶因缘,因缘之慈不是平等慈,出世间的慈悲心只有众生而没有亲疏怨敌。
菩萨舍去世间慈,得出世间慈,得无因缘慈,不执著慈相,不执著戒相,不执著众生相,而修行出世间的慈悲。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四种功德。四种功德有十事:一是根深难可倾拔;二是自身决定想;三是不观福田及非福田;四是修佛净土;五是灭除有余;六是断除业缘;七是修清净身;八是了知诸缘;九是离诸怨敌;十是断除两边。
根深难可倾拔。菩萨受持此经,身根不放逸,菩提根不放逸,一切善法根不放逸;善法于诸法中为最上,不放逸法在诸法中最为殊胜。所以,称不放逸根深固难拔。
再有,菩萨受持此经,因不放逸而得增长信根、戒根、施根、慧根、忍根、闻根、进根、念根、定根、善知识根等。
自身决定想。菩萨受持此经,于自身生决定心,要尽此一报身证得未来世菩提,为众生发菩提心。为此,坚决舍去自我心、无常心、声闻心、缘觉心和魔心、自乐心、乐生死心等。让自己的身体成为载佛正法之器。
不观福田及非福田。菩萨受持此经,从观外道持戒到供养诸佛是福田,但又是有求想的有为法。而慈悲救度一切众生才是真正福田;平等救度持戒和毁戒的人,才是真正福田。
在种供养福田上有四种净报。一是施主清净受者不净。即供养的人懂佛法,持戒,有智慧,知道惠施的果报为施主清净;而受供养的人破戒邪见,不知法供养众生得清净果报为受者不净。二是施主不净受者清净。即供养的人破戒邪见,说送财就是感情,哪有什么果报,为施主不净;而受供养的人,听闻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报,为受者清净。三是施受俱净。供养的人与受供养的人都多闻佛法、持戒、有智慧,知惠施,必然有果报,为施受俱净。四是施受俱不净。供养的人与受供养的人都破戒邪见,说送财就是感情,只不过是你帮我、我帮你而已,为施受俱不净。
什么是清净果报,不执著于供养又不执著于果报,再依此经不为果报而供养,不为供养而供养。这是菩萨的持戒正见。
修佛净土。菩萨受持此经,愿一切众生都得彼岸大智慧,以此誓愿力为修佛净土
首先,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杀心。以此因缘善根,众生得寿命长久,共同有大势力,获大神通,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然后,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偷盗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地都是七宝所成,与众生共同富足,喜欢什么自然就满足什么,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其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淫欲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无有贪欲嗔恚疑心,也没有饥渴苦恼之患,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9:21:22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妄语心。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常有花果茂林香树,共同与所有众生得妙音声,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两舌。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并共同与众生常共和合,讲说正法,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恶口。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地平如掌,无有沙石、荆棘、恶刺,共同与众生其心平等,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无义语。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所有众生,无有苦恼,共同受乐,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贪嫉。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一切众生,无有贪嫉、恼害、邪见,共同受乐,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恼害。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并共同与所有众生,修行大慈大悲,得一子地,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再次,菩萨受持此经,愿众生远离邪见。以此因缘善根,愿诸佛国土,并共同与所有众生,都得彼岸大智慧,并以此誓愿因缘修佛净土。
修佛净土就是成就菩萨自己的佛国土。
灭除有余。有三种有余,一是烦恼余报,二是余业,三是余有。
烦恼余报。如果有贪欲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鸳鸯、鹿、龟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长相令人讨厌或为淫女等;如果得出家,要犯重戒。
再有,如果有嗔恚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毒蛇、虎、狼、猫、鸽等畜生身受报;让其天天看见毒,接触毒,食毒,喘气都是毒。畜生报后得人身时,什么恶事、坏事都敢作,生死不怕。如果得出家要犯重戒。
再有,若有愚痴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象、猪、牛、羊、蚊、蚁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聋、盲、瘖、哑、驼等残疾或诸根不全,不能得佛法修行;少数得出家要犯重戒。
再有,若有骄慢习气重的众生,业成熟时,受地狱报后,要转入粪虫、驼、驴、犬、马等畜生身受报;畜生报后得人身时,为奴仆、乞丐或穷人;若得出家常为众生轻贱,要犯重戒。
余业。如借贷款还本后,还要还利息;这个利息是高利贷,是借本一还息万。所以,凡夫有六道轮回的业,一果罗汉七番生死业,二果罗汉二番生死业,三果罗汉一番色界灭业。
余有。如人伐树,树干断而根未除。四果罗汉和辟支佛,世间烦恼业习已断除,而业习之根在心里未除净。
菩萨受持此经,这三种业习全部灭除干净。
修清净身。菩萨受持此经,修不杀戒。由于慈心不杀,成就百福庄严,三十二相,八十种好。八十种好是三界内八十个星球天人中最好的形像和清净身,令各天众生信伏、受教、发菩提心。
再有,菩萨欲证无上法王、欲饮无上甘露法味,要先修清净身。以身清净才能速证菩提。
了知诸缘。菩萨受持此经,得大智慧,住于空观,不见色相、色缘、色体、色生、色灭等,诸法空相,了因了缘,得出世间无因缘慈悲,是菩萨的了知因缘。
离诸怨敌。菩萨受持此经,住于智慧,远离一切烦恼。但又示现烦恼众生,为教化、救度众生。菩萨示现的烦恼众生,不畏三恶道众生,就怕诽谤三宝的众生;这样的众生被魔控制。所以,菩萨把魔事看作怨家,智慧破魔就是远离众魔怨敌而魔自破。
远离二边。菩萨受持此经,智慧出于世间。一不受三界二十五有众生业报,二不受爱烦恼之业报,是菩萨远离两边。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四种功德十事,怎么只说九事,没有说断除业缘或如何修净土呢?
佛说,一切菩萨和十方诸佛,都修十事。诸佛不会因业缘示现在不净的世界,而是佛净土庄严。如果有人心想,佛不应该在地球这不净而秽恶的世界示现佛出世。这么想的人善业智慧不足。为什么这么说,一是此世界有清净的一面,众生业重而不见;二是此世界不净而秽恶是众生业力感召,在佛的境界上无有不净与秽恶,佛示现涅槃后,法身还久住此世界;三是释迦牟尼佛不是在此世界成佛的,其实此世界谁也成不了佛,都是在报身佛国成佛道;为度众生,践行因地菩萨时发的宏深誓愿而来此世界示现成佛,转佛法妙意;四是诸佛都会这么做,慈氏弥勒菩萨也会以誓愿来此世界,令此世界清净严严。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五种功德。五种功德有五种果报。一是诸根完具;二是不生边地;三是诸天爱恋;四是常为天魔、沙门、外道等恭敬;五是得宿命智。菩萨以受持此经因缘力而圆满这五事的功德。
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有人修布施,才能圆满五种功德。今天佛怎么又说因此经圆满成就呢?
佛说,因财物布施得五种功德,因为布施的有形和有限,一是数量有限;二是时间有限;所以,得不得这五种功德不能确定,不能长久,不能清净,不能殊胜,不能一样,不能无漏,不能利益安乐怜悯到一切众生。而菩萨受持此经的因缘为法布施,是能确定,是能长久,是为清净,是能殊胜,是能一样,是能无漏,是能利益安乐怜悯到一切众生。况且,财物布施让人能得离饥渴,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远离渴爱之病;财物布施能让人得生命相续,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远离生死,慧命相续;财物布施让人得到欲望的满足,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能让三界众生断一切贫穷烦恼,增加善法因缘;财物布施有分别因和差别果,而受持此经的法布施,无分别因和差别果,众生平等。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六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大涅槃,得金刚三昧。三昧是清净身禅定而得,身口意业三休息,在定中入到空、无相、无作,三种境界于一体的神通变化里去;现前相融,过去未来相摄,三世相摄,十方世界在一念间圆满显现出现,是修行人于世界证得的出世间的不可思议的神通变化境界。也是诸佛、诸菩萨示现无量妙身救度一切众生的缘起。八地以上菩萨能住于三昧中,于十方世界变化,遍满其中,行布施讲法教化众生,破坏三恶道于诸魔事,让众生安立于佛教三乘,得到利益,都能让其成就,而心不动,又无心想之相。这时,才有救度一切众生,而又无一众生可度。七地以下位次菩萨,尚有众生可度,有佛道可成的心相,无化身成就。所以,一地至七地菩萨的修行还有一大阿僧祇劫的时间。
菩萨安住于金刚三昧之中,不受十方世界法则限制,如地球引力法则,火能烧、水能淹,光速与距离等物质属性法则等等,都不能束缚菩萨化身的往来活动,即能破散一切诸法。世间诸法无时无刻都在发生变化变动,如星球陨落、恐龙灭绝等现象。这些变化让人害怕,变化的原因也让人害怕,如现时放的电影,病苦劫杀,念念生死,事态变换等,都是魔幻一样的境界,无一真实。菩萨因地时在世间修六度万行,已成就无极限的彼岸功德智慧,才能安住金刚三昧。
金刚三昧是菩萨化身三昧之根本,其它三昧都离不开金刚三昧境界,即菩萨的神通变化都以金刚三昧为基础。而菩萨报身的根本三昧是如幻三味,能够自在出入涅槃的境界,不受无明生命存在的限制,幻化种种生命现象,救度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9:42:41 | 显示全部楼层
: v* L, W. Q9 j: \# }

% f1 q/ S/ J5 X1 w, ^ L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三】

! B/ [1 x1 m: a0 M- v3 S

7 z8 N; N6 I! r7 h

' A2 [3 n- T5 R

涅槃降魔咒

) J3 O# ?1 j4 G. }. s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五】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七种功德。闻修此经微妙,得大涅槃智慧的近因缘。当下近因缘法有四种,一是亲近善友,二是专心听法,三是系念思维,四是如法修行。亲近善友为亲近善知识;专心听法为不疑惑善知识所教佛法;系念思维为至心信行;如法修为按佛法次第持戒修行。若凡夫能听善知识教,至心信受,发心向佛,持戒修行,必能得见佛性,去除烦恼,证得常乐我净。
佛说,诸佛、菩萨、辟支佛、罗汉是众生的善知识。能教众生远离十恶,修行十善;自不杀生,教人不杀;自行正见,教人正见;自修菩提,教人修行菩提;自修行信戒布施多闻智慧,也能教人信戒布施多闻智慧。能这样修行的人是真善知识。
菩萨专心听法是知善知识有善法。所行作不为自乐而为众生安乐;说话不讲别人的短处,只说善事;让周围的人心渐远恶法,增长善法。能亲近善知识的人,本来没有戒定慧和解脱知见,而能得之;不圆满的人,得到增广。因为亲近善知识,能让人明白佛法经藏的深义,知自己如何行持。所以,听善知识教的人,是真听法的人,也是听到真正的法,等于受持大乘经典和听受此经。听受此经虽知人人有佛性,如何修持见佛性,还要靠善知识指引。
菩萨系念思维是,勤修禅定,在定中入空三昧、无作三昧、无相三昧。能入空三昧的人,不见人天众生能够真实常住;能入无作三昧的人,必无有愿求;能入无相三昧的人,心无色、声、香、味、触、生、住、灭、男、女十相。
菩萨如法修行是,在世间勤修六度万行,得出世间常乐我净。
佛说,第一善知识是诸佛与菩萨。经常用三种方法教化众生,一是毕竟软语,二是毕竟呵责,三是软语呵责。能如此教化众生的人,是真善知识。软语都爱听,呵责就不好接受。其不知善知识能呵责几句是天大的好事,既了业又能明心智。凡夫若起一念嗔恨心,立刻就与善知识断缘,因此失去往生净土的功德。诸位要慎之又慎。
再有,诸佛与菩萨为大医王,真善知识。因为,一会观察因缘,二会观察根基,三会观察修行次第,四会观察业报,五会认证生往何趣。如知病、知药,什么病服什么药。地热水风之病人,服用酥油,热病服用蜂蜜,水病服用姜汤等,知病根,明药性,用药准,剂量适中。诸佛与菩萨观众生有三种重病,一是贪欲,二是嗔恚,三是愚痴。贪欲重的人,要修白骨观,嗔恚重的人要修慈悲观,愚痴的人要修十二因缘观。
再有,诸佛与菩萨为大船师,真善知识。能用法船度众生离生死苦,到达极乐彼岸。诸佛与菩萨是众生修得圆满善法的根本;若有见到的人,至心听教奉行,得断一切烦恼;若有听受佛妙法的人,持念佛的名号,一定能成就菩提;若有人能亲近到佛与菩萨,至心听教奉行,得灭除一切重罪,还得十善法。以此亲近善友因缘,能让有缘众生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佛道。
佛说,菩萨以听法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佛道。一切众生有缘亲自听到诸佛与菩萨说法的缘故,等于具有信根,又信根坚固,欢喜的去奉行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老老实实修行一定阶段后,便可得一果罗汉,乃至成佛。要知道这是听法因缘的势力所成就。凡夫之人很难理解,我看这个人也没有什么特殊的地方能有果位么?说实话,特殊的地方没有在表面或言词上,而在心里功德上、在行做上、在修持上、在弘法上。恰好在表面上傻里傻气,言辞平平常常,有果位的人才能于此五浊恶世隐世修行。
佛说,菩萨为诸众生说法,明确告诉修行方法,修行路径;如何圆满善法,远离恶法。如明镜照人面像,无不明了,善恶美丑自分;如众生想到善处,求取佛法珍宝,而不知路怎么走,送给一张地图;如用铁环降伏狂暴醉象,用听佛法的加持力,让众生不起贪嗔痴等造恶之心等。这都是听法功德。
佛说,如果有弟子亲自听佛说法,专心听受十二部经,并以此修行,都能得证果位;一果罗汉的人远离对生老病死的心里害怕而果位增长。亲闻佛说法并依法修行的人有开法眼的功德。而世界上值佛住世又亲闻佛说法的人很少,时至今日能听到菩萨之人讲佛法的也不多;在数量不多的人中,还有暂时听法,其心不牢固,几天就心猿意马了;只有善根深重之人,专心听受,如闻而行。如此听法因缘的人,才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佛道。如舍利弗,有一次病很重,用四人抬到道场听佛说法,闻法功德力的原因,病苦转为安稳。
佛说,菩萨以思维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佛道。听闻佛法后,心里要好好想一想,把所听佛法与世间想象联系起来都想明白了,心里就觉得轻松;再加上禅观的修证,心便得解脱。古有“大疑大悟”的说法,就是这个道理。有人说佛教是迷信,是愚昧,实际上佛是让众生明白人生真相、世间真相、宇宙真相,是信而不迷,行而有觉;在世间行戒定慧,得定中三昧,无始劫来大梦方醒,是智觉而不愚。但愚夫愚妇修行也可成就,谁修谁得,谁行谁证。
凡夫思维从生老病死开始,观察世间一切无常、无乐、无我、无净,处在颠倒之中;一果罗汉对生老病死也心生苦恼。由于思维,觉知善法,相信佛法僧三宝实有而真常,近而起修戒定慧等,自然成就善道,断除烦恼,增长智慧至功德圆满。
在这里专为在家人讲几句,有的人见出家人有的不参禅打坐修行,有的不住寺庙住俗家,有的破戒喝酒、吃荤、入淫室,有的不为佛事而专为钱事等,就不信佛了,将佛像、经书送走,参禅打坐修行就更谈不上了;还说什么,出家人都那个样子,在家人还能怎么样。这样的人,一是著假相,人云亦云;二是其心不坚,为别人而修行;三是不明真相,自觉自愿地当了魔子魔民的眷属;四是善根不足,没有善缘;五是业习尚重,家贼召外鬼自劫家财。所以,诸位要学会思维,增长智慧,有择法眼,走自己选择的路,直至心里的目标,生死彼岸。
佛说,菩萨以如法修行因缘,得近于大般涅槃,而成佛道。菩萨如法修行,证得出世间的神通智慧,于三界一切法则没有障碍,自有往来,为见一切法空无所有。菩萨又观三界一切法则,都按照自己的发展规律变化着,来此化身示现之身体,也不会有真正永恒的常乐我净。所以,菩萨行人宁舍身命也不犯禁戒,精勤修行。
有一位天主教徒问我,天主的天堂是永恒,天堂里的人是永生;你们佛教的极乐世界是永恒和永生吗?我说,天堂是宇宙的天体星球,生活在那里的人也是有形体的,对吗?她说,是这样。我说,佛教认为天体星球是由物质组合而成,按照客观规律也会有生有灭,地球如此,天堂也会如此。在没有终始的无限时间里,天堂所在星球也会坏掉,散入虚空,再重新组合新生,再成为新的星球和天堂;那里的天人还是永生吗!只是相对地球而言,那里的人享乐天福的时间会比地球长千万倍而已。她又说,那你们佛教的极乐世界不也是由物质组合而成的星球世界吗!我说,佛教认为凡一切有形有相的物体都是这样,极乐世界也不例外。她又说,那你们佛教为什么还要教人往生极乐世界呢?我说,极乐世界只是佛继续教化、善化众生(菩萨)的场所,待菩萨功德圆满成佛后,就不依物质世界而住,无形无相又真实存在于虚空之中,住于宇宙更美妙的时空里,常乐我净;也是人人具有的真如法性。她又说,看来佛教确实博大精深、奥妙无穷,不是世人有点文化知识就能明白的。
佛说,世人如法修行有两种,一是真实,二是不实。如法修行不实之人是不实际知见自具佛性和宇宙之中,实际存在的佛法僧三宝真相,用禅宗的话说,是没有明心见性之人。
如法修行真实之人,明心见性,知涅槃实相。涅槃实相是,一尽,即烦恼尽;二善性,即慈悲;三实,即不是虚幻;四真,即确实妙有存在;五常,即如虚空无法坏掉;六乐,即有感知的妙乐;七我,即性我;八净,即清净无染。
世人如法修行未证果位之人,依禅定力而涅槃的实相是,一解脱,即暂时离生死烦恼;二善性,即有天福;三不实,即没有摆脱无常力;四不真,即时间有限;五无常,即在变化之中;六无乐,即无妙乐,只有欲乐;七无我,即不见佛性真我;八无净,即业不清净。
声闻缘觉如法修行之人,依三界无漏功德而涅槃的实相是,一解脱,即世间烦恼已尽;二善合性,即自利功德;三不实,即没有彻底解脱;四不真,即有相;五有乐,即天乐;六清净,即三界业清净。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9:49:10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光知涅槃,不等于见佛性和见法僧实相。十地菩萨见佛性如夜观人,尚不能详见其貌。只能说菩萨知于佛性。一知常,二知净,三知实,四知善,五知当见,六知真,七知可证。
怎么说菩萨知佛性或知如来相。因为佛性是菩萨用智慧觉察之相,如山头白云,远可观而近不可持;为度众生慈悲善现相,如太阳照虚空,可有无量道金光。所以,菩萨知佛无相而常乐我净,是真实的烦恼解脱者;为度众生又可以示现可知可见的无量身相。
怎么说菩萨知于法相。菩萨知一切法是众生业力召感而生,不同的众生因业力不同而感召世界不同;各世界的法则,即客观规律和外部环境及自身形态的不同。世间诸法既可利益众生,又可毁灭众生;既可以利益善人,又可以利益恶人。如人离不开水,而水又能将人淹死等;大地生长鲜花,又有毒草,鲜花美丽可观而又有人因花粉而过敏;毒草能置人于死地而又能入药而为人治病等。佛法在世间,信解行证可成就圣道;破重戒,谤佛法僧,造五逆罪要受到地狱重罚;不信不解不行之人,自然于六道轮回。佛慈悲善法不惩罚人,而三界法则不饶人。
怎么说菩萨知于僧相。菩萨知法界不同而僧相有别;此世界的出家人为世间僧;一至四果罗汉和辟支佛为三界真僧;菩萨为法界真僧;佛为佛法僧一合相僧。
佛说,菩萨修行证佛道的微妙经典,怎么不能明心见性,是因为菩萨虽具五眼,但慧眼功德不圆满,知见报身佛相和无量化身佛相,不见遍虚空法界的法性身佛相。
佛说,众生之性虽是佛性,但被无明覆盖,感召之身是轮回之物,报身没有功德证悟,即实有受报又等于虚无,不能独立于色相之外而存在,即使中阴身等,也是有色相之身。凡夫肉眼不能见,开天眼的人等,一见便知。
佛说,涅槃是常乐我净,虽乐而不是受乐。总的说分两种乐,一寂灭乐,即报身佛的觉乐与妙乐;二觉知乐,即化身佛实相之体有受乐、妙乐、觉知乐。具足三种乐于一法性的为菩提乐。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若烦恼断处即可入涅槃,那佛在菩提树下证道时烦恼已断,魔王说,世尊涅槃的时候到了,佛怎么不入涅槃呢?还有,诸菩萨于无量劫已断烦恼,而不能称为涅槃,唯佛独称为涅槃呢?再有,若断烦恼不是涅槃,佛怎么说此身即是涅槃?再有,佛怎么告诉魔王三个月后当入涅槃呢?再有,佛如果入涅槃,怎么预定日期呢?
佛说,诸佛、菩萨于无量劫早已远离妄语,所说真实无虚。当时在菩提树下,魔王请佛如涅槃是魔王真实不知涅槃是什么样。魔王认为,佛默然无语,不化度众生,就是入般涅槃。为此,佛今天不说佛法僧无差别之法,只说佛常住与清净二法没有区别之法;不说佛与佛性涅槃无差别之法,只说佛法僧真常和永恒不变之法;不说涅槃有无差别相之法,只说佛法僧真常实有不变之法。
佛说,是什么因缘于三个月前对魔王说要入般涅槃的!因为,有的声闻弟子发生争论,当时有恶比丘多犯禁戒,受不净物,贪求利养,自称是几果罗汉,诋毁侮辱其他僧众,不尊敬教义和戒律等,还在佛面前公开说,我们所言所行佛都知道,也没有制止这样做呀!这样的恶人,不听佛教导。所以才告诉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
佛说,这样的恶比丘不让诸声闻弟子前来见佛,不让听闻佛法。说佛要入涅槃了,只有诸菩萨才能见到佛,听到佛法。不说,佛是示现涅槃,而实不入于涅槃,佛法僧常住等。要知道这些邪见恶人等,不是佛弟子,而是魔王同党。
佛说,佛要在此双树林间入般涅槃,而佛实没有入涅槃;只是佛化身示现的肉身佛入般涅槃,而佛法性真身不入般涅槃,还要常住世间。而有些声闻弟子不明佛法,如见太阳西落而太阳无西落一样。是众生无智生颠倒,声闻弟子的智慧眼被烦恼覆盖,不见佛涅槃实相,对佛示现涅槃生灭度想。所以,才告诉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
佛说,佛知道童子菩萨于三个月后善根成熟,来佛所为众生请法。还有,五百力士三个月后能发菩提心;纯陀等五百人三个月后善根成熟;还有一部分外道人三个月后能断外道邪见之根等。所以,才告诉魔王,三个月后要入般涅槃。
佛说,在过去佛在尼连河边对魔王说,还没有多闻弟子的原因,虽断烦恼,而不能入涅槃。开始为五比丘说,又为五十人、五百人等说佛妙法等。这时,佛告诉魔王,断烦恼是涅槃,不是大般涅槃;只有见佛性后断烦恼的人才能入般涅槃。涅槃为不来不去,不起烦恼,智慧于法无碍等。佛身心智慧遍满虚空法界,常住而无有变化,这才是般涅槃实相。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八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大涅槃,要断除掉五事,远离五事,成就六事,修行五事,守护一事,亲近四事,信顺一实,心善解脱。
断除五事为,色受想行识。五蕴能让众生生死相续,不离重业,分散善念,三世受所控制,是生烦恼诸恶根本。所以,要方便断除。
远离五事为,一身见,二边见,三邪见,四戒取,五见取。身见生贪著,边见生差别,邪见生罪恶,戒取生烦恼,见取生轮回。
成就六事为,一念佛,二念法,三念僧,四念天,五念施,六念戒。念佛法僧感佛恩而修道,念天是感天恩而精勤,念施是感众生恩而怜悯,念戒是善护清净行。
修行五事为,一知定,二寂定,三身心受乐,四无乐定,五首楞严定。定能知空;寂定有悟;身心受乐为法喜充满;无乐定为不执著定乐;首楞严定为智慧观,入三昧等。
守护一事为,常勤守护菩提心。
亲近四事为,大慈、大悲、大喜、大舍。
信顺一实为,唯一佛乘。
心善解脱为,善行智慧,解脱烦恼。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所说的心解脱,本来心也没有什么束缚,你爱想什么都行,还说什么善解脱呢?另外,本性是佛性无贪,那贪心又是怎么来的呢?
佛说,所说心本无所束缚,又有所束缚。无所束缚是个体独立,思维无限,这是众生的思维心。又有所束缚是业习因缘和合而有身体,体内诸根有需求的内动力,外有所需求的诸色相物质音声等;这时的心被内力和外力所束缚。性本无贪,而身随外缘红尘诸事,心也随习惯力而定;这样心被业习染污为贪。因贪而生因,因受报而为果;有多因受一果报,也有一因受多果报。所以,因不定果也不定。所以,世上有说,天下无恶人,只有恶行;天下无善人,只有善行;善恶只在一念之间。恶人可转为善人,是心转善;善人可转为恶人,是行转恶;善恶转化只在于心。所以,诸佛善非善,只是慈悲。
心解脱有二个因缘,一是随于生死,二是随大涅槃。随于生死,为身有五欲之需求,心为五欲需求而想,去追求满足,为身心俱贪著。有身心贪著因缘的业习,永远在六道中生死轮回,被魔力而控制而不知自觉。如有的人认为狗猫很好,不劳而获;有的人认为鱼鸟很好,自由往来;可见众生的身心贪著恶习有多重,做人还贪著于动物的欲乐呢!随大涅槃,是身虽有五欲需求,而心闻佛法而不执著五欲之乐,先断贪念;再起修断身贪欲。这样为先断因,再断缘,最后因缘共断,达到身心都不贪著。声闻缘觉持戒修行,有身清净到心清净再到业习清净,为心随涅槃。菩萨是自清净后,慈悲众生,让有缘众生也得清净为随大涅槃。
外道之人,若离邪见,放下我见,以平常心、平等心、求真理之心,听一听佛教经典;然后,有智慧的人,再受三皈,依法修行,证悟后再发菩提心,也可得清净,随大涅槃。
在家之人,有家庭、有事业、有生活等,俗务缠身。但能闻法起修,修行与事业两不误,身淡五欲之乐去其缘,心断五欲之乐去其因,也可身心清净而业习清净,得心解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3 19:53:55 | 显示全部楼层
' E6 [8 K1 C% Q% F5 y

, z( V- n( C- B& P/ f1 H* E4 \6 O0 j$ c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四】

$ h/ c* u, [2 a7 u

7 U) Y: r# R- T3 k

- R5 V' a# N1 b1 X' R/ U: O7 e

涅槃降魔咒

' B1 e+ B# V5 |4 v$ j* ?& T! a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二十二之六】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九种功德。菩萨受持此经,修大涅槃,要成就五事。一是信,二是直心,三是戒,四是亲近善知识,五是多闻。
信,坚信有出世间之法,坚信善行方便;信是道原功德母。有信之人才能修戒定慧,才能修布施等六度万行,才能得圣人性而解脱生死烦恼。
直心,直心是道,是直心说证悟,直心不生邪曲。但直心与善巧方便要结合起来运用,该直心时直心,该善巧时善巧,遇到具体情况具体对待。善巧不碍直心,直心运用善巧,才能达到弘法利生的最佳效果。
戒,是根据众生五欲三毒习性而说戒,离戒修而无道,戒修才能圆成道果。
亲近善知识,善知识是超凡入圣的引路人;离开善知识引领是盲修瞎练,难成道果。
多闻,多听闻佛法,多听闻善知识教导;多闻可以千劫疑问一刻解,一语破凡见圣天。自以为是真愚蠢,轻法慢教最迷顽。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一阐提也是佛性不断,佛性中自然有无上正等正觉,也应该自然成就无上正等正觉。佛怎么还说要众生听闻佛法,受善知识教,三皈五戒十善等持戒修行呢?
佛说,世上有两种人很稀有。一是不行恶法,二是有罪能悔。又有两种人很可贵,一是作恩,二是念恩。又有两种人很难得,一是咨受新法,二是温故不忘。如世间的学习新知识,不忘旧学问。又有两种人更稀有,一是造新,二是修故。即在原有基础上发展创新。又有两种人更可贵,一是乐闻法,二是乐说法。又有两种人更难得,一是善于提出问题,二是又善于解答问题。
佛说,如病人遇良医有良药,其病可医。是比喻有缘众生能值遇佛和佛法住世,生死烦恼之病可以断除。若不遇者是比喻与佛和佛法无缘。则不得医,比喻一阐提,不信佛和佛法。若不遇者和则不得医这两种人,往昔也修过善,才得寿命。但寿命不定,受九种情况影响。一是吃不该吃的食物,二是嘴不离零食,三是消化不良还多吃,四是大小便不正常,五是有病不听医嘱,六是不接受护理,七是有病不治硬挺着,八是传染病,九是纵欲。这九种因缘是由业习而来。
再有,从一果罗汉至辟支佛,若有缘值遇听受佛菩萨所说深法,则能发菩提心。也如病人遇良医也有良药。若无缘值遇佛菩萨,又没有听闻到佛菩萨所说深法,则不能发菩提心。也如若不遇者和则不得医。众生自然具有佛性,但不能自然成就;佛性即被无明覆盖,又被业习牵引。所以,不具足成就的功德。
一阐提人值佛或听闻佛菩萨所说深法和不值佛或不听闻佛菩萨所说深法都一样,虽有佛性而无信根,都不能发菩提心。所以,一阐提可以理解为信不具,修善方便不具,佛念不具,智慧不具,善不具等。由此,一阐提虽有佛性而不能挡住作众恶落入地狱,不能挡住作众恶入三恶道。
佛说,菩萨经常赞叹人的善处,不说人的短处;经常作善事,不作恶事;若有过失,及时忏悔,不隐瞒自己的过错;对小轻罪生大罪重罪想而不去做;如果有质问,保持默然不语,争辩为有过失等,是菩萨所修直心。菩萨以直心,信有佛性,是佛弟子。以直心因缘,具足三戒。
佛说,菩萨亲近善友是,为众生经常赞叹善道,不说恶道;若说恶道,必须说明不是善报。
菩萨知佛是一切众生的真善知识,如果有众生听佛为其说法,能断所有邪见;如果有众生能见到佛并听佛为其说法,能断应堕地狱因缘,得生人天;如果有人能得佛亲传法门修行,一定证果;如果有贪欲心重的人能见到佛,会得以方便而为除之;如果有嗔恚心重的人能见到佛,会得到以智慧而为断之;如果有愚痴心重的人能见到佛,会得到以智慧语而为灭之;如果有极恶之人能见到佛,会以善法因缘受人天敬念;如果有病重之人能见到佛,会以福寿因,病得到健康;如果有作恶事业之人能见到佛,会以慈悲因缘得以舍离改为善事业等。
佛说,菩萨具足多闻是,能读诵、受持、解说佛说十二部经微妙章句,知佛常住,知法无定法。
佛说,菩萨难作能作,难忍能忍,难施能施,而为众生说法,断除众生无量烦恼。在菩萨心里,又不生一念我为众生说法,我为众生断除烦恼。因为菩萨修空、无相、无作三昧,于诸众生不嗔不喜。所以,无人相、我相、众生相、寿者相。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诸法,来自性空,那就不应该再去修空。若性不空,虽然修空也不能得空。
这里是把世间诸法空性和出世间的诸法空性混在一起提出问题。世间诸法空性是对无常变化而说,前提是诸法实相。如薪尽火灭,薪为灰火,哪里去了;再如,地球上的陨石,曾是宇宙中的一颗星球,陨落前星球上的生物现象和法则哪里去了。出世间诸法空性,是自然不依附于任何色相上,能于虚空独立存在,得大自在,世间诸法不能阻碍。这么说的前提是化身成就的人,才有此境界。一些法师讲《心经》《金刚经》时,在这里讲不明白,问题就出在这里。
佛说,一切诸法,来自性空,不见空性,落入诸有,色相相续,不得入大般涅槃,不得见诸佛菩萨。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空是无法,那修空三昧,又能见到什么呢?
佛说,修空三昧,见不空法。贪是有性,不是空性。色性颠倒,众生生贪。这里佛说见不空法是,菩萨空中妙有;一有性,二有乐,三有常。在世间法,众生有色身,身心有业习为贪性,没有修空将色身业习空掉。所以颠倒生心为贪。众生在世间有法性,诸菩萨出世间无法性,修空见空中妙有。在世间菩萨必修六度万行,证得出世间智慧后,出世间无六度万行。如阿难见亲属离世愁恼啼哭,而佛不但没愁苦,容颜更好。因为佛修空寂,不见亲属,已得法忍。
佛说,菩萨受持此经能圆满成就第十种功德。菩萨为众生解说此经,显示佛性,从一果罗汉以上圣位之人,都能信受,得入大般涅槃。
这时,高贵德王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众生于此经不生恭敬心呢?
佛说,佛入大般涅槃后,有一些声闻弟子不修无证,不看佛经,不听佛法,而导致愚痴破戒,喜欢斗争和外道典籍,受畜一切不净之财,贪求供养,攀缘权贵等;放舍十善,行十恶法,无惭无愧。若见有人受持读诵讲解流通此经,当被这些恶比丘杀害;还有,这些恶比丘还开会立下制度,攻击、排斥受持此经之人;还攻击此经是伪经,是外道邪见经,是魔说经等。这样的人不能信顺此经,对此经不生恭敬心。
佛说,那时如果有众生信敬此经乃至半句,要知这样的人为佛弟子。如信修行,能得见佛性。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1:45:58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五】


3 X5 Q% W6 y! g# F- M8 K8 {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狮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一】

佛说,谁还怀疑有佛无佛,有法无法,有僧无僧,有无因果等,现在都可问。

这时,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慈悲,我想问一些问题。

佛说,你先等一等,待我向大会介绍一下这位狮子吼菩萨。你们应当对这位狮子吼菩萨深生恭敬,尊重供养。因为,这位菩萨已于过去诸佛所深重善根,福德成就。所以今天欲狮子吼。狮子吼发声如雷震,有十一种作用。一为欲坏其它动物;二为欲试身力;三为欲让住处清净;四为诸子知住处;五为群兽害怕;六为熟睡方觉醒;七为诸兽不敢放逸;八为诸兽前来依附;九为欲调大象;十为教诸子女休息;十一为欲庄严同类。佛正觉智慧如狮子吼,能摧破魔障,为邪见之人作皈依处,安抚害怕生死众生,觉悟沉迷众生,让行恶之人醒悟,破外道六师的骄慢心,让声闻缘觉之人发菩提心,让菩萨生大力心等。

狮子吼,可以理解为决定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佛常住,无有变易。声闻缘觉不能作狮子吼,菩萨能狮子吼。

这时,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佛性,怎么又称为常乐我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怎么看不见?菩萨为什么看不清楚佛性,而佛能了了见?

佛说,能这样请法,一是有智慧之人,二是有福德之人。若菩萨能智慧、福德庄严,就觉知佛性。智慧庄严是一地至十地菩萨所证;福德庄严是在世间修六度万行所得。智慧庄严是诸佛菩萨;福德庄严是声闻缘觉和新发意菩萨。福德庄严在世间有为、有漏、有报、有碍,不常久;智慧庄严无为、无漏、无报、无碍,常住。

菩萨若无智慧福德,就不能知智慧福德是一又是二;菩萨若有智慧福德,就能理解并知道智慧和福德既是二,又是一。
佛说,佛性为出世间智慧,也为无我中道。中道有三种行,一是定乐行,二是定苦行,三是苦乐行。定乐行是菩萨怜悯众生,虽处阿鼻地狱而身如三禅乐。定苦行是凡夫行于生死。苦乐行是声闻缘觉有苦有乐。

佛说,佛性为诸佛中道种子。道分下上中三种道,下道是梵天无常,误为有常;上道是佛法僧三宝是常,误为无常;中道是出世间智慧,见无常是无常,见常是常。

佛说,生死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无明感召,二是爱习牵引。两个方面中间有生老病死苦。中道是既不著两边,又无两边,既是中间又无中间;能破两边的无明与爱习,又能破中间的生老病死苦。众生不觉中道,不知佛性,所以无常乐我净。

佛说,能观十二因缘的智慧,是菩提种子,为佛性。能观十二因缘的因中因、果中果的智慧,实际是把业力感召到这个世界的程序秘密告诉了众生,也是把因果循环的规律程序化。这种智慧只有出世间才能证得,只有证得出世间智慧的佛,才能表述给众生。包括佛所说诸法,都是众生逃离三界火宅的方法,而众生愚迷不知,声闻缘觉少智不觉。唯诸菩萨明了此意,在世间实修实戒,实证实悟,给众生作示范。可是,众生还笑这样的人傻,这样的人愚,太可笑了。真所谓“愚见智人傻掉牙,智人面傻心不傻,愚人心傻面不傻,圣人装疯又卖傻。”

佛说,修善生天,行恶堕地狱。众生皆有佛性,修行一定能成佛,只是修与不修而已。所以,佛于此经而说偈语----本有今无,本无今有。三世有法,无有是处。

这里的有分三种,一是未来有,二是现在有,三是过去有。未来有是一切众生未来世能见佛性证菩提;现在有是一切众生现在都有无法解决的烦恼,今无清净心;过去有是过去世有烦恼已断,现在得见佛性。所以,佛说一阐提有佛性而无善法;凡夫有佛性而不行善法;声闻缘觉自行善法而不觉他人也行善法,得入涅槃而不见佛性;菩萨行人有出世间的智慧行世间法,用出世间的智慧说世间法,示范给众生只有行世间法,从禅定入手至菩萨种种三昧,一个台阶又一个台阶地证得出世间智慧,把自己的佛性解脱出来,又带领众生从三界中把佛性解脱出来。

这时,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一切众生不能见到。

佛说,一切凡夫虽有佛性而不得见,但不能说无佛性。众生不修善法,连心都找不到,又上哪里去找性。从入胎开始迷,到生老病死迷,死后又被业迷,转入轮回迷。所以心不明,无智慧,上哪里去见佛性。在世间吾心是佛,是心作佛祖等;而出世间才醒悟,是性作佛祖,吾性即佛性,佛性即佛。世间为方便说,出世间为究竟说。

这时,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要圆满成就哪些法才能得见佛性。佛都圆满成就哪些法才了了见佛性。

佛说,菩萨要圆满成就十法,才能见佛性,但不明了。十法为,一是少欲,二是知足,三是寂静,四是精进,五是正念,六是正定,七是正慧,八是解脱,九是赞叹解脱,十是以大涅槃教化众生。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少欲、知足两者有什么区别。

佛说,少欲是不求不取,少有所欲。知足是得少心不悔恨,为法事心不愁恼。欲有三种,一是恶欲,二是大欲,三是欲欲。恶欲是有的比丘心生贪欲,想统领一切大众,众生谁都不能超过我,四众弟子都必须供养恭敬赞叹我,一切人等都必须信受我说的话,国王、大臣、长者等也要恭敬我,我的衣食住行药品都必须是上等最好的,也为生死欲。

大欲是,有的比丘生于贪心,让大家都知道我是佛,我是菩萨,我是罗汉等,实未证谓证,名为说法,实为利养。

欲欲是,有的比丘贪欲自在利养,不求解脱,只求生梵天、自在天、魔天等。

若不被三种欲所害为少欲,若不贪三界之爱为少欲,若不求未来所欲为少欲,不求恭敬为少欲;得而不著是知足,得而不积是知足。这是凡夫的少欲知足。而圣人的少欲是一果罗汉,知足是辟支佛,少欲知足是阿罗汉,不少欲不知足是菩萨。菩萨修持此经和大乘经典不少欲,菩萨欲见佛性不知足。

若修行少欲知足的人,要先修寂静,一是心静,二是身静。身寂静的人,身不造作杀盗淫三种恶业;心寂静的人,身心都不造作杀盗淫三种恶业。身寂静的人,身日夜禅行于法喜之中,没有时间与四众弟子闲谈或参与四众弟子所作的事业;心寂静的人,心行佛法而不起一念贪欲、恚痴等烦恼念。但有的比丘,或身虽寂静心不寂静,或心虽寂静身不寂静,或身心都不寂静。

身寂静心不寂静的人表现为,身坐禅于静处,远离四众人等,心里却想贪欲、恚痴等事。

心寂静身不寂静的人表现为,心无贪嗔痴之念,身却整日和四众弟子国王大臣等在一起。

身心都寂静的人表现为,身于坐禅清修,心清净于无染,顺逆二境不知喜怒之念。

身心都不寂静的人表现为,身不坐禅,口不说正法,意念邪见;身口意在是是非非之中忙碌。另外,凡夫身口意于财色名食睡的贪欲业中;一阐提身口意于破戒、谤法、作五逆罪中。

佛说,身口意业清净的人,远离一切诸不善业,修于一切诸善业,是勤行精进。心念佛、法、僧、戒、施、天六处的人,是行正念。有正念之人,必得三昧,是为正定。有正定的人,观诸法如虚空,是为正慧。有正慧的人,远离一切烦恼,是为解脱。得解脱的人,为众生说解脱法,是解脱永恒不变。解脱就是无上大般涅槃乐。

得解脱的人,是诸烦恼火灭;又是房宅能挡烦恼风雨;又是于一切烦恼无所畏;又是洲渚(岛屿),四大暴流,不能漂起;一是欲暴,即欲望暴流;二是有暴,即色有暴流;三是见暴,即能看见的烦恼暴流;四是无明暴,即看不见的烦恼暴流;又是得一切毕竟乐。

佛说,出家之人若有四种病,不能证得果位。一为衣欲,二为食欲,三为卧具欲,四为有欲。此是出家人的四大恶欲,需要四种办法对治。头陀行中的粪扫衣能治为衣恶欲;乞食能治为食恶欲;山林树下能治为卧具恶欲;身心寂静能治为有恶欲。能用此四种对治方法去掉四恶欲的人,是圣行之人,为少欲知足。

少欲知足的人为寂静,有四种乐,一是出家乐,二是寂静乐,三是永灭乐,四是毕竟乐。证寂静四乐的人,得正精进、正念、正定、正慧、正解脱。

少欲为喜欢清净修行,远离世间俗事;知足为既已出家,不生悔心;在空闲处修行,远离闹市为寂静。在空寂处精勤修行必证道果为精进;亲近修行此经为正念;随顺天行为正定;定住正定必有正知正见为正慧。正见知的人,能远离烦恼束缚是解脱。

佛说,若有比丘住空寂处,端坐不卧,或在树下、坟地、草地而坐,乞食或坐食,只有三衣为少欲;做过的事已经过去,心不生悔,为知足;修空三昧为寂静。证道果发菩提心为精进,心想佛常住无有变易为正念,修解脱为正定,得智无碍为正慧,远离有为和六根诸漏为解脱,远离生老病死色声香味触无常十相为大涅槃。

佛说,破恶欲的人为少欲;虽烦恼没有破尽,但佛怎么修行我就怎么修行为知足。这样做的人,是得正念正定的直接因缘;自己喜欢这样做,又得到师与同修的赞叹,圆满少欲知足,得近于大涅槃门。得乐为寂静,持戒为精进,有惭愧为正念,不见心相为正定,不求诸法性相因缘为正慧,断烦恼为解脱。

佛说,见佛性有两种见,一为眼见,二为闻见。眼见是诸佛功德圆满,慧眼具足,为一切觉,见佛性如观掌中果。所以,为明了见。而菩萨有一念无明未破,慧眼功德不具足。所以,虽见佛性而不明了。闻见是听佛说或见经说,听了不能相信不为闻见。一切众生至九地菩萨都闻见佛性,不得眼见佛性。十地菩萨才有慧眼功德眼见佛性,虽不明了,也知十分之八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20:45 , Processed in 0.12291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