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9-9 23:25:17
|
显示全部楼层
也不叫一向专念,最后他不念了。还有啊,或者有人在最后的时候,病痛啊,或者什么什么啊,意志不坚呀,留恋这个家、子女,念不成啦,这都不叫一向专念。所以,只要真实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就决定往生。 (《无量寿经讲座》)
: q) l* E# i$ s" p1 E
+ x% R7 U, l" _# _6 _1 c' U' d, N, T7 ^ “绝利一原,用师十倍。”专一就增加了十倍的兵力。“三反昼夜”,就是相续,专一就显出力量来了,而且你能继续,什么情形之下都能继续,就等于万倍的兵力了。夏老师常说:“集中起来,坚持下去。”集中就是所贵的绝利一原,再能持久,没有不成功的。 (《华严念佛三昧论讲记》), L( t L5 f6 n/ [8 z$ J" \
3 ~5 A: p2 c D# X& f+ p* E6、梅香苦寒) f5 N" R* y1 a+ T; h1 ]! x; i
(1)唯真精勤* S% ?+ M9 s% s, P. n; L" g* G
有人说这是易行之法,因此我得了这个法门之后,我就可以很轻松地往生了,不用自己去努一点力。你这又是错误!这里所谓易行者,是和其他的相比这个最容易,但是你要能符合佛来接引的条件,达到往生的目的,这样,你的一切业,阿弥陀佛都替你包干了,都替你承当了。要做到这一步,你必须要符合弥陀的心愿哪,要真实的信,真实的发愿哪,你对于这娑婆无所留恋哪。如果你很留恋这娑婆世界的一切,那么你这个往生极乐的心就不专一啊。所以这一切合在一起的话,就是我们要好好的有信有愿,而且很好的念经念佛。真正做到这一切也不是很容易,要真正有自己的觉悟,自己的努力。所以,这个“易”是比较来说的,还是需要一番寒彻骨啊!“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所以,夏老师也是从这个……张宗昌要抄家,要杀他,说他是宣传赤化,他逃往海外。张宗昌是个军阀,实际是个土匪,他做了山东督军哪。夏老师逃跑到日本,回到天津又重病,之后闭关修持啊。就是说,到这里才明白:只有净土才是真实的啊!所以就闭关修持嘛,那很精勤哪!不下楼,就是一个人在楼上,几年工夫啊!这都要有一番真实的努力! (《净修捷要报恩谈》)3 W6 W2 v* s k D- D
` o9 {6 R. o, Q% H( u
“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拚此身作呆汉。”我们能得人身,能闻佛法,能信净土法门,实因多生的修持才有今日。我们既然多劫修行,为什么现在仍堕轮回,在生死海中头出头没?就因为多劫的生死根本极难拔除,所以我们今生要奋发大志,决定在这一生之中,拔除多劫以来生死根本。这是冲天的大志,是多劫以来空前的壮举,是真要自觉觉他的大心。所以要排除万难奋不顾身,就像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这是你(业力)死我(真心)活的战斗,要用真刀真枪,不再是表演戏台上的花拳绣腿,所以要拚这一生当个呆汉。不做卖弄聪明的人,他们是心心念念都在投机取巧,看风使舵,结交权贵,盗名欺世,不惜用尽种种机关,到头来受害者只是自己。真实欲同众生出生死海的人,必然根除这些行径,任凭举世之人都说自己是个呆汉而无悔。 (《心声录》)
7 e, t# b o1 Z v
2 P: j2 O8 m: i. L( z: r3 m 例如宋代苏东坡居士才智过人,兼擅禅辩,晚岁以净土为业,临终又有善友在侧,但最后一着,仍只是以手指心,自云“这里着力不得”而已。持名尚不能着力,况于临终时自云明点开顶往生乎?可见临终一关,非同小可,万勿掉以轻心。唯当勇猛精进,如救头燃。养之于平日,方能用之于临时也。 (《谷响集》)( I6 d/ S, h- U0 M
2 |2 m" ?" T* K9 h(2)功夫成片! }! ] r2 ^: o5 N* v8 Q' N
念佛念到一心不乱很难,首先须达到念佛成片。我们要念到成片,少则十几句,多则三十句,五十句,再多你有一串、二串,这个里头心不跑动,自始至终都是南无阿弥陀佛,这就叫成片。自己的水平是什么,自己完全可以知道。 (《心声录》)9 j$ [" X( v3 h8 U+ G% g/ A( c
4 c9 q( H5 x# A# J! Z 达到一点都不散乱做不到,先叫他成片。我不能整个不散乱,但我有几十句能成一片,在这几十句中没有杂念了,这都是真实用功人的情况。那天我碰到一个人,他说他自己要能找两句念得清净的都没有,我说你这是实话。可见不容易,所以应该咬定牙根,脚踏实地,先学成片。 (《心声录》)
6 q; ^- H: Y+ O7 p9 y& ?
9 B: R: ?* y% u) d: x(3)不念自念
- N. `- _7 g. m 有些人自己忽然间可以念起佛来了,有的以为这就是到了无念而念,念而无念。这不是,这叫作不念自念,这还在前头呢。就是我没有想去念,自己就念起来,这是好现象,但不能这么去结合,就说我就到了“理一心”的境界了,那不是,那远远的不是!你这叫不念自念,念熟了,这也是好的现象。 (《无量寿经讲座》)
" B, V/ }3 i; O) z' g' R# e! n; G2 U; O* U
(4)事一心4 V* d& d4 ^ Q$ V$ j M1 y, \
离开了杂乱的心,这心中没有杂乱。专念一句名号,没有修这修那,心也不是很散乱。心口相应,嘴里念什么,心里头就想什么,字字分明,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心不离佛,佛不离心。这样的话,你心中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没有离开佛哪。而这个佛在哪里啊?就在我的心中啊,佛就不离心哪。这样的一念一念的继续,无有间断,“如是念佛,名事一心”。所以事一心是很不容易达到的。你在这一段定课里头,你在这一只香里头,念得很清净,无有间断,念念相续,当然这个是个开头,是个好现象,但这个还不能叫做事一心,它这是任何时间、任何地方没有间断,这个不叫事一心。达到这个境界,你不要去要求断惑或者用力量去断惑,而见惑思惑的烦恼自然就断了、自然就落了,念佛的功德嘛。大势至菩萨“都摄六根”,这六根都摄了,净念相继,到了一心,这一心的功德惑就断了。念到这个境界,从此,就从同居土生到极乐世界的方便有余土,高一级了,去了就是阿罗汉的水平。 (《无量寿经讲座》); e7 \& O U. K# @5 Z" J" F
* t( A) |# ]1 s2 Y2 ~" a(5)理一心. m0 o( X. {; h
若指出一心呢,就有事一心、理一心。念到事一心,你的见惑思惑自然全消失了。念到理一心,那至少要破一分无明(无明共四十二分)。 (《心声录》)
& r0 ^( `+ e6 i$ j m0 y
- q) k$ p2 N5 q2 h# r “心佛双泯,一真独脱,即入理法界。”理法界即本体,怎么能证入本体?心也没了,佛也没了,就是灵光独耀,一真独脱,就入了理法界。理法界就是本体,就是法身,什么都没有了。正念的时候,念而离念,连念也离了,可是离念时仍然在念,无念而念,所以不住到任何上头去了。这时候,没什么叫心,也没什么叫佛,也没有一切。然而,本心的光明,这一句佛号,是明明朗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