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释智慈

大般涅槃经略释--净慧法师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1:58:39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

' B6 c- k7 s- F- A0 M2 m


2 [8 ?5 H- x& C" h& u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狮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二】
佛说,如果有人想见佛,应该修行佛说十二部经,并受持解说等。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无法得知佛的心相,怎么能见得到呢?

佛说,一切众生想见佛有两个因缘。一是眼见,二是闻见。

在世间,若有人能见佛身所行善业,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见佛所有口德善业,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见一切众生容貌无法与佛像相比,等于眼见佛;若有人听佛音声微妙殊胜于一切众生,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见佛作神通,等于眼见佛;若有人能见佛以他心通观众生,等于闻见佛。因为佛是为众生示现身,为众生而说法。若值佛住世,有缘可见佛;佛入般涅槃后,读诵、受持、解说佛说十二部经,等于见到佛。同时,众生虽身口意有恶业,见到佛像、佛经后不要生嗔恨心,才等于见闻到佛。这是眼见、闻见佛的第一种因缘。

第二种因缘,值佛住世。见菩萨降生、舍太子位出家、参访外道仙人受无想定和有想非无想定后说不是正法、苦行六年、证菩提成道、说法等。

这时,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有四种人怎么才能知道他们的心行。一是有人行的很好而心不正不实;二是有人心很好而行不正不实;三是有人心很好行也正也实;四是有人心也不好,行也不正不实。

佛说,一是当与共住知,二是当与久处知,三是当与智慧知,四是当以观察知。知的目的是观与持戒还是破戒。然后亲近持戒,远离破戒。持戒有究竟持和不究竟持两种。

受持禁戒,有两个因缘,一是人持戒,二是众生不为利养持戒。佛持戒无有因缘,所以为究竟戒。菩萨若被恶人伤害,保持心平气和为成就菩提的毕竟持戒,即究竟持戒。如在过去,有一只鸽子被猎师追逐,惊慌害怕,落在舍利弗的身影里还是惊惶万分,而来到佛的身影里,身心立刻安稳,惶恐即除。要知道佛毕竟持戒,身影都有这么大的威力。不究竟持戒连声闻缘觉的果位都不能证得,更不用说成佛了。我们虽不能得究竟戒,但必须持究竟戒;学佛首先要学佛持戒,然后才能修定得智慧。

受持禁戒,又有两个因缘。一为利养,二为正法。为利养持戒,不得见佛性,不能证菩提;虽听闻到经上说有佛性和念佛的名号,等于白听白念,只种善根。为正法持戒,要知道不仅能见佛性还能证菩提,既是眼见又是闻见。

受持禁戒,又有两个因缘。一是根深难拔,二是根浅易动。能禅行修定入空、无相、无愿三昧的为根深难拔。不能禅行修定,只求善业福报的为根浅易动。

受持禁戒,又有两个因缘。一为自身,二为众生。为自身持戒落入善业福报;为众生持戒能见佛性,还能证菩提。

持戒的人有两种,一是性自能持,二是须他教勒。若受戒以后,虽经无量世,始终没有忘记;但生值恶国,遇恶知识,遇恶时恶世都是邪恶之法,可是邪念邪见都被不忘失之戒同时止住,此时又无受戒之法,而又保持当初受戒时那样的持戒修行,为性自能持。若因师僧得戒,虽得戒还需要师僧教导才能持戒为须他教勒。

持戒的人又有两种,一是声闻戒,二是菩萨戒。因为法会上没有沙弥,只有比丘,所以没说沙弥戒,但是有沙弥戒。从发菩提心至证菩提阶段所持是菩萨戒。从修白骨观至证得阿罗汉阶段所持是声闻戒。修白骨观是静坐观想,是禅行的初级阶段,静坐禅行是诸法门的修行基础。而现在有的四众弟子,静坐禅行不要了,见谁静坐禅行就攻击是外道。一本经书,一句四字洪名,受了声闻戒就是罗汉了,受了菩萨戒就是菩萨了,就等着往生极乐世界了我劝这样的人,别做梦了,醒醒吧!先替自己负一点责任吧!同时,才能替众生负责任。我知道这么说会有很多人不高兴,但是当这些人证道后,回顾因缘时,会知道今天所讲没有误你。要知道持声闻戒修行的人,不能见佛性,证菩提;而受持菩萨戒而修行的人才能见佛性,证菩提。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是怎样的因缘才能受持禁戒?

佛说,因缘持戒为心不悔,心不悔为受乐,受乐为远离,远离为安稳,安稳为禅定,禅定为实知实见,实知实见为生死过患,知生死过患为心不贪,心不贪为得解脱,得解脱为得无上大涅槃,得大涅槃为得常乐我净,常乐我净为不生不灭,不生不灭为见佛性。所以,菩萨性自能持究竟净戒。持戒比丘虽不发愿求不悔心,不悔之心自然而得,乃至见佛性,不生不灭,自然而得,是法性自然。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持戒修行可得涅槃,可示现肉身涅槃如灯灭,怎么得常乐我净的呢?

佛说,受持禁戒因缘是信受正法,能信受正法是亲近善友,能亲近善友是有信佛之心,能有信心是听法后理解;听法与信心两者互为因果。涅槃无因,涅槃之体是果。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涅槃无因,果是怎么来的呢?

佛说,涅槃之体毕竟无因,因为一切诸法无我,而涅槃真实有我,涅槃之体是佛性。如珍珠上有一层灰尘,用水与布抹去灰尘,只是恢复珍珠原貌。而珍珠不是因为水与布抹去灰尘才有的,不是珍珠生成之因。珍珠比喻佛性;水与布比喻身心与佛法;灰尘比喻无明;抹去比喻修持证得的智慧;恢复珍珠原貌比喻得涅槃之体,所以涅槃无因。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见佛以及见佛性是什么意思。

佛说,佛身有两种,一是常,二是无常。无常之身,为度一切众生方便示现之身,是看得见摸得着之身。佛常身为解脱之身,有的人能见到,有的人见不到。诸佛菩萨能见到,一切众生不能眼见,只能听闻见。众生眼见的是佛的色相,不能见到的没有色相,为解脱相。佛性也分有色与无色两种,有色为佛示现证得菩提,无色为凡夫不得见,十地菩萨见而不明了。佛性如金矿石,金矿石必定有金,但需开采、运输、冶炼等,才能得见黄金。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求佛性只能向内求不能向外求呢?

佛说,众生佛性自不见有,外不见无;栓不住,抓不着。但又如矿石之金,确实又有。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还需要正因和缘因呢?

佛说,正因是身有佛性。缘因是相信有佛性,依法持戒修行,才能得见佛性。只有正因,没有缘因,众生还是众生,不能见佛性。有缘因无正因,久修无果,等于虚无,还有什么佛法僧可谈。一切诸法因缘而生,又以因缘而灭。所以,见佛性必须是二者合而为一,才得成佛。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世人说,我是由八部分组成,即眼、耳、鼻、舌、身、意、第七识、第八识。那怎么去掉这八识见到佛性呢?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但不是有佛性之身都是佛身。色相不能见佛性,见佛性需要智慧之性。智慧来源修戒定增长的无量的功德。不是自心想有就有,也不是别人让你有就有。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若没有诸佛所说法,怎么得知众生有佛性呢?

佛说,世间回答所问有三种情况。一是转答,如怎么持戒,在不明白戒相的情况下,只要照着做就行。二是默然答,如有人问自己,佛性在哪里,不回答就是回答。三是疑答,如一小孩问妈妈,我是哪里来的?妈妈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现在告诸众生皆有佛性,怎么修学属于转答,只要你照着做就行;不能把佛性拿给你看,等你修行成道后,自然就知道。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4 22:05:02 | 显示全部楼层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过去已灭,未来未到,怎么说等你长大后才知道呢?另外,世间人如没有儿女,就说没有儿女;而当下众生见不到佛性,怎么说众生皆有佛性呢?

佛说,如世人种油菜籽,有人问在干什么呢?回答是将来要吃油。等油菜丰收取籽榨油,是此言不虚。按着这个道理,说未来有,是真实的。再如一人骂国王,数年后国王才知道有人骂过他,下令将其抓来拷问;骂人者说,那是过去的事儿了,我现在没有骂啊!国王说,你过去骂过我,我今天还在世呀!下令将骂国王者杀掉。按着这个道理,能说没有过去吗。另外,如到陶瓷厂买瓷瓶,可厂里只有泥而无有瓷瓶,人能说该厂自称陶瓷厂是妄语吗!按照这个道理,佛说众生皆有佛性是虚妄吗!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众生不知自有佛性,怎么得证菩提。就因为众生皆有佛性这个正因就能证得菩提吗?

佛说,众生色身、色目障其思维心,有些看不见的物质,可借助于外力见到,如今天的显微镜观细菌。而佛性无色无相,借助外力无法见到,只能通过修持,除掉各类烦恼障碍,使佛性自我显现出来。只有这个正因才说得证菩提。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要有正因,还要有了因才能见佛性,对吗?如树长在地上由细变粗一样。

佛说,佛性本有,不须了因;若本无佛性,了因何了。如火烧木,木先生长而后烧,因木有火性。按照这个道理,一切法本有生灭,而佛性没有生灭。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不让他一出生就知有佛性呢?

佛说,众生由无明业牵无此因缘。众生“业缘感召万千像,一体同悲人不详。”即众生业缘不同,佛性相同。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以业缘而生,不以佛性;怎么菩萨以业缘能成佛,而众生皆有佛性却还有一阐提,还有落入三恶道的呢?一阐提的无有因果的断灭想是怎么产生的呢?菩提以什么法因缘趣向佛道?众生的佛性是不是本来没有,因发菩提心而后才有的呢?

佛说,众生之心不是佛性,佛性有常而心无常。一阐提心无常而断善根堕入三恶道。所以,菩提心不是佛性。

众生无始劫来,自造无量无边恶因缘,虽有佛性,如珍珠落入污泥之中。菩萨也有佛性,如珍珠已出污泥,光泽闪闪,成为宝用。所以,菩萨大慈大悲,广行善业而无恶业因缘,以诸功德因缘和合得见佛性,成于佛道。

众生不见佛性,是众生不愿见佛性,如水顺流而下,难以返回源头一样;不听闻佛法,不持戒修行,不发菩提心,难破坏诸因缘和合,佛性随和合流转。

僧为和合相,和合有两种。一是世间和合,二为出世间和合。世间和合为声闻僧;出世间和合为菩萨僧。世间僧无常而佛性有常;出世间僧僧常佛性也常。世间和合为十二因缘,出世间和合为诸佛。

众生皆有佛性,修持佛法有退、有不退二种。退转的人有十三种情况,一是心不信;二是不作心;三是疑心;四是吝惜身财;五是于涅槃中生大怖畏(为什么让众生永灭呢);六是心不堪忍,受不了清规戒律;七是心不调柔,不能忍辱;八是愁恼;九是不乐;十是放逸;十一是自轻己身;十二是不能控制自己心中烦恼;十三是不喜欢佛法。还有六种情况可坏所发菩提之心。一是吝法,知而不说;二是于众生起不善心;三是亲近恶友;四是不勤精进;五是自大骄慢;六是营务世业。还有的声闻一听菩萨要三大阿僧祇劫苦行才能成就,害怕苦行便生退心。还有五种情况退菩提心,一是喜欢外道出家,戒律轻少;二是不修大慈大悲,众生与己无关;三是好求法师过罪,自己一步笑百步;四是常乐处在生死,知有烦恼,不舍烦恼;五是不喜欢受持解说佛说十二部经。还有二种情况退菩提心,一是贪著五欲乐;二是不能恭敬三宝。不退转的人,一是自觉修行;二是常发菩提心;三是回向功德;四是亲近善友;五是常闻深法;六是不贪五欲之乐;七是遇苦难磨练心志;八是见同修生欢喜心;九是护持善根;十是对众生的打杀等生大慈心;十一是深自喜庆,今生听闻法音,又为我增善因缘;十二是发愿不遭恶主,不属恶王,不生恶果等;十三是多有财富;十四是不生骄慢;十五是常受持十二部经典;十六是让众生在我这里不生恶心;十七是愿作心师,不师于心;十八是身口意业不与恶交;十九是能施一切众生安乐;二十是身戒心慧不动如山;二十一是受持正法,不惜身命财;二十二是不为福业正命自活;二十三是心无邪曲;二十四是受恩常念,小恩大报;二十五是善知世中所有事艺;二十六是善解众生方俗之言;二十七是心不懈怠;二十八是话常柔软,口不宣恶;二十九是能让人和合;三十是愿世间衣食丰足,无疫病之事;三十一是众生财富自在;三十二是无世间刀兵之劫;三十三是恭敬父母师长;三十四是对怨僧生大慈心;三十五是常乐修行;三十六是不于声闻缘觉心知足;三十七是不修外道,破除邪见;三十八是得法自在,心自在;三十九是见有为法之过;四十是为度众生苦行心不生悔;四十一是常生欢喜,不生妒心;四十二乐供三宝;四十三是受戒持佛戒;四十四是忏悔业障;四十五是不作诸恶;四十六是能明了佛性;四十七是善能护持无上正法;四十八是圆满六度万行。

佛说,菩提道中无有退悔,无始劫来不见菩萨有退悔。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为什么不退转道心?

佛说,菩萨怜悯一切众生,修行佛的三十二相因缘,得不退菩提之心。三十二相是功德所成就。

修行人一旦证得果位后,道心坚固;若发菩提心,往生极乐世界的期限就确定了。往生到极乐世界边地品的新发意菩萨所享天福,三界天福所不能比,何况一地以上的菩萨。所谓菩萨的苦行,在世间是化身菩萨所行,心里无苦的境界,身体有极乐世界的待遇。另外,苦行是相对极乐世界而言是苦,与众生相比是乐,与三界天人相比还是乐。一些人不明真相,心里喜欢得到菩萨的救度;又怕苦行不愿发菩提心去作菩萨,是无智慧的表现。

菩萨行人与凡夫在境界上是不同的。一是菩萨行人对待财物看的非常淡,不义之财不会取,认为是有业报;同时,接受供养都是担业;在供养三宝时,同时种悲田。二是在持戒上,认为戒不是约束人身口意的,而是人就应该是这样,主动自觉喜欢去这么做。三是在忍辱上,受人欺辱、诋毁、谩骂等,心里感激是大善知识,帮助我去掉了业力、助长了道力、增加了慧力;世界上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会付出堕地狱的代价来帮助我。四是在精进上,世界珍贵的是时间,多一分一秒的修行时间最幸福快乐;同时,什么脏活、累活主动去做好。有人认为劳作是惩罚或受苦;在菩萨行人这里恰好相反,他认为是众生恩赐给我积功累德的良机。五是在禅定上,定中充满法喜,定中充满智慧,心里认为没有禅定就等于没有修行,不能静坐行于禅味中,就失去修行人的意义。六是在般若上,笑天下可笑之人,如驴牵磨;容天下难容之事,如溪水秋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2:1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七】


$ E4 Z V- H* R0 g# f4 m7 w1 R


* K6 W" v' {8 x2 l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狮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三】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切诸法有两种因,一是正因,二是缘因,而众生五蕴生灭,与二因是什么关系?怎样解开五蕴对二因的束缚?

佛说,众生所修善恶业,只是早与迟的事。众生的五蕴也是这样,此灭彼生,灯明暗灭,灯灭暗生。现在身中五蕴灭,中阴身五蕴生;二者不会同时出现在身中。

中阴身五蕴,人的肉眼看不见,天眼或有天眼通的人能见到,定中也能观到。中阴身有三种食,一是思食,二是触食,三是意食。即心想吃什么食物就会有什么食物;见到世间供的一接触等于吃到;专门喜欢吃的食物。中阴身有两种情况,一是善业果,二是恶业果。善业果随善业因缘到行善之家受生而心生欢喜;恶业果随恶业因缘到行恶之家受生而心嗔恨。即是中阴身善恶觉观不同,有三种烦恼,一是于母生爱,二是于父生爱,三是于父生嗔。受生后中阴身五蕴坏掉入人身五蕴。人身五蕴有两大因缘能束缚正因和缘因,一是贪爱,二是无明。贪爱和无明使人心见境界颠倒,一为无常见常,二为无我见我,三为无乐见乐,四为无净见净。有此四颠倒,才作恶行,烦恼作业,业作烦恼。

善觉观中阴身生人后,其中与佛有善缘的人,有机缘见到佛、僧人和善知识,闻受佛法,得大智慧,有正知见,厌于生死,于五欲不生欢乐,破除贪心,修八圣道,得无生死,为得解脱。如火遇不到薪则自灭一样,生死灭则五蕴灭,就解除了五蕴对正因与缘因的束缚。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人的五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东西,是怎么束缚正因与缘因的呢?

佛说,五蕴集中反映在烦恼上,烦恼是标,五蕴是本,离五蕴无烦恼;烦恼又是本,五蕴又是标,离烦恼无五蕴。众生有烦恼为束缚,无烦恼为解脱。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眼不自见,刀不自伤。怎么理解众生是名色,又被名色所束缚呢?

佛说,名色束缚众生,一是内名色身口意,有生存需求为束缚;二是外名色诸有,可满足需求为束缚。如同左手摸右手,是一身二臂。所以,若离名色为解脱。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若有名色为束缚,阿罗汉未离名色,是不是有束缚?

佛说,解脱有二种,一是子断,二是果断。子断为断烦恼,阿罗汉为子断,烦恼已尽,名色不能再束缚。但没有果断,阿罗汉不见佛性,圣果没有离开三界,名色烦恼之根没有除掉。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烦恼是众生,众生即烦恼;众生为五蕴,五蕴即众生;五蕴是烦恼,烦恼即五蕴。为什么将此比喻为灯与油呢?

佛说,比喻有八种情况。一是顺意比喻;二是逆意比喻;三是现时比喻;四是表面与此无关,暗里却说明问题的比喻;五是先比喻后说法;六是后比喻先说法;七是说法前后都比喻;八是能用什么比喻就用什么比喻,只要说明法理就行为遍喻。比喻还有少分喻,多分喻,全部喻三种情况。如佛面如满月为少分喻;如乳似水密为多分喻;如糖似蜜甜是全喻。按照这个道理,用柱、灯、芯比喻二十五有,灯油比喻爱,灯光比喻智,灯的热量比喻圣道;所以灯光智慧破无明黑暗,油尽则爱尽,灯灭为生死灭。虽有灯名与色,而油尽灯灭不受束缚。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五蕴空无所有,是谁在受教修道。

佛说,一切众生有念有心,念能念生念灭,却又能相续不断。所以,受教的是身心,修道的也是身心。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法念念灭又念念相续,身心是怎么修行的。

佛说,法虽念念灭而由于心不断绝,能使善心增长。初修不见效果,久修道果自成。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果罗汉证果后,再来时虽生恶国,独能持戒。那么一果罗汉此处五蕴灭,为什么不生到净妙的国土,怎么还说生恶国而不作恶业呢?

佛说,一果罗汉虽生恶国,道果不失,以道力而不作恶业。一果罗汉虽此处五蕴灭,生天后再来人间换了另一个五蕴之身,仍是一果罗汉的道力,如孙子承受祖父的家业一样财产仍归自家人。

诸位,一定不要轻视一果罗汉的果位,这个果位已入圣人流,永不会再有人以下四道。没有这个果位为基础,什么发菩提心和往生极乐世界等,就无从谈起。同时,这就是说,佛法不在语言文字上,在功德上,在道力上,在证悟上,在心行上。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如佛所说偈,比丘若修行,戒定及智慧,当知是不退,亲近大涅槃。那怎么修行戒定慧呢?
佛说,若有人为自利人天受乐,不为度脱一切众生受持禁戒,不能护持无上正法,只为利养和畏惧三恶道,这不是修持戒律。真修持戒律的人,受持禁戒时,为度脱一切众生,为护正法;在修行时自觉持戒,身口意自然不破戒,不用刻意去持戒,也不去想持戒有什么果报,也不用想毁犯戒有什么恶报,一个修行人就应该是善行之人。

若有人修行禅定,为自度和利养,不为众生,不为护法等,不是真正的修行禅定三昧。真正修行禅定三昧的人,于众生中得平等心,让众生得不退法、得圣心、得大乘、为护无上正法,引导众生也修持佛法,禅行三昧,见佛性等。这样修行时,不去执著三昧,也不觉得自己比众生高一等,也不去想自己有什么果报,一个修行人禅行三昧是自然而然的事。

若有人修行智慧,为自得解脱,为自断烦恼,不是真正的修智慧。真修智慧的人,众生一切苦果我皆代受,让众生都得解脱,往生极乐世界。这样修行时,不去执著智慧,不用想我有智慧,不用想将来有什么果报,一个修行人应该证得智慧。
同样修行戒定慧,两种发心,结果不同,一是得声闻果,二是得菩萨果。佛赞叹菩萨的修行戒定慧发心。

再有,修行于戒能破坏众生十六种恶律。一是为利,养食羔羊或养肥转卖;二是为利,买来羔羊屠杀;三是为利,养食猪崽或养肥转卖;四是为利,买来猪崽屠杀;五是为利,养食牛犊或养肥转卖;六是为利,买来牛犊屠杀;七是为利,养肉鸡卖;八是为利,买来肉鸡屠杀;九是钓鱼;十是打猎;十一是抢劫;十二是把领头的动物杀死食肉;十三是网捕飞鸟;十四是两舌;十五是狱卒;十六是用咒术驱用动物。若能让众生永远不作这十六种事情,为菩萨修戒。

再有,修行禅定,入空无身三昧等;让众生去掉颠倒心,去修行禅定,得断世三昧等。若能自修禅定,又引导众生修禅定,为菩萨修行禅定。

再有,修行智慧,破世间所有恶见。一切众生都有恶,五蕴为我,苦乐是我,生灭是我等。若自修智慧,又引导众生修智慧,为菩萨修行智慧。

佛说,修行戒的人,为身寂静;修行禅定三昧的人,为心寂静;修行智慧的人,为坏疑心;坏疑心的人,为修行道;为修行道的人,为见佛性;见佛性的人,为证菩提;证菩提的人,为得大般涅槃;得大般涅槃的人,为断众生一切生死,一切烦恼,一切诸有,一切诸界,一切诸谛,得常乐我净。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不生不灭是大般涅槃,怎么不是涅槃呢?

佛说,众生不生不灭为有始有终,即开始修道,至入大般涅槃为终点站。涅槃是始终的中间站。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生死法无始无终。无始无终怎么不是涅槃呢?

佛说,生死法都有因果;何况生死法是常式,不是常乐;涅槃之体无有因果。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2:25:07 | 显示全部楼层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涅槃应该有因有果呀。因为佛说偈语可以为证啊!从因故生天,从因堕地狱,从因故涅槃,是故皆有因。另外,佛告诸弟子修戒定慧,这不是因吗?罗汉、菩萨等不是果吗?

佛说,涅槃无因是根据佛性不从因生而说。破烦恼是果,但此果不是从修道而生,而是通过修道见佛性,佛性自断烦恼。所以说涅槃无因无果。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性是众生共有,还是一人一个?若是众生佛性不一不二,佛性如空,有佛性有众生,怎么能平等呢?

佛说,众生佛性不一不二,诸佛平等,犹如虚空,一切众生同样共有。“众生业感万千像,一体同悲人不详。”若众生依法修行,则自见佛性。若不依法修行,则众生是众生,佛是佛。一切众生以因缘亲近,即血缘关系,共同利益,共同爱好,共同语言等。而诸佛慈悲众生,怜悯众生,是众生皆有佛性。在宇宙中,佛与众生同样拥有佛性,在佛性上说是一体同悲,佛与众生平等。在世间说,众生佛性是个个有,在出世间的菩萨境界上还是个个有,成佛时,也由愿力不同,佛国土各异。而是在佛的境界上,佛与众生佛性相同而生慈悲。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怎样依法修行才能自见佛性呢?

佛说,依法修行如人走中路圣道,佛性如路中间有一棵树的树影。行人在此可乘凉,却不能将树影带走;又如人进城,人人走桥与城门,谁也不能把桥与城门背着走。进城如依法修道,城门、桥比喻佛性。众生虽皆有佛性,依佛性可以走路、桥、门,却不能见佛性。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一人修行圣道佛性,能不能影响别人呢?

佛说,众生在世间修行圣道是有障碍的,身障和烦恼业障等,对别人会有影响。众生在世间修行不是一个起跑线,也不是一个终点,是以因缘业力不同而不平等。若在圣人的无漏的正道上,无有障碍,一切平等。有人问禅密法师,人人平等,为什么佛法不传承于我而传承别人;还有的人东奔西跑又寻求密法等。法师告诉说,不要白费草鞋钱,你要修好当下,佛菩萨不会误你。按照这个道理,应该明白,传承要择根基的,法师要观你的业力因缘的,是不平等的。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众生身千差万别,佛性是怎么为一的呢?

佛说,如牛奶中有毒,把牛奶加工成奶粉,人吃了照样会中毒。众生也是这样,业力感召形体不一样,而佛性没有变化。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佛入般涅槃怎么选择此城呢?是由于此城被诸佛微妙功德庄严吗?

佛说,选择此城入般涅槃是报恩。往昔无量劫,有一善觉劫。那时,有一憍尸迦圣王在此地建城。这位圣王百岁时对人民说,我听佛说,一切诸法都是无常。若有人修十善法,能断无常大苦。从那时起,初闻佛名号,受持十善法,持戒修行,发菩提心,教化无量众生,说佛常住法。因为有往昔因缘,选择此地涅槃,是报此地往昔养育之恩;也是告诸众生,佛与弟子受恩能报。

佛说,选择此地双树林间涅槃是有因。往昔有一四天王名善见见长子出家修道得辟支佛果,也舍王位来此双树林间修道,得菩萨慈悲喜舍等。当初的善见天王就是我释迦牟尼。所以,佛不舍有因之地,也是不舍有缘众生。

佛说,选择在此说涅槃经是愿力。往昔无量劫,此城国王有太子出家证菩提,入般涅槃时在此说涅槃经。在法会上听完此经就发愿,愿我释迦牟尼成佛时,佛名、弟子名要与这尊佛一样,说涅槃经地点也一样。所以,佛践行愿力,也是告诉众生,佛不会忘失愿力。

佛说,选择此地入般涅槃是与此国人民有缘。一是初出家时,此国国王遣使臣供养,并请证道后先来此国说法度人。当时,佛默然接受。二是在此国降伏毒龙,度脱迦叶等弟子。三是在此国为国王说法,度人民无量;同时,度脱欲界天以下天众无量。四是在此国度舍利弗、大目犍连弟子。五是降伏外道徒众,在此国各地遍造寺庙;又建祇陀园精舍说法道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2:30:54 | 显示全部楼层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八】


- Y. ~) T4 J L1 l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狮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四】
接上一品,六是降伏外道六师,破除师徒邪见,外道徒众归依佛门。七是教比丘修不放逸法。放逸的人有五种果报,(1)为不得自在财利;(2)为恶名流布于外;(3)为不施舍贫穷之人;(4)为不愿意见四众人等;(5)为不得诸天之身。还有十三种果报;(1)为乐在世间作业;(2)为乐说无益之言;(3)为常乐睡眠;(4)为乐说世间事;(5)为常乐亲近恶友;(6)为懈怠懒惰;(7)为常为他人所轻;(8)为记忆力差;(9)为乐处边地;(10)为自控能力差;(11)为食不知足;(12)为不乐空寂;(13)为所见不正。八是教化贪欲的人修白骨观。九是教化大长者,大善业福报火不能烧,毒不能害。十是能利益无量众生。此地东方双树比喻破无常而得真常;北方双树比喻破于不净而得于净。西南四树比喻常乐我净四法,又表示四天王护持佛法。婆罗树花果常茂,比喻佛法久常。于此双树入寂定,是为大般涅槃。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为什么选择二月入般涅槃。
佛说,二月春阳之月,万物生长,种植根载,花果繁荣,江河盈满,百兽孚乳。比喻让众生知法无常,破众生世间贪爱,众生闻法欢喜,弟子善根成熟等。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佛初生出家成道都是八日,为什么入般涅槃选择十五日。
佛说,十五日月盈无亏,表示入般涅槃有盈无亏。具体说有十一种表示,一是能破诸暗;二是让众生明白什么是道什么不是道;三是让众生知道什么是正道什么是邪道;四是除暑热得清凉乐;五是能破坏萤火高心;六是息一切贼盗之想;七是除众生害怕恶兽的心理;八是能见难得一见之花;九是莲花合拢;十是月明行人可进路;十一是让众生快乐。
再有,选择月满之日,还有是一种说法。一是破众生无明大暗;二是广说正道破除邪道;三是让众生明白生死邪险无常与涅槃平和正大的区别;四是让众生远离贪欲嗔恚热恼;五是破坏外道无明;六是破坏烦恼诸贼;七是灭除畏法心;八是让众生发广种善根心;九是让众生远离五欲心;十是让众生趣向大涅槃行;十一是让众生乐修解脱。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比丘能庄严此婆罗双树呢?
佛说,若有比丘受持、读诵十二部经,正确理解每句话,通达深意并为人解说,高兴地利益众生,就是庄严。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庄严之比丘是不是阿难呢?
佛说,得天眼通的比丘则能庄严。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阿尼楼驮比丘天眼能见三千大千世界无有障碍,这位比丘能不能庄严呢?
佛说,若有比丘少欲知足,心常寂静,勤行精进,念定慧解,则能庄严。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迦叶比丘可以这样,能不能庄严呢?
佛说,若有比丘为利益众生,不为利养,修行禅定,通达无争三昧的圣行与空行,则能庄严。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须菩提比丘可以这样,能不能庄严呢?
佛说,若有比丘善修神通,一念之中能作种种变化,一心一定,能作出身上出水身下出火两种结果,则能庄严。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目犍连比丘可以这样,能不能庄严呢?
佛说,若有比丘善修大智等,成就慧根,于怨亲中心无差别;若听到佛涅槃,是无常心不忧戚;若听到佛常住不入涅槃,心不欣庆,则能庄严。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舍利弗比丘可以这样,能不能庄严呢?
佛说,若有比丘能说众生皆有佛性,得金刚身无有边际,常乐我净,身心无碍,得八戒自在,则能庄严。八种大自在即:一是能示一身为多身;二是能示一身如尘土那么大满于三千大千世界;三是能以满三千大千世界之身,轻举飞空于无量诸佛世界,无有障碍;四是能以自在之身常住一土,而令他土一切众生都能见到;五是能身体六根互用;六是能无想得一切法;七是能以戒定慧一偈之义经无量劫其义不尽;八是能如虚空不可见。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只有佛能做到这样,其它比丘不能作到,那请佛大慈,常住此婆罗树林吧!
佛说,一切诸法性,在无有因缘的地是无住而住。即佛示现肉身是不会常住,而佛法身不以因缘而常住。若说佛肉身在此常住,是色法、是骄慢、是有为法、是空无法、是二十五有、是一切凡夫、是有边身。所以,佛肉身不会在此常住,肉身无住而法身常住是,佛性如虚空,是金刚三昧坏一切住,是如幻无终始,是无边法界,是知一切法而无所著,是住与不住一样有佛力,是布施,是持戒,是忍辱,是精进,是禅定,是智慧,是修四念处。所以,佛不住而住。
佛说,佛的化身可以化现到有众生的无边世界。在无边世界里有无有、无生、无死、无相、无击、无缚、无著、无漏、无为,唯有大涅槃的常乐我净。今天,佛在此城入大涅槃三昧的深禅定,只是大众见不到而已。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是什么原因而入深禅定呢?
佛说,为度脱诸众生,让没有种善根的人抓住机会种善根,已种善根得以生长,善果未熟的得以成熟,善果已熟的得以趣向菩提;让轻贱善法的人有机会改为尊重善法,放逸的人远离放逸。为与文殊师利诸大菩萨讨论佛法;为教化喜乐禅定的人如何得深禅定;为教化圣行、梵行、天行等众生知道不同行有不同的法;为教育放逸比丘和不知少欲知足的比丘及蓄养不净之物的比丘等;让众生知道能有机会听闻一次禅定法是多么难得,以此因缘入深禅定。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大涅槃以何因缘为无相呢?
佛说,大涅槃无有十相。即色、声、香、味、触、生、住、坏、男、女相。若著相的人,见相就会生疑心,疑则生爱,爱生束缚,束缚有生有死有无常。若不著相的人,则不生疑心;无疑则无爱、无束缚;无束缚则不受生、不受死,就得常。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比丘能断十相呢?
佛说,若有比丘经常修行三昧定相、智慧之相、舍相,就能断十种相。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是定慧舍三相,是不是定就是三昧,一切众生皆有三昧,修行到心在一境为得三昧。慧舍也是如此。
佛说,你所说缘于一境,无有诸缘,不是三昧。你所说一切众生皆有三昧,也不是那么回事。因为三昧是善行修证定中所得。在三昧中观一切法是智慧之相,无有异相为舍相。
再有,在定中若取色相,不能观到色是常还是无常相,为三昧;如观青山无非广长舌等。在定中能观到色的常相还是无常相,为智慧之相;如观空即是色,色即是空。若在三昧中智慧观一切法平等相,为舍相;如诸法空相,不生不灭。
再有,菩萨久修三昧,才修行三昧中的智慧;若修证到三昧与智慧同样时,才能成就舍相。所以,菩萨智慧力多而三昧力少,不能明见佛性;声闻缘觉,三昧力多而智慧力少,不能见佛性;诸佛定慧相等,明见佛性。见佛性是舍相。
佛说,证得定相为奢摩他,能灭自身一切烦恼,能调自身诸根三恶;能让身口意寂静而不造杀盗淫三业,远离五欲,能清除贪嗔痴三浊法。证得慧相的人,为毗婆舍那,才能是正见、了见、能见、遍见、次第见、别相见。证得舍相的人,为毕叉者,才能是平等、不争、不观、不行。
佛说,定相有世间定相和出世间定相。世间定相成就声闻缘觉,出世间定相成就诸佛菩萨。定相有上中下三种,下者是四禅天以下的凡夫定相和外道诸天定相;中者是声闻缘觉定相;上者是诸佛菩萨定相。根据上中下三种定相,定相有退、住、进、能大利益四种情况。退是凡夫定相,住是声闻缘觉定相,进是菩萨定相,能大利益是诸佛定相。定中三昧有五智三昧,五常念三昧,六观三昧,七觉分三昧,八解脱三昧,九次第三昧,十种十一处三昧,十无所有一切处三昧等。
慧相有世间慧相和出世间慧相。又有三种情况,一是众生智慧,为破相;二是圣人智慧,为总相;三是诸佛菩萨智慧,为别相。舍相是用智慧观四谛,十二因缘,而舍离三界。佛说,修定相三昧有三种情况,一是不放逸,二是为得大智慧,三是得自在。
修智相三昧有三种情况,一为观生死有恶果业报,二为增长诸善根,三为破一切烦恼。
修舍相三昧为证菩提,度脱众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2:36:01 | 显示全部楼层
& g7 T! K* y T9 M* X

% l% Y' o9 L, O: G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九】

4 T- t9 K( Q. U5 y( _( R

0 P2 Q" m3 A |: D: F m; b

* }# M% Z: c, r5 j# e

涅槃降魔咒

$ x5 W, g" Q* w/ {8 |4 j

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狮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五】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智慧能破烦恼,为什么要修定呢?
佛说,有智慧时无烦恼,有烦恼时无智慧。若说智慧能破烦恼,不完全准确。准确地说,应该是自性具足智慧,烦恼自断。一般的修行人,只能说有智慧能转烦恼。因为智慧之性念念生灭,怎么能破烦恼。灭有两种,一是性灭,二是毕竟灭。若性灭就不是智慧所灭;若毕竟灭,如火烧物,物尽有灰,智慧灭烦恼能有灰吗!智慧不但不能灭烦恼,就是让烦恼远离都不能,因为烦恼生灭不是人为控制的;只能是有了烦恼,有智慧的人在境界上转为菩提。
若要自性断除烦恼,就必须修定。有定才生正智正见,烦恼自灭。依据这个道理,在诸经中说,若有比丘修行定,在定中才能观五蕴生灭之相。若不修行定,世间之事不能明白,何况出世间的菩提行。
修行的人,若无定可能平处颠倒坠落,心缘异法,口说异言,耳闻异声,心解异义,欲造异字,手书异文,欲行异路,身涉异径。就是说不明真相,会把正法说成外道,会把魔说混为佛说,最后自负因果。修定不分法门,佛没说哪个法门可以例外。
修行的人,若修禅定得三昧,能大利益众生,直至成佛。菩萨有两种法能大利益众生,是一定二智。修行定慧能调摄五根,能忍众苦;常摄其心,不令放逸,不为利养而行非法,客尘烦恼所不能污,不为诸邪异见所惑,常能远离诸恶觉观,不久成就菩提。
菩萨若修行定慧,四颠倒之暴风不能吹动,外道邪师不能拔,诸邪异术不能狂惑。常受微妙第一安乐,能解佛深秘密义,受乐不欣,逢苦不戚。诸天世人恭敬赞叹,明见生死及非生死,善能了知法界法性,身有常乐我净之法,得大涅槃乐。
佛说,定相为空三昧,慧相为无愿三昧,舍相为无相三昧。菩萨善知定时、慧时、舍时,又不去执著,是行菩萨道。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知时非时是什么意思?
佛说,菩萨若有执著,受乐时,说法时,精勤时,解义问答时,亲近恶知识时,布施重物时,世间善法功德时,豪富之人恭敬时,而生骄慢。这时,不宜修慧,宜应修定,去掉执著,而除骄慢。另外,若有菩萨勤修精进,身不得乐,心生悔意,是钝根的原因,不能调五情诸根,诸垢烦恼势力旺盛,自疑戒律盈亏。这时,不宜修定,宜应修智。若菩萨修行定多慧少,或慧多定少时,不宜修舍。若有菩萨修行定慧起烦恼时,要知道此时不宜修舍,宜读诵解说十二部经,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是为舍的显修。若有菩萨修行定、慧、舍、相和合,以此因缘,必得无相涅槃。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以什么因缘为无生、无出、无作,得安稳灭度呢?
佛说,菩萨修行定慧舍,以无相因缘观,无因缘为无生,无为为无出,无造业为无作,不以五根见有为离颠倒,教化众生为皈依,坏六贼为安稳,诸烦恼火灭为灭度,离觉观为涅槃,远离世间是非为寂静,离相不死为无病,一切无为无所有。如是观,为见于佛性。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菩萨需要修多少法才能成就见一切无所有呢?
佛说,菩萨需要修行十法,则能明见涅槃无相至无所有。一是信心具足;即深信佛法僧常住,十方诸佛方便示现,一切众生及一阐提都有佛性。不相信说佛也有生老病死及修苦行,不相信提婆达多真实破僧和出佛身血,不相信佛毕竟入于涅槃,不相信正法灭尽。二是净戒具足。即若有人受菩萨具足净戒,虽不与女人和合,但见女人时相互用开玩笑的语言戏笑,或听见窗外有女人诸音声时,心生爱著,或见男人与女人在一起相伴相抱时心生贪著,或见男女相伴后为生天受五欲乐。这其中有其一的人,成就欲法,毁破净戒,污辱梵行,让清净戒为杂染污秽,不再是净戒具足。而是,菩萨清净持戒,为不为戒,不为戒具足,不为众生,不为利养,不为菩提,不为涅槃,不为声闻缘觉,只为最上出世间,护持禁戒。这样才是净戒具足。三是亲近诸善知识。即若有说法、信戒、精通佛理、布施、智慧的人,教化众生去受持行做,是菩萨亲近善知识。四是乐于寂静。即身心寂静,能于定中观诸法甚深法界为寂静。五是精进。即专心观四圣谛,假如头上着火都不能转移其专心,为精进。六是念具足。即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天、念舍为念具足。七是软语,即实语、妙语、时语、真语、先意问候语为软语。八是护法。即爱乐正法,乐说正法之义,流通传播正法,为护正法,不惜身命。九是菩萨见有同学同戒的人,要给予关心爱护,供养所需物品等。十是智慧具足。即观佛常乐我净,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等为智慧具足。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供养不同的人,得福报不一样,以供养不退菩萨或最后身大菩萨和佛的福报不可称计,那纯陀供养佛是受无量福报还是证菩提呢?供养佛的善报不可尽,那为什么谤法、犯五逆罪、毁四重戒、一阐提的罪有尽呢?
佛说,有两种人能得无量功德。一是善问,二是善答。善问为请法,善答为精通法。二者合为一时,既自己受益,又广度众生。所以,功德无量。
佛说,有的众生业力因缘较重,对佛法心轻不信。业有轻有重,又有决定报和不决定报。决定报的是作业后不惭不愧,不决定报是作业后有惭有愧。所以,有的重业可作轻报,有的轻业可转重报。有智慧的人,以智慧力,依法行做,可让地狱重业轻为现世轻受。愚痴的人,现世轻业转为地狱重业。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业有定报,修清净梵行求解脱还有什么用吗?
佛说,业定得果报,不应求修梵行解脱来抵消果报。如有的人专做恶业,做完恶业一出家修梵行解脱就无果报,可以么?再如,有的出家人,一边修梵行解脱,一边又犯戒作恶业,能有可能不受果报吗!只有一惭二愧的前提下,不造新业,了去旧业,同时修梵行解脱。
业不定果报,应在一惭二愧三不新作的前提下,应该修梵行求解脱。因为远离恶业,必得善果;远离善业,必得恶果。所以,只有修道,才能解脱业的束缚。
一切圣人修道,是为坏定业得轻报,让不定报的业不受报。若人离开修道解脱,永远也不会摆脱业报。若人作善业就永远安乐,作恶业就永远受苦,这种情况不能改变,谁还修道解脱。所以,业定报与不定报要靠自心智慧,不是哪个人说报就报,说不报就不报。而是三界法则唯心造,善恶果报靠自心。
在业定报与不定报中,定业有报定和时定。报定有定报时不报,以因缘和合而定,有现世报、下生报、后世报。不定报是善根重的人有智慧,能让重罪为轻受,恶习重的人愚痴,能让轻罪为重罪。业有定报不作恶业,业无定报惭愧改恶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5 22:41:0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菩萨已无地狱业,但为了度众生,发大誓愿生地狱中。往昔此地球人寿命百岁左右时,无量众生受地狱报。我释迦牟尼发愿受地狱身为诸罪人广说、分别说十二部经,坏诸罪人恶果报,得生人天,唯一阐提除外。
再有,在此贤劫中,无量众生堕畜生中受恶业报,我释迦牟尼发愿受畜生身为之说法,化牛马鱼鸟等无数身,坏诸畜生恶果报,得生人天。
再有,在此贤劫中,无量众生堕饿鬼道,食吐汁、脓血、粪尿等,寿命无量万岁,听不到水浆的名字,或见水为火,或雨湿身为火烧身等等业报。我释迦牟尼发愿受其饿鬼身,说法度脱,得生人天。
再有,在此贤劫中,我释迦牟尼发愿到屠夫、打猎、网捕、贪欲、女身、恶身等中去受身,为之说法,让他们改恶习行善业,命终后生天或生人中听闻佛法。
佛说,菩萨到各道去受生不是现世报、下生报和后世报。而是慈悲众生化身示现,是愿力所为。菩萨说现世报,是用身命财而演绎,而不是用话空说。如我释迦牟尼,往昔示现一商人,与提婆达多各领五百人去海上采珍珠,遇台风,船毁人亡。因善力因缘,我释迦牟尼与提婆达多没有死,被风吹上一个小岛。提婆达多大哭欲求死,一人见状赠两粒宝珠相救。宝珠价值无量,本来一人一颗,可提婆达多起贪恶心,趁我释迦牟尼睡眠时,刺瞎双眼,抢夺宝珠而去。这时,来了一位女人,问恨不恨提婆达多?答言,不恨!女人问怎么能证明你不恨呢?我释迦牟尼说,若心中有恨,双目永瞎;若无恨,双眼立刻完好如初。话语落时,双眼已完好。这就是菩萨演义所说的现世报。
再有,我释迦牟尼往昔欲度南天竺一大王和诸众生。这位大王名为迦罗富,其性格暴烈恶毒,骄慢自大,年轻貌美,喜乐五欲。一日,大王与其眷属、宫人、婇女出游城外。我释迦牟尼欲断这些人的贪欲心,而为说法。这位大王见状,便生恶心,问你是罗汉还是不来果的罗汉?我释迦牟尼回答,未得二果。又问,修行以何为戒?回答是以忍为戒。这时,大王先命人割其耳朵,又割鼻子,又断手足。又问,还以忍为戒吗!四天王见此情景,心生愤怒,忽起狂风,飞沙走石。这位大王心里害怕,长跪我释迦牟尼面前,苦苦哀求听一听他的忏悔。我释迦牟尼对他说,心里无嗔无贪。大王说,大德怎么知道你心里无嗔无贪呢?我释迦牟尼当即立誓,若心真实无嗔无贪,让身恢复如初。发愿后,立刻恢复如初。大王和诸众生因此而得度脱。菩萨愿力示现的下生后世之身,也如同现世报一样。
佛说,菩萨若得菩提时,即于此世界修行得往生极乐世界时,往昔一切诸业都得现报。修行人现世受业报有两个因缘,一是功德不够,业障现前,障其修行,业力毁其道力。二是现世报业,了去前业。作恶业得现世报的很多,如国王不作善业,其国降灾,天降恶雨后洪水泛滥等;如有人告诉猎人动物在什么地方,其手臂受伤或断掉等等,都属于恶业现世报。作恶业下生受报的也很多,如一阐提和犯重戒的造五逆罪的等。作恶业后世报主要是轮回,对号入座。善业也有现世报,下生报和后世报。
佛说,愚痴的人造作恶业,不定作定报,而是现报作生报,轻报作重报,应人中受报却去地狱受报。有智慧的人,造作恶业定作不定报。应下生报为现世报,重报改为轻受,应地狱报改为人中受。智愚不同,报果不同。有智慧的人如有眼走路;愚痴的人如盲人行路。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原因让众生现世轻业为地狱重受呢?又是什么原因地狱重罪为现世轻受呢?
   
佛说,让众生现世轻业为地狱重受的根本原因是愚痴。若人不知修行身戒和心慧为愚痴。不能自控五情诸根为不修身。不能受持清净戒律为不修戒。不能调伏自心为不休心。不修圣行为不修慧。不修身为不能具足清净戒体。不修戒为受畜八种不净物。不修心为不能修行定慧舍三相。不修慧为不修梵行。
再有,不修身不能观身,不能观色等;即不明人生真相。不修戒为不能安乐众生,不能护持正法;只是受下戒,受边戒,为自利自调戒,只为生天受乐因缘。不修心为心散乱不能专守自心境界,不能观身不净,不能观受是苦,不能观心无常,不能观法无我。不修慧为于恶业中不能善护自心清净,心念妄起。
再有,不修身为不能深观是身无常,不能久住还充满危险,念念灭坏是魔境界。不修戒为持戒不圆满。不修心为禅定不圆满,不修慧为般若不圆满。
再有,不修身为贪著我身,身是自己的,虽无百年寿,却有千年心。不修戒为自身作十恶业。不修心为于恶业中不能控制心念不动。不修慧为心不能分别善恶诸法。
再有,不修身不断我见,不修戒不断戒取,不修心趣向地狱,不修慧不断痴心。
再有,不修身不能观自身过处,常抱怨别人。如别人不论对他有什么大恩,一个不顺意就翻脸。另外,自己怎么想就怎么作,完全不去想其他人什么感受;自己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把戒律丢到九霄云外去了。不修戒为不能观戒是一切善法阶梯、一切善法根本、一切树本之本。戒是诸善根之首,戒是一切善法胜幢,戒能永断一切恶业,戒是生死险道资粮,戒是护身铠甲,戒是灭毒蛇良咒,戒是度恶业行的桥梁。不修心为不能观心轻躁动转,难捉难调,驰骋奔逸。五欲难满,诸恶根本。不修慧为不观智慧有大势力,能坏诸恶业,能坏无明黑暗。慧是一切善法根本,是成就诸佛诸菩萨的种子。
若从出世间说,有见身相为不修身,有见戒相为不修戒,有见心为上中下恶善等为不修心,有见慧相、慧因、慧果和上中下慧等为不修慧。
若有不修身戒心慧的人,于小恶业得大恶报,心里害怕自作恶事会堕地狱,而又常作地狱行。如听到有人劝他作恶有报,他不以为然,认为地狱有何可怕。于是作小恶心不生悔,作大恶想隐瞒。这样的人,所有现世的轻报,都转到地狱受极重恶果。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世人是什么原因让现轻报转为地狱重报。
佛说,有五种原因。一是愚痴,二是善根微少,三是恶业深重,四是不忏悔,五是不修本善业。同时,还有五种情况,一为恶习恶业,二为贪财不受戒的约束,三为远离善根,四为不修身戒心慧,五亲近恶知识。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什么样的人能转地狱报为现世轻受呢?
佛说,修身戒心慧,能观诸法空性,不见智慧,不见智者,不见愚痴,不见愚者,不见修行,不见修行者,即心不去分别,是有智慧的人。这样的人能让地狱果报转为现世轻受。
假设这样的人作了极重恶业,会思维观想,我业虽重,但不如善业。如黄沙百斤,不如黄金一两。如一斤盐投入长江,饮水不觉咸味等。同时,发露罪业,忏悔除恶;再增加智慧力,减少无明力;再去亲近善知识,修行正见,受持十二部经典,见有受持大乘经典的人心生恭敬,供养三宝修福等。能让地狱重业转为现世轻受。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22:30:07 | 显示全部楼层
5 `0 h1 P6 e k% F6 {" m( c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


# X. w U6 e& j) q" {! T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狮子吼菩萨品第二十三之六】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业果不定,众生又有佛性,修行八正道应该得涅槃乐,是什么原因没有得到呢?既然众生皆有佛性,应该自然得无上正等正觉,为什么还须修八正道呢?既然众生皆有佛性,为什么还须依善知识说法修行才能证道呢?
佛说,如恒河边上有七种人,第一种人,入水就没,因为既无力量又不会游泳。第二种人,入水虽没又出,出而又没;因为有力量而不会游泳。第三种人,入水就出,出而不没;因为虽没有大的力量,但会游泳。第四种人,入水就没,没而又出,遍观四方;因为没有力量而会游泳。第五种人,入水即没,没而又出,出而即去;因为心里害怕。第六种人,入水即去,游至浅处;因为观察追赶的怨贼是近还是远。第七种人,游水至对岸,登上大山,远离诸怨贼,受大快乐。

此河比喻为生死大河,七种人比喻被烦恼贼追赶欲渡生死大河的人。

第一种人比喻一阐提。若有一阐提人为生活所迫剃发出家,身披法服。然而去亲近恶友,听受邪法,说众生身即是五蕴,那就是色大、受大、想大、行大、识大,如果众生死则五大永断,修行善恶诸业有什么用呢!哪里有什么善恶和善恶报应。所以,一阐提为断善根、恶业重、没有信力,没于生死河而不能出离。一阐提有六种因缘沉没于三恶道中,一是恶心识盛,二是不见后世,三是乐习烦恼,四是远离善根,五是恶业障满,六是亲近恶知识。同时,还有五种情况让一阐提沉没于三恶道。一是当着比丘的面作违背佛法的事;二是当着比丘尼的面作违背佛法的事;三是随便用出家人的物品;四是当着母亲的面作违背佛法的事;五是于僧团内部相互生是非。接下来还有五种情况让一阐提沉没于三恶道。一是常说无善恶果报,二是杀发菩提心的众生,三是喜欢说法师的过失,四是颠倒说佛法与魔法,五是为攻击佛法而听佛法。所以,一阐提常说,出世间的佛法僧谁见到了,根本没有;而世间的佛法僧哪个常住了,统统是无常,用世间无常否定出世间的常住。

第二种人想渡生死大河,因善根不足而沉没不能出。这种人能亲近善友,相信善恶果报,修行净戒,受持经典,常行惠施,善修智慧。而根性愚钝,只会顺境修持,遇逆境就忘失修持。如遇恶友,身心随恶友而去,不再修行身戒心慧,听受邪法;若再值恶时、恶国,就会断诸善根,不能出离生死大河。

第三种人,发心要渡生死大河,因善根不足,而于中途沉没而不能出。这种人能亲近善知识,相信佛法僧常住,也受持经典,修行戒定慧。虽根利而缺少福德,于中途沉没生死大河。

第四种人,发心要渡生死大河,因善根不足,遍观四方,于中途沉没而不能出。这种人亲近善知识,信心坚固,受持经典,解说十二部经,乐于惠施,根利信慧无退转。虽有福德而心有执著,执著于声闻四果,不发菩提心,而于中途沉没生死大河。

第五种人,发心要渡生死大河,因善根不足,心里害怕,于中途沉没而不能出。这种人因亲近善友而得信心坚固;因信心坚固而受持读诵解说十二部经典;因弘法而得乐于惠施,并修行智慧;因利根而信慧不退转。缘觉虽能自渡而害怕苦行,不发菩提心而于中途没于生死大河。

第六种人,发心要渡生死大河,因善根不足,游至浅处观察,于中途沉没而不能出。因菩萨在浅处观察,发愿要渡众生,离生死而示现生死,观烦恼怨贼而破烦恼怨贼,示现没于生死大河。示现善根不足没于生死大河。

第七种人,发心要渡生死大河,得到彼岸高山安乐。彼岸高山是佛又是大涅槃,受安乐是佛性常住。

按照这个道理,众生皆有佛性而没有得大涅槃乐,不是佛法僧三宝有什么过处,而是众生烦恼的过恶。如大地,有农民耕种则有丰收;而农民不耕种则无丰收一样。

佛说,众生虽有佛性,需要修行无漏圣道,然后才能得见佛性。如人渴乏遇井,虽有水而不能饮,需要有取水的工具一样。又如芝麻,没有经过加工过程怎么能变成香油。

佛说,善知识如良医有好药,但病人遇不到良医而病不得治。众生虽有佛性,但造作诸业,或善或恶,佛性随业力和合众生,待业果成熟时受报。这些因缘和合众生不知道,只有菩萨知道。所以,要亲近善知识,求过来人指点迷津,才能遇良医用好药治烦恼大病。但是,众生不要执著“皆有佛性”,就如同磁石吸铁一样,不去精勤修善,不去积福培慧,就不可能让佛性这块铁被佛那块磁石吸住而成佛道。

佛说,众生皆有佛性,尽管众生流转生死而佛性不退失掉。但是众生不见佛性,妄猜佛性。如盲人摸象,不知象貌。有的人说色三十二相是佛性;有的人说受身有乐是佛性;有的人说想十二因缘是佛性;有的人说行十二部经是佛性;有的人说识意想平等之心是佛性。还有人说离五蕴有我,我是佛性,我得自在。如此六种说法不是佛性,又没有离开佛性。因为众生离开五蕴,而没有另一个我。而佛法身无边无碍,不生不灭,得大自在才是我。按出世间说,才是佛性。

佛说,大慈大悲是佛性的具体体现。因为大慈大悲跟菩萨如影随形,众生也能修行菩萨的大慈大悲。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

大喜大舍是佛性的具体体现。众生也能修行菩萨的大喜大舍,喜乐菩提,舍三界二十五有。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

大信心是佛性的具体体现。菩萨有大信心圆满六度万行功德,众生也能修行菩萨的六度万行。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

一子地是佛性的具体体现。菩萨于众生得平等心,生一子想;众生也能修行菩萨的一子因缘。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

四正勤力是佛性的具体体现。菩萨积极断除恶法,增长善法的四种精勤努力;一是已生恶令永断;二是未生恶令不生;三是已生善令增长;四是未生善令得生。众生也能修行菩萨的四正勤力。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

十二因缘是佛性的具体体现。菩萨知佛依十二因缘而常住;众生也能修行菩萨的十二因缘法。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

四无碍智是佛性的具体体现。菩萨得四无碍智,说字解义无碍,能教化众生;众生也能修行菩萨行,证得四无碍智。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

顶三昧是佛性的具体体现。菩萨证得三昧最上境界,观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众生也能修行菩萨道,证得三昧。所以为众生皆有佛性。

佛说,佛性不是五蕴和我,但离开五蕴和我的世间法,又无处寻佛性。众生执著五蕴和我颠倒则生邪心,以至堕地狱;而离开世间法寻菩提,又如兔上角,根本找不到。佛有愿力度众生,才随顺世间示现肉身;菩萨发愿想度众生,才随顺世间示现众生。佛菩萨示现于世间而不染著于世间,而众生不知出世间而染著于世间。所以,众生要见佛性,要从世间的五蕴和我修起。一要相信佛法;二要持戒修行;三要受持读诵供养此经;四要亲近供养善知识。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大众中有很多人不信此经,能信此经的人是不是不可思议。

佛说,能听闻到此经的人,即使今生不相信。但未来世一定相信此经。听闻此经,已种善根,依法修行,一定得见佛性。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不退转的菩萨怎么自知决定不退转。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22:35:01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当以苦行自试其心。第一种苦行是日食一麻一麦等七七四十九日。看一看自心能否忍受。能忍受不退不转的人,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二种苦行是由于第一种苦行,身瘦如柴,其目如井底之星,肉尽肋出等;在这种情况下,不退菩提心;为破众生之苦,让众生得到安乐,内财、外财以及身命,如弃乱草一样供养给众生。能如此供养众生不退不转的人,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三种苦行是,剜身肉为灯,受此大苦还自责其心修持的有差距。认为这样的苦与地狱受的苦百千万分不及其一;这样的苦只是一时之苦,而于地狱受大苦恼是百千万劫;如果这点轻苦都受不了,还怎么能于地狱中救度众生。作此观时,身不觉苦,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四种苦行是,为法因缘能以头目脑髓手足血肉供养给众生;为法因缘能忍以钉钉身、投崖赴火等无量众苦,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五种苦行是,为破众生苦恼,愿作大畜牲身,以血肉供养众生;此时还对众生起怜悯心,让众生不要再生杀害之想。虽愿受其畜牲身,而无畜牲之业。受这样的苦,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六种苦行是,为度脱畜牲道众生,发大誓愿到畜牲道受身,受熊、鸟、鹿、兔、羊、猴、鸽、蛇、龙等身,受畜牲身而不作畜牲恶业,为其畜牲演说正法,让听闻到正法的畜牲快速转离畜牲身。受这样的苦,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七种苦行是,若于饥荒之世,为救众生苦,受龟身、鱼身等无量身;愿众生食我肉时,离饥饿苦,发菩提心。受这样的苦,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八种苦行是,若于瘟疫流行,愿作药树王,让众生取其根茎叶花果皮等,让众生远离病苦。愿食此药的众生信受佛法。受这样的苦,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九种苦行是,若有众生为鬼所病,愿受鬼身,大鬼健身、多眷属身,使病鬼见闻后离去,使得病众生离病苦。这样勤修苦行,虽有烦恼而不污其心,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第十种苦行是,修六度万行之行,不求六度万行之果。愿一切众生发菩提心,修菩萨行,往生极乐世界,一切极重苦果我皆代受。受诸苦恼时,其心不退不动不转,一定证得无上正等正觉。

佛说,菩萨深知生死多诸罪过,观大涅槃,有大功德,为众生处在生死中受种种苦,心无退转,是菩萨不可思议。

再有,菩萨无有因缘而生怜悯,不为受报而施恩于众生,是菩萨不可思议。

再有,众生是为自利而修行苦行,菩萨是为自利的众生而修行苦行,是菩萨不可思议。

再有,菩萨为坏怨亲所受诸苦,修平等心;菩萨见诸恶不善众生,若批评、若软语,修大方便;菩萨少财物时,众生来求,心量不小;菩萨于佛出世时,受生边地身,如盲身、如聋身等教化众生;菩萨知众生所有罪过,为度脱还与共行,随其意加以教化;菩萨了了知见无众生相,还为众生受种种苦行;菩萨受身兜率,有命胜、色胜、名胜,而心无求;菩萨于诸天不生骄慢,常生喜心;菩萨于天宫不乐五欲,只为法事化身充满十方;菩萨下兜率天,大地六种震动;菩萨示现入胎、住时、出时天降样瑞等,是菩萨不可思议。

佛说,大涅槃经有八种不可思议。一是渐渐转深;二是深难到底;三是同一咸味;四是潮不过限;五是有种种宝藏;六是大身众生;七是不宿死尸;八是一切万流入之,不增不减。

渐渐增深有三事。一为众生福力;二为顺风而行;三为河水入不增不减。此经微妙,是经义渐渐深;从五戒至十戒、至二百五十戒、至菩萨戒;从一果罗汉起至证佛果,怎么行持,都是渐渐深入。

深难到底。声闻缘觉虽无烦恼,不是常住为深;一切法中无有挂碍,虽有佛性,不说决定为深难到底。

同一咸味。一切众生同一佛性,皆同一乘,同一解脱;又一因一果一甘露,即常乐我净,为同归一味。

潮不过限。佛弟子能受持此经,宁失身命,不犯清净戒,为潮不过限。

有种种宝藏。此经显示无量佛法和声闻功德,缘觉功德,菩萨功德,佛功德,还有无量三昧,无量智慧等,为多有宝藏。
大身众生所居住处。诸佛菩萨为大身、大智慧、大心、大庄严、大调伏、大方便、大说法、大势力、大徒众、大神通、大慈大悲,能容一切众生,为居住处。

不宿死尸。死尸为一阐提,为破戒,为逼迫出家作违背戒律之事,为佛法天道所不允许,不能容留。

不增不减。众生平等,同一佛性,不生不灭,所以为不增不减。

狮子吼菩萨向佛请法说,佛示现肉身,为什么不化生示现,而选择胎生呢?

佛说,一切众生胎卵湿化四种生法。而听闻佛法以后,不再有卵生和湿生。当劫初之时,一切众生都是化生而来,男女同现,先有鸡后有蛋等。那时,佛不出世,因为众生没有形成传统观念,文化心理等,无法接受佛教。现在,人类文明已经形成,佛出世的外部条件已经具备,不在需要化生。若化生无父无母,也不会被人类所接受,而无法度脱人类这道众生。而且,还会让人造诸恶业,为不让其作诸恶业。所以,佛要随顺世间,选择胎生。

佛说,护持佛正法有两种,一是内护,二是外护。内护为身口意守持禁戒;外护为让族亲、眷属或徒众等守持禁戒。若佛化生来此世间,则没有外护众生,听佛教化。所以,不受化生。

佛说,我释迦牟尼有父有母,众生还误为佛是幻化,不让受佛教。为证实佛不是化生,为利益众生积福德,佛肉身火化后,得有碎身舍利,让众生供养。所以,诸佛都不化生,而受胎生。

这时,狮子吼菩萨合掌长跪,以偈赞佛。如来无量功德聚,我今不能广宣说,今为众生演一分,唯愿衰悯听我说。如来能施众安乐,为诸众生修苦行;佛见众生烦恼患,心苦如母念病子。

) g! }0 G" r6 R7 y+ a, D2 {* x* Y

【大般涅槃经卷第三十一】



9 k( I$ i$ e, F1 Z2 V

涅槃降魔咒


阿磨隸 毗磨隸 涅磨隸 瞢伽隸 醯磨羅 若竭裨 三曼那跋提 娑婆他娑檀尼 婆羅磨他娑檀尼  摩那斯 阿拙啼 毗羅祇 菴羅賴坻 婆嵐彌 婆嵐 磨莎隸富泥 富那摩奴賴绨

【迦叶菩萨品第二十四之一】

迦叶菩萨是前边讲经中说的童子菩萨。因为此经中还有一位佛的大弟子迦叶,为便于区别,还称这位迦叶菩萨为童子菩萨。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善星比丘是值佛住世出家弟子,能受持、读诵、分别解说十二部经,欲界烦恼已破,获得四禅。佛怎么说他是一阐提,跟他一起修行的人成劫住地狱无人救度呢?佛怎么不先说菩萨法,而先说小乘法呢?如果佛不能救度善星比丘,怎么说佛有大慈悯,有大方便呢?

佛说,如父母有三个儿子,长子有信顺心,能恭敬父母,利根智慧,能了解世间事。次子不敬父母,没有信顺心,利根智慧,能了知世间事。三子不敬父母,没有信顺心,钝根无智。父母要想把家业交给谁继承,应先培养谁,先亲爱谁,先教谁知世间事。

童子菩萨回答说,应先教其长子,然后教次子,再然后教三子。

佛说,长子比喻菩萨,次子比喻声闻,三子比喻一阐提。于十二部经微细之义为请菩萨说,浅近之义为声闻说,世间之义为一阐提说。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如农民种田,一种是良田,种一得百收;二种是中等田,种一减半收;三种是下等田,种一得一收。农民要种哪块地呢。良田比喻菩萨,中等田比喻声闻,下等田比喻一阐提。再如三器,一好;二漏;三破。要用一个去装牛奶,你会怎么选择呢?一好比喻菩萨僧,二漏比喻声闻僧,三破比喻一阐提。再如,三个病人至医所,一是易治,二难治,三不可治,医生先给谁治病呢。易治比喻菩萨僧,难治比喻声闻僧,不可治比喻一阐提。再如,大王有三种马,一是受调教,又体强力壮;二是不受调教,体强力壮;三是不受调教,又老而无力。大王乘御要选择哪一种呢。受调教又体强力壮比喻菩萨僧,不受调教而体强力壮比喻声闻僧,不受调教又老而无力比喻一阐提。再如,施主大施时,有三人来,一是贵族聪明持戒,二是中姓钝根持戒,三是下姓钝根毁戒。要先受施谁呢。聪明持戒比喻菩萨僧,钝根持戒比喻声闻僧,钝根毁戒比喻一阐提。佛于现世中讲菩萨大乘之法,对声闻和一阐提不可能做到。但佛怜悯众生,为众生后世得到大乘佛法的种子。

佛说,狮子杀大象时,要竭尽全力;杀兔子时,也要竭尽全力。佛为菩萨、声闻、一阐提说法时,功用一样。一时,佛住王舍城,善星比丘在佛身边为侍者。初夜佛为天帝释说法,大意是弟子要尊重师,若休息时让师先睡而弟子后眠。善星比丘听到此语,认为佛要久坐,则影响他休息,从而心生恶念。当时,于王舍城夜晚吓唬小孩说,你若哭外边有鬼来了。这时,善星比丘也对佛说,有大鬼在禅堂,别去打坐了。佛对善星比丘说,痴人你不知道佛无所畏吗!帝释对佛说,这样的人怎么入佛法中。佛对帝释说,这样的人也有佛性,若忏悔后,依法修行也能证菩提。佛为善星比丘说法,可是他一点信受之心都没有。

另外,一时佛入迦尸国城乞食,无量众生都想见佛长的什么样,而善星比丘跟随在后边而毁灭佛。虽然不能让佛法灭失掉,而让众生心里有了不善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6 22:39:0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有,于城中一酒作坊前,见一流浪汉蹲在地上吃酒糟。善星比丘见后说,世间若有阿罗汉,这个人一定是最好的。因为这个流浪汉说世间一切无因无果。佛对善星比丘说,痴人你没听过阿罗汉不饮酒、不害人、不欺狂、不盗、不淫。可这位流浪汉,杀害父母、吃酒糟,怎么说是阿罗汉。这位流浪汉命终之后必堕阿鼻地狱,而阿罗汉已永断三恶道。善星比丘说,人是可以变化的,我不相信这位流浪汉会堕地狱。佛对善星比丘说,痴人你没听过诸佛说话诚实,说一是一吗!佛虽为说法,而绝没有信受之心。

还有,在此王舍城有一流浪汉名苦得,经常说众生烦恼,无因无缘;众生解脱,也无因无缘。善星比丘说,世间若有阿罗汉,这个人一定是最好的。佛对善星比丘说,痴人你难道没看到这位苦得流浪汉不是阿罗汉吗!而且他根本不了解阿罗汉道。善星比丘说,佛您怎么还嫉妒阿罗汉呢。佛对善星比丘说,痴人你难道不明白佛怎么会去嫉妒阿罗汉呢!而你心生邪见。你说这位苦得流浪汉是阿罗汉,他七日后要肚子痛而死,死后要生到一种吃了就吐那种饿鬼道中去,他的死尸要被他的同学安置在寒林中。这时,善星比丘跑到这位苦得流浪汉处,将佛所说告诉了他。并说你这几天好好活着,让佛说的不准。这位苦得流浪汉听后,便六天不吃食物,第七天吃一点蜂蜜,喝一点冷水。然后,开始腹痛,最后死亡。他的几个同学将尸体葬置寒林中,生到饿鬼中去。善星比丘听到此事后,跑到寒林中见到苦得受身的饿鬼。对他说,大德您怎么死啦!苦得饿鬼回答说,佛所说是实话,一点不差。可是,善星比丘回到佛身边说,苦得命终已生三十三天。佛对善星比丘说,痴人你说他是阿罗汉,阿罗汉无有生处,哪里生得三十三天。当时,佛对善星比丘说真实法,而善星比丘外表聪明无比,内里没有智慧,不能信受佛法。虽然读诵十二部经,只能依字解义;虽得四禅,不能深解一句一偈真实之义,被自己心里的邪知邪见所障;又去亲近恶友,退失四禅。《楞严经》中五十蕴魔都是四禅天以下境界,为修行人必读,但不能用此经衡量证果圣人。

佛说善星比丘退失四禅后,生恶知邪见。有人会问四禅会退失吗?说也简单,就是心生邪见,被知见魔所困,停止打坐禅行;停止一段时间后,定力逐渐消失。一些高僧大德,临终时都坐化,就是告诉我们,禅行道心一刻都不能离。善星比丘说,世界上根本无佛无法无涅槃,这些出家人也就是会看相,知道他人心里所想。这时,佛对善星比丘说,佛所说法,开始至现在到以后,都是善法,语言巧妙,义理真实正确,没有不正确的意思,能圆满成就清净梵行。善星比丘又说,我知道佛说法,而我真实的认为世间诸法无因无果。所以,我不相信佛所说法。佛所说这些事,现在善星比丘就在尼连河边,离这里很近,佛可以与大众共同去问一问善星比丘是不是这样。佛与童子菩萨等去见善星比丘。此时,善星比丘遥见佛来,即生恶邪之心,大地裂开,生身陷入地下而神识堕入阿鼻地狱。

佛说,善星比丘虽入佛法无量宝库,空无一法可得。原因是放逸和亲近恶知识。善星比丘受持读诵十二部经,获得四禅,然后退失定力,十分可怜;诸弟子也生大怜悯心。可惜善星比丘有相随佛的因缘,方便多闻佛法因缘;可惜不舍恶见而退失禅心定力。从往昔以来,佛观察善星比丘少有善根,如一根头发。佛虽慈悲,百般救度,而业重恶生,自绝善根。众生自己不修,就是佛在身边也不能救度;众生不放下自我知见,佛法妙音也无法进入心中。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怎么预见到善星比丘要堕阿鼻地狱。

佛说,善星比丘有很多眷属,都认为他是阿罗汉,是得道果。佛要破除善星比丘恶邪之心的影响,让善星比丘的眷属明白,放逸和亲近恶知识是要堕地狱的。所以,佛要预见还要明白的告诉大众,善星比丘已堕阿鼻地狱。佛与善星比丘共住共行二十年,让他在身边是慈悲救度。否则,他若不在佛身边,他不但自己造恶业,还要教无量众生造作恶业。

善星比丘以此因缘永断善根,为一阐提。一阐提现在、未来善根永断。现在堕地狱,无人救度;未来之世,依佛性因缘,才能得救度。佛性不分过去、现在、未来,所以佛性不断绝。在世间,众生把佛性称为我性。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性如虚空,常而不被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报控制,佛怎么还说未来呢?一阐提没有善法,那对同学、同师、父母、妻子、儿女、亲族等都很友爱吗?这种友爱是善行吗?

佛说,佛性不为过去、现在、未来三世报控制,但众生有过去身、现在身、未来身。众生现在不见佛性,不可说没有;众生身虽无常,而佛性不变;众生有因有果,佛性没有因果而随众生因果。所以,说众生听闻此经,信受佛法,依法修行必得未来庄严清净之身。

一阐提有亲人亲情,友人友爱。这种亲情友爱是围绕五欲之身进行的,造作身业、口业、意业。这种以因缘感召取得的业果,以五欲须求所感的业缘,相互以得到为目的的业力,想用烦恼之业解开烦恼的作业,都不是自性解脱的正业,都不是修世间善因,得出世间果的善行。虽众生根性可以变化,而一阐提不相信因果而善根永断。即一失人身,万劫不复。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佛有神通,能知道一个人的根性,也一定知道善星比丘要断善根,怎么还让他出家为僧呢?

佛说,善星其人若不出家为僧,应当继承王位,权势很大,其国人民要受他领导。那时,他将大肆破坏佛法,不但自己造恶,让其人民也不得善行。所以,佛让他出家修道。

他出家后,也能受持戒律,供养有德之人,修行从初禅至四禅,听经闻法,讲十二部佛经等。这些都是善因,善因生善法。虽然现在堕阿鼻地狱,无人救度,为一阐提,永断善根。待未来世善因善法成熟时,还能出家修道,证得佛果。所以,听经闻法不白听,持戒修行不空过,善行善念必有善报。依此因缘,佛让他出家修道。如果不让他出家修道,于恶报中更无出期。如果不让他出家修道,会有人认为佛不慈悲,没有能力救度一切众生。

佛说,佛已经观善星比丘能暂时修行善法,很快能断一切善根,充满不善心理。因为善星比丘不亲近善友,不听正法,不善思考,不如法行作,以此因缘,会将善转变为不善。佛虽知现世如此,也知未来世,由于善力不消失,业力重报后,还会出家修道成道。是现世佛为他心里种下了善行的种子。同时,三界众生别无解脱之法,只有此一道解脱门可出离。如村仅有一泉井,全村人只有到这里才能取水,只是有早来晚来之分而己。

这时,佛用手在地上抓一把土,问童子菩萨说,是佛手上土多还是十方世界的土多。

童子菩萨回答说,手上之土与十方世界之土不能比,相差太悬殊了。

佛又对童子菩萨说,有人能远离三恶道,得健康的人身,生于值佛住世的国家,又能信佛修道,又能证道得解脱入涅槃,如手上土;而得三恶道身,生人中身体不健康,又生到听闻不到佛法的地方,相信邪法,颠倒知见,修行邪道,不得解脱的人,如十方世界所有大地之土。

再有护持禁戒,精勤不懈,不犯四重戒,不作五逆,不乱用僧物,不作一阐提,不断善根等人,如手上土;而相反的人,如十方世界所有大地之土。

所以,信仰佛教在人类社会是少数人;依法持戒修行的又是少数人。不要看别人怎么样,只管自己信修的怎么样。有修为证悟后,再去弘法利生。弘法是充满重重困难和魔障的,道力不坚是会毁道的。如小苗遭风暴,会颗粒无收。

童子菩萨向佛请法说,佛肉身灭度后,有人说佛入涅槃,或说没入涅槃;或说有我与无我;或说有中阴与无中阴;或说有退转心与无退转心;或说佛身是有为与无为;或说十二因缘法是有为与无为;或说心是有常与无常;或说受五欲乐能障圣道与不障圣道;或说出世法是欲界与三界;或说布施只是思维上的善业;或说有五蕴与无五蕴;或说戒定慧是无为与有为。还有人说,人可以创造有形的物体,有的说不能;有的说既能又不能;或说人心里有数法;或说世间诸法有五有六;或说出家人修行持戒就可以;或说在家人修行要具足优婆塞戒与不具足受;或说比丘犯四重戒后,这位犯戒比丘身上还有戒存在还是不存在;或说一至四果罗汉都得佛道与不得;或说佛性因为有众生才有,离众生就没有;或说一阐提有佛性与无佛性;或说有十方佛与无十方佛。请佛能给予决定说。

佛说,你所提出这些问题,不是用人的眼、耳、鼻、舌、身、意所能知道的。如果对有智慧人,佛不须再说。如果对无智慧的人,佛须反复说,仍然有听不明白的。如一个事有十种说法,十种说法还是一个事一样。佛说有无量义,也有无量名;根据说法对象不同,有广说略说等。

佛毕竟涅槃不毕竟涅槃,世人不明白,可是有明白的。如此处山中有五万三千名大仙,是过去迦叶佛时,听受正法,亲近诸佛,修诸功德。但没有得正道果位。辗转听到佛要涅槃时,即生悔心,来到佛住处听受正法,知色无常,因果无常,当时证罗汉果。再如,有大力士三十万人,依仗年轻体力强壮,国王又给很多钱,非常骄傲。佛让目犍连比丘说法五年,不能使之调伏。在三个月前,听说佛入涅槃,要来娑罗双树林经由那里,这些大力士为佛修路。佛走到这些大力士身边说,你们这些童子在做什么活。这些大力士听了都很生气说,我们是童子,你这出家人是大人了?佛说你们三十万人,不能移动此石;我一人能轻举如鸿毛。于是佛用脚掘出此石,众力士的骄傲心立刻被降伏,于自己身生轻劣想。佛又将此石投向空中,又落入掌中,用一口气一吹,石为粉尘。这些大力士见后,立刻忏悔不应生骄慢心,而虚心听佛说法,皆发菩提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20:54 , Processed in 0.123772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