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7 12:04:2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母也涕泣乞求回去,然后释放母子回家,从此此子果然革面洗心,后来以孝闻称 于世。% d3 Q. z. X) O# N
7 m( U& O3 v+ [% ^, e守财悭吝 果报自受 . @' [( R; U, ^$ V& W5 z
崔和。家巨富而性吝。埋银数百斛。其母李当春思堇。惜钱不买。子轨。盗钱百万。背和亡走。和迁参军。坐贪贿赐死。(魏崔亮传)
& @8 Z' A; D5 Q- f) b 崔和后魏人字亮,家资巨富,可是为人度量狭小,性情过分吝啬,要他用钱,如割身肉,暗中埋藏财宝数百斛。
1 }# p# ]5 D9 \ 其母李氏,在春天蔬菜茂盛季节,想吃旱芹佐餐,可是崔和痛惜小钱,始终不肯购买。 # k; v3 M0 G2 x' V7 p
后来其子崔轨,盗取他的钱财,多达百万,违背崔和逃亡而去,崔和激愤感叹也无可奈何。 2 l8 i3 o9 q5 z$ n8 @2 }0 s: c: o
崔和迁任参军官职,贪求不厌,利用权势,多方收受贿赂,终于罪行暴露,皇上赐他自杀身死。 . V$ j- q3 n, e! g5 x" v$ f
※嗟乎!家资巨万,却舍不得供给母亲旱芹,好像自认可以长远保有他的财富。谁料,其子可以盗取,君王可以杀他,财命两空,又落得不忠不孝的罪名,留传人间。守财奴终究不值得!不值得!
7 p7 G0 V( R' d* ] D1 M8 H W8 E1 X+ j, d( _
人死轮回 史实验证 ' h- v% h: g; m( }$ ^4 z/ J
李庶。为临漳令。坐事。死狱中。妻元氏。更适赵起。尝梦庶谓曰。我薄福。托刘氏为女。明旦当出。彼家甚贫。恐不能见 养。夫妻旧恩。故来告君。宜乞取我。刘家在七帝坊十字街南东入穷巷是也。元氏不应。庶曰。君似惧赵公。我自说之。次是赵起亦梦焉。寤问妻。言之符合。遂持 钱帛。躬往求刘氏。如所梦得之。养女长而嫁焉。(齐李崇传)
0 D( ?( h# D* I+ a9 ?0 X 李庶北齐人,官任临漳县令。当魏收奉诏著作魏书完成后,书内常以私人恩怨,带入骂人卑怯无用的笔调,李庶与卢斐等,争讼议论,魏收心怀不平,由此事件,李庶被系入狱,死在狱中。
! w3 A' t. }6 g6 Q7 S+ ]( J: u 李庶死后,其妻元氏,改嫁赵起,有一天夜晚梦见李庶前来托梦说:“我福分浅薄,将托生做刘氏家的女儿,明天早上就要出生,刘家贫穷,惟恐无力抚养,念 在往日夫妻旧情,因而前来告知,乞求能设法养育成人,刘家就住在七帝坊十字街南,向东进入穷家陋巷就是。”元氏默然难以回答。李庶说:“你好像畏惧你丈夫 赵公,因而不敢答应,那我自己前去向他诉说,以免为难你。”于是赵起也同样梦见,醒后询问其妻,两人所说完全相同,于是夫妇俩商议决定,随即带一笔金钱, 亲自前往刘家,探问究竟,果然与梦境应验,于是向刘家请求,抱回抚养长大,替她选择对象办理婚嫁。这段事迹是历史上所记载人死轮回真确可考的证据。5 N& s- r, s& O3 p' l( F1 N
@/ G8 P" L7 i$ |" f$ x# l: A义风可行 * m: a1 F6 h" L8 w t# f
魏兰根。博学高才。父丧。庐墓。毁殆灭性。为岐州刺史。萧宝寅破宛川。俘美女十人赏兰根。根曰。此县界于强寇。故附从以救死。官军至。宜矜而抚之。奈何助贼为虐乎。悉求其父母而归之。后封永兴侯。谥文宣。子相如。袭爵。(魏兰根传)
* [$ g1 Z1 d. I0 }% x$ V, o* | 魏兰根后魏人,天资灵敏聪慧,有见识,悟性高,学问广博,才华出众。其父去世时,居丧期间,结草棚陪伴墓旁守孝,哀毁过度,几近于丧失性命,以孝闻称当世。曾任司徒掾,本群太守。
) B" w( C. ~- O C0 A9 J1 N 魏孝明帝孝昌初年,转任岐州刺史,帮助魏将军萧宝寅,讨伐攻破宛州(今河南省)有功,萧宝寅俘虏宛州美女十人,赏给魏兰根,兰根说:“宛州县界于盗匪强暴横行地段,人民为脱免一死,因而被迫依附,百姓是无辜的,怎能助长贼寇残暴行为,伤害百姓呢?”于是派人访求各人父母,将十位美女,一一发送回家团聚。百姓感恩颂德,传为美谈。
8 f3 `8 y, E+ [8 m4 b1 ~- `4 f 北魏安定王中兴初年,魏兰根官拜右仆射。魏孝武帝太昌初年,任仪同三司加开府。后来加封永兴侯。死后谥号文宜,其子相如,继承封爵。
# r. v. r5 `2 q' ~* f
, D* ~ H/ M. G( S干蛊利民善报
6 l" v- U4 D3 @' j" J# W/ D 苏威。少有至性。尝卖田宅。罄资产。赎元世雄及其妻子。仕隋为太子少保。文帝尝召威。及高颍。杨素等。谓曰。太史言朕祚运尽于三年。心甚忧懑。今欲营南山险处。与公等固之。如何。威曰。周文修德。旋地动之灾。宋景一言。退法星三舍。愿陛下恢崇德度。享天之休。若弃德恃险。同舟之人。谁非敌国。帝善其言。初威父绰。在魏。以国用不足。制征税法颇重。既叹曰。今所为者。譬如张弓。非平世法也。后之君子。谁能弛之乎。威闻其言。每以为己任。至是奏减赋役。务从轻简。帝悉从之。年八十二卒。(周苏绰传)
9 M7 S7 l% k5 D! u4 N `2 v 苏威是北周度支尚书苏绰的儿子,武功人(今陕西省美阳县)。自幼天性真诚笃厚,五岁丧父,哀毁孝思,有如成人,年既长大,颇有声望,曾经变卖田园屋宅,用尽所有资产,为至友元世雄及其妻子赎罪。 1 f6 r/ l* p4 |% C, g4 W
隋文帝杨坚即位后,召苏威入朝,与他谈论政事,深获器重,于是任用苏威为太子少保,兼纳言支尚书,与高颍并参朝政,从此日见亲信。 $ j$ p0 V5 |) a7 Z4 ?
隋文帝曾经召苏威及高颍、杨素等人说:“太史(职掌星历占候)观望星相说朕帝位国运三年后将尽,为此日夜忧虑不安。如今想建造南山险要地处,与诸位共同固守,不知卿等以为如何?”苏威说:“周文王积善行仁,力修德政,转回地动的灾祸,宋景公仁厚存心,一句爱民德言,感动天地,转移荧惑星退避三舍,惟愿陛下,重新推崇德政制度,以享天福,假若背弃道德,只靠险要防守,即使同舟之人,也难免不成怨敌。”隋文帝接纳苏威的建议,从此广修德政,果然延续国运数十年。
) |, f- M4 V0 ~ 当初苏威的父亲苏绰,在魏国时,因国用不足,而制订加重征税法。后来深自后悔,感慨地说:“我现在所作所为,正是剥削百姓,譬如张紧弓弦,决非治平天下之道,不知未来那位仁人君子,能为我松弛这把弓弦呢?”苏威听到这话,每以改革苛征为己任。至此苏威建议隋主减徭役,轻赋税,一切行事,力求从轻从简,同时崇尚节俭,戒除奢侈,转移风气,隋主很是嘉纳,于是除去一切苛税,并命苏威减省律法,刑法益加简明,疏而不漏,百姓得以安居乐业。 ' c% d/ [* p/ {0 j, I, S
苏威历经处于隋炀帝、李密、王世充等人之间,在这危险环境中,竟然能安享天年到八十二岁善终。莫非由于力行革恶除弊,达成其父遗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