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7-1 15:39:15
|
显示全部楼层
会让水结晶呈现美丽的图案;而“怨恨、痛苦、焦躁”等不良讯息,会让水结晶出现离散丑陋的形状。其实,我们人体的组织结构中,大部分都是水,若能时时改过自新,让自己处在快乐和欢喜之中,身体自然会长寿延年。不过,我们佛教徒倒不需要这些试验,只要安住于禅定或无我空性的境界中,身体自然健康无病。历来很多法师为什么那么长寿?原因除了长年茹素以外,实际上还有禅定食的滋养。
) a+ l, R" y. T3 p& F' P 因此,依靠大乘无我修法,断除对世间的一切耽着,让心处在快乐之中,这对修行人来讲很有必要。你如果从修行中没有获得满足,却妄图从追求物质中寻找快乐,那么即使一个人拥有全世界的财富,家产超过李嘉诚、比尔·盖茨,却仍然会欲壑难平,在欲求不满的心态中痛苦万分。所以,人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要有一种满足感,尤其是修行人,应当追求的是修行之乐。
- r9 l' }9 C+ m+ s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3 ^. c- P6 i/ x0 t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2 S7 }. X, y* l5 `/ Q4 K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1 q& Q2 ~" T' z. g! s3 C$ y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9 b" h9 ?4 _5 D5 W0 I0 C 第十五课
3 ~: K8 p1 \4 q/ |1 p7 ` 思考题
. m4 r f3 k0 m 64、“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对这句话你怎么理解?请从两方面进行分析。
9 q6 r* t a9 ]- ]/ ~' v 65、现在社会上,人们所重视的是“行高”还是“貌高”?对此现象你有何体会?应当如何正确引导下一代?% I* R$ y! R- ]* r
66、你怎么区别“才大”与“言大”?纸上谈兵的公案对你有哪些启示?现实生活中有这类现象吗?. Q+ c" r! v; L: `0 u
67、如果自己有才能,应该怎么做?如果别人有才能,又该怎么做?你平时做得如何?
3 C6 D( w" H6 b4 c% Y/ P1 W$ _ 68、当今时代,人们喜新厌旧的现象层出不穷,这对社会安定有何影响?你对宋弘的“糟糠之妻不下堂”有哪些感触?8 r# m0 ~& j$ ^6 s; J& ]8 u. Y
顶礼本师释迦牟尼佛!
5 k7 d; r5 Z/ Y1 k8 r 顶礼文殊智慧勇识!7 t( N4 q& h5 y/ [$ u: u6 w
顶礼传承大恩上师!) m: O. d/ F0 y6 c9 W# t, M% ]
无上甚深微妙法 百千万劫难遭遇* }. g4 h. B& q& ?+ |% v
我今见闻得受持 愿解如来真实义. b% q, ?' Q9 r
为度化一切众生,请大家发无上殊胜的菩提心!8 J) M9 I1 z) f: `
今天讲第六个问题:0 i6 Q8 i! R4 |7 r
泛爱众1 L, @: M0 z4 q. a* g" u
凡是人 皆须爱
9 W- R& Y) F8 I; s) ], X. { t 天同覆 地同载: V P+ F- y; M- O" L
此颂讲述了儒教的精华教义:只要是人类,不分种族国家,不分高低贵贱,都需要互相关爱。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居住在同一块大地上。
( c8 Q( U" H5 h M! M 在这个“地球村”,人类就像共住在同一屋檐下的一家人,彼此应该相亲相爱、和睦共处,千万不要互相伤害,国家之间也不要发动战乱,而应构建一个和谐大家庭。所以,儒家思想中讲究博爱,要求用和平拥抱整个世界,这是让人非常佩服的地方。
9 M7 L @1 }0 D1 Y- r; ~, J 与此相反,当今世界强调暴力、战争,人们只想强大自己的民族,而对其他民族相当歧视,这是非常不合理的。在这方面,最典型的莫过于希特勒。希特勒是个极端的种族主义者和反犹主义者,他在《我的奋斗》中写到:“雅利安人的最大对立面,就是犹太人。”他把犹太人看作是世界的敌人、一切邪恶的源头、一切灾祸的根子。在这种观点的推动下,“二战”中他下令屠杀了约600万犹太人,企图灭绝犹太民族,所作所为令人发指。
8 k- {9 r3 x' x 因此在这个世界上,人类一定要和平共处。不仅是国与国之间需要这种理念,家与家之间、人与人之间,也离不开这种思想。毕竟只要是人,谁都不愿意接受痛苦,而希望获得快乐,既然目标是相同的,那就应该推己及人,把所有人都当作兄弟姊妹。- ?3 u/ X( |5 G5 O
当然,从另一个角度来讲,“凡是人,皆须爱”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既然这一思想的理论依据是“天同覆,地同载”,那就不应该只关爱人类,而应扩展至一切众生。按照佛教的观点,这句话应改为“凡众生,皆须爱”,为什么呢?因为其它众生跟人类一样,也生活在同一片蓝天下、同一块大地上。而且,它们也同样愿获得快乐,不愿接受痛苦,正如寂天菩萨所云:“避苦求乐同,护他如护己。”这是个很甚深的道理。所以,人类应像关爱自己那样,维护所有的众生。
0 e# U* t7 P0 t3 E/ f# ~0 W 有位国学教育专家曾说:“我最欣赏《弟子规》中的’凡是人,皆须爱,天同覆,地同载‘,这代表了儒学的精华。甚至在要义上,可以与佛家、基督文化比肩齐美。”可是,说它与基督教的教义相似,都是在关心人类,这还讲得通;但说它与佛教的教义可以媲美,恐怕还要观察。虽然佛教中也提倡帮助人类,但严格来讲,佛教所涉及的范围是所有众生,而不单单只有人类。即便是儒教的最高境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也并未牵涉佛教的甚深意义。因此,佛教的伟大精神,只有真正学佛的人才会了知,这并不是我们自吹自擂。
" o a, C% e n# \2 o' e0 r' R 其实不说对所有众生,仅仅是对人类,现在人做得怎么样?大家也可以看看。如今很多国家对自方的人很爱护,不准杀害,否则要被枪毙或判刑;但对于敌人,则鼓励随便杀,杀的人越多,所得的荣誉越高。要知道,儒教提倡“凡是人,皆须爱”,而不是“凡本国的人,皆须爱”、“凡本民族的人,皆须爱”,因此,当今世界的行为与儒教思想很不相应。那跟佛教相比,就差得更远了,因为佛教不但关爱人类,甚至对所有众生,都不分亲怨地平等爱护。佛陀因地时就算为了救护鸽子、老虎,也宁愿舍弃自己的身体血肉、头目脑髓,相比之下,现在人救了一个人、做了一点好事就被歌功颂德,其中的差距简直不可以里计。) ]1 h1 \ q0 q2 F% d' }
在佛教中,就算是修行不好的人,也懂得要为了众生而不顾自己。以前曲恰堪布有个特别调皮的出家弟子,表面上看来人格很不好,平时行为也不如法。1994年他身患重病,住进成都某医院接受治疗。医生诊断后,说他体内一器官已全部坏死,若能将狗的相同器官换上,或许有治愈的希望。他哥哥兴冲冲地买来一只狗,准备开膛摘取器官。但躺在病床上的他强烈反对,说:“狗是无辜的,千万不要因为我而杀死它。”他父亲和哥哥反复开导,最后他急了,横下一条心说:“这狗一断气,我就自杀!”由此保全了狗的性命。很可能是他舍己护生的诚心感动了佛菩萨,他的病居然奇迹般地不药而愈,很快就出院了。
4 v; _+ m( ]! K& c3 I" p$ [; x" o 可见,佛教的爱,确实是大爱,它不是世间那种自私狭隘的爱,而是用慈悲心来关爱天下一切众生。所以,大乘佛教徒无论在什么地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