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楼主: wlxg20130220

古镜今鉴——《群书治要》故事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7:04:16 | 显示全部楼层
这都是管仲的谋略。鲍叔牙推荐管仲之后,自己位于管仲之下,他的子孙世世代代都在齐国享受俸禄,多人成为齐国著名的大夫。天下人不称赞管仲的才德,而称赞鲍叔牙能够辨识人才。
0 P7 a' T6 Y1 F9 |1 e- f' m0 f
, T- S) O5 S- G' b% i6 p1 ]识人第二% T4 j( q  P, u' X
荆人善相  |  Z! D0 y- Y- L$ S
【原文】荆有善相人者,所言无遗策〔遗,失〕。庄王见而问焉,对曰:“臣非能相人也,能观(观原作视)人之友也。布衣也,其友皆孝悌,纯谨畏令,如此者,家必日益,身必日安,此所谓吉人也;事君也,其友皆诚信有行好善,如此者,事君日益,官职日进,此所谓吉臣也;人主也,朝臣多贤,左右多忠,主有失,敢交争正谏〔交,俱〕,如此者,国日安,主日尊,天下日服,此所谓吉主也。臣非能相人也,能观人之友也。”庄王喜(喜原作善)之,于是疾收士,日夜不懈,遂霸天下。(群书治要·吕氏春秋)  R3 D( g# ]0 q% k8 P6 M
【译文】楚国有个善于给人看相的人,所说的不曾有失算。楚庄王召见他询问此事,他回答说:“我并非能给人看相,而是能观察此人的朋友。观察平民,如果他的朋友都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忠厚严谨、敬畏政令,那么像这样的人,家庭必然一天比一天兴旺,自己必然一天比一天安乐,这就是所说的吉人;观察侍奉君主的人,如果他的朋友都诚实守信、德行高尚、喜好为善,那么像这样的人,侍奉君主会一天比一天更好,官职会一天比一天高升,这就是所说的吉臣;观察君主,如果朝臣大多贤能,侍从大多忠诚,君主如有过失,他们都敢于据理劝谏,像这样的君主,国家会一天比一天安定,君主会一天比一天尊贵,天下人会一天比一天敬服,这就是所说的吉主。我并不能给人看相,只能观察人的朋友啊。”庄王认为他说得好,于是大力招纳贤士,日夜不松懈,终于称霸天下。; Z0 G. ]& f+ |7 o" [: m

5 p# ~. @# g" J) n" q管仲论相3 U( |5 [9 q1 ?9 `  M( L0 W  I8 C5 ~0 v
【原文】管仲有病,桓公往问之曰:“仲父之病病矣!若不可讳,将何以诏寡人?”管仲对曰:“臣愿君之远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夫易牙以调味事公,公曰:‘唯烝婴儿之未尝也。’于是烝其首子而献之公。人情非不爱其子也,于子之不爱,将何有于公?公喜宫而妒,竖刁自刑而为公治内。人情非不爱其身也。于身之不爱,将何有于公?公子开方事公十五年,不归视其亲。于亲之不爱,焉能有于公?”桓公曰:“善。”管仲死,已葬,公召四子者废之。逐堂巫而苛病起,逐易牙而味不至,逐竖刁而宫中乱,逐公子开方而朝不治。桓公曰:“嗟!圣人固有悖乎?”乃复四子者。处期年,四人作难,围公一室,十日不通。公曰:“嗟!死者无知则已,若有知,吾何面目以见仲父于地下?”乃援素蠛以裹首而绝。死十一日,虫出于户,葬以扬门之扇,以不终用贤也。(群书治要·管子)" V: r& [, r& b" W
【译文】管仲有病,桓公前去探问,说:“仲父的病变重了,如果发生不可避讳的事,你有什么话提前告知我吗?”管仲回答说:“我希望您疏远易牙、竖刁、堂巫、公子开方。易牙用烹饪侍候您,您说唯有蒸婴儿的味道不曾尝过,于是易牙就蒸了他的第一个儿子献给您。就人之常情来说,没有不爱自己儿子的,易牙对自己的儿子都不爱,怎么会爱您呢?您爱女色而(后宫内多)妒忌,竖刁就自阉而替您管理内宫。就人之常情来说,没有不爱自己身体的,竖刁对自己的身体都不爱,怎么会爱您呢?公子开方侍奉您,十五年没有回家探视亲人,连亲人都不爱,怎么会爱您呢?”桓公说:“说得对。”管仲去世,殡葬之后,桓公召见这四个人,并罢免了他们的官职。驱逐了堂巫后,各种杂症不断发生;驱逐了易牙后,许多美味吃不到;驱逐了竖刁后,宫室内秩序混乱;驱逐了公子开方后,朝堂管理无序。桓公说:“啊!圣人原来也有谬误之处呀!”于是恢复了四人的官职。过了一年,四人作乱,把桓公拘禁在一间屋子里,十天不与外界沟通。桓公说:“唉!死了没有知觉就罢了,如果有知觉,我有什么面目见仲父于地下呢?”于是就拿自己白色的头巾裹头而死。死了十一天,尸体腐烂,蛆虫都爬出门户,人们才知道桓公死了,遂用废弃的门板收葬了尸体。这都是因为他没有始终如一地任用贤能。  A" M2 b2 F; Q0 j7 j- J

& z, q" }! e6 H7 e, `% [择人而树% Y, e, f7 F5 v
【原文】阳虎得罪,北见简子曰:“自今以来,不复树人矣。”简子曰:“何哉?”对曰:“夫堂上之人,臣所树者过半矣;朝廷之吏,臣所立者亦过半矣;边境之士,臣所立者亦过半矣。今夫堂上之人,亲却臣于君;朝廷之吏,亲危臣于法;边境之士,亲劫臣于兵。”简子曰:“唯贤者为能复恩,不肖者不能。夫树桃李者,夏得休息,秋得食焉;树蒺藜者,夏不得休息,秋得其刺焉。今子之所树(树原作种)者,蒺藜也,非桃李也。自今已来,择人而树之,毋已树而择之也。” (群书治要·说苑)0 b/ `: V! M, p& {: s; B
【译文】阳虎因事被降罪,北去晋国谒见赵简子说:“从今以后,我不再培养人了。”赵简子问:“为什么呢?”阳虎回答说:“那朝堂上的大臣,我所培养的超过了半数;朝廷中的官吏,我所培养的也超过了半数;那边境上的将士,我所培养的还是超过了半数。现在那朝堂上的大臣,亲自在君王面前排斥我;朝廷中的官吏,亲自以刑法来危害我;边境上的将士,亲自以武力劫持我。”赵简子说:“只有贤人才能报恩,不贤的人是不能的。种植桃李的人,夏天能在树荫下得到休息,秋天能得到果实吃;种植蒺藜的人,夏天没有树荫可休息,秋天得到的是棘刺。现在你所栽培的就是蒺藜,并不是桃李。从今以后,要选择人材来进行培养,不要已经栽培了才选择。”
$ d5 j/ w- l! N8 [$ g0 P
. L6 k2 D2 s- Z. z, ?尚贤第三. r( n' i! ^7 P$ u; Q% O& G
得师者王7 h- k! _+ P9 q) d7 k" ]
【原文】魏武侯尝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喜色。吴起进曰:“昔楚庄王谋事,群臣莫能及,罢朝而有忧色。曰:‘寡人闻之,世不绝圣,国不乏贤,能得其师者王,能得其友者霸。今寡人不才,而群臣莫之过,国其殆矣!’庄王所忧,而君悦之,臣窃惧矣。”于是武侯乃惭。(群书治要·吴子)) t; L9 K! |8 |- J
【译文】魏武侯曾经和群臣商议国事,群臣的见解都不如他,他退朝以后面有喜色。吴起进谏道:“从前楚庄王曾经和群臣商议国事,群臣都不及他,他退朝后面有忧色。说:‘我听说世上不会没有圣人,国家不会缺少贤人。能得到他们做老师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7:1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当君主的人寻求贤才是辛苦的,得到了贤才就轻松了。舜提拔了很多贤能的人主管各种事务,自己垂衣正身,威严而坐,不用有所作为,就使天下太平。商汤王、周文王任用伊尹、太公,周成王任用周公、邵(召)公,(结果)刑法都摆在那里用不上,这就是因为用了那班贤能之士啊。”
0 z1 b' z- Y5 c
6 c1 d  C; Q' P6 |0 w& E( I8 @# e2 O桓公知衣$ Q# x. {  v. X/ n+ r+ q
【原文】晋平公问于叔向曰:“昔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不识其君之力乎?其臣之力乎?”叔向对曰:“管仲善制割,隰朋善削缝(缝原作齐),宾胥无善纯缘,桓公知衣而已,亦其臣之力也。”师旷侍曰:“臣请譬之以五味。管仲善断割之,隰朋善煎熬之,宾胥无善齐和之。羹已熟矣,奉而进之,而君不食,谁能强之?亦其君之力也。”(群书治要·新序)
  Z6 G; O; w0 Q! T) _) _; m7 w; Q% a9 f【译文】晋平公问叔向说:“从前齐桓公多次成为诸侯会盟的盟主,匡正天下,不知道那是国君的功劳,还是臣子的功劳?”叔向回答说:“管仲善于剪裁,隰朋善于缝合,宾胥无善于镶边,桓公只知道穿衣而已,这是其臣子的功劳。”师旷在旁陪伴,插嘴说:“在下愿拿菜肴打个比方,管仲善于掌刀切割,隰朋善于煎炒烹煮,宾胥无善于调配作料,一盘佳肴做熟了,捧到君主面前,君主不吃,谁能强迫他吃?这也是君主的功劳吧!”; Q' ~* L% @% ~

9 a* t  ?; k/ Y$ `( ?/ e* u  X尊贤不用
: R# ~5 X4 Z4 {, o9 I& f0 N6 E【原文】子路问于孔子曰:“贤君治国,所先者何在?”孔子曰:“在于尊贤而贱不肖。”子路曰:“由闻晋中行氏尊贤而贱不肖矣,其亡何也?”子曰:“中行氏尊贤而弗能用,贱不肖而不能去。贤者知其不己用而怨之,不肖者知其必己贱而仇之。怨仇并存于国,邻敌构兵于郊,中行氏虽欲无亡,岂可得乎?”(群书治要 ·孔子家语)) J. b2 `* b. W+ ~
【译文】孔子的弟子子路问孔子说:“一个贤明的国君治理国家,最先要做的是什么?”孔子说:“是尊重贤才而轻视无能之辈。”子路说:“我听说晋国的中行氏已经尊重贤能人才而轻视无能之辈了,他为什么灭亡了呢?”孔子说:“中行氏尊重贤才却不能重用他们,轻视无能之辈却不能撤换他们。贤能之人知道他不会重用自己而埋怨他,无能之辈知道他肯定轻视自己而仇恨他。埋怨、仇恨同时在国内存在,邻国的敌人又陈兵于国都郊外,虽然中行氏想不灭亡,怎么可能做到呢?”
) @$ S4 t2 v( H4 F  b4 c. Z; m
1 y7 u* q0 {+ r2 l4 |郭氏之墟4 a! v0 l: r* k2 q; ]; y
【原文】昔齐桓公出,见一故墟而问之。或对曰:“郭氏之墟也。”复问郭氏曷为墟,曰:“善善而恶恶焉。”桓公曰:“善善恶恶,乃所以为存,而反为墟,何也?”曰:“善善而不能用,恶恶而不能去。彼善人知其贵己而不用,则怨之;恶人见其贱己而不好,则仇之。夫与善人为怨,恶人为仇,欲毋亡,得乎?”(群书治要·桓子新论)! y6 M. L. M/ ?# T0 k$ z2 h0 p+ T
【译文】当年齐桓公外出,见到一古宅的废墟而询问。有人回答说:“这是郭氏宅院的废墟。”桓公又问郭氏宅院怎么会变成废墟呢,那人回答说:“这是因为他喜欢好人而憎恶恶人的缘故。”桓公说:“喜欢善人而憎恶恶人,这是使人得以保全之道,(其宅院)却反而成为一片废墟,这是为什么呢?”回答说:“郭氏虽喜欢好人而不加以重用,憎恶恶人而不赶走他们。那些好人知道他看重自己却不被重用,从而产生抱怨;恶人看到他鄙视自己而得不到喜欢,就会怨恨他。和好人结怨,和恶人结仇,要想不亡,行吗?”, v0 x# Y3 q- V3 i
. O0 N$ [: [. v
宋燕见逐1 A( b* d2 L* v8 x0 _
【原文】宋燕相齐见逐,罢归之舍,召门尉陈饶等二十六人曰:“诸大夫有能与我赴诸侯者乎?”陈饶等皆伏而不对。燕曰:“悲乎哉!何士大夫易得而难用也。”陈饶对曰:“非士大夫易得而难用,君弗能用也。君不能用,则有不平之心,是失之己,而责诸人也。”燕曰:“其说云何?”对曰:“三斗之稷,不足于士,而君雁鹜有余粟,是君之一过也;果园梨栗,后宫妇女以相提挃,而士曾不得一尝,是君之二过也;绫纨绮縠,靡丽于堂,从风而弊,士曾不得以为缘,是君之三过也。且夫财者,君之所轻也;死者,士之所重也。君不能行君之所轻,而欲使士致其所重,譬犹铅刀畜之,干将用之,不亦难乎?”宋燕曰:“是燕之过也。” (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 D* Y7 O0 U( f& w! ]+ Q- n【译文】宋燕做齐国的卿相而被齐王驱逐,罢官回到家里,召集门尉陈饶等二十六人,对他们说:“各位大夫有愿意跟我找诸侯算账的吗?”陈饶等都伏在地上不回答。宋燕说:“令人悲伤啊!为什么士大夫容易得到却难以任用呢?”陈饶回答说:“不是士大夫容易得到难以任用,是先生不能任用他们。先生不能任用他们,他们就产生不服从的情绪。你这样说,是自己有过错却反而怪罪别人。”宋燕说:“所言指的是什么呢?”陈饶回答说:“你给每个士人三斗黍稷的薪俸,这远不够维持他们的生活,但是你家饲养的鸭鹅却有吃不完的小米,这是先生的第一个过错。你家果园的梨子栗子,内室里的妇女用来抛掷玩乐,可是士人却一颗都没有尝过,这是先生的第二个过错。你家的绫罗绸缎,华丽地悬挂在堂上,随风吹拂而变质败坏,而士人想用一点做衣服的边饰材料都得不到,这是先生的第三个过错。财物是先生所轻视的东西,死亡是士人所重视的东西。先生所轻视的东西尚且不能赐与,而希望士人献出他们所重视的东西,这好比像对待铅刀一样养护他们,而却要求像宝剑一样使用他们,这不是很困难吗?”宋燕说:“这是我宋燕的过错。”
- {  }' p, y/ z5 W, N2 Y+ F; c( s3 c# u0 j( ~+ b. \1 e
马穷则逸- ~* d, ?) _$ o( J& c1 m/ p
【原文】鲁定公问于颜回曰:“子亦闻东冶毕之善御乎?”对曰:“善则善矣!虽然,其马将必逸。”公不悦。其后三日,东冶毕之马逸,公闻之,促驾召颜回。颜回至,公曰:“前日寡人问吾子以东冶毕之善御,而子曰‘其马将逸’,不识吾子奚以知之?”颜回对曰:“以政知之而已矣。昔者帝舜巧于使民,而造父巧于使马。舜不穷其民力,造父不穷其马力。是以舜无逸民,造父无逸马。今东冶毕之御也,历险致远,马力尽矣。然而其心犹求马不已,臣以此知之。”公曰:“善哉!吾子之言,其义大矣,愿少进乎?”颜回曰:“臣闻之,‘鸟穷则噣,兽穷则攫,人穷则诈,马穷则逸。’自古及今,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7:15:19 | 显示全部楼层
未有穷其下而能无危者也。”公悦。(群书治要·孔子家语)% ~! G9 i% q8 ]& }4 D' u
【译文】鲁定公问孔子的弟子颜回说:“您也听说过东冶毕善于驾车的事吗?”颜回答道:“东冶毕确实是擅长驾车,虽然如此,我看他的马肯定会跑掉。”鲁定公听了很不高兴。过了三天,东冶毕的马果然逃跑了。定公听到这件事,催促车驾召见颜回。颜回到了,鲁定公说:“前日寡人问先生您关于东冶毕善于驾车的事,您却说他的马将跑掉。我不明白先生您是怎么预见到这件事的呢?”颜回答道:“臣下我从政事中明白这件事罢了。从前舜帝使用民众很有技巧,而造父驾驭马车也很有技巧。舜帝不穷尽民众的力气,而造父不穷尽马的力气。因此,舜时没有逃亡的百姓,造父驾车没有跑掉的马。现在东冶毕驾驭马车,历经险道又走远路,马的力气用尽了,但他心里还想着要求马奔跑不停。臣下根据这种情况知道马肯定会跑掉。”鲁定公说:“对啊!先生话中的道理太重要了,愿意稍作解释吗?”颜回说:“臣下我听说,‘鸟处境困窘时就会有互相啄斗的行为,兽处境困窘时就会互相争食,人处境困窘时就会有欺诈的匿行,马处境困窘时就会逃跑。’从古到今,从来没有使其臣民走投无路而他自己却能没有危险的人啊。”定公听了心悦诚服。& R7 I" a$ U6 U8 B8 P9 D* q

8 s) O7 u' s0 E庞恭出使  |; W: f; B4 G+ i
【原文】魏庞恭与太子质于邯郸,谓魏王曰:“今一人言市中有虎,王信之乎?”王曰:“不信也。”曰:“二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疑矣。”曰:“三人言,王信之乎?”曰:“寡人信之矣。”庞恭曰:“夫市之无虎明矣,三人言而成有虎。今邯郸去魏远于市,议臣者过三人,愿王察之也。”魏王曰:“寡人知之矣。”及庞恭自邯郸反,谗口果至矣,遂不得见。(群书治要·新序)& G9 v! {! c( T3 }0 a
【译文】魏国的庞恭陪从太子到邯郸去做人质,(临行前)对魏王说:“假如有一个人来说闹市里有老虎,大王信不信?”魏王说:“不信。”庞恭说:“有两个人那么说,大王信不信?”魏王说:“我会怀疑。”庞恭说:“三个人这么说,大王信不信?”魏王说:“我会相信有虎。”庞恭说:“闹市没有老虎,这是清清楚楚的事,三个人说有虎就使人信以为真。现在邯郸离魏国比这里离市场远多了,且议论我的人不止三个,我希望大王明察。”魏王说:“我明白你的意思了。”等到庞恭从邯郸回来,不实之辞果然出现了,庞恭终于没有被魏王召见。5 g* ~7 G1 ^5 G2 E, \$ z& @! h
$ a- E: x- b7 ]* V- w" W7 F
李憙出仕
8 r- n5 d: f/ W7 Q0 M【原文】李憙,字季和,上党人也。累辟三府不就,宣帝复辟为太傅属,固辞。世宗辅政,命憙为大将军从事中郎。憙到引见,谓憙曰:“昔先公辟君而不应,今孤命君而至,何也?”对曰:“先君以礼见待,憙得以礼进退;明公以法见绳,憙畏法而至。”帝甚敬重焉,迁太常司隶校尉。(群书治要·晋书)
& k% ~2 k+ K: W1 M【译文】李憙,字季和,上党郡人。魏朝多次征召他到三公府做官,他都不就职。司马懿又征召他做太傅的属官,他仍坚决推辞。司马师辅佐朝政时,命李憙做大将军从事中郎。李憙来到后引见入朝,司马师向李憙说:“当年我父亲征召您而您没有答应,现在我命您做官,为什么却来了呢?”李憙回答说:“您父亲是以礼节对待我,我就以礼节考虑退进;您是以法令硬性相邀,我是畏惧法令而来的。”司马师对李憙的为人非常敬重。晋朝建立后,李憙升任太常卿、司隶校尉。
" }+ U3 Z+ `' M+ S8 p( K/ E0 w/ U
5 R  A, k. @) i绝缨存士3 z+ h, t5 x" Y7 e5 }  k
【原文】楚庄王赐群臣酒,日暮,酒酣,灯(灯原作华)烛灭,乃有引美人衣者。美人援绝其冠缨,告王曰:“今烛灭,有引妾衣者,援得其缨,持(持原作待)之矣。促上火,视绝缨者。”王曰:“赐人酒,使醉失礼,奈何欲显妇人节,而辱士乎?”乃命左右:“今与寡人饮,不绝冠缨者不欢。”群臣皆绝缨,而上火,尽欢而罢。居三(三原作二)年,晋与楚战,有一臣常在前,五合五获首而却敌,卒得胜之。庄王怪而问之,对曰:“臣往者醉失礼,王隐忍不暴而诛,常愿肝脑涂地,用颈血湔敌久(久原作人,改之)矣。臣乃夜绝缨者也。” (群书治要·说苑)
; ~* ~1 m2 E& h$ @【译文】楚庄王赏赐群臣饮酒,天已黑了,酒兴正浓,灯烛忽然灭了。此时有人拽庄王妃妾的衣服,该妃妾顺手扯断了那人帽子上的带子,告诉庄王说:“刚才灯烛灭时,有人拽我衣裳,我揪断了他帽上的带子并拿来了,取灯火上来,看看谁是断了帽带子的人。”楚庄王说:“赐人饮酒,致使他们醉后失礼,怎么能为了显示妇人的贞节就羞辱勇士呢?”于是命令左右的人说:“今天与我饮酒,不扯断帽带子的人不算尽兴。”群臣都扯断了自己帽上的带子,然后才取火点灯,最后都尽兴而散。过了三年,晋国与楚国打仗,有一个臣子总冲杀在前,五次交战五次擒获敌军官,并打退敌军,最后取得胜利。楚庄王感到奇怪,就问他,那人回答说:“我从前醉后失礼,大王你克制忍耐,不使我出丑,也不杀死我。我常怀着肝脑涂地、以颈上的鲜血溅洒到敌人身上的决心,这已有很久时间了。我就是那天夜里被美人揪断了帽上带子的人。”
; j, u8 E% x+ c+ d9 R* ]; {6 m; [+ ?: H+ z
宁戚干齐% e6 V- @7 F' W
【原文】宁戚欲干齐桓公,穷困无以自进,于是为商旅赁车以适齐,暮宿于郭门之外。桓公郊迎客,夜开门,辟赁车。宁戚饭牛于车下,击牛角,疾商歌。桓公闻之,曰:“异哉,此歌者,非常人也。”命后车载之。桓公反,宁戚见,说桓公以全境内。明日复见,说桓公以为天下。桓公大悦,将任之,而群臣争之,曰:“客卫人,去齐不远,不若使人问之,而贤也,用之未晚也。”桓公曰:“不然。问之恐有小恶,以其小恶,忘人之大美,此人主之所以失天下之士也。且人固难全,权用其长者。”遂举而授之以为卿。当此举也,桓公得之矣,所以成霸也。 (群书治要·新序)
, H! v$ P/ T# J) ?7 R9 C【译文】宁戚想投奔齐桓公为他效力,但因穷困而没有办法进见,于是他给长途贩运的商人做赶车的雇工才来到齐国,夜晚在外城的门外住宿。桓公到郊外迎接客人,夜间打开城门,派人叫赶车的雇工回避,宁戚正在车下喂牛,(望见桓公)就敲着牛角激切地唱起凄厉的商调歌曲。桓公听到歌声,说:“奇异啊,这位唱歌的人,他不是普通人!”命令身后的车载上宁戚。桓公回城,宁戚进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7:20:49 | 显示全部楼层
药石也〔志相违戾,犹药石疗疾〕。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愈己疾也〕,疢之美,其毒滋多。孟孙死,吾亡无日矣。” (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4 x# H8 u: ?7 s" V
【译文】鲁襄公二十三年,孟孙厌恶臧孙,可是季孙却喜爱他。孟孙死了,臧孙进入灵堂,哭声非常悲哀,流了很多眼泪。出来后,他的车夫对他说:“孟孙生前厌恶您,您却悲哀如此。季孙如果死了,您将会怎样呢?”臧孙回答说:“季孙喜欢我,犹如给我增添了疾病;孟孙厌恶我,犹如给了我治病的药物、石针。脸色显得好看的热症不如外表显得不美的石针。石针尚能使我活命,而热症似乎使我脸色很美,但其危害更大。如今孟孙死了,我的死期便为时不远了。”0 H/ y% ]9 m2 @8 r, K+ ]* z

4 ]) j3 k  @8 f' N; x- `晏子和同. H2 [. i" P# X$ e4 V
【原文】齐侯至自田,晏子侍于遄台。子犹驰而造焉〔子犹,梁丘据〕。公曰:“唯据与我和夫!”晏子对曰:“据亦同也,焉得为和?”公曰:“和与同异乎?”对曰:“异。和如羹焉,水火醯醢盐梅,以烹鱼肉,宰夫和之,齐之以味,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济,益也。泄,减也〕。君子食之,以平其心。君臣亦然〔亦如羹〕。君所谓可,而有否焉,臣献其否,以成其可〔献君之否,以成君可〕。君所谓否,而有可焉,臣献其可,以去其否。是以政平而不奸,民无争心。今据不然。君所谓可,据亦曰可;君所谓否,据亦曰否。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群书治要·春秋左氏传)* |9 {/ j2 {/ q( C+ N
【译文】齐景公从猎场回来,宰相晏婴陪他在遄台休息。这时梁丘据驱车疾行到某处去。齐景公看到后就说:“只有梁丘据跟我最和谐。”晏婴回答说:“梁丘据只不过是一味保持(与您)意见相同,怎么能说是和谐呢?”齐景公说:“和谐与保持相同不一样吗?”晏婴回答说:“当然不同。和谐就好像做羹汤,用水火醋酱盐梅来烹调鱼肉,由厨师来拌和,调剂其味,增添不足的调料,减除其过重的味道。君子食用它,以便平和其心情。君臣之间的相处也是如此。君主所认为可行但实际上有不妥之处的,臣子则进言指出其不妥之处,从而使君主的决定合宜可行;君主所认为不可行而实际上有可行性的,臣子进言陈述可行的理由,以排除君主的不妥之处。因此,政事平和而不伪诈,民众没有争斗之心。现在梁丘据却不是这样。君王所认为可以的,他也说可以;君王所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这就如同用清水调剂清水,谁又肯吃这淡而无味的东西呢?又像用琴瑟老弹一个声音,谁又爱听这单调的音乐呢?不应该保持意见完全相同和这是一个道理。”" v1 V8 P1 \( p8 ~

# E+ \. x& H* p( |4 |& m! Q释之论贤
8 G2 m+ T: l, o2 }) `【原文】张释之,字季,南阳人也。以赀为郎,事文帝,十年不得调,欲免归。中郎将爰盎知其贤,惜其去,乃请徙释之补谒者。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文帝称善,拜释之为谒者仆射。从行,上登虎圈,问上林尉禽兽簿,十余问,尉左右视,尽不能对。虎圈啬夫从旁代尉对,上所问禽兽簿甚悉,欲以观其能,口对响应无穷者。文帝曰:“吏不当如此邪?”诏拜啬夫为上林令。释之前曰:“陛下以绛侯周勃何人也?”上曰:“长者。”又复问:“东阳侯张相如何人也?”上复曰:“长者。”释之曰:“夫绛侯、东阳侯,称为长者,此两人言事,曾不能出口,岂效啬夫喋喋利口捷给哉!且秦以任刀笔之吏,争以亟疾苛察相高,其弊徒文具,无恻隐之实。以故不闻其过,陵夷至于二世,天下土崩。今陛下以啬夫口辩而超迁之,臣恐天下随风靡,争口辩无其实。且下之化上,疾于景响,举措不可不察也。”文帝曰:“善。”乃止。(群书治要·汉书)+ e7 [/ B$ R" I0 B& |
【译文】张释之,字季,南阳郡人。他因家财富有得以选为郎官,侍奉文帝,十年来未能升迁,想请求免职回家。中郎将爰盎知道他贤能,舍不得他离去,于是奏请朝廷调迁张释之补谒者缺额。释之朝见文帝以后,趁此上前陈述利国便民的事。(听后)文帝称好,便提升释之做了谒者仆射。一次张释之跟随文帝出行,文帝登临虎圈,询问上林苑负责人所养禽兽的记录,提了十几个问题,这位负责人左瞧右看,都回答不上来。掌管虎圈的啬夫从旁代替负责人回答了文帝所问,且很全面,想以此来让皇上看到自己的能力,有问必答,滔滔不绝。文帝说:“官吏不是应该像这样吗?”遂下诏命啬夫做上林令。释之上前说:“陛下认为绛侯周勃是怎样的人物呢?”文帝回答说:“是个忠厚长者。”释之又问:“东阳侯张相是怎样的人物呢?”文帝仍答:“是忠厚长者。”张释之说:“像绛侯、东阳侯都被称为忠厚长者,可是这两人谈论事情时曾经连话都说不出口,难道让人们去学啬夫喋喋不休的伶牙利口么!秦朝因为任用了那些舞文弄墨的刀笔之吏,他们争着拿办事快和督察苛刻来相比高低,那样做的弊病只能是徒具形式,没有怜悯他人的真情。因此使皇上听不到自己的过错,政事衰败,传至二世,国家就土崩瓦解了。现在陛下因为啬夫口齿伶俐就越级提拔他,我担心天下人会随之效仿成风,争相重视口舌巧辩而不讲求实际。再说,下面仿效上面,会像影子随形、回响随声一样快,这一举措不能不仔细想想啊!”文帝说:“好!”于是收回了提拔啬夫的诏命。
' {; }+ G" U- [# @( F
- I9 U0 @6 Y0 I% i) t景公夜移0 Q  I7 d; w) @
【原文】景公饮酒,夜移于晏子,前驱款门曰:“君至。”晏子被玄端,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故乎?国家得微有事乎?君何为非时而夜辱?”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夫子乐之。”晏子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移于司马穰苴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穰苴介胄操戟立于门,曰:“诸侯得微有兵乎?大臣得微有叛者(叛者原作兵)乎?大臣得微有不服乎(旧无此句)?君何为非时而来?”公曰:“酒醴之味,金石之声,愿与将军(将军原作夫子)乐之。”穰苴对曰:“夫布荐席,陈簠簋者有人,臣不敢与焉。”公移于梁丘据之家,前驱款门曰:“君至。”梁丘据左拥琴,右挈竽,行歌而出。公曰:“乐哉!今夕吾饮也。微彼二子者,何以治吾国;微此一臣者,何以乐吾身。” (群书治要·晏子)
& f' Q5 M! I- [9 b【译文】景公饮酒,入夜后转移到晏子家来饮宴,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7:23:04 | 显示全部楼层
前边带路的随从敲门说:“君主到了!”于是,晏子身披黑色朝服来到门口,一见景公便问:“诸侯们该不会有什么变故吧?国家该不会有什么事故吧?君主为何这个时候屈驾前来?”景公说:“现有香醇的美酒和优雅的音乐,我愿与先生共同享受。”晏子答道:“铺席设宴,安排簠簋等器具,有专人做,我不敢参与。”于是景公便转移到司马穰苴家去饮宴,前边带路的随从敲门说:“君主来了!”司马穰苴穿起甲胄、手持铁戟立于门口,一见景公便问:“诸侯是不是有军队来进攻?大臣是不是发动兵变?大臣是不是有不服从命令的?君主为何这时候前来?”景公说:“我带有香醇的美酒,动听的音乐,愿与您共享乐趣。”司马穰苴回答说:“铺设坐席,摆放簠簋等器具,有专人负责,我不敢参与。”景公只好又转移到梁丘据家去。带路的随从敲门说:“君主到了!”梁丘据左面有人抱着琴,右面有人持着竽,边走边唱出门迎接。景公说:“今夜饮酒赏乐,我真快乐啊!假如没有晏子与穰苴两个人,怎么能治理好我的国家?假如没有梁丘据,怎么让我快乐?”% z; A. \0 ~; J$ g& u/ A9 w9 e4 _, f

* m+ `2 ?$ W9 I5 A+ u! ~齐宣九石
1 `% w$ G, D/ [; [7 h【原文】齐宣王好射,悦人之谓己能用强弓〔示有力也〕。其尝所用不过三石,以示左右。左右皆试引之,中关(关原作开)而止〔关,开弓弦至半而止〕,皆曰:“此不下九石,非王,其孰能用是?”宣王终身自以为用九石,岂不悲哉〔伤其自诬而不知实〕?非直士其孰不阿主?故乱国之主,患在乎用三石为九石〔力不足,而自以为有余也。其功德,其治理,皆亦如之〕。(群书治要·吕氏春秋)
- r8 t1 V/ D: m3 B: O- ]【译文】齐宣王爱好射箭,喜欢别人夸自己能用硬弓。他曾使用的弓,拉力不超过三石(三石约合拉力360斤),拿给左右侍从看。左右侍从都试着拉弓,拉开一半就停止了,都说:“(要拉开)这弓力量不下九石,不是大王,有谁能用它?”宣王一辈子都自认为自己用的是拉力九石的弓,难道这不可悲吗?不是正直的士人,哪个不逢迎君主?所以,乱国的君主,忧患在于把“三石”当作“九石”。
. w+ i" `6 v# R4 k* a  M+ s
6 y0 o# |0 w0 H! h9 ^- ~. ^& H# n# D8 p恭王后觉: _5 g4 ]' {9 m
【原文】楚恭王有疾,召令尹曰:“常侍管苏与我处,常劝我以义。吾与处不安也,不见不思也。虽然,吾有得也。其功不细,必厚爵之。申侯伯与我处,常纵恣吾。吾所乐者,劝吾为之;吾所好者,先吾服之。吾与处欢乐之,不见则戚。虽然,吾终无得也,其过不细,必亟遣之。”令尹曰:“诺。”明日王薨,令尹即拜管苏为上卿,而逐申侯伯出之境。曾子曰:“人之将死,其言也善。”恭王之谓也。孔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于是以开后嗣,觉来世,犹愈没身不寤者也。(群书治要·新序)7 }( K7 D( B* ^) L4 y" E
【译文】楚恭王生了病,把令尹召来,说:“常侍管苏跟我在一起,常用正义之言规劝我。我跟他相处,不得安宁,见不到他时也不想他。尽管如此,我是有收获的。他的功劳不小,一定要给他更高的爵位。申侯伯跟我在一起,常放纵听任我之所为。我所喜欢的,他就鼓励我去干;我所爱好的,他就先让我去做。我跟他相处,感到快乐,见不到他时心里就闷闷不乐。尽管如此,我却一无所获。他的过失不小,一定要赶快把他打发走。”令尹说:“是。”第二天楚恭王去世了,令尹就马上拜管苏为卿,把申侯伯赶出国境。曾子说过:“人要死的时候,说出的话是善良的。”恭王就是这样。孔子说:“早晨得知真理,要我当晚死去都可以。”(楚恭王的做法)可以启发子孙,使后辈醒悟,还是胜过那些至死不悟的人。9 m* W/ @' r7 k& M* S

$ g  y! B% g. |曾母投杼5 ~: z( E1 {  }( D# Z; ]8 f. h' v
【原文】人有与曾子同姓名者杀人,有人告曾子母曰:“参乃杀人。”母方织如故。有顷,人复告之。若是者三,曾子母投杼逾垣而去。夫流言之并至,众人之所是非,虽贤智不敢自安(安原作毕),况凡人乎?(群书治要·新语)
( w( W5 h7 X0 e  D- r/ `【译文】从前有个和曾参同名同姓的人杀了人,有人告诉曾参的母亲说:“你儿子曾参杀了人。”曾参的母亲听了这话,仍然跟原来一样织着布帛。接着又有人来告诉她。如此接二连三,曾参的母亲终于扔下梭子翻墙逃跑了。可见流言蜚语一并袭来,众人都来说是道非,连贤德明智的人都不再自信,更何况普通的人呢?2 t! }6 T$ o6 K8 _6 j  x' Y7 A1 V
0 \& R1 ]/ _8 X- C& C9 c& h9 I0 Z
指鹿为马$ t8 O$ e  ~; J- m
【原文】秦二世之时,赵高驾鹿而从行。王曰:“丞相何为驾鹿?”高曰:“马也。”于是乃问群臣,群臣半言马、半言鹿。当此时,秦王不敢信其直目,而从邪臣之言。鹿与马之异形,乃众人之所知也,然不能别其是非,况于暗昧之事乎?(群书治要·新语)
* c+ E+ f7 |0 B3 f8 `5 p【译文】秦二世执政时,赵高驾驶着鹿车随从他出行。秦二世问:“丞相为什么要驾鹿呢?”赵高回答说:“这是马啊!”二世于是询问群臣,群臣一半说是鹿,一半说是马。在这个时候,秦二世不相信自己亲眼看到的,却听从了奸臣的话。马和鹿的形状不同,这是普通人都明白的,但是(秦二世)却不能分辨它的是非,更何况那些本身就暗昧不明的事情呢?
0 l+ M. Y* x2 O( H5 F, @
2 ^' M+ C: l" K# R+ l, w) F荀勖邪佞; U+ l( ?" ^2 y$ e. [. U
【原文】荀勖,字公曾,颍阴人也。为中书监,加侍中。勖才学博览,有可观采,而性邪佞,与贾充、冯紞共相朋党。朝廷贤臣,心不能悦。任恺因机举充镇关中,世祖即诏遣之。勖谓紞曰:“贾公远放,吾等失势,太子婚尚未定,若使充女为妃,则不营留而自停矣。”勖与紞伺世祖间,并称充女淑令,风姿绝世,若纳东宫,必能辅佐君子,有《关雎》后妃之德。遂成婚焉。(群书治要·晋书)0 [6 b0 ^9 y6 j; X
【译文】荀勖,字公曾,颍阴人。任中书监,兼任侍中。他才学渊博,文采可观,但心性邪佞,与贾充、冯紞结为朋党,朝廷贤臣,心中很觉讨厌。任恺趁机荐举贾充(离开朝廷)镇守关中,武帝即诏命派遣他赴任。此时荀勖向冯紞说:“贾公如果再远放外任,我等就会失势。现趁太子司马衷还未订婚,如果能让贾充之女做太子妃,那就不用图谋而自会留在朝中了。”于是荀勖和冯紞借武帝空闲之机,齐声称赞贾充之女贤惠美好、姿色绝世,若能纳入东宫,一定可以辅佐太子,她有《关雎》中所称的后妃的贤德。就这样贾充之女与太子终成婚配。(讽刺的是,贾充的女儿最终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亡家败国的丑陋皇后。荀勖能将这样的人说成能够辅佐天子的贤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7:25:18 | 显示全部楼层
足见他巧舌如簧。编者。)9 k% C5 G' P- p2 _+ P$ q/ L
3 Y% M' Y; |' W# d" S: ]5 J- P5 H
' s6 V2 Z! d- |0 l
卷六 女德! Q  m* Q0 D  B% Y( o5 c
懿后良妃
* Z  D2 Q( K% l1 T5 V% }0 R% a樊姬兴楚
& Q0 N, g; V# a) L& G4 B3 ~【原文】楚庄王听朝罢晏。樊姬下堂而迎之,曰:“何罢之晏乎?”庄王曰:“今者听忠贤之言,不知饥倦也。”姬曰:“王之所谓忠贤者,诸侯之客与?中国之士与?”庄王曰:“则沈令尹也。”樊姬掩口而笑。王曰:“姬之所笑者何等也?”姬曰:“妾得侍于王十有一年矣,然妾未尝不遣人求美人而进于王也,与妾同列者十人,贤于妾者二人。妾岂不欲擅王之爱、专王之宠哉?不敢以私愿蔽众美也。今沈令尹相楚数年矣,未尝见进贤而退不肖也,又焉得为忠贤乎?”庄王以樊姬之言告沈令尹,令尹进孙叔敖。叔敖治楚三年,而楚国霸,樊姬之力也。(群书治要·韩诗外传)
  t& K0 c' K  o7 P% b( |【译文】楚庄王主持朝政结束得很晚。樊姬走下堂来迎接他,说:“朝会为什么结束得这么晚呢?”庄王说:“今天倾听忠贤的人议政,连饥饿疲倦都忘了,所以回来晚了。”樊姬说:“君王所说的忠贤的人,是其他诸侯的门客呢?还是国内有识有德的人呢?”庄王说:“就是沈令尹。”樊姬掩口而笑。庄王说:“樊姬你笑什么呢?”樊姬说:“我得以侍奉君王,已经十一年了,而我却时常派人到外地去寻求美人献给圣上,这些美人现在与我地位一样的有十人,超过我的有二人。我难道不想独占君王的宠爱吗?但我不敢以个人私念去遮挡众多美女啊。现在沈令尹做楚国的卿相好几年了,但一直未见他推荐过贤能的人、罢免过不贤能的人,这哪里算得上是忠贤的人呢?”庄王把樊姬的话告诉了沈令尹,沈令尹立即给庄王推荐了孙叔敖。孙叔敖治理楚国三年,使楚国成为诸侯的霸主。这可以说是樊姬的功劳。
/ T7 Y7 C" H  ~4 a  \/ }4 j* P* m( j1 v6 X$ W% ^
无盐安齐/ `; H$ G& g0 h/ Y3 @
【原文】齐有妇人,极丑,号曰无盐女。臼头深目,长壮大节,仰鼻结喉,肥项少发,折腰出胸,皮肤若漆。行年三十,无所容入。于是乃自诣宣王曰:“妾,齐之不售女也,闻君王之圣德,愿备后宫之扫除。”谒者以闻。宣王方置酒于渐台,左右闻之,莫不掩口而笑,曰:“此天下强颜女子也。”于是宣王乃召而见之。但扬目衔齿,举手拊肘,曰:“殆哉殆哉。”如此者四。宣王曰:“愿遂闻命。”对曰:“今大王之君国也,西有衡秦之患,南有强楚之仇,外有三国之难;内聚奸臣,众人不附;春秋四十,壮男不立,故不务众子而务众妇,尊所好而忽所恃。一旦山陵崩阤,社稷不定,此一殆也。渐台五重,黄金白玉,翡翠珠玑,莫落连饰,万民疲极,此二殆也。贤者伏匿于山林,谄谀强进于左右,邪伪立于本朝,谏者不得通入,此三殆也。酒浆沉湎,以夜续朝,女乐俳优,从横大笑,外不修诸侯之礼,内不秉国家之治,此四殆也。故曰‘殆哉殆哉’。”于是宣王掩然无声,喟然而叹曰:“痛乎无盐君之言,今乃壹闻,寡人之殆,几不全也。”于是立毁渐台,罢女乐,退谄谀,去雕琢,选兵马,实府库,招进直言,延及侧陋,择吉日立太子,拜无盐君以为王后。而齐国大安,丑女之功也。(群书治要·新序)
* Q# I9 F8 [! t1 N* Z8 q; U8 M【译文】齐国有位女子,长得很丑,人称“无盐女”。她头像捣臼,眼窝深陷,身材高大,骨节粗壮,朝天鼻子,喉结突出,身体肥胖,头发稀疏,腰部弯曲,“鸡胸”突出,皮肤黑得像涂了漆,三十岁了,还无人收留接纳(为妻)。于是她自己去见齐宣王,对传达人员说:“我,就是齐国那个嫁不出去的姑娘。听说大王德行高尚,我愿意充当后宫打扫卫生的佣人。”传达人员把此事报告给宣王,当时宣王正在渐台大宴宾客,左右之人听罢,没有一个不捂着嘴笑的,都说:“这可算是天下脸皮最厚的女人啦!”当时,宣王却召见了她。只见她睁大眼睛,咬着牙齿,举起手来拍打着胳膊肘儿,然后说:“危险哪!危险哪!”这样重复了四次。宣王说:“希望听听你到底有何见教。”无盐女答道:“现在大王治理的国家,西有实行连横的秦国的忧患,南有强盛的楚国与我为仇,就外部讲,有三个国家发难;从国内看,聚集着一大批奸臣,民心离散,大王四十岁了,还不给已经长大成人的儿子确定名位,不替儿子们操心,而致力于收纳众多姬妾,看重自己喜爱的人而轻忽自己应该依靠的人,一旦大王御驾归天,国家必然大乱,这是第一危险。渐台高达五层,黄金白玉,翡翠珠玑等贵重的装饰品触目皆是,而万民却疲困至极,这是第二危险。贤能之士都隐藏在山林草野之中,阿谀逢迎之徒拼命朝大王身边靠近;奸邪虚伪的人成了朝中权贵,要进忠谏的人见不到大王,这是第三个危险。大王沉湎于饮酒作乐,夜以继日,歌妓和舞女毫无顾忌地在宫廷里喧闹;对外不设法与诸侯联络感情,对内不操持国家的治理,这是第四个危险。所以我说‘危险哪!危险哪!’”宣王听了,默不做声,然后喟然叹息,说:“讲得真痛快啊!今天听了无盐君的话,我才明白我的危险,寡人差一点儿就要国破家亡、性命不保了。”于是立刻下令拆掉渐台,解散戏班子,黜免逢迎拍马之辈,不用华贵的器物,挑选壮士、良马,扩大兵力,充实国家府库的钱粮储备;欢迎进献直言,门第很低者也在提拔重用之列;并选择吉日良辰立太子,拜无盐君为王后。此后齐国国泰民安,都是这位丑女的功劳啊。
& s9 m& C9 A& N1 e0 N
# `' ]) t' Z( i: k7 K( w皇后衣缯3 }, ?& o. C- f. |* O7 I0 `. w1 p
【原文】明德马皇后,伏波将军援之小女也。永平三年,立为皇后。既正位宫闱,愈自谦肃。能诵《易经》,好读《春秋》《楚辞》,尤善《周官》。常衣大练,裙不加缘。诸姬主朝请,望见后袍衣疏粗,反以为绮縠,就视,乃笑。后辞曰:“此缯特宜染色,故用之耳。”六宫莫不叹息。(群书治要·汉书)+ E. N  c: x5 z1 d% r0 Y  X: N% o
【译文】明德马皇后,是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永平三年,立为明帝的皇后。她正位于宫闱之后,越加谦和肃敬。能诵《易经》,爱读《春秋》、《楚辞》,尤其喜欢《周官》。常穿着厚缯做的衣服,裙子不饰花边。宫中诸位姬妃来请安,远远看到她衣袍粗疏,反而认为是绫绸绉纱之类,到了跟前一看,于是笑了。皇后说:“这种厚缯特别适合染色,所以用它做衣服。”六宫没有人不赞叹的。3 M. F0 Y( l+ j# p7 g+ \

# o( t( J, G1 X和熹节俭
8 S& B: U9 W: A& ?. P% h9 ~) K6 @【原文】和熹邓皇后讳绥,太傅禹之孙也。选入宫为贵人,恭肃小心,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1-14 17:27:33 | 显示全部楼层
动有法度。帝深嘉爱焉。及后有疾,特令后母兄弟入亲医药,不限以日数。后言于帝曰:“宫禁至重,而使外舍久在内省,上令陛下有幸私之讥,下使贱妾获不知足之谤,上下交损,诚不愿也。”帝曰:“人皆以数入为荣,贵人反以为忧,深自抑损,诚难及也。”
" X) t: y# P! O/ f2 `- ?每有宴会,诸姬贵人,竞自修整,簪珥光彩,袿裳鲜明,而后独著素,装服无饰。阴后以巫蛊事废,立为皇后。是时方国贡献,竞求珍丽之物,自后即位,悉令禁绝,岁时但供纸墨而已。(群书治要·汉书)
% f) Y, v% F8 m& m! T( y* P8 A+ H【译文】和熹邓皇后名绥,是太傅邓禹的孙女。选入宫中为贵人,恭敬肃穆谨慎小心,一举一动都合乎法度。和帝很是嘉许并且钟爱她。到了邓皇后有病,特令皇后之母及兄弟入宫亲理医药,不限日数。皇后对和帝说:“宫禁重地,而让外戚久在宫中,上使陛下蒙受宠幸私家的嘲讽,下会使贱妾落个不知足的毁谤。这样上下都受到损伤,实在是我不希望有的事啊。”和帝说:“人都以多次进入宫内为荣,贵人你反以为忧,深刻地作自我检查,实在是难能可贵的啊。”& {7 c4 D3 Z. x
每有宴会,诸姬贵人竞相修整打扮,簪珥光彩,衣着鲜明,而唯独皇后朴素无华,衣服并不加装饰。阴皇后因巫蛊事发被废,立邓绥为皇后。这时候四方诸侯国进贡,竞相求寻珍贵美丽的东西。自从邓皇后即位,命令全部加以禁绝,每年只供奉纸墨而已。! B3 y' v- y, z6 A9 J
" M; v. y- E3 V; Y. d
亡国艳妻
7 w; q/ H/ N2 k( ^* |- h0 E# e幽王嬖爱
9 G: g/ P% L. @4 `【原文】幽王嬖爱褒姒,欲废后,并去太子,用褒姒为后,以其子伯服为太子。褒姒不好笑,幽王欲其笑,万方,故不笑。幽王为举烽火,诸侯悉至,至而无寇,褒姒乃大笑。幽王欲悦之,为数举烽火,其后不信,益不至。王之废后去太子也,申侯怒,乃与缯、西夷犬戎共攻王,王举烽火征兵,兵莫至,遂杀幽王骊山下。(群书治要·史记)' ~' f2 I* K/ x0 p
【译文】周幽王宠爱褒姒,想废掉申后,并废掉太子,立褒姒为王后,立其子伯服为太子。褒姒不爱笑,幽王采用各种方法想让她笑,她还是不笑。幽王点燃烽火,诸侯都赶来了,却没有敌人,褒姒这才大笑起来。幽王想取悦褒姒,便多次为褒姒点燃烽火。越往后诸侯们越不相信(有敌人),更加不愿率兵前来。幽王废黜申后,废掉太子,申侯发怒,与缯国和西夷犬戎一起攻打幽王。幽王点燃烽火召集救兵,诸侯的援兵却没有前来,于是,幽王被杀死于骊山之下。
, X& _2 U& x; ~/ m& D! x5 {, ]% |7 g5 K" }- Y& u# E# u
贾后性残
, t" u4 Z; @2 c1 W# B4 ~/ e  ^【原文】惠贾庶人,名南风,平阳人也。拜太子妃,性妒虐,尝手杀数人,或以戟掷孕妾,子乃坠地。惠帝即位,为皇后,虐诛三杨,逆弑太后,矫害二公。荒淫放恣,与太医程据等乱,彰于内外。诈有身为产,养妹夫韩寿儿,遂谋废太子,以所养代立。专为奸,诬害太子,众恶彰著。永康元年,为赵王伦所废,赐死。(群书治要·晋书)9 U5 x6 ]) d# u* s
【译文】惠帝的前皇后贾庶人,名贾南风,是平阳人。她自从做了太子司马衷的妃子后,性情嫉妒残虐,曾经亲自杀过好几个人,曾用戈矛投掷已怀孕的侍妾,使得胎儿坠地。惠帝即位后,她成为皇后,曾残害诛杀“三杨”(杨骏、杨珧、杨济),行叛逆之事,杀害了皇太后(武帝司马炎的皇后杨芷),矫诏杀害“二公”(司马亮、卫瓘)。她荒淫放荡,和太医程据等人淫乱,丑闻传扬于内外。她假装怀孕临产,实则抱养了妹夫韩寿的儿子,于是阴谋废掉太子司马遹,将她所抱养的这个儿子立为太子。并专施奸计,终于诬陷虐杀了太子司马遹,众多奸恶之事昭著于世。永康元年,被赵王司马伦废为庶人,并将她赐死。1 x2 [2 j' e3 l) C$ w* }*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0 20:14 , Processed in 0.080025 second(s), 12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