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6676|回复: 31

李炳南净土法门疑难问题解答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10-6 20: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5 }. d  E* B1 n! k! y/ N
* a8 `* B1 t7 e3 L1 o& C0 n) h1 [李炳南原著
: [- O- H) V+ H' i6 u曾琦云编译, U0 Z$ u  K8 m) ?

9 k+ g, O, Q) U) L: z
$ K+ \/ D3 I' {4 K8 ~6 x编者按:李炳南是当代有修有证的净宗大德,他培育出来的高僧净公上人正在世界各地弘扬净土法门。为了续佛慧命,使无数修学净土法门的众生不走入歧途,后学曾琦云现将李老居士巨著《佛学问答》有关净土部分编译成普通话,贡献给大家。编译时已将一些重覆问题作了适当删减,并结合现时代的情况,在问答中适当添加了一些新的内容。凡是加入的内容都在下面划线标出。若有疑问,敬请来信。
. `! L8 t" c& { 4 |) E6 S3 e6 Y- B' n! X
1.西方极乐世界从什么地方去?
- ~! d, q& n# p- ]
' k1 t$ b" _* o8 R5 e6 n% @从心上去。这个问题必须仔细听经或者熟读经注,才能了解明白。因为大千世界,唯心而造,西方极乐世界,自然也不例外。但是,要弄懂‘唯心’二字,却不是一时三刻的事,恐怕误解,反而出偏。因此,在未弄懂以前,只要坚信佛语不虚,发愿往生,临终一定得阿弥陀佛接引,从此走出六道轮回,永出生死苦海。正好像医生开药方,如果你先要弄懂药方的道理,那么抓药就耽误时间了,怎么能够治好病呢?
; G# }8 D( J* {# S' i) ] 2 E8 J/ K' n6 Q
2.‘南无阿弥陀佛’是什么意思?, o1 V3 D" D: l. ~2 P- }6 {

4 w: W' W% v4 ^1 b‘南无’就是皈依、敬礼的意思,‘阿弥陀佛’是一尊佛的名字,它的意思是‘无量光’、‘无量寿’等等意思,等等是指阿弥陀佛的智慧、慈悲、神通无量无边,语言无法说清。这个问题还必须看《阿弥陀经》才知道根源,如果没有读经的能力,就可以先看看《初机净业指南》、《歧路指归》(《觉海慈航》)、《学佛浅说》等小册子。要多看几遍,弄清道理。如果不能了解,就会走向迷信,很容易退心。- d* G! L- ]% ]( _! ^

8 u1 r/ \3 [. S$ j  a" f3.修净土的人走哪条路才是捷径?
0 s3 L+ o/ X. w/ @" N' {
1 r! c) H2 U- T8 }0 \3 y0 q% ?有四种方法,其中以持名为捷径。念佛四种方法即是实相念佛、观想念佛、观像念佛、持名念佛。实相念佛,就是念自性本有之佛,即自性天真佛,它要用般若智慧之光,去照见一切客观存在的现象,它的本性都是空的,天台止观,禅宗参究向上,都是用这种方法。观想念佛即是依《观无量寿佛经》作十六种观想,经中有详细说明,读者细研,自然明白。观想念佛,即观佛形像,心常系念。持名念佛即只念阿弥陀佛名号。实相念佛,着重自力,依靠自己的力量,不向外求,亲证本有之佛,但凡夫被无量劫来业障所遮蔽,怎么能一时顿悟,亲见本有之佛呢?故实相念佛一法,一般人不可运用。观想念佛要作十六种观想,并且不能间断,也非人人都能修学的。观像念佛,必须依靠佛像,像去还无,因成间断。只有持名念佛,下手最易,成功最快,只要念念相继,一心不乱,实相妙理,即在其中了,不劳观想,不劳观像,如子忆母,一定能够依靠佛的加持力量,往生西方,一旦往生,即出轮回,成佛也就不远了。
' I+ S1 G1 }1 v" f+ F
3 i! x. k. z/ s. t9 t5 z4.《阿弥陀经》说:‘若有信者,应当发愿,生彼国土。’发愿应该采取哪些方式?
+ W. p4 e6 X3 _. q. Z " a9 Z! _2 I. n) q5 b; R4 I
早晚功课做完以后,念诵回向文,就是发愿。但这种发愿还停留在口头上,如果念佛的时候,放下万缘,一心一意求生净土,这才是真发愿,因为它出自内心。此外,还有在特殊的仪式中,用口头的形式或者书面的形式发愿。
; L* }+ a; o* Y: P3 k' v  \ " {1 s% C9 s# W5 S
5.不吃长斋,可不可以在家中敬奉西方三圣像?
  r) g6 `0 ~  Z8 g; A: N$ E& a 1 l) ^4 C& b# x# i6 u2 `( S; m3 Z- p
可以敬奉圣像,但在吃荤腥的时候,或者做其他杂事的时候,应该遮住佛像,以免不洁。4 ^9 S: Q5 Q$ d* ]$ E  B$ F

( f7 ^2 D7 Z! J  `( ]; F6.世俗习气不能断尽,可以信佛念佛吗?" Y% H0 u5 s6 V; F2 V# k$ _
$ |+ G% d6 P+ A; I# m, q
正是为了断除习气,才要念佛,因为习气难以断尽,所以就应该加紧念佛。圣凡之间的区别正在一念之间,一念正,即是圣,一念邪,即是凡。0 F4 m% Q" C0 ?" c& f
5 A- s, n7 i' s7 m5 f+ j. n
7.有人说释迦牟尼佛、阿弥陀佛、观世音菩萨同为一体,是不是?6 g) U+ T  T$ V3 e; D

, L- u& c' r- Y$ \# [& f法身可以这样说,报身和化身就不能这样说。诸佛法身无处不在,无时不有,与宇宙已经融为一体,‘宇宙’的‘宇’字,即是指空间,‘宙’即是指时间,时间和空间是无量无边的,所以诸佛的法身也都是无量无边的。既然都是无量无边的,诸佛的法身就是相同的。报身即是指自受用身,所谓自受用身即是诸佛如来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的修行,已经积聚了无量福慧资粮和无量真实功德,得到了圆净常遍色身,此身清净湛然,相续不断,尽未来际,永远受用广大法乐。化身即是诸佛的变化应身,分为殊胜应身和劣等应身,殊胜应身即是他受用身,指诸佛发大愿而成就净土,佛居纯净土,为十地以上菩萨现大神通,转正法轮,决众疑网,令大家受用大乘法乐。劣等应身指诸佛居秽土随类变化,为未登地菩萨,及所有众生,方便说法,使一切众生尽得解脱。
7 X  W5 W+ y/ Z; W) C
+ H* W$ s$ }1 O  ^- U3 V+ ?6 ?6 d+ W$ W8.没有吃素的人,念佛能不能往生西方?
* [; M& G$ x- C
3 h! |$ P, X* K, U6 }6 X( ~2 g虽然不能吃素,但也要戒杀,方便吃五种净肉,如此就不会妨碍往生。什么叫做五种净肉呢?第一,动物被杀情形没有亲眼看见的;第二,动物被杀时的惨叫没有亲耳听到的;第三,不是为我而杀的;第四,命尽自然死亡的;第五,动物吃剩的。
. a7 i, A$ M9 Y& T7 c ; Q3 L$ N8 B+ z4 J2 ?: A* n: ^4 a
9.我有一位邻居,信佛很久,她对我说,女人每月定期污秽的那段时间,不能念佛,是不是?7 |3 M! t+ Q. ~0 ]! X- G
7 q# b% b9 w, R' R# W& k
这是女人的生理问题,并不是有意不洁,念佛贵在净念相继,不能中断,只管放心念去,没有妨碍。% i, d5 l% N! F4 s

" ~! u! c( {" ~3 G6 S# v' \10.做功课念佛的时候,常常妄念纷飞,心中不能清静,请教有什么好的念法没有?
* u1 F6 F. w! i% b+ B3 q 9 A! Z( J  ^' U! C$ t, R: a4 r2 o7 Q5 [9 s. _
念从心起,声从口出,音从耳入,心念口诵耳听,都要字字清楚,不能滑过,久而久之,自然能够做到一心不乱。
3 @0 D# n; e+ {/ U. i( U
1 a" |; y; F" h7 N11.念佛十念法可以往生,为什么《阿弥陀经》中说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缘得生彼国?
- \$ j1 ^: j! h  [4 Y 6 m& J/ X8 @4 |7 V( w$ [9 b4 p
所谓十念法,并不是说只念一次,每天都必须坚持,积年累月,自然就不少善根了。但这个办法也是专为那些事务很忙的人设立的,如果能够抽出更多的时间来念,那就更好了。7 ]% ?& F: Z% K% z  l9 p
  L3 [, w+ i: E$ M
12.女人生产一个月的时间,可以念佛吗?9 s) A& [3 K# f

) v/ H( D# Q' _0 \念佛注重净念相继,生产是生理问题,并不妨碍念佛,从来就没有产妇不许念佛的说法。采用心念的办法比较好,如果做不到,口念也无妨。
+ q2 J6 ]! T8 r- g) _ 7 N) O% a5 \9 N1 ?
13.每天念佛,依然妄想很多,应采取什么办法?3 h( ]& d4 F8 E; z

8 Q+ O- s4 ^4 \4 I+ O% z0 X! G. M这是工夫不深的缘故,时间久了就渐渐能够约束自己的心了,现在不要勉强,恐怕方法不妥当,越除越多。念佛的时候,六字洪名从心里生起要清清楚楚,从口里出来要清清楚楚,从耳里听到要清清楚楚。这样念下去,妄念就自然一天天减少了。
% o6 y  l4 k9 r$ p
" r/ ?: X. f9 V& G14.《观经》上品上生那一段,所说的修行六念,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0:52:1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指哪六念?是不是昼夜六时念佛?# t6 }3 m/ O, C

% b% N/ q( J2 i7 z7 e0 s是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这六念。
" t3 T$ h4 l. ?9 w' Z
5 ~0 \; ?% |7 n+ d( f1 B; |( u15.我念佛从来没有悬挂佛像,也没有烧香点灯,或者举行其他仪式,这是不是对佛不恭敬?
  [. T$ E! x7 R& y8 F
3 N8 @4 D( y% y, x家里方便,想要悬挂佛像,我们这里可以赠送。如果不太方便,只要面向西方,心里观想,至诚恳切,就有无量功德。至于礼拜的仪式,只要环境许可,还是实行为好。低头一拜,罪灭恒沙啊!
, _1 u/ A5 P0 U& H4 F
9 {8 U$ }) b" {  a16.有某寺主向我呵斥,说念佛是着相,不知道怎样回答。
( X( r( c6 b/ l3 n0 [( f9 q- V
6 {& {- G5 E5 ?, f8 K( R- @: E! d您可以指着他的衣服说:‘寺主这样难道不也是着相吗?’等他答复后,您就可以依他的答语说:‘我也是这样啊。’) {1 ^) P. D1 v0 |* f# W
% B) C8 L/ L) c1 {9 g
17.我听到很多人说,夫妻卧室污秽,不能念佛,可是有时在睡梦中念佛,不知道有罪没有?我看到一本劝文说,行、坐、立、卧、闲、忙都要能够念佛,这个说法对有妻和没有妻是否有区别?  Y; h. Y8 D+ x

) t0 \0 H- \" R% M1 {7 W卧房和一些不干净的地方,不出口念佛,心中默念,没有关系。梦中念佛,是念佛功深的表现,这是好境界,哪里还有罪过!在家居士多数都有妻室,夫妻同修,互相鼓励,怎么不行呢!
( B$ j/ W( B) S2 T6 v7 `   z- P- G" R" [+ ~. h9 x
18.念佛念到法喜充满,是不是得到了佛菩萨的感应?或者说是佛光所照、佛力加被吗?  C2 Z( M  S+ y$ ~; j; c
5 z" Y8 R3 E. _
法喜是闻法修法时,心中所产生的一种欣慰现象,不一定要等到佛菩萨现像,才能出现。
' {; ?- T  n1 x6 j- Q1 ]% H & Q  k7 w5 N3 ^# Y5 d! Z
19.西方极乐世界常常出现在眼前,是不是因为法喜充满才出现的呢?, n! C  b1 q" n  i1 Z) d$ e

, n3 p% ~$ P6 O; S# \只是法喜充满,极乐不一定会现前。如果极乐现前,法喜就更进一层。
; B$ A  D  B: E: p# k3 _# _ * g. Y  I* }2 A
20.心里念佛,心即是佛,心不念佛,心不是佛。那么念佛的心都是佛吗?有这样容易的事吗?* X) D$ B4 b. L
& g( l9 n5 S& V- \
成佛不难,只在觉心。心是什么?不可言说。心在哪里?无处寻觅。一定要寻根究底,就是您当前的一念,空旷灵活,无有边际。如果是念佛生起的心,这个心就是佛心;念其他的心,当然就不是佛心。从这个地方入手,狠下功夫,修行就会渐渐得力。做到了念而无念,无念而念,即是念佛三昧境界。( q1 h; l3 C# |! [

2 R" |1 u8 S. v9 L. e21.常常听人说参禅能够忽然开悟,修净宗要到什么时候才能开悟?
/ h* \) e. e9 d
. ~" u7 c& j, _( R3 g净土法门注重念佛一心不乱,不注重开悟,只求往生,不求急于断惑,但是果然能够持之以恒保持念佛一心不乱的境界,自然有一天就会大彻大悟。* \- i1 b9 j- D1 E' Z

3 I9 W6 K! i3 l( L9 f22.‘礼拜’团体生活不很方便,念佛不能合掌高声,只能默念,有时候取出身上带的小佛像,合掌点头,是否和大礼拜的功德相同?) ^3 s7 G& L% ^4 A
2 Y+ x: L! S! }
佛法注重心诚,在团体生活中,不很自由,可以方便。默念更能收心,心诚点头,同样有功德。念佛即是念心,不在于形式,只要净念相继,即是供养诸佛,即是报佛恩。5 k! f$ D  h8 B9 |! k
* @3 Q2 {' C8 z- G2 V9 i# y, k
23.近来听说一件事,有一个佛教徒,修行多年,忽然被欲尘熏染,他到临终是否有障碍?
# x( j/ s! E& J6 k; M+ y& v - u% e& U* D$ Z6 z* @9 A* @
由净入染,就谈不上往生了。念佛只能前进,正是逆水行舟用力撑,一篙松劲退千寻,如果由净入染,则前功尽弃。一切功夫要看临终最后一念,既然由净入染,必在六道。所谓临终十念即能往生,功夫都在平时积累。大恶人临终十念即能往生,是前世善因萌发所致,不能有这样侥幸的心。
' K. L+ Q  K/ W! k7 S 0 [- n; w/ I, ]: V6 o# S
24.念佛方法有多种,可不可以两种兼行,例如持名和观想并行?; o. F) g" D/ ]

$ u  {$ z1 ^4 Q观想和持名并行,古人有很多先例。但自从莲池大师以后,就只采用一种方法了。因为这样容易做到一心不乱。
& @( ], Q; B! L8 C3 X& ^" ]9 F ( ]0 c. F) n( E* B; s( R
25.印光大师文钞中劝人念佛,要兼念观音菩萨,以祈祷消灾免难,难道念佛不能消灾免难吗?( H" ^1 m- D. q6 Y9 X

- X9 D. s+ m9 N* W一句阿弥陀佛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哪里有不能消灾免难的道理。但念佛就要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愿,如果存有其他想法,心念就不能专一。印光大师的话本来是针对那些了脱生死心情不够迫切的人来说的,如果果然念到不为外界所干扰,八风吹不动,还用担心有什么灾难吗?
6 L  w7 V6 d' R1 p; f
0 [4 h1 I5 V& q  V* G2 c, `26.周利槃陀伽,根性下愚,为什么释迦牟尼世尊不教他念阿弥陀佛,而教他念扫帚呢?% t4 ~# i. N, o- H$ V3 _5 L

) v9 V* o" i) e: a5 j2 R释迦牟尼佛教化众生,没有一定的模式,一眼看见扫帚就信手拈来,其中却有不可思议的深刻含义。周利槃陀伽念扫帚两个字,都记前忘后,何况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洪名呢?虽然是念扫帚,因为周利槃陀伽勇猛精进,一心念诵,妄念不起,暗合道妙,即是三昧境界,正是一把无相扫帚,扫去心中凡尘。) W$ ~! o/ Q# L' J: |& ]' M5 o
' A* ^: M3 O7 l9 ^/ N+ V9 l
27.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魔力这样强大,平时除念佛以外,还有什么好办法来预防魔病吗?
$ |) V8 @. L- \) \/ A4 e8 s2 H 3 `: b& K- w* v9 A" `
定力和戒德,足以击退魔障。戒、定、慧叫做三无漏学,因戒生定,因定开慧。
( N4 K- Q2 y& q$ b& n : |7 u2 _8 R0 b' q( O6 m1 W( L: g
28.平时不信佛,也不敬佛,临终遇到善知识助念,这个人不知道念佛的道理,他能够往生吗?
% k0 E" ~; X) h
: P; Z$ g+ @( P! L- L" Z4 m立即发出信心,随教随念,就能往生,否则没有多大利益。
) \7 f" ]  B! ^. b : F% `; L4 k/ z& q
29.念往生咒和念阿弥陀佛的意义有什么区别?
  \- _0 A5 E% s/ L, n+ I% N) J 2 Y" g' U+ E4 g! g+ d8 M
往生咒和阿弥陀佛的功用没有什么差别,只不过繁简难易程度不同罢了。
9 ?7 E# a5 f+ T6 S: z 5 L8 U2 z2 R( t$ ~9 q. ^# w
30.如果在卧室或者在厕所里,不管是出声念佛,还是心中默念,是不是不恭敬?. i+ a/ e0 G) L/ K

: _) X7 Q7 k1 @9 Z5 R9 ^9 A卧室可以出声念佛,但是躺下以后,只宜默念,不能再出声念。在厕所里,也只适宜默念,不宜出声。这里不存在不恭敬的问题,因为大小便是不可避免的,而卧室又是经常生活的地方,念佛要念念相继,怎么能够停下呢?在不洁净的地方,就可以采用默念的办法。  R* K. `9 T/ C, L

. l% t5 z( L) o7 Z31.听说某居士专念阿弥陀佛,不念其他,连观音菩萨也不念,这样的修法是否可行?  J9 [8 x4 j' ?2 l- @  e) L

, z! S; [  K+ ~% {# Z% {  X单刀直入,未尝不可。/ L$ z, z: P+ |  r6 e8 ~

/ P( P, `! X5 e$ }32.阿弥陀佛的接引像,是坐着,还是站立?
' r: p2 I9 d1 n# q + a5 e3 b0 A: ?4 U. s9 N/ s, S7 Y2 S
接引像是站立的样子,象征急引终生远离娑婆世界,哪里还能坐等呢?
4 }0 F8 a* T! L0 | 3 B" n% l, W, \" u+ r* {
33.念佛希望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贪心?6 s. @; ?% z6 {4 W% E5 k
) A; ]% O4 p  J, P' V
哪里能说是贪心呢?求生西方,是为了得道后再回娑婆世界,普度众生。但是,如果认为往生西方,是为了享受富贵,则与弥陀本愿相违,即是贪心,如此便难往生。
8 l' D) C' {; E- D
" I" e1 f$ L0 v# i0 ^33.经上说,自心是佛,那么我一心念自己的名字,是否可以成就?7 g4 _; H1 ?, G" ^) ~) d
& k9 N2 F$ ?3 Y/ a5 y
念心当然可以成就,但名字与心不同,念它恐怕会增加我见。果然不起分别心,例如采用数息或参话头的办法,未尚不可。但这些办法是靠自己的力量了脱生死,与净宗念阿弥陀佛的圣号,两种力量相互感通,完全不同。上面不是说周利槃陀伽念扫帚都得到了解脱吗?但周利槃陀伽遇正法时代,即是殊胜因缘,勇猛精进更非一般人可以比拟,他的办法岂非人人可以仿效,末法时代的人更是望尘莫及,所以真修行人,还是老实念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0:53:06 | 显示全部楼层
莫换题目为好。
$ v! O! l  @4 i7 Y; g5 w( o% S
$ [/ L5 z4 C# G! a34.家庭事情多,念佛的正课时间少,散念或默念的时间多,能够成就吗?3 H' o- g9 ~' `8 K1 {

6 i9 \2 W. D) z5 V果然心中经常默念,持之以恒,就容易进入念佛三昧境界,哪里有不能成就的道理?
9 \' J- n/ J+ s9 P" G3 H0 s / ^: i; Y- y6 O- j. i5 H" U* x, D
35.正课念佛回向以后,再念大悲咒和其他的经典,不知是否妨碍正课?- U# v# T& ^6 Q& v/ c* ^3 {7 P
" x) ]7 G2 X$ M
回向以后,再有念诵,那出属于另外的愿望,只要不违背净宗的旨意,一切功德都回向西方,就没有妨碍。
4 G# P& o2 C3 S- A6 A* k5 }. t
0 M/ Z, q6 x# G36.看小说,看电影,唱戏,听戏,都能达到忘我境界,一心不乱,请问这种一心不乱和念佛的一心不乱有什么分别?
- F2 w" u+ _4 p2 _# @
. f# H) j3 S7 p7 M近来的小说、电影、戏剧品味一天天低劣,不外乎诲淫诲盗,悲欢离合,观众一看,便生喜怒哀乐,如醉如痴,如此心动神移,那正是堕落的表现,怎么能说一心不乱呢?这种污染的心和念佛的一心不乱,怎么能够相提并论呢?净宗一心不乱是净念相继,离开世俗的污染,放下万缘,八风不动,心如止水。但是,所谓心如止水,并不说心如石头,是非不分。真正的艺术是对真善美的歌颂,是对假恶丑的鞭挞,能够净化人的心灵。所以我们并不反对去欣赏真正的艺术(欣赏的同时,也是念佛的过程)。佛教本身也常常用艺术形式表现出来。例如唐朝的佛教变文,即开辟了通俗小说的先河。敦煌石窟等雕塑,更是艺术的瑰宝。佛教梵乐,是陶冶情操的重要手段。
" k6 W% M9 M5 b8 {) F* W
  S+ x0 ~- T# i+ V9 e* I# W0 n37.承蒙指示,念佛不必观想,但我念佛时,思想不能集中,有什么好办法对治吗?
2 |& i+ u2 N$ ?2 r. g1 ~ $ K- b# v% }, i. v1 j$ E0 I' L4 g
佛号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再印于心,要使它清清楚楚,一字不走,周而复始,这样就能做到思想集中。如果仍然不能集中,就可以采用计数的办法。一气念三句,再一气念三句,最后念四句,一共十句。这种计数方法,最容易集中思想。例如银行职员点钞票,速度就如秋风扫落叶,但数目却清清楚楚,不会混乱。
9 E0 O! x8 v6 i+ q# E* d + v* v$ n# X8 ]8 ]6 T) _
38.念佛不吃素,临终能够往生吗?+ D  _* S/ K5 G0 t6 l9 i

) J! e, t: _+ \# V( X有助念者就可以往生,但还是练习吃素好,‘不结冤孽债,临终无障碍。’如果没有条件吃素,就可以方便吃五净肉。
9 f% x! W! w7 x3 {6 @9 I
: D8 V5 Q; P1 D5 u7 g; U39.念佛念到临终重病,非常痛苦,不能念佛,能够往生吗?7 `5 O( u- \3 s2 W! J( u+ w

7 e) d6 {) R3 s8 p. ^& A3 S临终的时候,是关键的时候,不能念佛,心即颠倒,怎么还能往生呢?在这个时候,可以请同道来助念,这样就能稳当。
/ j/ y2 Q* U0 O9 Z: J 6 O' I" j' N% }2 @% m4 Q# o
40.平素按时念佛,并不间断,如果突然遇到灾难,例如被汽车撞死,不能念佛,能够往生吗?6 z" Z0 W/ i/ P- u4 w  s& r
: M1 s9 Y' z/ r6 m3 u
念佛到一定境界的人,不会出现这样的奇祸。为了防止万一,平素应当练习第一念先念佛。什么叫做第一念先念佛呢?用心工作完成时初换的念头,睡醒时初起的念头,应当念佛。如果形成了习惯,那么即使突然被汽车撞死,神识受惊而昏迷,但中阴身出现以后,惊定念起,这时依靠平时念佛的习惯,第一念先念佛,中阴身就能往生。
, E' c3 i5 u2 g# b& b3 R  |
& \$ j( p- f& k41.念佛没有断五戒,没有断淫欲,能够往生吗?0 h1 N6 f' d9 a) b
- c# p1 R! R$ ^+ u2 J3 Q& E
虽然没有受五戒,但是能够自动戒杀、戒邪淫,信愿具足,也能往生。因为净宗带业往生。不过,仍旧要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约束自己,这样就更有把握了。
7 ]" [1 }6 w% @, p' L7 A. c! H/ ] 3 N- }* T3 S8 r. R$ X( w
42.贪嗔痴三毒,只能戒贪痴,唯有脾气难改,不能忍辱,能够往生吗?
% b; e( |# w2 M+ ? 1 s/ Q. f& ^' _6 {6 G( H; t& ]! X1 i
是否能够往生,前面已经说了很多理由了。只有时时练习忍耐,临终才不会遇到恶缘。嗔心不改,有时就会出大问题。例如王某一生修行,临终的时候,旁边的人用拂赶蝇子,误打到他的面上,就生嗔心,因此堕落为蛇身,应该引为借鉴。/ D; I6 C% @) c2 k  Q! @! z: T* M
) l  |- @# ^+ `' z) `; o
43.自己念佛,但家里人有另外的人生观、世界观,每逢念佛听经时,就受到阻碍,如此下去,临终能够往生吗?
9 v: I6 U4 h3 Y: {: V
. T+ T& v2 |; e0 W( P家里人阻碍,那是前世的业缘所致。应该平心静气,慢慢引导,不可发脾气。只要一心祈祷佛菩萨加持,总有一天会转化。佛陀为了度一个众生,多劫受苦,我们要学习。真正做到持之以恒,还用担心不能将逆缘转化为助缘吗?
5 L' L; s: ~6 m! c2 J" P5 p' B8 ? ' ?1 D0 j- q: H; F* S- m4 H# Z
44.佛到临终时,出现瑞相,当然可以证明已经往生,但是毫无证明,是否也往生了?3 |  `% a; o( ^2 n* W6 e
6 ~3 G" s2 F% |4 t, m% K$ u! H
瑞相证明,分为别人看见和自己看见两种。由别人观察,没有一点瑞相,往生恐怕就靠不住。如果由自己观察,就不必见佛闻香闻乐等等。因为六根当中,意根作用最大,只要心中有佛,就是正念分明,决定往生。真念佛人不追求出神通,只是一心往生求解脱。若有贪心,易入魔障。所以对于念佛人本身就不要去追求瑞相,一旦净念相继,临终自然会有瑞相,不求而自来。4 m6 z5 u$ s: ~* |9 F+ C# }& L3 x
- ^  b3 Q. F; x9 ^: g
45.信愿坚固的人,临终没有人助念,是不是一定能够往生?
9 |: m, e  `% ]% i: N. p7 e8 ? ( Y+ ]/ Z  i/ G
临终的时候,痛苦昏沉,一念之间,至关紧要,如果内心颠倒,或者外有恶缘,就坏了大事了。请人助念,就可以防止这两桩事情的发生。但助念团并不是到处都有,所以平时佛化家庭,广结善缘,就非常重要了。
+ j. {* Q, ]$ J( O& E. x' I
9 @5 m0 T; V8 k# y46.因为平时念佛熏染,中阴身突然回忆起了佛号,可以往生吗?
$ y6 x7 u7 m1 C/ u& Y! N6 N& y/ G
  a( O, _6 l5 e; `' j8 z( p古德的著作中,有中阴身往生的说法,但这个人的念力如何,大有问题,中阴身是否能够回忆佛号,就更成问题了。因此要在平时养成净念相继的习惯,不要有在死后侥幸取胜的想法。7 x  J" O' M& l/ P4 }8 i3 E

$ p, q# ^4 h( V2 b8 g47.往生西方是幻生,还是真生?1 C0 J  l5 y/ {' q

4 M1 i( r1 z  S4 D真如本体,无始无终,不增不减,离此生彼,实际上并没有生灭,说幻不幻,说实不实。从色身来说,如果怀疑西方极乐世界是假的,那么我们生活在这个娑婆世界,四大假合的身体,哪一处是自己呢?难道这皮包骨头的臭皮囊就是自己吗?& E5 @5 S' z! V- T# ~" R
' ~6 J8 q% `7 ]. B7 J
48.念佛是否要记数?$ n5 E$ `# y- G
3 Z3 t+ O  N7 T) Q! L$ e3 K( m. w
记数的办法很好,一能集中思想,二能防止退心。
. @& J8 B, F% [3 |9 h
. k0 P$ b3 {( o$ H8 N0 r8 p8 Y49.念佛时脏腑感觉清凉或者温暖,不知是凶是吉?
0 W$ e$ S) @2 T* \8 k+ U' V$ m5 ~ ; r) V3 Q0 G4 g
念佛是修心,是为了转凡识成圣智,假合的身体,偶然感觉冷暖,是呼吸变化所致,与吉凶没有关系,不要去想那些无关紧要的表面现象。
, w" A& N% }" i, E& U
0 M/ b5 O$ _6 p- g5 d1 Y& `5 D50.有时梦中诵经念佛,一字一句,清清楚楚,毫无杂念,这种安静的境界是平时没有的。这个时候还明明知道是在梦中念佛,甚至希望继续念下去,不愿醒来。这样的梦好吗?
/ {9 r+ }, i& F% W! J9 g* C: \* X
; `6 \! l; }2 z% ?6 j& c' Y梦中能够念佛,不现其他的境界,这是念佛渐渐能够专一的好现象。梦中能够念佛当然很好,但醒来仍旧净念相继,就更好了。
( G9 C, ~8 I% U! p) Z; I& `
2 U% B/ w6 j2 n! `% K- a51.普贤菩萨听了净土法门以后,就发了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吗?
; x" M1 D$ w+ @1 o: g3 } " A2 N; C; m( o; n% `
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听到净土法门,怎么能够发愿导归极乐呢?
+ o9 W* l  }5 D' u- y3 `
% E8 ^( E$ d. }2 C) ]" M5 `52.净宗以外的其他经典不去作功课念诵,只作参考,可以吗?
5 N* n( O* {6 A& U$ b2 I
/ b- q% V0 D. y- `2 ^! T4 x修行贵在专一,参考不妨广博,不专一净功难以成就,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0:54:00 | 显示全部楼层
不广博道理难以明了。一旦选择了净土法门,就要矢志不渝地去努力修行,但是净土是怎么来的呢?又应该怎么修行呢?这就需要我们广博学习佛教经论,没有三藏经典作指路明灯,修行就会变成盲修瞎炼,误入歧途,不可不慎啊!所以念佛与研经同样重要。1 _6 T! R" x6 x
  Z8 B. ?: I( A- Q* z  O. e. [
53.在家人娶妻生子,传宗接代,夫妻之间为正淫。在发生关系时,竟然圣号浮现于心头,像一个轮子一样转动,这时正是不念而自念。正在三业不干净的地方,圣号突然出现,应该怎样观想?像这样的问题,本来不敢启问大德,恐怕猥污佛学问答。但是想到后学有这样的问题,其他道友也一定有这样的问题。所以坦率地冒昧求问,请能解答。" X3 C6 |3 s: ^& D; r4 ^

4 V% T- |& z* z1 W9 V, ~此时此景尚且能够不忘净念,可见平时用功之深。为了避免不恭敬,应该赶快转念。例如宝树莲花、楼阁金池,都可以观想。这样虽处秽境而不失净念,像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就不存在不恭敬的问题了。请你仔细体会其中的意思。
+ v' D  z, a3 A' i8 g; A
" h( l; h6 _/ I  V8 l8 M54.做功课时常常遇到自己的孩子吵闹,念头不专一,心中起无明火,念完后按情节轻重惩打孩子。像这样一瞬间的善恶,是否种下了不善的因数。如果不教训孩子,吵由他吵,我外面虽善但内心动恶,也不是净念。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对治吗?; N# \/ W! m; P3 B5 Y6 ]

  g8 e* X! C/ i1 C念佛本来就是为了断除无名,只因为念头不专一又起无明,好像阴暗的月亮又添上了一层黑云,千万使不得。做完功课后教训孩子,使他规矩一点,自然是好意,并非恶心,但应该恩威并施,奖惩结合,内心不可真正发怒。要反省自己,子女不守规矩,仍然是自己家教不严所致,是自己的业障,要发惭愧心,多责备自己。能够这样去观想,就是调伏的一个好办法。$ H2 V3 v% K2 V, l
# N+ B' ?( G1 i6 y
55.现在有两个人,一个人专一念佛,一个人兼参念佛是谁。如果两个人的信愿相同,那么谁往生的把握大?
& N5 u" o+ \  R% @; A, P  I
1 {2 X4 G5 W% u0 B$ W3 W  |4 t' J& l参念佛是谁,注重相信自己的力量,求生极乐世界;专一念佛,注重相信阿弥陀佛的力量。两者的信仰已经不同了。既然信仰不同,又怎么比较呢?能否成功,要看各人的努力程度。千经万论,指归净土,修行净土法门,是捷径中的捷径,还什么怀疑呢?  Y' l5 c* `& ~3 X- ]. S
$ V4 ^& l2 q2 M7 l2 z/ {; k* U
56.晚上睡觉的时候常常在梦中念佛而被惊醒,这是为什么呢?& i. R0 Q( ~% j
! a1 I* O5 ?7 y- W! a/ `/ f
梦中能够念佛,是念头渐渐专一的好现象。
9 I" [5 y! d+ @3 ?9 G/ A# g+ H 2 C) A1 s' n8 z, e
57.念佛时常常回忆起几年前或者更长时间以前从来没有回忆过的事情,这是为什么?
6 ?2 q. T7 ?$ @4 z; o ; c% n! ?4 B2 D+ x; v' b* P
念佛功夫一加深,杂念自然减少,过去的事情就容易觉察了。5 |( f: o7 P" j2 h) S
8 r" t& a' i* M1 {: W( I
58.正在念佛的时候,怎样才算得上是信愿恳切?
7 M* Y$ C, a; u3 D" ~
2 V+ z2 J6 [+ p* y3 y! y相信三界都是火坑,唯有念佛一条路才能走向极乐,可以脱离危险。在念佛这个时候,就是生死关头,要把七情六欲一刀斩断,才能奔向极乐,稍一迟疑,就会落到火坑。这样去观想,就是信愿恳切。6 _# \5 n7 _# C

& L3 \  C2 Q% m( N$ d+ b! ?59.古今的大德都说每天念佛的数目可增不可减,但我身为军人,处在戎伍之间,忙闲不定,请问有什么好办法方便吗?
7 E- T1 y4 L# I* x; i. A 5 c! `$ Q$ X& x4 K+ j9 P
作课有定散的分别,定课指早晚有一定仪规的功课,散指没有一定的仪规,行住坐卧,一句佛号时刻记在心头。戎伍之间,有时候固定念佛的时间少,散念的时间多,有时候固定念佛的时间多,散念的时间少,这都可以方便通融。
1 H7 b% C; t; s; ^. O) J  @- x / J) q. B" W0 j, |- n; E
60.近年我总为念佛不能做到一心不乱而苦恼,现在我住进了医院,我就抓住机会免了一切应酬,不再读书,整天念佛,动也是佛,静也是佛,时刻不忘佛号。这样过了一个月,心中大为轻松。现在每次念佛总觉得不想停口,越念越有味道,真是法喜充满。请问这样是否合乎佛法的要求?6 H; d, t  Y& @$ a

9 F' A1 ^6 I: q& u0 r, ^法喜充满不论是修那种法门,都是需要的。% b" |* {; F# ~3 t0 {% M

. m/ y& S& H3 x+ j3 b1 S& V7 I9 U6 B61.念佛念到心境平静时,常常发出至诚恭敬心,虽然在行动,但也好像在作五体投地的大礼拜。念佛贵在一心不乱,请问这种现象是否乱的现象?
9 L. X9 }8 Z+ L5 \ " t! w. R9 S* ?
这是好现象,也是初步应存的念头,现在暂时不要去唱高调。
$ r/ z' B2 U! i+ U* z 2 [# i5 }8 f" y" x
62.念佛时可以看着佛像或者西方吗?还是眼睛闭着或者半闭着?
& ^7 O: F, g  T
1 F7 [. p; g, N5 b3 m3 \8 U不必拘泥,只是根据各人的情况,看那种方式最能收心,就采取那种方式。' ]* ]5 |* p5 k; G6 u$ [

  |7 E* Z0 V+ v9 d63.做完功课以后,念南无阿弥陀佛和念阿弥陀佛,那种功德大?. p  k7 V  G1 S0 M" n$ _7 N

7 [) [3 S) h4 i) E" ?; [( @念南无阿弥陀佛当然恭敬一些,念阿弥陀佛在方便的时候用。
' T9 V" m/ V. Z% l! Q& ]+ [ ! G) [$ r" Z+ C
64.念佛渐渐能够觉察心中动静,但时有时失。净宗成就是否静存动无,就是心佛合一?9 w# C$ [# V& l7 X/ a

0 Y, O0 o" k" [5 H9 E念佛时能够觉察动静,在佛法里面叫做寂而能照,失念就是不寂即不照。静存动无,当然是好现象,但向更深一层来说,还是妄念罢了。
: V0 M$ W! k! a* a% _   {' [- ~/ y6 h0 G. {8 y. D
65.就寝后,有时思潮起伏,难以入睡,只有念佛最为理想,不知是否可以念?
8 k( U( s# {7 ?& m
' [3 A6 i) D  |# z& w" M只宜默念。
- l6 @9 N' `# L- A4 ~+ o9 |1 n
' P* _" T/ ]" _( z! v/ e66.念佛的姿势必须恭敬,有跪念和坐念等方式。但我作为一个军人,在军队中使用坐念的方式,别人就会感到奇怪。即使不使别人知道我在念佛,但我坐的姿势与平常不同,也会发觉。如果保持平常姿势,就难以使心境专一。如果躺着念佛,就没有这些顾虑,心境也比较平静,但又恐怕不恭敬。请问有什么方便的办法吗?0 R) g& ?) m8 V
% c$ U5 q) n/ {% `; x' U
净宗功课行住坐卧都可以实行,你到外面找个地方,按时散步念佛也可以。
, P6 k/ u, M# a  y   i* T3 P& V/ Q1 {% n
67.近四个月来,我对念佛忽然感兴趣,除了做买卖以外,就专心念佛。现在连书本我也懒得看了,认为多看书不如多念佛,因此我不想专心读书,而想专心念佛。这样是否可行,还是二者都要看重?, F1 L0 i4 B% U2 y" n

0 ?8 l% ]. P: N) J" T; f念佛和看书同时进行最好,修行要行解相应,行即是实践,解即是理解,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既要有实践,又要懂理论,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实践必须与理论相结合。果然没有时间,只要信愿不退,单念佛也可以。一心念佛,信愿不退,即合道妙,即是行解相应。凡夫念佛,不达一心,容易退心,所以必须多看书,以增强信心。世有所谓愚夫愚妇念佛,并不识字,一心念佛,同样往生。此实际是有大善根因缘,虽不识字,却能一心念佛,无分别心,即达一心不乱,怎么能不往生呢?但世上这样的愚夫愚妇又真正有多少呢?所以,末法时代不看经听经,欲得解脱,无有是处。
6 F6 r, h4 M- G2 x' x) N 1 J8 }2 Z; M  h0 e2 u; G/ @6 o
68.念佛功德无量,不念出声,只在心中默念,是否和出声功德相同?另外一个问题是,今天的人念佛可以往生西方,那么佛陀之所以成佛念谁呢?如果谁也不念,那么他又是怎么成佛的?
& {+ T' d! e/ ~5 R: i% ^( n' S
8 \9 c; Q* z9 _2 k5 e9 S$ y$ |: r念佛没有出声不出声的分别。佛度众生,有无量法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0:54:54 | 显示全部楼层
念佛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法。居士所说的‘谁也不念’,叫做‘无念三昧’,正是佛法,但一般人做不到。念佛念到最高境界,也是‘谁也不念’的‘无念三昧’境界。这个‘谁’就是‘一切’的意思。0 }5 r- B3 N8 }6 u
. o4 p# ?2 G% |. Z1 a
69.常常听说念佛人着魔,心里很生疑惑,难道佛不加持吗?' {7 Z. e% z* G& t. D9 O
  x* M0 Q5 s1 A* S9 ^
魔由自心生,这一定是念不如法,或者是心不清净。有了这两个原因,就与佛产生了隔离,佛怎么还能加持呢?但是见怪不怪,不去理他,提起正念,一直不退,魔自然消灭,不能为害。以后功夫反而更进一层,所谓不受魔难,难以成佛啊!  {3 h# {* l3 X6 W. I+ W

7 j' X( d. G2 Y70.信佛的人,时常要有慈悲心,没有时间静修,观像默念,是否能够成就?: G8 I4 @* ?& p- `! \
; P* }' i9 v) U3 K
行住坐卧默念一句佛号,净念相继,就会成就。
6 O  J. c- C( H! i5 a6 s; f/ z/ o3 x * p# E( ?) n/ @* A' _7 R" x
71.念佛是高声好,还是低声好?4 o2 ~& ]# V5 Y

  {" p7 P$ ]  r/ c. n# t* r高声治昏沉,低声治散乱,各有好处。做功课时,可以灵活选用,不必拘泥。
: v9 W8 u" |% S  L7 E% _9 u) b 3 Q. N0 s0 v- P7 {% u
72.我们佛教徒,在念佛时往往不能记住念了多少数目,用什么方法能够确定?
" n# O. V4 e% e# x2 r; n) U2 l& [7 }
* B; B: t2 H+ I$ w3 s1 N拿念珠计数念佛。- J- Q1 l) I4 M

( I; L9 K4 r2 ^+ F" H# k7 W+ ?73.念佛已经念到心念心听的程度,可以在念佛时再增加观想西方三圣吗?
. A9 [0 c( ~' A; o 8 k* ^, Z- J! I% \9 i% H
果然能够做到心念心听,就已经渐渐专一了,何必还要另开炉灶呢?愚人念佛,不太老实,总想要发现什么新方法。一心念佛,莫换题目。
0 L+ A3 {6 i: D9 }" N
1 R8 x' U0 w/ }9 O. e74.念佛是否一定要用佛珠,佛珠的用意是什么?% b* g% l) }2 p2 x5 h% P/ N" B% J

/ p" L3 S! J% B' ~4 R可用可不用,佛珠就是用来计数的。4 S1 C4 @% V  _; G% m% W  r3 D

: u# X+ e- Q. ?75.在专心念佛,不知为什么杂念突然出现,有什么好办法清除吗?
/ _* k: w2 Y/ u1 E0 ^8 V . r3 K2 H/ o1 ]% E* D& Y+ y9 o
这是功夫问题,只要按照发于心,出于口,入于耳,印于心的办法,持之以恒,自然有云开月现的日子。
5 c6 s# ]: H, b/ U& Q
: c- T  F& Y3 j! u8 z9 S5 `76.念佛时感觉心酸想哭,不知是什么缘故?3 |2 G: n7 R  c2 ^- G4 j
6 |5 L* W0 a# }, e* j- h1 z
这是心诚的表现,所谓感激流涕啊!
' D- I; ]7 P+ a, | + Q5 ~4 A  Q' c, g4 ]; p. G/ W2 ^4 x
77.平时念佛必须一心称念佛号,才能感应道交。如果临终的时候,六神无主,虽然能够念佛,但做不到专一,是否有碍往生?$ t. \; A. R' U* w+ Y1 t
  \5 H- i% L- Z. V
平素果然念佛得力,临终自然能够作主。虽然做不到专一,但只要不失正念,就不会阻碍往生。
) I0 s' q3 U2 u  {5 D3 U! e! r
  r! a4 ]  T4 n4 G0 |6 {+ Y4 l78.平素精神散乱,不能安定,默念佛号,又起妄想,请问有什么好办法吗?$ ?5 ]/ Y8 f* j# E  q

& J7 p% _# s- l2 E' U念佛必须是从心发起,口出佛号,耳听佛声,如此周而复始,清清楚楚,久而久之,思想就能集中到一处了。/ z: x% c) z& N, }7 v3 `1 }& ~5 G# M6 r

. y, [% }: h0 s79.唐朝大诗人白乐天写的净土颂中说:‘达人应笑我,多却阿弥陀,达又作么生,不达又如何!’这三个‘达’字应该怎样解释?
! U+ ^5 t) l( I  O& Z1 f) D ) l  `) T% E( \2 @* H
‘达’就是通达的意思,达人就是心胸学问,一切都很开明的人。# w+ E6 f5 Z# m5 q+ t' T6 E; n
3 [8 ~$ z& n) j: [. j
80.‘不假方便,自得心开。’这句话有两个问题,一、念佛是不是方便?二、心开是不是明心见性?
" Y9 O# J  I3 f5 r- b# \
* q" u7 v9 ^5 [4 t: Y0 b* Q; W  k念佛法门,既可说真实,又可说方便。经上说‘无有定法’,又说:‘此法非实非虚’。专心念佛是如来最好的方便法门,以念佛一门深入,所以不借其他方便法门。心开即是回归如来本性,也就是明心见性。, |2 k$ g! R: z

  ?2 [. [) T! z& T% @81.念佛怎样才叫做‘过分着相’?
' K# F5 r& c8 K - i, `# p8 M. V
念佛有入门和深入的区别,有事念和理念两种念法。事念适宜于初机,理念适宜于深入。事属于相,理属于性。事从理起,全事即理;相从性生,全相即性。念佛从事和相上着手,就很容易深入下去。是否着相,都是方法,不要固执。
1 ]5 }1 b8 w% N  [. k
0 [: l2 C; t; Q, q82.过分着相念佛有什么弊病?% e! @7 Z3 |! o2 m" p

; k9 u4 A% Q$ @# {8 F  g过分就是全分,过分着相就是全相即性。所以不要把过分着相理解错了,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不执着念佛,三心二意,何日才能成就?真正全心投入念佛,什么都忘了,正是全相即性,真如本性即全体显露。
1 {: q& u. N- ]; B& Z $ G* U$ `, d* [5 e5 g
83.我对极乐世界依正庄严和阿弥陀佛相好光明,日夜思念,非常羡慕,是不是也叫做过分着相?/ ~% V( Z  c5 j7 \

3 [7 _. w* x! A/ a, r2 z全相即性,全事即理。‘性’与‘理’即是所谓‘空’,‘相’与‘事’即是所谓‘有’,‘空’与‘有’是辩证统一的,空不是什么也没有,真空妙有,万事万物都起源于空,又回归于空。念佛即是‘有’,日夜思念,什么都忘了,即是‘空’。‘空’即是三昧境界,即是与佛感应道交。/ O+ a' U. b; R/ f" T2 K# v# L

2 `$ m( [$ m: r* M84.念佛的时候,常常生起悲哀的感觉,这是什么境界?- k  s$ f3 S/ ]0 P6 z% r4 w# b: M

6 ^) N* f2 w' G3 V7 z2 Z这是心诚所感,慈悲的流露。虽然是好现象,但是也应该用定力控制,使心情轻松安详。$ ?9 M5 e0 j$ w# U
: h. O* t9 ?9 d* d9 K. J
85.念佛念到清净大海众菩萨的时候,应该怎样观想?. x8 a4 I  O& p7 W
) R! ~8 }2 ]. G
依照所念的内容观想。4 L$ r9 M- M8 j( g2 @/ |1 e

. j# i) q- d+ o2 ]0 }86.放下万缘,不生喜怒哀乐,不知道生起来的时候,应该怎样办?
" J! s. u, C/ i# g# Y& p
+ i* Q8 e* J: O; J2 F' I' v0 U' H放下万缘就是心不跟随外面的境界转动,喜怒哀乐是心随外境转动而产生种种分别的感情。您说放下万缘,但是又依境而转,产生喜怒哀乐种种不同的感情,粗略的来看,已经三转境界。明白了这个情况,就应该在情感还没有发生的时候,迅速斩断攀缘的心理,这样就回归到寂静了。% M8 H3 \9 u3 G" s8 ?' g! d; d3 i) L
% ^9 M) N8 c! R1 m0 G( [8 C
87.念佛以什么方式为好,到底是高声念好,还是默念,或者金刚念好?: l5 |$ u# k( l% j$ ~' Y

! d; B" Z0 N+ [$ U这个问题不必拘泥,要灵活机动。昏沉的时候,就采取高声念的方式,用以振奋精神;散乱的时候,就采取金刚念或默念的方式,用以集中思想;止静、睡眠或大小便的时候,就采取默念的方式,以便适应环境。
# M1 Y" P8 \/ b9 [, t7 v8 o8 K" a* \
' ^1 K! u3 Z9 C# o6 W88.念佛的方法有追顶念佛、反闻念佛、数十念佛等等,目的都是在于达到净念相继,一心不乱。应该选择哪一种方法才容易达到这个目的呢?, _" q, {. G# H# D
0 B$ w/ B; k! \% w
应该根据各人的具体情况来决定,自灵岩大师以来,多采取数十念佛的方法。$ z- }4 ~! x+ ~3 X

! n$ l5 G# O  U) \* r( T89.西方极乐世界是不是只在心中?
2 F% Y8 b7 @3 f  u. v3 ? ; W, l# X  t7 u  \
大千世界,唯心而造,西方极乐世界也不例外。虽然在心中,却又实有其事。同样,娑婆世界,也不离开一心而存在。
( l) f! I. Y( I5 f/ \; W! j
- t4 }1 p0 ^4 U" {2 g4 f7 B90.印光大师往生后,拜垫上留下了大师的影子(《永思集》有记载),这是什么道理?
; w5 n) [; G) r8 u* M, h & F$ |% A7 i4 C* R* ]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例如古树锯开以后,曾经发现了佛菩萨的像。
4 ?7 I8 |5 c9 n  S( [
9 d! U# z% G) A4 Z91.怎样才能达到念佛三昧境界?它的表现和效用怎么样?1 p7 D2 Y6 @: A+ ?6 k

# L; j2 _7 l1 z6 `  S只有都摄六根,净念相继,持之以恒,才能有水到渠成的日子。它的表现只有自己才知道,它的效用就是一定往生西方极乐世界。
7 X7 J6 }5 A- I$ c ! q* R4 ^5 W- }  x9 m- g6 M9 G
92.念佛念到三际念断是什么境界?% Y- G1 `  f% `  _+ ~" [- L

! r" [6 d8 l$ {2 A, b# @这就叫做无念三昧。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正常《金刚经》所说的境界。0 _7 B7 A! i. W) s5 Z3 u" l
: O' Y. b% M9 P4 T% Q) N" c( ]
93.禅宗修行,如果出现外相,就都叫做魔境。净宗念佛出现外相,是否也是魔境?
, d  r& J' E3 d" v+ Q
1 H8 \. ?. \! C0 I# G% m所修和所得必须相应,才不会出错。禅宗悟心,真如无相,若有所见,都是虚妄。净宗依照经典念佛观佛,若有现相,与经相合,就是相应,不能称为魔境。如果与经典相违背,才能称为邪境。% w) x  Y( @& D# o9 j& \! @- q$ d* x
1 P' \6 W! I# D
94.憨山大师说:‘一心称名,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0:55:48 | 显示全部楼层
当然是正行。但辅以观相,就更加稳密。’印光大师说:‘专一持名,不必观相。’这两种方法,应该选择哪种方法?是否两种方法都可以呢?
% F/ q% I% L6 ]2 U5 O) s
/ U0 `2 c' @8 l$ W/ ]你喜欢哪种方法,就采用哪种方法。
5 ]! H8 N0 A# Y; D 2 H1 z6 B* z& W! S
95.书上说:禅是净土的禅,净土是禅的净土。如此说来,净土属于禅吗?
. ]- K% k, Y- ^
  o+ f. q; i" [这两句话是一反一正的理论,为融汇禅净立言,不能单念一句,若疑下句是净属于禅,上句难道不是禅属于净吗?它说明了禅与净的辩证统一的关系。佛法的目的都是一致的,路线有所不同,而方向是一致的。
# G! o. R( Y) c" Z 3 w0 O" h' _( z
96.《阿弥陀经》说‘一生补处’,不知是什么意思?, R$ c. ?2 k5 j' T4 u! D, Y
/ B$ _6 w7 t( A/ j
处是指佛位,补就是候补。其他世界,证到佛果,候补佛位,必须经历多劫,极乐只须一生,就能证到候补佛位。
7 Q$ `3 F& F0 P2 K* W$ q7 w
5 _: a& f5 e6 Z( Y, _. y97.什么叫做开静?开静是个什么境界?
1 V- m0 M+ s$ ]( T; }# C8 K8 G / l+ ]) T  O0 t+ m/ F/ P3 z8 K3 s
绕佛坐念以后,忽然止声静默,就叫做止静,再引磬开念,就叫做开静。
: n0 F. }9 Y5 N: T( b( Q8 n
/ e, B& f% }$ J, v; r: N1 s98.观经说:‘观像时,先观佛白毫八棱向右旋转……’,经仔细沉思,始终不明白八棱旋转成什么样子,请指教。
8 R3 L! G* H5 M6 O/ m. k* g7 Q+ `
( s/ i+ y! R7 u* x. j5 D例如观丈六金身时,两眉中间的白毫,像大拇指粗的绳子,不作圆形,作八棱的长绳想,再想此绳向右盘旋,结作珠形,就是佛顶珠。- ]9 {- d( ]$ e9 b

) f: s2 `" f6 g1 _0 r2 y* [# j99.念佛止静应该怎样去做?3 y% m- {8 h+ D& c

9 D, z! c5 X# |念佛止静有观想的办法,古代大德也有主张净念只管相继。因为妄念止于口,但并没有止于心,所以不取一念不起的办法。净念相继,本来是有念,如果强迫无念,只这一用力,就又是妄念了。只要念得清楚,妄念自然渐渐消失。
5 f, E. y* a% V; a$ s# Y1 t 5 C+ P, n- y+ `5 S1 F/ M/ V
100.念佛时虽声音很细微,但听起来好像是钟鸣,这样是不是贪恋静境?$ ^5 P, w5 p' e2 U2 ]

/ t# H# a! l0 g这是高度入静的表现。
, M) z* [" a+ i2 P. q
3 ^( R. ~1 k  j. I, a2 ], c6 K. p6 [101.念佛四要诀说,不求一心,如果到临终仍旧不能一心,那不就会出问题吗?* [5 \: Y$ t+ d, X$ M6 [, l  E

3 I" `8 {8 @' G5 X% h' t这本书说不求一心,是针对初学来说的。如果一开头就要他达到一心不乱,他一定会畏惧而后退。等到功夫深了,自然就能达到一心不乱,并不是说始终不求一心。
$ `) W- v* D/ ^) f, A, u
/ x, i( P/ ]6 s. @; m102.念佛必须做到‘一心不乱’,才能往生。但我念佛时,依然心猿意马,不能做到一心不乱。不知用什么办法,才能使心不往外跑?
4 ~7 `  V2 b* }2 l# x
8 R( s( v/ L" ^先用心口耳三轮循转的办法,如果还不行,就加上数十念珠法。如果仍旧不行,就干脆丢掉佛珠,单用计数的办法。; _' Y/ J. ]+ b# k0 N  X

6 }8 g( j- M9 a; e; E103.念佛念到‘打成一片’,是什么意思?6 K4 _& A. a& ^  D+ G6 S

) F4 l& }, j+ u$ ?( ~0 S& S净念相继,再也没有其他什么杂念。好像许多铁屑,熔于一炉,再经千锤百炼,成为整铁一片。5 s8 [0 `; q' L5 X3 _  K
3 x' L& {' Z+ F1 r4 y
104.无念与失念如何分别?. w/ L9 R. d$ L5 z& s2 _
' Q. V% d7 R" D+ C" t1 N: i
本性一点也不动,本来就没有念,这就叫做无念。因为产生了无明,就有了许多妄念。修到妄念断去,显出本性,回归到本来面目。断妄念的利器,就是正念,或者叫做净念,如果这个净念丢掉了,就叫做失念。简单地来说,无念的意思就是无任何妄念,失念就是失去了正念。7 a! s3 y% S6 N" u

" W, G2 D  O" c$ ]105.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是什么意思?+ L: v7 [4 X: I8 [8 y

: p$ {1 v* b" e; c尽虚空不离一心之外,极乐弥陀都在我心中。心念弥陀,则弥陀显应,这是自性本分中事,所以说‘自性弥陀’。依报(身体居住的环境)和正报(身心),不离一心之外,所以叫做唯心净土。
+ Q3 G( e$ f7 L0 m( J( G+ Q
! X9 w9 v& m1 C0 ]" e5 }8 g. [106.念佛必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什么意思?
+ E) k! }0 V" C# V 1 t. _5 m3 v8 f
心有迷惑,妄念纷飞,所以现在造孽,将来堕落,生死轮回,无有了期。念佛一是为了断去妄念,二是为了感应生西。经中明明告诫我们要求得‘一心不乱’,六根不约束,思想不能够专一,净念不能相继,就会被其他杂念扰乱。如此下去,则妄念不减,依然造孽,不能得到感应,怎么能够往生西方?# R8 e- f/ d+ |, S, z) w
) j7 r* \. B  ^4 \  v
107.有人念佛见到种种瑞相,为什么《金刚经》说:‘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 a5 }  R8 m, v: L- H! }

7 l8 {7 f, ^# Z" O《金刚经》是说真空的本体,瑞相是妙有的表像,像依体有,体因像显,这就叫做中道。凡夫往往迷像遗体,偏执一端,不知真相,看不到宇宙的本来面目。所以《金刚经》彻底破除这些迷惑。不变是体,随缘是像。果然能够明白本体了,就认识表像了;果然能够明白色即是空、空即是色,也就明白了寂光是真空,瑞相是妙有。
& i7 H! e" x) ~1 L2 z+ T' S . T# G/ B3 w8 r2 n% P' S) W  i
108.无念而念,念而无念,到这个境界,还须存往生的愿吗?
' E9 W4 v# e3 l- ~
( Y: e1 [+ m# y3 \* ~/ n5 |! y存而不存,不存而存。
1 R, d7 [: G; d4 L6 T4 A5 I/ M
6 ^. w# G/ i' r" n! F9 X7 K109.有一种人,身体很健康,但他念佛时,就是心乱,不知道他的乱心是身体的病,还是本性的病?2 i2 V5 h7 J, E

6 f: o. U" E% P此事不关身体强弱,一是本性太钝,二是业障太重。6 a9 w' {) ~" @7 H7 l

1 n3 N( f# }* n$ O110.听说念佛是第六识念出,心乱时,念由六识念出,净念时是六识念,还是八识念呢?* I4 M0 ]: }% S. ?' ^

  a" W" [* h; u- Z1 {8 U念虽起于六识,但弥陀圣号却是第八识种子起现行,不管心乱与心静,两识都有关系。
" a2 J3 n1 n5 T. s( F7 r! } $ ]9 c- P, B  Z; q
111.古代大德说:‘一念清净一念佛,念念清净念念佛。’如此说来,只要意念清净,虽然不念佛,此心也是佛了?这样是否叫做真实念佛呢?, [4 W- @: O# }( Q8 k: y4 C6 v
3 {, q0 d6 H. q. G+ {2 I3 l
心叫做如来藏,净就是佛,染就是众生,于是就应该明白这两句话是至理名言。但如何使念头离染得净呢?这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各宗有各宗的办法,净宗则以持名为捷径。古代大德说:‘清珠投于浊水,浊水不得不清;佛号投于乱心,乱心不得不佛。’这是说佛号为因,清净为果。不可误解为不要修因,就能当下一念清净。能够当下一念清净,能有几人呢?果然能够当下一念清净,那就是大根器的人。
/ D. k$ i+ S% t. b, B
7 d* o3 O# p3 S" w) Q5 a112.病时在床上可以拿念珠念佛吗?
- x& o3 |6 O  @; u( U+ Z7 O; I
; H; i6 V0 [) M6 ?3 m病时因为体力不支,不是故意懒惰、怠慢,自然就可以拿念珠念佛,人处危难之中,正需要佛力加持啊!0 D6 F* t/ C# V. V  ?! G' x
) O$ R) L$ W1 i  ^
113.人命终时,子孙悲惨,两眼流泪,会阻碍往生吗?
- i2 R+ ^3 f9 e( M- Y ' J  |& Y( v6 {% q
不叫病人看见,就没有关系。: |+ D/ G) l) h& E: X* b. d
2 f. G/ F3 G8 K5 ^& S
114.真正念佛的人临终没有中阴身,要到什么样的程度才没有中阴身?
5 D3 ?" b$ E9 Z1 c7 L 1 A3 {/ A( g7 Z
临终佛现,即得往生,即字不可滑口读过,这样就无中阴身。
- C7 A" P1 c9 }
' j; j) s/ c; w# `/ @115.临命终时,什么是正念?
8 c0 H3 u; s: M1 }% \9 P / r" t) ?4 E1 `. y3 b
佛子平素修什么法门,到临终时,不为世俗事情牵挂,心仍旧停留在所修之道,这就是正念。
* ~! r. k7 B  h: |/ q / t" c8 X: [( m! W4 _, m+ i+ s) i
116.平素修持到什么程度,往生才有把握?
; }" z2 L9 R8 L7 ^; H! s  S
' g- v6 n5 I0 q: r9 R一心不乱,经上已经说得清清楚楚。达不到这个程度,只要心口熟练,动念就有弥陀,也有把握往生。
7 [  E; n: l; h* c , B1 }8 @9 z! m3 k4 E( {5 w2 s7 @
117.弟子惭愧,家事多忙,一天只念佛号一万二千,其他什么都不会念,不知今后能否成就?3 b9 a: ^+ u8 a! _
8 @0 V; J# H- W9 v" v
法门贵精不贵多,你这样下去很好。周利槃陀伽尊者,念扫帚两个字,都能证果,何况念万德洪名呢?古代大德说:‘老实念佛,莫换题目。’你居士果然能够什么都不会,只会念佛,就远远胜过那些高谈阔论的人,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0:56: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定能够成就。
7 ^; L. S) ]3 K) U! A3 g5 B 8 `% L1 k; n2 w
118.明年五十九岁,运气不好,请问念佛能消灾过运吗?
+ n" ]  {% n' U' F
  P1 a) s$ q' }, x除非短命,谁不经过五十九岁。你说运气不好,那是世俗的迷信。学佛的人要有正知正见,哪能相信那些荒唐的无稽之谈?经上说:‘至心念佛一句,能消八十亿劫生死重罪。’如果能够诚心念佛,哪有不能消除的灾难?如果相信那些世俗的无稽之谈,念佛就没有诚心。
" N* x5 K" J7 C' U. S2 i ; `/ [+ ^3 T4 `( M: _+ U
119.平素念佛能够持之以恒,但是临终时,精神恍惚,又没有人助念,能够往生吗?( s! [0 J( U6 X, k! U# R3 w

6 p) s6 }7 W  a6 p) K积有善因,自然有善果,到那个时候也许会出现不可思议的感应,但要看你平时的努力程度。
2 ]) f0 A) y  q2 D) D" m& p* g
7 M5 H3 |4 V$ J, I8 s  K120.平时念佛到临终时,不能如法行事,妻小哭缠,以致不能往生,那么最后的结果是不是和平常人一样?0 a$ Y/ s+ a& q8 e8 m

4 z( i3 ~8 }& J8 Y佛化家庭,就没有这样的忧虑了。因此,学佛的人修己、化家、风社会,都是不可缺少的事,这并不是专为利他,也正是减少自己的障碍啊!1 Y7 E0 o% m2 k1 ^/ [  L; C* Q

5 ~1 m  d8 S1 E3 `& W1 S6 C4 x121.学佛的人临终前,预先知道自己要走的日子,是不是佛的指示?3 Z) k! D% v' Y

  [0 r* Y7 M) ^! {, s- K" w0 q& [有的是佛菩萨现象指示,也有的是净功感通而知的。8 e; ~3 w5 p, p. k% z

$ P2 H) q9 X7 D& f  m% _122.报上登载基隆闹鬼,能够置人于死地,念佛的人,遇见就没事,这是什么因果?
- j6 c% r6 A7 h8 ?, a. c
) i6 E) i" Q2 D8 J& }) U2 u5 s妖由人兴,又有俗话说:‘疑心生暗鬼。’佛家认为万法唯心,能够说明一切道理。果然能够心地光明,不怀鬼胎,自然就不会与鬼祟为伴。+ U9 A2 E/ M& c- v; P! V
( S+ j8 e6 W* X$ f* F
123.修净业的人往生后,肉体火化,能够烧出舍利,说明他的功夫达到了什么程度?能够烧出舍利,就确定往生了吗?
; ^% ^* U; J) l# Z / X! r8 f" _# n9 R+ I
古代的大德说,舍利是戒定慧的结晶,必须勤断贪嗔痴,才有得到的希望。往生西方的人,要靠自力和他力两种力量,所以并非人人能够烧出舍利。能够烧出舍利,当然是净业成就的表现。
+ D2 V3 M2 o' M' j3 e/ `$ g- }" r   j! }8 {5 \; M$ l) c9 q6 C
124.在念佛的时候,心里闲着,无所事事,所以妄念不断生灭。虽然一时警觉,把心收回,但马上又去千里。于是索性翻开书本,眼看文字,心思文意,手念佛珠,口仍念佛,耳听佛号,鼻闻香烟,这是不是六根清净呢?
" I; R% G/ W$ _& d3 U ( M: ~" Q1 f' m
六根门头,虽然都对净境,但是六处分飞,怎么能做到一心呢?请去看看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仔细体会,使心专一。功夫火候不到,就不要急躁冒进。! T$ J! y) d. u: L

& w2 V  b% N- S125.念佛人最要紧的就是临终正念分明,我在早课念诵心经、大悲咒,平时又散念观音圣号,不可能同时念佛,如果遇到意外命终,怎么办?- Q, ?/ T. G3 p5 D

! L! D$ X7 F$ E' Q不管修什么法门,都要一门深入。念佛人应该以念佛为主,念心经等等可作课外助缘,但也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妨碍正课。真正修净业的人,不会遇到意外横祸。& i3 _6 `8 M; F9 X8 D/ v: ]

4 t, Q$ h4 o: v' V126.念佛时,常常定心不住,妄想俗事很多,经上说要句句分明,但思想不能集中,心猿意马,有什么办法能够达到一心不乱吗?
. z& Y$ u0 m- e ( V1 W% w- C6 ^6 v" N% `( G
方法很多,但要符合自己的情况。居士可以权衡各种办法,采用适合自己情况的方法。
0 D6 |1 N7 [# W  W4 ~6 I
5 H4 J' {# F) T) }4 |# x, {! j127.念佛菩萨的名号,念到一心,就会有感应,这个一心能与佛菩萨相应。但念色的心,比念佛的心,更来得痛切,为什么不能相应呢?
: Y4 c8 h" R4 l: v8 Y5 E
! f( x* @  [! y- F佛菩萨心念众生,众生心念佛菩萨,两者互念,才有感应。例如打电话,必须双方条件同时具备,才能相通。居士念色来得痛切,色念居士也来得痛切。
) i. }: D, E. P6 E 0 n# \+ V7 M! V' U7 C3 ^- d
128.我们念佛往生西方净土以后,是不是可以再到十方世界利益众生?
9 v. I/ l) N6 b, f  l6 R  n  J
! J5 Z& z* {" n( z净土法门的主旨,就是往生速证不退,然后回到娑婆,广度众生,并不是安居极乐,自图享受。如果是自图享受,就是小乘,与成佛无份了。7 S& Z' J1 u8 I
1 W! R5 u! x/ u
129.在净土修炼到什么程度,才可以到十方世界利益众生?
* K, w3 L: Z$ T
" J" q; I  K! J0 }4 N$ t往生都得不退,一生候补佛位。自然能够随意往来十方,不必多讲,否则分证声闻、缘觉、菩萨等果位元,等级很多。在别教菩萨初地,就能百界示现,圆教初住以上就可以到十方示现。这是按通常情况来说的,如果有其他愿望,就另当别论了。6 g+ n7 ~: j: |3 b' M3 X: N" D

, T' L+ T5 |' P& \# H! L130.念佛是为了明心见性,但不知怎样去做,才能明心见性?; u% y, H: f6 f! L4 w
( U+ I' f6 V4 l$ D
念佛当然能够明心见性,但是它的捷径是求带业往生,速出轮回。方法在《阿弥陀经》已经说得很清楚,大意是按照信愿行,诚心念六字洪名,再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作为助缘,这样做就会成功。
' w' i/ \4 I" s9 w4 T# F- n
0 j  o, F. H6 {- a$ Y131.临终时因环境以及地方人事等问题,以致快速移动,无人助念,本人神识不清,此情此境,只有任其堕落,有什么好办法吗?
5 _: w: J$ b) @% Q# t; F3 r ( p$ R! D' ^, c' |7 h$ N  f. L
明知是有障碍的地方,就应该早想办法摆脱。如果自己念佛功夫深,已经能够来去自由,很有把握,也无所畏惧了。密宗有大灌顶光明咒砂的办法,但无缘的人,也不会遇到别人来布施。
7 Y5 }8 R+ Q8 u+ `
1 K% p' Y% O) N132.阿弥陀佛在极乐世界是否永久住世而不涅槃?. @5 e1 g5 {4 J, Z; T( q/ @. V
# U$ t  m& `3 o  @. \
佛有三身,所谓涅槃的,只是有相的报化二身,法身则不生不灭。西方实报庄严土,有阿弥陀佛的报化身,经上记载将来入灭,入灭以后,观世音菩萨即继承佛位。0 s: m, r" h. C8 r5 G, ^+ E
$ B9 B3 h6 ?# L- X6 A1 Q) P
133.弟子阅读净宗各祖师著作中说,念佛人在二六时中,不论行住坐卧念念不离阿弥陀佛,甚至睡觉做梦都要会念佛,有这样的功夫,才有往生极乐世界的希望,否则一念之差,便在六道轮回。又说念而不念,不念而念。《阿弥陀经》说‘一心不乱’。这样的标准,弟子还离得很远,怎么办?请开示。
5 P/ `6 E3 M1 b3 x6 r- k. F : J4 w  ]  u  }" H
古代的大德说:能否往生,就看这个人有没有信愿;品位高低,就看这个人念佛功夫的深浅。由此看来,不管念佛功夫的深浅,只要有信愿,就能够往生。虽然有品位高低,但一旦往生,即使是下下品,也已经摆脱轮回,远远胜过在二十八天。居士所说的二六不断、念而不念、一心不乱,都是上上品的因,做不到这个程度,只要具足信愿,每天早晚念数百声、数千声,中下品也有份。
' `9 L6 x8 b! Z' c : X8 n1 S7 a* p( s. B8 M
134.净土法门,十方共赞,处处指归,最为殊胜。弥陀成佛已经十劫,在十劫前有没有这样的法门?这个法门是弥陀独创的吗?没有弥陀,那么众生成佛就非三大阿僧祗劫不可了。是不是其他佛的善巧方便不如阿弥陀佛呢?: o9 O3 O: o( O/ N6 Y) @

' s2 Z/ y, g6 |+ Q" \这个问题分三个方面来回答。一、净土法门即是念弥陀圣号的法门,弥陀以前,没有弥陀,自然就不能念。各佛共赞,即是赞叹念诵弥陀圣号。十劫以前,并无弥陀,十方各佛凭什么开这个法门呢?二、弥陀法门,持名往生,这是依赖弥陀的愿力,按照经上所讲,是弥陀独创。至于众生成佛并非都要经过三大阿僧祗劫,上乘利根的人,也能顿超,不过稀有难得,不普遍罢了。三、佛佛道同,善巧方便没有高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0:57:35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因为弥陀因地发愿特殊,所以果地利益众生也特殊。古代的大德说:‘十方三世佛,阿弥陀第一。’各佛不及的地方大概就在这里吧!6 f- H1 I3 X2 C- E, L& y
$ `. L$ X7 B% f) S
135.念佛时,手数念珠,数完一百零八粒,轮到佛头珠时,必须将念珠翻转过来,回头再数,手数念珠,不能越过佛头珠,含有乘愿再来的意思。但一般人手数念珠,总是越过佛头珠,对不对呢?9 _0 I; N$ s) P; W/ ~: x

# L6 \& w9 K7 }9 s; ^' q数珠念到佛头时,穿绳必有小空闲处,掉转头来,才好掐珠再数。如图省事,越过佛头,那一段珠已与佛头紧贴,没有空闲的地方,不好数珠了,为了灵便起见,还是掉转珠头为好。至于乘愿再来的意思,如果心中有这样的想法,未尝不可,但没有看见有记载。# Y5 N3 Z7 ]- ]( m$ _

- X4 e/ a3 ]" e# a136.念释迦牟尼佛的名字,闻释迦牟尼佛的名字,得多少功德?消灭多少生死重罪?在无上道会退转吗?如果单念释迦牟尼佛,也能往生吗?
0 C  l: P8 }! ^
# l0 v5 Q2 n$ Y  l" Z) f% W& p. g此功德不可思议,因为娑婆世界的众生,能够听到佛名,都是释迦牟尼佛的恩泽。有多少功德,便灭多少重罪。但往生一事,必须依照佛陀的教导念弥陀。
! V0 s! G+ O$ S! J; ^
; b& g" C2 q, M# C2 X# M; T# S137.弟子除了念佛外,还念咒、背经,并且受持《金刚经》一部,是否太杂,改为单念一句弥陀呢?
6 W3 T) ~/ w% K 4 o  [4 t( a! U4 |4 F6 S; i$ D
咒和经典,既然念诵已久,就不必舍去,只是每天念诵一遍就可以了,执持名号,应该做到二十四小时不断,这就叫做净念相继。求专当然有益,杂修自然分心。
& ~+ k4 S3 T# x 6 }; K* t4 J! ^, H* n. H9 A
138.坐禅时,全身震动,有师傅说,这是外道,应该控制。请开示。
+ p6 W( l# A. i5 l/ @. P2 k* m
5 G5 }+ x( v/ A" Z/ g你既然是修净,怎么又去修禅?修禅修净,左右不定,怎么行呢?修禅要有师承,即使有师承,脚踏两只船,不免落水。所谓不禅不净,二门都破。如果没有师承,闭目枯坐,恐怕就会落到黑山鬼窟,全身震动还是小毛病,一味盲修瞎练,更怕有大魔境出现。
; p: q# l* O; y& j1 W# ^+ ~) W   L5 c* l6 e" \7 o1 N9 X
139.静坐念佛微微感到头痛,因有脑神经衰弱,是否因病业所感,或一心专念,不予理睬?( b3 W% |% x1 @5 j

6 F" m  f/ F; V' b0 K% G  H9 }你的情况,病和业兼有,或者还有念不如法。如果念佛时,不能心平气和,过于紧张,也会发生这种病态。你说‘一心专念,不予理睬’,正应该这样。但必须控制妄念,调和呼吸,不急不缓,绵绵密密,如深潭流水,不兴微波,病态自然就会消失了。) C; ~. q9 F: B+ g* n& v: U

- I  L4 C8 ^( @* y5 o0 l- U140.因病体弱,常思假身虚幻不实,返观本性了无可得,这是弟子静坐和平时的修持,间以持名念佛回向,是否妥当?5 R: x3 w" ]* X& g

9 Q$ Y/ ]" _9 v& D) D" w% o静坐则不可常思,常思是身静而心不静。静坐只有止观,念不起,叫做止,念若起,随时觉察是妄,叫做观照。能了自性无得,那妄念还从哪里生起呢?这就叫做照破,但这种境界非一般人所能了解。差之毫离,谬以千里,不可不慎重啊!如止不能止,就以念佛代替,自念自听,这样就有止有观了。如果回向,就是发愿,愿不要虚发,发得真切,一定就会有所成就。
  ]3 U. D: u5 g( j) q+ E: J 3 O! A% @1 b3 s8 r0 k
141.《阿弥陀经》上说,人临命终时,如果能够念佛,从一天到七天,念得一心不乱,就能往生极乐世界。但身体为病苦所逼,不能出声正念,甚至心念能力都不足,变成忆佛想佛,能够往生吗?
4 V' E8 T9 f: r( J5 J; |4 Q - U/ l2 R, Z( x  t) |, U
定期七天,那是平素健康时的用功,并不是对临终来说的。到临终时,片刻难待,怎么还能有七天呢?临终时如果能够忆佛想佛,就是心不颠倒,一定能够往生。否则即使口在念佛,心不在佛,就没有什么作用。
& j$ X1 w' V" L) E9 h( n& V ) x9 R/ o$ J' O/ O5 b# k: m: T
142.人命终时必须念佛念得清清楚楚才能往生,否则即使念佛一生,也会堕落三恶道,不能遂愿。我建议佛教寺院应该设立一个专门收留莲友临终备用的房间,由和尚或皈依居士到时候助念,这样就能做到自度度人了。因为现在佛化家庭,非常不容易,甚至一家之中有不同的宗教信仰,对临终阻碍更大。所以希望能够实行这个计划。& `( l: `. B6 u' K5 r

% r1 }! [2 @) D8 H2 K7 H这个问题有两个方面,一是议论,二是方法。先说第一。正念清楚,才能往生,很对。但不清楚,则要看他的八识田中的善恶种子,哪个起现行,不能直说堕落三恶道。再说第二。净土法门,古代早有助念的办法,现在许多地方也都成立了助念团。但是家中有阻力,没有适当的公共场所,确实是一件很遗憾的事。要解决这个问题,只有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是平时念佛精进努力,临终时有充分把握,排除干扰,顺利往生。二是平时广结善缘,临终时自然能够得到莲友的帮助。但最后能否往生,归根到底要看自己最后一念是否正念分明,所以真正的解脱还是要靠自己。, _* i. i/ l  W# }6 p# ]
/ t! w/ Y; K8 s1 f
143.善导大师念一声佛号,就有一尊佛从口而出,这是神通呢,还是感应呢?' m; S/ P8 S; a; r
  [9 ~8 d% w! Z3 @6 b
大师的境界,后学不才,难以测知底细。从理上来说,神通来自定力,感应也来自定力。因此,善导大师的境界,一定兼有神通和感应。得感应就会出神通,出神通就是得感应,两者确实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念佛而口中出佛,显然是向众生示范念佛的神力,目的在于感化众生,说是感应当然可以,说是神通也未尝不可。
4 \7 N" r. C1 o/ p# J2 f) J4 D
" V4 g9 ?  m% F3 |5 y1 n4 A5 `5 ~144.净土法门贵在念佛求生净土,如果念阿弥陀佛就往生西方净土,如果念药师佛就往生东方净土,如果没有念佛,全念大悲咒,像念佛一样,口念耳听,专心致志,持之以恒,那么这个人命终后,谁来接引,往生什么地方?求大德指示。/ b8 e" \2 ^: F% K: ]. c$ x6 F& F

6 ^+ F3 q/ d  I/ z; j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来迎接,《阿弥陀经》有这样的记载。念药师佛,药师佛就来迎接,《药师经》没有这样的记载。念大悲咒,就有念大悲咒的功德,至于往生什么地方,必须依靠自己的愿力。如果没有愿力,仅仅断了几分疑惑,恐怕就难以生东方或西方净土。古代大德说:能不能往生,就全看有没有信心和愿力。所以没有愿力,就不能生东方或西方净土啊!* F* f6 Y$ H8 `5 E0 |0 _
5 Q# {4 u# T  E: w: Z; w
145.阿弥陀佛是法界藏身,就是说他的法身充满虚空,但又说六方有恒河沙一样多的佛,于是我就产生这样的疑问,既然阿弥陀佛的法身已经充满虚空,那么六方恒河沙数佛坐到哪里去?
3 a, m, i+ _: |1 h+ u ( s- B( J5 v5 P0 _, |  G
佛有三身,你所问的是法身。法身是没有形状的,就像虚空一样,以空入空,相互之间还有什么妨碍呢?以前的大德用灯光来作比喻,非常恰当。就是说一室千灯,每盏灯的光都能和其他灯光互相融合,即使一室万灯,也不会互相有妨碍啊!体会了这其中的意思,你的疑问也就解决了。: P, y" k$ Q" Y4 p2 m+ V
% m! _. \" R6 v1 X2 p
146.往生西方,莲花化生,没有父母,如果离开莲花出生以后,那么依靠谁来抚养长大呢?
* |6 b3 P0 V! V9 y1 R4 X
* }  ~1 J( k5 Z, k# N5 P花开出生,自然和净土圣众身形相等。好像我们这个地方的竹子,笋尖一冒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0:58:2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夜之间就能长大,并不是要继续几年。在西方出生的人,都有金色美好的相貌,并且获得了神通,哪里还需要受人抚养呢!% @, f% S) C) e  K2 m
- z" j" d7 G% v( }3 y+ K( S1 G  J
147.极乐世界和娑婆世界都是佛土,为什么生到极乐世界的人就不会再退道心,再入轮回了,而生到娑婆世界的人,就会退去道心,永远轮回呢?1 x  b# O& h' \. @! N

5 b; N2 ~' ~8 E  u  ^这个问题,古代大德在经文后面早就有详细的注解,查阅后就自然明白了。这里再补充几句。第一,意念不一就不会往生极乐世界,爱欲不重就不会轮回娑婆世界。意念专一就会往生净土永不退转,妄想太多就会堕落尘世轮回生死。第二,生到了净土,周围就全部都是净缘,无缘不促进自己道心上升,因此就永远不会退转了。我们这个世界是秽土,生到了这个世界,无缘不促进自己欲念增重,所以绝大多数会退去道心。第三,往生净土的人,都是净因成熟的人,已经觉悟,不会退心。轮回娑婆的人,都是业力所牵的人,被妄念迷惑,难以觉悟,所以就只能堕落。简单的说是这样,要详细地说,即使洋洋万言也难以说尽。7 y& ^1 H6 r# u! Z: X; V0 [

4 l# m" t/ J% b1 M# t: f, ]0 m  N148.《药师本愿经》也说往生琉璃净土,就会永不退转了。虽然没有说胜过极乐,但比娑婆好多了。那么我们生东方净土不也是一样吗?况且念药师佛,现世就能求财得财,求一切得一切,为什么不先享受现世利益,再往生东方呢?这样不是比求生极乐更加舒服吗?
; X) _& u( \) [6 q1 _2 e 4 J1 o) Q- L5 }) b3 k
你居士如果能够生到药师琉璃净土,自然就会永不退转了。只怕你去不了,就谈不上退不退的问题了。东西两个净土,往生不退,当然是一样,但具备什么条件才能往生,就大不一样了。看经文不能粗心大意,以免到时无效,反而怪佛不灵验。而且居士贪恋现世享受,本来就是尘根未尽,还想到琉璃世界生芽,哪里有这样的事呢?没有净因,哪里有净果啊?" Y% J8 ]: w6 h

8 |, C' a; z& a149.以前还不像现在这样深信的时候,闭目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常常有一尊穿白衣,执锡杖的和尚显现在眼前。在梦中恐怖时,这尊白衣和尚都会来解救。但到现在,这种境界,专心去想都想不出来了。是不是现在比以前退步了,还是从前的境界是不正当的?我虽然修的是净土法门,但不知道怎样去观想极乐国土。虽然丈夫时常提醒我要观想西方国土的庄严境界,才能往生,但我仍然观不出来。我的修法是不是哪个地方不对头?毛病在哪里?请您老开示。# H8 @% W" h7 h
2 `' B$ x$ |; \3 z- K
以前见像,现在不见像,都不要执着。应该一心念佛,不去理它才对。如果执着,反而是病。修习净土宗,有四种方法,即实相、观像、观想、持名。前两者暂时不多说,观想和持名合修,从莲池大师以后,大多不再采用,只是主张专念名号,单刀直入,比较稳当。因为观想依照《十六观经》去修,现在的人都很粗心,难以进入细境。经上说,如果是其他观想就叫做邪观。没有掌握观想的方法,就很容易走入歧途。莫如诚心念佛,做到心起念,口出声,耳听声,再加上信心和愿力,求得心不散乱,就一定能够成就净业,何必要去观想呢!
- c" ~5 m/ J; Z& [7 [. ]6 O
" N" p+ L' J; C& I2 Y" S2 [6 R) o150.我已老了,身体常常被病魔侵袭折磨,虽然早晚功课和念佛都不间断,但仍旧一样。前天,看了《高僧传》,里面有一位法师病了,梦见佛祖给他指示念诵《涅槃经》,然后病就好了。我是不是也可以模仿他念诵《涅槃经》,或者采取其他方法呢?人家说您老在医药方面也有相当的成就,我已经患了很多年的肝病,右肋时常作痛,透过背后肌肉也有小肿。我相信我的业重,不愿就医(因行动不自由,脚动病就发作),只以虔诚的心念佛治疗,可是功力不见效,敬请老居士赠给我一个治病的方法。
: M+ E* C) E7 z' }# C 7 t6 d$ l" `. e( b- G9 t$ c( I
修法贵在专一,最怕朝三暮四,脚踏两只船。要知道所有佛法都能圆融无碍,具体采用哪种方法,就要看各人的情况,当然是应该采用自己最熟悉的方法。念六字洪名,就是治病良药,只要诚心坚持,一定能愈百病。经上明明告诉我们,至心念一句阿弥陀佛,就能够消除八十亿劫生死重罪。你已拥有珍宝,为什么还要寻找其他办法呢?再说老居士念念不忘长年患病,执着幻躯如此严重,贪恋娑婆兴趣太深。知病是苦,就当舍离,否则就谈不上往生了。鄙人虽然稍懂医药,但医药不能消除业障。敬赠你几句话,无论是求往生,求去魔,求愈病,都要立定主旨,决不动摇。这就是坚持念佛一法,不再节外生枝了。- Q$ `: @1 m) E2 B  x- Y6 }

! U' R9 [! V( Z( @3 t2 s151.《阿弥陀经》经中有‘广长舌相遍覆大千’的话,为什么舌相能够覆盖大千世界呢?2 Z& @4 ]7 {; W
5 k2 G" E8 o9 T$ C
声相所能到的地方就是舌相所能到的地方。& Z3 D, z$ N3 H4 d- \$ T

8 i+ }. A2 Y& h# ]' Y+ V% E: B152.《佛法导论》一书中说,念佛名号,十六个字概括了这个法门的纲宗。请问是哪十六个字?
/ }" c5 [& r' ~
0 \3 }/ F5 }6 H* m8 J查《佛法导论》最后一页最后一行括弧内记载得最清楚,即‘真为生死,发菩提心,以深信愿,持佛名号’。
5 n( ~6 f/ L. T; d9 L # j/ u# J0 u9 V) K' `: n
153.请问西方三圣、观音菩萨、地藏菩萨的根源,再请示三菩萨没有成佛之前,他们在俗家的姓名和出生的朝代。
1 i0 E, H. H- M. {1 I2 `1 \1 m " M: i; X7 n7 O- p
这都是无量劫前的事了,现在的历史只讲到五千年,怎么还谈得上朝代。只有阅读佛经,我们才知道一个大概。西方三圣是阿弥陀佛、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的总称。《无量寿经》说过,阿弥陀佛过去是一位国王,出家后名叫法藏比丘,然后修成佛果。《大悲心陀罗尼经》说过,无量劫以前,有一位正法明如来,为度众生,倒驾慈航,降低身分,到西方世界作菩萨,辅助阿弥陀佛接引众生,他就是观世音菩萨。《地藏本愿经》说过,无量劫以前,有一位国王,发愿永远救度罪苦众生,他就是地藏王菩萨。再说佛菩萨在无量劫岁月精进修行,他们的身体哪里只有一个呢?经上记载的都是与佛说法有关系的事,琐碎细节,哪里说得尽呢?所以就略去了。例如中国历史中的盘古氏、有巢氏等等,与佛经所说多劫以前的人相比,那是最近的了,而这些人已经没有姓名,何况最远的呢?; H: r0 s2 M' Q; x0 Z' `* n+ e' G

+ y( K! ^3 D5 |4 r0 N154.念佛念六字念四字或快或慢有什么关系吗?
2 G4 a& y% B7 v7 }7 |6 v! T
1 ^' _9 C* _  v" s/ l- O9 F# n六字恭敬,四字方便,太快太慢,都不适宜。必须不快不慢,心平气和,心安理得,才能得力。* z6 p5 N% m, V' d& W
* \: u. V: ^3 `, g! ^
155.印光祖师回答信众的书信中说‘念佛要字字分明,绵绵不断,念万声佛,须念五千观音菩萨,念佛多少类推。’我在未皈依三宝以前,没有供奉观音菩萨。所以现在每天早晚礼佛后,先念佛五千,再念观音菩萨两千。这样对吗?已经受了五戒,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0-6 20:59:24 | 显示全部楼层
供奉了三圣像,可不可以专念南无阿弥陀佛圣号呢?
6 E9 f1 m. I- V* N) \
* Q7 p- d- Q3 D! u# V0 H7 j4 g印光祖师这一段告诫,另有用意。如果读完全信,前后联系起来,你就明白主旨了。当时正是患难世道,劝人念观音,即能逢凶化吉,又观音信仰,民间最为浓厚,劝念观音,自然发起往生之愿。其目的全在于度人往生极乐,苦口婆心,不能不理会。请仔细读《一函遍复》。皈依以后,打算专念阿弥陀佛,这个想法很好。但念佛以后,观音势至大海众菩萨等礼诵常规不能不遵守。
0 t& `* Z/ U; C6 c# F3 x
7 ]  L% j1 r: ]4 B% k: @" e" Q& P156.净土三经是五时说教的哪一时?
1 i& C8 Q" o: r# z , K' O7 A* A& e% o4 a
天台宗五时教即是华严时、鹿苑时、方等时、般若时、法华涅槃时。净土三经属于大乘,自然就要列入方等时,但净土教法,就不受此限制。因为最早讲华严时,就已经说了极乐,最后讲法华时,又说了极乐。真是千经万论,处处指归。三经是净法的专门书籍,净法是佛教的通论。; |% [1 `8 c9 z1 k

& w5 C, g) Z4 J$ p# d) ?157.《歧路指归》上‘不论行坐睡眠以至大便小解的时候都可以念佛’一节,是否对佛不够礼貌?
9 ?9 j& u+ g6 z; I% } ' [- |. \0 R, U# D* u
念佛注重佛号的连续,所以不管什么时候,都要使佛号不断。具体实行时,有‘口念’和‘心念’的分别。入厕所时,心念没有关系,口里不要出声。9 V( U7 L2 c5 H' \) M, \; ~. k$ X5 u

# J8 w# o: M! H( @158.我念佛时,开始是心里念,忽然念头到了头上,头脑感觉昏胀,我认为是不好的预兆,就用心去念,经过一个多月,还有余感。我看了《宇宙万有本体论》,上面说‘头上安头,将心觉心。’是不是指我这种现象?
+ J4 [; D3 K, ^& i6 x " j4 _* y% P9 y. ^8 H# Y& d9 ]1 ?
你学佛由什么人传授,应该向他详细问明念佛的方法。或者先看净宗的小册子,把道理弄清楚。否则就会因疑惑而走入歧途,引来魔事。《宇宙万有本体论》不是初机阅读的书籍,你读了也不会懂。一切学问都有次序,急躁冒进,有损无益啊!
3 A8 U7 o: V( v- U
$ z# Y. A. D) s5 C* K159.念佛时,念在虚空,念在身体,有时念在虚空,有时念在身体,不知是好是坏?
1 H9 B1 G1 t( U1 K1 E. u: r $ m7 y6 b9 S9 A7 v( ~# y+ t# j# c
念佛不在身体,也不在虚空,奉劝你赶快把这些疑神疑鬼,虚幻不实的念头统统打消。念佛是求往生极乐世界,这才是本旨。念从心起,声从口出,再用耳细听。不紧不慢,调匀气息,除了一句佛号以外,其他一切妄念都要放下。此外还要严戒杀盗淫妄,多做慈善公益事业(并不是专指金钱,不要误会),以求消灭魔障。小册子可以先看《歧路指归》、《初机净业指南》、《暗路明灯》、《佛法导论》等等,这些看懂后,再去看经。5 H& b5 Z. W5 A0 g$ u
3 m* }1 D5 G1 |- b. H* G7 @( D
160.(1)在家修行的居士,不管他怎样精进修持,临终时都逃脱不了病吗?(2)在家精进修持的大居士和出家高僧到临终时,他们的神色有没有差别?(3)在家修行的居士,应该修哪种法门,要花多少时间,临终才会出现不同寻常的瑞相?% ^$ G% r$ n: F% J! K2 F
5 |+ g; p6 Y, r6 y& p5 ^
先说第一个问题。谛闲大师和太虚大师都是出家高僧,圆寂以前,也示现了病苦。而宋朝王龙舒是在家居士,站着念佛就走了。如此看来,有病无病和出家在家有什么关系呢?第二个问题是谈功夫怎么样,在家和出家都没有区别。第三个问题说在家的修法问题。佛法平等,无有高下。佛弟子虽然有在家和出家的分别,但修持的方法却没有分别。只是根据不同的根器,选择不同的方法。并不限定出家修哪种法门,在家修哪种法门。至于说时间和瑞相,哪里有定期,全靠平时勤惰来决定。谁快谁慢,就像一颗树,哪里先开花,哪里先果熟,不可能有一个统一的时间。) L: L" ^, [0 P0 f9 R6 N
1 e8 X1 R5 T4 \: i
161.家兄卓智立居士吃素念佛有三十多年历史,在三十多年修行期中,历尽多少辛苦!他曾经唱道:‘茹苦含辛扬净土,卧薪尝胆念弥陀。’又说:‘夜寝夙兴依大士,朝参暮礼念弥陀。’希望用多年来至诚念佛的泪水,滋润西方莲池的莲心。请问他一生这样精勤念佛,始终不懈,临终能够带业往生佛国吗?5 l# a! z7 P. a4 B% [/ [$ T% j

8 p/ b/ y& J  `! P令兄是否往生,临终时候,鄙人并未在场。没有搜集根据,不敢轻易断言。但按佛陀的教导来说,诚心十念,都能蒙佛接引。令兄果然能够有信心和愿力,念兹在兹,哪里有不往生的道理?既然往生了,自然就带业。带业往生是净土的殊胜方便,也是净土法门为什么是易行道的主要原因。既然往生,自然就是依靠弥陀慈力加持,到西方极乐净化后,再返回娑婆,普度众生。+ B( d, K5 l4 f  U: c% r

* ?2 k2 F  d" w9 R- U! M8 t162.净土法门主要敬重西方三圣,《阿弥陀经》是净土宗必要的经典,而且定为每天念诵的功课,为什么经中没有提到观世音、大势至二位菩萨呢?7 X, \: C; @" E0 ]5 b

1 a) f& U2 h( L# i0 \净土三经,讲的道理都一样,但具体实行时就各有重心。《无量寿经》重六度万行,所以详细陈述功过,列举五受、五痛、五烧等等。《观无量寿佛经》重在观想,所以详细陈述西方净土依正庄严,列举观音、势至以及九品莲花等等情况。《阿弥陀经》重在念一句佛号,所以只提阿弥陀佛,而不说其他了。
; ]; ~/ a. d" E$ f
) t3 Q4 u! z/ c! \) a; P: n9 N% }163.净土宗从莲池大师以后,专门主张念佛名号,不教观想极乐世界四色莲花,那么将来往生,生到哪一种颜色的莲花里?$ B" C# z2 Y4 T  d9 ]& Y6 w

' c/ }3 j$ [+ s% z/ ]% I法华四花,表示四种因位,就是住、行、向、地,从这一根据出发,你在哪一个因地,就会生到哪一种颜色的莲花。
5 n: q" s& d8 ~. _
3 o0 C0 ?  L1 T# r3 ?& L. D+ b( ]+ e164.常听老师说,经典虽然讲的是大道,文字也很优美,但刚刚入门学佛的人,必须先弄清文理,才能求道。我对《阿弥陀经》中六方佛一段文字很有疑问,为什么四方先说东方,不是北方为上吗?但北方反而列在最后。上下两方,自然是从上而下,为什么先说下方呢?0 k, }: c) t' y4 D
& p! m) J. I' P+ u( F
佛经有真实语、随顺语等等。四方上下,都是假定的名词,哪里有真实的内容呢?我们地球上的人,以太阳为标准来划定四方,标准一变,方位也要发生变化,所以方位是一个假名。作文要有次序。太阳从东方出来,是一天的开始,所以四方先从东方说起。草木有枝干和根本,根本在下面,所以先从下面说起。# S$ b! z) R) }2 \

8 {' b3 W& {' a9 Z" {) {165.《弥陀经》中‘于彼国土,若已生,若今生,若当生’几句话,意思虽然比较明了,但按文义讲,很觉得拗口,怎么去讲,能够好懂?, P/ |! J3 b( X( _9 v) p

  t7 v7 y( Q8 B7 i8 q中国的文字,一个字有多种讲法。‘于’在这里是发语词,是‘对于’的意思,‘于彼国土’就是‘对于阿弥陀佛那个国土’的意思。下面三句必须连贯起来,并且要添加一些字句才能通畅。意思是‘像那样已经发愿的人就已经往生了,现在发愿的人也会像那些已经发愿往生的人一样现在往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0 22:04 , Processed in 0.09250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