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10-11 13:36:59
|
显示全部楼层
没有过去也没有未来。每一个念都是初动,不动就没有了,它没有初后,所以叫无始无明。无始就是没有开始,你说它开始,它已经不见了,它没有了。我们可以说,经上佛也常这么说法,“不生不灭”,这个诸位听得多了,不生不灭就是讲这回事情。如果它真的没有生灭,要讲不生不灭,那不叫废话吗?那有什么意思?它真的有生灭,有生灭等于没有生灭,就是它生灭的速度太快,你还没有觉察它就已经灭掉,速度太快了。所以,生灭就是不生灭,这个不生不灭才有意思。真的有生灭,有生灭跟不生不灭这个现象可以说完全相同。
" U x1 I0 z6 J; a2 ]; q
+ ~; d, C$ {0 x/ |: @ 三细相,你看一念还有这三细相,业是动,这一动它就有转变,这个转变也是太微细了,转动成“能见相”。为什么会有能见?我们知道这里头有分别,如果没有分别,只有这一动,境界现前马上也就消失掉。一起了分别、起了能见,“境界相”就现前,叫能生万法。我们知道,所以叫无始无明,也叫做妄念。这第一念,实在讲我们念念都是第一念,第一念没有原因的,你要找它的原因那就错了,它没有原因。第二念就有原因,第二念,第一念是第二念的原因,是因。可是我们又要知道这个真相,真相里头没有第二念。在相似相续里面,这个妄念升温、上升了,上升就有分别,所以弥勒菩萨讲“念念成形”,形是境界相。如果没有能见就不会有所见,所以能见也是虚妄的,比第一个业相严重多了,它连带起来的。也就是说,在那么短的时间里面,这个短的时间诸位要记住,是一千二百八十兆分之一秒,在这么短的时间里面,它里头发生三桩事情,一个是动,一个是能见,一个是所见的境界现前。相,或者是弥勒菩萨讲的形,形是物质现象;识,世尊问的有几个识?识是精神现象,就是见闻觉知。见闻觉知是识,见闻觉知是自性里头本有的,法尔如是,它自自然然,它本来就是这个样子。
3 j0 i* _; M. ~! X3 f7 |% g! B% ~# a3 A- f: T. P% X+ b
所以这个一念,三细相现前,它还不断的迷,迷上加迷,于是六粗就出来了。要知道只在三细相的境界里面,现的相是什么相?是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这个好!可是迷,愈迷愈深,它从第三个细相是境界相,从境界相里面又起了一个“智相”,昨天我们学到这个地方,“依三细中第三境界相,不了自心所现”,不知道这个境界相是自心所现的。诸佛如来、法身菩萨他们知道,他们知道他们就没有六粗,这个我们叫一真法界、叫诸佛的报土,只有三细没有六粗,因为他们明了,知道这是怎么回事情。如果迷了自心,你看“唯心所现,唯识所变”,他们清楚,所以那叫诸佛如来,那叫法身大士,如果你不知道、你迷了,一真法界就不见了,变成什么?变成四圣法界,四圣法界里的佛法界、菩萨法界,就变成这个。这是什么?这是有智,智是什么?“妄起分别染净之相”。前面第一个字我们要特别注意它,妄起,没有一样是真的,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虚妄相是从妄心里头生起的,决定不是真心,真心里面没有这些东西。在境界里面起了什么东西?起了“于净境则爱,于染境则不爱”,这是什么?这是情识。依报、正报都清净,他喜欢,不清净的他不喜欢。清净的是什么?清净的是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菩萨、佛,一个比一个清净,他喜欢这个环境。如果对于这个境界不动心,不起心、不动念,这个境界就没有,现出来的就是实报庄严土。你就晓得在实报庄严土里头,如果起个念头喜欢,就堕落了,从实报土马上掉下来掉到十法界去,十法界的佛。如果喜欢的心严重一点,就变成菩萨,再重一点就变成缘觉,再重一点就变成阿罗汉,如果还要重一点,就到六道去了,六道的天道,就这样一层一层往下降。
) _8 r7 R. @$ l5 x( h$ E+ o7 ~! y1 H
' f4 p+ \+ j$ N: [ 所以佛在经上才大声疾呼,“爱不重不生娑婆,念不一不生净土”,这两句话的道理我们就恍然大悟。佛为什么说这个话?你对这个世间有七情五欲,你爱得很重,你就出不去。那怎么办?诸佛如来大慈大悲,慈悲就是爱,你能说佛菩萨不爱众生吗?真的,佛法里头不说爱,叫慈悲。为什么不说爱?爱里头有情,情执,慈悲里面是智慧。慈悲里面那个爱决定没有贪恋,没有这种心,而且那个爱是平等的,这是慈悲,没有偏爱。对这个爱,对那个差一点,那就不是慈悲,那就是世间的爱,他有等差。佛菩萨对一切众生的爱是一味,没有等差,是平等的,叫慈悲,他那个爱是从心性里面流出来的。我们凡夫现在这个爱,心性流出来的爱叫慈悲,我们这是从意识心里面流出来的,意识是什么?分别执着,从第七识的执着,第六识的分别,这个爱里头有分别、有执着,那就不能叫慈悲。所以,慈悲跟爱差别在此地,我们都要知道。这个现相就称之为智相,我们现代人称为知识,与这个接近。所以诸位要晓得,知识跟智慧不一样,智慧里面没有分别执着,知识里头有。也可以说知识跟智慧差别在哪里?差别就在此地,一个里头没有分别执着,平等的;一个里头有分别执着,不平等。东方的学术,不但是佛教,东方的宗教比西方确实讲得深、讲得奥妙,因为他们都是对欲望看得非常淡薄,没有任何贪恋,所以跟智慧非常接近。跟西方不一样,西方是跟爱接近,东方确实是跟慈悲接近,这个不一样。# t* @$ `3 F& A X4 \$ Y
* [( m& O, p" p- N/ X* S
我们今天学佛,为什么学佛不能成就、不能提升像佛所讲的境界?不是很高的境界,佛跟我们讲的小乘初果须陀洹,这最起码的。须陀洹没有出离六道,但是虽然在六道,他的来回就是天上人间,不是在人间就在天上,他决定不堕三恶道。为什么?他不造贪瞋痴,所以他是圣人,他不是凡夫。在《华严经》里面,《华严经》给我们讲了五十一个位次,像念书一样,从一年级念到五十一年级毕业,那就成佛了。这五十一个阶级,《华严经》讲的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五十一个位次。前面十个位次是凡夫,是讲到十法界,当中三十个位次,十住、十行、十回向,叫三贤,最后十个位次是十地,称大菩萨,摩诃萨。三贤称菩萨,十地称摩诃萨,再上面是等觉,等觉上面那是究竟圆满的佛果。释迦牟尼佛在大乘经里面给我们说,三细六粗,八地菩萨就看得清清楚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