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1-15 17:07: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由其恶言./ O0 b) W% w. z( z
诤为少利 如掩失财 从彼致诤 令意向恶.
. h) ?1 ^4 F9 P" F' I4 r# s誉恶恶所誉 是二俱为恶 好以口(一)快鬬 是后皆无安.
, _0 K, K- X) v, K: m! {无道堕恶道 自增地狱苦 远愚修忍意 念谛则无犯。 I! ]; w; q2 l
从善得解脱 为恶不得解 善解者为贤 是为脱恶(二)恼.
. e0 t1 Y/ ?9 c& I0 {3 h& Q. x* E解自挹损恶 不躁言得中 义说如法说 是言柔软甘。9 m6 W# \2 I; U: ~ d
是以言语者 必使己无患 亦不克众人 是为能善言., i7 e2 I- E! Z' Q' ]5 j1 O+ v
言使意投可 亦令得欢喜 不使至恶意 出言众悉可./ K; x! T- M/ y, x% d$ K0 @
至诚甘露说 如法而无过 谛如义如法 是为近道立.
. S o5 C z1 R& f2 |! v3 h# T说如佛言者 是吉得灭度 为能作法际 是谓言中上。
2 ^( j' _# ]% E(三)双要品第九<二十有二章>
3 T3 a0 ?, p- C2 _9 Z注:
( E5 b, r0 D1 g, `% t% j+ o(一) 秦本作会., k5 ?* {% b' H' Q/ W* X0 q& Y* }( A
(二) 秦本此章末有二句云.圣贤解不然.如彼愚得解., t! D( V5 }5 j5 p5 L, c( S7 F
(三) 晋本品第同.秦本双要品第三十.宋本相应品第二十九.巴本双品第一.1 M) O8 b3 p, z& D
* V" z# M: C" H# l& x9 z( A$ [3 m" S2 t# {( q: D
双要品者.两两相明.善恶有对.举义不单。! e5 w9 L' f9 [% z
(一)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恶 卽言卽行 + _4 K6 O3 ]0 z0 V
罪苦自追 车轹于辙.
* S7 p3 N4 w, q0 U! l7 C: Y心为法本 心尊心使 中心念善 卽言卽行
2 F- D. {3 c9 ~2 P# b福乐自追 如影随形。0 E3 w* O) l3 W: Z, O/ F' d7 q
(二)随乱意行 拘愚入冥 自大无法 何解善言.' ^) ~, g; O6 C" T1 ~+ O
随正意行 开解清明 不为妬嫉 愍达善言。
, T( y, E# x+ a9 W# p6 o. T愠于怨者 未尝无怨 不愠自除 是道可宗.! j6 y1 Q* s% l! F1 b- [7 e
不好责彼 务自省身 如有知此 永灭无患。
' `2 s. H+ Y0 j3 b n7 d行见(三)身净 不摄诸根 饮食不节 慢(四)堕怯弱
/ V j/ e2 q: w' s' F为邪所制 如风靡草. 观身不净 能摄诸根 食知节度 常乐精进
+ D# X/ J# w7 G; K: E8 E3 j注:3 u& E0 m4 @; C' Z& K8 i* `7 }
(一) 秦本此二章入心意品.
' q3 B4 M j) S* F(二) 巴本缺次二章.
. J6 Z; [; _5 k7 |9 K(三) 原刻作行.今依丽刻改.
% m' V# u6 R( |4 ~7 |(四) 原刻作随.今依丽刻改.9 W/ M7 { y* P% @6 b& ?& w
& w* P$ I# i, a+ Z
; S7 `4 I* G. m3 ^) X* G1 R! {不为邪动 如风大山。
* R, r/ c. b4 c, [9 b, V6 f; p& K不吐毒态 欲心驰骋 未能自调 不应法衣. 8 ~! J7 z% |5 @( q* j" I; g1 L3 N
能吐毒态 戒意安静 降心已调 此应法衣。2 G& [/ U( x; D* D6 N/ @
以真为伪 以伪为真 是为邪计 不得真利.
, ]/ g8 I! S& W: _; L$ D知真为真 见伪知伪 是为正计 必得真(一)利。
. U3 W) H) R) l9 q3 @( P; j1 N(二)盖屋不密 天雨则漏 意不惟行 淫泆为穿.+ _* y! Z6 U$ B' W5 h, S6 V1 M* P2 S
盖屋善密 雨则不漏 摄意惟行 淫泆不生。
8 _$ P6 ~4 o8 U1 ^9 ^1 ~(三)鄙夫染人 如近臭物 渐迷习非 不觉成恶. ( Y+ `4 J% x! b' b; a4 b8 |
贤夫染人 如附香熏 进智习善 行成洁芳。7 P6 x! C% L$ B) G& [6 u
造忧后忧 行恶两忧 (四)彼忧惟惧 见罪心(五)懅.
* n, ]5 a4 u+ _+ U; t! ?造喜后喜 行善两喜 彼喜惟欢 见福心安. 1 O0 G' M, f% x; A7 \
今悔后悔 为恶两悔 厥为自殃 受罪热恼.( j# T* h2 e1 x8 [
注:
# c( H+ e$ k2 G) m2 P(一) 晋本次有二章云.世皆有死.三界无安.诸天虽乐.福尽亦丧.观诸世间.无生不终.欲离生死.当行道真.
( F: d/ \7 O* ~4 g+ K& T3 U8 U(二) 秦本此二章入心意品.
) o" x- V$ Z |9 L1 l+ d3 o(三) 巴本缺次二章.7 Y8 h$ D! K, z( B1 V! D' I7 J
(四) 原刻作后.今依丽刻及晋本改.* N) }7 e0 r$ L( f, L0 {! d
(五) 晋本次接今后悔章.
# l9 m* [9 V9 f$ i L h) i; c/ ~" U; u8 Q- _' T
$ x" `3 f1 t2 U% s6 j/ U今欢后欢 为善两欢 厥为自佑 受福悦豫。
: V! h* x$ \ j' G巧言多求 放荡无戒 怀淫怒痴 不惟止观 * L8 V( |3 P* a
聚如羣牛 非佛弟子.0 u! b5 I8 ~0 u# X* P! [& @" O9 c
时言少求 行道如法 除淫怒痴 觉正意解
W) `0 S9 a; o见对不起 是佛弟子。, q2 Y- `0 `* {+ R* x
(一)放逸品第十<有二十章>
# n4 U9 r! ?+ W8 j 放逸品者.引律戒情.防邪捡失.以道劝贤。" l A' N( ~3 k
戒为甘露道 放逸为死径 不贪则不死 失道为自丧.
; x3 ?3 R1 X) y+ {7 q$ x, C; ^# V" L慧智守道胜 终不为放逸 不贪致欢喜 从是得道乐.; Y0 F, M, |/ l" M9 [* Z
常当惟念道 自强守正行 健者得度世 吉祥无有上.
- _ H8 v) s( R7 j正念常兴起 行净恶易灭 自制以法寿 不犯善名增。
' z6 N% I) O, Y( J8 W发行不放逸 约己自调心 慧能作锭明 不返冥渊中。
( D! |3 W C% Y# [' T. u$ S注:3 y1 B% y1 }0 V, G: z
(一)晋本品第同.秦本无放逸品第四.放逸品第五.宋本放逸品第四.巴本不放逸品第三.
: X4 D& L" L4 m# S/ Q9 K" j9 f
3 I- f& ^& q7 d+ h
* h% y* k+ S! y9 a" W* H8 F愚人意难解 贪乱好诤讼 上智当重慎 护斯为宝尊。
7 v) x9 B5 p x- K) |5 u D莫贪莫好诤 亦莫嗜欲乐 思心不放逸 可以获大安。
2 F5 n, J+ i8 K3 ~, k放逸如自禁 能(一)却之为贤 已升智慧阁 去危为卽安. \' _# d3 c+ b0 A
明智观于愚 譬如山与地。 / R6 O$ I9 [! X9 L+ I+ g. M
(二)居乱而身正 彼为独觉悟 是力过师子 弃恶为大智。
) U: i, p: z; U# i. _. |睡眠重若山 痴冥为所蔽 安卧不计苦 是以常受胎。, G& Z) @5 X2 }5 G m
不为时自恣 能制漏得尽 自恣魔得便 如师子搏鹿。
- i9 g/ L, P0 A0 s能不自恣者 是为戒比丘 彼思正净者 常当自护心。
, `7 j: i. ~# M. I z比丘谨慎(三)乐 放逸多忧愆 变诤小致大 积恶入火焚.% R: ?9 N. f/ s [- W9 D
守戒福致善 犯戒有惧心 能断三界漏 此乃近泥洹。4 N( e/ X2 M/ F% S" p$ K
(四)若前放逸 后能自禁 是照世间 念定其宜.3 \" [8 k2 q: @. l4 N+ ^
过失为恶 追覆以善 是照世间 念善其宜。
! l- j9 J7 l3 a$ K- A. ?注:$ t2 m9 B2 X t
(一) 原刻作觉.今依丽刻及巴本改.7 l. \, c$ ?" F
(二) 巴本缺次四章.
+ |9 S. M7 ] ?(三) 晋本作戒.谨慎戒犹言不放逸.与巴本合. }0 Z' n- {1 C% H% \ e+ u2 c, a' T
(四) 巴本缺次六章.+ b1 X' n1 I0 k- T J. d
4 {+ c' g1 L% o. F- z) r
) g9 u1 x' L5 H2 K8 ?7 Y(一)少壮舍家 盛修佛教 是照世间 如月云消.6 m+ A) F6 @7 i: ~" p5 u
人前为恶 后止不犯 是照世间 如月云消.
7 ?# O6 K+ m& ~6 Q- H生不施恼 死时不戚 是见道悍 应中勿忧.9 T8 A# F6 [, G! @1 W
断浊黑法 学惟清白 度渊不反 弃猗行止% ?, R1 h$ i7 j$ n/ c
不复染乐 欲断无忧。
# o9 A% g" B: D(二)心意品第十一<十有二章>
6 t% u# G6 ~9 ]1 g0 x i, Q( r6 a心意品者.说意精神虽空无形.造作无竭。
- l, s% h; c" W0 \# C y0 a! n; Z& ~" B( a意使作狗 难护难禁 慧正其本 其明乃大。
1 w$ U' n* u- u8 M8 L; q. T/ L(三)轻躁难持 唯欲是从 制意为善 自调则宁。 : R1 Q K$ G/ q# E h
意微难见 随欲而行 慧常自护 能守卽安。
0 n4 _. p. m+ Z( ](四)独行远逝 寝藏无形 损意近道 魔系乃解。 / I0 ^6 g/ U4 H1 D# v
心无住息 亦不知法 迷于世事 无有正智。
9 J c' o ?' q# v$ }注:
- Z4 i7 p( B3 p* Z(一) 秦本此下四章入杂品.( v1 t1 g, V) u( D: t
(二) 晋本品第同.秦本心意品第三十二.宋本护心品第三十.巴本心品第三.( ~, ^4 L! T6 a; P0 I
(三) 秦本译此颂云.轻难护持.为欲所居.降心为善.以降便安.2 @6 K2 I# E$ M- m% h
(四) 秦本梵志品有此章.末二句云.难降能降.是谓梵志.
$ S7 g; n+ U6 `+ D" X9 O( ~% J
& N- D9 h7 G" Z- }: v
2 f% m8 y* H! X5 _念无适止 不绝无边 福能遏恶 观者为贤。
) ]0 g+ t' {# A9 F# ^' H% ? p; t佛说心法 虽微非真 当觉逸意 莫随放心。
1 D8 ^+ l8 e4 O$ Q/ H* Y' I见法最安 所愿得成 慧护微意 断苦因缘。 6 y5 g2 \7 q4 H- X& h
有身不久 皆当归土 形坏神去 寄住何贪.5 U. h9 E* W# l* e7 }% x
心豫造处 往来无端 念多邪僻 自为招患. ; }* V& R7 p" R5 p3 J. J
是意自造 非父母为 可勉向正 为福勿回. 6 U* _! s7 F* u$ H! V- @5 @* h+ K
藏六如龟 防意如城 慧与魔战 胜则无患。
" N# H9 e' F1 e% H(一)华香品第十二<十有七章>
, ]3 z9 J; g ~, D0 U$ |华香品者.明学当行.因华见实.使伪反真。
. X. {, {; Z% a; ~# t孰能择地 舍鉴取天 谁说法句 如择善华. 7 ?: ~* Q- U% W( B8 L0 E v
(二)学者择地 舍鉴取天 善说法句 能采德华.
- Q2 W4 c/ k/ ?! v# @知世坏喻 幻法忽有 断魔华敷 不覩(三)生死.! E9 U0 Q. t; C* c, q( n. w8 k7 @
注:
* [" z! P) K, Y9 c# U% ~+ L(一) 晋本品第同.秦本华品第十九.宋本华喻品第十八.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