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62|回复: 1

沙弥律要节录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3 18:49:1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沙弥律要节录讲记》, C" g3 J. J7 V/ }/ j$ F; w

0 j' O- U  O3 y  n8 @. P1 X: b$ U; _沙弥律要节录  (第九集)  1994/10  美国达拉斯  档名:11-003-0009# Q( q' }* c; |" H0 h$ B3 x

$ }5 D# v- m' x5 M% t9 m/ U  ?. U. E4 Y+ c

1 w% h. |$ n2 u% S1 Y$ j+ D  【二十六、金银重物,以至一针一草,不得不与而取。】
: d$ b/ ?( z1 @5 y1 i. {' f/ u0 Z' J" @: e( R9 |
  这是十戒里面的第二条,「不偷盗」。『一针一草』,这是很微贱的,不是贵重的。『不得不与而取』,只要是有主人的,即使一针一草,一定要主人同意才可以取;主人不同意,你要是取了,这就犯盗戒。佛家所讲的「偷盗」比世间法讲得严格,世间法没有讲得这么微细。所以偷盗的定义,就是「不与取」。有主人的东西,无论东西的贵贱,主人不同意,你要是取了,都叫犯盗戒。" t9 p( W, C: V; M  e

; L; E$ z- P/ Z/ n) P2 n- N9 r  【二十七、华聚菩萨云:五逆四重,我亦能救;盗僧物者,我不能救。】. T+ q: B4 l6 C5 d0 I( u

* M8 r+ S% Y8 c  「五逆罪」是堕地狱的罪,《地藏菩萨本愿经》上就讲得很清楚:「杀父亲」、「杀母亲」、「出佛身血」。佛的福报非常大,没有任何人能害佛,但是叫佛的身体破损一点,流一点血,这是有的。像提婆达多害释迦牟尼佛就是出佛身血。佛不在世了,佛像流传在世间,如果用憎恨心、恶心破坏佛像,等于出佛身血的罪。第四是「杀阿罗汉」。实在讲,现在众生福薄,阿罗汉也不住世,你找也找不到。第五是「破和合僧」,就是破坏和合的僧团。这五种罪都是堕阿鼻地狱,所以五逆是极重的罪。『四重』,这是戒律里面前面四条重戒:杀生、偷盗、邪淫、妄语,这是四重戒,都是感招地狱的苦报。
( D% t7 K5 E2 N8 C% D, _7 m* A* H) o* ^. U( C) \
  菩萨说:五逆四重,我都能救,唯独『盗僧物者』,偷盗僧团里面的物品,『我不能救』。这原因在哪里,我们一定要晓得,真正晓得明白了,就知道菩萨讲这个话不过分。平常我们讲偷盗,这个物有主,物主只有一个人,这个罪很小,你偷得再多,罪都不大。为什么?你将来偿债只还一个人,这个事情好办。如果这是公共设施,公共设施是这个地区的人纳税来设置的,譬如公用电话,你偷盗这个,麻烦大了,因为这个地区的居民都是物主,这个罪重了。将来还债的时候,凡是住在这个地区的人,他曾经纳过税的,你就是偷盗他的,这个罪就重了。假如这个公共设施是国家建设的,那个麻烦就更大,这一国的人都是你的债主。你就是偷一草一木,这一国的人都是债主,这个罪就更重了。「僧物」,那个罪就没办法说了。因为僧是十方常住,它结罪不是我们这个地球上,尽虚空遍法界,只要是出家道场他都有分,所以叫十方常住,那个罪就没完没了。所以菩萨无可奈何,不能救,为什么?物主太多,尽虚空遍法界都是物主,算不清的,难在这个地方。虽然这个物很轻微,一针一草,它是僧团的东西,这个罪就非常重。5 @. m% l+ [( S: ^

2 y. e2 `& J( O9 {  我们现在要问:「这些事情我们有没有做过?」有意无意很容易犯这个过失,这个罪可麻烦了。因此,佛教我们忏悔,有意做的,我们要忏悔;无意做的,也要忏悔。「忏悔法」就是后不再造,从今而后,我小心谨慎,不犯偷盗戒,这才叫真正忏悔。不是在佛菩萨面前念个忏悔偈就完了,那个没有用的,那个有口无心,那个叫「不通忏悔」。$ V: {) @1 l+ J. u

, Y  z; }# d  ^8 v, r) j3 g! `) Y  同时我们要晓得,现在我们所遇到的,所见到的,这个「僧物」不会像《戒经》里的结罪这么重。原因在哪里?过去我在台北,有一位赵默林老居士,有一天他在功德林餐厅请我吃饭,吃饭的时候就向我提出一桩事情。他说:法师,我很忧虑。我说:你年岁这么大了,念佛也念得不错,你忧虑什么?他说:现在很多人都造阿鼻地狱的罪业,没救怎么办?我说:哪些人?造了什么重罪?他说:五逆罪里的破和合僧。破和合僧决定堕阿鼻地狱。我听了之后,我说:没事,没事,咱们好好的吃东西。他说:怎么了?我说:您老人家学佛很多年了,见过许多道场,你冷静想想,哪一个道场里面住的是和合僧?结果他听了这个话,想了想,笑了一笑。这一个寺庙住两个和尚都会打架,他怎么和合?这不是和合僧。如果是和合僧,这个罪就决定堕阿鼻地狱。六和敬谁做到?六和敬做不到,虽然住在一块儿,不是僧团。当然,说人家是非、破坏人是有罪的,但没那么重。这他才放心,这饭才吃得好消化。
/ n. Q0 P% F! o7 N3 Z
3 z$ C( k) s" m8 Q# n0 b4 H2 X  我们今天讲的这个僧物,偷盗是决定有罪的。我们这个是不是十方僧?不是。十方僧,只要是出家人到这个地方来,一定要接待。我们今天不是哪一个来都接待的。现在很多道场,如果跟他没有相当的关系,一餐饭都不留,这就是后来所谓的「子孙庙」。子孙庙是家庭,师父传给徒弟,一代一代承传的,跟家庭没有两样。这样性质的道场,罪就没有那么重,因为不会结到十方法界去了,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才知道僧团之可贵。真正一个和合僧团,这个地方诸佛护念,龙天拥护。不是一个真正僧团,谁来拥护?妖魔鬼怪。他也有很大的势力,也不可以侵犯。我们一般人的福德、智慧、神通都比不上他,他也有很大的势力,但是那个不是佛道场,结罪有差。华聚菩萨讲的这个是真正的和合僧团,这个罪他就没有办法救。* {* ^% i8 i  K- i. ]  e

. R, L3 r* u. D6 `5 Y; j" w  【二十八、常住物,乃至冒渡等,凡有所私,悉名偷盗,罪不可悔。】
6 G4 t2 ?( {$ j; E5 N- y8 Q+ y
( f" g9 k0 F- ^* G2 }4 B" K  『常住物』。这都是讲真正的僧团,真正的僧团一定要修六和敬,不修六和敬就不是真正的僧团。『乃至冒渡等』,冒渡是什么意思?也是属于偷盗。「冒」是冒充,「渡」是渡河,从前渡河要船,坐那个船有一些可以免费的。他冒充身分也免费了,这一类的就叫偷盗。类似这种情形非常多,譬如用种种巧妙的方法逃税,逃税是偷盗国家的,这个罪很重。应该纳的税一定要纳,如果图一点便宜,偷税,这个罪是非常的重;世间人不晓得,乃至于世间法律也没有范围到这一桩事实,它的事实很少人知道。  \; w5 Q% c" a2 a. G/ f0 k
  y( x, q/ Z7 a: c
  『凡有所私,悉名偷盗』。所私,就是你私人占有。僧团的东西,常住的东西,公共设施,你据为己有,这都是偷盗。『罪不可悔』,因为它结罪的范围非常大。由此可知,常住物一定要爱惜。爱惜常住物是真正的修福,那个福报之大,也不可思议,轻易损毁,都有罪过。' P* f3 q! a! C5 X

' P8 Q% e; M8 N# C  【二十九、古云:「人非善不交,物非义不取。非财害己,恶语伤人。」世儒尚然,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3 18:50:14 | 显示全部楼层
况释子视金玉如瓦砾者乎。】* {  e0 s) `/ @* P+ L2 `
% T5 t6 ~5 |9 g' C4 L$ j/ D8 i2 G+ z
  『人非善不交』,这是讲你平常结交朋友,跟人家往来,你要有能力辨别善恶。恶人,我们「敬而远之」,尊敬是对的,「远」是不学他,不常常跟他在一起。善人,我们尊敬他,向他学习。『物非义不取』,义就是应该的;别人的东西,不是我应该得到的,决定不取。
0 H3 D  b! q8 `. i
+ ]+ W1 ]& Y8 D  『非财害己』,非财就是非义之财,自己不应该得到的,你去取得,结果是伤害自己,犯偷盗罪。纵然你会钻世间法律的漏洞,逃过了,但逃不出因果,后世的果报不能避免,学佛的人一定要明了。/ i$ g( o7 A/ h* _% ]: p
  [& _- t* P( L+ J
  『恶语伤人』,指恶口,说话粗鲁,伤人之心,跟人家结冤仇。我们常常讲:「说者无心,听者有意」。听的人误会了,这个都会造成冤冤相报,所以言语要谨慎。《戒经》里面常常劝告我们,不可以戏论,戏论就是开玩笑。开玩笑,有的时候不谨慎,说这些话的时候,人家听到有意就怀恨在心,「你讽刺我,你含沙射影」,他会有这样的想法。我本来没有这个意思,说说玩玩的,哪里晓得他听了之后就怀恨在心。怀恨在心,以后遇到机缘他就会报复,这个东西很麻烦。这个报复有的时候不是这一生,来生多生多劫缠绵不清。所以玩笑都要少开,不要开玩笑。
$ h, @4 [  |4 v) l' B. ?% z# ~) A5 R7 q
  『世儒尚然』,世间读书人都懂得这个道理,对行持、言语,他都谨慎小心。『况释子』,释迦牟尼佛的弟子,学佛之人。『视金玉如瓦砾者乎』,出家修道对于这些财物绝对不重视,不把它看在眼里,心心念念存的是道,而不重这些物质。可是我们在现前这个社会里面,道场为什么不和?大家都知道六和敬好,为什么做不到?就是因为道场这里头有名有利,争名夺利,这就不和了。为什么会争名夺利?不知道什么叫盗,不相信因果,所以他才敢。他要是真正明了盗,真正相信因果报应,他不敢做,绝对不会做。今天佛教不能振兴,真正的原因在此地。我们好心出家了,希望将来有一个好的结果,这些道理不能不探讨,因果报应的事实不能不相信。我们很冷静的观察,因果报应的事实就在眼前,处处可以见到,怎能不提高警觉!! F, [( P+ Z7 c4 O4 B

3 H" s0 J/ v- ~0 i  【三十、经云,佛夙生作贫人时曰:吾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9 A* _' |$ m) P+ E! o' X

. q  p9 _; r% I( I3 E* N" ]7 I% e  佛在过去生中也受过贫穷的果报,六道里面的甘苦,他是过来人。我们生生世世也是从这里经过的,我们忘掉了,所谓是隔阴之迷。他说:『吾宁守道,贫贱而死,不为无道,富贵而生。』这就是佛跟众生不一样的地方。他重道,不重世间的富贵。世间富贵不免轮回,换句话说,三恶道就决定有分。我们今天的道就是念佛求生净土,这是佛教导我们的,这个法门在一生当中决定成就。今天就讲到此地。* q4 n: u- y5 J1 b( C- Z: k" ~. P
; O' |! t6 Z7 h- k2 p9 P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9 04:44 , Processed in 0.073777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