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057|回复: 1

【若为大水所漂,称其名号,即得浅处。】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4 13:13:1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心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浅说》
3 a/ v! Z( ]. Y2 K1 o% j; D4 Y; [

, n4 a9 m3 i4 R5 g" S* L2 h0 G& Z' y$ g. _$ E+ f
  这段文是说明观世音菩萨,能救度水灾的文。
7 G  K/ B2 a4 D) K2 s, o" k  Z  「若为大水所漂」:就是如果被大水所漂流。
% C8 w9 u+ A/ B) k! u* M  「称其名号」:就是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1 S" J  s) s6 J$ N
  「即得浅处」:是即时能够得到水流浅的地方。
* Z4 w1 B7 E+ h3 u. M  世间的众生,如果有人遭遇到大洪水的灾难,被洪水冲流到江河里;或者失足,跌入深渊大海中;或者行舟航海,遭遇暴风大浪,舟船倾覆,掉入海中的时候,是会被大水漂溺,而有生命的危险的。可是,在这千钧一发的时侯,只要你肯一心称念观世音菩萨的圣号,菩萨就能运用他的慈悲神力,使你漂流到浅水的地方。既然漂流到浅水的地方,就不会被淹溺,而能免除水灾的厄难了。
! Q6 g" e7 M9 F; v; S  在这段经文中,是「即得浅处」的「即」字,是「即时」的意思。所谓「即时」,就是当你被大水所漂流,忽然想到慈悲救苦的观音菩萨,而一心称念观音圣号的时候。就在你受水灾,称念圣号的时候,菩萨马上就能使你漂流到浅水的地方。这就是说明菩萨感应之速。这句「即得浅处」,和总答文中的「即得解脱」句,是互相照应的。如果我们凡夫,在远处看到他人,被水漂流,而想要救他的时候,就得赶快跑去他的附近岸上,再跳入水中,然后游泳到他的身边,才能把他救起来。这一来要化费一些时间,如果危急的,可能就没有办法救他了。可是,菩萨慈悲神力,只要你称念他的圣号,他马上就来解救你,使你即时就漂流到浅水的地方,而得到解脱。这就是菩萨不思议神力的道理。可是进一步说,菩萨的慈悲心,是遍满在一切空间的,所以一切众生,都在菩萨的心中;而一切众生,都有良知善性,这良知善性,就是菩萨的慈悲心,所以菩萨也在一切众生心中。因为菩萨心中的众生,称念众生心中的菩萨,所以感应之速,就好像桴鼓,随扣随响,即时就能得到解脱了。, W, V5 h5 T% U+ V
  在法华感通记载说:唐朝有一位岑景仁,从少年的时候就很虔诚的诵普门品,及持念观音菩萨的圣号。有一天,到苏州乘船,船只巅覆,堕入水中。就在这生命危险的时候,听到有人说:能诵普门品的人,就能够免除水难。这位姓岑的人,听到人家说这些话,很清楚的听到说三遍,结果他就浮到水面,过一会儿就漂流到岸上,而得解脱水灾之难,而同舟的人,都被溺死。从这则感应的事迹,我们就可以知道,诵普门品和持念观音圣号的功用,真是不可思议!
. y* ^3 n( ^1 ]3 S4 \  上面是从有形相的水,说明观音菩萨灵感的道理,现在再约无形相的水来说。无形相的水是什么?我们岂不是常听到「爱河千尺浪」这句话吗?所以这无形相的水,就是贪爱的心理。可不是吗?世间上有很多青年男女,当他们堕入情网而不能达成目的时候,就双双去跳水自杀。这岂不是先被无形的爱欲水所溺,然后被有形相的水所淹死吗?所以这无形的水,就是说明贪欲的心理。凡夫的欲心无穷,而男女的性欲尤甚,所以男女的情欲,足以代表其他一切的贪欲。
  s3 p  T, r5 o0 |" Z" ^% \  在后面免三毒的经文中,有「若有众生,多于淫欲,常念恭敬观世音菩萨,便得离欲。」那一段话正是说明自心的欲念,所以这里所说无形的水——情欲,应该是说明外来的欲境。在这人欲横流,世风日下的今日,有很多因单恋而被害的案件。在报纸上常常看到,因为追求女朋友,而被拒绝,就向女朋友泼硫酸,或者刺杀女朋友,受到这种被害的人,就是被无形的欲水所溺。生在这时代的少女弱妇,为了情爱的纠缠,真是苦恼太多,但不必害怕,只要你肯一心称念观音菩萨圣号的时候,菩萨必定能使对方消除无理追求的欲心,使你脱离情网的灾难!
- Y* K1 h! N. f2 l/ E$ M5 b
/ o7 O  @  A9 }6 D4 Y+ Y: i% h  辛三  能救风灾
* g- J) s- [7 s0 n* {2 Z* C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15 12:53:33 | 显示全部楼层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2 N. m; z# f+ F* L& A! p' e  t- ^' M  大势至法王子与其同伦五十二菩萨即从座起,顶礼佛足而白佛言:我忆往昔恒河沙劫,有佛出世,名无量光,十二如来相继一劫,其最后佛名超日月光,彼佛教我念佛三昧。譬如有人,一专为忆,一人专忘,如是二人,若逢不逢,或见非见;二人相忆,二忆念深,如是乃至从生至生,同于形影,不相乖异。十方如来怜念众生,如母忆子,若子逃逝,虽忆何为?子若忆母如母忆时,母子历生,不相违远。若众生心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去佛不远,不假方便,自得心开。如染香人身有香气,此则名曰香光庄严。我本因地,以念佛心入无生忍,今于此界,摄念佛人归于净土。佛问圆通,我无选择,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得三摩地,斯为第一。
, |1 _5 Q$ \% I4 n$ |$ c7 R
4 g: f. s# I+ s( O; z: U. K地藏孝亲网  http://www.dizang.org/2 s9 q7 q, ]+ l1 z& ]! @) `) Z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5 10:11 , Processed in 0.07608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