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117|回复: 5

[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第二一八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5-26 18:53: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8 X- F  t6 \2 M
0 X/ g! L. c% f2 Y) q[净土大经科注讲记·净公上人]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八集
9 e: G' L- p$ D# F
9 h1 o; I4 A4 R1 s: i2 ~/ Z) G1 ~* @# b" \3 \- j
净土大经科注  (第二一八集)  2012/2/29
! i! V( o2 A# y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218$ X& N* a( d/ H9 o: B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五百五十八页,第七行当中下面看起:
5 G) \5 q* U" f3 T* c! X8 o4 D「或有三昧,但能除瞋,不能除痴贪;或有三昧,但能除痴,不能除贪瞋」。这个地方前面一句是《安乐集》的原文,它重复了一句。除瞋不能除痴贪,除痴不能除贪瞋,八万四千三昧,像这种情形很多。「或有三昧,但能除现在障」,过去不能除、未来也不能除。「若能常修念佛三昧」,显示出念佛三昧的殊胜,「无论现在、过去、未来一切诸障,悉皆除也」。我们细心去观察,农村里头这些阿公阿婆老实念佛,真的他们都得念佛三昧,现前贪瞋痴不是没有,有,很薄、很淡薄,不太与人计较,过去的业障、未来的诸障统统都能除,所以这些人往往念佛往生,瑞相稀有,都显示出念佛三昧不可思议。9 g/ {% s, o7 ~$ x5 X+ z) _4 C$ z
前面这个一段文意思非常之深,经上讲的『所修善根』,这一句含的意思,是指十方三世一切诸佛所修的功德。忆佛念佛,「感恩图报,思欲齐等」,感恩图报这个地方应该是一句,只有知恩他所以报恩。人为什么感恩这个念头很薄?就是因为他不知道恩,不知道恩是因为他没有吃过苦头。从小在艰难困苦环境当中长大的,这种人知道恩,别人对他有一点小的帮助,他一生都不会忘记。生在富贵之家,从小娇生惯养,他不知道感恩,他受一点委屈一定就是抱怨,怨天尤人,感恩的心生不出来。所以我们看到曾国藩先生,在清朝没有人能够超过他的,他做过四个省的总督,管四个省在清朝只有这一个人,一般做总督的是管两个省,他管四个省。对他家的子侄晚辈管教非常严格,不准许有豪华奢侈的这种娇生惯养,他是完全反对。自己的事情一定要去自己做,不需要别人服侍,晓得生活的艰难,不是容易事。所以他的家一直到今天都还很兴盛,子孙书读得好,在社会上也相当有地位,台湾的曾宝荪就是他的后代,这名教授。
: w8 T7 F3 y2 G( w' O5 `& J由此可知,这家庭教育比什么都重要,教育一定要扎根。不是从根本上教的,不容易保持一生不改变,所以高名厚利的诱惑,把不住就变心了。我们从什么?不是从根扎的教育就容易变节。这个不能怪他,要怪他那我们就错了,这个有它历史的环境、渊源。佛在这部经上说得好,「先人无知,不识道德」,佛的这几句话用在现前这个社会,非常恰当。「无有语者,殊无怪也」,做什么样的错事都要原谅他,不是他的错,是什么?家里没有教好。古时候的教育是家庭承当的,国家把这个责任也责成于每个家庭。
0 w5 [. G' R  E# m讲家庭,绝对不是现代的家庭,古时候的家庭是社会组织,这一个家族不分家的统统生活在一起,它是个社会形态,它有组织的。所以有家道,有家规,有家学,教育是家学负责的,有家业,家庭的事业,所以养老育幼都是你家的事情。不像现在,家没有了,外国人也没有家,所以养老育幼要靠国家。国家养老育幼远远不如家庭,因为家庭有亲情,有天伦之乐。国家来办养老院、来办幼儿园,那个天伦之乐没有了,永远享受不到了,这人生的真正乐趣没有了。这些问题全都是教育的问题。古老的社会,家庭真的是有乐趣,现在人无法想象到。纵然你去读古书,你也无法体会到,你没有看到过、没有经历过。我能够看到、能够经历到,十岁以前,十岁我们从农村搬到城市里面去就没有了,再也看不到,再也享受不到。何况比我年龄小的,比我小五岁的就不行,就完全不知道,他太小了,他记不住。感恩图报,我们看到这四个字感触很深。思欲等齐,这个地方等齐是向阿弥陀佛看齐,我们学佛要学跟他一样。+ N" y9 V+ ^8 b  A
亲情是至乐,但是这种情执有副作用,这个副作用就是叫我们离不开六道轮回。所以在极乐世界,给诸位说,极乐世界没有这种亲情,极乐世界有爱情。这个爱也不是我们世间人所想象的爱,因为世间人所想象的爱里面有欲望。极乐世界的爱没有欲望,是清净的,是理智的,所以佛经上不用这个名词,不用这个字汇,把它改了,叫慈悲,慈悲就是真正的爱情,理智的不是感情的,用这个来代替天伦之乐。佛法真实之利就是叫我们离苦得乐,天伦之乐在极乐世界可以享受。真的,我们过去生中,父母妻子、兄弟朋友这些亲属,有很多他们遇到佛法、遇到净宗,念佛都往生了,我们不知道,我们只记得这一生,过去生中记不得。但是生到极乐世界,生生世世的事情都记得,那些人往生到极乐世界都遇到。所以极乐世界不寂寞,到极乐世界看到过去生生世世的父母、兄弟姐妹、夫妻子女、亲戚朋友,都在极乐世界大聚会,那是天伦之乐。只有在极乐世界有办法聚会,他方世界就很难。
9 C; r4 _% N0 C1 L: t, X2 p1 @# y你看忆念佛德,感恩图报,思欲齐等,这才叫做忆佛,「忆佛念佛,现前当来,必定见佛」。《安乐集》里头跟我们讲念佛三昧的殊胜,能除一切的罪障、业障,能除贪瞋痴慢疑,能除怨恨恼怒烦,能消杀盗淫妄,这些业都能够消除。最后给我们结论,「是故法藏菩萨,于净心诸行中,首云但乐忆念诸佛」。古大德有很多人把这个诸佛解释为六字洪名,「南无阿弥陀佛」,这名号当中就含摄着有诸佛,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一个都不漏,所以念阿弥陀佛一切诸佛统念到了。我们的观想必须要观想极乐世界的阿弥陀佛,为什么?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往生极乐世界。底下一段行寂静行,「行寂植德」。这经文:
$ X3 U1 o' c5 I【行寂静行。远离虚妄。依真谛门。植众德本。】: q! q( T  H0 d1 Q! |) M
做人必须要如是,这才像个人,像一个好人,像一个圣人,像一个菩萨,这就对了。批注里头,『行寂静行』,「《探玄记》云:无余涅槃名寂静。修彼名行」。《华严经探玄记》贤首国师的著作,给我们解释无余涅槃名寂静,这个境界高了,无余涅槃是法身菩萨证得的。无余是什么?身体不要了,证得涅槃。涅槃不是死了证得的,这观念一定要搞清楚,涅槃是活着证得的。活着,我还有身体在,那叫有余,叫有余涅槃,我还有一个身体在,有余涅槃,身体不要了,叫无余涅槃。所以涅槃,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8:54:32 | 显示全部楼层
不能把涅槃看作死就是涅槃,如果死就是涅槃,哪个不死!不个个都入无余涅槃了吗?入无余涅槃,这个地方身死了往生到哪里?诸佛如来的实报庄严土,法身菩萨永远不搞六道了,不但不搞六道,连十法界都丢掉、都放下,这才叫无余涅槃,那是什么功夫、什么境界?超越十法界。身体不要了,回归自性,在净土里面讲回归常寂光,这无余,证得妙觉果位,是这个境界。修彼名行,彼就是无余涅槃,修无余涅槃是什么人?一定是等觉菩萨,他证得无余涅槃,就回归常寂光。5 ]! U0 K: n0 R, d' m+ u/ C
「又《资持记》曰:寂静,即涅槃理也」。确实涅槃就是寂静的意思,寂是寂灭,静是清净,寂灭清净到极处就是涅槃。寂灭,灭的是什么?灭的是烦恼,三种烦恼都灭了,无明烦恼、尘沙烦恼、见思烦恼都灭了。这是因灭了,因灭果当然就灭了,果是什么?见思烦恼的果是六道,尘沙烦恼的果是四圣法界,无始无明习气的果报是法身大士的报土。这三种东西统统都灭尽了,所以六道没有了,十法界没有了,实报土也没有了,回归常寂光,这涅槃理。常寂光是涅槃的理,也是涅槃的相,也是涅槃的作用,一而三,三而一,一即是三,三即是一,不能分割,分割就错了。
7 J( L4 L8 I6 V$ K* t6 P「又世尊释迦牟尼圣号」,牟尼就是翻译作寂静,或者是寂默,寂静是释迦牟尼佛的名号。我们知道佛菩萨没有名号,离一切虚妄哪来的名号?佛菩萨的名号是表法的、是教学的。一切菩萨到我们地球上来成佛,应该用什么名号?就要用释迦牟尼。为什么?用这个名号才能治地球上众生的病,它是对治的。释迦牟尼佛到极乐世界成佛一定要称阿弥陀佛,用释迦牟尼到极乐世界没用,为什么?他们没有这个病,所以这个名号到那里不起作用。你看那个地方的人,人人都慈悲,人人都清净寂默,他都做到。于是我们就晓得,佛的名号表性德,菩萨的名号表修德,性德是果,修德是因,修因证果。释迦的意思是仁慈,牟尼是寂默,佛就用仁慈寂默来教化地球上这些众生,为什么?他们没有仁慈,自私自利,必须用仁慈,这就是教化地球上众生的总纲领、总的原则。对人要仁慈,对自己要寂默,寂是清净,寂默或者是寂静,静是三昧,清净三昧,也就是我们经题上所说的,「清净平等觉」,就是牟尼的意思,对自己一定是要用这个心;对别人要慈悲,大慈大悲,「无缘大慈,同体大悲」。我们看到佛菩萨的名号,也就知道他教化众生,那些众生是什么样的根性,大致上都能够了解。
7 y$ S, [1 K' C0 _  s7 r《理趣》,这是《般若经》的批注,「《理趣释下》云:牟尼者,寂静义。身口意寂静,故称牟尼」。身寂静,身不动;口寂静,口没有言语;意寂静,意没有念头,这寂静。身口意寂静,这是对自己,释迦牟尼,牟尼是对自己,释迦是对别人,对别人要仁慈,对自己要寂静,自行化他。「又《大日经疏》云:牟尼者,寂默义也。常寂之土,微妙寂绝,幽深玄远,不可以言说之。如是法界寂然大灭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净,故名牟尼」。这个把牟尼说到极处,《大日经》是密宗最主要的一部经典。牟尼,寂默之义,什么地方是寂静?常寂光土,一片寂静。微妙寂绝,这四个字用得好,微是玄微,妙是非有非无,寂绝,到了极处,微妙寂都到绝处。特别这个妙字,妙是活泼,因为它能现万法。这四个字,惠能大师开悟说了二十个字,二十个字都在这四个字里头。常寂光里头什么也没有,什么现象都没有,但是它能生万法,它不生不灭。常寂光有见闻觉知,而又如如不动,能接受一切众生之感,一切众生起心动念它统统能够摄受,不但能够摄受,它还有反应,反就是应,众生有感,常寂光有应。
% b, n+ H, m4 i1 a常寂光我们在前面学过,常寂光就是法身,常寂光就是法性,常寂光也叫自性,也叫真心,也叫本体,一切万法之所依。我们也不能离开常寂光,任何一法都不能离开常寂光,常寂光是本体,它确实微妙寂绝,幽深玄远。不可以言说之,就是言语说不出,我们要细心去体会。如是法界,指的常寂光,寂然大灭度法,唯佛一人究竟清净,牟尼讲到极处是妙觉如来。谁能够入常寂光?入跟证的意思是一样,入是契入,契入就是证得,只有妙觉如来他一个人,这一人就是这一个阶层。不像实报土,实报土有四十一个人,就是四十一种,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等觉,四十一个住实报土。常寂光土只有一个就是妙觉,等觉菩萨把最后一品生相无明习气断掉,实报土就不见,常寂光现前,这就契入常寂光,这叫究竟涅槃,也就是究竟的寂静。这是牟尼的圆意,是圆满的意思,是圆满的圆,不是原来的原,圆意。) n) p3 P& f- K4 ]8 W8 n
「今经所云,行寂静行是大菩萨入无余涅槃之行」,我们就晓得,这个大菩萨是等觉菩萨,等觉菩萨断最后一品无明习气,他就入常寂光。常寂光里头所有现象都没有,叫无余,没有物质现象,没有精神现象,也没有自然现象。「是法界大灭度法」,这在遍法界虚空界里头是究竟圆满的大法,往上没有了。「非指二乘之寂静行也」,二乘寂静行在哪里?在四圣法界声闻、缘觉,还是下面两层,叫小乘涅槃,没有出十法界。大乘这个涅槃,大般涅槃,大乘涅槃,是在常寂光,远离实报土。我们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常寂光有个非常非常微妙不思议的,那像一片光明,光明跟光明互融,一切等觉菩萨入常寂光,全部融成一块,变成一个光,身变成光,土也变成光,那叫什么?真正一体,融成一体,光融成一体。那我们要记住,世尊在《华严》上告诉我们,「一切众生本来是佛」;换句话说,我们本来是一个光体。怎么能把这个光体割成一块一块的?分成这个是我、那个是你、那个是他,行吗?不行,分不出来。譬如我们这个房间里面有很多盏灯,譬如说十盏灯,我们这个光是十盏灯的灯光,这里头哪个光是这边的灯,哪个光是那边的灯?你没办法分。但是每个光确实它还是有,我们熄一盏灯,这个灯的光没有了,收走了,所以这个光是有生有灭。常寂光是不生不灭,是自性的光明,这是性德!永远不能分割,所以没有办法比。我们用这个比还是有差距,我们这个光虽然融在一起,还是有分别,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8:55:29 | 显示全部楼层
有我、有你、有他。, Y7 }5 s( a" U" ?  s# C
常寂光里头没有分别,没有你我他,完全是一体,遍法界虚空界所有一切众生,包括树木花草、山河大地,包括时间、空间全融在一体,这个一体的名号,就叫阿弥陀佛。阿弥陀翻成中国意思是无量,佛翻作觉,觉就是智慧、就是光明。所以常寂光也称作大光明藏,大光明藏就是净宗讲的常寂光。这是究竟圆满的大觉,究竟圆满的果德,学佛终极的目标就在此地。我们就要晓得,一切法原本是融在一体的,迷了之后自以为有一个我,好像从它分裂出来。佛在《楞严经》上有个比喻,把自性比喻作大海,把我们的意识比喻作水泡,大海里面的水泡,水泡多,无量无数,就譬如万法,能生万法,万法。迷了不知道自己是一体,里面去分你我他,起了妄想分别执着,这就变成十法界、变成六道、变成三途,全是假的,没有一样是真的。真的是什么?真的就是常寂光,真的就是一体。如果我们从这个地方,把这个概念建立起来,我们承认,我们肯定,我们的心量就拓开,我们的心量没有一样不包容。换句话说,你的烦恼、习气,无始以来的这业障一扫而空,全没有了,用什么方法能做到?就这一句佛号。你真正了解佛号的含义,你念这句佛号,你的心跟佛号完全相应,就能产生这么巨大的力量,回归一体了。这是究竟圆满的果德,大乘菩萨究竟圆满的大行,佛学名词称之为大般涅槃。这个名词里头含义深广无尽,与我们自己有密切的关系,经上所说的就是自己不是别人。  r4 H4 N! s5 x1 g
我们再看下面第二句,『远离虚妄』,无实,这叫虚,不实在;违反真,这就叫妄。「虚假不实,故云虚妄」,什么是虚妄?除了常寂光之外全是虚妄,或者是除了大般涅槃之外,没有一个不是虚妄。这个里头含有很深的意思,为什么?古人常说邪不胜正、妄不敌真。虚妄的再多,古人有个比喻叫千年暗室,这个房间一千年黑暗,外面阳光照不进去,里面也没有灯,千年暗室就是黑暗这么久,就好比一个人造作罪业,造得很重、造得很深、造得很久,积的有千年万世无量劫的罪业,点一盏灯黑暗就没有了。灯代表智慧,灯代表真实,所以黑暗敌不过真实,千年的黑暗点一盏灯就没有了。这个意思告诉我们,我们无量劫来造极重的罪业,只要一觉,因为那是妄心造的,真心不造孽,真心没有分别,真心没有执着,真心根本就没有起心动念。人要是用真心念一句佛号,抵得一个人一天念十万声佛号念一辈子,甚至于念一辈子还不如那个用真心念一句。为什么真心一念十念往生极乐世界,品位那么高?在这个地方,我们要想几个人用真心?用真心才有这么大的力量,妄心没有。再告诉你,妄心是散漫的,心是散的,真心是集中的。
" b7 ^$ F8 a* i. Q: v8 ~8 z大势至菩萨教我们念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就是把念头集中,将散乱心归一。我们佛门礼节合掌,合掌就是表一心,表真心;没有合掌十个指头散乱,这表示心往外跑。最恭敬把它合一,合一,这合掌中间不要有空,有空隙你还是两个,还不是一个,要把它合拢,这就表一心,一心最恭敬,是这个意思。掌合了,心也真的没有妄念,心里头只有一句阿弥陀佛,没有怀疑,没有夹杂,就一心,这个力量大!真起作用是什么现象?日常生活我用的是一心,我工作也是一心,专注,哪有做不好的!待人接物统统用一心,你证得一心不乱。我念佛的时候一心,其余时间不是一心,你没有证得一心。证得一心的时候要起作用,一切时、一切处、一切境缘,境是环境,缘是人事,跟一切人接触,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接触,统统是用一心。一心很抽象,也不好懂,现在我换个名词给你说,用一个阿弥陀佛的心,这个好懂,这个好落实了。心里头只有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就是我的一心,除阿弥陀佛之外,根本没有第二个念头,你得大圆满。生活大圆满,工作大圆满,待人接物大圆满,你多快乐,你的生活就在极乐世界。极乐世界就是这一心造成,一心哪有不快乐的!孔子所说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讲得浅,佛法讲这一心讲得深。
  W' I  u0 y1 m+ \8 \' o: K9 }下面举个《圆觉经》上的话,「《圆觉经》曰:虚妄浮心多诸巧见,不能成就圆觉方便」。我们一般人所谓心浮气躁,这是虚妄,这不是真心,所以多诸巧见,就是邪知邪见,这个人主意很多。主意很多,真实智慧的人也是主意很多,虚妄浮心的人也有主意很多,一个是从妄心里头建立的,一个是从真心里头建立的。真心建立的巧见一定是利益众生、成就众生,浮心多诸巧见一定是造无量无边的业报,不是纯净纯善。造作罪业的人能遇到这个法门,那是幸运,为什么?有办法化解。没有遇到这个法门,前途一片黑暗,那在轮回时间还很长很长,真叫无量劫,苦不堪言。虽然这个苦也不是真的,但是在他,他真正感受到有苦,好像人作梦梦中,这梦中遇到一个老虎要吃你,你会吓死,吓得一身冷汗惊醒起来,还好这是一场梦,不是真的,真吓到了。如果要晓得作梦,那就行个菩萨道,我舍身喂虎!他不就做好事、做功德了吗?你看就是不知道它是假的,知道假的能舍、能放下了。不知道是假的,以为是真的,就产生畏惧,有恐怖的感受。+ F1 ]2 a4 c" ]1 s
不能成就圆觉方便。就是成就圆觉的方法,成就圆觉最妥善的方法、最巧妙的方法就叫做方便。我们要问,圆觉最殊胜的方便法是什么?还是归到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不可思议。《楞严经》上讲那种修圆觉的方法,二十五个菩萨每个菩萨都说他修圆觉的方便,二十五个菩萨当中有大势至菩萨,大势至菩萨教你念阿弥陀佛,「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个方法修圆觉真的是第一。大势至菩萨在二十五位菩萨排列的顺序,他不是按平常,他是特别,把他特别提出来放在最后,这就告诉你,方便当中的方便。二十五圆通是两个特别法门,另外一个特别的,大家都知道的「观世音菩萨耳根圆通章」,「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这两个方法合在一起,告诉我们什么有没有知道?用口念、用耳听。口念是大势至教的,耳听是观世音菩萨教的,你要懂这个意思,阿弥陀佛从口里念出,从耳里听进去,这样就能摄心,不被外境所转,得功夫成片,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8:56:26 | 显示全部楼层
得念佛三昧。经上你看到的菩萨在表法,教我们怎样念佛,怎样去证圆觉,圆觉就是大般涅槃,圆觉就是常寂光。, e' S6 Y( G5 Q
「又《涅槃经三十八》曰:一切恶事,虚妄为本」。这话说得好,太好了,那虚妄为本怎么样?它敌不过真实,一念真实这些恶事全都消了,它虚妄的,不是真的。我们一念真心就跟常寂光相应,跟所有一切恶事不相应,恶的心、恶的言、恶的行为,一真一切真,全都消除。这是一切大乘经里头,佛为什么教我们要用真心,真心成就无量无边的真实功德,妄心在造孽,这个造业的果就是六道轮回。六道轮回就是一切恶事,虚妄为本之所成就的;那一念真心,就成就了万德庄严的极乐世界。就在这一真一妄,怎样把这个妄转变成真,这是功夫,这就是我们这一生要干的事情。把我们的妄心转变成真心,在事上来说,这叫转凡为圣。凡人是什么?用妄心。圣人是什么?用真心,转凡为圣,果,转十法界为一真法界,转实报土为常寂光,这达到究竟圆满。「是故首应远离虚妄,为止恶之本」,用什么方法?就是一句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止恶之本,阿弥陀佛是远离虚妄。「法藏菩萨所住是真实慧」,这个住是心安住在真实智慧。「所行是清净行」,真实智慧相应的当然是清净行,「故能远离一切虚妄」。真实智慧就是念佛,没有真实智慧,这句佛号他念不下去。为什么?因为他是虚妄的心,虚妄的心跟真实慧不相应,念着念着忘掉了,念着念着杂念来了,不晓得念哪去了,这就是妄心。( Y! h* I/ i; {
如果说是严格的训练自己,要求自己,把真心训练出来之后,用真心,不用妄心,你就已经成佛、成菩萨,你就得三昧,你就真开悟。圣贤就这一念之差,凡圣是一不是二,一念转过来转凡成圣,成大圣,还不是小圣。所以一个造作无量无边罪业,我们在十八愿读到的,「五逆十恶,毁谤大乘」,一念转过来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上品往生,到极乐世界就变成等觉菩萨,这是不可思议,没法想象。那是什么?造作无量无边罪业是妄心,一念转过来是真心,妄是假的不是真的。我们明白这个道理,听到经上讲的这个事,我们会同意,不怀疑。妄是虚假的,根本没有,所以这个提升那么高的位次,这是有理由的,不是无理的。提不到这么高,往生极乐世界,或是同居土,或是方便土,那是什么?你这个真心里头还夹杂一点虚妄,不是纯真。这就是蕅益大师所说的,「品位高下总在念佛功夫之浅深」,那个功夫就是用心,用的真心,用的妄心,道理在此地。法藏菩萨都在这里做榜样给我们看,所住是真实慧。我们把这个真实慧换个名称,阿弥陀佛,所住是阿弥陀佛,所行当然是清净行,所行是阿弥陀佛,故能远离一切虚妄。阿弥陀佛之外,一个杂念都不能渗透进来,纯净、纯善、纯真,我们的成就真的是快速,比禅还要快。( d. I: A4 _: q* z! W
『依真谛门,植众德本』,这菩萨干的。凡夫是依俗谛门,集众福德,这凡夫干的,都在修福。修福也不错,出不了六道轮回,享受人天的福报,是依俗谛,俗谛是虚妄的。「谛」这个字,「真实不虚之义」,我们一般人把它解释为真理,可以这样说法,它是真实的道理。底下说,「世间与出世间之道理」,世间是俗谛,善因善果,出世间,念佛成佛,念佛是因,成佛是果,决定不虚,这叫谛。世间法里头善因善果、恶因恶报,决定是真实,你造作恶因,你在受果报的时候,你决定不能够怨天尤人,自作自受,没有人能够代你。出世间法,念佛成佛要是用真心,快速,为什么有人临命终时,那一念真心,一往生就生到实报庄严土?为什么有人往生,在凡圣同居土下三品往生,品位那么低?用心不一样。净宗里面所说的事一心、理一心、功夫成片,你看三种心,功夫成片生凡圣同居土,事一心生方便有余土,理一心生实报庄严土,用心不一样。当然这个里面,理一心是我们所希求的,临命终时极短的时间真心出现,这真是难能可贵。蕅益大师讲过,这个事情一万人当中难得有一个,有,真的实报土上上品往生,那一点不假。这个人在我们想象,必定有深厚的善根福德因缘,临终遇到善缘,一下触动他,真心发现立刻就提升。如果没有宿世的善根福德因缘不可能,所以这个事情侥幸不得。, |+ ]' u& s+ p) O- C
我们对这些事理都要搞清楚,我们就不怀疑,我们对这个理与事生起恭敬心。我们也懂得了修学的方法,就是这品经里头,这一段经文里头告诉我们,要真放下,放下贪瞋痴慢疑,放下怨恨恼怒烦,放下杀盗淫妄,要真放得下,用这一念心去念佛,我们这一生能成就。成就都在缘,我们今天遇的缘太殊胜了,开经偈上说「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们是真的遇到。古大德讲「无量劫来希有难逢的一天」,我们这一天也碰到了,这多么幸运。碰到了怎么样?有人碰到还是胡涂,没搞清楚,所以信心不坚定,没有认真去干,这种殊胜功德利益,这一生没得到,可惜!那怎么样?诸佛菩萨,连阿弥陀佛都表演给我们看,多听、多讲。多听、多讲就是长时熏修。现在用正法来熏修,没有正法的熏修,肯定就是虚妄熏修,虚妄熏修就麻烦了。不能再用虚妄来熏修了,我们要用正法,正法要精、要一,不能搞杂、不能搞多,学很多种,心都分散了。一种,一部《无量寿经》,一句阿弥陀佛,保证成就,没有一个不成就。真正能够接受、采纳,大智慧人,这人不是普通人,普通人做不到,你叫他一生学一样东西他怎么肯干!  M6 Z# w5 C0 j' U
谛闲老法师学生多,这是近代一位大德,他弟子当中成就最殊胜的锅漏匠,在生的时候,没有人瞧得起他,他的成就第一殊胜。老和尚替他料理后事,赞叹他:弘宗研教的大德比不上他,名山宝剎的方丈住持比不上他。他就是一心干了三年,预知时至,站着往生,往生之后站了三天,等老和尚替他办后事,老和尚弟子当中第一人。在生的时候命苦,不认识字,锅漏匠这个行业现在没有了。我还见过,什么时候?十岁以前在家乡,每年有几次,一年大概有个三、四次的样子,有做这种行业补锅、补碗,你的锅打破、碗打破了,他把它补起来还可以用。现在这个行业没有了,现在讲求消费,打掉就丢掉不要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8:57:23 | 显示全部楼层
再买新的。在从前得到一个新的很不容易,很珍贵,锅碗打破了,碎片捡起来,遇到这些人他会把它补好,补一个锅、补一个碗几个铜板,所以这个行业非常辛苦。他做这么个手艺,这一生是苦不堪言,吃尽苦头。! ?: A+ k) q6 w: C
看到谛闲法师,谛闲法师是老朋友,从小在一个村庄长大的,看到谛闲法师出家了不错,有吃有穿的很羡慕,要跟他出家。把谛闲法师也搞得没办法,因为什么?他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再有出家是年龄太大了,四十多岁了,你在寺庙出家最基本的这五堂功课要会,他一看他没有能力学这个,他学不会的;第二个就学讲经,没念过书,这一门也走不通。两门都走不通,怎么办?所以剃了头没受戒,在乡下找个废弃的寺庙没人住的,叫他一个人住在那里,就教他一句「南无阿弥陀佛」,你就好好念,念累了就休息,休息好了接着再念,不要中断。他听话,老和尚告诉他,你好好念,将来一定有好处。他也不问,什么好处不好处他不知道,就只管念这一句佛号,一心专念,念了三年预知时至,这种人好度。古人有一句话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不移是什么?他不变。上智真正大彻大悟,他一切通达明了,他不变;下愚,锅漏匠这样的,他只学到一句,他不变。所以他们的成就往往是平等的,上上根人上上品往生,这下愚之人也上上品往生,他用真心,他那妄心被阿弥陀佛念掉了。这是中国古人所谓的「愚不可及」,我们比不上他,我们不如他,你不能瞧不起他,他的成就远远在我们之上。" E! V8 o* j/ J! a3 w
《二谛义》这有两卷,上卷里面说,「谛是实义」,就是真实的意思。「有于凡实」,凡夫真实的有,「空于圣实」,空是万法皆空,是圣贤人讲的真实,是二,这两种都是实,所以叫真谛、俗谛。凡夫着有,认为有是实谛;佛法讲空,空是实谛,都是真实的,两种都是真实的,故立二谛,佛说法建立二谛。这个下面有个解释,意思说「凡俗以有为实,圣智以空为实。故有与空皆是实,故立二谛。顺凡俗迷情之法,曰俗谛,或世谛。圣智所见涅槃寂静真实之理,名真谛,或胜义谛、第一义谛」。这是在佛经上有说,佛依二谛而说法,依世俗谛很容易懂,依真谛很难懂。真谛不是世俗人的智慧所能及,但是下愚之人,他不懂这些,你教他念这一句阿弥陀佛,他就死心塌地念到底,这里头有个道理,叫暗合道妙,他虽然什么都不知道,他跟出世间真谛相应。他什么都不问,什么都不想,就这一句阿弥陀佛念到底,他成佛了,而且往生品位之高是你无法想象的,这个不可思议。
1 ?% k2 U5 M# ]8 ^+ O) X李老师当年在世的时候跟我说了好几遍,所以我印象很深刻,他说他想学愚,一辈子都没有学成,愚不可及。我们要学智,上上根人学不到,学愚也学不到,这两种人的成就都是顶尖的。我们尊重上上根人,对下下根人要同样尊重,他了不起,为什么?他没有杂念,他没有妄想,他没有智慧,他也没本事,他干什么也不行,念阿弥陀佛行。这一招给他搞成功,他就是这个本事,往生的时候上上品往生,不是没有道理,他真有道理在。我们今天想学,真想学,可是那个真想学的念头不容易发,心不好发,为什么不好发?世缘放不下。这是什么?这是魔障,世缘是个魔障,障碍你不能往生,或者障碍你品位下坠。谁能够狠下心来把这个世缘一刀两断,这上上智慧,那是真实智慧他才能干,不是上上智慧的人他做不到,一舍一切都舍掉!7 R: j3 h+ U8 D! x* I: A  ]# I$ K# [
我们再看下面,《智度论》三十八卷,《大智度论》有一百卷,这是第三十八卷里头所说,「佛法有二谛」,第一个世谛就是俗谛,第二个第一义谛就是真谛。《智度论》确实佛依二谛而说法,世尊说法四十九年,在最初的十二年讲阿含,多说世谛,少说真谛,所以阿含好懂,全都是讲的世间法。我们今天非常要这些世间法,这个世间乱了,人生活在这个世间,过得太辛苦了,贫贱的人辛苦,富贵的人也辛苦,贫贱的人心不安,富贵的人心也不安,这什么原因?世间法的道理不通。做人,应该要怎样做人?做一个幸福的人,做一个在这一生有意义的人,今天讲有意义、有价值观,做一个好人,不知道怎么做法。现在的人几乎把做人的道理忘失干净,完全没有了,认为做人什么?做人就是要争夺名利,人到世间来就干这个的,争名夺利,打得头破血流,两败俱伤,这样过一辈子。生不知道从哪来,死也不晓得到哪里去,迷惑颠倒,造作无量无边的罪业,怎么会有好果报!圣贤有正法,佛菩萨有正法,他不能接受,于是也就没有人讲了,这个世间人愈活就愈苦。- \8 c9 l3 o% P# e, U2 H
我们从这二百年的历史,过去一百年我们没有见到,我们看古人文字记载;最近的一百年,这八十年在我们记忆当中,我们见到、听到、接触到,用十年十年来算,一个十年不如一个十年,是走下坡。科技虽然发明,人虽然是富有,生活比从前方便,可是在精神上非常痛苦,物质生活也痛苦。现在苦到什么程度?是过去人从来没想象过的,作梦也想不到,饮食起居都没有安全感。吃东西怕中毒,喝的水怕有毒,甚至于呼吸空气怕有毒,还要戴口罩、戴防毒面具,吓成这个样子。这人活在世间有什么意思!一块清净的土地没有了,这些东西科学带来的,农药、化肥、化学品都是科学的产品,染污了河流,染污了海洋,染污了大地,植物长出来都是很奇怪的样子,是又大、又好看,但是养分没有了,养分没有了无所谓,怕里头还带的有些病毒。这种顾虑古人没有的,我们把时间缩短一点,七十年前人没有这顾虑,喝水,在野外小水沟的水舀起来就能喝,没有听说生病的。我们在抗战期间当中逃难,走在山边、河边甚至于田边,这个田里面有水沟灌溉的,那水都可以喝,没有听说哪个生病的。顶多有些人讲卫生的带什么?带大蒜,怕喝的水不干净,大蒜瓣吃两颗喝水。所以旅行的时候这个大蒜瓣是一定会带几颗的,用这个来解毒,你说有没有效?真有效。为什么有效?一切法从心想生,吃了这个就没事,我就很安全,他就真安全。
) j) @) d& v) k1 Y哪有现在的人这个也害怕,那个也害怕,你就晓得这个生活多苦。逼得我们现在自己耕种,自己种一点菜,自己种粮食,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5-26 18:58:21 | 显示全部楼层
在澳洲我们就真的干起来。我们自己不会种,不会种但是有办法,我们请农夫,我们给他工资一天多少钱,让他来替我们耕种。还是非常好,收成我们自己吃的,卖掉之后那些钱付工资还有余,还有多余,一方面我们向农夫学习,一方面请他来帮助我们。去年我在澳洲,主食,我们实验种的小米,不错,收了一万三千公斤。我们吃不了,大部分都卖掉,卖的钱付工资还有多余的,这给我们非常大的信心。我们买了大批农地,大概合中国有一万多亩,今年就计划着种稻米,种麦子,种玉米、马铃薯、花生,这些都可以做主食用。我们没有化肥、没有农药,我们的农田都放念佛的佛号,阿弥陀佛,蔬菜、树木花果、稻田统统都是一片念佛声。我们的农产品比别人好,农夫来看都很羡慕,他们感到很惊讶,不用化肥、不用农药,种出这么好的东西。问我怎么种的?我说你去听。听到都是阿弥陀佛,这是什么声音,很好听?我说我们就是用这个音乐种出来的。我们慢慢的来推广,用阿弥陀佛佛号来耕种,这个好,这得阿弥陀佛威神加持,这种农作物是最有营养的,真正养人的,还跟阿弥陀佛结了很深的缘。
) q( K3 u: e8 N4 [. ~7 T所以佛用二谛,我们也要学二谛,《智度论》上说,「一者世谛,二者第一义谛。为世谛故,说有众生。为第一义谛故,说众生无所有」。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这是第一义谛,这是佛法所说的真相。又《大乘义章》第一卷说,「俗谓世俗。世俗所知」,这是一般世间人所知道的,这叫世谛。「真者,是其绝妄之称」,就是离一切虚妄,这是真谛。这是境界高一层人他们的看法。现在这还是世俗,量子力学家看清楚了,他们知道这一切法,就是物质现象、精神现象是假的,不是真的。这就是说,佛菩萨讲的真谛,是他自己亲证的境界,现在世俗人能用科学这些仪器探测,发现佛菩萨所证得的是真的,不是假的。他们所探测,探测到了,但是他们没证得,他们是藉科学仪器见到的,不是用自己禅定功夫见到的。" w1 a  O& G# i$ ^  X& Z5 F! U
诸佛菩萨他们是从甚深禅定里面见到的,他得受用;科学家是藉用外力来探测到的,自己不得受用。这原因在哪里?原因他没有把妄放下,带着妄见到真,这是科学家。佛菩萨他把妄放下,他见到真,所以他得到真的受用,科学家没有得到真的受用。真的受用是智慧现前得大自在,这个大自在就是心能控制物质。他们现在发现,认为这个念头可以控制物质,理上讲得通,事上现在在求证,不能像佛菩萨用得那么自在。佛菩萨完全用在生活上,确实他所得到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这个真是得大自在。这是科学家纵然发现,经上讲的这些奥秘,宇宙的奥秘,他不得其用。可是我们相信那些科学家很聪明,我相信慢慢的他会走向佛法,走向佛法是什么?把虚妄的放下,他也能证得真实。这就是上智,上上根人好度,他能接受,他不怀疑,科学家将来都变成佛菩萨。这是二谛说出来。下面是解释门,真谛门、俗谛门,门是什么意思,现在时间到了,这个门道怎么进去,我们下一堂课再学习。  C- X4 W" c# T) \9 T% d
5 H0 D6 a' w: [& a- M
) f1 J7 m$ g% q" \
; O" |0 I! I7 M5 t/ z+ b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8 12:42 , Processed in 0.093331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