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402|回复: 1

为什么保不住一念觉?为什么会退?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6-1 19:47: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净公上人净土大经解演义》
4 z# }, A2 f+ T6 I2 j9 H. h$ m- ~
$ |7 ^  ^$ X! V0 i7 W! R  P( z8 k% z2 X; N1 g9 ^) J
摘自净土大经解演义-第254集(净公上人)5 h3 P% _! {" C) F
「第四十八,现证不退愿」,这是大愿最后一愿。「愿曰:于诸佛法,不能现证不退转者,不取正觉」,这里面特别重要的这个「诸」字,于诸佛法。「不退转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不更退失,略云不退。即梵语之阿鞞跋致(详见前注)。盖以菩萨行愿,难发易退。据《仁王经》别教之信位菩萨,名为轻毛菩萨,随风东西。又南本《涅槃》曰: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见少违缘,于阿耨菩提即便动转;如水中月,水动即动。」我们看146/ w3 D7 q' C. l  O; E7 N
这一段的意思。佛法成就,从理上讲确实是一念之间,凡夫一念觉悟就圆成佛道。一念觉,有没有?非常可能有,但是第二念他就迷了,他不能保持。保持这是功夫,果然能够保持住,念念都不退转,这人就成佛了。有没有这个例子?有。释迦牟尼佛给我们做这个例子,菩提树下夜睹明星,大彻大悟,那就是一念觉,一念觉,念念觉。在中国禅宗惠能大师给我们做了这个例子,他二十四岁,也是一念觉,念念觉,他不退转了。这个不退转是一时顿证三不退:位不退、行不退、念不退。我们为什么那一念保不住?问题的关键在此地,为什么保不住?根本的问题是我们的认知不够,所以烦恼习气不能放下,问题在此地,都在自己。
$ |- c' d& t+ s   弥陀世尊这一愿不可思议,愿十方世界一切菩萨闻名,现证不退,慈悲到极处!念老为我们注解的,「不退转者,所修之功德善根愈增愈进」,增是增长,功德增长,善根增长,好事!「不更退失」,这叫不退,就是梵语的阿鞞跋致。阿鞞跋致也是阿惟越致,是一个意思,翻译的翻得不一样,原文完全相同,它的意思就是不退转,这个不退转是三种不退转,刚才说的。位不退,位不退什么时候证得?十信位初信位的菩萨、小乘初果须陀洹就位不退,绝对不会退堕到凡夫,他是圣人,虽然没有离开六道,他决定不堕三恶道。证得须陀洹之后,如果没有特别的因缘,天上人间七次往返就证阿罗汉果。无论这个世间有没有佛出世,有佛出世他证声闻果,没有佛出世他证缘觉果,这善根深厚的人,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扎根教育做得太好了。他扎的是什么根?是成佛之根。成佛的根是什么?是放下见思烦恼,位不退。从须陀洹到阿罗汉,都叫位不退。他是不是真的不退转?他也会退,但是最低他退到初果,初果就不会再退,是他的底限,进进退退,初果到四果,四果到初果。& G2 @' P5 E- l7 N$ {' ?
  为什么会退?我们看底下说,「盖以菩萨行愿」,不是说发愿,愿发了,发了之后要行、要做到,这桩事情「难发易退」。「据《仁王经》别教之信位菩萨」,注意,这是别教,跟圆教大大不相同,圆教的信位菩萨不退转了,他证得不退转,别教要初住,别教初住菩萨等于圆教初信位的菩萨。所以它的信位菩萨「名为轻毛菩萨」,像羽毛,在风中随风飘流,「随风东西」。我们现在的话说,禁不起考验,遇到善缘,他的功德善根增长,遇到恶缘,他就退了,这是别教信位菩萨。「又南本《涅槃经》曰」,《涅槃经》有两个本子,南本、北本,这是古时候翻译,一个是南方翻译的,一个是北方翻译的,一个四十卷,一个三十六卷,分量都不少。经上说,「无量众生发阿耨菩提心」,就是发菩提心,「见少违缘」,就是很少违背你意念的这种缘,也就是说你不喜欢的这个缘,于阿耨菩提就动转,你心就动,我们讲动摇,信心动摇,「如水中月,水动即动」。) \, \1 p) ~9 ?- ^' b
  在这个娑婆世界,实在说,帮助我们提升的这种善缘少,帮助我们退转的这些逆缘太多太多,你所见的,你所听的,你所接触到的,无不是退缘,都是叫你退转的。我们要晓得,只有佛菩萨帮助我们坚定信愿,我们愿不愿意亲近?佛菩萨在哪里?佛菩萨无处不在,佛菩萨无时不在。你说我没看到,那是你没智慧,你没有清净心。你要有清净心,你要有智慧,你就见到佛菩萨了。这一句「阿弥陀佛」是佛,一句「观世音菩萨」是菩萨,你知不知道?知道。你念就清净,你不念就不清净。你念佛,佛在你心里头;你念菩萨,菩萨在你心里面。心里有佛菩萨,退缘就没有了,你只有进没有退。是不是这样的?这个话你听懂了吗?听懂了,可是转身就忘掉,心还是被外面境界所转。这什么原因?身见没破,念念想着我身体,在这一生一世当中,把这身体看得太重了。不仅这一生,生生世世。人死了还有个中阴身,他也是看得太重,所以他还是在退转,还是得不到解脱,不知道这个身是假的,不知道这个身体不是我。你把它看得那么重,你的亏吃大了。) V6 a% ~5 r  A) u9 N
什么是「我」?给诸位说,阿弥陀佛是我。「我心是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是我心」,你们常常念《三时系念法事》,中峰禅师不是这样子说的吗?他说的一点都不错。你们念得多了,几个人肯定承认我是阿弥陀佛、我是观世音菩萨,几个人承认?你不肯承认,那有什么法子?你要承认这个臭皮囊是我,这就是你退转的第一个因素,根本的因素。我们要真正147
1 V; w7 Q, L/ t, w: b! P; q& z$ S$ C如弥陀世尊的弘愿,世尊在经教里常常告诉我们,遍法界虚空界是一个自性清净圆明体,是一体!生佛一体,生佛不二。生是众生,佛是诸佛,弥陀是诸佛的总代表。所以六根在六尘门头动摇了,这个时候是什么?这个时候叫迷了,一动就迷了。怎么办?赶快提起,提起正念,提起正觉。什么是正念?什么是正觉?就是阿弥陀佛。记住,诸佛菩萨的名号就是正觉,就是正念。古大德常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是什么?自私自利的念头,名闻利养的念头,在五欲六尘起贪瞋痴慢的念头,念头起来就造轮回业。念头才起,意在造业了;开口,口造业了;行动,身造业了。这很可怕!不能不知道。所以「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这两句话是非常重要的警惕。学佛人,特别是净宗同学,念念不离阿弥陀佛,成就自己,念念不离观音菩萨,救护众生。帮助苦难众生这个时候,你是观世音菩萨,放下这个工作的时候,你就是阿弥陀佛。用阿弥陀佛成就自己,用观音菩萨帮助别人,这样才能够现证不退。
9 {! N- e+ H( n「又喻曰」,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6-1 19:48:1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佛在经上说的。「譬如鱼母,多有胎子,成就者鲜。」鱼我们知道,鱼生的子很多很多,但是鱼子能变成小鱼,小鱼能变成大鱼,这个机会太少了。为什么?鱼子都被别的鱼吃掉,小鱼被大鱼吃掉,确确实实一千颗鱼子难得有一、二个会长成,又「如庵罗树,花多果少」,佛举这两个比喻。「众生发心,乃有无量,及其成就,少不足言。故云:鱼子庵罗花,菩萨初发心,三事因中多,及其结果少。」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我们要警觉到。
$ Q# ~' T- f# b- Z( _今天我也把这些方法非常具体的说出来了,供养给大家。你修净宗,你求生净土,我们要跟阿弥陀佛融成一体,我的心是阿弥陀佛的心,我的身是阿弥陀佛的身,我的念是阿弥陀佛的念,念念不离阿弥陀,不怀疑,不夹杂,不间断。世尊所谓「制心一处,无事不办」,我们把制心一处就是「阿弥陀佛」这一句圣号,我就把心制在这一处上,什么事都解决了。一生的学习就这一部经,常常念这部经。初学的人读诵,把一部经念上一千遍,一般可以能背诵了。还不能背诵,就再一千遍,三千遍、四千遍。我过去曾经遇到一个人,他念了六千遍,能背诵。有决心!一天念五遍,一年一千五百遍,他念了四年。这是先把它念背。能背之后,叫细嚼,像吃东西一样,不可以囫囵吞枣。细嚼是什么?每天这个《大经解》看一段,细心去看,字字句句里头有无量义,你就细品法味,才真正体会到古大德所说的话一点都不假,「世味哪有法味浓」,真正尝到法味,你连吃饭睡觉都忘掉了,自己精神体力饱满,真的是常生欢喜心。欢喜是自己的受用,同时也欢喜教别人,这就是用自己的法喜、用自己的法味供养众生。绝不能贪多,贪多麻烦就来了,为什么?障碍现前。贪多你就退转,一门深入就不会退转。" l  B* r' t, ]) l+ e
针对现前社会,《群书治要》全世界都需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8 12:28 , Processed in 0.07296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