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168|回复: 30

净公上人:认识佛教——幸福美满的教育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7-9 08:29: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4 G6 o( {3 b6 s4 z
6 ~; c7 D/ I$ D! ?5 c4 Z% E/ S  O
http://www.hhfg.org/jcjx/f34.html4 B* K, `5 A7 @
             净公上人. T" l" c6 I6 d5 ]4 J. K

, X3 F. D+ ~3 }% p前 言( P8 f" l; K( ]: D; {+ P4 g

) {0 N" y: Y3 a  正确的认识佛教,对于初机很重要!很多的同修对佛教的观念是错误的,所以我们广泛的印行、流通此书,帮助初学,把佛教的正确观念树立起来。虽然言未完全尽意,但是真诚的供养、真诚的发心,希望有缘的同修,都能欢喜,并得到真实的受用和法益!# p; L1 B( u  B' B/ `+ {! i

8 X* P6 t" o+ h+ O! X( \ * ^) G; \8 `7 ^* h
◎一、什么是佛法1 Q# e. S" e5 b- n: m
诸位同修:
1 A! \6 t% |2 G% h$ ~  在修学佛法之前,一定要对于佛法有正确的认识。假如我们把佛法认 错了,即使费了许多的时间修学,到后来得不到结果,这就非常可惜!因此,我们先把“什么是佛法”,给诸位同修作最简单扼要的一个汇报。
* X! o4 g4 M  k) T: G& U; ?2 R. j( g) p  佛教的创始人是释迦牟尼佛,世尊在 二千五百多年前,出现在北印度。根据中国历史所记载,佛诞生在周昭王二十四 (甲寅),于周穆王五十三年(壬申)入灭,住世七 十九年。现代中国佛教,老一辈的大德们,对佛入涅 的纪念日,便是用这个纪年。历史上记载他老人家在世的时候,曾经为大众讲经说法四十九 年。佛入灭后一千年,也就是中国东汉明帝永平十年(公元六十七年),佛教才正式传入中 国。我们想要认识佛教,首先要知道:什么是“佛” ?什么是“法”? 什么是“佛法”?什么是“佛教”? 这几个问题,对于我们修学,关系非常之大。“佛”这一个字, 是 从印度梵文音译过来的,它是“智慧、觉悟”的意思。当年为什么 不用“智、觉”这两个字 来翻译,而采“佛陀”这个音译呢?因为佛陀的含意,是无限的深 广,我们中国字汇里的智 、觉二字不能够全部包括,因此,就采用音译,然后再加以注解。“佛”这一个字,有体、 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就体上讲,智有三种 :第一、 “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 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 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第 二、 “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 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 的?从哪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 智”。第三、“一切种智”: 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 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 ”。释迦牟 尼佛,具足这三种智。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 的了解。智慧起用就是 大觉。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类:第一、是自己觉悟了。 第二、是能够帮助别人 觉悟,这叫做觉他。第三、是圆满的觉悟。小乘阿罗汉、辟支佛,这些人自己觉悟。他们自 觉之后,远没有发心,主动地去帮助别人觉悟;经典里常常说这是小乘人。大乘菩萨自觉之 后,能够主动地去帮助一切希望觉悟的人。“希望觉悟”,就是机 缘成熟,菩萨一定会主动地帮助他,使他从自觉到究竟圆满的觉悟。这“究竟圆 满”正如同 其他宗教里面赞美“全 知全能”的主——上帝——一样,在佛教称之为“佛陀”。佛告诉我们,这样圆满的智慧德 能,“觉”就是它的德能,它的作用,一切众生本来具足。圆觉经 中讲得很清楚,“一切众 生本来成佛”;这也是华严经上说的“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 ”。换句话说,众生与佛 都是平等的,没有差别。现在我们把智慧德能都失掉了!怎么失掉的?佛用一句话,把我们的 病根说出来了——“但以妄想、执著而不能证得”。这就是我们的 病根之所在。我们从佛 境界落到今天这个地步,就是受妄想、执著之害;每天还在继续不断的搞生死轮回,也是妄 想、执著;生活过得这么苦,还是妄想、执著。妄想、执著的确是一切迷惑、灾难的病根啊 ! 妄想、执著去掉一分,我们就得一分自在,就恢复一分的智觉;要把妄想、执著断得干干净 净,我们的佛性就重新又恢复了,恢复到本来佛了,这个事实真相佛在大经里面明白的告诉 了我们。大智大觉的对象,就是无尽时空里面所包含 的一切万事万物。这个“万”不是数字,只是形容极多——无量的 无量。佛经上常说,人身 上一根汗毛,或说微尘,这是讲小的。“正报”小的毛端,“依报”小的微尘;大的可到虚 空法界,这一切事物就是我们智觉的对象,佛用一个代名词代表这些万事万物,这个代名词 就叫做“法”。所以“佛法”这两个字连 起来。就是无尽的智慧、觉悟,觉了宇宙人生一切 万事万法。中国人常讲“佛法无边”,确实是无量无边。所觉的对 象没有边际,能觉的智慧也 没有边际。这无量无边的智觉,诸位要记住,是自己的本能。不过这里面还有一件事情是 我们很不容易体会的,那就是佛跟我们讲:“我们本能的智觉与智觉的对象(宇宙人生万 事万物),是一不是二。”这个我们很不容易理解。实在说,如 果我们很冷净的去思惟、观 察:假如佛所说的这句话真的能成立——这个智觉是究竟圆满的——,那这句话就可以相信 ,我们便应该相信;如果说“能知”跟“所知”是对立的,这个智与觉就很难讲到圆满;换 句话说,那是有限的,不是究竟圆满的。但是佛告诉我们,“能知、能觉”与“所知、所觉 ”是一不是二。这是佛法里面常讲的“一真法界”, 也就是华严最真实、最圆满、最高的境 界。净土宗讲的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属于一真法界。以上,我们明了“佛法”这个名词的含意 ,对于什么叫“佛法”,会有一个粗浅的认识。民国初年有一位 欧阳竟无先生,是当代的 大佛学家,他在南京创立支那内学院,培养了不少的佛教人材,有出家的,有在家的。这
+ `) g8 d4 t8 W* u2 n  一 位大师,于民国十二年,在第四中山大学(现称南京师范大学)发 表了一次讲演,讲题是:“ 佛法非宗教,非哲学,而为今世所必需。”当时在中国引起相当的震撼。他举 了很多例子 为佛法正名。这篇讲演由王恩洋居士整理印成小册,台湾也有流通,诸位仔细看看,他的观 点是非常正确的。- m. O# r) e7 j
! a; D0 ^3 t8 Y* q+ Q+ p* i
◎二、什么是佛教
7 ]( ]. w/ P. q4 }2 T5 Z
! ?+ }, Y& l/ b! O" g" Q! W  佛教究竟 是什么呢?学佛的人不能不知道。“佛教”是佛陀的教育,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8:30:53 | 显示全部楼层
是佛陀 对九法界众生至善圆满的 教育。教育内涵包括了无尽无边的事理,比现代大学里面的课程内容还要多。时间上,它讲 过去、现在、未来;空间上,它讲我们眼前的生活一直推演到无尽的世界。所以它是教学、 是教育,不是宗教;它是智慧、觉悟宇宙人生的教育。中国孔子的教育、是讲一世(一生)— —从生到死的教育。佛法是三世的教育,讲过去、现在、未来。佛教真的是教育吗?如果 我们仔细观察,这个疑问就会消除。在日常生活中,只有教学才有师生的称呼,我们称释迦 牟尼佛为根本的老师(本师),就是表示这个教育是他老人家创始 的,他是第一位创办人。我 们自称为“弟子”,弟子是中国古时候学生的自称。由这些称呼, 我们知道我们跟佛的关 系是师生关系。就宗教而言,上帝与信徒不是师生关系。佛门则是清清楚楚说明,佛与我们 是师生关系;我们与菩萨是同学的关系——菩萨是佛早期的学生,我们是佛现在的学生。我 们与菩萨是前后期同学,菩萨是我们的学长,这事要弄清楚啊。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称呼出家 人为“和尚”,其实在一个寺院里只有一位和尚。“和 尚”是印度话,翻作“亲教师”。 就是亲自教导我的老师,就像现在学校里的指导教授,他是直接指导我的,关系非常亲近、 密切。他若是不直接指导我,就称他为“法师”,这如同学校里的 老师很多,但他没有上过 我的课,没有指导过我。“和尚”与“法师”的差别就在这里。代表和尚教学的老师称作“ 阿黎”。阿黎的言行,可以做我们的榜样,可以做我们的模范,我们可以 跟他学习。这 些称呼在教育里才有,宗教里面没有这种称呼。由此可以证明佛教是教育不是宗教。再从 佛教道场的组织(中国佛教寺院)来看,寺院是佛教教学与佛教艺 术相结合的一个教育机构 ,就像现在的学校与博物馆结合在一起。这种形式,就是现代所讲的艺术教学。现代人处处 讲艺术,佛教在二、三千年前就实行艺术教学了。从寺院的组织也能看出它与现代的学校大 致相同。“和尚”相当于学校校长,是主持教学政策的人,课程是 他制定的,教师是他聘请的,这是和尚 的职责。和尚下面有三位帮助他的人,佛家称为纲领执事,分掌三个部门:掌管教务的称“ 首座”;掌管训导的称“维那”;掌管总务的称“监院”。名称与学校不相同,实际上他们 管的事务跟现代学校里面的教务、训导、总务没有两样,可知寺院机构的组织确实是一所学 校,是一所非常完整的学校。中国过去称之为“丛林”,“丛林”就是佛教大学。我们从 佛教的起源,一直到中国佛教的建立,可见它的确是一个教学的体系,这事实我们必须要认 识清楚,然后才知道我们到底在学什么!. ]' `* k1 n! J9 }% z7 |

6 H$ O3 @' a' t" t6 k+ Q/ C. w) e◎三、现代的变体佛教 # l- \* s3 a  c. ?+ t, O3 V
1 C8 }$ S) Z) u
  目前这个世界上,佛教至少有四种不同的形 式,同时出现在世间,所以把我们 搞迷糊了。第一、是刚才讲的“传统的佛教”, 就是“佛陀教育”。 释迦牟尼佛原本就是这个样子。但是传统的佛教教育现在很少见了,其他的佛教,多少也都 是 变了质的。第二、是“宗教的佛教”。佛教 本来不是宗教,现在变成 宗教了。今天我们听人家说佛教是宗教,我们也没有办法否认!为什么呢?摆在外面的形式确 确实 实是宗教。不象从前的寺院丛林,每天上课八个小时。现在你们看哪个寺院上八个小时的课 ?古时候中国寺院每天上课八小时,修行八小时。修行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坐禅,一种就是 念佛。所以修行人每天用功十六个小时,解行相应。上课是听讲、研究讨论,是理论上的; 然后修清净心,修觉、正、净。每天有十六个小时在用功,妄念当然少了,所以成就很快。 现在我们所见的佛教道场只是每天供供佛,修一点福报而已,佛教确实变成宗教了。第三 、是“佛学”。佛教变成学术,变成哲学了。 现在有些大学开“佛经哲学”这一 门课,把佛的教法当作哲学研究。为什么把佛教当作哲学来研究也错了呢?诸位想想,佛教 教育是一个完整的大学,所有的科系统统都包括了,现在只认定它是哲学部门,把它缩成这 么一点点,所以这也错了。欧阳先生讲得很好,佛教不是哲学,也不是宗教,佛法就是佛法 ,佛法是为一切众生所必需。为什么?它真正能帮助我们解决所有的问题,从现前的生活问 题,到将来的生死大事,没有一样解决不了的。可见得佛教的教学内涵是非常精深广大,认 作学术也是变质。第四、是“邪门外道的佛教”。 这是最近三、四十 年才出现的,那是非常的不幸。诸位要知道,宗教的佛教是劝善的,劝人做一个好人;学术 的佛教追求真理、研究知识,对社会没有多大的伤害;若是变成邪教,变成外道,利用人性 的弱点,拿着佛法作招牌,欺骗众生、伤害众生、扰乱社会、危害大众的安全,那是变质变 得太不像话了,变得太过分了。这些邪门外道也有一些言词、一些行为,很能吸引人、诱惑 人。一旦涉入,等到事败, 知道吃亏上当,后悔就来不及了。诸位同修,目前佛教在社会上有这四种,我们要把眼睛 睁大,要看清楚、想明白,我们究竟要学哪一种佛法,对于我们才真正有利益。
6 a5 {3 n, ?! t* R) i: p4 }2 ?  s$ t 
) E  v* `5 U. d! M7 Z" z◎四、佛陀教育的目标: n6 f. \) S3 \7 X
% I* b% L# v8 u8 a/ C# C6 z! n
(一)佛教的学位制度
- v* w0 ]# _- n) V  佛教既然是教育,它的教育目的是什么?佛在 许多的经论中,常常讲到“阿耨多 罗三藐三菩 提”,这是梵文音译,尊重所以不翻;这是佛教教学的总目标,翻成中文是“无上正等正觉 ”。可以将它分为三个阶段说明:第一、是“正觉” 。第二、是“正等正觉”。第三、是“ 无上正等正觉”。世尊告诉我们,世间人对于宇宙人生也有觉悟,只是觉悟 不圆满。像科 学家、哲学家、宗教家,对于世间事理他确实知道不少,但是不能算“正觉”。为什么不称 他为正觉呢?因为他虽觉悟,但是他的烦恼没有断,他还有贪、、痴、慢,还有是非、人 我。换句话说,他还是凡夫,不是圣人,所以不能称为正觉。如果是贪、、痴、慢,人我 、是非、烦恼,都断尽了,没有烦恼了,佛就承认这个人是“正觉”,他得到了“正觉”的 学位;佛教里面称他为“阿罗汉”,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8:31:52 | 显示全部楼层
这是最低的一个学位。阿罗汉 以上的学位称为“正等正 觉”,“等”是等于佛,但还没有成佛。 “等”是指他用的心跟佛用的心是一样的。由此可 知,阿罗汉用的心跟佛不一样,阿罗汉用的心跟我们是 一样的,差的是我们有烦恼,他没 有烦 恼,这个心在佛法里面叫“识心”,就是假的心,不是真心。我们 用的心都是假的,都是妄 心。所以人与人之间往来,不要太认真,今天别人对你好,要知道是假的,不是真的。面对 虚情假意,不可以当真;当真,你就生烦恼了。再看世间人今天说爱,明天就离婚了,这成 什么话呢?可见这不是真的!菩萨用心是真的,真心是永远不变的。佛用真心,菩萨也用真心 ;佛用的是“园满的真心”,菩萨是“分证的真心”。佛在经上用月亮来做比喻,十五的满月 比喻佛的心。菩萨的心呢?像初三、初四的月牙。你看月牙上的月光,那个光是真的?还是假 的?真的!一点也不假,只是不圆满而已!所以说初三、初四,一直到十四,都是菩萨心,他 是真心,但没有圆满,我们称为“正等正觉”。阿罗汉与辟支佛用 的心,好像是水里的月亮 ,镜子里的月亮,叫镜花水月,都不是真的。从用心上看,菩萨的心跟佛的心很相似、很接 近,是真的,不是假的;所以纵然是初位菩萨,刚刚破一品无明,证一分法身,他用的心就 是真心,绝对没有虚妄,这叫“正等正觉”。修学得到正等正觉, 这个学位称为“菩萨”。阿 罗汉好比是学士,菩萨好比是硕士,佛好比是博士。所以“佛”是 通称,不是释迦牟尼佛一 个人独称;任何人智慧达到究竟圆满,就是真心圆证,就称之为佛。佛所证得的是“无上正 等正觉”。所以佛、菩萨、阿罗汉是佛教学位的名称,他们都是人,不是神仙 ,诸位千万不 要把他们神格化了!总之,佛是觉了宇宙人生的真相,拥有究竟圆满的智慧,这也是佛教教 学的目标。所以佛法是智慧的教育、智慧的教学。
" g7 e* @% ^* Q' z" Q* ](二)佛教的教学目标' E9 t5 e. W+ o( X5 @3 z
  佛教教学的方针是彻底破除“迷信”。 佛门常讲:“破迷开悟,离苦 得乐。”迷是什么呢?对自己、对生活环境的真相不了解。因为不了解真相, 往往就看错了 ,也想错了;看错、想错,也就做错。做错的结果就是苦啊!如果一个人对于宇宙人生的真 相能够真正理解,没想错、没看错、没做错,所得的结果一定是快乐。所以“破 迷开悟”, 是从因上说;“离苦得乐”,是从果上说。为达到这个目的,佛教 教学的方针是“破除迷信 ,启发真正的智慧”,让我们有能力在现实环境里辨别:真、妄、邪、正、是 、非,乃至于 善、恶、利、害。然后再帮助一切众生建立理智、大觉、奋发、进取、乐观、向上的慈悲济 世的宇宙人生观。可见佛教既不消极,也不落伍,是能给我们真实利益的。无量寿经上讲: 佛教是圆满地帮助我们解决众生一切苦难的问题,让我们每个人在这一生中得到幸福快乐、 家庭美满、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大同。这就是佛教在我们世间的目标,至于往后的目 标——断烦恼、出三界——,殊胜的利益,就更不可思议了。所以大家要认清楚,佛法是 教学,是真的能让我们得到真、善、美、慧,永恒真实幸福的教育成果。( C3 }5 Z. |' p
; g- e: e# E2 x! l4 l3 k
◎五、佛陀教育之入门——地藏经
. M. w: Z5 P% q* |6 J# S% k0 `
7 i- W/ b1 Z. N* I(一)大圆满. P! y0 \+ w3 w/ b+ J
  佛家的 教学目的、方针我们知道了。再要说明的就是佛一生中所说法。佛说什么法?就是给我们讲 解宇宙人生的真相。后来学生把它纪绿下来,就是现在的经典;经典就是佛教的教科书。大 乘佛法启蒙的经典就是地藏经——初学入门一年级的教科书。这层真实义在地藏经上给我们 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但是它不是用言语说的,它用放光来表示。世尊在这个法会上,一开 始就大放光明——放无量的光明。经文上记载有:大圆满光明云、大慈悲光明云、大智慧光 明云、大般若光明云、大三昧光明云……,一直到大赞叹光明云。这十句是表法的,不是只 有十种,而是代表无量无边。因为中国人一般认为从一到十,十是一个圆满的数字,这和无 量寿经里讲“无量”的意思,完全相同;无量寿经上讲的“无量”,就是地藏经上讲的“圆 满”。圆满讲了十个,那么无量呢?只讲一个“寿” 。诸位要晓得,不单单是无量寿啊,是一 切都无量!一切无量中寿命是第一!诸位试想:你有无量的田园、无量的金银财宝,如果没有 寿命,谁去享受呢?所以净宗用一个字——寿——来代表一切无量,而地藏经里就用十种光 明云来代表。一即是多,多即是一,无尽的宇宙人生都给我们说明了。佛到底依据什么给 我们讲经说法?给我们说明宇宙人生的真相?第一就是“大圆满光明云”。密宗讲的“大圆 满”就是显宗讲的“真如自性”;真如自性就是大圆 满。真心、第一义谛,都是显示大圆满 的意思;下面接着举出九种都是说明“大圆满”。给你讲“慈悲”,慈悲是圆满的。给你讲 “智慧”,智慧是圆满的。样样圆满、事事圆满,没有一件事情不 圆满,这才叫大圆满。大圆 满就是我们自己的真如本性。佛是从这个地方给我们说出无量无边的经典,告诉我们宇宙人 生的真相。所说的一切全是我们自己本来具足的,都是自己本有的。因此,世尊四十九年所 说,没有说到别人,全说我们自己。所以这个教育跟一般教育的确不一样,是与我们自己切 身相关的。总而言之,释迦牟尼佛为一切众生,说什么法呢?一言以蔽之,就是为我们说大 圆满法。世间人每天辛苦、努力地工作,为的是什么?什么力量在推动,使他们勤苦工作 ,早出晚归?我想大家都能够答出,是“名、利”。“ 利”比“名”还重,假如今天一点好处 都没有,一分钱都得不到,他肯不肯去做工呢?自然就懈怠了,提不起劲,不肯工作了。所 以,社会运作的动力根源就是“利”,其次就是“名” 。佛菩萨既不爱名,也不要利,他在 十法界比我们还要辛苦,比我们还努力,在那里认真教学,这是什么力量在推动呢?这个力 量就是第二句讲的,“大慈悲光明云”。诸位想一想,做母亲的对 于她的孩子——特别是婴 儿——照顾得无微不至,她为的什么呢?她是为名?还是为利?她什么都不是,那是出自于内 心的爱护,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8:32:49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爱心就叫“慈悲心”。佛对于一切众生,大慈大悲 ,这种慈爱是平等的、是 没有什么条件的,这是一个无比强大的力量永恒的在推动着诸佛菩萨,无有止境的在十方世 界教化无量无边的众生。所以在“大圆满光明云”之后就说出“大慈悲光明云”。我们学 佛的人,自己修行,也劝导别人修行,这就是弘法利生。将佛法介绍给别人,推荐给别人, 这是什么力量?也是慈悲的动力,这才是真正的佛法。假如是为“名”去讲经,打自己的知 名度;或为“利”——讲一部经要收多少钱,那就大错特错,完全 不是佛法,根本与佛法的 精神完全相违背。佛法自行、化他没有任何条件;佛法流通,亦复如是。再看现代印的经书 ,往往印上“版权所有,翻印必究”。这是生意买卖,不是利生流 通。人家送我佛书,我看 看版权页,如果有这八个字,我就不看了。问我为什么不看?真善知识,为利益众生,必定 不要版权,欢迎翻印;心量大,报恩慈济心切,心行相应的,其言语文字才可做后学参考。 心量窄小的,名利没放下的人,怎么能写出好东西!怎么能说出大圆满!那何必浪费时间、浪 费精力!慈悲要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不能够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是迷、是错误的。所 以 佛门里常说:“慈悲为本,方便为门。”这是佛教化众生的两大原 则。后来佛家又说:“慈 悲多祸害,方便出下流。”这与正说恰好相反。原因在哪里?如果失掉理性, 感情用事 ,那慈悲就是祸害,方便就下流了。因此接着就讲“智慧大圆满” 大圆满的智慧 流出大圆满的慈悲。智慧就是方便法,用种种不同的方法手段,加上大慈大悲的力量在推动 ,这样才能够帮助无尽的众生破迷开悟、离苦得乐。第四句讲“大般若光明云” ——圆满的 般若。“般若”跟“智慧”的差别在哪里 ?大般若经上讲得很明白:“般若无知,无所不知 。”“无知”是“般若”; “无所不 知”是“智慧”。换句话说,一个是“体 ”,一个是“用 ”。或者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观察这两个名词,我们的理解就能更清晰一些。 能够说明宇宙 现象的这种智慧,叫做“智慧”;能够断烦恼、破无明的智慧,叫 做“般若”。般若智慧能 断无明烦恼,称为“根本智”。能够解释宇宙万有现象,称为“后得智”。诸位要知道:“ 后得智”是从“根本智”里生起来的。如果自己对于 整个宇宙的大圆满,你不能彻底证得, 怎么能说得出来呢?修行人证得的是般若波罗蜜。像中国的禅宗不是单讲六度里的第五度 ——禅定波罗蜜,而是讲“般若波罗蜜”。你看六祖惠能大师,在 坛经中就叫大家总念“摩 诃般若波罗蜜多”,可见禅宗修的是般若,不只是禅定。般若、智慧;一个 是讲智慧之体 ,一个是讲智慧之作用。一个是“无知”,一个是“无 所不知”。诸位一定要知道,只有无 知的般若才能够断烦恼、破无明。无明、烦恼破尽了,就证得自性的大圆满,恢复自性本有 的能力,它起作用就是无所不知、无所不能;智慧、般若的光明云,它含有这么深的意义。 这两种智慧(智慧跟般若)都是前面教学目的所说的“ 无上正等正觉”,也就是“究竟圆满的 智慧”。智慧是从哪里来的呢?是我们的本能,自性本具的、本有的。现在 没有了,到哪 里去了呢?佛跟我们说是我们自己迷失了,不是真的失掉,只要觉悟,智慧就恢复了。那么 要用什么方法帮助我们破迷,恢复我们本性本具的圆满智慧?佛教给我们一个方法——禅定 ,在地藏经上称为“大三昧光明云”。“三昧”是梵语,翻作“正受”,就是禅定的意思 。佛法讲修行(修是修正,行是行为),就是把自己错误的行为 修正。行为,实在太多了, 哪能说得尽呢!所以佛法,把无量的行为归纳为三大类:一、是身体所造作的,身业行为。 二、是言语所造作的口业行为。三、是起心动念,意业行为。行为无论有多少,总不出这三 个范围,所以叫“三业行为”。思想错误了、见解错误了、说话错 了、动作做错了,这叫错 误的行为;把一切错误修正过来,才是修行。三业行为的修正,是要以心为主,禅宗讲:“ 修行要从根本修。”什么是根本呢?“心”是根本, 起心动念是根本。心正,我们的 言行一定正;心不正,就是想学也学不像,很容易被人看破,所以要从心地修起。三昧就是 “心定”。佛法讲行门是无量无边,有八万四千法门( 法是方法,门是门道),这许多方法、 门道都是修定。千万不要以为只有禅宗才修定,其实哪个宗派不修定?只是不叫禅定就是了 。净土宗“一心不乱”就是禅定;教下修“止观”,止观就是禅;密宗里面“三密相应”, 相应就是禅。由此可知,佛教宗派、法门里用的名称虽然不一样,实际所说的是同一件事。 所以说“法门平等、殊途同归、并无高下”,那一种方法我用得很 习惯、用得很自在、很顺 利,我就用那个方法。佛法修学最要紧的,就是“一门深入”,不 要搞很多法门,法门多就 会产生迷惑,反而不容易成就,这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观念。“三昧”是佛家修学的枢纽。戒 、定、慧三学,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所以般若智慧是从禅定中生出来的,这是自性本定, 称为“大三昧光明云”。十种光明云,前面一半是讲原理,后面 一半是讲原则。原理就是 佛说法根椐的原理,我们说出来了,后面讲原则。第一、是“大吉祥光明云”。吉祥是什么意 思?凡是我们本分应该得到的,我获得了,这是“吉祥”;我不该 得的,我得到了,那就 不吉祥了。这是吉祥的一般定义。它在此地含意是非常之深。尽虚空遍法界,无论是理论, 无论是现象,都是我们应该知道的;一切万事万物的受用,也是我们应该要得到的, 这称为“大吉祥”。例如:念佛一心想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西方极 乐世界的依、正壮严,是 你应该享受的。你要是生到华藏世界,毗卢遮那佛的依、正壮严,也是你应当享受的。这是 吉祥的本意。在这个地方佛应机说法,这就是最吉祥。佛说法,第一绝对不违背真理,也就 是宇宙人生的真相决定不能违背。第二还要适合众生的程度。假如不合程度,程度浅的,讲 得太深,他听不懂,这是枉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8:37:03 | 显示全部楼层
才不致于犯过失。犯什么过失呢?——自赞毁他。这就犯了大戒,是错误的。在修学纲领 上,像观无量寿佛经的缘起中说,韦提希夫人家庭遭了很大的变故,对于人间疾苦,才真正 体会到,这才要求释迦牟尼佛说:“这个世界太苦了,实在没有意思,有没有更 好的生活环 境、更清凉的世界、没有造恶的世界,我希望往生到那里。”释迦牟尼佛非常 慈悲,就把十 方诸佛的世界,以神力变现在她面前,让她自己去观察、选择。她实在也不负释迦牟尼佛的 期望,她选中了西方极乐世界,要求释迦牟尼佛教给她往生西方极乐世界的方法。佛在没有 说明方法之前,教她先修三种净业,并且告诉她,这三种净业是“三世诸佛净业 正因”。这 一句话非常重要,使我们明了三世一切诸佛(过去佛、现在佛、未来佛)修行证果,都要依此 三福为基础。这好像我们盖楼房一样,无论盖多高、盖什么样式,地基都是一样的。“净业 三福”就是佛法共同的基础,一定要从这个基础上建立,才能成就一切佛法。 这是非常非常 重要的。
1 ~1 e2 g2 m/ j  1、人天福净业三福,第一:“孝养父母,奉事 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第二:“受持三皈,具足众戒,不 犯威议。”第 三:“发 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共十一句。我们在经中看到,佛 常叫着“善男 子、善女人”。什么叫“善”?“善”的标准是什么?就是要具足这三种净业。十一句都做到 了,才是大乘经上所称的善男子、善女人,可见其标准很高。如果是小乘经,那只具备前两 条就够了。如果是人道、天道里面的善男子、善女人,只需具足前面一条就够了。今天我 们讲“地藏经”是大乘佛法,“无量寿经”也是大乘佛法,所称的善男子、善女人, 三福十一句都要做到啊!若有一句做不到,就不能称为善男子、善女人。我们读经,想想自 己是善男子、善 女人吗?佛说法,无论是讲基本的修学方法,还是讲宇宙人生的真理,字字句句都与大圆 满相应。也就是说都从真如本性里面流出来的,法法皆是大圆满。这三福十一句,也是字 字圆满。我们看第一句:“孝养父母”。这个“孝”字是会意字,我们要体会这个字的意义 。它上面是“老”,下面是“子”,这就 是告诉我们,上一代跟下一代是一体,是一不是二 。西方人父、子是二,不是一,所以有代沟,这不是孝道;“孝” 是没有代沟的。过去还 有过去,未来还有未来。过去无始,未来无终,无始无终本是一体。就是我们佛法里面讲的 ,“竖穷三际,横遍十方”。换句话说,整个宇宙就是一个“孝”字;尽虚空遍法界,就是 一个“孝”字。但是,什么人能够把孝道做 得圆圆满满的呢?只有 诸佛如来。如果不成佛, 孝字怎么做也做不到大圆满。“孝养”孝指理性,养指行德;不但 是奉养父母之身,须知养 父母之心,养父母之志。戒经说:“一切男人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这是把孝顺父 母的心发扬光大,尽虚空遍法界,就是一个“孝道”。所以大乘佛 法是建立在孝道的基础上。 佛法是师道,是以孝道为基础,没有孝道就谈不上师道了。一个人如果是不孝敬父母,而会 恭敬老师,这在理上是讲不过去的;这种情形必然别有企图——存心巴结老师,必是不怀好 意。孝顺父母又尊重老师,才是理所当然,人人应该如此。明白这个事实真相,才知道佛菩 萨、中国古圣先贤教导我们的就是“孝道”。“地藏菩 萨本愿经”,是佛门的孝经,唯有“ 孝敬”才能开发我们自性无尽的宝藏。“孝敬”是性 德,唯有性德才能开 发自性。因此在 这三种净业里,它排在第一句,是根本的根基,是非常的重要。中国人敬祖先,祖先去我们 很远很远,几百年、几千年、几万年,我们逢年过节还要纪念他。为什么要纪念呢?诸位要 明白其中的道理,就晓得纪念的意义了。因为他跟我们是一体的、没有分隔的,一心真诚的 纪念,就是自性的一念相应。我们连远祖都念念不忘,眼前的父母哪有不孝顺的道理呢。远 祖都还念念不忘的人,一定会孝顺父母。孝顺父母的人就会尊敬师长,这是性德之大用。假 如有人不尊敬师长、不听老师话、不好好的学,父母就操心了,那就是不孝。再者兄弟要和 睦,若不和睦,使父母忧虑,也是不孝。工作认真负责的人,一定奉公守法,不使父母担忧 ,不让父母牵挂,这也是孝顺。所以孝道确实是性德的究竟圆满,佛教导我们从这个地方学 起。尊敬老师,佛是我们最早的老师,二千五百多年前创始的 老师,我们连这位老师都尊 敬,都念念不忘,眼前的老师哪有不尊敬的道理呢。同样的道理,我们供奉佛像,不是把他 当作神明来看待,而是把他看作现前;是返本报始,是报恩的意思。这就是为什么佛弟子 要供佛像、要供祖先。它那非常深远、广博的教育意义就在其中。让我们看到祖宗的神位, 看 到佛菩萨形像,就想到孝敬——孝亲尊师。佛法在地藏经上大圆满之后,接着就讲“慈悲 ”,三福孝亲尊师之后接着是“慈悲”。从这里我们 就晓得,“慈悲”是性德,是非常重要 的一门科目。孝敬扩大就是慈悲。慈悲,第一就是不杀,用意很深。如果不熟读地藏经,要 不把地藏经参透,你对于这一句真正的含意就没法理解。真正参透了才晓得,一切恶业中杀 业最重。为什么呢?一切有生命的众生,没有一个不珍惜自己的生命,没有一个不贪生怕 死。虽然杀生是冤冤相报,但是,当他受果报的时候,他是不会想到我前世杀他,今天我应 该被他杀害;前生我吃他的肉,今生我的肉也应该供养他。如果能这样想,业债偿清那就没 事了。假如他不是这么想,怀恨在心,你杀我,我来生一定还要杀你,这冤冤相报就没完没 了 , 且仇恨必定愈积愈深,这才是真正最可怕的。所以讲“慈悲”,慈 悲包括的面是无限的深广 ,佛特别提出这一件事来。换一句话说,杀生就是不敬老师、不孝父母。因为老师——佛— —教给我们五条根本戒,第一条就是不杀生,我们今天还在杀生,违背老师的教训,就是不 敬老师。不敬老师也就是不孝父母,因为父母希望我们听老师的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8:38:00 | 显示全部楼层
依照老师的教训去奉行 。今天不听老师的话,去杀害众生,不但失去慈悲心,孝敬也都丧失了,这个意义很深很深 的,大家要细细去体会。最后面一句是“修十善业”,十善业是 世间善法的标准。佛告诉 我们,能够修这十种善业,决定不堕三恶道。上品的十善业能够生 天,如果再加上禅定、 四无量心——慈、悲、喜、舍,那就生到很高的天界了,如色界天、无色界天。 “十善”佛将 它归纳为三大类:身、口、意。身业有三: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这是对在家同修们说 的。如果是出家,那就改成不淫欲,要把贪爱断得干净。如果淫心没有断,无论修何法门, 工夫善行修得再好,定力再深,也只能生欲界天。欲界有六层天,愈往上,情欲愈淡。由此 可知,真正修禅,得定的人,即使得初禅——世间禅,其定功就能把淫念伏住,决定不起作 用;财、色、名、食、睡,这五欲的念头也都不会生起,虽然没有断根, 但因禅定的功夫,而伏住这些妄念,不使它生起来。如此,才有资格生初禅天以上。晓得这 个事实,就知道参禅得定是不容易的。你去参禅,要认真的想想,财、色、名 、食、睡, 这五欲还动不动心?如果动心,初禅天就没分。真正不动心了,禅定才能成就。所以学禅的 人很多,得禅定的人不多。得小定(未道定)或许有,真正得禅定 生色界天的人就不多了。偷 盗是不与取。比如说有人投机取巧想漏一点税,“漏税”是偷盗, 是偷国家的,所犯的罪更 重了。偷一个人的,将来只还一个人的债。偷国家的,这个国家有这么多的老百姓纳税,人 人都是债主。美国有两亿人口,两亿人都是债主!这还得了,还不清哪!所以真正学佛的人, 一定是奉公守法,决定不敢投机取巧。所以说,不犯盗戒、不犯淫戒、不犯杀戒,这叫做身 业清净。口业有四。口是指言语,有四种善法。第一、不妄语。妄语是存心欺骗人,也就 是不诚实。第二、不两舌。两舌是挑拨是非。在甲面前说:“乙说你的不是。” 在乙面前说:“甲说你不是。”这是斗乱二头,挑拨是非,无论是 有意无意都犯两舌 。我们这个社会,有很多人在无意当中挑拨是非,所以有的时候传话,愈传愈讹,把意思传 达 错误了。本来人家没有这个意思,他在传话中,任意添加增减语句,就把人家的原意全都弄 颠倒了,这是很大的过失。小者使两个人失和,大者使两国交战,这种过失很重,决定不能 够疏忽。第三、恶口。恶口就是说话没有分寸、没有礼貌、很粗鲁,使人听了之后很难受。 第四、绮语。绮语是花言巧语,说得非常好听,可是用意不善。像现在社会上许多电影、歌 舞、音乐,听起来很好听,看起来也不恶,想想这些在教人什么?都是教人造杀、盗、淫、 妄,凡是这一类的都是属于绮语。口要离这四种恶业,口业就清净了。第三是意业,就是 指起心动念。所有的念头归纳为三大类:不贪、不、不痴。“贪”是贪爱,包括吝啬,所 以常讲悭贪。欲望没有满足,莫不拼命在希求,希望得到满足,这是贪心。已经得到的,不 能放下,不肯施舍帮助别人,这叫吝啬,是谓悭吝,这是修学最大的障碍。佛教导我们用 “布施”的方法消除悭贪的障碍。有些老同修,对世法名闻利养、 五欲六尘,他不贪了,这 是很难得;可是他贪佛法——这也想学,那也想学。诸位想想,他的贪心没有断。佛是教我 们要断贪心,不是教我们更换贪的对象啊!从前贪世间法,现在贪佛法,“贪心 ”还是在 ,这是错误的,这是绝对不正确的。所以佛法、世法都不能贪爱,贪爱是一切罪障的根源。 其次恚。为什么会恚呢?贪不到就生恚。如果贪得到,就不起恚心了。恚是很 大的烦恼,这“贪、、痴”称为三毒烦恼。“悭贪” 是饿鬼的业因。人死了为什么会变 饿鬼?贪心没断。为什么会堕地狱?恚没断。为什么会变畜生?愚痴。什么叫愚痴?就是没有 智慧。世法佛法有真有假、有正有邪、有是有非、有善有恶,他不能辨别,认识不清楚,把 假的当作真的,把邪的当作正的,这是“愚痴”,不论他是有意无 意。这三毒烦恼是明心见 性最严重的障碍。佛法的修学,特别是禅宗祖师大德所提倡的,从根本修。根本是心,远离 贪痴,断灭贪痴,真心自然显露,这就是从根本修。合此身三、口四、意三,总称十 善业。我们都能够做到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才能算是世间的善人 。但是这还不符合佛在经典里讲的善男子、善女人,因为那个标准比这个还高,可见最低的 标准我们已经不容易做到。这些年来,提倡选拔好人好事,是不是好人呢?有没有 具足 这些条件呢?如果没有具足这四条就很难就了。选出来的未必是好人。好人的标准要守佛法 这四条,真的不容易做到,但是这是善的最低标准,不能不认真修学。
6 [; \1 B3 Q* U& q1 l: Y  2、二乘福三福第二是二乘福,就是小乘的佛法。我们知道大乘 是以 小乘为基础的。在隋唐的时候,小乘传到了中国,经典翻译得很完整(巴利文经 典只比他 多出五十部),而且也盛行了一段时间,但是时期很短。唐朝的末期小乘就衰 了。为什么小乘佛法在中国失传了呢?诸位要知道 ,从前学佛的人,都有儒家、道家的基础。中国的儒学与道学(道家不是道教) 足以代替小乘 。儒家、道家的思想,确实很接近大乘,因此,在中国儒与道就代替了小乘。过去学佛的人 读过四书、五经,读过老庄这些典籍,所以修学大乘佛法的基础非常稳固,是这么一个原因 ,使小乘衰落。今天我们修学大乘佛法,小乘经不学,儒家、道家也不学。就好像盖大楼而 忽略了建筑地基。甚至连第一层也不要了,就要从第二层盖起,这是空中楼阁——怎么盖都 盖不成。这就是我们这一代,没有见到真正佛法人材出现的原因。小乘佛法是建立在人天 的基础上,就是孝亲、尊师、慈心、修十善业,有这个基础才真正能够入佛门,具足学佛的 条件。入佛门应先拜老师,受三皈戒。三皈戒是很隆重、严肃的大事,不是小事。这是正式 拜释迦牟尼佛做老师,原意一生依照老师的教训来修学,来修行。正式拜老师,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8:38:56 | 显示全部楼层
老师就得传 授修学的总纲领、指导原则,从此修行有了标准,这个标准就是修正行为最高的指导原则 ,这叫“传授三 皈依”。三皈是: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古时候讲三皈,大家都懂,不会 错解意义。但 是,佛法传到现在,大家一听佛、法、僧,不少人错解三皈的意义。听到“皈依 佛”,就想 到佛像;皈依佛像,这错了。听到“皈依法”,就想到经典;听到 “皈依僧”,就想到出家 人,三皈的意思完全给弄错了!唐朝时候,禅宗六祖惠能大师唯恐后人对三皈误解,所以在 坛经讲传授三皈,就不是讲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他从三皈的意义上讲,不用佛、法、 僧的字样,而说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使我们耳目一新,一听就明白其意趣,不至于 误会。然后给我们解释,“佛”者觉也,佛就是觉悟的意思。“法”者正也,法就是正知正 见。“僧”者净也,六根清净,一尘不染。所以我们修行的主要依 据,是要依自性觉、自性正、自性净,这个叫“ 自性三宝”,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而不是皈依某一个人,这一定要认识清楚 ,否则的话才 入佛门,头一堂课就错了,一错就错到底了,你还能有什么成就呢?所以传授三皈时,传授 证明的老师,一定要将三皈的真正意义解说,这才是真正的传授三皈。我们听了欢喜接受、 依教奉行,从那时起,你就是释迦牟尼佛的学生,诸佛如来的学生。如果真正是佛的学生, 经上说有三十六位护法神,日夜保护你。如果皈依错了则是假的,那就得不到诸佛护念,及 护法神的保佑了。先说“皈依佛”。什么叫皈依呢? “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 从久远劫以来,在六道里流转轮回,实在是无依无靠,这是非常的可怜。这是没有遇到真善 知识,没有遇到好老师。今天遇到了好老师,老师教导我们:要从迷惑颠倒回头,依靠自 性觉。自性本来觉,所以皈依佛,不是外面的佛,是自性佛。净宗常说:“自性 弥陀,唯心 净土。”弥陀是自性变现出来的,释迦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十方三世一切诸 佛如来,都是 自性所现的佛;所以我们皈依的是自性佛,就是自性觉。佛就是觉的意思,从现在起我们要 觉而不迷,无论对人、对事、对物,定要觉悟,绝不能迷惑。“觉而不迷”才是真正的皈依 。如果你皈依佛,还是迷惑颠倒,还是颠三倒四,那你并没有回头,也没有依靠,你那个皈 依是有名无实,得不到护法神的保佑,得不到感应。所以一定要认识清楚,皈依自性觉。 第二“皈依法”。“法”是对于宇宙人生 的看法、想法完全与事实真相符合;就是正确的思 想,正确的见解。在佛经里称为“正知正见”,或是“ 佛知佛见”。这是自性的法宝,不是 从外面来的。佛陀教我们从错误的想法、错误的看法,回过头来,要依自性的正知正见,这 个叫“皈依法”。所以“法”是自性的知 见,不是跟着别人走。佛之伟大,佛之令人敬佩, 就在他没有牵着我们的鼻子走,佛完全叫我们做一个顶天立地、独立自主的人,这是他最值 得我们尊敬之处。“僧”是清净的意思——六根清净。六根是眼 、耳、鼻、舌、身、意 ;接触外境有六尘,色、声、香、味、触、法。凡夫根尘相接都会被外境污染。接触到顺自 己意思的,就起了贪心,贪就是染污;不顺自己意思的,就起了恚心,被恚染污。 所以诸位要知道,五欲、七情都是染污。这是心地的染污。佛告诉我们,自性本来是清净的 ,没有染污,我们要从一切染污回过头来,依自己的清净心,这才是“皈依僧” 。三 皈依总结起来说,“皈依佛”就是觉而不迷;“皈依法 ”就是正而不邪;“皈依僧”就是净 而不染。佛教导我们修正行持的三大要领(三个标准)就是“觉、正、净”,这是自性三宝。觉、 正、净,每一个人都有、都具足的。从前把它忘掉了,从今天起要回过头来依靠它。佛告诉 我们,要时时刻刻想到觉、正、净,念念之中想到觉、正、净;要用觉、正、净来修正 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这叫做三皈依,这是真正的皈依。“觉、正、净” 这三个原则 就是三宝。三宝是一而三,三而一。你想想一个觉悟的人,他的见解会错误吗?他的心会不 清 净吗?心不清净,见解不正确,那就没觉悟!同样的,一个正知正见的人,怎么会不觉呢?怎 么会不清净呢?因此,这是一而三,三而一。佛给我们开了三个见性成佛的门,譬如这个佛 堂有三个门,你只需从一门进来,一切全都得到了。因此只要在这三个标准中,采用一个就 可以成功,就全部都得到了。中国大乘宗派里,禅宗选择由“觉” 门进入,要求大彻大悟, 明心见性。教下(禅宗之外,都属于教下),像天台宗、华严宗、 三论宗、法相宗,这些选由 “正”门入——依经典的教训来修正见解、思想、言行。念佛的净 土宗和密宗,这两宗都是由“净”门入— —修清净心。所以一而三,三而一。这许多宗派,在三个标准中任选一门,虽然选择不同, 功效、成果则完全一样。没进门的时候不同(觉、正、净不同), 进了门之后完全相同。此时, 我们才知道,法门真的是平等,没有高下的差别。但是“觉”门定 要上根利智,要很聪明的 人,心地很清净的人才能学,否则的话这个门是走不进去的。你看六祖在坛经里说,他所接 引的对象是上上乘人,如果不是上上根基,这个觉门是走不通的,修了也不会开悟。“正” 门,一般根基都可以走,时间较长,要念很多书,就好像上学一样,由小学、中学、大学、 研究所,要念好多年,路很长。“净”门,净密两宗由此入门,专 修清净心。在这末法时期 ,这两宗很盛行,实在有他的道理。“净门”既不需上根利智,也 不需走很长的路(时间) 。这两宗之中,特别是专念阿弥陀佛的净土宗,比密宗摄受还要广泛,成就还要容易,更容 易得清净心。这是我们首先要将自性三宝认识清楚,知道如何选择法门,作为修行的依靠, 找到真正的皈依处。否则的话,虽然在佛菩萨形像前面受过形式上的皈依,其实从哪里回皈 ?依靠什么?都不知道,这就是错误了。上面所讲的自性三宝,道理也许能够体会到一些; 如果在日常生活当中,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8:39:53 | 显示全部楼层
还是找不到一个依靠,三皈仍然是落空。我们到哪里找到真正的依 靠呢?就是三皈依定要落实在生活里。要知道佛教每一宗都有它依据的经典与修学的方法。 譬如华严宗所依的三宝,“佛”是毗卢遮那佛;“法” 就是“华严经”;“僧”就 是 文殊、普贤,以及四十一位法身大士菩萨僧——修学的榜样——,我们跟他们学,要学得跟 他们一样,这三皈依就落实了。如果是法华宗,它是以本师释迦牟尼佛为主,我们就是依本 师释迦牟尼佛,这是“佛”宝;妙法莲华经是“法”宝;法华经上所说的菩萨是“僧”宝 ,都是我们修学的榜样。净土宗依靠的“佛”宝,就是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就是我们真正的 皈依处;“法”宝,是无量寿经和净土五经一论;“僧 ”宝是观音、势至、文殊、普贤诸大菩萨。学观世 音菩萨的慈悲,学大势至菩萨的专一。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说,大势至与其同伦等 ,自从开始皈依起,一直到成佛,修的就是一心专念阿弥陀佛。就这一句佛号, “不假方便 ,自得心开”。“假”是借其他法门来帮助,修净业 者不需要借助于其他法门,从初发心到 成佛,就是专念阿弥陀佛,那要怎样念呢?他的秘诀是:“都摄六根,净念相继 。”“净念 ”,是念佛时,没有怀疑、没有夹杂、这个心是清净的,一定要用清净心来念 。“相继”, 是一句接着一句不间断。“不夹杂、不怀疑、不间断”,这是大势 至菩萨教给我们念佛的秘诀 。“净念相继”“都摄六根”,念佛决定 成功。夏莲居老居士编了一部“净修捷要”,他说 :“净宗初祖,大势至菩萨。”我初读时,为之警觉,从来没有听 人这样说过,等理解后, 我非常赞叹、非常喜欢!他讲得太正确了。大势至菩萨是尽虚空遍法界,第一个专修念佛法 门的初祖,是法界初祖。我们再回头来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释迦牟尼佛示现成佛,第一部 讲华严经。华严会上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导归极乐,则华严经里普贤菩萨是娑婆世界的初祖。 无量寿经传到中国,东晋慧远大师在庐山建念佛堂,集合志同道合的莲友一百二十三人,依 无量寿经专修念佛法门。他是中国净宗初祖,所以我们今天讲净宗初祖,就有三位。中国初 祖,慧远大师;娑婆初祖,普贤菩萨;法界初祖,大势至菩萨。我到美国弘法,李炳南老 师特别嘱咐,应将净宗传到西方国家。我在达拉斯建立了一个小佛堂,老人为我题匾额“华 严莲社”。我在台湾讲了十七年华严经,讲堂就用此名称。这次道场建立,佛 堂有二十一 尺高,我从大陆请来的西方三圣只有四尺高,供养在佛堂中显得佛堂太高,佛像太小,不能 相配,于是常常在想,墙壁上最好能够有大张彩画佛像,画的佛像一定要画美国人的面孔, 象征佛法传到美国。这一次来美国前一天,有人送来一卷佛像给我,我不知道是什么人送的 ,也不知道是什么人画的,基金会的简丰文居士代我收的。送来的时候嘱咐:这一卷佛像请 带到达拉斯佛堂供养。我打开来一看,是油画的西方三圣像。真不可思议!阿弥陀佛是印度 人的面相,观音菩萨画的是中国人,大势至菩萨画的是美国人像,真的是感应道交不可思议 !大势至菩萨是净宗初祖,初祖到美国,代表净土宗真的传到美国了。“净宗学 会”于是在 美国成立。第一个“净宗学会”是在达拉斯建的,所以大势至菩萨 现美国人像,我欢喜无量!这是净宗的三宝 ,是我们真实的皈依处。要学阿弥陀佛,要学无量寿经,要学观音、势至。他们就是我们修 行的榜样,修行的标准,这叫真正的皈依。此外,还要说明的就是住持三宝。 “住持三宝 ”就是佛像、经书、出家人。它虽然不是我们真正的皈依处,但是它的作用是 象征三宝住世 ,能提醒我们回头依靠。因此学佛的人,家里供养佛像,常常见到佛像就提醒自己,皈依自 性佛——处世待人接物,定要觉而不迷。如果没有人提醒,就会忘掉,又迷惑颠倒啦!佛像 提醒皈依的作用很大。我们供养佛像的功德,他的好处就在此。经书要天天念,不是念给佛 菩萨听的。我们念无量寿经,不是念给阿弥陀佛听,是接受阿弥陀佛的教训,他在经上教导 我们怎样存心,怎样处世、待人、接物。要把无量寿经变成我们自己的思想、见解、言行。 使我们日常实际的生活写出来就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就是我们真正生活的写照,如此皈依 法才落实,这是“法宝”。“僧宝”是出 家人。看到出家人,无论持戒、犯戒,就会提醒自 己六根清净,净而不染,这就是出家人的大功德。这是住持三宝对于我们的功德利益。须知 ,皈依不是皈依某一位法师,法师只是僧团里的一个代表,他把三皈的意义、修学的纲要传 授给我们,使我们知道从今天起就要依觉、正、净来修行。佛法所求的是智慧,是大圆满的 智慧,也就是圆满的自性。佛法之所修,是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 。 用什么方法修呢?方法很多,所谓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无边法门。法是方法,门是门径。不 论用什么方法,不论用什么手段,都是修觉、正、净。如果不是修觉、正、净,那就不是佛 法了。因此,方法虽然很多,目标却相同。这就是殊途同归,法门平等,无有高下。我们修 净土绝不可毁谤禅、密诸宗。为什么呢?他走的门路与我不同,目标则一致。好比我们坐 车到此地来,他走路来此地,我们不能说他错,因为条条道路皆通达至此,他可以自由选择 。我在亨斯维尔,有一位同学来问我:“佛法这么多法门,我们都迷惑了,应该 修哪个好 呢?”正好当时地上有个球,我指着球说:“佛教就像这个球一样 ,你看球面上无量的点, 就好像法门无量之多。佛法教你求圆心。任何一点,只要直修,都能达到圆心,不必找第二 点第三点。古人说:‘就路回家,何必绕圈子呢!’”他明白了,佛法所求的 就是真心 ,心性明白了,全体都得到了。所以无论哪一个法门,秘诀就是“专”。只要专修必定成就 ——能得定、能开慧、能证得大圆满的自性,使自性完全开显出来,所以住持三宝对于我们 有很大的功德,有很大的贡献。出家人是僧宝,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8:40:50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们对于任何一位出家人都应尊敬。好的出 家人,我们亲近他;不如法的出家人,我们敬而远之。“远”就是 不要跟他学,不是不尊敬他,以他的作为、形相给自己启示、警惕 ,这才是真正皈依三宝。 所以“皈依三宝”绝不是皈依一个人。 如果说皈依一个人,问题 就严重了。为什么呢?因为僧团是团结的,尽虚空遍法界。是一个僧团,虽然分布到尽法界 ,依然是一个整体。我们这个世间的僧团好像是支部、分部。我们若是认定皈依某一法师, 则这个法师是我师父,那个法师不是我师父,这就是“制造党派,分化团体”,这个罪过就 是“破和合僧”。戒经中说,破和合僧的罪是堕阿鼻地狱,是五逆 重罪。五逆重罪是杀父、 杀母、出佛身血、杀菩萨阿罗汉、破和合僧。还有要知道,皈依只有一次,不是见到甲法师 就求受三皈依,乙法师来又去受三皈依,皈依好多法师,自己认为了不起,这么多法师保护 我了。其实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谁也保不了你。只有皈依自性三宝,那才叫真正诸佛护 念,善神护佑。所以这观念要弄清楚,要弄正确,千万不能错。在我传授三皈的时候,若是 已经皈依过 而没弄清楚,今天听讲明白了,从心里回头,依自性觉、正、净,就是真正皈依。至于仪式 不必另外举行,法名也不必另取,只要一念回光、真心受持,便是真正把三皈依传授给你了 。“受持三皈”是入佛门重要的一课,是非常的隆重,也非常的严 肃。若是真正接受了, 学佛就从当下开始。接受三皈之后要保持,不能把觉、正、净失掉了,也就是说时时处处 要忆念觉、正、净,这是我们修正行为的标准。佛教修行方法无量无边,都是修觉、正、净 。但是觉、正、净三门,明心见性的三门,我们任修一门,修成了,则三法门都得到了。佛 教在中国有十个宗派,各宗修学偏重不一。发愿修学念佛法门的人,念佛就是从净门入。 换句 话说,念佛的人目的是求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清净心,心净则土净,由生净土见弥陀而 圆成佛果。“具足众戒”,“众”是众 多;众多的戒条里,最重要的是五戒。五戒是佛家 的根本大戒。出家比丘要受二百五十条戒,然而真正的戒条只有前面十七条——四重十三僧 残;这是属于戒,其他的全属威仪。威仪是什么?威仪是礼貌、礼节,就是日常生活中,处 世、待人、接物,应该遵守的规矩。过去章嘉大师告诉我:“三皈戒 (三皈五戒)是一个学佛 的人,时时刻刻不能离开的。”那时我住在台北,他举例说:“譬 如你从台北坐火车到高雄 ,你要买一张火车票。从上车这张票就要拿在手上,一直到达目的地,这票还要收回,不能 离开这一张票。三皈五戒就像这张票一样的重要。”老人告诉我,离开了皈戒 ,就失掉了佛 法,就不是佛弟子了。五戒第一条是不杀生,第二条是不偷盗,第三条是不邪淫,第四条 是不妄语,第五条是不饮酒。前面四条叫“性罪”,无论受戒不受 戒,犯了都有罪。不是说 不受戒的人,犯了就没有罪。但是受戒的人犯了又多一重“破戒” 罪。只有不饮酒一条,不 受戒者不犯罪,受了戒就犯罪,所以这一条叫做“遮戒”。不饮酒 是防止酒醉之后乱性,犯 前面四种戒,所以它是预防的,本身没有罪。但是发心受戒,必须要求法师仔细讲解,然后 才知道怎样受持。绝对不是单单看戒律条文,就能持戒。要把戒持好,就要真正知道佛制定 这一条戒的用意在什么地方?他为什么要制这一条戒?这一条戒对我们修学到底有什么样的功 德利益?我们要如何来修持?所以每一条戒都有“开、遮、持、犯” 。在什么状况下是“开戒” 而不是“破戒”?什么状况之下我们持戒,是不能开戒的。何谓持? 何谓犯?都要清清楚楚、 明明白白,如此守持戒律才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自如、方便自在,而不是被戒律捆得死死 的。有些人说戒律太多了,动不动就犯戒,算了吧,不要去学戒!所以大多喜欢佛教的经 典、经论,讲道理,这些容易学;戒律太严格,还是不要学的好。可是诸位要知道,戒律是 佛的行持。没有行持,就没有佛法了。礼没有了,儒家就灭了,戒没有了,佛法就断灭了。 须知读诵经典而不能依教奉行是得不到真正利益的。所以真实的学问是重在实行,佛法的实 行就是戒律。戒律就是正觉的生活规范,世尊当年在世,生活、讲经说法,没有一样不是活 活泼泼、快快乐乐,如此,佛教才能够被一切众生欢喜的接受。佛法绝对不是束缚人,佛 法是利益一切众生,使众生得到真实的幸福快乐。制定戒条,是引导我们得到幸福、美满人 生的规范,这一层我们一定要认识,我们才会乐意的接受佛的戒条。现在讲经的法师很多, 讲戒律的法师太少了,几乎没人讲,相同的,听讲经的人很多,听讲戒的人很少!为什么 呢?这一条犯罪,那一条堕地狱;听了一次,第二次就不来了,三天之后就没有听众了。其 实戒律圆满的,就在详细明了戒律的开、遮、持、犯,它不是死的,不是呆板的。台中李 炳南老居士,他的生活简单朴素。他老人家一天吃一餐——日中一食。我在台中的时候,他 日中一食已经几十年了,比一般持午还要严格。若是有学生晚上请他吃饭,他也去;不但去 ,还常常带我去。我持午,晚上不吃,早晨中午要 吃;刚开始,我觉得很为难!老师明知我持午,怎么会拉着我去呢?他说:“跟我 去,跟我去 。”最后他跟我讲:“你这样子,这种态度,是小乘人啦,不能度 众生啊!为什么呢?度众生 要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这不是破戒,这叫开戒。”我才明了斋戒有这一回事 。他说:“人 家好心好意请你,你若不去,会使人误会你不近人情,他不但不能接受佛法,他还宣扬学佛 的人瞧不起人,架子都大,不要跟学佛的人往来。你看!这不是叫人造业吗”所以他说这 不是破斋,不是破戒,这是“开戒”——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在 随缘里面度众生。到了会 场,主人说:“不知老师持午,我今天很抱歉。”持午也去,他心 里更受感动。假如是晚上 想吃东西,要求别人请吃晚饭那就破戒了。持午,人家不知道,恭恭敬敬礼请,这要去。由 此可知,佛家的戒律真的是活泼,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7-9 08:41:47 | 显示全部楼层
真的是自在,这是我在台中李炳南老师教我的。因为我从 前跟忏云法师,持午持得很严,离开忏云法师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教,被李老师教训了好几次 ,以 后跟李老师就学活泼了。我早年有一位老朋友,抗战期间他在南京时和两个朋友被日本 人追赶。他们逃到中华门外的一个寺庙,那寺庙里面的老和尚,救了他们三个人,他们才没 有被日本人抓去杀掉。抗战胜利以后,他们回到南京,想到老和尚救命之恩(常 常惦记在 心里),要报答这位老和尚。于是在南京酒楼里,备了一桌非常丰富的酒席, 请老和尚来应 供。老和尚来了,一看,鸡、鸭、鱼、肉,果然丰盛!这时,他们忽然想到:“ 哎呀!出家 人吃素的,这怎么办?怎么没想到办素席!今天我们要报答他老人家救命之恩,搞了这么一桌 ,怎么办?”结果老和尚非常慈悲,他举起筷子说:“好!大家坐下 来。”酒席就开动 了,他举筷就吃。这令他们非常的感动。这位老和尚是不是破斋呢?不是!这是佛法里讲的: “慈悲为本,方便为门。”四摄法中菩萨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因 为他们不是有意作弄人 的,是真正诚心诚意报恩的。法师也很感激他们,一点都不见怪,大众没有一个不受感动, 这是菩萨接众的一法。如果老和尚板起面孔恼怒相对,会把人家的学佛机缘都断掉了;但是 法师有大智慧正好利用这个机会接引众生。佛法是这么方便、圆融,这是大乘佛法的殊胜可 贵。 “严持戒律”,戒律的范围非常深广,不仅仅是释迦牟尼佛给我们 制定的那些戒律,国家的 法律,社会的道德,每个地方的风俗习惯,所谓入境随俗,皆当遵守不犯。在中国,守中国 的法律,中国的道德观念、风俗习惯。到美国,就要遵守美国的法律,懂得美国人的道德观 念;这都包括在戒律的范围之内。换句话说,戒律就是我们日常生活的规范。现在由于交通 便 捷,资讯发达,到世界每一个国家、地区旅游的机会多了,因此,不但本国的法律,风俗、 人情要懂得;我们所到达旅游的 国家地区,他们的法律、风俗习惯,都要 知道,才能做到入境随俗,这叫“严持戒律”。诸位要知道,佛是 生在二千五百年以前的 古印度,他所制定戒律,许多的戒条在今天并不适用。为什么呢?生活方式不一样,衣服穿 着也不一样。在二百五十条戒律里,有十几条是讲穿衣服的规矩,我们穿的衣服跟印度人不 一样,那些规矩我们完全用不上。现代人吃饭跟古印度人吃饭也不一样。今人跟 古人不一 样,所以今人诵戒是念戒律的精神、理论,前贤典范;持戒,最重要的是守住戒律的精神、 原理——诸恶莫作,众善奉行。“诸恶莫作”是小乘戒,是自律的 ,是自己要遵守的,是中 国人讲的独善其身。持戒者,虽然没有人看见,一个人独处也不可违犯,也不能放逸。菩萨 戒是入众的,对待别人要守哪些戒条?要守哪些规矩?佛教给我们,对人要“众善 奉行”,对 自己要“诸恶莫作”。善恶的标准就是戒律。遵照戒律去做就对了 。这是我们现代所应认识 戒律的精神之所在。佛法传到中国之后,中国的国情、文化背景与印度不一样,乃至中国人 的意识形态、生活方式,也与印度人不一样,所以戒律来到中国之后就要加以修订。唐代百 丈大师制定清规,就是戒律的本土化、现代化——戒的精神完全不变,只是条文重新修正; 就和国家的法律一样,几年要修订一次。因为 有新的情况发生了(原则原理不 变),条文必须修订才适用。 中国大陆,每一个地方,每一个省,每一个县的寺院都有清规。清规一定要适合当地住众的 修学条件,协助大众的修行。这就是现代化与本地化,这一点如果不了解,佛法就行不通了 ,那就是死的佛法了。知道现代化与本土化,佛法才能活活泼泼、日久弥新;才能够流传到 全世界,而为一切国家民族欢喜接纳。佛告诉我们,人能够持戒、守法,此人身心安定, 没有忧恼恐怖。安而后才能得定,所以修行特别重视戒律。如果作奸犯科,即使政府不制裁 ,也会受良心责备,身心不安。身心不安,就不能修定;要修定,首先要心安。身心安稳 ,才是修定的基础。所以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道理就在此 。这第二条——严持戒律 ——是二乘福,是二乘人修学的基础。) \! [' _8 g8 l- M. a
  3、大乘福再往上提 升,就是大乘,大乘建立在小乘的基础上。大乘福有四句,第一、“发菩提心” 。中国是 大乘佛教,发菩提心时常挂在口上!都劝人发心。倒底发个什么心呢?什么叫菩提心呢?很少 人能说清楚。“三皈、众戒、菩提心”,是佛教最基本的常识,要 是不十分清楚的话,如何 学佛呢?学的是糊涂佛!迷惑颠倒佛!“菩提”是梵语,翻为“觉悟”。菩提心就是真正觉悟 的心,真实不迷之心。觉悟什么呢?觉悟到人生真正苦。佛给我们讲三界通苦;不但人苦, 天上也苦。人间三苦、八苦具足,若细讲,两个钟头也讲不完的。生色界天,这是已经修禅 定了,而且财、色、名、食、睡,五欲都断了。此天没有苦苦,但有坏苦与行苦。若定功更 深,可以生到无色界天,身体也不要了,这是三界最高级的凡夫。他知道身是苦本,物是病 根;若是没有这物质的色身多自在啊!所以他们色身都不要了,这就是所谓的灵界,他只有 神识,苦苦、坏苦都没有了。有色身,总有生老病死;有物在,则有成住坏空啊!无色界天 虽无此二苦,但有行苦。什么叫行苦呢?就是他不能永久保持,像我们常讲:“ 青春不住啊! ”这就是行苦。一年一年衰老!这是留不住的!不能停止在一个境界的!这叫行 苦。这三类苦 ,三界都有,哪里有乐啊!真正认清三界的真相,你是觉悟了。觉悟之后,自然会想离苦得 乐。怎么离苦呢?一定要超越三界。怎么超越三界?那就必须依照佛教导的方法真正修行,这 才叫真正“发菩提心”,真正觉悟了。另有,佛给我们讲的“四弘誓愿”,四弘誓愿就是菩提 心具体的实践。佛在大乘经典里常说:二乘人,阿罗汉与辟支佛没有菩提心;大乘菩萨才是 发了菩提心。要以四弘誓愿标准来看,就很容易明了。菩萨的心是普度一切众生,不但知道 自己 苦,要度自己,他要度自己的家人、自己的亲戚朋友,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4-12-29 01:42 , Processed in 0.07508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