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7-8-10 18:47:51
|
显示全部楼层
见贤思齐。而他不是一个,他是无数个。所以真的是行万里路,当我们走到马来西亚来,感受到所有我们的同修们、大德们,所有的义工们,他们真正都是那颗无私奉献的心,一心一意成就法会,成就我们每个人的法身慧命。当我们都了解到因缘的难逢,怎麽可能会去邀功?只是深怕自己做得不够好,战战兢兢,这个时候傲慢就降伏下来了。
* l$ @$ {; H3 [5 f/ e2 D, r. ^1 j. S; n6 w# N& ~+ t
确实我们在佛门的教诲当中,常常听到「息灭贪瞋痴,勤修戒定慧」,都是在每个境界当中去修学。我记得我们那时候到新加坡去的时候,师长第一句话让我们非常感动。我曾经跟师长谈过几次话都不长,这一次要全部吐出来,不然我下一辈子会得愚痴果报,因为吝法的话,那这个不行。大家不用着急,明天再跟大家分享,因为时间到了,谢谢大家。有讲得不如法的地方,请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 ~4 m, Z, S3 n% s8 f6 O/ j
8 Y6 J% {$ o k$ N- U6 k7 N0 k+ s. |3 d* i; e. M# _
2007/12/23 马来西亚金马皇宫酒店 档名:52-249-03$ J f7 q( ^" L2 K- d/ G4 I, f% Z, p
# R1 i* X* X0 L* K( S3 y% j 尊敬的陈道长,尊敬的锺博士,诸位法师,诸位大德同修,大家下午好。阿弥陀佛!' W0 D' u% Q7 Y: q
" F9 \& b/ Y5 M8 \, K 我们刚刚听锺博士为我们讲解《太上感应篇》。其实宇宙的万法,确实离不开因果二字。《弟子规》也是因果教育,每一句经文在成就孩子的孝心,孩子的恭敬心,孩子细腻的心,设身处地为人想的心。而这个就像一个种子、一个因种在他的心田,必然招感来福分,招感来贵人,以及招感来世世代代贤德的子孙。所以《弟子规》是一本很精辟的家训。那这个家道能绵延多久,「因」都在我们《弟子规》落实的程度到哪里。当我们建立起这个坚定的信心,进而去深入理解,句句经文我们都从心地去落实,这样信解行完全合而为一,我们就证得自己的道德学问,也证得世世代代不衰的家道。2 x# [ C b2 @! {" D* L
+ a5 ~, G t4 E( W( p
早上跟大家分享到,我们修学的过程信解行证,其实这个「信」在我们佛门,在净土宗强调的是「信己」,要相信自己。其实相信自己、跟相信佛陀说的话,这也不是两件事。因为佛在《华严经》开宗明义告诉我们「一切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所以当我们在跟他人交谈的过程当中,我们都说:「我是凡夫!我不行!」这个时候假如是好的同参道友马上要善相劝:「你这个念头不信佛!」信佛一定在起心动念随顺佛菩萨的教诲。其实我们要很了解「道高一尺,魔高一丈」。一个不好的念头起来很容易「兵败如山倒」。所以这「正念」一定要很提高警觉的保持它。「不怕念起,只怕觉迟」。我们同参道友之间是彼此互相提醒念念正念分明。不能聚在一起,大家都说:我都是凡夫,都不行!我们可能都要轮回了。还是互相鼓励「勿自暴,勿自弃,圣与贤,可驯致」。大家念到这句的时候,有没有感觉精神特别好?念到这一句,声音宏亮,终於念完了。当我们用这样的心念的时候,那早晚课变成应付。师父教诲是「一切要从真诚心出发」。有应付,这个念头已经跟真诚相违背了。师长也期许我们、也提醒我们不可以这麽忍心,早上骗佛菩萨一次,晚上又骗佛菩萨一次。这样子太残忍了!
; M) m/ B ~/ ]/ v& m; }. ]3 O' o8 F$ L8 C+ W& A I4 ~6 D
当我们在提起正念,应该在每个心境,应该在读每句经文,都要随文入观。甚至与他人交谈的过程当中,我们都讲利益语、都讲真实语,不讲其他不是觉悟、不是真诚的言语。我们在经上了解到「佛是真语者、实语者、如语者、不诳语者、不异语者」。那我们读到这句经文给我们什麽启示?应该是我们从现在开始效法佛陀的身口意清净三业。我们从此也讲真语、实语、不诳语、不异语。只要我们起心动念都提醒自己有没有随顺佛菩萨的教诲,绝不随顺自己的烦恼习气。这个时候我们就是善观己心,每天正念多还是烦恼习气多?有了这样高度的警觉,我们相信能够「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所以念这句「勿自暴,勿自弃」一定是从内心真实的信心当中念出来。8 ~! R- c3 l( n1 d4 u; a
2 c) K# `2 v% l, O) m
而「信」还要信佛陀,还要信圣贤,还要信一切众生,都是有佛性。我们真信一切众生有佛性,我们就想到「本觉本有」。他有这样万德万能,他现在还被烦恼障住不能起用,我们替他着急、替他舍不得,是用一种怜惜他的心去爱护他、去协助他,因为本觉本有。而「不觉本无」,那些习气都是刹那生灭的虚妄相。所以我们不把这些虚妄相,不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一放在心上,那真诚就不见了。「一念不生是为诚」。别人过失放心上,就好像戴着有色的眼镜看人,戴有色眼镜看人,一定给人家很不舒服的感觉,那就没有办法真诚跟人家结善缘。不把别人的过失放在心上,这有大福!在我们古圣先贤的示现当中,以孝道着名的舜王,确实做到不见父母过,不见兄弟、不见他人过。父母的过,他觉得是他自己做得不好,不是父母不好。别人都看不下去了,但是他去阻止他们:「我父母没有错,是我的错。」我们看到这样的榜样,其实都会非常的感动。俗话讲的「天下无不是之父母」,我看到我们台下很多同修点点头。那没有点头的是什麽情况?「天下无不是之父母」,突然听到这句话的时候,吞不下去,马上反弹的心理出来了,哪没有错?这也错,那也错。这就提醒我们,我们把父母的过失放心上,我们把亲人的过失放心上,这个时候就不真诚了。不真诚就不可能不造新殃,妄心一定造新殃,真心才不造新殃。: i1 ]9 r, G& c8 {! o4 o8 p
9 e7 L6 Z( a. {$ s7 Y( ?' ]* }
我们细细来体会这句话,「天下无不是之父母」。请问父母一生有没有过失?你们现在保持高度警觉,终於看清蔡老师的为人。「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所以父母又不是圣贤人,怎麽可能会没有过失。但是在孝子的心中,父母,他觉得跟他是一体不可分,甚至比他的生命还要重要。当父母有过失了,他非常着急,他希望赶快劝诫父母,「怡吾色,柔吾声」的劝,赶快协助父母,不忍让父母堕落下去。孝子时时是提醒自己「父母离尘垢,子道方成就」。所以不只没有把父母的过失放心上,都是时刻提醒自己要抓住什麽样好的机缘好好的劝父母。大舜不只不见父母的过失,也不见他兄弟的过失。因为家不是拿来论是非的地方,家应该是互相祝福,互相成就,互相付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