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4908|回复: 14

法句经故事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7-8-14 19:44:5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7 j# I' Q$ K! P  z/ [

; s; s8 O0 Z- e& r佛陀拯救无知的农人
+ k8 P4 d- c6 n; v恶业是造作之后会后悔的业;
2 C. ^0 O8 K: I" R' S* U3 @恶业是当接受业报时,使人涕泗纵横的业。 (偈 67)
. S7 _1 C! q6 d6 P$ y
8 B# Q* ]7 _3 H有一天,几个小偷在空旷野地分赃。分赃之后,他们就离开了,但却疏忽地留下一袋子的钱。 ' l& z! D' a' a% v$ H: _1 c' k
; M* w) j$ U* q; m
当天早上,佛陀用神通观察世间时,发现在那空旷地附近耕作的一位农夫会在当天领悟佛法,因此在阿难的陪同下前往该地。农夫看见佛陀时,向佛陀问讯,然后继续耕作。这时候,佛陀看著装满钱的袋子向阿难说:4 N, G, P3 f9 w5 ?- c
4 t  ]9 d5 C% `
「阿难!看啊!那只奇毒的蛇。」4 \. R; Q$ X" P8 N" {9 n

5 \: G& u$ A; N% u: O( C3 N阿难也回答:「世尊!是啊!真是只剧毒的蛇。」( t1 p9 `! E$ D- J2 |/ Q
- f; a. H% A1 C. e' j4 z
说完后,佛陀与阿难就继续上路。 ) J9 N+ k1 v, k: z
1 g$ B4 E' ]; L  }  \- u& V$ m( h; I
农夫听完佛陀与阿难的对话后,就去检查是否真有毒蛇,结果发现是一袋子的钱。他拿起袋子,并把它藏起来。这时候,被抢的人也追捕小偷到空地来,他们顺著农夫的脚迹找到农夫和钱,就将农夫痛打一顿,并把他抓到国王那里去,国王也判他死刑。
! W  D; @; S" M6 R8 u4 [0 z: h
- U7 B% f" w  {0 w0 ?" c; @农夫因此被解送到坟场去,淮备受刑,但农夫一直呢喃著:* b2 y" a: H7 G  O
+ K8 B9 W! w( Z0 n
「『阿难啊!看那毒蛇。』『世尊!是啊!真是只剧毒的蛇。』」3 x0 v9 k6 R  e1 J0 ], P
' h! |" e& {3 x2 `% e- V
行刑的人听见农人一路上都重複这些话,十分困惑,就把农夫解回,交给国王,并报告这件事,国王猜想农夫可能想请佛陀作证。就带著农夫去找佛陀,佛陀因此向国王说明整件事情的经过,国王听完后,说:# p# z& S; d* i3 `  ]( O

! E, m; q5 a2 N( a, g! c「这农夫若不祈求佛陀证明他的清白,早就被杀了。」
& H& j, M: _8 B' k* Q1 A$ w
0 u+ l# D0 o- M* C佛陀如此回答国王的话:「智者不做会令人后悔的事 !」1 c8 f3 Q8 |6 P6 R9 P6 c( L

$ v7 }% u9 y: S6 @$ ?1 j/ `
0 ?& T0 w; a' X- F' X$ g& O: c信仰坚定的插花匠
' j2 X9 @$ t/ y# H+ g善业是造作之后不会后悔的业;
2 L% E! v3 l9 \- B6 M; B善业是接受业报时,满心欢喜的业。 (偈 68) 1 y! n6 i8 H6 p) y4 G& G6 I

% {- a# c( M9 L2 b9 j2 g  Z7 G须玛那花匠每天早上都要供应频婆裟罗王茉莉花。 . C, C( L) i" y5 ~

  Y( w# E4 p. t# u: F$ ?; J一天早上,在前往王宫的路上,他遇见佛陀与比库们入城化缘。刹那间,他内心产生强烈的意念,想要用花供养佛陀。他立刻下定决心,不管国王是否因此驱逐他离开国土或是杀害他,他都要献花供佛。他果真用最虔诚的心供养这些茉莉花。佛陀与比库们于是在花团锦簇下进城,成千上百的人都出来顶礼问讯。这种场景让须玛那整个身心充满法喜。
: F; y* m) F4 ~2 |: b# y2 m1 W* o( `3 ^; W+ J9 i
须玛那的妻子向国王说,她丈夫未能将花送至王宫这件事与她无关。然而,事实上,国王很高兴须玛那能用鲜花供养佛陀,国王也利用这次机会供养佛陀和众多比库。
  _0 _. A! n8 I" e: h0 q+ I: y
1 l! X% y) K) K  {# Z6 X! @供养之后,佛陀一行人回去给孤独园。国王就召唤须玛那到王宫来,称赞他对佛陀的虔诚信念及供养鲜花的勇气,并大大奖赏他一番。 ) a# t! O4 R, n* k' k

6 Z3 m- X2 o2 [: `, `而在给孤独园的阿难尊者则问佛陀,须玛那能从他的供养得到什麽法益?佛陀解释说,须玛那不顾身家安危,而用鲜花供养,因此不会堕落四种恶趣。最后,他也一定会止息生命中所有的苦痛。
9 s* S5 b' m, g" N
8 Q+ \. C) J" H5 ]/ F8 x8 v4 Y9 |
/ d  Y: O0 E, M$ k强暴比库尼的年轻男子. t) B4 A1 [8 a& b1 |, k8 V
愚痴的人在恶业尚未成熟的时候,以为恶业甜如蜂蜜,一旦成熟,则受苦受难。
7 R) l& F2 i. t- l/ s# p% h+ |: J/ M# u+ J" D) @7 r5 r3 o8 G
        沙瓦提城里有位大户人家的女儿,长得非常漂亮,又温柔,像朵莲花,人们因此称呼她连华色。她的美名远播,很多人向她求婚,其中还包括王子与富翁等,但她却宁可出家为比库尼。有一天,她点燃灯火,然后观火遍(注)就证得阿拉汉果。
; c! Q# E2 m" x4 l
/ u- D: P+ L+ m; A9 m  a1 P        后来,她一个人到森林里去独居。有一次她外出化缘时,她的表兄难它跑进她的屋舍并躲在床铺下。他一直暗恋她,所以企图以武力强暴她,等她回来后发现难它时,她说:“不要做傻事,不要伤害,不要强暴我。”但他还是强行玷污她,而后扬长而去。由于强暴圣者的严重恶行,他必然得长期承受恶报的惩罚。
! y0 t& H% C7 |/ ?+ g8 r) G* B
+ p) Y. M8 B* X3 Y/ g; U        佛陀知道这件不幸的事后,就请巴谢那地王来,向他说明比库尼住在森林里修行时会面临的苦难和危险。国王便在城里为比库尼兴建精舍,此后,比库尼只住在城市里。4 \7 u) G7 e  P1 \8 W9 x! s

5 Z6 M: _9 w6 E* r- Z. O8 e) S        (注)请参考《清淨道论》上册268页。
) ]* g1 W  f% i9 S3 y. B4 w+ D/ e, I5 l* V5 ~
4 @+ p( ]1 r; ^+ {0 `! f
欺骗他人的苦行者- q0 Q+ }& k4 {* G7 j3 k3 o* C
愚痴的人虽然经年累月只吃用孤沙草尖所能掘取的少量食物,但所得到的善业仍不及明瞭正法的人的十六分之一(注)。
) ]: T& d: a9 L9 I4 c+ h4 w3 Y' v) Q/ _, l7 q. i4 g  b
阎浮车是沙瓦提城里一位富翁的儿子,由于过去世的恶业,他生来具有怪癖。小时候,他喜欢睡在地板上,并且不吃米饭而吃人的粪便。长大后,他的父母就把他送给苦行的人,而当这些苦行者发现他的怪癖后,也把他赶走了。
0 H. \+ l5 c' h' K4 D, ]& |# o& @8 K4 M, T
        晚上,他以人的粪便为食,白天则金鸡独立,张开大嘴。他吹嘘地说他只以空气为食,所以大口常开,而且地球无法负荷他的重量,所以一足鼎立。“我永远不坐下,也永远不睡觉!”他如此自夸。
. s$ f4 t2 \' Y- g& k/ F
& R7 q3 q' l( l  m        很多人相信他,而供给他食物,但他都予以拒绝:“我只吃空气!”如果他们再三恳求,他则只取少许的草叶尖,并且说:“好了,走吧!这些小草叶尖就能够给你们足够的功德了!”' a5 h% I& P( Z, Y  w, T- u
7 P' \7 ?# t( m0 J5 S
往后的很多年里,他就如此这般,裸身,秘密吃粪便过日子。# |9 {) Q$ ?7 q7 G9 w

0 M' r, D' s) x3 H4 m! F+ ^        后来有一天,佛陀透过神通,知道阎浮车有能力于短时间内证得阿拉汉果,就在傍晚时分到阎浮车停留的地方,向他借住一夜。阎浮车用手指向山上他住的山洞。佛陀就到那里去休息,当天夜晚,诸天神来向佛陀顶礼问讯,林子里因为他们的发光而灿烂通明。阎浮车也看见这异常,第二天清晨,他就请教佛陀原因何在。
$ h9 Z, ?7 r& t; G; O1 b! N! Q
2 S( z: s5 N; N        佛陀告诉他是诸天神前来顶礼问讯,阎浮车内心大受感动,就说:“您一定是真正的圣者,诸天神才会来向您顶礼问询。而我,虽然苦行五十五年,并且只以空气为食,又一脚站立,诸天神却从未来找过我!”- U3 ^4 }  F" A# X8 X

) `* g, L; s) |7 B  c- w        “阎浮车!这麽多年来,你一直在骗人,但骗不了我。我清清楚楚知道,你多年来一直吃粪便,并躺下来睡觉。”佛陀回答他。
% f  V, U) K+ P) y3 O3 s( U. r
- k. S/ j0 ^4 p; G        佛陀进一步指出,过去咖沙巴佛时,阎浮车曾经阻止一位比库前往一位正在供养的居士家中,而且阎浮车更把那位居士托他带给比库的供养品丢弃。由于这些恶业,今生他才会有吃粪便与睡在地板的怪癖。阎浮车听完佛陀的说法后,才了解自己的错误,并且深深后悔多年来欺骗众人的行径。他向佛陀跪下,佛陀也给他一片布遮身。佛陀接著向阎浮车说法,阎浮车听完佛陀的说法后,就证得阿拉汉果,并立刻加入僧团。& H6 @7 W. u/ a( L- s3 F6 R' D2 a

2 k3 l2 [7 O1 ]3 y2 Z: i9 K+ T( m        不久,阎浮车的弟子们也来了,却讶异的发现阎浮车与佛陀在一起。阎浮车比库向他们解释,他已经加入僧团,此后只是佛陀的弟子。佛陀也向他们说,虽然阎浮车修习各种苦行,但所成就的却比不上他现在修行成就的十六分之一。' n' @- S: I* R* _5 |: g* i" u
4 c; t( N5 h& y( ?5 m6 R( a, w
(注)佛陀在世时的印度,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9:47:29 | 显示全部楼层
只好寄居在精舍里,做些零碎如割草和清洁的工作。比库们都很尊重他,但当他想加入僧团时,却不愿意接纳他。 5 y( f. S- r0 c! f2 L8 i

, k: x) f. y/ Q  Y# i- t) C5 f一天清晨,罗陀遇见佛陀,就向佛陀报告比库不让他加入僧团的事。佛陀知道他即将证得阿拉汉果,便召请所有的比库来,问他们:「有没有人曾经接受罗陀的服务?」 . z; E& D% A& P
4 A- W$ Q& ]% M7 s" J4 o- U# R
「佛陀!我记得罗陀曾经供养我一些米。」沙利子答道。
% f% g" M. c% G1 t
: |: s* i9 b  X3 `「如果这样,」佛陀接著说:「你是不是应该帮助你的施主解脱世间的苦痛?」
! E; |4 ^- ]. O# U! y: _% X: ~5 S1 n6 v5 p
沙利子于是答应剃度罗陀出家,成为比库,从此以后,罗陀就正式加入僧团,并且严格遵守沙利子的教导。几天之后,他就证得阿拉汉果。 , G' t- _; ]" `- ?1 q$ _5 s
6 n7 Z) ^. K( T1 R9 r
后来,佛陀再度来探视比库们,他们向佛陀报告罗陀严格遵守沙利子的教导。佛陀说,比库应该像罗陀一样,遵守教导,如果犯错而受到谴责时,也不可以心生不满。6 t! g3 Y: b* ^# _4 R# _

" t6 ^2 V: d* J, ~1 t / t* i0 r" R& O; V4 `1 r
不守戒律的比库5 O! v% n3 s& c0 h" f3 m8 ~
智者应规劝忠告别人,使人免于犯错;4 B3 F1 _- I, Q/ z
善良的人爱戴智者,只有恶人憎恨智者。 " P5 S2 q' V5 ~$ ~3 r+ ~/ z5 ]# K
7 H% t* |  C4 H( n
比库阿湿具,富那婆修和他们的弟子停留在迦罗赖精舍时,为了私人的利益,而栽种了一些果树。同时也违背一些小小戒,使得精舍吵闹不堪,而妨碍其他比库的修持。 5 ]: G# U7 }, E4 f8 w7 M! y

" o* _" B' X* n) s3 f佛陀知道以后,派遣沙利子和马哈摩嘎喇那去劝告他们。经过沙利子和马哈摩嘎喇那的劝诫之后,大部份的犯戒比库都改变他们的言行,但也有一些比库竟因此还俗。
4 q4 k1 T3 X, c7 i: E2 s' \
+ K2 @' l5 ?8 a* v8 L4 h0 c& @. g
% }. x% o$ N; m  K; T: U/ f顽倔不驯的阐那: z% `. F0 G+ N, l; {/ C+ T
不要结交坏朋友,不要与卑鄙的人来往,
3 ?" C- k" H! I" V6 J) k应该结交善知识,且与品格高尚的人为友。 7 }0 w7 P; \9 G5 j' Y% m5 W
4 G. t$ B; t1 j8 j' a! E: |
阐那是陪伴悉达多(佛陀的俗名)王子离开世俗生活,出家修行时的侍者,当悉达多王子究竟证悟,成为佛陀时,阐那也出家为比库。但尽管身为比库,他却因为自认与佛陀的关系密切而非常顽强、骄慢。他经常说:「佛陀出离世间、出家修行时,只有我一人随侍在旁。但现在,沙利子和马哈摩嘎喇那(出生为婆罗门)却说他们是佛陀的大弟子,而且有权指导我们!」
5 e/ o. o& i4 a) T0 [
8 o, C' y; T! w6 B# f; t& l" H" M当佛陀纠正他的行为时,他保持缄默,事后却仍然毁谤、揶俞沙利子和马哈摩嘎喇那两人。佛陀因此几次劝诫他:「阐那!沙利子和马哈摩嘎喇那两人都是卓越的比库,并且善待你,你应该亲近他们,并友善对待他们!」
, ?0 I% \+ R7 w8 ?: p* p
- l$ M% `; a2 s- d: _* u虽然佛陀多次劝诫,阐那仍我行我素,继续诟病、毁谤沙利子与马哈摩嘎喇那。佛陀说阐那无法立即改过,但等到佛陀入灭后,他就会知所变化。
  L2 v3 H6 S3 K
4 [, S& A' [9 v9 i0 N$ g佛陀入灭的前一夜,唤阿难到床边来,并告诉阿难在他入灭后,默摈阐那,也就是说所有的比库都不要理睬他,也不要邀请他参与任何事。; Z6 i% i4 i2 t& q) p9 H$ t
; H- O9 a# J" ]* ?) K' H6 t# x
佛陀入灭后,阐那领教到其他比库对他的态度后,深切后悔过去错误的言行举止,因此向僧团认错和致歉。从此以后,他改变言行,并且在禅修时遵照他们的指导,不久就证得阿拉汉果。/ S4 v. t" T- j5 s  u
7 W$ h/ \6 D/ I2 o# n4 W. U
国王和大臣们证得圣果
3 ]/ X0 w5 M2 R% z& g啜饮正法的人," V5 g9 B: B8 |( z: g
内心安详,生活愉快,# v; ?; O6 I8 o* n# ?" B) U8 N2 M' _
智者喜悦圣者所说的正法。 (偈 79)
! z2 Q1 I% k3 Y! ]/ m1 g7 p6 j* J% q+ Z8 e4 m& ^
马哈罽宾那是鸡咕塔瓦提国王。阿娜闍是他的王后。他有很多的大臣协助他治理国家。有一天,国王和大臣外出到公园时,碰见来自沙瓦提城的几个商人。这些商人向国王转述佛法僧三宝,之后,国王和大臣们就出发前往沙瓦提城。8 T7 Z" h: D$ j% G. M0 h( r
- @& A4 X" A, w
这一天,佛陀透过神通,知道国王一行人正向沙瓦提城来,并且预知他们即将证得阿拉汉果。佛陀就到河边一棵榕树下等他们。后来,国王等人来了,看到树下休息的佛陀和他放出的六色祥光时,就走近佛陀,并且加以顶礼问讯。佛陀向他们说法,听法之后,国王等人就领悟佛法,并出家加入僧团。
' S" \: L% T0 _6 W7 g$ y7 m
' k' ]6 C6 {1 J" w; D王后听说国王和大臣等人前往沙瓦提城后,就召请大臣的妻子们来,她们也跟随国王等人的足迹一起前去沙瓦提城。当她们到达佛陀休憩的地方时,也看见佛陀身上放出的祥光,就向佛陀顶礼问讯。但佛陀运用神通,使她们看不见国王和其他大臣,因为她们如果看见自己的丈夫已经身著黄色袈裟,并且剃除须发时,内心一定会受干扰而无法听佛说法。顶礼问讯后,王后向佛陀请问国王现在何处。佛陀说:「先坐下来,你会看见国王的!」王后和诸位大臣的妻子听说可以看见丈夫,非常喜悦,就安心的坐下来。佛陀于是开始向她们说法。国王和大臣们在听法之后就证得阿拉汉果,而王后和诸位大臣的妻子们则证得初果。这时候,她们看到国王和诸位大臣等新出家的比库,并且认出他们,于是也向佛陀请求,允许她们出家为比库尼。佛陀指引她们去沙瓦提城,她们就依照佛陀的指示前去沙瓦提城,加入尼众僧团,不久也都证得阿拉汉果。+ H. \2 |+ I3 T) P) H$ B& F  i
( u+ Y( m2 z; d! W) D& W) @1 D
佛陀在这些国王和诸位大臣等新出家比库的护卫下回到揭达林给孤独园。白天或夜晚的休息时分,尊者马哈罽宾那(原来的国王)经常自语:「多幸福啊!多幸福啊!」比库们听见他一天重複好几次说这句话时,就向佛陀报告。
% E7 R5 W/ B. v( s9 ^* T6 y* ^
9 Z, m4 l4 f& ]: ]  X) I佛陀向他们解释:「马哈罽宾那已经领悟法喜了,所以内心宁静,欢喜过日子,至于他重複所说的话指的是涅槃的喜悦!」
9 }7 m* [3 P0 s7 [* e' M' ~% m
; B: h# o2 F8 R* H0 H ' e& A# \: U; u" R9 x1 B
年轻沙马内拉的修行成就
. [$ p0 D1 u! z+ X灌溉者引水,箭匠矫直弓箭,/ N( V# w4 r+ b: |1 ^
木匠处理木材,而智者调御自己。
1 f+ E9 ]' c6 ^1 T0 k6 }( Z, s* t" D( p) l0 Z: `& k
磐踶它是沙瓦提城一位著名人物的儿子。他在非常年轻时,就出家为沙马内拉。出家后的的第八天,他与沙利子一齐去化缘,在半路上看见农人引水入农田,他问沙利子: ) L6 ~  e; f. |! w& I0 L2 Z' K0 n
, }5 F. {( M; E/ y$ J0 R
「尊者!没有心识的水,能够随人意地被导引到任何地方吗?」 " [5 \0 Z9 {; x# p) m- o
8 e7 r- ]" Q4 B% [
「是啊!水可以被导引至任何地方。」沙利子说。
3 C1 B! U4 B) [7 H! ~  x9 m) v5 h9 X/ c# [& j- |3 @4 `
然后他们继续上路。后来,磐踶它又看见制作弓箭的人用火锻烧弓箭,使其笔直。他也看见木匠切割、刨平树木,用来做车轮。这时候,磐踶它内心如是思惟:「如果没有心识的水可以任人导引至任何地方;没有心识且弯曲的竹子可以抚直;没有心识的木材也可以做成有用的东西。那麽,拥有心识的我,为什麽无法控制我的内心,修行清淨止观呢?」
. u/ y2 E0 ?& j1 ^# v( y6 z& j$ N: W; C; M' H6 i0 i
经过这番思考后,他当下向沙利子请求回精舍自己的房间,并深刻观身。诸天神也使精舍和周遭环境保持宁静,协助他禅修。不久,就证得三果。
% Z+ y0 {* G9 g  _6 |: e3 g7 G
! [4 B2 p) o; O6 K就在这时候,沙利子正朝磐踶它的房间走去。佛陀透过神通知道磐 踶它已证得三果,只要继续禅修下去,马上就可证得阿拉汉果,所以佛陀决定要阻止沙利子进入磐踶它的房间。佛陀就走到磐踶它的房门口,询问沙利子一些问题,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9:48:30 | 显示全部楼层
使他无法进入房间。磐踶它才能证得阿拉汉果,这天正是他出家的第八天。
8 Z7 O) ]9 G; q7 T+ r2 O) a% f
8 [/ {8 M; M: w& |. D" H. h佛佗说:「当一个人精进修行时,甚至天神们都会来护持,我个人就亲自在门口阻止沙利子进入磐踶它的房间,如此,磐踶它才能证得阿拉汉果。」 " T$ X5 {2 P8 U  Y# V

& S' o, \- x  z8 M1 D& }(请参考故事「殊卡沙马内拉」)
0 a$ g5 I4 ]2 Y7 j9 S. E* n. f- J% q# O2 i
' W7 d7 Z# i; C8 U* }' }  A6 N6 L5 c
固若磐石
! ]7 b/ t# `! r; w5 x. u4 C, n如同坚固的石头不为风动,
0 s2 Q/ _& E2 l! @& c智者也不为毁誉所动。
5 {' c* w7 g8 m1 g( Y) W' Y- b" }# j, j/ X7 B0 W
跋提是揭达林给孤独园的一位比库。由于个头矮小,大家就以「矮个儿跋提」称呼他。甚至有些年轻比库经常拉他的鼻子、耳朵或拍他的头而嘲笑他:; [7 F- H7 C& K  l8 `0 U* d
% x8 Y* M- g4 M9 L; }, [' x; ?# Z
「大叔,你好吗?快乐吗?比库的生活你烦不烦啊?」
3 k1 s) f( s) H2 W  w7 u6 W) Q7 V9 y+ @4 Q
但跋提心地非常善良从不生气、也不回嘴。事实上,他的内心和神情都十分宁静安祥。+ `: n5 {8 `5 @( N- Y% ]5 J- I

/ ~: q0 D, N4 b4 r佛陀知道跋提的耐心时,就说:7 c% X$ y& m, {0 `  ?0 B

) n* e$ ^1 h' {9 Q- Y4 h, f' \0 e% s「阿拉汉永不发脾气,不苛责别人,也不瞋恨他人。阿拉汉就像一座山,山不为风所动,阿拉汉也不为毁辱所动!」# l, e" e) u! N

; Q' b8 u& Q$ c- _" ^; j& A2 p; V这时候,其他的比库才知道跋提已经证得阿拉汉果。; N4 M; B2 {+ l
8 x+ ]( i% C8 H  b- o& H: h3 C
5 s8 }: C2 [6 x3 M2 Y( V9 t
辱骂比库的女人! p+ O% O7 x. g& K% Z
如同深潭的水,清澈安静;) N. o: H# Q6 q+ t  S* ^
智者听闻佛法后,内心清淨。7 a' f- ]7 ^9 o) X
3 M5 q5 S: D" m* G9 s
玛她是一位虔诚的女信徒。她的女儿坎南嫁到别的村子去。有一次,由于坎南回娘家已经有一段日子了,她丈夫就差信来要她回去。坎南的母亲因为要做糕饼给女婿,就要她过几天再回去。
, M. J  h  @! m8 E
1 |+ q0 h; g# j0 n/ w; s1 S第二天,玛她做了几个糕饼,但有四个比库来化缘,她就把所做的糕饼全部供养他们,坎南只好再留下一天,但连著三天玛她都把糕饼供养比库。因为这缘故,坎南的丈夫就另行再娶。坎南从此痛恨所有的比库,认为比库毁了她的婚姻。每次遇见比库,就予以辱骂、毁谤。后来,所有的比库就远离她家。
8 m  o8 H; N4 K1 M8 D7 m1 K4 z
* B( V6 Z( O* |# d( A1 ]佛陀知道这件事后(注),就到坎南家去,并问她:
8 u$ N7 S& E  v" a) q
8 v* J& J! g( j. @/ y  M. C「比库是否只取供养的食物,还是拿走不是供养的食物?」! j" C; E. Y9 H1 i. r7 P# b- q. z
: z" j" s& L- d6 }% E9 [6 d/ |( s
坎南回答说,比库只取供养的东西,并且说:「比库们没有错,错在我自己。」她承认自己的错误,请求佛陀的宽恕,并进一步顶礼。佛陀就向她说法,坎南闻法之后证得初果。
+ q1 M- x' R3 U" }" N% ], N3 a% g* c: w  C6 a5 d% B
回精舍的路上,佛陀碰见巴谢那地王,就把坎南的事告诉国王,国王问佛陀,她是不是已经知道自己错了,并且明白佛法。佛陀回答道:「我已经教导她佛法,她也因此法喜充满。」
9 H9 ]* [- k6 a
$ A7 \$ F' H6 t' V9 M国王向佛陀保证,会让坎南今生衣食富足。国王回去后,就叫坎南来,并宣称:「谁能妥善照顾我女儿--坎南的人,可以收养她。」这时候一位大臣就认她为螟蛉女。这大臣告诉她:「你要供养多少,就供养多少!」从此以后,坎南每天供养所有到她家化缘的比库。9 G& T  \/ S& Q4 ~: [4 Z

- J9 @& s6 l' v& Z* F佛陀知道坎南慷慨布施时,说道:「比库们!坎南纷扰杂乱的心在闻法后已经变得清澄、祥和了。」
- c- q0 ?6 [2 Y1 _6 r- }& K2 h, ~6 v) k1 h
备注:因为这件事故,所以佛陀建议比库不要向女施主化缘。
" p; Z/ s% O$ ^# k! h  t6 X9 _
; a# a; ]& X6 |& i$ [; f4 A7 l# u: n
1 b" @# R# x7 ?# S* d1 g智者不为得失所动
( S. p8 k+ q( d* K9 X( s3 e2 t6 y智者不执著世间,不与闻诸爱欲,& ]2 ^4 S- r# k  [' A3 v9 W
不论遭遇苦或乐,智者不忧不乐。2 M- W' u/ d. Y* [, ~9 D3 d

5 v, p9 G) u* P4 u有一年,佛陀和众多比库在某一婆罗门的邀请下,到鞞兰若结夏安居。当他们到达时,这婆罗门受魔波旬的影响,却不护持佛陀等人。当时又是饥荒,鞞兰若的百姓只能在佛陀及众弟子外出化缘时供养极少数的食物。面对这种困境,马哈摩嘎喇那恳求佛陀允许他运用神通前往别人无法到达的地方去带食物回来,但为佛陀所拒绝。尽管情况如此困难,所有的比库并不颓丧,仍然满足于马商每天供养的少许穀物。
) y. v7 A% k' q! ~) T. u1 P
. y8 D8 U- S+ p& i  I8 r  H结夏安居结束后,佛陀等人在通知该婆罗门之后,就打道回揭达林给孤独园。沙瓦提城的人喜悦地欢迎佛陀和众多比库回来,并供养他们。* d- p/ n$ G0 Q; J4 R* h
1 d. a$ q( O  N8 a
这时候,有一群人由于比库们的慈悲,而留在精舍里。这群人每次贪心地吃完比库剩下的所有食物后,就只知道睡觉,一旦醒来时,又只知道到河边去跳呀叫呀、打打闹闹地嬉戏。不管在那里,他们都行为不检,无所事事。
1 C7 P7 [! Z  y' r) Q, |/ t: }0 P
/ m  p1 H6 X$ s有一天,比库们互相讨论这群人难以驾驯的行为:「在鞞兰若时,由于饥荒,他们还相当恭敬有礼,举止也合乎规矩。现在食物充足,他们就行为不检了。」 ) Z; T; |3 u8 Z; n7 O* U# ~2 t

" z" R+ P/ E# f  P7 D1 j& _% v! P这时候,佛陀听见众人议论的话题,就说:「愚痴的人在诸事不顺遂时,满心哀愁,神情沮丧,一旦事事如意时,则又雀跃不已。这就是愚痴人的特性;智者则不因生命中的得失而动摇心志。」9 A* h: `* @( y

* W* F. B! Z3 d3 R
+ h6 Z6 b7 K; N: u4 b# {2 M1 d解脱要靠自己5 A# A( k. g6 G' f5 I) b$ I
智者不会因为自己的利益或别人的利益而造作恶业,
: k0 x, f' x" _8 T  i. n智者也不会为了求子、财富或谋国而造作恶业,# c3 s( e: A& m5 Z% B
真正的智者不应该以非法手段追求成功,' X" ~9 ]1 X9 Z- ^2 j# D0 ], b
唯有如此,才是有戒行、智慧、正直的智者。(偈84)
7 z# j0 o8 L6 g/ P# Y8 u8 S# T' A. k3 }
昙弥夫妇住在沙瓦提城。有一天,他告诉怀孕的妻子说,他想出家修行,他妻子请他等孩子出生后再出家。孩子诞生后,他又向妻子重提这件事。她又要他等孩子会走路时再出家。他自忖道:「要求妻子同意我出家是无益的,我应该自己努力,解脱轮回的苦痛。」心意已定后,他就迳自出家为比库,并且依佛陀给他的禅观指导精进修行,不久就证得阿拉汉果。 1 B% l/ y7 I' e( s
+ d* V  I6 X. f' q9 w2 p
几年后,他回到里,向妻子和孩子传授佛法。他的孩子也因此出家并且证得阿拉汉果。这时候他太太心想:「既然我丈夫和孩子都出家,我最好也出家修行。」就这样,她也出家修行,同样证得阿拉汉果。
7 D1 o- v* o" c" b0 @: b3 G& _, ?) ]& E1 H: D% O, H
有一次,在比库聚集的场合,有人告诉佛陀关于昙弥出家修行并引导全家人修行也证果的事。佛陀说:「比库们!智者不会为了追求自己或别人的利益,而造作恶业以获取财富与成功。相反的,智者只知理解、奉行佛法而自行从轮回中解脱出来。人只能自己努力,解脱生死轮回,而无法依赖别人。」 $ {# ]2 Y. s& ~" U2 _. P+ L
* l9 F' U# D7 q, R$ ]! P
4 u( w& |- N6 V" d$ b! h
只有少数人证得涅槃
) O, `7 F1 r4 @" j6 p/ x! I% p到达彼岸(涅槃)的人少,其馀的人都在此岸徘徊。 (偈85)
3 F0 s( Z/ Q% q6 }( v( t, Z9 v
3 ^* a7 b6 B' K. s8 b信受奉行佛法的人,去除贪欲,
1 g$ Q& ]3 L5 d, L( o4 F; u4 j% A可以到达难以抵达的彼岸。 (偈86) * z4 |  m: ~+ |" i. a7 P7 w' a

# m) T* d3 ]3 m; C, e  L# w有一次,沙瓦提城有一群人集体供养众多比库,并安排其中一些比库们彻夜说法。但听法的观众中有些人无法熬夜,早早就走了,有些人虽然整夜坐著听法,但大部份的时间,却无法集中精神,只是半醒半睡的度过。只有少数的人专心闻法。
0 G" V7 s0 V$ U- M& d, X* D
7 m9 c# j$ c9 R$ a% ]第二天,比库们告诉佛陀昨天的事,佛陀说:「大多数的人都执著世间,只有少数的人能到达彼岸(证得涅槃)。」
& @6 O2 d/ [) ~! N. C. M3 K( g% ~) y1 L
佛陀接著提醒比库们要时时警觉,正念现前,只有自觉精进学佛法的人才能究竟解脱烦恼,证入究竟喜悦的涅槃。
2 r* I2 @) }0 I  x" ?* K5 V# i  H* s$ v0 e4 Y
1 D. \5 X7 a  T$ V/ o2 e9 B$ B
从黑暗趣向光明% J6 l  h: c6 q% B; t
智者远离贪爱,以涅槃为目的,
! W- q: `% R% i+ ?不作黑法(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9:49:31 | 显示全部楼层
勤修白法,
" M; S% P0 P' p7 J) @追求凡人不喜欢的寂静、出离与涅槃。
7 |& D5 B8 H+ L: _1 G$ b智者割舍欲爱,无所执著,涤除心中所有的烦恼 (偈87/88)
! d8 Y/ m$ u1 Y" _0 R  y5 q+ {- O. k2 t* w# X' p$ j* H
正念现前,修习七觉支,同时去除一切欲爱的人,
7 ?+ j1 _0 O. d5 o烦恼已断,今生就能证得涅槃。 (偈89)
/ B* ]( {5 ]# S6 m
% k# c2 A/ a$ |在高沙喇国结夏安居后,一群比库向佛陀请教禅修的事宜。佛陀就告诫他们要放弃欲乐和对世间的执著,如此才能趣向涅槃。
8 K2 M8 N/ \2 Y2 W9 v; Z* b; a5 e, j6 w+ E
备注:「黑法」:即十种恶业。/ A# m) m6 z  _7 E2 D0 Z

. W! x7 U) a1 w$ N; z- C
: \# P. o6 n; ?- B* y- L7 U: c5 U1 @第七品 阿拉汉品
/ a1 f+ G* K$ a2 J* ?佛陀和名医耆域
' Y* N. s5 Z4 E! D7 R不再生死轮回,不后悔,
9 M3 k0 y9 T7 N0 D解脱一切,自由自在,
* w( c' d0 Q' H断一切系缚(注1) 的人(注2),
/ Z% s1 F: a4 G- G; c没有任何贪欲。
; H5 S  o$ U, Q0 K! S2 a
) j% m& n+ {* Z7 x迭瓦达答(提婆达多)曾经多次试图谋害佛陀。其中一次是自灵鹫山顶上推下大石,企图砸死佛陀,但巨石堕落下来时,撞到山崖。破裂的碎片打中佛陀脚的大姆指。佛陀因此被人护送至耆域在芒果园内的精舍 (注3)。名医耆域为佛陀敷药并且包扎伤口。之后,耆域就进城去治疗其他的病人,但答应在傍晚前赶回来,将包扎拆掉。当天晚上,耆域要回去时,却发现城门已经提早关了,而无法回去照顾佛陀。这令他很懊恼,因为包扎若不及时拿掉,病情会加重。
: h: ~/ h2 k; @$ Q, ]
8 _2 u! ~/ Y  O' M  ]8 ]3 O当天晚上,佛陀判断耆域无法回来,就要阿难协助他把包扎拿掉,却发现伤口已经痊愈了。第二天早晨,耆域赶回来时,问佛陀昨天晚上是否感觉剧痛和不舒服呢?佛陀回答说:「耆域!证悟成为佛陀以后,我就具足随时都可以止息苦痛和忧愁的能力。」佛陀接著解释解脱圣者的心性。) g  G+ z( `# w) d+ _: A( p1 T
5 X+ c! l0 _4 b

: X7 W7 a" O$ A/ t; q. k! O4 P1 P$ C" Y) f. m) y: e8 h; |/ W/ r, R
(注1)有四种系缚:贪、瞋、戒禁取和见取 。3 _- A, ~" E7 r! H" a/ O
(注2)即阿拉汉 。
; ]' R& o2 X' |" j% h6 l/ Q- v(注3)精舍启用典礼之后,耆域就证得初果。佛陀在他的建议之下,吩咐比库要适当 运动,如打扫和走路等。《耆域经》记载佛陀对食肉的看法,该经就是佛陀对耆域的说法。
$ |' o% `' p; m. C* k. x
: `5 T- j8 k4 Q( H5 ? " y, \8 E! r1 j: e6 {
阿拉汉不执著
6 Y, {  p* k2 R5 V3 n# y正念现前的人精进修行,如同天鹅飞离沼泽,
: L2 Q0 ^8 Y# |, h他们不乐在家 (注1),而正信出家。(偈91) $ z, e0 L% ~$ b

- A9 D; h. t  I, U' P# E佛陀和众多比库有一年在王舍城结夏安居。安居结束前约两星期的时候,佛陀预先告诉比库,安居后要离开王舍城,要比库们预做淮备 (注2)。有些比库便开始缝制新袈裟并加以染色,有些人则洗涤旧袈裟。但当比库们看见马哈伽沙巴尊者也在洗袈裟时,心中想著:「王舍城里里外外有非常多信徒仰慕马哈伽沙巴尊者,并且供养一切所需的物品。这种情形下,马哈伽沙巴却要追随佛陀,离开他们,这样做对吗?」
* U0 o8 ~4 w% t% g. k% n6 P- n# N( k3 O$ j% Y* H
十五天后,在离去的前夕,佛陀认为可能有一些供养典礼仪式、比库剃度和丧礼等事情,所以比库全部离去是不恰当的,因此决定要一些比库留在王舍城,并要马哈伽沙巴留下来带领他们。马哈伽沙巴尊者及其它几位年轻比库就因此留在王舍城。 / O) R& F5 b; g0 C) _, C
* a+ Y, U0 r7 @* M0 e3 Q
听到马哈伽沙巴尊者要留下来的消息时,其他比库就说:「果然不出我们所料,马哈伽沙巴尊者要留在王舍城。」佛陀告诫他们:「比库们!你们认为马哈伽沙巴是执著王舍城的信徒和他们的供养吗?你们错了!马哈伽沙巴是奉行我的指示才留下来的,马哈伽沙巴不执著一切事物!」 % o5 v1 _+ M* u& C
( Q' B' m; t. c1 w
注1:阿拉汉行脚各地,而不执著特定的地方,因为阿拉汉没有“我”和“我所”的观念。
  C( f% x. `6 W- H6 w7 o注2:诸佛会事先通知比库们,是否会与他们一同外出化缘,如此,比库们才有时间淮备。
& s- n  @* q! S) M2 ~! u$ @ . s' e6 g4 F" C
储藏米穀的比库
5 n' o, K# A7 d8 o8 |4 \阿拉汉不积聚 (注1),进食时如实知进食的意义 (注2)。
# z1 P+ T9 E1 G6 x# d3 B# r- D7 ?1 m+ [9 y# r0 H
阿拉汉以解脱为修行的目的,解脱即是空、无相 (注3)。
4 P/ w& b  d0 ^8 \6 ~
! I0 d+ R* R; w% k6 i+ ~- C8 Q) [& [) r阿拉汉不轮回,如同鸟在天空飞,踪迹不可觅。 (偈 92)
5 [+ T8 A1 M+ x* K  Y- l
, C1 y; e. z# B- _- ?; @' g贝拉斯沙尊者到村子里去化缘后,在回精舍的半路上,稍事停留并且吃完供养的食物。然后,他又回村子去化缘,直到化到足够的食物,他才返回精舍去,把米穀加以干燥,然后储藏起来。这样子,他就不需要每天都去化缘了,所以每隔几天,当他出禅定时,只要把预存的米重新泡水后就可以再吃了。其他比库对他储藏食物的做法很不以为然,就向佛陀报告。佛陀明白,其他比库若也跟进贝拉斯沙的做法,就会泛滥误用,所以禁止比库们储藏食物。佛陀更忠告比库们要保持简单纯朴的修行生活,不要有任何的物质束缚。) z- p4 g. G7 h- o

2 |/ }: }0 T. ]0 k至于贝拉斯沙本人,一来他储藏食物是在不可以储藏食物戒律制定之前,再者,他这麽做,不是由于贪心,而是想节省时间来禅修,所以佛陀就宣称贝拉斯沙是无辜的,不必接受处罚。佛陀更进一步解释说,阿拉汉不储藏任务东西,同时,阿拉汉进食时,具有正确的观照。- e! L& O3 N* w: n3 K1 c  Y. {

7 N& Q7 h) R% T注1:积聚有二种:「业」和「四食」的积聚。「业」积聚会使人不断轮回。而「四食」积聚虽是生命的必须,但可能妨碍精神修持。$ w3 E9 x, S* A$ u4 h
注2:根据论,阿拉汉在进食时,应正念现前,具足三种食观:3 O& a1 p/ t; _0 c6 e
1. 知遍知: 确实明白食物的意义。
- g6 x8 s* O) Z+ \; g5 x6 O- M$ m# R2. 审察遍知:确实明白食物的卑微。
% F  ~) \, w5 {' \9 m& T0 |3. 断偏知: 灭尽进食的欲乐。
) x0 x% r2 V! u# q注3:涅槃是苦的解脱。因为不再贪瞋痴所以也称之为「空」,而不是说一无所有或一切断灭。涅槃是积极的,超越凡俗的境界,无法用世俗的文字加以叙述。涅槃是无相的,因为不再有贪的形相。阿拉汉在生前就证得涅槃而领略涅槃的喜悦。说阿拉汉死后仍然存在或不存在都不正确,因为涅槃既不是常见也不是断见。涅槃时,没有任何东西是永恒的,而且,除了爱欲之外,没有任何寂灭。阿拉汉在今生即证得涅槃而领略无上的涅槃喜悦。
! s. x) @" `7 g& e% ~1 h' d. m$ Z& {8 O6 X. s& ?: j
/ T" J7 j8 F5 F+ C2 N* v+ E+ B
阿奴卢塔比库和女天神0 E  M* h+ x- U0 t- Q- s+ V. }# S* o. e
  阿拉汉的诸漏已尽,不执著饮食,阿拉汉以解脱为修行的目的,解脱即是空、无相。
7 Y7 D2 v' }2 _6 {阿拉汉的行境如鸟飞过天空,无迹可寻。 (偈 93) / D. X  [, u: }* ~3 `; O3 g$ _
: Z$ F1 A" f( ?/ y0 P9 s
阿奴卢塔比库有一天在找寻废弃的布料来做袈裟,因为他的旧袈裟已经破损不堪了。女天神闍邻尼——他前世的妻子看见他正在找布料,就找了三块好布料,放在垃圾中比较明显的地方。阿奴卢塔因此找到这三件布料,就带回精舍。佛陀和众多比库也回到精舍,一起帮他缝制袈裟。 - n' V: x" ^( j

6 I% @( y( B  u& {, L: _* `4 l这时候,闍邻尼也化身成年轻的女子,到村子来。当她听说佛陀和比库也来到精舍,协助阿奴卢塔缝制袈裟时,就鼓吹村民用美味的食物供养,结果供养的食物比实际需要的超出很多。其它比库看见多馀的食物,就说:「阿奴卢塔应该要他的亲朋和信徒供养足够的食物就好了。当然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9:50:35 | 显示全部楼层
他可能想要炫耀他有这样多的信徒!」 : ]- I3 b4 f! I' j4 O$ [2 R& \
. f" a0 l0 S, u# m3 t" F; v/ u( c) @2 T
  佛陀劝诫他们:「比库们!不要以为阿奴卢塔向他的信徒要求供养米粥和其它的食物。他什麽也没有要求。今天早上,这些过多的供养,是一位天神鼓吹的结果。」: i  H& U3 k; I+ u4 _. e8 z/ B2 Y
+ r" m: W7 r7 z: E. u: z- U
8 X; H3 |' s: {! O( C' ]; g
沙咖天帝敬重马哈咖吒那尊者% a: X8 X. j- X! n1 P
诸根寂静的人,如善御者驯服的马匹;  `% Y  g7 K% ]; B( R  i
没有我慢和欲漏的人,诸天也仰慕。 (偈 94)   U% I% C1 c; f: T

/ R9 d5 H" u% S( ~. }( r( i  a有一次,结夏安居结束日,正是月圆的日子。沙咖天帝率领众多天神前往维沙卡兴建的东园鹿子母讲堂向佛陀顶礼问讯。僧团中的马哈咖吒那尊者因为在遥远的阿槃提结夏安居,所以尚未返回精舍。其他人就为他保留了空位子。当沙咖天帝以鲜花和素香向佛陀顶礼问讯时,看到保留给马哈咖吒那尊者的位子,他说多麽希望尊者也在精舍里接受他的礼敬。这时候,马哈咖吒那尊者突然出现,沙咖天帝欢喜异常,立刻献上鲜花致敬。
7 ~( s+ ?9 @" }1 [0 S7 f; M) b" v3 b
6 S0 w! P) }! Z6 l比库们对沙咖天帝崇仰马哈咖吒那尊者的举动大受感动,有些比库则认为沙咖天帝偏心。佛陀就向他们说:「天人敬重所有克制欲乐的人。」
7 l' C) t& @4 g8 H3 H
% ]3 f3 K, H& i# T5 z$ }4 }
7 i; ]. _/ Z4 }6 }比库控诉沙利子& X5 g6 a2 d- h  H1 {  n& j
阿拉汉犹如大地,耐心具足,若受人刺激,也不愤怒;3 r2 g# {7 E0 I! e
阿拉汉虔诚坚定,一如因陀揭罗 (注1);
: F7 X' O! d5 d1 l# M' z) W阿拉汉内心安祥清淨,如无污泥的池塘,不再生死轮回。
  N8 }2 [( E0 V$ {3 h8 Q  s, e
4 Y! {& a5 e$ P9 v$ v3 _) w1 w6 d! t, d结夏安居结束时,沙利子(舍利弗)正淮备与其它比库一同外出。有位对沙利子怀有怨懑的年轻比库却向佛陀抱怨说,沙利子辱骂,鞭打他。佛陀就请人召请沙利子来解释,沙利子不辩别自己的清白,却说:「世尊!坚定持戒并且观身的比库,若有对不起其它比库的行为,怎麽可能不道歉,就迳自出外去呢?我像大地一样,花卉绽放时,没有任何喜悦的感觉,垃圾与粪堆积在上面,也不愤怒。我也像门垫、乞丐、断脚的公牛一般,对污秽的血肉之躯感到厌恶,不再执著于它。」
. c! U0 y8 C; y2 q1 m" g% z7 A
% e: N+ h1 `8 G# K8 A! W- E沙利子谦虚地说完之后,犯错的年轻比库深感愧疚,承认自己指控沙利子的错误。佛陀建议沙利子接受年轻比库的道歉,免得年轻比库将来受业报。年轻比库就恭敬地恳求沙利子宽恕。沙利子也诚挚的原谅他,并且重述如果自己有任何不对的地方,也请他能原谅 (注2)。
( K4 x% ]9 r0 f* U- E" T' m$ U3 x% s% a6 l2 J
所有在场的比库都赞歎沙利子,佛陀说:
3 |' G) Z9 U* O. M* n
/ g  l2 u  ?- x' S「比库们!像沙利子这样的阿拉汉不怀任何愤怒和瞋心。如同大地和门柱一样的耐心、宽容和坚定,他的内心永远祥和、清淨。」/ x6 f& Y" F" o

- v( j) E6 @3 Q7 x+ }" a$ \- P备注: 3 E' u" f  X* }9 R# Z
1. 因陀揭罗,是在大门中间安放一坚固的石头,作为关门时放门橛用的。另一种说法认为它是沙咖天帝的柱子,在进城的地方安立一大而坚固的柱子,以象征因陀罗(印度守护神)之所在。
' @. v! A6 v, K6 V: ?7 N) S3 O2. 沙利子和马哈摩嘎喇那(目犍连)尊者是佛陀的两大弟子,佛陀指派他们担任僧团的指导人,佛陀建议所有的比库尊敬他们如同父与母。; F8 j' `1 \* O& N0 @& S

# q  l: }/ K  f1 `% N   V4 L3 L6 w$ w4 t' W! w
一眼失明
2 u+ ]- y8 w1 y0 p4 F  C阿拉汉的身口意清淨;# e" W2 i* g; ?* v1 R) O
阿拉汉智慧具足,究竟解脱,究竟寂静,
+ y% q5 A$ l  f6 q2 \3 d不受生命中的得失左右。
; ~$ l% s, U3 D0 M
% L2 s2 o; ~) k/ f2 @- o有一位七岁的男孩,由于父亲殷切的盼望,而出家为沙马内拉。剃度之前,男孩先得到一个禅观指导。剃度时,他专注禅观,也因为这禅观和前世的善业,剃度之后,他就证得圣果。
) x' F2 C  Y" u+ k, G; U( J4 \1 r; _
6 L- E9 I3 z& r0 a后来,帝沙尊者在沙马内拉的陪同下,出发前往沙瓦提城,淮备向佛陀顶礼。
$ X7 p$ Y& Z# E0 p( ^: E% T$ M5 c8 }( J; u* {' A
半路上,他们暂宿某一村落的精舍。当天晚上帝沙入睡后,沙马内拉却彻夜坐在帝沙的身边未眠,只在接近清晨的时候,稍为睡卧一会。
) a% M' _  {7 ]- _) @9 V7 h* V4 ^  m9 P2 J) M5 `
第二天一大早,帝沙认为该是摇醒沙马内拉的时候了,于是用扇子摇醒小沙马内拉。但不幸的,扇柄却打伤了他的一只眼睛。小沙马内拉急忙用单手遮住受伤的眼睛,出去打水,淮备给帝沙尊者洗脸,并清洗精舍的地板等。& N, ^: K& Q9 i0 M- u

$ Y1 x" E! q6 `6 S" {但当他单手捧水给帝沙时,尊者告诫他,服务别人时,应该用双手。这时候,尊者才发现小沙马内拉的一眼已经因为自己的疏忽而失明了。刹那间,尊者明白小沙马内拉实在是一位高贵的人,他深感歉疚,谦虚地向小沙马内拉道歉。但小沙马内拉告诉他,这既不是尊者错,也不是他自己的错,而是业报。小沙马内拉更请尊者不要因此难过,但尊者却无法忘怀这件不幸的意外。
# }2 y- k" l6 t2 `# @/ Q. {- {/ c
4 K* E4 A1 U  H$ t* x/ W' Y& p后来,他们继续上路,终于抵达佛陀停留的沙瓦提城揭达林给孤独园。佛陀知道路上所发生的事,就说:& Y. G  A- ?3 X6 }. ?
( ]) b1 V  M% c+ Y5 H
「阿拉汉不与人动气,阿拉汉克制感官的冲动,内心究竟宁静、安祥。」
! e+ T* N* s2 N+ c& H$ _1 |' [( a; u' q1 ~; c
& |& O  z6 G7 p2 B

# Z' f0 R7 R/ |8 o只靠信仰无法证得涅槃7 L: N& r9 a& V0 G
阿拉汉自证涅槃而不轻信;
* O0 R7 `9 q& E5 d4 t阿拉汉不再生死轮回,不再造业,
) {4 P( q5 r( d0 Q6 w3 ?4 ~断除所有的贪欲;阿拉汉是无上士。 (偈 97) 7 z7 [# R) y. W! M3 }2 o2 G/ x: r
1 x; I# X7 ]' ~/ T
某一村子的三十名比库前往揭达林给孤独园向佛陀礼敬。佛陀知道他们证得阿拉汉果的机缘已经成熟,就请沙利子来,并且在他们面前问沙利子:「沙利子!你相信观身能证得涅槃吗?」
6 o' s, }7 \( T# Y3 f0 }4 D3 U" i* ~; o9 d. ?( F
「世尊!关于观身而证得涅槃这件事,我并不只因为信仰佛陀 (注) 就相信这种说法,只有未亲身证得涅槃的人才会接受别人这种说法。」很多比库不明白沙利子话中的涵意,而在内心想著:「沙利子至今尚未放弃错误的见解,直到此刻,他仍未信仰佛陀。」 + `. f/ \& L9 ], p5 z

0 F1 I# e% H0 F; f- }$ o( b佛陀就解释说:「比库们!沙利子的意思十分清楚:『他承认观身可以证得涅槃,但他接受的原因,是由于他个人的亲身体证,而不只是因为佛陀或其他人如是说的关系。』事实上,沙利子信仰佛陀,沙利子也相信善恶业报。」
# Q4 p4 g- @1 q# l  j, G* a+ ?& L% W. w) d& D% }) Z& H; T0 h
(注)佛教中的信仰来自对真理的正确认知和了悟,而不是因为害怕神或者追求情感的满足,当内心不再动摇时,才是真正的信仰。佛教不认可盲目的信仰和狂热的宗教信仰。
8 k  B4 |" U, o& ]
# w# u9 e( U0 T! e) i/ g6 B. A : }8 q9 ?9 I$ s4 T, @9 G6 E. B( S
沙利子尊者最小的弟弟
6 m0 q5 o; S2 B" ?9 ?7 P" g不管是村落或林间,平地或丘陵,
0 d8 t3 B# U5 D3 Z4 y$ z8 i阿拉汉居住的地方,一切安乐。 (偈 98)
7 z( c' E3 c& T+ d8 G! J+ G0 e) M: w% D
离婆达是沙利子(舍利弗)最小的弟弟,也是兄弟中唯一没有出家的人。他的父母根据当时的习俗,急著要他赶快结婚。所以在离婆达还很年轻时就安排他和一年轻女子成亲。婚礼当天,宾客中有位高龄一百二十岁的女士,离婆达看见她时,就明白世事不离生、老、病、死的变化,于是决定像长兄沙利子一样出家。他就离开家庭,直接到一处有三十位比库的精舍去。而沙利子已经事先请求这些比库,如果离婆达提出愿望时,就让他成为沙马内拉,离婆达因此顺利成为沙马内拉。
1 l6 b2 p3 E$ y/ B) R
# e- w  R' H- h这些比库给离婆达一个禅修的题目,他于是离开精舍到遥远的林子里去禅修。结夏安居结束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9: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离婆达就证得阿拉汉果。这时候,沙利子请佛陀允许他去见离婆达,佛陀说他也要去。所以,佛陀、沙利子、尸婆离和诸位比库就一齐前去探视离婆达。
+ W) v* M) f) _4 _
' l$ B! d4 U# s& [& d这段路程很长,而且路况不佳,人烟也很少,但天神们供应了所有的必需品。离婆达知道佛陀要来,也预先安排。他运用神通,为佛陀造了一座特别的精舍,并为其他比库安排适当的居处,使众人在停留期间能够安住。, Y  [, F: m- A# b
1 ~7 [- ~  k9 T! o8 w* e: x
' H8 @& d6 B; h* _& j
诱惑比库的妓女
. r4 V% v- ]7 j8 w8 n林野寂静处,世人所不爱;阿拉汉远离欲乐,欢喜安住林野寂静处。
2 c3 {( a% y% t1 U, f4 }
: F( b( f! C$ }3 O) i有一位比库得到佛陀给他的禅修题目后,到一处老旧的花园去禅修。当他正在禅修的时候,一位生性多疑的女子也来到这里。却见四下无人,只有一位比库结跏趺坐,就想到:“我要使这比库心思迷惑!”她于是走到比库面前,反反複複地把自己的内衣退下,穿上;弄散头发,四处摇曳再予以系好;而且鼓掌,放声大笑。因为她的放浪形骸,使得这比库全身思绪起伏,激荡不已。
+ @3 q5 J5 |7 e' m! c% D" R# B
, p: d( s/ P" N& ^; M* v3 x+ ~        “这究竟是怎麽回事?”他迷惑了。
5 T: s! ?& f; F& s
* J5 o: [8 U( f2 p  n4 O        这时候,佛陀在精舍里,心中记挂著这位比库禅修的进展,就透过天眼而看见那女子的邪恶行为正困惑著该比库。佛陀透过神通向该比库说:“比库!追寻欲乐的所流连的地方没有喜悦可言。没有激情的人所聚集的地方则充满喜悦!”佛陀并且放光,示现在比库面前,向他说法,这比库因此证得阿拉汉果。
% p- \" a; W6 @, x& B: s/ Q; ^" k3 A! `- H! S: u% ~

" _7 [9 H4 b7 a/ l4 c) M& y0 {8 z第八品 千品
: N& o0 j9 p5 P( s- F3 X行刑者的命运+ |* F  b4 F* {9 {
诵毫无义理的千句话,不如诵一句有法益的话,1 W  [3 ]" b1 U0 X$ N6 {
听闻之后,可以使人寂静。 (偈 100)
' M' b9 Q# D9 y6 t# Z- S
2 X7 s' [, A# B2 ]# a- n( ?2 c+ _坦巴达提卡担任政府行刑者的任务届满五十五年后正式退休。在担任行刑者之前,他曾经是一名小偷。退休后有一天,他到河中去沐浴,并且携带特别的食物回家。回家后,正要享受这份美味时,却看见刚出禅定的沙利子站在门口,这时候他心里想著:「我这一生,都在行刑处决小偷,现在我应该供养这位比库。」所以就邀请沙利子进入屋内,并尊敬地供养食物。9 Y9 Q  k8 m; Q, c% S$ F. q
6 b3 V9 |6 p' W  x/ }
供养后,沙利子向他说佛法。但坦巴达提卡却无法集中心思听讲,因为他的心思受到过去担任行刑人时种种往事的干扰。沙利子明白他的困扰,为了导正他的心念,就机敏地问他是否出于愤怒、仇恨而行刑?或只是执行公务而已。坦巴达提卡回答说,他只是接受国王的命令,自己没有任何杀人的恶意或愿望。2 G7 e) Y- T% `% {" i: V* @& m

8 V- h4 Y0 j, s  g6 G, F「既然如此,你有何罪过可言!」沙利子说。, G' K" ~8 D: Y) U/ }2 E7 a
+ R6 E) d2 Q& S/ r
沙利子的说法让坦巴达提卡内心较为宁静,就请沙利子继续说法。这时,他专心闻法,更具耐心与理解力。闻法后,他恭送沙利子走了一段路,然后独自回家,但却意外丧生。$ P9 s8 W: y0 r; z# y/ Y  I

1 A/ c( c5 f- j2 `当天傍晚,佛陀抵达比库的聚会时,比库们告诉佛陀有关坦巴达提卡的恶讯,并请问他往生何处。佛陀说,虽然坦巴达提卡今生造恶业,但后来领悟佛法,所以往生都西答天。比库们却怀疑,一个造做恶业的人,怎麽可能只听闻一次佛法后,就获得如此殊胜的法益。佛陀向他们解释说,时间长短不是问题,如果能够正确理解的话,即使一句法语也可以带来莫大的法益。' Q0 o+ _$ M" F" G
, S1 b5 B" N, H2 y% R* R; v

) N% X' W: k- i$ @* q/ j证阿拉汉果最快的方法6 ^, t) ], y9 O
诵毫无义理的千句偈语,
7 t% R0 @. e  ^, b+ R6 N不如诵一句有法益的偈语,* |" n: V0 x) ^4 c! G! }; t
听闻之后,使人趣入寂静。 (101偈), t9 O4 p  ^3 _- ?! e$ M9 `

9 c& d1 B+ Q* e! h5 f一群商人共同搭船出海,不幸发生海难,除了一人以外,所有人都丧生了。这唯一活命的人抓住一片木板,最后漂流到输帕罗卡港。上岸后,他用一片树皮遮住身子,坐在人们可以看得见的地方。有些过往的行人给他食物,有些人则以为他是圣者,而向他致敬。另外有人给他衣服穿,但他却不接受,因为他害怕穿上衣服以后,人们会降低对他的敬意。同时,有些人认为他是阿拉汉,他也就自以为是阿拉汉。因此,人们称呼他「婆醯迦达如斯亚」。3 K2 f* J" G# s8 k; t7 O- \

. u7 z! m. M% g  K0 n大约在这时候,他某一世的朋友马哈布拉玛看见婆醯迦误入歧途,觉得引导他回正道是自己的责任,所以在晚上时候,马哈布拉玛就去找婆醯迦,并告诉他:「婆醯迦!你还不是阿拉汉,更重要的是,你还没有成为阿拉汉的德行。」婆醯迦听完朋友的话,抬起头来:「是啊!我必须承认,正如你所说的,我不是阿拉汉。我现在明白自己犯了大错。但是,究竟在这世间上,谁是阿拉汉?」马哈布拉玛就劝告他去沙瓦提城,请佛陀助他一臂之力。7 \( r/ k- b1 q- x: ]4 u1 b
  ~( z7 v1 z) c/ y0 }# @1 z
婆醯迦明白自己犯了大错,非常沮丧,就直接到沙瓦提城去见佛陀。后来,他看见佛陀和比库们正在化缘,就很恭敬地跟上去,请求佛陀教他佛法,佛陀告诉他,现在正在化缘,不是说法的时间。
7 R( n" Y5 B% i: |* j) R3 o& q3 b& n
; G( F, [" q9 U5 T; |( H「尊者!没有人了解你我生命中的危险,所以请教我佛法吧!」婆醯迦继续恳求。
! ^# ^" J4 D2 ]8 i/ N6 R1 S% q. O0 m  Q$ O$ m) J
佛陀知道婆醯迦的程度无法了解佛法,而且,婆醯迦刚才长途跋涉,骤然得遇佛陀,内心正雀跃不已,所以无法立刻接受佛法。佛陀不愿在这种情况下立即向他说法,而希望等他内心平静下来时,再向他说法,他也才能心领神会。但婆醯迦仍固执的恳请,佛陀只好站在路上对他说:
! ?3 h  ~- R. u$ e, y' q( ^1 J
: [. q' p% W' |( r* x+ t4 j6 L「婆醯迦!当你看东西的时候,就只看见那件东西;听声音的时候,就只听见那声音;闻、尝、触任何东西时,就只是闻、尝和触那东西;想事情时,就全神想那件事情。」; \( E* n6 i, Y
' x; m& a& [6 K
婆醯迦如法奉行,同时因为全神贯注,他的过去善业现前,而证得阿拉汉果。他于是恳请佛陀允许他加入僧团,佛陀要他先淮备三衣、钵和比库必备的东西。但当他出去筹备的时候,却被一只动物攻击致死。后来,佛陀和比库进食完毕后,在路上发现婆醯迦的尸体。佛陀要比库们把他的尸体火化,把遗物供养在浮图中。
5 i' r+ V$ B% |( M$ @) H5 l* @& i2 p; Y( q7 b% i
回到揭达林给孤独园时,佛陀说婆醯迦已经证入涅槃。佛陀并且说婆醯迦是最快证得神通的人。比库对佛陀的说法感到困惑,就问佛陀,婆醯迦在何时、如何证得阿拉汉果。佛陀说:「婆醯迦在路上听我说法时,就证得阿拉汉果。」比库却怀疑怎麽可能只听几句法语就能证得阿拉汉果。佛陀说:「法句或说法时间的长短与证果快慢无关。」
, T/ W/ s5 O7 X9 [- |' Y& ?3 i" w5 U7 V, ]8 P
3 f  n0 S7 G- V* |9 f! ?- m" U0 f& T
嫁小偷的富家女
& X9 S" M" w; R- c  z唱诵毫无义理的百句偈语,5 b" B, Q/ Z9 m  S0 ~
不如唱诵一句法句,- r! X' T; k. j' p* H: x
听闻之后,使人内心宁静。 (偈 102)
+ v+ o9 E! [' c7 p! H/ R8 e4 K; n2 w) w9 P0 W
在战场上战胜百万雄狮的人,8 j" o$ n' ]8 X) M- X+ x$ X% C
不如克己者,
! v" R. P3 V; R6 Z* H2 P: f才是最尊贵的胜利者。 (偈 103)0 P' z0 h4 w0 g) X; |
( w. l& n: q/ x- Z* f  J& i
拘达娜是沙瓦提城里一位富翁的女儿,一直过著平静、深居简出的日子。但是有一天,她看见一位将要被处决的小偷时,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9:52:37 | 显示全部楼层
刹那间就爱上他了。从此以后她拒绝吃饭,除非能嫁给他,否则她也不愿活下去。
- V, ^8 O7 W4 Q7 P6 o+ k( N8 ^0 R1 V/ {& E
拘达娜的父母只好向国王的官员行贿,换取小偷的生命,然后将她嫁给他。虽然她非常爱他,但他却只爱她的财富。有一天,他说服她把所有的首饰装戴在身上,然后告诉她,他想供养山灵,答谢它们在他生命危险的时候拯救他。说完后,他就带她往山顶上走去。但是他们抵达山顶时,他却说要杀了她,以便占有她的首饰。她恳求他只拿走首饰,而饶她一命,但他悍然拒绝。这时候,她明白若不除去他,自己非死不可,所以必需谨慎、机智应付。她于是告诉他,既然他们只能再相处几分钟,她想最后一次向他顶礼,说著,她就绕著他缓缓的走,并趁机从他的背后把他推下山去。 / S% s8 u$ Z! w" s; v1 D

/ o" K& P% I- O6 k* s" F住在山顶的天神目睹整个事件的过程后,鼓掌赞许她的作为,并且说:「不只男性有智慧,女性也能具足智慧,并且在今生今世就展现智慧!」
) f6 e+ n6 {, `& C$ e$ P$ r, s9 |, v% u" _1 F) S- W, g4 s
经过这件事情后,她不想再回家了,就把所有的首饰挂在树上,然后一个人到处流浪,也不知道究竟该到那里去。后来,她碰巧来到女游行外道居住的地方,就成为她们其中的一员。她们教她所有的诡辩技巧。由于聪颖,她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全掌握其中的诀窍。这时候,这些女游行外道就告诉她四处去云游,她们也告诉她,如果有人能够回答她的所有诘问,就拜此人为师。从此以后,她就到国内所有地方去云游,公开向所有的人挑战。很多著名的人士接受她的挑战,但没有人驳倒她。
, U9 L8 L% }7 B
7 N9 a' t, O. h最后,她来到沙瓦提城。进城之前,她一如往常,把一只树枝插在一土堆上,公开挑战所有人。沙利子尊者接受她的挑战,她询问沙利子非常多的问题,而沙利子也一一加以解答。问完之后,轮到沙利子发问,他只问她一句话:「“一”是什麽?」(注1) 她却张口结舌,无法回答,就央请沙利子解释它的涵意。沙利子建议她先出家为比库尼,她也信守诺言地服从沙利子的建议,正信出家为比库尼,并且精进奉行沙利子的教导,而在几天之内就证得阿拉汉果。
8 H) A. U  p% N# Q- V
6 `+ Y! T' d% l2 t后来,有些比库针对此事请教佛陀:「拘达娜比库尼真的可能在只听闻少许的法义就证得阿拉汉果吗?」
$ \- D4 Y3 h' t/ q  U; i4 S- j# J$ ^1 c$ W- w
佛陀说:「比库们!不要以多少来判断法义,一句法义比一百句毫无意义的言语更发人深省。」 6 z) n+ l6 g. O; S4 w
0 Q0 z; ^1 v7 x* L% r6 x
注1:众生只需要一件东西来维持生命:食物 。
  q7 e7 `9 [0 J  D
  F" v" h, S; Y1 N( S/ } 5 u8 k1 _% h0 x9 R) S
赌博的得失: t5 _, m- A4 E' @; k* u& k" ~
信受奉行佛法的人,去除贪欲,可以到达难以抵达的彼岸。
8 O" P* ~4 y4 @( w* ^$ b克服自己,胜过征服他人;
6 z2 e% ?' r: C/ P* l! I7 h9 U" V天神、乐神、魔波旬或梵天都无法战胜克己节制的人 (偈104/105) . x' U. i$ F6 j

# X$ N2 f) w+ c% f4 M有一位婆罗门告诉佛陀:「尊者,我认为你只知有法益的修行,对无益的事一无所知。」佛陀说他也了解无益且有害的事。佛陀就列举六种会消耗财产的行为:! O& ^1 C6 |4 Z$ e( T, i5 w
* C/ z9 W. }; V" A
(1) 太阳高挂了才起床 (2) 疏懒成性 (3) 残暴 (4) 沉溺毒品(尤其指酒) 而昏醉迷糊 (5) 在惹人怀疑的时间内,独自在街上闲逛 (6) 邪淫。 $ Q: F2 i/ F% ]/ P8 f

/ A+ W7 f5 L4 @4 n, \5 ^2 `佛陀接著问这婆罗门如何维生,婆罗门回答说以赌博维生 (注)。佛陀再问他输赢情形,当婆罗门回答说有输有赢时,佛陀说:「在赌博中获胜,无法与克服烦恼的成就相比。」 & Q5 v5 l( y7 w* r! Y$ Z, K/ N
% n7 i7 b$ d$ P4 N0 Y9 @; H2 Q9 d- O
备注:在《败亡经》中,佛陀说赌博是造成人堕落的原因之一。
* J/ m5 C9 ]# X) m9 k% V  B* G5 c
8 Y9 I' E& r5 c; s+ n2 W' g& M" S
( c0 U, V/ s2 K6 M3 Q8 c往生梵天的方法
( I7 j7 s- }* |与其百年间每月供养成千上百的祭祀,
* n) J/ F6 G8 x' ?1 [5 O  g不如顷刻之间供养修行的人,
0 e  i2 J; v# u6 c9 `/ m. N如是供养,胜过百年的祭祀。 2 C: H4 A4 V: J; y

! ?5 u/ Y- ~: G" s" k5 a1 s沙利子的叔叔是一位婆罗门,有一次,沙利子问他,有没有做过任何的功德。他的叔叔回答说,他每个月供养裸身的苦行者,希望将来能往生梵天。沙利子告诉他说,他的老师们并不了解往生梵天的方法。说完后,沙利子更引领叔叔去见佛陀,并请求佛陀开示确实可以使人往生梵天的佛法。 ! Y, G9 g% x0 U! C5 C" {  y

8 X: V/ C1 t4 w( a# f佛陀向沙利子的叔叔说:「供养一汤匙的食物给真正的圣人,比你供养那些不值得供养的人更好。」
! t. v2 n4 A4 u4 U& j9 u7 }
1 ^6 [! m  W7 W4 |: x  E
* i0 G. m) f! O3 l火祭不究竟(注)
5 j. z, F7 L$ h1 P$ E3 _2 f在林中火祭百年,不如顷刻之间供养修行的人,如是供养,胜过百年的火祭。(偈107)- Y" j' r: _4 j
) D5 |9 c$ w6 A3 ]
沙利子的侄子是一位婆罗门。有一次,沙利子问他,有没有做过任何的功德。他的侄子回答说,他每个月都在火祭中牺牲一只羊,期望将来能往生梵天。沙利子告诉他说,他的老师们一直给他错误的教法,他的老师们根本不知如何往生梵天。9 h, ?: Z( I5 Y6 r4 r3 W2 a
; w# H1 Q, F) n( A, }. O: C. u
然后,沙利子引领侄子去见佛陀,佛陀就教他确实可以往生梵天的佛法,并告诉他说:「顷刻之间,顶礼真正的圣人比火祭牺牲一百年好。」# _+ B. O9 R% b

- C0 Q. L. ~) p4 X* ?9 K注:「火祭」在当时的伊朗和印度相当流行。部份人认为火是神祇之一。有些人认为透过火祭,他们可以讨好神祇,而得到赐福和保护。另外,动物祭祀和在恒河中沐浴也很普遍。佛陀是当时唯一指出这些方法都是无益的宗教师 。5 s! l6 [  ^" a

, G" f0 o9 e% N: P
7 F" y; r5 V6 ?+ W+ R6 G+ Y( e用动物祭祀的婆罗门4 \& z8 C( z) k7 K4 t" U% L
世间人为追求功德,8 A4 D0 t$ m. A) _
而在节庆时布舍与供养,0 U8 z2 E- K1 t8 n. K  ]/ i
所得到的功德,4 p/ v6 _; p) r6 p7 j2 z7 @; Q/ J2 r
不如礼敬圣者的四分之一。
) X5 M4 j# F( k, o1 S; W+ j1 x$ ~, _* s  c4 [& t
有一次,沙利子问一位婆罗门的朋友,有没有做过任何的功德,他朋友回答说,他长久以来都提供大量的祭祀牺牲,希望来生能往生梵天。
3 `/ K2 k: _# Z/ ~( T
8 F% l# o  I8 ^1 g* s% U0 l  Z沙利子告诉朋友说,他的老师们一直教导他虚幻的希望,他的老师们根本不知道往生梵天的方法。沙利子就引导他去见佛陀,请佛陀教他往生梵天的方法。 % K. X4 b, {9 b" n( j  r

5 t! `& z  q2 C* U) a. J7 ]佛陀说:「婆罗门,即使仅是顷刻间顶礼圣者,也比整年度所供奉的大大小小祭祀牺牲,要来得好。」
4 F8 A5 N5 E8 ]: u' r- q
( Q7 `; y* c8 H. Q9 k! I % S! \& M3 P& e4 L# R: E
佛陀保护男孩
0 r6 c2 N; P/ W/ b/ V经常礼敬年高德劭的人,四法增长:
) a( M1 _) Z, H+ E长寿、美貌、幸福和力量。 (偈 16)
# ~3 y7 `, G7 v) U  [& l7 q0 \) S) Z6 E6 _4 [( [
从前,有两位隐士共同居住在一起,并且一起修习苦行多年。后来,其中一位还俗,并且结了婚。当他的儿子出生后,他们夫妻两人便带著儿子去拜访仍在苦行的隐士。这隐士看见他们时,对他们说:「愿你们长命百岁!」但却对男孩不说任何好话。他们十分困惑,问隐士为何对孩子保持沉默。隐士告诉他们这孩子只能再活七天,虽然他无法拯救孩子,但佛陀可能有办法。
" L2 ]+ E# a4 v; W1 U0 i. m+ e% D+ e5 b% ]* J+ G
他们就带著孩子去找佛陀。当两人向佛陀顶礼问讯时,佛陀也只说:「愿你们长命百岁!」而无言以对他们的孩子。佛陀知道男孩来日无多,为了防止孩子夭寿,佛陀吩咐他们在家门前搭起帐蓬,然后把孩子放在蓬内的床上。佛陀也派遣几位比库前去念诵「护经」(注)七天。第七天,佛陀亲自来到帐蓬,天神们也来了。这时候,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9:53:38 | 显示全部楼层
一只恶魔也在门口等待机会要夺走男孩的生命,但众多天神继续来临,恶魔只好后退,让出位子给天神们,结果,它只能站在离男孩很远的地方。
, T" V- M3 a$ i
5 u: w- j8 U' r5 G那天晚上,比库们彻夜念诵护经,男孩也因此获救。第二天,男孩被人家从床上抱起来向佛陀致敬意,佛陀对男孩说:「愿你长寿!」有人问佛陀,这孩子能活多久,佛陀说一百二十岁。因此人们就称呼这孩子为亚育瓦达那(意思是长寿的孩子)。 # H, Y) W0 n" K; x3 S& X/ Z$ P

' k3 C3 S6 q1 P  Y! L* U男孩长大后,和他的朋友和信徒在国境内到处参访。有一天,他们抵达揭达林给孤独园时,园里的比库们认出他来,比库就问佛陀说:「有没有办法使众生长寿?」
9 [, _/ \, |: x$ c/ |  C6 e' w
( j2 d  e( s; n0 r「尊敬崇仰老者和智慧与德行兼备的人,可以让人得到长寿、美貌、幸福和力量。」7 I/ Z5 x0 p" n4 o& e

+ v3 _4 }* c* _注:「护经」是宗教偈语或经,如《慈经》或《宝经》,常常被唱诵以求保护,防止受伤害。
: R7 R7 i6 f6 D' S9 g* I0 H4 Z' P2 A+ k, r$ @% z. M$ s( i
/ w! Y4 @$ v. G- I; W6 s% H
沙其卡沙马内拉的奇迹" F) g+ B  X7 i1 {
若长命百岁,但破戒,放逸,
. b3 ^" F8 H; n不如持戒,修禅定一天。 (偈 110) # d* W" t; Y5 I% \. _5 j; \% t
% p, d; t7 p: n; A1 N2 l
有一天,三十位比库各自从佛陀得到禅修的题目后,到远离沙瓦提城的一个大村落去。这时候,茂密的森林中有一群抢匪要用活人去供养森林的守护灵,他们就到林子里的精舍去,命令比库们交出一位比库,做为祭祀的牺牲。每一位比库,不管年龄大小,都愿意牺牲,其中有一位小沙马内拉沙其卡,他是受沙利子指派前来的,虽然仍是稚龄孩童,但由于累世以来积聚了众多善业,他已经证得阿拉汉果。他透露说他的老师——沙利子预知这次行程会有危险,所以特意安排他陪同其他比库一起来,而且他应该随抢匪去。其他比库听他这麽一说,虽然很勉强,但他们对沙利子深具信心,便同意由小沙马内拉随抢匪去。! {2 l9 H2 b. W( ~/ N
( S# ^/ M# B  j
抢匪的祭祀淮备就绪后,抢匪头目就高举著剑,朝小沙马内拉重重击下,小沙马内拉这时候正在禅定中,结果剑不仅没有砍伤小沙马内拉,反而弯曲变形。头目就另外换一把剑,再砍下去,这次整柄剑向上直弯,也同样不能伤到小沙马内拉的一根汗毛。这两次的异常现象让抢匪头目震惊不已而放下剑,并且向小沙马内拉下跪,请求原谅。其他抢匪全都讶异不已,也一齐认错。他们要求能够追随小沙马内拉修行,小沙马内拉便答应了他们的请求。/ l9 T% ~( \1 f9 t* h6 t

: b* ^. k  u8 V4 I) @. x% p小沙马内拉就在这些新比库的陪同下回林子的精舍去,其他比库看见他回来都很高兴,也松了口气,大家就回揭达林给孤独园向他们的老师沙利子礼敬。之后,他们去见佛陀。佛陀告诫他们:「比库们!即使长命百岁但犯下抢夺、偷盗或种种罪行,生命就毫无意义;德行具足的活一天比污秽的百年岁月更有价值 。」1 J- @8 z* N$ I3 d- E5 f( O

, g$ h& C  \" n: ^0 ~ * u! s" _- d$ [6 j( P  U! g! y
乔达那尊者和抢匪们' @9 G- c. ~: w  M
若长命百岁,但愚痴、放逸,; [0 \- m7 _% y
不如具足智慧且修禅定一天。 : Q: f; R1 F8 l3 I! G7 M

' O; F0 m# x1 X/ |! F乔达那尊者从佛陀得到禅观的题目后,到森林中去禅修,并且证得圣果。证得圣果后,他出发回精舍去向佛陀顶礼问讯。路上,他停下来稍微休息一下,就坐在石板上,而进入禅定。这时候一群刚打劫村子的抢匪们也来到他休息的地方。他们误以为他是个树桩,就在他身上周围放置他们抢夺来的赃物。第二天,天亮时,他们才发觉原来他是活生生的众生,但他们却又错以为他是恶魔,吓得想要急忙逃走。
2 V$ B5 Q) m6 i! H5 I$ a
9 R. @1 ~4 D) H! s3 x* E# h# ^9 ]( x乔达那告诉他们,他只是位比库,不是恶魔,请他们不要害怕。抢匪们对他的话感到讶异,就请他原谅他们误认他是树桩的错误,他们也决定出家修行。
7 h  c  F0 F: b
" z' N5 a4 R' o' |; J3 R乔达那就在他们的陪伴下回到精舍,并且向佛陀报告事情的经过。
( ?8 W  c, R# P- [! O/ y# k8 s- E2 e
佛陀告诫他们:「如果长命百岁,但是无明,尽做傻事,也是无益的人生;现在你们都已经明白佛法,变得有智慧了,所以,当一天有智慧的人比长年无明的人更有价值!」 2 z  ?; h1 z1 I  ^  V; }

- V; T/ k! J! J2 d0 v这些新出家的比库从此信受奉行佛陀的教法,努力成就自己的道业。
, M' _/ {( Z/ D) s0 T8 x  O1 C4 Z7 y& G2 B
6 O/ {/ Z, Y. M
自杀时证得圣果的沙帕达沙% e7 l1 D+ X6 P) w2 W: z
若长命百岁,但怠惰,精神不振,2 x! c" M( x' j* v7 S. _: [
不如一天的精进。 (偈112)
4 P/ r) ]1 ?8 K' g! [! O* m
; a3 [' o8 `; {从前有一位比库对自己无法证得圣果感到十分沮丧,同时觉得还俗既不恰当也是件羞耻的事,所以他认为自行结束生命比较恰当。他就把手放进装有毒蛇的罐子,但罐中的蛇没有咬他,这是他以前的善业保护他的缘故。后来,他又拿刀片企图割喉自杀,但当他把刀片放在喉咙的时候,他回想起自己今生做为一位比库,在修行时所证得的清淨时,他的身心充满喜悦。他接著超脱这份法喜,转移心念至智慧的培养,不久就证得阿拉汉果。
/ A4 _/ ?3 F* A) b+ S/ S& o" w4 V) m6 g" z1 X0 K* O8 T9 G
他回到精舍时,其他比库问他去那里了?他回答说他企图结束自己的生命,他们又问他,既然如此,他现在怎麽又在这里呢?
  W( h/ Z6 j, h4 p6 `5 g8 B$ J& l
- a* c4 Q" Y3 b6 z: Y2 C9 [2 O「我本想用这把刀子割喉咙,但我现在已经用智慧的剑斩除所有的烦恼。」他说。 # \+ F/ E3 [# n! K
1 O  i0 E: X* m
这些比库就向佛陀报告:「沙帕达沙自称在企图自杀时证得阿拉汉果,千钧一发的时刻,可以证得阿拉汉果吗?」
; f+ K* `& ^; o, A1 V7 Z
2 V! K  r( _5 y) q5 k5 o「有可能,对精进修习止观的修行人是有可能的。刹那间证得阿拉汉果是可能的,甚至当比库经行时,脚尚未踏下去之前,都有可能证得阿拉汉果!」佛陀说。 6 X' z  w3 a6 F/ l% V9 P* I7 j
- N+ `) c6 b, s: c4 z" \
(注) 证阿拉汉果纯粹是心灵精神的层次,与世俗的时间和空间观念无关。1 G; \$ ?3 L+ V
3 T7 }1 Z2 V6 t! o
( Z2 A9 V: x' T6 [8 Z# g9 \$ V! g8 j6 I
家破人亡的波她卡娜
9 t5 d& |! r& ?/ s9 _若长命百岁,但不知世事生灭的实相,
  k) P; k2 a2 m不如如实知见生灭法的一天。
- E0 G( F# D% D1 y/ g; K
6 _( |, E4 P& ?0 P: r波她卡娜是沙瓦提城中一位富翁的女儿,十分美丽,父母又对她爱护有加。但她却爱上家里的一位男僕,和他私奔到离沙瓦提城很远的一个村子去。后来,她怀孕了,当分娩日子快到的时候,她好几次请求丈夫允许她回家生产,但她丈夫每次都害怕遭到他丈人的毒打而拒绝她的恳请。有一天,她趁丈夫不在家的时候,悄悄出发回娘家去。但是,她丈夫却追上她,请她回家去,但她加以拒绝。这时候,她分娩的时刻到了,就在附近的草丛中产下一子,然后与丈夫一起回家。. J( C: k4 Y* h$ K# z" I
$ N( W, W2 ]7 k; m: D, P! u! Y0 h
她再度怀孕的时候,也希望回家生产,但丈夫也加以拒绝。产期快到了,她只好又悄悄地带著大儿子,出发回沙瓦提城的娘家。当丈夫追上她时,她产前剧痛加速,即将分娩,这时候天又下著大雨,丈夫急忙去找了个较稳当的地方。当他正在整理场地时,却被一条剧毒的蛇咬到,当场死亡。这时候,波她卡娜已经生下孩子。第二天,她四处寻找丈夫,却发现丈夫的尸首,她内心非常悲伤,认为丈夫的死都是自己害的,而十分内疚,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9:54:39 | 显示全部楼层
就继续回沙瓦提城找父母。! R8 _$ h  h% n- R9 g2 Q9 m( \
7 S  s/ J' L5 @& {% n
但由于下了一整夜的雨,溪水上涨,她无法一次带二个儿子过河,就把大儿子安置在河这岸,先带初生婴儿渡河,并且把他放在对岸,然后自己再渡河折返这岸。当她正在河中央时,一只在婴儿上空盘旋的老鹰,以为婴儿是块肉,波她卡娜急忙大声嘶喊,想吓走老鹰,但老鹰仍然俯冲直下,夺走她的婴儿。而在这岸的大儿子听见母亲在河中喊叫,以为母亲在叫他,就自行迈向河中,但不幸地被强烈的河水冲走。波她卡娜一天之内丧夫又连丧二子。. f0 M" @7 R  C% y! k  e: _
" k& T) [6 f/ O0 ]  R5 `0 N2 P. K
她放声恸哭:「小儿子被老鹰夺走,大儿子被河水冲走,丈夫被毒蛇咬死。」然后她遇见一位来自沙瓦提城的人,她泪眼盈眶的打听她父母的消息,这人告诉她,昨晚的暴雨使她父母的房子全部倒塌,她父母和唯一的哥哥全部罹难,并且已经火化了。听到这悲惨的消息,她彻彻底底地崩溃,完全疯了。甚至不知道身上的衣服已经掉落地上,身子半裸,仍然满街狂奔,嘶声哭喊:「可怜的我啊!老天啊!」
" O! Z' W& A9 h( c" d8 v( ~% `$ k- M# g7 w
这时候,正在揭达林给孤独园讲经说法的佛陀看见她在外面,就运用神通使她前来加入听法大众中。当人群看见她走过来时却想阻止她前进:「不要让这疯女人进来!」但佛陀制止他们。当她走到可以听见佛陀说话的距离时,佛陀告诉她控制自己的心念,使心平稳下来,等她回神过来,才蓦然察觉自己的裙子不见了,就安静的蹲下来,并接下别人递来的一布块,遮掩自己。她接著向佛陀诉说她不幸的遭遇——两个儿子、丈夫、父母和唯一的兄弟全都罹难的经过。: E8 {/ b6 {6 _" T; r" W; H
- g2 c; {. p! B6 k
佛陀安慰她:「波她卡娜,不要恐惧!你已经安止于一位可以真正保护并指引你的人了,在过往的生死轮回中,你为儿子、丈夫、父母、兄弟所流过的眼泪已经够多了。」佛陀进一步向她说《无始相应经》(此经讨论无穷尽的生死轮回), 这时候她如释重担而渐渐平稳下来,佛陀又说,人不应该过度担忧逝世的人,反而应该清淨自己,精进努力,俾能证入涅槃。听完佛陀的说法后,波她卡娜明白生命的无常,而对可以引领人们解脱生死轮回的佛法建立信心。
2 y$ d! W# Y7 a4 H# L( `# g. ?3 @: H$ Q8 G  `
从此以后,她就出家为比库尼。有一天,她用壶中水洗脚,当她第一次泼水时,水只向前流了一下子就消失了;她第二次泼水时,水比第一次的时候更往前流动了一段距离,才消失不见;而第三次泼出去的水流动的距离更长,当她看著这三次的泼水所造成不同的流动情形时,恍然明白众生生命的三个阶段(前世、今生、来世)。这时候,在揭达林给孤独园的佛陀透过神通,知道她的想法,便放光,告诫她:「波她卡娜,你的想法正确,你已经确实明白五蕴的实相了,如果有人长命百岁,但却不明白五蕴无常,苦、空的道理,也是枉费一生的。」波她卡娜不久就证得阿拉汉果。& s+ N5 h. o+ a
- L. F  t* ^, O$ ^, `, C
. F/ T9 ?' L  s# F

/ F2 \1 E7 R# J: Q/ t0 X) L6 g- ]死而複生
; ^4 Y9 F2 T  x+ r8 ~- U若长命百岁,但不知非缘起法的涅槃,) ]) F& f7 Y# h. V
不如一日一夜彻底明白非缘起法的涅槃。 (偈 114)
7 k  S# r& @; c& n2 l- |! g( ]( ]# R- y6 a' T
积撒.苟答弥是沙瓦提城的人,因为身材苗条,所以人们称呼她积撒.苟答弥。后来,她嫁给一位年轻的富翁,也生了一个儿子。但她的儿子却在刚学会走路时因故去世了。她为此痛苦逾恒,就抱著儿子的尸首,到处请求人家,能不能救救她的儿子。人们认为她已经疯了,但有位智者,看见她可怜的样子,就决定送她去见佛陀。
/ ^4 h" T0 T) R2 e. }8 [/ l' M
1 F$ A2 O7 i/ s* @$ [% r这位智者告诉她:「你应该去见佛陀,他有你想要的药,去吧!」她就去请求佛陀给她可以救活儿子的药。
8 d: D: P1 M# |, ^5 f
  G3 @* Z" C4 }% s9 g佛陀知道她心思紊乱,便答应救活她的儿子,但要她先到村子里,去找从未有亲人去世的人家要一些芥子来。她心想有救活儿子的希望,一下子兴奋过头,没能仔细思量佛陀话中的含意,就挨家挨户的问。每户人家都很乐意帮助她,但她就是找不到一户从没有亲人去世过的人家。天色渐渐向晚时,她才明白不只她有亲人过世,而且,她也知道死去的人比活著的人还多。她的态度因此变了,不再执著于儿子的尸首,她也明白佛陀已经教导她最珍贵的道理:有生就有死。 2 G0 A. Y  N. X4 v( i

4 v1 ]' T$ m/ ?0 p5 G她埋葬完儿子后,就回去告诉佛陀,找不到一户从没有亲人去世的人家。佛陀说:「苟达弥!你不可以错误地以为只有你的儿子丧生。现在你已经明白,众生都会死亡。众生欲望尚未满足之前,死亡就夺走人的生命。」 : O1 E% D" E" p6 n+ [' ~* @' I/ i
& y6 `) @9 g* J: e' `; r$ L
积撒.苟答弥明白生命的变化和无常之后,决定放弃世间的生活,便请求佛陀允许她加入尼僧团。佛陀就送她去尼僧团,并要尼僧团接纳她成为比库尼。
! m4 L* @4 U! F( `( s
$ i4 r& U0 i# n; T她非常勤奋,经常正念现前,察觉自己的修行职责,并且精进修行,去除烦恼。 % Z) Y" _- n8 N4 m# A

9 L9 J5 L% ?4 v  C5 M$ ^一天夜晚,她点燃油灯,并且在距离油灯不远处坐下,然后集中心念,观察火焰。她发现火焰明灭不断,这时她心中如此想到:「一如火焰明灭不断,世上一切众生也都如此,生灭不断(有人生,有人灭),只有证得涅槃的人才不会生灭。」
1 b& [% ~0 X2 ?$ f % z, _% _, u3 }0 _7 I) a
这时候,佛陀在揭达林给孤独园透过神通,明白她的修行进展,就放光,劝诫她继续禅观诸法无常,并且说:「若长命百岁,但不知无为法的涅槃,不如一日一夜彻底明白涅槃。」听完佛陀的说法后,她就证得阿拉汉果。
# S6 F* n: w' Q: t, b, l3 w1 w# @8 \$ I
  I; O( E; n& B9 `- z9 ]8 u0 L/ f
疏于照顾母亲的子女2 P" v, p* v( V4 }7 ?
若长命百岁,但不知究竟正法," o- N+ }2 _9 ~& e4 g
不如得见究竟正法一天。 (偈 115)
0 U- E- M9 L+ N, N
: _9 E, \6 z) O5 K8 X; J沙瓦提城中有对夫妇,生育有几位儿女。这些儿女都结婚了而且一家和乐。后来,丈夫去世了,他的妻子巴户普提卡没有分财产给儿女。他的儿女想要分财产,就告诉她:「母亲,现在父亲已经过世了,你拥有家产有什麽用呢?我们难道无法照顾你吗?」他们一再地向母亲如此表示,巴户普提卡也相信他们会照顾她,就把所有的财产分给儿女,一丝一毫也没留给自己。
: ]7 v& s, i+ Q( F: Y9 G9 I4 j# j& S/ I  N) m
分完财产后,她先到大儿子家去,但不久,大媳妇就抱怨:「你就知道到我们家住,好像分给我们两份财产似的。」她就到二儿子家去,但同样的事情也发生了,她只好一个儿子接著一个儿子,一个女儿接著一个女儿的家到处去,但没有任何一位儿女愿意长期照顾她,也没有任何一位儿女尊重她。 : Y3 R6 Q& O  S. t

& H' k0 K! S* ?' J3 ]) K' w/ f9 y她也因为对儿女十分失望,而出家为比库尼。她明白自己晚年才出家,不能放逸,必须利用生命中剩馀的时光好好修行,所以,她日夜修习、禅修。佛陀从揭达林给孤独园透过神通,明白她的修行情况,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7-8-14 19:55:41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放光,劝诫她:「即使长命百岁,但若不修习、奉行佛法,则生命毫无意义。」后来,她正念现前,如法奉行佛陀的教诲,而证得阿拉汉果。+ F1 X) F5 t# `
; D" \6 h* ?/ h% }1 C2 m
(可参考故事「父亲与不肖的儿子们 」)
& ~- \0 K* O/ U8 a  {5 S7 v: \% |0 \
' \5 T, c  l. `# Y% x
: c9 b6 b( A5 |& m+ T
第九品 恶品9 A7 i0 i0 F: [3 Z8 x
一位穷苦婆罗门的慷慨奉献
" a9 P# a$ y$ K+ V行善要趁早,并且要制止心,不要去作恶,
3 J* H0 v5 ^( N3 V: F若迟疑,则心易于造作恶行。 (偈116)
  e' d- Y$ [4 _7 g" a8 y4 C; V' b  D% V" C3 s
沙瓦提城里有一对夫妇,他们只有一件外套,所以夫妇两人无法同时外出。因此,太太白天去精舍,先生就利用夜晚前往精舍。有一天晚上,先生听完佛陀的说法后,整个人法喜充满,心中强烈地想把这件唯一的外套供养给佛陀。但是他明白,如果供养出去,他们夫妇两人就没有任何外套了。他因此犹豫不决而迟疑著,就这样,初夜和中夜过去了,后夜来临时,他在心里告诉自己:「如果我再迟疑下去,就要失去断除世间苦的机会了。我要立刻供养这件外套。」他于是把外套放在佛陀的脚下,并大声叫著:「我战胜自己了!我战胜自己了!」6 W' A/ F0 S% n7 o: M' i! W

! L4 `/ N' J9 f# f6 z高沙喇国巴谢那地王也在听法的群众中。当他听到这些话时,就派人去调查原因。在得知这是那位婆罗门供养佛陀外套时所发出的声音时,他说这不是平常人可以做得到的事,值得赞赏。国王就要手下送一件布料给这婆罗门,奖赏他虔诚的信仰和慷慨供养。不过,这婆罗门把国王赏赐的布料也供养给佛陀。国王因此又赏赐他两件布料,这婆罗门也同样的把它们供养给佛陀,不管国王奖赏几件布料(每次都是上一次的两倍),他都全数供养佛陀。最后当国王赏赐他三十二件布料时,他在国王的要求下,留下一件给自己,另一件给太太,其馀的三十件全部供养佛陀。
8 ~) j- c* d% m
. t/ G4 @2 x- R. p5 n3 _国王接著说,这婆罗门真正做到难舍能舍的事,应该给予更适当的奖赏。国王就派人回宫中拿来两件非常昂贵的天鹅绒地毯,将它们赏赐给这婆罗门。他用这些地毯做成两件覆罩,其中一件供养给佛陀。后来,国王再到揭达林给孤独园时,看见婆罗门供养佛陀的覆罩时,心里十分高兴,又赏赐这婆罗门一番。+ T  W% o; L4 M. W$ q! @

; t; p: p! H5 _% r5 ~其他比库知道这婆罗门的事情之后,就问佛陀:
: J/ i9 i# v3 D0 A* K# p  S4 ]' `) n/ ], X( k9 O/ M3 i
「为什麽这婆罗门所做的善业,现世就立刻得到报应呢?」
$ [2 X& z$ e1 [3 F' v7 u  A, A
' K% x' f6 g* W( b/ c4 J「这婆罗门如果初夜时就供养,那麽他所得到的奖赏会更多。但他是在后夜才供养,奖赏就少了。一个人若要布施,应该马上做,若迟疑,回报既慢且少。更有甚者,可能甚至就不布施了,毕竟人心容易做恶业。」
$ ~. J+ h, T+ ?8 Z2 f0 ]; L3 J0 U4 Y; x2 E- u) X! J
" Y0 d1 b# ]4 }
克制性欲. @) P8 P# w4 B0 X' ?& W
人若已经作恶,切忌再犯,不可沉溺其中,
8 l+ B4 W( T9 C+ x不知自拔,恶贯满盈时,必定受苦报。
7 U  r2 O3 U# e2 Y0 X- N
: G- t  f4 K0 _3 w        从前有一位比库名叫斯亚沙卡,他对修行出家的生活不满意,并且有自慰的习惯。当佛陀知道他的行为时,告诫他不要做会导致他远离清淨修持的行为。佛陀也因此制定比库不可沉溺于感官享乐的戒律。佛陀说这种行为要加以谴责。' ?' B0 E+ T+ N- |8 q/ L
# a+ A/ e0 q2 r1 F  ^$ i0 H
        “这种行为会使人产生痛苦。”佛陀说。
* B1 g& v7 ^8 R( t2 p. _# [9 c$ e& k# D) ]
" W) {! ]' v: `9 m4 o& O
女天神照顾马哈咖沙巴尊者% i: j  Q$ n% y8 b7 E  m( b2 M
人若已造善业,应持续做善业,, b1 q$ O4 b( U# t
善业多必受乐报。 (偈 118)
2 s3 N9 A' A0 G/ Z: A6 E* B1 r% e7 p/ M8 ]* w
有一次,马哈咖沙巴尊者停留在毕钵离穴洞中,并且入禅定长达七天之久。当他出定后,希望提供机会给一个人,让他能够供养刚出定的修行人,就在这时候,他看见一位年轻的女子正在煮食物,就站在她门口化缘。年轻的女子看见马哈咖沙巴尊者时,满心欢喜,她恭敬的说:「尊者!希望我这谦卑的供养,能够使我明白究竟真理。」马哈伽沙巴尊者接受她的供养后,向她说随喜:「希望你的愿望能够实现。」
' e" p. k% x1 f& E& y1 t4 b9 C( l1 E; c: ?3 X" ?4 C. p
后来,她被毒蛇咬到而丧生。她往生为三十三天的天神,拥有天神的一切荣耀。她知道自己所以能往生三十三天为天神,是因为供养马哈咖沙巴尊者的关系,所以十分感激他,便决定继续做善事,使福报能持续下去。她每天清晨都到精舍去打扫周边环境,把水壶装满水,并且做其它的工作。马哈咖沙巴尊者刚开始的时候以为是年轻沙马内拉的服务,后来,他发现竟然是一名女天神在做这些工作,就劝她不要再来精舍,避免别人说闲话。听完马哈咖沙巴尊者的话后,她非常生气,哭泣著向尊者恳求:「请你不要毁了我的福报!」 2 M+ r$ q& {$ v1 E& s% w  R" E

# Y1 i' L# O/ v& I; N5 B1 W$ R, S: ]# L这时候,佛陀听见她的哭声,便放光安慰她说,虽然善事非常重要,但身为年轻女子,单身来精舍服务并不值得鼓励。( [& v! D9 _7 p3 z
+ [% v5 s! l! b8 d
, T4 n" r% Y, M6 [/ Q# Q
给孤独长者与守护精灵3 t) k# n3 m: K5 H
造作恶业的人,在恶报未成熟时,可能享乐,
2 y* z1 Z; |8 g8 V2 q, q4 x一旦恶报成熟,则承受恶报。 (偈119)2 ]+ {9 I& F1 \0 Q
3 K5 o) [8 W3 u: i
造作善业的人,在业报尚未成熟时,可能受苦,6 A- o. O5 {  q0 ?' ?$ c$ u
一旦业报成熟,则享受善报。 (偈120)
! l  o3 z0 p! t& K
: U- Z9 W7 S+ u+ v给孤独长者是揭达林给孤独园的捐献者。他不仅乐善好施,同时也是佛陀的虔诚信徒。他每天前往揭达林给孤独园三次,向佛陀顶礼问讯。清晨的时候,他会带著米粥前去,白天的时候带适当的食物,夜晚的时候,则是医药和花。后来,他的家道中衰,但由于对佛法有信心,他不受贫穷影响,每天继续供养。一天夜晚,住在他家的守护精灵在他的面前现身,告诉他:「我是守护精灵,长久以来你一直供养佛陀,从不为自己的未来打算,现在才会如此穷困。此后不要再供养佛陀了!好好照顾你的事业,再做一个富翁吧!」 " A; x) O$ `% b7 R5 r
" x* ]0 c; w2 l0 D* A' J# u$ L
给孤独长者听完守护精灵这些话后,就要求它离开他家。因为他的修持非常好,这守护精灵无法抗拒他的要求,只好离开,但却无处可去,想回去,又怕给孤独长者。只好去找沙咖天帝,沙咖天帝建议它做件善事,回报给孤独长者,然后,请求他原谅。沙咖天帝接著说:「有些商人向给孤独长者借贷,至今未还,他的祖先也埋藏了很多的财富,但却被冲入海底,还有一些无主的财富藏在某某地方。去吧!把这些财富全找回来,塞满给孤独长者的家!」这守护精灵照著沙咖天帝的话去做,给孤独长者就又发达起来了。 3 B4 k  p- |% C, ?* w
/ k* P( H& A0 m' ]* j4 G
当守护精灵告诉给孤独长者,它的所作所为后,给孤独长者允许它回来他家,并且带它去见佛陀,佛陀告诉他们两人:「人可能在很长的时间内无法享受善业的善报,也没受到恶业的报应,但善恶业报迟早总会成熟的。」
) Z9 n6 B. f1 v7 K  C$ w0 q4 [9 C4 F
, d; F( B9 V2 s4 I7 {" B% ^. `
粗心大意的比库
' Y' I! P# ?* w7 R0 e4 q; Q不可小视恶业,不要以为「我不受恶报」,# F7 K# N/ U6 n0 j2 x' z+ H  x3 v
要知道,点滴之水也可充满水瓶;3 d8 z9 ^  ?$ i6 {  s  ~$ Y5 K$ Q
同理,愚痴的人虽然少许少许作恶,
: o# ^) \! P( }2 k. v) V" K  L* z但必定会有恶贯满盈的一天。
, ?% ?4 y/ |; {  ]/ d  [
- K3 B) w' E+ F" h9 s8 B有位比库每次从精舍拿卧榻、长凳或小凳去使用后,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3 02:11 , Processed in 0.094205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