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祖文钞中关于“不能往生”的开示
+ j2 d" A: E6 q4 O- N
与陈锡周居士书 有行无信愿,不能往生。有信愿无行,亦不能往生。
2 H+ ?0 Y6 r9 A4 H复汪雨木居士书 若参而不得,以心中常存一不知是谁不能往生之念,则断无与佛感应道交,亲蒙接引之事矣。
& e# U3 l) v' v复宗灵法师书 心中信根愿根不具,不能往生。不是身体有不具者,不能往生也。汝看我文钞,何以不知此义。 2 S6 `9 e5 _! x
复吕智明居士书 助念之事,利益甚大。若不为助念,便成破坏正念。勿道无功夫之人不能往生。即有功夫之人,由家人破坏,亦不能往生。 ; {# n$ X" m- x5 U9 D, g
复倪慧表居士书 往生全仗信愿真切。若先有怕不能往生之疑,则不能往生矣。 / B! `' @( j. O; b, V" c
复高邵麟居士书三 凡夫若无信愿感佛,纵修其余一切胜行,并持名胜行,亦不能往生。是以信愿最为要紧。
8 O K6 F0 s0 z% q5 D9 f. r1 N复吴慧诒罗慧澍居士书 净土法门,注重在信愿。有不知者,或求人天福报,或求来生为僧,宏扬佛法,度脱众生。此种心念,要丢得干干净净,若有一丝毫,便不能往生矣。
9 _1 J$ _- r; I$ B5 ^1 @复朱德大居士书 念佛法门,注重信愿。有信愿,未得一心,亦可往生。得一心,若无信愿,亦不得往生。世人多多注重一心,不注重信愿,已是失其扼要。而复又生一既未得一心,恐不得往生之疑,则完全与真信切愿相反矣。此种想念,似乎是好想念。实则,由此而益加信愿,以致一心,则是好想念。若由因不得一心,常存一不能往生之心,则成坏想念矣,不可不知。 . j# Y; v0 f# e! L7 G
复慧空大师书 念佛法门,以信,愿为先锋,若无真信,切愿,勿道不相应不能往生,即相应亦不能决定往生。一心不乱,念佛三昧,亦不易得。若有真信,切愿,未得相应,亦可往生,况已相应乎。 Y1 C$ M; w8 E% F( H8 e/ P* ?
复刘惠民居士书五 汝母六十多,宜一心念佛,求生西方,切不可有求人天福报之心。有一念求人天福报之心,便不能往生西方。
h6 M5 V0 E1 Q5 Q6 c7 l( H复善觉大师书 以其既有五逆之极重罪,又加以邪见深重,诽谤正法,谓佛所说超凡入圣,了生脱死,及念佛往生之法,皆是诓骗愚夫愚妇奉彼教之根据,实无其事。由有此极大罪障,纵或有一念十念之善根,由无极惭愧极信仰之心,故不能往生也。
2 C: v0 G3 s! H+ ~; m* i复开生宁生昆季书一 又切不可未死以前,及才断气,就揩身换衣哭泣。此等行为,皆是拉他下海。世间人以此为孝,其破坏正念,不能往生,反令堕落,罪同杀亲,要紧之极。 ( o/ e$ m8 u7 o6 [ E1 {( E
答俞大锡居士问 问:念佛时心多散乱,或说是年龄关系,如年老心散,不能收束,则老年人决不能往生矣,究竟是否由于年龄,抑功夫未到家之故。 答:汝之不一心,由于心无正见。无正见,故无真信切愿。有真信切愿,未能一心,亦可往生。无真信切愿,纵能一心,亦难往生。以往生由仗佛力故也。
& k0 G" i( @8 L+ p# ^" ^4 p2 a
狠心饿死母亲,罗汉受饿死报
% s, ?1 T* f5 C 藏传百业经故事集
0 B, s- x3 E3 v0 c' n3 Y 当佛陀在舍卫城的时候,城中有一位婆罗门以乞讨为生,家中生活非常困苦,因此连他妻子也得出门乞讨。后来他的妻子怀孕了,但是很奇怪的是,自从怀孕那天起,她就经常要不到饭。九个月后,生下了一个男婴,不但又瘦小又丑陋,还是个驼背,父母叫他「小驼背」。
, B: s4 C: n' s$ R1 t过了几天,由于业力现前的缘故,他母亲的奶水就枯竭了,只好用其它动物的奶来喂养,也常求不到。因为他是一个最后有者,在没有受尽业报,还没达到自己的境界以前是不会死的。就这样,他的父母很辛苦地总算把小驼背拉拔大了。
; \, J! c* ~* ]% V6 t有一天,父亲对他说:「我们家以乞食为生,本来就过得非常辛苦,你现在已经长大了,应该离家自己去乞讨。」
# u4 c; v2 r1 n4 w3 T) Z) i于是,小驼背开始自己乞讨的生活,但因业力现前,他还是常常要不到食物,每次都是在快要饿死时,才能勉强得到一点点能够维生的食物,不论身体或是内心,都是异常的痛苦。 9 u* q7 x2 H4 O( Q
后来,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渐渐生起信心,在征求父母的同意后,于一位比丘面前出家、受戒。出家后,刚开始几天他与师父一起吃住,生活得还可以,但过了一阵子之后,他的师父便要求他自己化缘。 ( N; O0 e% _" h2 I; u
于是小驼背就开始了一个正规比丘的生活方式,有时与僧众一起去受供,有时独自去城里化缘。但即使他与僧众一起受供,也经常得不到食物,而其它的比丘都吃饱喝足。有时是轮到他时,施主的供饭恰巧没有了,要不然就是施主突然有急事走了,回来后就漏了他,而接着供养下面的比丘。在所有的僧人中,他是生活得最苦的。 . W2 ~7 N. ?$ e+ _7 x( k' x
很多比丘知道这种情况,很怜悯他,就去请问世尊:「世尊,小驼背比丘经常吃不到饭,有时后面的比丘都已经获得足够饭食,却漏掉他,该怎么办?」
4 b* m7 \ ^5 I4 ?: {" v; b世尊因此制定一条戒律:「上面的比丘未得到食物以前,下面的比丘不能受食。」尽管如此,小驼背比丘还是经常吃不到饭,即使到城中化缘,也常常是空钵而返。
% j4 r) j% W1 J后来,有两天他打扫世尊的内殿,都吃得很好,身体也健康了,于是他把握时机勇猛精进,顿时断除一切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然而,虽然他已是位罗汉,但是依然要承受业报。
6 f! t* H; b" q+ Z+ D他想:「我还是天天打扫经堂,可以生活得好一些。」就又去佛陀的内殿,但当天另一位比丘已经把殿堂内外打扫得干干净净,他祇得着衣持钵到城中化缘,但一无所得。第二天,他早早地拿着扫帚很有把握地去殿堂,谁知早已有位比丘把殿堂打扫干净了,只好先回寮。 4 o- W N+ ?1 R4 ?
回去后,听说有位大施主将在中午供养世尊和僧众。可是,施主临时有急事提前供养,小驼背比丘在坐禅因而不知道。等世尊应供结束,施主也出门了,小驼背又没吃到饭。
. v, w, u+ B& O/ |第三天,他更加提早拿着扫帚去殿堂,又见已有比丘在打扫,只好回寮。阿难知道他已第三天没饭吃,特地为他介绍一位施主,中午去他家受供。可是,施主临时有事必须马上出门,匆匆忙忙,忘了嘱咐家人:「今天中午将有一位比丘来应供。」于是,当小驼背前来化缘时,没人理他。阿难从城中化缘回来,听说小驼背罗汉仍未吃到任何食物,心生怜悯地宽慰他:「不要担心,明天我好好供养你。」
+ ?9 |( e* C9 D1 g) U! ?0 q) c第四天早上,阿难尊者手持两个钵到城中,化到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另一钵准备带给小驼背。到了祇陀林时,来了很多恶狗抢吃钵里的饭,阿难想尽办法也没能对付,只剩空钵。阿难尊者想:「即使再去化,赶回来也已过午,下午阿罗汉不管怎样都不会吃的。」这样,他仍然没吃到饭。目犍连听说小驼背已四天没吃饭,心里很不是滋味,就也想帮他化缘。
4 _! }( K) q8 V9 E7 x 第五天,目犍连拿两个钵去城中化缘,化了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完,一钵准备带回来。到了祇陀林,突然飞来一群乌鸦,把钵里的饭抢光,目犍连想尽办法也无法护住钵中的饭食。目犍连自忖:「若再返城中化缘,也已经过午。」只好也是带着空钵回来。就这样,小驼背还是没吃到任何食物。舍利子尊者听说他已饿了五天,就去安慰他,打算明日帮他化缘。
, g* O8 R9 ^/ k第六天,舍利子也拿两个钵,在城中化得满满两钵,一钵自己吃了,带着另一钵往祇陀林去,可是,小驼背的业力现前,因此竟来了一群非人把钵抢走,然后就不见了。舍利子觉得再去化缘也过中午了,只得空手回来。小驼背罗汉依然没吃到饭,舍利子再安慰他:「不管怎样,明天我一定会想办法好好供养你。」 @; c$ O+ e, \& {! S$ b' L
第七天,舍利子到城中化缘,又化得满满的两钵,一钵自己吃,另一钵顺利地带到小驼背的房前,突然间,全部的门窗都被封死,无法进去。舍利子现神变进到房里,叫小驼背罗汉洗脸受供。可是,当小驼背的手一伸出,钵就掉落地面,直堕到金刚大地(距地面四万由旬)。舍利子立即示现神变把钵从金刚大地拿回来,再拿给小驼背吃;但是小驼背才取了第一口,刚到嘴边,就被非人抢走,第二口,也被抢走。舍利子亲手喂他吃,但是他的嘴却紧闭着,完全张不开。舍利子显现各种神变想打开他的嘴,却是怎么也打不开。过了一会,已过午不能食了,他的嘴才又可以张闭自如。舍利子万般无奈,问他感受如何?小驼背说:「只是口渴,给我一口水喝吧!」 8 ~/ Y8 w7 m+ X* H; M6 v7 Q# g
舍利子取了一钵水,又是业力现前,许多非人把灰撒进水里,成了一钵灰汤。小驼背罗汉知道这是自己前世的业障,就喝了一口灰汤,显示降冰雹、闪电、打雷等神变后,进入涅盘。诸比丘将他的遗体作成塔,并作种种供养。 7 d# d- }2 c' F4 o+ V* M w# Z
后来,比丘们请问世尊:「世尊,小驼背造作什么恶业,在七天中,众比丘竭尽全力都无法救他,虽是阿罗汉,却在饥饿状态下趣入涅盘?希望世尊演说他的因缘。」 ; Q. g$ Z1 G' E; |
佛陀告诉比丘们:「这是他前世业力显现的缘故。一切众生的业力不会成熟在外面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自己的身心中,有谓:『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 ; W2 g4 G' f( ?9 O
很久以前,有位施主夫妻,都好行广大布施。他们的孩子长大后,大施主去世了,施主的妻子继续作广大布施,但孩子反对,多次警告母亲:『父亲在世时布施,但我们不能这么做,妳不要把家里的财产全都布施给别人。』但母亲依旧广作布施。
9 i( |- I ]2 T1 {- }1 o$ Z有一天,他居然狠心把母亲关在房间里,不给她吃,也不给她喝,打算饿死她。即使母亲再三地苦苦哀求,他依然不给一口水、一口饭,也不放她出来,就这样连续了七天。他的亲戚朋友闻风而至,呵责他,他才被迫放出母亲,这时母亲已是奄奄一息。亲戚们问她: / F! g5 f4 f/ a* W3 c
『现在妳需要什么呢?』 % }/ o3 ?9 P/ h
她说:『想喝一口水。』
, ] e- D+ q9 l' X% d儿子听了,心想:『若把灰撒进水里,她喝了肯定会马上死的。』他就在母亲要喝的水里撒进石灰,母亲喝下一口灰汤,就去世了。
; p8 N4 S" l% ]% f! m% j5 g比丘们,你们是怎样想的呢?当时这个不孝顺的儿子就是现在的小驼背。因为他用这种手段杀害母亲,已在千百世中堕入地狱,不论转生何处,都是这样饿死的。虽然今世他已是最后有者,不再轮回了,但也是在喝下一口灰汤,才进入涅盘。 $ B, |; `+ @/ ~( T/ U
另外,在贤劫人寿二万岁迦叶佛出世的时候,有一位施主的双胞胎儿子,长大后,都对迦叶佛的教法生起大信心,一起出家,都成了说法上师,得到许多供养。 3 g* y/ Z& b# o& e) F& N
其中一位心地纯善,会把所得拿去供养僧众,尤其常供养那些生活较困难的出家人;另一位不但不随喜,还反对说:『你不要把我们的财产全部供养僧众。』 9 Q7 J3 j& l# x1 {. h' A* X
那位纯善的法师就劝他:『我们生活充裕,而许多僧人有困难,作为一个具悲心的出家人,有什么理由不上供下施呢?』 , T4 d- s" S8 D
反对的那位无话可说,只好劝纯善的比丘到别的地方说法。因此,僧众没人供养,生活产生困难,就派人请他们两位回来。 5 v/ O5 _6 I& P4 L
那位吝啬的法师听到后,生气地恶骂:『这些僧众就是要我们供养,已到了别处,还是纠缠不清,整天没吃没喝的,简直像饿鬼一样。』
5 O3 t* y6 e2 L4 E( Q那位善良的法师劝他:『你这样恶口骂僧不合道理,应好好忏悔。』
! `: {8 e. ?* m* \4 a9 T: j他自己也觉得不应该如此,生了很大的后悔心,因此,在临死的时侯,发了一个愿:
. T: _$ I" t- R+ L' T# v『愿我对僧众恶口咒骂的恶业不要成熟,并愿将来能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获证阿罗汉果位。』 2 a; U/ N: k6 g: Q" D; E4 U, G8 c. K9 ]
当时的吝啬法师,就是今世的小驼背比丘,因为他以恶口咒骂僧人的果报,使他五百世中转生为饿鬼,后来,无论再转生为哪一道的众生,全是饿死的。由于他在临终时发愿,希望将来能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证得阿罗汉果,所以今生他能在我的教法下对我生起欢喜心,并能在出家后摧毁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