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8875|回复: 10

[推荐]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1)长寿与短命 [系列]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8-11-27 23:23:2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1)长寿与短命

因果报应是佛法中十分重要的道理。甚至可以说是学习佛法的基础。但是由于社会中各种风俗、各种似是而非的见解、各种民间书籍的随意解说。大部分初涉佛法的同修因果观念并不十分正确,或者说并不完善。

佛教里把因果称为因缘果报。这个规律如果打个比喻来说呢,是这样的:因就是我们所有的思想,言论,行为。这些都会成为因。这个因就如同种子一样。当种子遇到了适宜的土壤、阳光、养分之后就会生长,开花结果。土壤、阳光、养分,这些能够促成种子生长的因素,就是缘。当我们自己所种下的因,遇到适合的条件就会产生一个结果。这个道理是很客观的。

这个结果就是我们所说的报应,果报。他会体现在我们的现实的生活中。由因到果的这个过程就是因缘果报。我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接触的人,享受的事物,等等际遇。无不是从前我们种下的因,遇到了适当的缘,而结成的果。而我们现在的所想,所言,所行,又依然会成为新的因,将来也一定会有相应的结果。

因果说起来好像简单。而事实上却十分复杂。因为我们人的行为十分复杂,所以因果也是相互牵扯,相互影像,因因果果如同一张复杂的大网把我们包裹起来。从表面上看,好像我们很多偶然的事情,事实上却无不是因果所至。按照这个道理,我们可以说: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偶然,完全是必然。

因果并非我们能够完全彻底明白、搞清楚的。因为其牵扯之广,涉及之复杂绝非我们思维测度的心能够想像的。但是其中依然有一些规律,是我们可以掌握的。

在这里我们向大家介绍一部专门讲解因果的佛教经典《佛说业报差别经》其中为我们开示了大部分的因果形成的道理。我们一段段为大家介绍:

佛告首迦。有十种业。能令众生得短命报。一者自行杀生。二者劝他令杀。三者赞叹杀法。四者见杀随喜。五者于恶憎所。欲令丧灭。六者见怨灭已。心生欢喜。七者坏他胎藏。八者教人毁坏。九者建立天寺。屠杀众生。十者教人战斗互相残害。以是十业。得短命报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长命报。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以是十业。得长命报。


世尊讲,有十种业能够让人得到短命的果报。

1 自己杀生 (这个没有什么好解释的,有意伤害生灵将来会得短命报应)

2 劝他人、教育他人、教唆他人杀生 (这个也是很常见的,《大般涅磐经》讲:买者与杀无异。你去买鱼肉,那么就是教唆他人杀生。用钱去雇人杀生)

3 赞叹杀生。(这个在生活中需要注意,这个肉很好吃,那条鱼烧的不错,这动物不就是给人吃的嘛,这些言论,都是在赞叹杀生)。

4见杀随喜 (见到杀生的行为,心中高兴,觉得十分合自己的意,这是随喜。无论是战争、杀戮等等,我们自己千万不要有此随喜的心)

5于恶憎所。欲令丧灭。(这个说的比较清楚,对于所厌恨的、仇视的,非要置之死地,就是这个意思。这里说的就是面对自己的仇敌、厌恶的对象,即便不高兴,也不要有这样的心态,这个心态十分有害,是对我们自己有害。)

6见怨灭已。心生欢喜。(对于自己所仇视的、所厌恶的,如果被消灭了、被打击了,那么心中十分高兴。这也是一种让人获得短命的因,是十分不好的念头)

7坏他胎藏。(用种种手段破坏、终止孕期,破坏胎儿性命)

8 教人毁坏(教导、劝说他人破坏,这里说破坏的对象是包括环境的,比如森林、水源等等。这个可能不好理解,我们解释一下,森林、水源是众多生灵赖以生存的地方,如果被破坏,就等于在间接杀生。佛法是很强调环保的。《地藏菩萨本愿经》中也着重提到过:烧山林木者,狂迷取死报。不是说烧了木头会报应,木头没有灵性,但是你烧了其他众生的生存条件,就有报应了,毁坏环境会有报应。学习佛法,环保意识是很重要的)

9 建立天寺。屠杀众生。(这个现在需要注意。因为佛法和其他宗教不同,佛法讲慈悲,而且是对一切众生的慈悲。如果你支持建个什么神庙、搞个什么祭祀、特别是杀生祭祀、中国的儒家就有这样的传统,或者弄个“替罪羊”杀杀。这就是一种恶业,现在宗教也有时尚,但是佛法的教导没有这个潮流,那个潮流,历千年而不变。凡是和杀生有关的,无论叫神庙也好、教堂也好,叫宗庙也好,无不是恶业之因)

10 教人战斗,互相残害。(教唆、挑拨、离间、激怒等等方式,让双方战斗、杀戮者都会有此报应)


又有十种业能够让人得长寿的果报:

一者自不杀生。二者劝他不杀。三者赞叹不杀。四者见他不杀。心生欢喜。

(这几条和前面说的正好相反,自己不杀、也不劝说、教唆他人杀、更不赞叹杀生、见到他人不杀生心生欢喜。这都是长寿的因。)

五者见彼杀者。方便救免。

见到杀生的事情,要行种种方便救护。我们很多同修喜欢放生,这个是很好的事情,是长寿的因。不过也要注意的是经典说:见彼杀者,方便救免。放生是遇到杀生的事情设法救护,所以这不是一种可以定时、定点的程序。如果不是为了救护生灵,而是想求功德为发心、不仅不是为众生考虑,反而造成了为放生而捕捉的市场,那么其罪不可辞。所谓“见彼杀者,方便救免”如果你见都没见、甚至知道都不知道,拿出五百圆来:“我要放一百只麻雀”。此为杀生矣。

六者见死怖者。安慰其心。七者见恐怖者。施与无畏。

见到将死之人,要安慰,让其能平和心理,念佛往生最好。这个临终的人,如果没有修行,那么时候到了的时候是十分恐惧的,样子和平时完全不一样。而且性情会变。见将死者切勿让其起嗔恨心,要软言安慰。更不可以胡乱斥责、叫骂临终者。有恐怖心理的人、畏惧的人要想方设法帮助他,让他心中得安。这两种行为都是让人长寿的因。其实不光是长寿,还有很多益处,不过此本经典是按照因果条理来叙述,故没有提及。

八者见诸患苦之人。起慈愍心。九者见诸急难之人。起大悲心。

对于遇到病苦、困难、灾祸的众生要心存怜悯、随力救助。这是慈悲的体现。也是长寿的因。

十者以诸饮食。惠施众生。

布施饮食,救助、滋养他人生命,也是长寿的因。


[ 本帖最后由 诺[禅悟] 于 2008-11-13 22:40 编辑 ]
附件 南无大慈大悲观世音菩萨.jpg (113.94 KB) 2008-11-13 22:36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23:23:49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2)健康与疾病

) \2 Y& f$ F% R2 p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2)健康与疾病

身体健康是很多人十分向往的。有不少人都是花钱买药、买保健品、找什么健身良方。这些不是都没有用,而是治标不治本的办法。我们看到有的人一辈子没进过医院,没吃过药,也没看他锻炼什么身体、找什么健身方法。有的人费尽心思,却是一身病痛。那么原因在什么地方呢?疾病缠身,到底是什么原因呢?我们看看世尊的开示: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病报。

一者好喜打拍一切众生。二者劝他令打。三者赞叹打法。四者见打欢喜。


有十种做业能够让人得到身体多病的果报。首先就是喜好拍打、伤害一切众生。鼓励、赞叹、劝说他人伤害、毁伤众生,对此类行为随喜,是疾病缠身的因。

在这里说明一点,经典里虽然讲的是拍打,是因为从前毁伤众生的方法并不多。还没有火药、没有毒气弹、没有电磁脉冲炸弹。甚至连捕猎的方式也很简单。所以这里说的拍打其实并不仅仅局限于用手脚棍棒去打击。而是指毁伤其他众生的方法。

另外拍打是毁伤的手段。是以毁伤众生为目的的。平素我们拍拍人家肩膀、别人给我们按摩可不算在内。

五者恼乱父母。令心忧恼。

这一点我们需要注意。这是不少人忽视,或者说不知道的一个因素。疾病缠身的原因之一是我们对父母的态度。故意去想办法捣乱、烦恼父母,让其忧愁、担心。也是我们疾病、不健康的原因之一。我们对于父母,先不谈孝顺程度如何,首先不要为其多添烦恼、不要故意赌气、存了让其不痛快的心,本身就是疾病的源泉。

六者恼乱贤圣。

这个和前面的一样。对于圣贤有德者,有意去障碍、烦恼、扰乱,都是疾病的根源。

七者见怨病苦。心大欢喜。八者见怨病愈。心生不乐。

见到冤家仇敌有了病苦,心中欢喜。见到其病愈,心中不痛快。这也是自己疾病的根源。这个现象我们经常会在心里不自觉地出现。
这个人和我不和、那个人我看不顺眼,看到其有了病痛困苦,心里开心。我们即使是学了佛,这种思想也很容易冒出来。比如 “你看,遭报应了吧?”“等着下地狱吧!”这样的情况有时侯并没有表现出来,但是心理上很细微的有这个意思。

这一点要做到,需要经常观察自己的心态、念头。看看自己的心态如何。《楞严经》讲的‘摄心为戒’就是这个意思。

九者于怨病所。与非治药。

对于自己的冤家仇敌,有了病苦,故意给予非对治的药物,或者劝说做没有好处的医疗、甚至蒙骗其做有害于健康的事情。都属于此类。这个是行为上的。

十者宿食不消。而复更食。

这一点,希望大家都注意起来。身体健康,和饮食的关系十分重要。世尊在疾病的根源当中,唯一一点提到我们的生活习惯,就是吃饭。可见其和我们身体的健康有莫大关系。

很多病都是吃出来的。这一点无论中西医,都会承认。对于吃饭,有各种健康建议、各种医学讨论。有不同的医学、食疗专家给出了多种多样的方案。不多在这里提醒大家,最为有效、最为核心的宗旨,是世尊说的这句:宿食不消,而复更食。

通俗简单说,就是上顿还没消化完,接着吃下顿。现代人,这种情况太多了。除了一日三餐,还要下午茶、宵夜。人的肠胃,消化食物,最少要三四个小时,如果吃的是油腻东西这个时间还要加长。再加上很多人压力大,吃饭时候不由自主就吃得很饱。这个问题就更严重。严重到,前一天吃的还没消化呢。今天接着吃。

这种情况多了。自然就导致肠胃功能减弱,身体的根基开始动摇。病就随着来了。你可以看看人小的时候胃口怎么样,小孩子,那就是跟无底洞一样,什么都可以往里塞,过一会儿还又饿。可是随着年纪的增长,胃口逐渐差了。大家可以注意一下,什么时候一个人的胃口开始走下坡路,那么身体也会逐步走下坡路。如果这个人很长寿,而且身体健康。那么首先其胃口要好。人有胃气则生,无胃气则死。中医有不少持这个观点。在医学临床上是这样的表现。

那么吃饭该怎样呢?把这句话反过来,等宿食消了再吃。说的明白点,就是饿了再吃。自己还饱着,上顿还没消化完,下顿千万别吃。而且吃饭不要过饱。这样就会保护自己的胃气。

说到这个,多吃是什么表现呢?自然是贪的表现。人的‘肚量’是有限的。高负荷运转,就会缩短使用年限。

世尊制过午不食的戒律,这也是因素之一。

以是十业。得多病报

因为这十种因素,会让我们得多病报。


那么想要少病、健康呢?那么我们就把上面那十条反过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病报。一者不喜打拍一切众生。二者劝他不打三者赞不打法。四者见不打者。心生欢喜。

不去伤害众生,不劝他人伤害,不见做随喜、不赞叹此类事情。

五者供养父母及诸病人。六者见贤圣病瞻视供养。

对父母、贤圣,不可恼乱,他人病时要护养救治。这是健康的因

七者见怨病愈。心生欢喜。八者见病苦者。施与良药。亦劝他施。九者于病苦众生。起慈愍心。

对于冤家仇敌,病愈健康,心中不要不快,恨不得他快死的想法不要有。见病苦者救治布施,也多多劝人布施。对于病苦众生其慈心,不能起幸灾乐祸之心。

十者于诸饮食。能自节量。以是十业。得少病报。

饮食有节。这个虽然是老生常谈,却是很多人都没有注意到,生活中也没去做的事情。等毛病出来就晚了。莫认为自己年纪轻,没关系。有了关系就麻烦了。

由这十件事,可以得到健康少病的果报。

附件 南无大愿地藏王菩萨.jpg (42.22 KB) 2008-11-13 2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23:24:02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3)端正与丑陋

: H0 d) ]% X9 _6 x2 j, [# T0 b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3)端正与丑陋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3)端正与丑陋

接下来我们说的是美和丑的因果。美貌端正的人,人人看了欢喜、喜爱,就如美丽的风景一样,走到哪里都收到欢迎。但是丑陋的人则不一样。人们见到了会不由自主产生远离的愿望,甚至憎恶。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世尊对于容貌的美丑告诉我们如下的道理: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丑陋报。一者好行忿怒。

有这十件事情,能够让人得丑陋的果报。第一是,经常愤怒、发火,发脾气。这样的人久而久之容貌会不好看。嗔恚、怒火是毁坏一切功德的炸药,一个经常发怒、发脾气、愤怒的人各个方面都会显示出破坏、毁坏的迹象。容貌也是一样。

二者好怀嫌恨。

心怀仇恨、厌恶嫌弃的心态也会导致容貌丑陋。其实,大家仔细观察一下社会上人的容貌。就可以了解了。先不说三世因果,不提前世导致现世的问题。就是现世,小时候容貌还可以的,等到大了,如果经常发怒、经常心怀仇恨、经常这个不顺眼、那个厌恶的人,容貌也不会很好看,哪怕是有个美人帅哥的胚子,也会让人感到不舒服。

现代社会,大家对于帅哥靓女十分羡慕。其实从现在开始,只要我们远离愤怒、仇恨、嫌厌的心态,容貌即便早先并不好看,时间长了,会逐渐改善的。那个轮廓还是那样,但是面貌就是不一样了。

当然不光就这两条。还有其他的。看下面:

三者诳惑于他。

欺骗、迷惑他人的,容貌将来不会好看。其实这个现实社会也可以发现规律。骗人的人心态是假的、虚伪的。容貌也不会真实,看上去会别扭。虽然鼻子是鼻子,眼是眼的,但是就是不顺眼。

四者恼乱众生。

恼乱众生,让他人、众生烦恼。这个问题,需要注意。故意烦恼、扰乱、让他人不痛快、让其他众生不能安乐的行为是丑陋的因。平素如果想的是怎么障碍他人,那么结果之一就是容貌逐渐变得丑陋。

五者于父母所。无爱敬心。六者于贤圣所。不生恭敬。

对于父母无爱敬之心。对于圣贤之处,没有恭敬。这也是丑陋的因。这个现象在我们这个时代是容易见多了。尤其是对父母无爱敬心。父母的养育呵护之恩,尚未报答,反而生出怨恨、厌恶等心态,这样的事情经常出现。这个因是很不好的。丑陋仅是将来的果报之一。

对于圣贤,没有恭敬心态也是如此。不过在这里强调,这里说的圣贤,可不是我们普通世俗所认定的圣贤。而是佛法修行中的贤圣。

七者侵夺贤圣资生田业。

侵夺贤圣资产、田业,是恼乱众生中,比较严重的一种。果报更加利害和迅速。容貌的改变也是如此。

八者于佛塔庙断灭灯明。

断灭佛教塔庙的灯明,让本来光明的地方黑暗,让本来大家可以瞻仰、礼拜、供养、读经、修行的地方看不见,是十分严重的恶行,所获果报之一就是容貌丑陋。

九者见丑陋者。毁呰轻贱。

见到丑陋的人,轻视厌恶、嘲笑喝斥,这都是将来容貌丑陋的因。世尊告诉我们这一点,对于容貌丑陋的人,不能以此去打趣取乐、讽刺嘲笑。这是为自己培福。电影里不是说嘛,作人要厚道。在这一点上,厚道没有坏处。

十者习诸恶行。以是十业。得丑陋报

行种种恶行,也会让人得丑陋报,什么恶行呢?比如杀业、偷盗、邪淫、邪见、贪欲这都是。都会关联到我们的容貌。所以说这个容貌是一个人的因果的综合体现。不是单一的因素。用现代的话讲,是综合素质。

为什么丑陋,说完了。那么端正美貌的因呢?或者说怎样才能端正美貌呢?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端正报。一者不嗔。

有这么十件事情,可以得到端正美貌的果报。首先是不嗔恚。不发火、不发脾气、不遇到什么不顺眼的事情就心怀愤怒。这个做起来并不容易,笔者也不一定能做到,不过做到一分,就有一分的益处。而且我们看到,这个不嗔恚在这十件事情中是第一位的。说明其是最重要的一个。需要我们重视。

二者施衣。

布施衣物,让他人美观、好看、布施美好,自己获得的自然也是美好。

三者爱敬父母。四者尊重贤圣。

尊敬、敬爱父母,尊重圣贤。这也是令自己容貌端正的因。看自己父母都不顺眼、瞧不起的人,容貌端正起来很困难。

五者涂饰佛塔。六者扫洒堂宇。七者扫洒僧地。八者扫洒佛塔。

这四条,非常容易明白,和前面布施衣物的道理一样。装饰寺庙、佛塔,僧居、让其清洁,是十分殊胜的因,因为布施出去的是整洁美好,又布施给了十分殊胜的对象,那么果报一定不可思议。

另外洒扫堂宇,不光是指寺庙。我们自己的居所、他人的居所也是一样的。保持整洁干净的习惯,帮助大家打扫卫生,也是布施美好,是容貌端正之因。

九者见丑陋者。不生轻贱。起恭敬心。

见到丑陋的人,不要起轻视厌恶嫌弃的心。要恭敬如常,把它当作普通人,和容貌端正的人一样看待。

十者见端正者。晓悟宿因。以是十业得端正报。

见到容貌端正者,要知道人家是为什么得到这样的果报的。(为什么前面都说了)。不要说,长得好看有什么了不起,就是了不起,从前没有种那个因,就没有这个果报,无论其现在如何,那个因就是了不起的。要正确对待。这本身也是善因。


附件 南无大行普贤菩萨.jpg (38.92 KB) 2008-11-13 22:38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23:24:1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4)富有与贫穷

- `1 Y! o2 J4 P) f. }1 [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4)富有与贫穷

我们先提前和大家讲这个问题,财富的因缘。因为咱 地藏论坛 上对于这个问题讨论的不少。所以提前说。

财富是一个人福德的果报,佛教并不反对人拥有财富,相反佛教中对于福德是支持大家去拥有的。《法华经》法师功德品:‘资生业等,皆顺正法’《智度论》十九曰:‘正命者,一切资生活命之具,悉正不邪实际上每个人都应该拥有无尽的财富,因为我们都有这样的资格。

《大庄严论》所谓少欲者,非必恶衣食,无诸资生具,以之为少欲告诉大家少欲不等于贫穷。不是一定要很穷,很苦、怎么难过怎么来,才是佛教。但是佛教中讲获得财富的方法,和世间人的成功有所不同。我们看看世尊讲,获得财富的原因是什么: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少资生报。一者自行偷盗。二者劝他偷盗。三者赞叹偷盗。四者见盗欢喜。

有十件事情,能够让人得到少资生报,即种种财富资具缺少、贫穷的果报。一是自行偷盗、二是劝他偷盗、三是赞叹偷盗,四是见到偷盗十分欢喜。

这四条并不难懂。偷盗的果报就是贫穷,所谓偷盗,经典上有过解释:若他物、他物想、若重物、盗心、举离本处那就是本来是他人的东西、或者你知道认为这是别人的东西,这个东西还是有价值的,起了据为己有的心,并且实施行动,将其取走。这就是偷盗。另外偷盗还有不同的方式,不仅自己做是偷盗,让他人、派遣他人偷盗都一样。另外劝人偷盗、称赞偷盗、见到偷盗心中欢喜,都是贫穷的因。


不偷盗是佛教的根本戒律之一,没有一个偷盗者,越来越富有的。

五者于父母所。减撤生业。六者于贤圣所。侵夺资财


对于父母减少生活上的供养,本来应该负担的责任,却不去履行。对于圣贤居所,侵夺其资产。这是贫穷的果报。


其实这个现象,我们很容易观察出来。社会上十分富有的人,很多对于自己的父母是十分孝敬,对于父母是尽力供养的。对父母不好,却很富有的,不是没有,很少。而且他的财富也很难能保持的住。


七者见他得利。心不欢喜

见到他人得利,心中不欢喜、不高兴。

这一点有些普遍性,我们经常是这样的,别人赚钱了、获得利益了、得到好处了。心理不平衡,觉得这个世界不公平。其实这个世界很公平,因为这样的想法,本身就是贫穷的因,不脱离这个思维定式,想要富有有点困难。

为什么别人得利,我们不高兴呢?就是妒忌、嫉妒嘛。这个情绪很隐蔽的。不容易发现。需要我们仔细观察自己的思维情绪。它可以有很多方式,甚至以十分正式的面目出现。比如学佛了嘛,看到他人赚钱,说这个财富不一定是好事情呢,将来很可能因此而造罪。道理讲的不错,不过我们反观自己,是否真的是这么想?真的是视金钱如粪土?如果这笔钱摆在自己面前那态度还是如此吗、心理真正的情绪是什么?起心动念是骗不得因果的。

如果有这个情绪习惯,是很难摆脱,每天随时随地,都可能处在这种状态中。对我们的福德有极大的影响。

别人有了利益,我们要知道,一定是从前其有相应的善因,才有如此福德的果报。这个是我们该替人高兴的。

八者障他得利。为作留难。

对于他人获利的事情,进行阻碍。


这个情况也是不少的,别人做某件事情会有利益,那么用各种方式取阻止、阻碍他。给他设置困难。可以是一句话:赚这么多钱,贪呢,没良心。也可以是具体行动,就是不让他那么顺。都属于这个范围。有这样的言行,想要富有是不太可能的,因为这个种子是贫穷的种子,不会长出富有的果实的。

九者见他行施。无随喜心。


见到他人布施,没有随喜心。或者说,见到他人布施,反而不高兴、不赞叹。

见到他人布施,无论是法布施、还是财布施,没有随喜的心,因为各种原因,觉得不高兴。可能是不顺自己的心,可能是觉得自己被比下去了。等等。这是非常不好的。本来随喜是最容易、最迅速积累福报的方法,如果我们没有做,不仅丧失了大利,还种下了贫穷的果报。

只要法布施,讲的是正见,财布施,不是布施的毒药枪炮之类,那么我们都该随喜赞叹。

十者见世饥馑。心不怜愍。而生欢喜。


见到世间有饥馑灾祸,心中不怜悯,甚至欢喜。这是贫穷的因。幸灾乐祸的心态是要不得的。这个有损福德。不厚道啊。

以是十业。得少资生报

因为这十件事情,会得到贫穷的果报。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多资生报。一者自离偷盗。二者劝他不盗。三者赞叹不盗。四者见他不盗。心生欢喜。

那么想要财富该怎么做呢?把上面的几点,反过来就可以。

同样十件事情可以得到财富的果报:

首先就是不偷盗、不劝人偷盗、不赞叹偷盗,见到他人不偷盗,而生欢喜心。

五者于父母所。供奉生业。六者于诸贤圣给施所须。

对于父母尽力供养、不要放弃自己的责任。这一点不仅这部经典,还有很多经典都说过,供养父母等同供佛,放着现成的在世之佛不供养,却远道去烧香磕头,实在不算明智。对于圣贤僧众,同样要恭敬供养,解决其生活的困难。

七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八者见求利者。方便佐助。

这个其实也是老生常谈,助人之利,成人之美,喜人得益。不过实行起来需要自己去认真观察自己的心念。看看自己的心念到底是什么,这会得到什么果报。佛教其实就是让我们自觉觉他。那么自觉、认识自己、了解自己是首先要做的,真正了解自己才能改变。

《华严经菩贤行愿品》于贫穷者,令得伏藏就是这样的精神,我们虽然不能令得伏藏,但是帮助他人获得财富却是可以做的。这也是自己更加富有的因。

九者见乐施者。心生忻悦。

见到他人布施,心中喜悦,随喜赞叹。无论法财布施,心中一喜、口中一赞,就是获得了富有的种子,这样的事情因何不做。不做亏大了。当然前提是法布施是正见,财布施是善物。这才可以。

十者见世饥馑。心生怜愍。以是十业。得多资生报

见到世间的饥馑灾祸,心生怜悯,不要幸灾乐祸。


这十件事情,是富有的因,不做这十件事情,想要富有,就比较困难。没有种子是出不来果实的。



[ 本帖最后由 诺[禅悟] 于 2008-11-13 22:42 编辑 ]
附件 南无大智文殊师利菩萨.jpg (90.81 KB) 2008-11-13 22:42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23: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5)权贵与低贱

1 V6 }) C& |4 e9 N: M, S4 }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5)权贵与低贱

这一次,我们介绍世尊对于权贵和卑贱的说明。很多人对于佛说的因果报应不理解,问:你说因果报应,有什么根据啊,有什么证据啊。我们回答说:这个社会就是证据啊,这个世界就是证据啊。有人生来就有无穷权柄,现在是现代社会吧?很进步吧?还是照样有人生出来就有权有势,受人尊敬。有人一出生就遭受穷困,被人看不起,命运卑微。这就是证据啊。这个现象肯定有其中的道理。不是说随机撞大运的。为什么你生在这个国家,衣食不缺,他就生在非洲,年年饥荒,为什么你生来没有人重视,有人从出生,就有成千上万的人关注?这是怎么回事呢?原因就在于因缘果报的道理。

比如说,人人应该平等,可现实是有人权贵,有人卑贱。为什么呢?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小威势报


世尊讲有十种事情会导致人没有权势,没有威望。

一者于诸众生。起嫉妒心


对于众生起嫉妒心,这一条很简单,但很难察觉。比较明显的是,见到他人有了利益,有了好处,有了荣誉,有了权柄,心中反而出现不高兴,愤恨的情绪。他有了这些,我没有,我不高兴,恨他怎么能有,恨这个世道太不公平。或者我有的东西,他怎么能有?只有我才该拥有。这是十分明显的。

还有一些更加细微的情绪。甚至是贯穿在生活每个环节之中,很难发觉。小到人家有件好的饰物,有件什么高兴的事情,自己不仅不替人家高兴,反而是心中比较不痛快。这种情绪是没有权势地位的第一因。

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恼热。三者见他失利。其心欢喜


这个我们也经常见到,见到别人得利,我们很难受,不自在,见到他人失利,却是幸灾乐祸。不仅仅是个人,包括集体、民族、国家,也是这样。有这样的习惯,就不会强大、不会顺利,就没有权力和威望。

这需要我们随时观察自己的心念,看看自己为什么总不自在,总不痛快,总是埋怨社会不公,老天爷瞎了眼。如果我们总是如此的情绪,那么权势地位只能是离我们越来越远。没有种子是不会有果实的。种下土豆,不会挖出人参。

四者于他名誉。起嫉恶心。五者见失名誉。心大忻悦。

除了利益,还有名誉。见到别人有了名誉,不管人家是否是凭真实业绩所得,都是心中不喜。见到他人名誉损失、名誉扫地。心中反而高兴,快乐,舒坦。这是非常不好的情绪,导致我们将获得地位卑微、没有权势的结果。什么样的心态,成就什么样的结果。就是因果的一部分。

六者退菩提心。毁佛形像


退失菩提心,‘我不学佛了’,‘我还是做个好人就行了,学佛干什么?’等等,这样的事情在我们学习佛法的过程中经常会有。没有了学习成就佛法之心,福德果报自然退失。又岂止是权利地位。

破坏佛的形象。这里可不仅仅是指对于木制的、石头雕的、画的等等佛像的破坏,还包括对于声誉、形象的破坏。污蔑佛教、破坏佛法的形象等等。比如说佛教这个不好,说这个迷信,说那个愚昧,说‘现在有几个人守戒啊’‘都在乱搞啊’。这样的话最好不要说。

这都是获得卑微、贫贱的果报。

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无心奉侍


对于父母有德圣贤,没有奉侍报恩的心。也是没有权势地位的因。写了这么多,有关于健康、富有、寿命的内容,其中都有对父母如何的一条。所以请大家注意这一点。这是很重要的。对于父母能否尽力奉养、让其心理愉悦欢乐,报养育之恩是我们福德福报一个十分重要的部分。

学习佛法,不是磕个头,烧柱香,佛菩萨就保佑你。如果我们不按照世尊的教导做,总是种下不好的种子,将来总会有结果的,总会有果报的。佛菩萨也无法帮忙。

什么时候佛菩萨能帮忙呢?只有到我们回头的时候,愿意接受佛菩萨的教导,身体力行的时候佛菩萨才帮的上忙。因为种下好的种子了,人家才可能帮你培育好的果实。

八者劝人修习少威德业。九者障他修行大威德业


在我们的言行当中,这两条也容易出现。劝人去做会得到卑微贫贱果报的事情。对于他人修行善行,进行阻止障碍。比如别人正因为嫉妒上火,你过去不是劝说开结,反而是火上添油,‘他有什么了不起,就不该他得,你比他好多了,跟他争。’这就麻烦了。或者人家做的很得体,能够称赞他人长处,能够助人为乐。我们在旁边来一句:‘别弄的跟真的似的’。这是什么?是障碍。如果他人听了你的话一不好意思,这事不干了,那我们就又种下了一颗苦涩的种子,将来会收到苦涩的果实。

十者见少威德者。心生轻贱。

见到没有地位,卑贱的人心生轻贱,看不起人。这个也是不好的因。社会的确分为很多阶层,这事事实,也的确有一些处于弱势地位的人。但是我们要知道这是因为各自的果报所致,不要看不起人。我们自己也曾不知多少世,身处那个位置。对任何人都要尊重。不仅是一种教养、素质、道德。还是为自己培福的手段。

以是十业。得少威势报。

因为这十件事情,将来会有卑微低贱的果报。

那么反过来,如何是有权贵、地位、威望的因呢?佛教并未说这些是不好的,不该获得的,有了权力、地位、威望,一呼百应,做好事会事半功倍,以这个优势做不好的事情才是可耻的。那么有十件事情,会让人得到权贵、地位、威望。




[ 本帖最后由 诺[禅悟] 于 2008-11-13 22:44 编辑 ]
附件 南无护法韦陀天尊菩萨.jpg (69.75 KB) 2008-11-13 22:44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23:24:40 | 显示全部楼层

接上!!!

& h6 n O) Y. x1 e. l- x: [3 _% w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大威势报。

一者于诸众生。心无嫉妒


对于众生,心无嫉妒。这个说起来简单。做起来可不是那么容易了。人的脾气禀性是很长时间积累起来的,我们得随时随地观察才能发现,有时侯根本不知道自己是在嫉妒。麻烦就在这里。所以世尊告诉大家:摄心为戒。心才是戒的根本。修行就是这么修行,随时看自己的身语意,尤其是看自己的意,想想自己在想什么?为什么这么想?自己真正的情绪是什么?这个念头,有时候很有欺骗性。一定要仔细观察。

不过,如果真的做到了。果报也是非常大的。

神秀,和六祖慧能同为五祖弟子,六祖大师大家很熟悉。神秀大师其实也不简单。就是凭着“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后来被尊为国师,当时他是“两京法主,三帝门师”。

后人多去崇尚六祖大师,因为六祖得到衣钵,讲的法也超绝顿俗,但是神秀大师的“时时勤拂拭,莫使染尘埃”我们能做到吗,恐怕还差得远。做到了,不假努力,福报自来。挡都挡不住。真有了这个基础,才谈得到六祖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要一脚从一楼迈到七楼,是不太可能的。除非我们是利根器、上上根器。


二者见他得利。心生欢喜。三者见他失利。起怜愍心。

见到他人获得利益,要心生欢喜,见到他人失利、损失要起怜悯心。这个我们平时也总是做不到的。一些现实生活中的聪明人研究成功学,告诉我们,不要吝啬我们的赞扬。其实这就是见他得利,心生欢喜的表现。当然那还是表面的。佛法讲的才彻底。因为赞扬有时侯还是伪心的。言不由衷。世尊教导我们是首先心生欢喜,替他高兴。我们说出来的赞扬是真心的。我们的随喜是真诚的。这是威望地位的善因。


见到他人失利,不该幸灾乐祸。世间的道德大体也如此。做人要厚道。学习佛法,应该是真正的厚道。

地藏论坛中不少发贴仅仅是随喜、赞叹的词句。我们觉得这不是浪费空间,我们喜欢保留大家的一分善意、欢喜心。


四者于他名誉。心生忻悦。五者见失名誉。助怀忧恼

见到他人获得名誉,心生欢喜、愉悦。见到他人名誉损失,替他难过。这是世尊告诉我们获得威望地位的因。


六者发菩提心。造佛形像。奉施宝盖


发菩提心,成就佛法、证得无上智慧,造立佛像、布施宝盖是获得权力地位威望的因。实际上这一条是指庄严佛法而言。发菩提心是以法庄严,造立形象、奉施宝盖是物质上的装饰。

七者于己父母及贤圣所。恭敬奉迎。

对于父母圣贤,应恭敬奉迎,尊重爱戴。


八者劝人弃舍少威德业。九者劝人修行大威德业

劝说、引导他人放弃那些导致低贱的不善业,劝人修行能获得威势地位的善行。


十者见无威德。不生轻贱。以是十业。得大威势报。

见到地位低贱、卑微的人,心中不要看不起,轻视、藐视。

因为这十件事情,会得到权利地位威望的果报。

佛法其实不是那么高深莫测的,很平实,很实在。做有益的事情,不做无益的事情。

诸恶莫作,诸善奉行,自净其意,是诸佛教。这是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明白的,也是我们需要不断修行的。

附件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jpg (171.92 KB) 2008-11-13 22:45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23:24:53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6)贵族与贱民

+ q5 R% m, {' U. f& e" m* }9 ~5 U/ ^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6)贵族与贱民

在印度从前是有种性制度的。一个人生下来就有固定的种性,只能从事某一类工作。有的拥有特权,有的地位就十分卑微。其实不仅仅是印度,其他国家也有这样的现象。不过形式不同,等级的划分也不同。区分的严格程度也不相同。印度的种性制度是属于划分较为严格,区别明显的,分为四级。婆罗门,刹帝利,吠舍,首陀罗。在欧洲我们看到的就是皇室、贵族与平民的区分了。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现象并不是没有了,而是形式上改变了。依然有人生下来就会有特殊的地位、特殊的权力。属于上层社会。有人生下来就是普通人,被他人所支配,没有任何特权。这是什么原因呢?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下族姓报。一者不知敬父。二者不知敬母。三者不知敬沙门。四者不知敬婆罗门。

有十种原因,会让我们生下来就成为下族姓报,首先是不尊敬父母。佛法中对于孝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和我们说的儒家的孝并不一样。这个孝是理性的,在因果业报规律的指导下的孝顺。

有人会说,佛法让我们做这个、做那个、又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做。太不自由。其实不是佛法强制人去做什么,而是告诉大家这件事做完了有什么结果,那件事做完了有什么结果。比如上面说的,没有尊敬父母、尊敬修行者、尊敬婆罗门,就会有下族姓的果报。


尊敬父母大家都知道,尊敬出家修道者,佛法经典中已经不是一处讲到。尊敬婆罗门我们解释一下。这个婆罗门是印度种性之一。和我们说的婆罗门教不完全相同。在这里它不是指宗教,是指阶层,是出家僧侣、学者阶层。你可以把它理解成是社会上受人尊敬的人。

五者于诸尊长。而不敬仰。六者于诸师长。不奉迎供养。七者见诸尊长。不迎逆请坐


对于老师、长者不能尊敬、礼敬。恭迎奉座。也会导致下族姓的果报。见到尊长应起立迎接、让座。这一点对现代生活中非常有指导意义。平素我们生活中,对待父母尊长,要有起码的礼节、来迎奉座、尊重闻讯,是不可少的。

八者于父母所。不遵教诲。九者于贤圣所。亦不受教。

不能遵循父母、圣贤长者,有益的教诲。我们平素对于父母师长有益的教诲、合理的指派理应听闻顺意。没有做到的话,我们将来的果报就是下族姓、出身不会高贵、他人不会尊敬。因为自己没有尊敬该尊敬的人的缘故。

十者轻蔑下族以是十业。得下族姓报。

轻蔑下族姓也会导致自己成为下族姓人的果报。对于地位、权力、威望不如自己的人,不可轻蔑,不能轻视,看不起人是要不得的。哪怕是乞丐也要平等看待。《地藏菩萨本愿经》中讲,布施的时候能够对贫贱之人平等看待,会导致布施的果报完全不同。可见平等是多么重要的观念。


那么后面,我们就知道了,如何才能得到上族姓的果报呢?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上族姓报。一者善知敬父。二者善知敬母。三者善知敬沙门。四者善知敬婆罗门


如果用一句话说,尊敬一切应该尊敬之人。尊重他人的果报就是将来自己能够受他人尊敬。

那怎么尊敬呢?下面说了:

五者敬护尊长。六者奉迎师长。七者见诸尊长。迎逆请坐。八者于父母所。敬受教诲。九者于贤圣所。尊敬受教。

对于父母师长来应起立、奉座、恭敬闻讯、对于其有益的教诲应听闻顺意。能做到这个就非常好。

十者不轻下族。以是十业。得上族姓报。

不可轻蔑他人、轻视不如自己的人。贫贱者要平等看待。

或许有人会说,即便做到了,那也是下辈子才能见到的果报。太遥远了。其实不然。现在的社会,地位权力已经不再是终身制、不再是仅靠出身造就。如果我们身体力行世尊的教导,自然会对自己的将来产生非常好的影响。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

这一部分,世尊为我们讲述了几点对待父母师长应有的礼节,让我们在生活上有法可依,不致迷惑。

附件 南无消灾延寿药师琉璃光如来.jpg (127.61 KB) 2008-11-13 22:4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23:25:06 | 显示全部楼层

佛说业报差别经 ----正确的因果观 (7) 正智与邪智

; g; r: f( f0 N# H7 d
邪见是十恶业中问题最大的一个。

《佛藏经》讲:“十不善中邪见罪重。何以故。世尊。邪见者垢常着心。心不清净。”严格说来我们平素的执著妄想均是从我见、人见出发。都非正见。普通人想要解脱修行,都要放弃不正确的见解,遵循世尊的教导,哪怕是开始依然有人我是非,但是只要坚持不懈,定有脱离轮回的一天。就如经典所言“一切凡夫都无正见,但有随顺正见。得柔顺忍。”如果连世尊的教导都不能尊从奉行,那么修行难以有所成就。


每个人的因缘不同,有人生来就能了达佛法大意,正见灼然。有人则理念不正、被种种邪说纠缠。这是什么原因所致,而我们又怎么能够种下正见之因,获得佛法之益呢?

世尊为我们详细讲述了其中的原由: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邪智报。一者不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


有这么十种原因能够导致邪智的果报。这十种原因导致的是邪见、理念错误、执著于不正确的道理的果报。第一个原因就是不能请教有智慧的善知识。学习佛法一定会有疑问。这是肯定的。很少有人能够完全没有怀疑、困惑、不解。当我们遇到这样的问题的时候,一定要寻找这个答案。询问能够解答疑惑的善知识。这一点十分重要。没有疑惑、解惑的过程,难以拥有正见智慧。

所以学习佛法不要怕提问,有疑问一定要想方设法搞清楚。搞明白。不能被一些模能两可的答案所迷惑,更不要被他人的名气、地位所影响,也不要理会,这个问题你不明白、搞不懂之类的回答所搪塞。一定问到底,追究到底。你这个答案哪里来的,为什么是这个样子,经典中是怎么讲的,道理如何。一句话,学佛多多问为什么。

如果有人说学习佛法,只许你听、只给你灌输什么道理,却不能解决你的疑惑,这是非常危险的事情。一定要慎重对待。

二者显说恶法。

这个十分明白。公开宣扬恶法、恶业者会得到邪智的果报。将来再会不自觉地执持不正确的见解,从而造作更多的恶业。现代社会这样的事情非常多,媒体也发达,什么东西能够吸引人的眼球就发什么。杀、盗、淫、妄无所不谈,婚外恋、杀生食肉、窃国利己已见怪不怪。甚至自诩佛弟子,还宣扬食肉邪淫者更是如此。这样的人将来会有邪智邪见的果报。

三者不能受持修习正法

不能够学习奉行世尊教导的正法。世尊的教导在经典中详尽记录着。种种法门均是正法,戒定慧三学,均是正法。圆满无漏。学习佛法只要依教奉行。不过说的容易,作起来并不那么容易。我们总还是有人我是非的观念。总还是有些事情做不到。总还是有些地方心不甘、情不愿地无法如实履行。这就是邪见的因。最常见的就是,佛法中某件事情我们还做不到,久而久之,我们就会编造各种理由、各种原因来让其合理化。这是非常明显的。

四者赞非定法。以为定法。

佛法中有三法印。其中有一条:一切行无常。任何事物都没有什么永恒不变的。所以《金刚经》讲:“亦无有定法如来可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所以在佛法不要把本来并非永恒不变的事情,当作一定的、永恒的、不变的,甚至宣传这个道理。这是不可以的。不符合三法印的教导。

五者吝法不说。

这个是说,你本来知道、了解佛法正见、经典的教导是怎么回事,人家来问却不讲。觉得这是自己的东西、费了多少劲才得来的。怎么能轻易告诉你呢?这是吝法。当做法布施的时候不做。这样的果报也是邪智。

六者亲近邪智。

亲近那些持有不正确的见解之人、宣扬邪见之人。很多朋友学佛,就误打误撞会走到这里。原因是他不知道学习佛法该和谁学。学习佛法要和释迦牟尼佛学习。要以释迦牟尼佛的教导为准。结果他亲近邪智,被邪说迷惑。以为学佛就是和这个人学、释迦牟尼佛的话可以放在一边。明明他说的和世尊的教导大相径庭,也不认为这是错的。这个路就走偏了。

学习佛法要避免亲近邪智,最要紧的办法,是自己学习了解在世尊的教导中,哪些是不正确的见解、哪些是邪见。对于持有邪见的人,经典中多处明确提出要远离,不得亲近供养,否则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

比如经典中讲,决不可以障碍他人学习任何一乘佛法,哪怕是障碍他人学习几句偈颂都不可以。那么你要是看到有人告诉你,佛法分为三六九等,你学某个法就可以,其他的不要学,那个不入流。甚至《法华经》都是不入流。那完了。这样的邪见已经属于诽谤正法,往生都根本不可能。

七者远离正智。


这一点和上面的一样。学习佛法亲近善知识。怎么才能算是善知识呢?至少他所讲的要符合世尊的教导才算是善知识。世尊在《阿含经》中讲过,无论谁,什么人来宣扬佛法,一定要以世尊的经典来衡量一下,他说的道理是否是佛法的道理。那么现在呢,有不少人学习佛法不是去找善知识,而是靠名气、靠气派。他说的什么,不去依照经典进行对照,直接照单全收。末法时期能够一下子遇上善知识的机率毕竟不多,这种做法就容易导致远离正智。远离正见。因为我们的出发点错了。

八者赞叹邪见。

这一条和前面两条有连带关系。我们如果分不清什么是正智、什么是正见、什么是善知识、什么是恶知识。再被不正确的见解蒙蔽,那么很容易就把邪见当作佛法,甚至还大加赞叹。那么果报自然就是邪智的果报。离正见越来越远。

九者弃舍正见。


放弃佛法正见,同样是邪智的因。佛法中的道理,你本来知道、了解。最后又放弃了。不相信了。平时还象那么回事,遇到事情,佛法教导一抛脑后。比如有了什么灾祸、困苦,平素听的道理全都忘了,求神巫卜、杀生害命,完全忘了什么是正见、什么是邪见。这样的问题我们也常常见到。这就属于舍弃正见。还有的更加严重,舍弃佛法中最根本的三皈依法。宣扬外道邪见。这个已经是完全背离佛法教导。将来的果报将是邪智牵缠,难以脱离轮回六道苦海

当然每个人的表现不同,舍弃正见还有其他的很多形式。这需要我们平时多多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思想。看看是否是再背离世尊的教导。

十者见痴恶人。轻贱毁呰。以是十业。得邪智报。

见到邪见、行恶业之人,看不起、藐视的现象我们也经常出现。尤其是一学习佛法立即看这个不顺眼、那个不顺眼。这个要下地狱、那个将来是畜生。这个轻蔑、看不起、指责的口气就出来了。甚至自己家里人也这样的。这本身是不好的因。即便是恶行、邪见之人,我们同样平等看待。不可以轻视。一样尊重才好。





[ 本帖最后由 诺[禅悟] 于 2008-11-13 22:49 编辑 ]
附件 20080117_8f15c8ba7b261346c57cCVm166kxBw2O.jpg (128.63 KB) 2008-11-13 22:49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8-11-27 23:25:19 | 显示全部楼层

!完 !

8 J: a9 b+ W3 S
复有十业。能令众生得正智报

其实知道了了什么是邪智的因,能够避免就可以转化为正智的因。经典里讲:如实知邪见即为正见知道什么是错误的,本身就是正见。我们知道了邪智的因,反过来自然就是正智的因。

一者善能咨问智慧沙门婆罗门。

对于佛法道理,善于请教、勤于钻研、认真探究,决不马虎草率。这是学习佛法的正确态度。有疑问一定要追究清楚。多问几个为什么。

二者显说善法。三者闻持正法

听闻、宣讲佛教正见。决不宣扬邪见恶行。

四者见说定法。叹言善哉。五者乐说正法。六者亲近正智人。七者摄护正法

听闻世尊大乘佛法、如实境界,称颂赞叹。尤其是遇到人家读诵、宣讲《法华经》《圆觉经》《楞严经》这样的经典,千万不要口出不逊。“念这个干啥、老实念佛!”完了,就这一句话,诽谤正法、障人修学全齐了。看看《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中对于障碍他人学习任何一乘佛法,哪怕是一句偈颂的后果是什么?谓依声闻乘所说正法或依缘觉乘所说正法或依大乘所说正法诽谤遮止障蔽隐没下至一颂。当知是名谤正法者……………..是故于此三乘正法。应普信敬勿生谤毁障蔽隐没若有谤毁障蔽隐没三乘正法下至一颂。决定当堕无间地狱这个现象现在不少。

对于人家修学佛法,只要是世尊教导的正见、正法,尤其是大乘了义经典,最好的态度就是赞叹。

当然更不用说自己宣说佛法了,正见是最根本的标准。同时也要亲近正见人。护持正法。谁讲述宣扬正法,那么就帮助他。

八者勤修多闻。


学习佛法千万不要听一些人的蛊惑,说你就听我的,其他人讲的不要听。学习佛法要多闻。多闻和修行并驾齐驱。《未曾有因缘经》讲:敛心不放逸,多闻成智慧。多闻是智慧的基础。没有多闻,将来正智正见就缺少了重要的一个因。

九者远离邪见。

这个很重要。对于邪见、邪智之人一定远离。危害非常大。


《大乘大集地藏十轮经》对此做过十分明确的开示:谤毁三乘随一法者不应共住下至一宿。不应亲近咨禀听法。若诸有情随于三乘毁谤一乘。或复亲近谤三乘人咨禀听受。由此因缘皆定当堕无间地狱受大苦恼难有出期。对于佛法中任何一部分毁谤、阻碍他人修学的,这样的人就是和其共宿一天都不可以。亲近这样的人会被熏染而导致地狱过恶。就如经典所讲:善男子。如人死尸膖胀烂臭。诸来见者皆为臭熏。随所触近烂臭死尸。或与交玩随被臭秽之所熏染总是和死尸接触就会有臭气的。

当然这是属于严重的邪见。邪见有很多种,不过无论如何,一贯坚持宣扬邪见者,四众弟子是不该与其交往、亲近的。不该听闻其讲法,不可供养护持。

十者见痴恶人。不生轻贱。以是十业。得正智报。

对于持有邪见,多做恶行之人。我们应该秉承平等的态度。不要觉得自己已经高人一等了。人人本具佛性,高低贵贱都是因为我们的妄想分出来的。能够平等待人也是正见之因。


PS:欢迎来地藏论坛 交流佛学 交流智慧——http://www.bskk.com/viewthread.php?tid=162482


以上是摘录自——佛说业报差别经——愿得闻者 福慧增长 断恶修善 事事如意 生活安康



[ 本帖最后由 诺[禅悟] 于 2008-11-13 22:57 编辑 ]
附件 南无当来下生弥勒尊佛.gif (91.43 KB) 2008-11-13 22:57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08-11-27 23:29:28 | 显示全部楼层
楼主:好长!建议一日一学,细水常流.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05:49 , Processed in 0.117109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