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婆塞戒經》淺釋 " D8 F, F; L1 ]
# u/ u: B& s" m# g. Y: r& K " a$ p. B' z* A3 z3 Q" U9 \
淨慧法師
4 s8 }8 r8 D: I7 Q8 E0 c
: B I0 u1 e7 Y$ I s7 ]+ D" S: {. R) C! q3 L
* }5 k( B3 Z) u2 m
( v) t4 g7 `8 S3 Q- B- Z
' p' |6 e; u' i }( ~7 X( V& i 诸位法师,诸位仁者:
' N8 Q! I* M/ V1 p
7 Y- P: q+ t: D" ?2 ^
( `4 R# I+ Y) W1 h0 Y; o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三称)
& o% k" r) M" X- q, Y3 m6 H! e" o! i
, ~, v2 t: C* T& X2 T
+ j2 p8 P n2 e( u+ k) g- m. V- a
r+ ?; ~+ D. M; P: \4 k
Q$ @$ g! r6 }
Z8 ~8 W7 O2 C- Z# k: ~ 我们今天共同读诵受持《优婆塞戒经》,其他经书都有四句开经偈,而这部经在开经的时候,没有用四句开经偈,用的是《大般涅槃经》中佛说,“汝等比丘,于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闇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此则是汝等大师,若我住世无异此也。”这个开经偈的意思是,佛灭度后以戒为师,有戒在就等于佛住世。
( i3 K, O* T) o" J0 x. o3 c
" o9 e' t& _/ ~- E7 L
# O- {* b# k b8 H4 G y& g 缘起是在家二众想知道怎样持戒修行才为具足,请讲此经。
$ e. r; O& ~8 y; u: }/ p. Y4 W9 q6 g- M) E5 W$ f( p
" s4 y; |$ u; M' ^, B
讲一讲经名,《优婆塞戒经》属于佛教三藏十二部中的律,从经名上看是佛为在家人说法。但是内涵里,是为四众弟子说法,只不过是一位在家男众请法;所以,以请法的优婆塞为题,将经名定为《优婆塞戒经》。并不是专为在家人所说,法会上包括四众弟子。这部经一共分七卷,二十八品。由印度僧人昙无忏法师翻译,“昙无”译成中文为“法”,整个名字译成中文就是法丰法师。昙无忏法师来到中国后,在甘肃一带翻译经典,这位法师精通经律论三藏,在中印度时期,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主要译的经典有《大般涅槃经》、《大集经》、《光明经》、《菩萨戒经》等,此经与《中阿含经》、《优婆塞五相戒经》、《优婆夷净行法门经》等。一些经典有很多相通的地方。此经为大乘经典。
9 O0 Q8 M/ x$ l( u% v* r- r2 {7 q
5 Y7 m+ j. A: l# I
5 H& ?: d9 Q+ O. U& [1 v
2 \9 p1 f* o* ?. i
$ ~; e9 K7 x4 X# B 在家人有三种情况,一是在家的信佛人;二是在家的修行人;三是在家发菩提心、行菩萨道的人。出家人是少数,在家人是多数。这部经的特点,即不分宗门教下,哪宗哪派都得依戒而行,不管修学什么法门,都得以戒为师。这部经主摄各门,具足各宗,总持三藏。佛住世时,以佛为师。佛灭度后,出家人以戒为师;在家人也以戒为师。下面讲几个关系:
2 K; x: P) J4 _6 x- a
- [4 s. M: z0 F. I. ?' z* j3 Q& m( M; t) [- n/ r8 k; m
1 ?0 @, m% s* o% }
( Q7 v+ n$ \: Y7 b' U, ]- x9 u5 J
一、 戒与修行的关系
4 w h# }0 n+ t- o0 n7 ?" k# X2 _) `/ t }) o8 d& i
% I2 L! `* d h
1 a) _$ _2 X5 X0 G' d2 B& A
/ z. P% B2 T6 B
" r5 p- d3 [7 R- A x" r* c8 P
佛法是船,戒是行船操作的规范。我们这个身体修行是主人奔向彼岸,想到极乐世界去;修行的主人是舵手;奔到彼岸才是我们的目的;导航就是我们的善知识。在苦海中,想让这艘法船航行,必须按操作规程办;不按操作规程办,这艘船会触礁,会迷失方向,奔向何方不可知,什么时候到岸就更不可知了。如不持戒,不可能到达彼岸。只有在以戒为师的前提下,才能依法修行。否则,不管是出家也好,在家也好,一边修行,一边杀盗淫妄犯戒,在寺院里,主持戒律的法师不允许;在家人犯大戒有业报跟着,受业报牵引堕三恶道。持戒修行能够到达智慧的彼岸;而破戒之人堕愚痴的彼岸,即三恶道。正所谓持戒修行比翼鸟,破戒修行单翅飞。空守戒律不修行,还是原地没有动。 # B- m+ Q4 L1 z' h" y
, g: c% ~( C/ X0 u
. \ {2 Q( n$ B' i0 y# P& _5 L
& p% _5 V' h: @( o% }7 `
' ?3 l6 Q7 j8 \- p6 _/ b m# t- S E: B0 v' x" }6 Q
要明白守戒、持戒不是目的,光守戒、持戒也不能到达彼岸。不管出家、在家,守持戒律都是值得赞叹的。但是如同一个害怕犯错误的小学生,心里就想着不违犯纪律,却忘了学习,还是不能学习好;修行人也如此,害怕犯戒,进而不闻、不思、不修,忘记了自己修行人的本分,也不能修行好。出家人守持戒律容易一些,夏季可以结夏,不染酒色,有持戒的环境,又不容易犯戒。而在家人修行却不容易,不管是声闻、缘觉,还是菩萨行人,生活中处处都有戒条,走路时不小心踩死蚂蚁怎么办;农民发现果树生虫子要不要喷洒农药;家里蟑螂泛滥怎么处理;将军不指挥千军万马行不行;在家人守持戒律很难。过去佛教里有过公案,在家人修行为了不犯戒装哑巴,现在行不行?现在在家的修行人哪行哪业都有,不说话能行么。上面讲的这些情况都能如法处理,既得到解决,又不犯戒。这里就需要如法思念,如法说话,如法办事,如法修行。 - T' {1 R; |% }5 S; V' ?. G
0 _ g& O- u3 m! ~3 X3 J# f7 [) R3 P. E. k
& ]2 v( j1 [( G& Z3 s
[: x+ ?0 n9 m' _2 W1 b1 n9 E. o1 b1 L1 @2 s$ B
二、 守戒与因果的关系 - Q; N& q. _5 H) u9 A, E7 l' W
+ r4 f( `7 j1 I
) m$ c: P* Y% T $ ]+ i k' R9 }+ f" i) a8 X, m8 I
+ @2 _: c8 k1 {
% [: ]5 J' [' P0 X: w& R$ a E
身不该做的事不做;口不该说的话不说;意不该想的念不起。如果不该想的想了,就有因果。有善念就有善因果;有恶念就有恶因果。戒条就像高压线,不可越雷池半步。世俗的事把握一个度,过一点儿就为失,有业报跟着。善事无度,恶事有度,有底线。对受三皈依的人说戒,对不受三皈依的人不说戒。但平常人听了有预防作用,可以避免造业。修行人的身体就是法船,无量劫以来业习结集所感,尽有诸漏。六根天天在漏,说白了就是六个漏功德的大窟窿;戒就是帮身体堵漏的。预防产生新的漏洞,只有靠戒能够实现,能够最终到达极乐彼岸。否则,苦海中行船,根本走不了。修行人的身体是法船,也是载法之器;这个身体造作业因必入因果律,就是因果的规律、法则,谁也改变不了。自种因,自受果,俗话说是“自食其果”。谁做的恶果肯定是谁自己承担,别人替代不了。有的果报是一因多果,如做了一件坏事,有多种果报跟着。造了杀因,可以短命,亦多病,这就是一因多果。也可以是一果多因,如生重病,是由多种业因共同结集所致。不管时间多久远,业因不失,业果相随。前世、现世和后世,三世因果。果报有三种,一是现世报,现世作业,现世受报;二是下世报,今生作业,下生感召受报;三是百千万劫报,就是说造的业因百千万劫都不消失。人要是不修善、不出离,因果就永远不消失。“善恶到头终有报,只是来早与来迟。”所以,讲戒的时候,一定要明白因果。 t5 L* D4 z. g0 z2 @4 b
5 z4 m7 i8 u# h. K- u+ F
- i8 J4 N" l5 [8 Q) ~- [( I6 z* d $ d. \4 m9 n2 Q3 T
; L- l! [: g2 V8 Q6 E( ^& X3 p0 P1 b. X) x4 g2 M6 a% z" U' c7 E
三、戒与法的关系 * a& [$ E! L+ ~4 l& `& m" Y' P8 [
( P# l+ k: O( V; K, T; }- t9 E- V
1 {, d& u% P1 q% Q3 j; z$ j( @$ x
, v: v/ a( i/ h8 F
. ~6 x# {6 j" C. b; x5 d/ `4 X
$ c ~1 T6 x( i8 h 法是众生与宇宙一切事物现象和变化的规律,众生离不开法,众生一切的造作都是法。佛法是觉悟者之法,佛法分经律论三藏。简单地说,佛法就是让众生转迷为悟,转痴为智,转凡为圣的规律,这也是一种因果规律,这就是佛法,谁也改变不了。谁不按这个法行,谁就成不了佛;谁按照这个法行,必定成佛。戒是佛法中的一部分,是修行人共同遵守、共同奉行的规则;既约束自己,也约束别人;持戒是共同遵守、自愿遵守。戒是为修行人前行保驾护航的;一犯戒,道行马上停滞,前进不了。有戒,法船才能正常航行。既要守戒,又要积极去持戒修行,这才是菩萨行人的愿力。修行过程中不犯戒,积极去持戒,心里不觉戒的存在,又处处是戒,无一不是戒,有这样证悟的人都是大乘之人。正常的守戒多为初行者,觉得有戒律存在,身、口、意为戒律所约束。佛法与戒同行;一是受三皈依的时候,受三皈就有戒;二是承传佛法时,同时受戒。什么是“承传佛法时”,在《佛说大乘金刚经论》里,佛说“我有秘密口诀、修持方法,传给大菩萨,这些大菩萨以道传道、以法传法。”传道传法的时候,就已经受具足戒,男众二百五十条,女众三百四十八条。三是修行一段时间后,由沙弥戒转为具足戒;在家人修行由声闻戒至菩萨戒;大乘戒与小乘戒不同,大乘戒动念没作都是犯戒;小乘戒有念没作不犯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