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3041|回复: 0

周子太極圖說导读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3-9 13:54: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9 q6 y# V0 P' D4 A7 W4 N

溪西十里

$ y; M6 y( T: L7 r- \ {% @4 Y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万物生生而变化无穷焉。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形既生矣,神发知矣,五性感动而善恶分,万事出矣。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故圣人与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时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故曰;「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又曰:「原始反终,故知死生之说。」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 H! ~* X# N3 G% m+ {; O+ H

 

7 a& c3 e( |; R. g
 
: }$ W* P. ]9 C
山中月岩
( w; X1 |, t" [
 
2 V$ N+ L. q( B
上篇
2 w+ t+ K/ t1 {+ g7 z; _
第一节:自無極而太極。
& l A5 B+ ^; Q8 g
   周子原书有‘自’,朱熹删订之。是知无极无自故。
5 @6 z2 W$ o6 I0 d3 s9 d
   极,言对待之极至也。与‘仪’类同,然仪以用身外易知,极乃天地造化之极,有自于其中,难以言也,故异之。
" [; _) e% F" u% s6 C
   无极,极化谓太极,去极化达无极。两极并举,对立之成也。两极调和谓中,然中庸,非此无极也,中庸之尽也必以此,故以异乎彼者言之于道源也。道者万物玄同圆觉之修,尽归者此无极也。所谓无极,即非无极,是谓无极,而凡夫之人贪着其事;所谓凡夫者,即非凡夫,是谓凡夫。
( A9 o8 ^: P% y5 M! a
   梁武帝问李兴业“太极”有无,李以“易有太极”对曰:“是有”。邵雍曰:“太极既分,两仪立焉。”“一气分而阴阳判。”(《观物外篇》),刘牧曰:“太极者,一气也。天地未分之前,元气混而为一,一气所判,是曰两仪。”(《易数钩隐图》)
8 j1 U$ q1 z* H- Q% T" l8 y9 @
   无极而太极,不明此而修者,必不得至易之门,谨此。
7 x7 y& D# R& T* B0 O' u+ U: C6 @- Z
 
- A. t# _3 `. G1 o+ j+ ]
第二节:太極動而生陽,動極而靜;靜而生陰,靜極復動。一動一靜,互為其根。分陰分陽,兩儀立焉。
& y/ `1 O+ _; m1 [4 d- J
   太极动而生阳,是本自非动也。本自非动不谓静,有以别于后之谓静也。
! U4 R! M4 H* T) C8 ~4 E+ T+ C
   一动一静,各一其性而言之也,以象观之谓一阴一阳。若非一之,则其一体而运,非相,非非相。为以一之,故得互为其根,成就两仪。两仪立,阳变阴合,化中偏正,万象成焉。
$ H; i* s% J0 q) Y
  
6 S: F6 X+ k2 X" _
第三节:陽變陰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氣順布,四時行焉。五行,一陰陽也;陰陽,一太極也;太極,本無極也。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
1 x) t0 @3 r8 z: }! D9 K
   阳变阴合,化中偏正有差,万象成焉。如于道经所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三乃阴阳归极中也,偏正出万象。
# k( g, Z6 Y3 }: Y1 F' E+ }/ |( `
   五气(气):水、火、木、金、土。
7 ^9 ^ Z4 Z5 ]6 V+ E5 o" q
   四时(质):木、火、土、金、水。
# d4 I4 p" ?- N9 w0 h
   气质并行,是生万化也。
p! }! d/ O- i) Y; u+ F, M
   五行一阴阳也,……:此明于生化之道,破五形相归阴阳,阴阳非相即归太极,极亦非,是则无极。
+ M+ K+ h6 T1 @% A/ L8 z, | {* k
   五行之生也,各一其性。一其性者是取定相而定之,故有以分之;所谓定相,即非定相,故得五行之周行也。
# a8 Y3 J9 F+ ?
 
7 ^0 s9 `( r P# y
第四节:無極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乾道成男,坤道成女。
. A7 b0 S1 t7 u" z2 N6 Q6 \
   无极之真者,非动,非非动之体也。
8 s$ ^# \7 T: D5 I# N
   二五者,五气、四时也。二五之精者,精微稽极,感化之体也。
: y! a! z. i, x, M6 ~" V' e' N4 y$ p) `
   妙,玄玄所成也。通书之言‘幾’者,当谓于此。
# s0 ]" h, Z9 x
   凝,凝滞,是成相体也。
" e0 N" Q6 v8 W) l( p: R$ u
   乾坤、男女,分列《周易》上、下篇。序卦传有以述焉,是明于此四者,非二也。
) x# C: v# B; m2 I
   道,乃述于此图上下通达之行也。故‘一阴一阳之谓道’,是明其行行之谓也。
) a# N# A* o& z! S) z6 {6 e
 
7 z+ L. L$ m" i+ M0 x
第五节:二氣交感,化生萬物,萬物生生而變化無窮焉。
( o' `$ K9 ~5 a4 W; i6 ~
   二气者:乾坤,天地之气也;男女,阴阳之气也。
# ]! N6 Y% v8 w* X
   化生万物之理,乃二气变合之道也。
1 P( f' |; m3 X( ?4 s
   生生之谓,乃各为阴阳、天地之效而变化也,是得无穷。所谓天地、男女者,即非天地、男女,是谓天地、男女。
& M4 u* V* r* z& Y+ C
 
8 d& a1 s- t( |0 ~
第六虚节:
, m, p, Z3 k% o, q* d3 W7 X
   上述五节,可列五行欤?下亦一五节,其亦可列一五行欤?存之。
9 V% O3 ?9 D. h& O, z) {
 
g+ d, x9 C& P5 q4 l8 t
下篇
$ C8 |- X" z6 f1 X- S
 
2 x# C4 N* n) \# j. X# \
第一节:惟人也,得其秀而最靈。形既生矣,神發知矣,五性感動而善惡分,萬事出矣。
' l0 `0 `/ v5 R7 n0 N, v; [& \
   上篇言大象,此处究小宇也,形异理同。
) _! d- l" P2 p* p- _/ ?8 ^
   惟人者,自居故成万执。灵秀为人,得者可造化,可成归。
( E" F1 c3 O( G0 B& P' Z1 C; [
   一形一神,神变形合。善恶秉阴阳,万事类万物。
]* u2 G- c6 w+ E2 a
   感动者,‘非幡非风,仁者心动’也。
3 q# m( z1 S! [' |9 q# ^& @, `
   此可谓‘生生’。
( l* R! J9 N& w- d; ?
 
* G+ z6 O8 J5 A2 {) Z4 b
第二节:聖人定之以中正仁義而主靜,立人極焉。故聖人與天地合其德,日月合其明,四時合其序,鬼神合其吉凶。
7 m) @0 Y# f8 J' e! k0 I7 G
   人极类太极。人极之先,不惟人得之。
, ^8 e- K( Z( Q/ F! h
   中正,何非中庸,法于无极。仁义乃成生生之易, 法于阴阳。非动,非非动之体,有似于静,故主静焉。
' ~( c3 N4 v0 z/ A
   天地、日月、四时、鬼神,圣人合之,成三之蕴也。调和之,尽象穷理。
8 x' [4 f( ?9 t7 h, A4 h9 D# {
   此可谓之‘离明’。
. N# p% X- F7 O, ?5 ?
 
; V; t# v' S% l8 `, [, Y
第三节:君子修之吉,小人悖之凶。
& n& |* R V" j4 l4 }6 @& L
   吉凶生大业。
5 @% V# V: G8 R, l# |% I! ~
   定吉凶者,明悖逆顺成也,以之一人性。
$ }2 E9 l c5 L, j& ?4 Y. X! @* I
   此可谓‘顺逆’。
0 |6 R( c# ^0 O6 L' @
 
2 n* t, ~0 a0 a, s# I# \; ]: \7 _/ Z
第四节:故曰︰‘立天之道,曰陰與陽;立地之道,曰柔與剛;立人之道,曰仁與義’。又曰︰‘原始反終,故知死生之說’。
7 C, H s4 o2 n* }( h1 J! `
   天地人三才立矣,行于大化。
( S$ F2 Y0 K2 }& G( o
   言道者,乃以明道之所成与归欤?!
7 K" p: a X* W
   原始,还原本始。反终,返终也。终始本一,至矣。
; }4 r# q8 u4 U% ]8 X. s1 \' U
   死生之说,历死生修者知之,吾等不知也。知之修练,谓之圣人。
# s; ]7 @& y; z8 V. X: y8 b4 c% W
   此谓‘修道’。
0 ]' h% e1 r5 D) ~6 K
 
+ q) z( |5 j5 ?! Z* I
第五节:大哉易也,斯其至矣
$ }/ B8 V; n, X% h

   大者达也。易者死生反类之变也。本立而道生。

( J4 T2 a9 H; s# l& x+ {

   斯,化道也。其,通途。至,一行也。矣,止于至善。

0 y! q7 H, H& U- d6 X

   此谓‘无形’。

2 v' y- o" H4 `' ^( d3 ~) C

 

4 O9 p( m g. D0 f9 |

第六虚节:

3 ^5 j! n% p. {" J

   全书二百五十字,去一自,二百四十九字。

% C7 t+ t: o) j! u% T3 ~# N+ [

   图与书:形而上者谓道,形而下者谓器。

/ e* \) F& d8 |& @& F

) J" Q7 o n/ G* W

 

7 Z- \; \( `) m. ]" {) s

余续博注

; k9 Q: S2 Z, g3 W) O

 

& D; C# B( E( g; c6 T4 r

   原图本是“动阳”与“静阴”,而“阳动”、“阴静”则为朱熹所改。

+ r* p" U" N' o+ ?

   古之人,其知有所至矣。恶乎至?有以为未始有物者,至矣,尽矣,不可以加矣。其次以为有物矣,而未始有封也。其次以为有封焉,而未始有是非也。——《庄子》
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始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始也者。有有也者,有无也者,有未始有无也者,有未始有夫未始有无也者。俄而有无矣,而未知有无之果孰有孰无也。——《庄子》

4 J( V: v: A# d4 C' n

   乾坤其易之缊邪?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乾坤毁,则无以见易;易不可见,则乾坤或几乎息矣。是故,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化而裁之谓之变,推而行之谓之通,举而错之天下之民谓之事业。 ——《周易系辞》

+ L9 s m& d) Y

 “形而上者是理,形而下者是物”(《朱文公易说》)。以其不紊而言,則謂之理。

y; ?) M1 V% |* F$ {6 o

   明曹端,读《太极图说》、《通书》、《西铭》,曰:道在是矣。笃志研究,坐下著足处两砖皆穿。

: V/ _7 t) _5 r* n

 

6 M' P( d% }1 R9 h

 天地自然图

' f5 l, o" r1 L* e5 _

3 Z" N- `" Z& @4 Q

 

* u: X- B0 R5 i" [& G; @

   上下一转,五行非有,是谓天地自然也。此以玄同圆觉为修,不以渐次为要,是顿教法也。以礼要知之,周子太极图确乎儒书也。

$ B3 g2 ] I; f9 I, |) {; h

 

8 }+ w* G; r- s( m+ q

 通書

" ?: C) a+ G* J: i1 G: e% Z. I

 

; f5 M# a; `& a$ K

 

& E* _ Z3 \/ O7 v3 q

誠上第一

3 ^: n+ s( q. |. W _2 p9 S

 

/ m# I4 [8 B7 [3 }8 b/ H, d: P

誠者,聖人之本。「大哉乾元,萬物資始」,誠之源也。

) B/ U) z4 v4 A/ z& L" \$ L

「乾道變化,各正性命」,誠斯立焉。純粹至善者也。

N: i" T! F' b J

故曰:「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1 {7 y/ I* {" t$ i" u

元、亨,誠之通;利、貞,誠之復。大哉易也,性命之源乎!

$ @+ x: ]5 U" \0 j, T( S

 

; {& W8 U" w4 H

誠下第二

; R* J' M, h; ^( w8 [8 a. K; H+ F: e

 

6 ?0 n; H9 d" X c

聖,誠而已矣。誠,五常之本,百行之原也。靜無而動有,至正而

6 U3 T; C$ z/ T6 w" ?( G f! ~8 L E

明達也。五常百行非誠,非也,邪暗塞也。故誠則無事矣。

* x- `5 S/ V& |, S1 I. S% @) A4 K

至易而行難。果而確,無難焉。故曰:「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

( J, c6 R8 e. ^& Q

 

( p: E ]9 [$ f- ?

……

! P: b' Y! L N& q

……

/ A- A9 X7 D9 q# H8 R/ @% u

  西 铭

$ i b8 l4 F5 L F* i

(《订顽》、《正蒙》)

$ ~" i/ Q* G) ^1 _

    乾称父,坤称母。予兹藐焉,乃混然中处。故天地之塞,吾其体;天地之帅,吾其性。民吾同胞,物吾与也。
   大君者,吾父母宗子;其大臣,宗子之家相也。尊高年,所以长其长;慈孤弱,所以幼其幼。圣其合德,贤其秀也。凡天下疲癃残疾,茕独鳏寡,皆吾兄弟之颠连而无告者也。

( f+ n0 C; y9 z% r0 X; [! d

   于时保之,子之翼也。乐且不忧,纯乎孝者也。违曰悖德,害仁曰贼。济恶者不才,其践形唯肖者也。
   知化则善述其事,穷神则善继其志。不愧屋漏为无忝,存心养性为匪懈。
恶旨酒,崇伯子之顾养。育英才,颍封人之赐类。不弛劳而厎豫,舜其功也。无所逃而待烹,申生其恭也。体其受而归全者,参乎!勇于从而顺令者,伯奇也!

+ h9 Q b7 ~3 t% n6 X4 Z

   富贵福泽,将厚吾之生也;贫贱忧戚,庸玉汝于成也。存,吾顺事,没,吾宁也。

8 j: k: N! ]/ p7 G( l, ^

 

# E* @: y8 Q* m

   小注:正蒙者,诚之,躬行之而已矣。疑者自罪。

' N$ R, W" w3 A9 |

 

. y+ H& {% `4 ~0 }$ u) Y* \

公元2009年3月7日11点59分

& {8 i i. @) g

笑华陀书于新浪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17:09 , Processed in 0.08228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