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8 H. p& _, y. g0 i) K/ P
黄帝阴符经
& w, X; |$ T: g: J/ N
上篇
4 g$ Q* T3 G0 ~6 f. ]7 ? Z5 y
& a1 d% {6 \! D; n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天有五贼,见之者昌。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性有巧拙,可以伏藏。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5 j0 r9 x% a. j4 T# u( U
中篇
0 ~# h! R% S) M7 E2 J2 D
2 p% {6 d" Q2 t; H( D! i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 o/ L5 D+ E, {8 j3 E
' @6 }0 T9 u4 K* P/ }下篇
4 x; Q) [ N# u, Q/ C1 p% ]" l' Q- F) q3 Y- ?- P+ I0 F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 {' x/ q, a6 l; m# K; b0 n2 }2 M通释经源
- {4 I# ^7 ]' X0 @
5 Y, Y6 L7 _, G 少宝山达观子李筌,好神仙之道,常历名山。博采方术,至嵩山虎口岩石壁中,得《阴符》本绢素书,朱漆轴,以绛缯缄之。封云:「魏真君二年七月七日,上清道士寇谦之藏诸名山,用传同好。」其本糜烂,应手灰灭。 ————《黄帝阴符经疏 序、唐李筌》
- s% b' ^' n, E
筌序所引,骊山老母之言“火生于木祸发必克”者,五行生、克之道也。
$ x0 F, L, m& E+ Y, _
历代经注者有:太公、范蠡、鬼谷子、张良、诸葛亮、李筌及宋儒朱熹。
8 D1 r8 W8 A' V" e/ A
清朝名医徐大椿曰:“阴符赞易之书也。”
( D5 P$ E) J% B% l 经誉:“辨天人合变之机,演阴阳动静之妙”。
9 k* [, @" }& Y 《悟真篇》:“阴符宝字逾三百,道德灵文止五千。”
+ l* Z* A. |4 U. D! F, C
杨文会《阴符经发隐》曰:“隐微难见,故名为阴;妙合大道,名之为符。经者,万古之常法也,后人撰述如纬。”略补注:黄者中央之色,帝者晦明之先,中以统五行,帝以先万物,调合万有,诚乎中庸也。
. z4 \8 h+ X, v/ P5 v; W
吾文所谓‘通释’者,黜其定相,得其纲常也。
) J/ r9 r) s) c# n* z
, Q9 e6 ^6 `2 c. Q1 q黜相纲常
_" X" _; }0 J$ e# N
A: b7 e1 P% G8 ^# ]
上篇
# f ^( O: Z7 N8 `3 K
& |$ N; O) y7 E) R5 c& v
[原文]: 观天之道,执天之行,尽矣。
+ q8 O6 `( S' m2 I7 i7 s P [略释]:
( @1 `8 y8 ^; [& b, y 观天之道,苹果落地矣;天行健,执天之行乃同之也。尽矣,言若得此道,不假修持即得统贯全经矣。
4 o4 p0 s. h& l) \. |/ }# G 天无不覆,地无不载。此处单言其一,以人生天地间,独泥于地故。
( V9 M, z/ B) |7 A! g
另,天有五气,地成四时;四时着形,五气神神;神气通畅,形随以迁矣,物物不物于物者也。况其本自先天乎?!
4 o* A5 P3 g. V: N( k! b% ^- i 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上者天,天主行道。君子不器。
5 X# [ g# {% T z0 Z/ I, x
3 R/ j( C s8 W[原文]: 天有五贼,见之者昌。
& F& a) a4 G1 j! g9 \
[略释]:
: {3 K4 \+ R& B! E% o+ Q
先贤所注:五贼者,在道为五行,五行各一其性于天下,谓为金、木、水、火、土;在人为五德,五德各一其性于天下,谓为味、利、反、怨与小大。推而广之,万象之定尽于之。此形而下之言矣。
8 q. X5 a r* K! V 天有,天何曾有?“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以此知之五贼之生,本自有也,自居、执、住、止,毁天常故成五贼。若不有者,何出五贼?!是谓“上德不德,是以有德”。
5 i. P; j4 b2 K: h3 e
所谓见之者,即非见之者,绝之而已矣。
$ C s9 e) X5 h& [( w: w 百方经教,虚广故也,故仲尼云:「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又曰:「则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此则至道也,何必广谈修习欤?——筌注
; x$ ?# W: Q& {$ T( h
, m- g2 ^9 E" r+ ^; ?' c) o7 k0 D[原文]: 五贼在心,施行于天。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
. v: m( x% L" t9 Z
[略释]:
# {+ y% E6 y( X 此远取诸物,近取诸身,法天象地以尽行也。
( [% c X7 K' Y6 S0 q9 @5 v 五贼在心,非心、非非心则天下无贼。
6 R- B5 [) l" S+ V. K
施行于天,天行健,以执有故,坏天常。然以五贼秉天常之失故,所行亦必依于天,故谓五贼施行亦本诸天。是同出而异德也,玄玄归根复命,反运五贼化五仁矣。
! }- x' n3 ?9 {: g9 w0 h4 S! @ 宇宙者,象数之运。双手者,左象右数。艮为手,《通书》以艮终焉。艮者根也,止也,本也。本立而道生。象数万有之先也。
* Y7 b, c! L" v
身于两手之间,是其中也。一身合双手以象‘三’,三生万物故曰‘万化生乎身’。单言身,乃明中轴为运之旨也。
+ g+ P) w- g3 { c2 F
此则穷究之,化贼为仁备矣!
, l6 C8 t5 c+ U- _. J, z
- U, l; n" @0 i+ A
[原文]: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
9 p) K7 q2 v+ z. s
[略释]:
" T* U2 r2 j2 ^# E' I/ X% ~
此言于天道与法天道之行要也。
- o- ^! I7 b2 l/ I8 I- Q3 D5 M
天性,人也。人为仁。
! |5 O# {+ U E, s- [
人心,机也。机者,万有枢纽。生化运之。
7 A! B6 R+ U D8 |2 L 立天之道者,健。定人者,仁。
! L) L5 R! z9 b! T$ ]1 J6 b' ^6 F
/ F2 O/ @$ i0 k c# D8 C8 ~
[原文]: 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
) A& B+ ] K# v; e- l% Q[略释]:
' r) f. y" @+ c
所谓杀机,反常也。所谓反常者,即非反常,是谓反常;是无常之本体也。
/ [4 L+ J3 \. s& Q) o+ a 有生必有杀,有杀者其生亦微明矣。见其微明而握其大要,神神哉。
$ M' F9 y( E) ^ 天人合发,顺天应命以行。万化定基,奠基以出万化矣。
; x! w5 J8 L4 K6 u" u
/ M2 ]8 R( ?) P[原文]: 性有巧拙,可以伏藏。
) J( R+ Z1 l5 s" [1 S0 c4 Y4 F# Y
[略释]:
# s: D. w# s7 y+ R% R2 d. v
巧拙者,大巧若拙也。
1 |# O t |1 p8 [* e0 S& e
生杀道之常也,非所当执,伏藏以归。此以世人知有用之为用,不知无用之为用故。
# N$ p1 k% \: q5 [# s' _
) i) ~: A3 @, n# @, ]7 |5 D
[原文]: 九窍之邪,在乎三要,可以动静。
6 V; F" K( a2 I- B. i
[略释]:
8 ~" q8 Y7 X# | 九窍之邪者,逐欲而不自在故。
- M3 n: d' D3 F' s' H' R
三要者,耳欲听妙音、目欲观妙色、口欲尝妙味。先贤以三要为神、心、志者,乃穷其根也。
% D5 l( E" e: c+ a- n9 J0 z1 f 动者,命之行也。静者,命之归也。
* z- W# D: ?- O$ Z 非动、非非动之体,尽拙此动静,故谓可以之动静。执动者弃静,执静者弃动,均背于大道,故谓邪宗。入无极之真,运此动静自然而然。
X6 j! }: O# n( F- _
. i" i; D' C+ ^8 W# V[原文]: 火生于木,祸发必克;奸生于国,时动必溃。
+ C9 \0 y* I* F5 |+ [0 j: Y- a# f
[略释]:
7 |, b0 K6 D9 `
火生于木,克于木;奸生于国,害于国;人之害生也,自害之,非天与焉。
* d& u+ h. W" Z
祸与时,无常之自然也。奸火不生,时祸何尝害吾?!
2 Z* T- R( D7 j# |3 g+ x/ c
此则知幽明故,防微杜渐,斯远害矣。
9 @5 U' d/ C1 U5 Y# b1 t
4 ^5 x, X% f: x x v+ B* a' ?/ Y
[原文]: 知之修炼,谓之圣人。
( [1 u7 y) s3 e" j3 a! _/ d$ y* N" e
[略释]:
3 W$ l- F: v7 f( k5 v 知之者,天常也。
. x" V5 w% y/ |0 f1 l* D 修之者,思无邪。
' N p+ Y+ _5 m h' l/ p) b8 Q, ~' J
5 |2 `- T2 C j+ _& q2 P, C( h! m2 y4 S- o中篇
. k7 R' v/ B, y% K9 p$ Z
7 [. X; X8 O& [[原文]: 天生天杀,道之理也。
! J* ?. [1 h( Q
[略释]:
7 m. ]- D' y# z, V" A Q& Z: h
上篇以‘执天之行’为则,不以理胜。中篇此以‘顺天理,灭人欲’也。轨辄之道以此。
6 K) @0 J- `" f2 v9 s% |+ t
. o& q* Y5 A" ?( S9 \+ z0 {[原文]:天地,万物之盗;万物,人之盗;人,万物之盗。三盗既宜,三才既安。
! r1 |/ r' R! W3 x$ \( J
[略释]:
! y/ n# r: E) f1 ~! G* V 理曰:恩生于害,害于恩。
: E" [2 T6 Z/ O: f
言盗者,失道废德故。失道故,必以‘顺天理,灭人欲’成之;成之终,当明本也,故立盗言之。昔慧能以出,明此盗,直达本源,故得直超三乘。
: L3 }) }, W5 ?! G8 t# V 万物赖天地而成,待于天地,自受天地所盗也。人赖万物以养,待于万物,自受万物所盗也。万物赖人以化,待于人,自受人之盗也。
+ \' ]7 ?1 U- U& Z; Q; J% a 本自恩,害于恩,明之者,两得。故谓世间教化德山棒、临济喝最亲。
9 c* g! V$ y8 V' L5 p! N 三盗宜者,天道定人,人道法天也。以相赖故,盗不称谓盗,故安。
2 A. D8 }' V6 ~6 w! J
3 ~& r1 W$ v, y. O2 @ u[原文]:故曰:食其时,百骸理;动其机,万化安。
$ L& d% b" U! J: N0 b5 h: ]
[略释]:
9 e v- a) G/ Q ‘四时,五气’言之于此矣。
8 \% I- U N. F' C 时先者,泥地故,形而下之器矣,顾形返化神。
0 B4 ^# ?- ?. l" t
因形化神,四时顺成,五气朝元,开源活流故得其化而安。
7 O3 q% j9 U& i- y
5 Y8 ]2 z1 B- X$ A2 U+ {0 ~[原文]: 人知其神而神,不知其不神之所以神。日月有数,小大有定,圣功生焉,神明出焉。其盗机也,天下莫能见,莫能知。
8 ]) S9 B6 f" z; ~4 C
[略释]:
4 r# A" ]' b O2 p7 p
神神之谓,乃以知无用、无为之贵也。信不足焉,有不信。莫现乎隐,莫显乎微;能不自用者,自得其用。
1 B2 @) L8 t/ ]8 R
有数、有定,知幽明故。实为虚,虚为实;安时处顺,降伏我心,道成自然。而命此定、数者,知机宜也。《易》曰:君子见机而作,不俟终日。又曰:知机其神乎!机者易见一而难知,见近知远。
* ~- D @! i1 T5 i0 z' t1 ?/ P 莫能见、知者,弃自能之执,不以知、见故,信之、法则之可矣。《老子》曰“则我者贵”。
' P6 M6 h' O2 F
所谓天下者,即非天下,是谓天下,以其形而下之谓也。
9 |- n) s, C: s
( W; P8 R, p7 ?8 R[原文]: 君子得之固穷,小人得之轻命。
( n+ w5 V P( s, ]% k[略释]:
\/ T& c4 m/ s E I/ E F& S 固穷者,穷通故,数本非数,定本非定,假以方便故。
6 F5 k' Q3 F1 Q; ?2 m% `! Q
轻命者,居盗故,物于物,不物物,时动必溃。
0 y9 T. ~$ |7 r- r" s/ q0 Q下篇
, P% l* R' \* L7 Z! }8 c
N: g- Z/ W( X( }
/ b* p: T5 d: H; M2 `[原文]: 瞽者善听,聋者善视。绝利一源,用师十倍。三反昼夜,用师万倍。
( V5 k* J( j! T, F7 V
[略释]:
+ q( o- E3 ?+ q 此言于穷通之道也,是谓修道。修道之谓教,教之道,贵以专。
$ {1 u( s$ R1 ]/ [ 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道皆此也。
9 v) J3 F8 ^' z/ l& O; N: @( Q
师者,师心也。
$ b5 W$ u. l n. L2 a
绝利者,依义弃利也。一源者,一心不二务,是仁也。
! \' z( j& e" ~% y+ X 三反者,中庸也,三盗尽黜。昼夜者,背明故,绝圣弃知。
" e. r" {" j- V p2 ?9 `5 u* v
1 g4 n) o: ~; F. P% B. M) @[原文]:心生于物,死于物,机在目。
) M6 K( v. s, L+ t: w- g' c2 f) _[略释]:
5 J, n" P4 F1 Q! k* g L 此‘定、相’之源也。
5 \) k, ^3 `4 `1 d. N 非相,非非相者,长生久视之道也。
0 l3 A2 q6 Y/ v( U! g6 Q& ]6 V
/ i. [5 [, T' H5 r( F1 J/ y' g2 t( e- E
[原文]: 天之无恩,而大恩生。迅雷烈风,莫不蠢然。至乐性余,至静性廉。天之至私,用之至公。
: |. M$ ]9 `7 K, M _' D
[略释]:
# P6 f' R+ N( |: }6 D) e
不可及、不可知者天,是绝众途也。索迹者无尽,道成者非天也,尽自然,故谓无恩之大恩也。
6 w+ q" x9 K( X6 }) i4 ^ x 迅雷警心,烈风摧枯。乃明刑化也,刑之不如德也,明之。
9 \, Y2 q" l* _3 c/ \* z% a 至乐者,闲闲。至静者,纯真。此以却妄也。
. F/ ] c8 X2 @ 至私者,弃圣同天。至公者,与民无犯。
5 c `" `4 X' t% W. x
子曰:“予欲无言,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
1 S- s! |) \* z# {/ e
此则非相、非非相之道也,归根以复命,焉知彼之不如此、后之不如今。
3 J9 a {6 P- y* M& K
$ T' T) A+ d+ n' }[原文]: 禽之制在炁。生者死之根,死者生之根。恩生于害,害生于恩。
* D. i% l' h2 Q[略释]:
5 Q4 ?; P9 W' f
禽者,乃非离,是一之也,降伏自心。炁,一作气,五气之谓也。
- W0 L. w3 s4 n1 Q8 }# D+ I 制,谓其关要也。
; E" F/ F+ o5 h6 F8 T% Y `
“无极之真,二五之精,妙合而凝。干道成男,坤道成女。二气交感,化生万物。”二五者,五气下行,四时合之而成也。
9 y6 B( Y: F/ K1 o( q 生、死互根,生万物者,死万物之所在也。“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故制五气以归根,伏心毕矣。
; O8 W# v( e# D/ H
恩害相生,莫泥之,无待者可了生死义。世之执、止而不知解脱者,乃以泥恩故。
1 b+ l/ p, ?. o9 n: Y
5 [# u* Z, Y( C7 O
[原文]:愚人以天地文理圣,我以时物文理哲。
1 p* E0 D6 p9 `6 L+ i6 d$ o
[略释]:
( J% Z# h% b" S, v( o
所谓天地文理者,乃知见并生,功名互显之谓也。落于有为法,不知盗而自盗也。
( G/ x8 G% O" b) D3 d- c
若乎时物文理者,彼所谓时物文理即非时物文理,所谓天地文理即非天地文理,所谓圣即非圣,是谓为圣。以异之者,言哲。所谓哲者即非哲,是谓为哲。
! x* c, X1 v6 U" J- G
执相言之,哲者,择折泽,无有定法。运用之妙,存乎一心。
8 t1 o* _2 D8 W' _% a 子曰:“声色之于化民者,末也。”
; l, A S b- ]8 p
3 m J, c* q" R0 ~5 y. G6 ^, T
[原文]:自然之道静,故天地万物生。天地之道浸,故阴阳胜。阴阳相推,而变化顺矣。
5 f4 c" Q2 ~( X. s9 v[略释]:
4 ?" t0 e1 _9 ? ~* y
此及以下之文,当谓必后人衍文也。
[9 I3 }( X# X
静者,一之也。所谓静者,即非静,是谓为静。
- T6 i0 U1 _$ s+ E* y) f' J
浸者,天覆地载,行之不已也,故得对待之定体。
& N T' e5 R, y2 ], U
9 R9 J/ @# p, D1 N4 E[原文]:至静之道,律历所不能契。爰有奇器,是生万象,八卦甲子,神机鬼藏。阴阳相胜之术,昭昭乎进于象矣。
/ g2 F' f) j/ O$ k9 C+ m
[略释]:
+ E+ l8 M. ?/ R' c s9 z 至静,深阐于上文‘自然之道静’也。此谓于无极之真,非动,非非动之体也。
. D3 T) i& {! h1 t
律历所不能契,谓其于异俗识之动静,类于佛家所谓‘不可量,无有边,不可思议’之功德也。
爰有奇器。爰,缘执也。有者,有生于无。奇者,奇正相化,是三也。器者,形而下之谓。
8 X& r: ]7 `! I6 I( c8 x/ ^
八卦甲子。八者,分也。卦者,挂,言于定相。甲者,天成象,化出。子者,地培育也。
. O4 u+ z" N/ y6 V& S; X7 D7 A 神机鬼藏。神者,申之也。机者,定、数也。鬼者,归也。藏者,一之也。
, d/ {6 o. ^5 i! B- d% g8 C
阴阳相胜之术,括前言所谓之要也。
8 F, c6 ?6 @! m 昭昭乎进于象矣。昭昭,微明日显也。此言于象,前则以数,是象本乎数也。进者,渐也。
" }! y0 @; u) ~5 v& Q3 U$ [5 G
H5 K: D& \# `. `; Z- H公元2009年3月7日23点25分
/ b( i5 R; u7 n: m7 o8 e笑华陀书于新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