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1 R% S: G& S5 e
每一个法門的修行都是以信心為根本,站在淨土法門的角度你要生起三种信心:一、彌陀大愿力:佛力不可思义,你要對彌陀本愿的攝受完全要有信心,你要相信祂有足夠的力量來救拔我們;二、自性功德力:你在念佛時候,能念的那个心也是不可思义;三、你所念的佛号,法力不可思义。
3 ^, W0 Q' G! v修淨土的人第一个要对彌陀的本愿力要有信心,我們平常也发很多愿,我希望我怎樣怎樣,但是我們发的愿平常很难实践!因為我們沒有資糧,沒有福德智慧來加持这个愿,所以我們平常发的愿叫做空愿!
在整個佛法中,一個咒愿力要产生力量,要兩個力量加持,一個是三昧力,一個是法身力。
/ b/ M7 l' C, T* |1 N" G經論上的公案說明一個成就四禪的人,他的咒愿力能夠让一個國家十二年不下雨,但是這種三昧力是生灭的,有它的時間性与空間性,而佛的法身所產生的咒愿能夠遍十方众生!
) x3 B2 i( V2 S1 I我們听听阿彌陀佛发的愿:「設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國,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覺,唯除五逆,誹謗正法。」這是彌陀大愿当中最重要的第十八愿。
% ^' T2 M4 E# R8 B: h0 K
身為一個佛陀在祂清淨法身當中,對十方的众生宣布,哪一個众生臨終憶念我的圣号十念,我一定現前來救拔你!當祂宣布的時候,這股力量就開始存在法界當中,隨時跟我們感應道交。
& U. f7 z; o5 R所以我們經常說「深信諸佛皆充滿」,也就是說彌陀的加持是隨時存在的,這個我們要有信心,我們相信在宇宙當中有一個不可思議的加持力,就是彌陀的本願力,這是能应的!
5 r" f- {, _) u. |: q第二、我們要建立名号的功德力:法身的加持必須要有因緣的引導,彌陀的法身是遍一切處,但是我們凡夫有所得的心怎麼跟法身接觸?這當中要有個橋樑!我們眾生的心是個苦惱的心,彌陀的願力是清淨莊嚴的大業力,中間必須要有個橋樑來作引導,這個橋樑就是阿彌陀佛聖號,所以說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1 G' ^( s$ e, g2 k沒有這個名號,你說我不念南無阿彌陀佛,法界的加持力根本進不去嘛!
, g3 n. g/ l) X+ O: K
我們要相信所念的佛號不可思議,印光大師說佛號有什麼功能呢?即眾生心投大覺海,可以引導眾生的心投到阿彌陀佛廣大功德海,當中所以我們要相信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 W" {6 _* ^8 r3 k) d7 c
第三、我們要相信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我們現前能念的這一念心性不可思議,自性功德力是一種清淨的心。我們的心有兩種,一種是妄想心,我們的心很多很多的生滅、得失,我們以我空觀、法空觀把得失心撥開來以後顯出那一念清淨明瞭的心性,這就自性功德力不可思議!
8 H9 e9 [) a0 y. [ Z/ [: ]
這三種力量,我們實際修行的時候只有兩種力量,彌陀大願力與名號功德力是在一起的,名號功德就代表本願功德。所以剛開始念佛的時候等於建立兩種信心,心性不可思議,名號功德不可思議!
. X& L' }$ P I4 Y3 Q
淨土傳承當中有兩派的說法,善導大師印光大師這一系的,他們在修皈依的時候比較偏重在名號功德不可思議,所念佛號不可思議;可是六祖永明延壽大師、蓮池大師、蕅益大師,他們偏重的是能念的心不可思議。
3 `! M$ _! X' m% \這兩者之間怎麼會通?如果你是一個信行人,或者以後你要去弘傳淨土法門的時候,你所看到的都是對教理不了解的人,你要先強調名號功德不可思議,對這句佛號通身靠倒。如果你是遇到法行人,你要強調自性功德不可思議,因為心是根本,彌陀的加被是增上緣,所以這兩者是根基的不同。
- T: E9 i' C3 n) |
但是從大乘究竟義來說,應該以自性功德力為根本,以名號功德的加被當增上緣。幽溪大師講一句話值得我們去思維,他說能念的心與所念的佛號究竟是什麼關係?托彼名號显我自心!
q5 C2 F+ d. d3 b, Z他的心是站在現前一念心性的,現前一念心性虽然具足無量功德,但是要托彼名号当作增上緣,所以我們要相信我們這一念心本身也是不可思議,有成就彌陀功德的可能性,但是要假借名號的加持來當增上緣。
, Q: J, ~; Y6 g# M# F8 a這就是我們在念佛之前所要具足的信心,能念的心不可思議,所念的佛不可思議,所以念念之間成就無量光、無量壽!
9 n) d# R% p9 q: q* k' K- y* R信願為慧行,持名為行行」,信願是來自於智慧的觀照,所以蕅益大師說「真正的信愿,來自於闻经达理,断疑生信!」
: k& S! b+ r3 K+ t M( k& }9 P7 ^是要你对經典透徹的了解以後,断除你心中的疑根,也就是說你這個人對淨土法門完全都不了解,你就直接去念佛,就能夠信願具足,我实在不相信!你对於所皈依的境完全不了解,你能夠信願具足是不可能的!
# P2 @7 B" ?' L1 E" k$ M
所以我們修淨土它不是一個盲目的冲动,它是一個很真實的把整個生命真相掏開來,淨土法門所扮演的特色是什麼?很清楚的!你開始發起信心願力,所以信願是一種智慧的觀照力!
" e* ]% `, `+ K; }% G+ n& s「持名為行行」,持名就是一種禪定力、專注力,對佛號專注的力量。
一個是觀照力,一個是專注力,這兩股力量在整個淨土法門的功能是不同的。
( A4 k- B6 {6 M6 V" M7 o
「得生與否全由信願之有無,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淺深」,我們要判斷這個人有沒有資格往生?
! K0 {1 S4 o; s0 t* ]& O
主要看他的信願,對佛號、淨土法門的強烈皈依心是不是具足。對於彌陀功德的皈依是決定你往生的因素!
* o( b6 y; D1 b
吃素吃斋大不同
& d. u$ H4 \0 s% N& M U
作者:明一法师
0 w% H4 U% w1 ~* h5 T8 e, w9 q/ s" E* a
绝大部分人认为吃素就是吃斋,这可能是因为寺院里面吃的是素食的原因。其实吃素和吃斋是完全不同的,吃素是不吃荤辛菜,荤菜包括鸡蛋等一切肉类荤菜,辛菜就是指韭菜等五种带刺激性的辛菜。现在国际上有素食团体,他们号召吃素主要是为了保护动物而不吃所有与肉类有关的食品。
6 m$ p" p" K* `: ^
吃斋则是宗教的术语,对于佛教来说,吃斋主要是讲过午不食,吃的内容是什么则无所谓。不管是吃素也罢,吃荤也罢,只要是过午不食就算是吃斋了。吃斋对于佛教来说是很重要的事情,是佛教徒必须遵守的戒律。在其它宗教也有类似的吃斋,他们也是很重视吃斋的。
% k. y/ }/ m% g9 U8 } 吃斋中的关键是——过午不食,这里面要注意过午的含义。佛教把一天的时间分成六个部分。白天三时,黑天三时的所谓六时。也就是白天的旦时、午时和暮时,黑天的前夜、中夜和后夜。过午时,对于现代的时间来说差不多应该是下午两点钟了,也有的人认为中午的时间应该为十二点整,这也有一定的道理。
- x2 }- j4 V8 }3 A+ L" k 吃斋就是在过了午时之后,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天亮之前不吃东西。天亮的定义是以不用照明的前提下,能看见掌纹为准。这期间可以喝水等流体(浆水),修行头陀行的大迦叶是连浆也不喝。我们现在的出家人往往做不到,就有开遮——允许吃药,所以寺院的晚饭叫药石。
3 c3 ^' q' ?) f6 r 汉地的佛教从梁武帝开始要求吃素,所以寺院吃的饭叫素斋。这是指我们平时吃的早粥和午斋,当然吃的是素食。出家人吃早粥和午斋是一堂佛事,所谓的二时临斋。二时临斋还有一套仪规,这是我们现在,在寺院还能见到的。对于一般的人来说,可能说吃素斋、吃素斋就是指这个了。
) `- Y% U: b+ g9 v1 c 晚上的药石,是因为我们现在的人白天繁忙所至,晚上要不吃东西人就受不了。所以开遮吃药,意思是以吃药来治疗饥饿这个病疮。所以晚上斋堂里面就把白天吃剩的东西拿出来给需要吃药石的人吃,一般是不做新的饭菜。吃的人也是打起惭愧心,一声不响地偷偷吃点了事。
1 F+ x6 h5 x8 `4 P 关于吃,在戒律有很多的内容,这里不便讲解。因为吃在日常生活中是最普遍的事情,所以就有很多的讲究。这里所要告诉大家只是吃素与吃斋的意义有所不同而已。希望大家看了以后,知道不要在过了午后再去供佛及僧,这样就闹笑话了。
2 ^! ?* D$ d4 u
写到这里想起唐伯虎的《爱菜词》:“菜之味兮不可轻,人无此味将何行?士知此味事业成,农知此味食廪盈,技知此味艺业精,商知此味货利增。但愿人人知此味,此味安能别苍生?我爱菜,人爱肉,肉多不入贤人腹。厨中有碗黄齑粥,三生自有清闲福。”希望大家也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