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S3 d! K6 i$ [
世界因造作而成,却被虚空所包容;众生因造作而成,却被生死所局限。鱼虫畅游于海洋,却无法体验脱离水的自由;修者遍览群书,却不能得到离开文字的真经!
4 M5 u3 o. |' {9 I, l+ W一. 作为一个好动的人,如同云中的闪电一样飘忽不定,又像风中的残灯孤影一样忽明忽暗;而一个嗜好安静的人如同火熄留下灰烬,又像毫无生机的枯木若存若亡;这两种乐趣都不是中庸之道。佛家的禅意应该像于静止的虚空中有飞翔的鸟,在不动的水中有跳跃的鱼儿。用这种心态来观察万事万物,才算是达到了真正符合道的理想境界。
; g0 I0 q1 x7 z6 }% n0 c/ N二. 竹子的影子在台阶上掠过而尘土不会飞扬起来,月影倒映池塘而水面不会生起丝毫波纹,这是觉者的真实境界。鱼儿在水中自在游动,却忘记是得益于水的支持;鸟的乘风飞翔,却不知道是风在托持着它。佛性遍满法界生养益乐众生,而众生却忽略他的存在,这是愚迷者的状态。
6 a5 k/ c# G' P# Q三. 一灯萤然,万籁无声,此吾人初入宴寂时也;晓梦初醒,群动未起,此吾人初出混沌处也。乘此而一念回光,炯然返照,始知耳目口鼻皆桎梏 ,而情欲嗜好悉机械矣。 , i9 |' `# ^# ^% q
四. 心虚则性现,不息心而求见性,如拨波觅月;意净则心清,不了意而求明心,如索镜增尘。
2 H! n/ U% t" M/ c* [五. 心体便是天体,一念之喜,景星庆云;一念之怒,震雷暴雨;一念之慈,和风甘露;一念之严,烈日秋霜。何者少得,只要随起随灭,廓然无碍,便与太虚同体。
$ [; {+ R9 b5 c: i六. 孤云出岫,朗镜悬空自得之士,逍遥无碍。
( I) q* ?. o% B0 I" t- \/ P一朵孤云从山谷中飘来,毫无牵挂地在天空飘荡;一轮明月像镜子一样悬挂在天空,世间的安静或喧闹和它毫无关系。只有那些纯净自得之人,没有喧嚣或寂寞的烦恼,没有得志或失意的痛苦,过去和现在都是他自在逍遥的天地。
" @6 O7 g6 a. N" z2 a- e1 O七. 真空不空,执相非真,破相亦非真。问世尊如何发付?在世出世,徇欲是苦,绝欲亦是苦,真法妙难思,唯有慧修得!
! C% m7 H( w9 e3 L八. 了心悟性,俗即是僧,缠脱只在自心,心了则屠肆糟糠,居然净土。不然纵一琴一鹤,一花一木,嗜好虽清,魔障终在。语云:能修尘境为真境,未了僧家是俗家,信夫。
: R ~. m( u0 X4 F九. 研读佛法却不洞察古今圣贤的思想精髓,就只会成为一个代人传书的写字匠;讲习学问却不身体力行,就是个只念经文却不通佛理的假和尚。 , f2 K$ s4 O8 X, z$ q$ ^0 q
十. 善于读经听法的人,应心领神会而忘形地融于其意境中,才不会掉进文字的陷阱里;善于观察事物的人,要观察到全神贯注与事物融为一体时,才是不拘泥于表面现象了解到事物本质中去。 5 m' `( t: @9 F* _7 M
十一.一般人只会解读用文字写成的书,却无法读懂宇宙这本无字的“书”;只知道弹奏有弦的琴,却不知道弹奏大自然这架无弦之“琴”;只为执着事物的形体表现,却不能领悟其神韵。这样怎么能懂得获取读书和弹琴的真正妙趣呢?
, o- u: z. |* ?% k十二. 刚登上竹筏就能想到上岸后要舍弃它,这才是懂得不受外物羁绊的真人;如果已经骑在驴上还想再去寻找自己的驴子,便永远无法成为了却尘缘的得道者。
) V* b7 c# z9 N$ j% V7 K9 |- B1 |十三. 在平静中意念思虑清澈不染,可以看出心性的真正本源;在闲暇中气度舒畅悠雅,可以发觉心中真正的玄机;在淡泊中性情冲和,可以体会心中真正的趣味。另外,在悄然无声的环境中所得来的宁静不能算是真正的宁静,只有从嘈杂喧闹的环境中得来的宁静,才是人类本性中真正清净的境界;在快乐的地方得到乐趣不能算是真正快乐,只有在艰苦的环境中仍然能保持乐观的心情,这种快乐才是人类本性中真正的愉悦的境界! # \0 _* A/ z7 c3 e/ U8 ~( h# t
十四. 智慧识魔,意志斩妖。对于战胜自己的私心和克制自身的欲念,有的人说是不能够察觉欲念的害处,因而拒绝不了它的诱惑!而智慧如同给人安上了一颗可以照出邪魔的明珠;有的人说虽然可以明了私心的危害,却扭转不了自私的习惯!那么坚强的意志力是你能够斩除习气妖魔的利剑。要想克制自己的欲念,除去自私的心理,智慧和意志力两者缺一不可。
. J6 o" a+ i6 y十五. 事业、文章随身销毁,而精神万古如新;功名富贵逐世迁转,而气节千载一日。君子信不当以彼易此也。
# x1 J9 P2 O" V `1 y$ G7 O: g十六. 天贤一人,以诲众人之愚,而世反逞所长,以形人之短;天富一人,以济众人之困,而世反挟所有,一凌人之贫。真天之戮民哉! 6 W* C( X4 v& s9 K
十七. 口乃心之门,守口不密,泄尽真机;意乃心之足,防意不严,走进邪溪。 9 i9 S- |) K8 C: T
十八. 非上上智,无了了心。山川大地与广袤的宇宙空间相比,只是一粒微尘,何况人类不过是微尘中的微尘;我们的身体相对无限的时空来说,住留只是相对于一个泡影那么短暂,何况外在的功名富贵不过是泡影外的泡影。在电光火石般短暂的人生中较量长短,又能争到多少光阴呢?在蜗牛触角般狭小的空间里你争我夺,又能得到多大的范围呢? - X P! g+ f: z1 t% h/ F& S% `" w
十九. 晴空万里,明月高照下,哪个空间不能任意翱翔?而飞蛾却偏偏要在夜间扑向烛火;清泉流水,绿草野果,哪一种东西不能饮食果腹?而猫头鹰却偏偏爱吃死老鼠。唉!世上能不像飞蛾、猫头鹰那样的人能有几个呢?!
0 [5 ]8 e: Y: O2 z( ]二十. 道理归于空寂,那么事情也归于空寂。舍弃事情而执着于道理,就好像要除去影子却留下形体那样不当,内心如果保持空寂,那么外在的境遇也会随着空寂。舍弃境遇而仍然执着于本心,就好像以聚集腥臭来驱赶蚊蝇一样可笑。 % @4 e$ I- }4 O+ c
二十一. 要做到忙碌的时候心性不乱,必须在清闲的时候就培养好清醒敏锐的头脑;要想在死亡面前不感到恐惧,必须在平时就对人生悟的透彻!
6 v ^( S4 \5 |$ g/ N二十二. 当一个人对自己内心不能把握控制时,应该远离尘世的喧嚣,使这颗心不受欲望的诱惑,这样就不会迷乱,然后能够清明地体悟纯净的本性(二乘);如果内心的操守已经足够坚定时,又应该混居滚滚红尘中,使这颗心接受欲望的诱惑也不会迷乱,这样便能修养自己圆通的灵机(大乘)。 * C3 d2 I5 x Q% _' V1 _) b+ R
二十三. 人在闲居无事时,心中最容易陷入昏沉迷乱,这时应该在沉静中保持自己的机警;人在有事忙碌时,心情容易急躁不安,这时应该在机警中保持冷静。
+ R% w6 X$ T) E0 v二十四. 那些性情暴躁的人就像炽热的火焰,遇到物体就会点燃烧毁;那些刻薄寡恩的人就像冰块一样的冷酷,遇到物体就会无情残杀(嗔);那些固执的人,就像静止的死水和腐朽的枯木,毫无一线生机。这些人都难以建功立业,传播善法。
8 y- S+ w+ A# l( {$ K二十五. 一个人之所以有心高气傲的表现,无非是借助了一些虚假的言行来装腔作势。如果能够理智一些,制伏这种浮躁的不良习气,心中的浩然正气就可以伸张出来;心中的七情六欲都是意念活动的妄想,如果能够消除这些胡思乱想的念头,真正的本心就会体现出来。
/ z& D& s: Z, J6 Q: c5 q5 J4 ~1 Y二十六. 一般人总是听到黄莺叫就高兴,听到蛙叫就厌烦;看见花木就愿意栽培它,看见野草就想拔除。这些都是根据对象的外形气质来决定取舍。如果以自然的本性来看待,哪一个动物不是随其天性而鸣叫,哪一种草木不是在畅显自己的生机呢?!
( C2 H% P" `+ n P5 E$ ~( O! z二十七. 人世间的冷暖炎凉,瞬息就会发生变化,不必看的那么认真。有人说:昨天所说的我,在今天已经变成了与“我”相对的“他”了;不知道今天的我,明天又会变成谁?人们若能常作这样的思考,就可以放下心中许多的牵挂和尘累!
" y9 u* r0 h4 x8 [0 A& D: U* g8 \& J二十八. 若由自己来把握和主宰事物,那么得到也不会欣喜,失去也不会忧愁,这样感觉到整个人生都逍遥自在。让事物来控制奴役自己,那么不顺利时就一定会恼恨,顺利时又会欢喜,一点微小的事就能将自己束缚住。 3 G8 E: x# y- `/ c8 O4 k
二十九. 从尘世无非虚幻的现象看,不只功名利禄是假象,就是四肢五官也是上天给予的躯壳;从客观世界中超越一切的眼光来看,不要说父母兄弟,就是万事万物也和我同为一体。所以,人要看得透彻,认得真切,才可以担负天下的重任,也才可以摆脱世间功名欲念的束缚,乃至可以达到解脱生死烦恼的地步! : Y4 o( j1 j* J+ b& a; F0 w8 M
三十. 心中有一方净土,能够做到纯洁无暇的人,才能够研读诗书、学习圣贤的美德。否则,看见一个好的行为就偷偷地用来满足自己的私欲,听到一句好的言辞就借以来掩盖自己的缺点,这种行为就如同向敌人赠送武器,向家贼资助钱粮一样了! / p+ x: g) W* a0 w
三十一. 耳朵听到美音,眼睛看到美色,身体接触舒适,这些外界诱惑都是外来的窃贼,心中的情感和欲念都是人们心中潜藏的大盗。可是只要灵魂保持真正清醒,不受诱惑,心境纯净,那么这些使人受到诱惑的感受和心理都能化作帮助自己培养道德品质的帮手!更多交流讨论可以登录http://hjfyzs.blog.163.com/ g' s6 a, x2 C& u* f
5 e" |! g7 H2 a1 j/ N, [8 k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