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539|回复: 4

《星云禅话》:母亲的信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9-9-11 21:09:4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惠心禅师,当初还只是个十五岁的沙弥时,因其聪明伶俐,就受到朝廷皇帝的召见,得到不少赏赐。他就将皇上的赏赐送给故乡的母亲,以表孝思,但母亲回给他一封信,表示不同的看法,母亲的信上说:
「你赠送给我的东西,又是皇上的赏赐,我当然十分欢喜。但我当初送你学道为僧,是希望你做一个有修有证的禅人,并不希望你一生都在名利场中生活。如果只好世间上的虚荣,这是违背我的心愿,希望你收到母亲这封信的时候,要记住什么叫做『真参实学』,什么叫做『人天师范』!」

惠心沙弥,收到这封意想不到的信后,从此立志要做一个真正弘法度众的宗教家,效法《华严经》中的指示,「但愿众生得离苦,不为自己求安乐」,而不再汲汲名利上的追求。

惠心受母亲的感动,托人告诉母亲,明年暑假拟向师父请假,返乡探望母亲一次,不久,母亲又来信告诫道:「我既已送你出家入道,你就已经是佛门所有,一切众生所有,你已不是母亲一个人的。儿子,你从今以后,应该是如来的『佛子』,孝顺师长,亲近三宝,不可只以母亲一人为念!明年暑假返乡探亲之举,应该打消!」

惠心经过母亲这两次的教训,精勘学道,发心立愿,终于能成一个真正的僧宝禅者!

" j& c& @5 U- {! a; r + x. d) V8 R. }) V4 g1 U5 j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21:11:02 | 显示全部楼层
宝寿禅师在五祖寺库房担任司库,那时的住持和尚戒公,偶而因病服药,需用生姜为引,侍者就到库房取用,宝寿便叱之使去,戒公知道以后,令拿钱去买些生姜,宝寿才付给他。

后来洞山寺院缺人住持,郡守来信,托戒公介绍住持,戒公便说:「那个卖生姜的汉子可以去得。」宝寿便去做洞山的住持,所以禅门有「宝寿生姜辣万年」的佳话。
宝寿爱护公家物品,不拿公物作私人感情;住持戒公推介宝寿,不以私利作名器取舍,一个公事公办不徇私,一个维护贤能,重视公德。千载而下,吾人实三公多之也。
4 V% L& @/ t+ @/ u
: G/ a$ H4 d w R$ V ! X* M4 A; u, A' Y7 V# Y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21:12:4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学僧问西山禅师:「如何是祖师西来意?」

西山禅师举「拂子」(拂尘)表示回答,但是学僧不以为然,就去亲近雪峰禅师。
雪峰:「从什么地方来?」

学僧:「此夏从苏州西山来。」

雪峰:「西山禅师好吗?」

学僧:「我来的时候一切安好。」

雪峰:「为什么你不随侍亲近他呢?」

学僧:「他是个不明祖师禅的人。」

雪峰:「何以见得?」

学僧:「我请示如何是祖师西来意?他只举拂子示意,一句话也回答不出。」

雪峰:「你见过苏州的男女吗?」

学僧:「见过!」

雪峰:「你在路上见过花草树木吗?」

学僧:「见过!」

雪峰:「那就对了!你所见男女,你就知道男女有别,你所见花草树木,你就知道各有名称,各有功用,山河大地,树木花草都未对你说法,而你能明其意,对吗?」

学僧:「对!」

雪峰:「那么,西山禅师举拂示答,其中佛法,你为什么不懂呢?」

学僧闻言,顿有所悟,连忙礼谢,并愧然的说:

「学人发言不慎,乞求禅师慈悲,我要回西山忏悔。」

雪峰:「尽乾坤是个眼,汝向什么地方蹲著!」

学僧到了此时,没有地方蹲著,但拥有了宇宙;肉眼不识拂子,但有慧眼认识了乾坤。一心所悟,一念忏悔,尽乾坤大地都是佛法,所谓拂子举示,终于解也。
% A7 G1 Q3 ]" n& i" b" m
5 z: o) Q6 b) {$ W: l& q , w6 R \) z: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21:13:37 | 显示全部楼层
道光禅师有一次问大珠慧海禅师道:

「禅师!您平常用功,是用何心修道?」

大珠:「老僧无心可用,无道可修。」

道光:「既然无心可用,无道可修,为什么每天要聚众劝人参禅修道?」
大珠:「老僧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哪有什么地方可以聚众?」

道光:「事实上你每天聚众论道,难道这不是说法度众?」

大珠:「请你不要冤枉我,我连话都不会说,如何论道?我连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你怎可说我度众呢?」

道光:「禅师,您这可打妄语了。」

大珠:「老僧连舌头都没有,如何妄语?」

道光:「难道器世间,有情世间,你和我的存在,还有参禅说法的事实,都是假的吗?」

大珠:「都是真的!」

道光:「既是真的,你为什么都要否定呢?」

大珠:「假的,要否定;真的也要否定!」

道光终于言下大悟。

说到道理,有时要从肯定上去认识的,但有时也可从否定上去认识的。如《般若心经》云:「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这就是从肯定中认识人生和世间的;《般若心经》又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这就是从否定中认识人生和世间的。大珠慧海禅师否定一切名句文身,不是妄语,因为否定一切,才是肯定一切。
9 I5 N1 X3 l7 _* H9 d& s' [$ Z - s% F2 K8 `6 @( ?) ]2 [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09-9-11 21:14:01 | 显示全部楼层

有一学僧至南阳慧忠国师处参学,请示道:

「禅,是心的别名,而『心』是在佛不增,在凡不减的真如实性,禅宗祖师们将此『心』易名为『性』,请问禅师,心与性之差别如何?」
慧忠毫不隐藏的回答道:「迷时则有差别,悟时则无差别。」

学僧又再进一步的问道:「经上说:佛性是常,心是无常,为什么你会说无差别呢?」

慧忠国师耐烦的举喻说明道:「你只依语而不依义,譬如寒时结水成冰,暖时融冰成水;迷时结性成心,悟时融心成性,心性本同,依迷悟而有所差别。」

学僧终于契会于心。

在佛教里,心性的别名很多,如「本来面目」,「如来藏」、「法身」、「实相」、「自性」、「真如」、「本体」、「真心」、「般若」、「禅」等等。这无非是用种种方法要吾人认识自己。迷悟虽有差,本性则无异。如黄金是一,但可制耳环、戒指、手镯等各种不同之金器,故金器虽异,实一黄金耳。明乎此,心与性名虽不同,实则皆吾人之本体也。

; R. h9 ?: \2 a9 S2 a $ n" `" ~+ i# L. L# G' L$ K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2 09:53 , Processed in 0.081038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