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2262|回复: 0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0-5-5 15:29:0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虚云老和尚开示

  世界法师。由少至老。都离不了衣食住三个字。这三个字就把人忙死了。衣服遮身避寒暑。饮食少了就饥渴。若无房子住。风雨一来无处躲避。所以这三个字一样少他不得。人道如此。其余五道亦是一样。飞禽走兽虎狼蛇鼠。都要安身住处。要羽毛为衣。也要饮食。衣食住三事本是苦事情。为佛弟子不要被他转。佛初创教。要比丘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虽减轻了衣食住之累。但还是离不了他。现在时移世易。佛弟子也和世人一样为衣食住而繁忙。耕田插秧一天到晚泡在水里。不泡就没有得食。春时不下种。秋到无苗岂有收。可见一粥一饭。来处不易。要花时间。费工夫。劳心力。纔有收成。为佛弟子。岂可端然拱手。坐享其成。古人说。“五观若明金易化。三心未了水难消。”出家人不能和俗人一样。光为这三个字忙。还要为道求出生死。因为要借假修真。所以免不了衣食住。但修道这件事。暂时不在。如同死人。古云。“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所以道人行履。一切处一切事勿被境转。修道如栽田。谷子变秧。插秧成稻。割稻得米。煮米成饭。佛性如种子。众生本性与佛无异。自心是佛。故曰佛性。这种子和秧稻米饭相隔很远。不要以为很远。就不相信这种子会成饭。成佛所以要先有信心。即把种子放在田里。等它发芽变秧。这时间又怕焦芽败种。错过时光。就是说修行要学大乘。勿误入小乘耽误前途。插秧了以后要薅草。等于修道要除习气毛病。把七情六欲。十缠十使。三毒十恶。一切无明烦恼都除净。智种灵苗。就顺利长成。以至结果。修行要在动用中修。不一定要坐下来闭起眼睛纔算修行。要在四威仪中。以戒定慧三学。除贪瞋痴三毒。收摄六根如牧牛一样。不许牠犯人苗稼。美女在前。俗人的看法。是前面一枝花。禅和子的看法是。迷魂鬼子就是她。眼能如是不被色尘所转。其余五根都能不被尘转。香不垂涎。臭不恶心。甚么眉毛长。牙齿短。张三李四。人我是非都不管(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六、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六中有经文:“云何直心?菩萨摩诃萨于诸众生作直心。一切众生若遇因缘,则生谄曲。菩萨不尔。何以故?善解诸法,悉因缘故。菩萨摩诃萨虽见众生诸恶过咎,终不说之。何以故?恐生烦恼。若生烦恼,则堕恶趣。如是菩萨若见众生有少善事,则赞叹之。云何为善?所谓佛性。赞佛性故,令诸众生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
  拾得大士传的弥勒菩萨偈曰。“老拙穿衲袄。淡饭腹中饱。补破好遮寒。万事随缘了。有人骂老拙。老拙自说好。有人打老拙。老拙自睡倒。涕唾在面上。随他自干了。我也省气力。他也无烦恼。者样波罗蜜。便是妙中宝。若知者消息。何愁道不了。”也不论是非。也不把家办。也不争人我。也不做好汉。跳出红火坑。做个清凉汉。悟得长生理。日月为邻伴。这是一切处都修道。并不限于蒲团上纔有道。若只有蒲团上的道。那就要应了四料简的。“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人生在世。人与人之间。总免不了有时说好说歹的。打破此关。就无烦恼。说我好的生欢喜心。就被欢喜魔所惑。三个好。送到老。说我不好的。是我的善知识。他使我知过必改。断恶行善。衣食住不离道。行住坐卧不离道。八万细行。不出四威仪中。古人为道不虚弃光阴。睡觉以圆木作枕。怕睡久不醒。误了办道。不独白日遇境随缘要作得主。而且夜间睡觉也要作得主。睡如弓。要把身弯成弓一样。右手作枕。左手作被。这就是吉祥卧。一睡醒就起来用功。不要滚过去滚过来。乱打妄想以至走精。妄想人人有。连念佛也是妄想。除妄想则要做到魔来魔斩。佛来佛斩。这纔脚踏实地。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如此用功。久久自然纯熟。忙碌中。是非中。动静中。十字街头。婊子房里。都好参禅。不要只知忙于插秧。就把修行扔到一边为要。

  入楞伽经卷第八、化品第十五中有经文:
  “大慧,声闻、辟支佛涅槃无差别。何以故?断烦恼无差异故,断烦恼障,非断智障。复次,大慧,见法无我,断于智障;见人无我,断烦恼障。大慧,转意识故,断法障业障;以转意阿梨耶识熏习故,究竟清净。大慧,我常依本法体而住更不生法,依本名字章句不觉不思而说诸法。大慧,如来常如意知,常不失念,是故如来无觉无观。诸佛如来离四种地已,远离二种死、二种障、二种业故。”

   大乘本生心地观经卷第七中有经文:
 “尔时佛告弥勒菩萨摩诃萨言。汝善男子。当修学者。但有一德。是人应住阿兰若处求无上道。云何为一。谓观一切烦恼根源即是自心。了达此法。堪能住止阿兰若处。所以者何。譬如狂犬被人驱打但逐瓦石不逐于人。未来世中住阿兰若新发心者。亦复如是。若见色声香味触法其心染着。是人不知烦恼根本。不知五境从自心生。即此名为未能善住阿兰若处。以是因缘。乐住寂静求无上道。一切菩萨摩诃萨等。若五欲境现前之时。观察自心应作是念。我从无始至于今日。轮回六趣无有出期。皆自妄心而生迷倒。于五欲境贪爱染着。如是菩萨名为堪住阿兰若处。”

  大般涅槃经卷第二十二、光明遍照高贵德王菩萨品第十之二中有经文:“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于大涅槃修圣行者。亦得永断如是诸漏。诸佛如来常修圣行。是故无漏。善男子。凡夫不能善摄五根。则有三漏,为恶所牵至不善处。善男子。譬如恶马,其性佷悷,能令乘者至崄恶处。不能善摄此五根者。亦复如是。令人远离涅槃善道,至诸恶处。譬如恶象,心未调顺,有人乘之,不随意去,远离城邑,至空旷处。不能善摄此五根者。亦复如是。将人远离涅槃城邑,至于生死旷野之处。善男子。譬如佞臣,教王作恶。五根佞臣。亦复如是。常教众生造无量恶。善男子。譬如恶子,不受师长、父母教敕,则无恶不造。不调五根。亦复如是。不受师长善言教敕,无恶不造。善男子。凡夫之人不摄五根,常在诸有,多受苦恼。善男子。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行圣行时。常能善调、守摄五根。怖畏:1.贪欲2.嗔恚3.愚痴4.憍慢5.嫉妒。为得一切诸善法故。
  善男子。若能善守此五根者,则能摄心。若能摄心,则摄五根。譬如有人拥护于王,则护国土。护国土者,则护于王。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若得闻是大涅槃经,则得智慧。得智慧故,则得专念。五根若散,念则能止。何以故?是念慧故。善男子。如善牧者,设牛东西啖他苗稼,则便遮止,不令犯暴。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念慧因缘故,守摄五根不令驰散。菩萨摩诃萨有念慧者。不见我相、不见我所相,不见众生及所受用。见一切法同法性相。生于土石、瓦砾之相。譬如屋舍从众缘生,无有定性。见诸众生四大五阴之所成立,推无定性。无定性故菩萨于中不生贪着。一切凡夫见有众生,故起烦恼。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有念慧故,于诸众生不生贪着。复次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经者。不着众生相、作种种法相。善男子。譬如画师,以众杂彩画作众像,若男若女、若牛若马。凡夫无智,见之则生男女等相。画师了知无有男女。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法异相观于一相。终不生于众生之相。何以故?有念慧故。菩萨摩诃萨修大涅槃。或时睹见端正女人,终不生于贪着之相。何以故?善观相故。
  善男子。菩萨摩诃萨知五欲法,无有欢乐,不得暂停。如犬啮枯骨。如人持火,逆风而行。如箧毒蛇,梦中所得,路首有果树,多人所掷。亦如段肉,众鸟竞逐。如水上泡,画水之迹。如织经尽。如囚趣市。犹如假借势,不得久观。欲,如是多诸过恶。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观诸众生。为色、香、味、触因缘故。从昔无数无量劫来,常受苦恼。一一众生,一劫之中,所积身骨。如王舍城毗富罗山。所饮乳汁,如四海水。身所出血,多四海水。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命终哭泣,所出目泪,多四大海。尽地草木为四寸筹,以数父母,亦不能尽。无量劫来,或在地狱、畜生、饿鬼,所受行苦,不可称计。揣此大地,犹如枣等,易可穷极,生死难尽。菩萨摩诃萨如是深观一切众生以是欲因缘故,受苦无量。菩萨以是生死行苦故,不失念慧。善男子。譬如世间有诸大众,满二十五里。王敕一臣,持一油钵经由中过,莫令倾覆。若叶一渧,当断汝命。复遣一人,拔刀在后,随而怖之。臣受王教,尽心坚持,经历尔所大众之中。虽见可意(喜欢的)五邪欲等,心常念言:我若放逸,着彼邪欲,当弃所持,命不全济。是人以是怖因缘故,乃至不弃一渧之油。菩萨摩诃萨。亦复如是。于生死中不失念慧。以不失故,虽见五欲,心不贪着。若见净色,不生色相,唯观苦相。乃至识相亦复如是。不作生相,不作灭相,不作因相,观和合相。菩萨尔时五根清净。根清净故,护根戒具。一切凡夫五根不净。不能善持,名曰根漏。菩萨永断,是故无漏。如来拔出永断根本,是故非漏。”

  大般涅槃经卷第十二、圣行品第七之二中佛说:“死怨亦尔。常伺众生而欲杀之。唯不能杀住于大乘大般涅槃菩萨摩诃萨。何以故?以是菩萨不放逸故。”

    净空法师开示

1 有不少同学常常来问:“我们念佛要不间断,可是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佛号就间断了,那这样不就不能成功了吗?”

2 我们念佛,首先要明了,阿弥陀佛这一句佛号的意思是无量觉,觉而不迷,六根接触六尘境界,眼见色,耳闻声,乃至于心里头起心动念,统统都是觉而不迷。

3 譬如我们眼见色,起了一念贪心,贪心是迷,一句阿弥陀佛,贪心就没有了,觉了,觉就不迷了。

4 念佛是什么?就是念念要唤醒自己觉而不迷。无论在什么境界上,觉而不迷,这叫念佛。

5 如果一天到晚,“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什么事情都是迷惑颠倒,你这句佛号叫白念了,那不叫念佛,那个叫有口无心,正是古人所谓“喊破喉咙也枉然”,没用!

6 我们念这一句佛号,就是念念当中提醒自己要觉而不迷!我们做事情的时候,佛号虽然不念了,我们全神贯注,把事情做得很圆满,这也叫念佛。

7 六根接触六尘境界,才起心动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把那个妄念马上压下去,这是无量无边的功德!所以,这一句佛号是提醒你自己,时时刻刻、在在处处、顺境逆境,要觉而不迷。

8 这一句佛号,声声都是唤醒我们自己的本觉心!所以要晓得,念佛,念是今心,现前的心,佛是觉,我现在这个心觉而不迷,这才叫念佛。

  修行诸位要记住是:念念觉而不迷,那叫修行

  元音老人开示

  我们的六根—耳鼻舌身意—其中的意根好比猴子一样乱动惯了,你要它安静不动不起妄念很难,但不把它摄住不动就不能入定、开智慧成道。因此大势至菩萨教导我们念佛须‘都摄六根,净念相继’。就是念佛时要至诚恳切地以‘阿弥陀佛’这句圣号把眼耳鼻舌身意都抓住,叫它不要动,才能安然入定。这六根当中,以意、耳二根为难摄。眼睛闭上不看东西就能摄住眼根;嘴持咒就能摄住舌根(舌头);鼻子不闻异味就能摄住鼻根;身体不接触外境就能摄住身根。但是人的耳朵最灵敏,很远很远的声音都能听见,隔著一座大山的声音也听得见,外面噪音会吵得你心烦。至于意根,更难摄住,不要它动,意念会不由自主地从心里跳出来。为什么呢?这是多生历劫的习气,它动惯了,不动不行。这在佛经中叫做‘作意’。也是法相宗所说的五个遍行心所,意、触、受、想、思的第一个心所,它存在于八识当中,时时刻刻在蠢动,像流水一样不停地流,所以叫‘流注生灭’,微细得很,只是我们平时看不见。

  有人说:‘我们不修法不打坐没有念头,一修法打坐倒有念头了。是不是修法修坏了,有念头了?’

  不是。这是因为平时心乱,看不见念头在乱动,等到你心里稍微静下来后,就看见念头在动了。这怎么办呢?怎么将妄念息下来呢?唯一的办法就是用耳根来摄意根。用耳根静听念佛的声音把妄念摄住,因为心无二用,一心听念佛,专注在佛号上,妄念就自然不动了。所以念佛要专注在‘南无阿弥陀佛’六字或‘阿弥陀佛’四字上。一个字一个字地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把妄念摄住不动。同样,持咒也需要一字一字从心里过,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如法。所以打坐的要旨就是‘心念耳闻’,摄住妄念不动而入定,不然你坐在这里,嘴里念咒或佛号,脑子里面却七想八想,那就不能入定。一定要心念耳闻,死心塌地地打坐。

  但是,最重要的还是在心空。修行为的是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所以一切都要放下,才能入道。在家人比出家人多一重障碍,有家庭,烦恼多,驴事未去,马事又来,事情多得不得了。所以,我们时时要警惕,看破这些事相,都是假的,不可得,心里不恋著它,粗妄才可不起。接下来精勤用功打坐持咒,细妄又不免来侵袭,这是多生历劫的串习,动惯了,一下子停不下来,但不要怕它。念头跳出来你能看见,不理睬它,妄念自然化去。念头来了你看不见,那你就跟著念头跑了,这就不能入定了。打坐的时候最要紧的就是一切放下,心里要清清楚楚,念头一来就看到它,不睬它,也不要讨厌它、压制它。讨厌的本身就是一种妄心。压制也不行,压是压不死的,比如搬石头压草,石头拿掉之后,草又生起来了,这是不行的。纵或压死了,倒变成土木金石,不能起用了。所以要用活泼泼的转化法,不能用压制法,念头来了,只不睬它,把咒提起来,妄念自然转化掉。

  如此精进修法打坐,修到一心不乱的时候,咒也就自然化脱提不起来了。这是什么缘故呢?因为我们持咒的心还是妄心,有能有所,即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咒(念佛也是如此,有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能所相对,都是妄心。相对的都是虚假的,不是真实的;真实之心是绝对待而无相的,凡是有相的东西都是虚幻的。假如我们真的持到一心不乱的时候,一切相对的虚幻的东西就都脱落化为乌有了。这时身、心和世界就统统空掉了,虚空也粉碎了,而真实不虚的天真本性才会全体显露出来。

  经过灌顶修心中心法,有一个拉肚子的过程,不要怕,这是法的力量发生作用的缘故。这个法有极大的加持力量,叫你把污秽、垢染、习障都从大便排掉,换一换肚皮,这是好事,所以不要怕。

  修法一段时间后,看禅宗的东西,有点理解了,那是理上的悟道。文字理解没有多大用处。因为没有亲证,定力不够,道理虽然明白一些,但是事情来了就挡不住了。所以解悟不能了生死,一定要证悟,亲自见到本性才有力量。‘见到’当然不是眼睛见到,而是心地法眼亲证本性,本性是没有相的,眼睛只能见有相的东西,那时候你人也没有了,还有什么眼睛?还有什么看见?法身虽无相可见,但不是断灭空,它是真实的大功能,大能量,世界上举凡一切事相、境界都是它显现、变幻的。比如电,眼不能见,但离开它,世界就不能运转。又如‘海水中盐味’,人能看见海水,海水里的盐味却看不见,但它确实存在!

  我们用功到缘心息下,世界都化空,便时到神知,心领神会而见道了。所以叫做心地法眼可以见道。见道了是不是就成功了呢?很多人以为这样就成功了,不是的,没有成功,还差得远哩。刚打开宝藏见到一点影子,懂是法身边事,不相干,生死犹不能了,还须努力向前,除尽恶习才是了手时。基于此点,净土宗人常常说禅宗不好:纵然明心见性,生死也不能了,还不如净土宗念佛稳妥,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了生死的好。

    刚刚明心见性的时候只是初悟,破本参,才跨过第一道门坎,妄习犹在,生死不能了。须勤于保护,历境练心,把多生历劫执著的妄习消灭光,真正做到与“金刚经”所说‘凡所有相,皆是虚妄’相应,处顺境而不喜,遇逆境而不恼,丝毫无动于衷,才能了思惑而了分段生死。“金刚经”说:过去、现在、未来心皆不可得。心既不可得,还动什么?真见性的人只有这个觉性,其它一切都不可得,还须更向上,觉性与不可得也不住才为真了。若见境生心,随念而转,就不是见性开悟的人。罗汉之所以有四果之分,也是在是否生心动念上划分的。初果罗汉在山林里,清净无染,但是,到城市里就不免眼花撩乱思念纷起了,这就是思惑未了之故。思惑者,对境生心,迷于事相之思想也,就是对幻境惑当真实,产生占有之妄想也。

  在打坐的过程当中,有很多现象出现,如美好的佛、菩萨光明等善相,或丑恶的魔相,都不要理睬它。有相的东西都是假的,一著相,就容易著魔。还有,当你从有相过渡到无相的时候要起一些变化:如身体没有了,或手脚和头没有了等等,都不可管他。更或气要断了、头要爆炸了,也毋须惊怖,这是身心将脱落的前奏。一害怕、一惊觉,即前功尽弃而出定了。等到火候到时一下子大爆炸,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齐销殒,虚空也粉碎,本性即现前。不过你不能著相求这个爆炸,一著相即被妄念所遮,非但不能爆炸,连空也入不了。密宗就有这个妤处,常常得佛菩萨的加被,以外界的爆炸声引起内心的爆炸,但是千万不能求,想它什么时间来,更不能将心等它或迎它来。打坐定境中的一切形象都不能理睬,须置之不理。“金刚经”的警句须牢牢记住:‘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色相都是假的,不睬它就没事。一理睬执著它,就有著魔之虞。

    二果罗汉,前念才动,后念就觉。虽然能不住相而于觉后归家稳坐,但是念有起灭,还是有生有灭。所以还要有一番生天落地的生死,然后才能了分段生死。因此,打开本来之人并不是大事完结,还要好好地勤除习气,进入三果罗汉达遇事不动心的阶段,更向上进入无为之境,达到阿毗跋致的地步,方为初步了手。有思想、有妄情、有造作都是有为。修行从初地、二地、三地...到七地都是有为,入八地才是无为。七地虽然已证到无为了,但是还有个无为在,还有个无为的影子,还是不干净。到八地,无为的影子才取消。所以,我们每个人要衡量一下自己,看看是否对境心一点都不动,平时如还有妄心起伏,那就不行,在境界当中,若著境,更不行。一切时、一切处心空如洗,能够随缘起用,不执著,真空妙有、妙有真空,那才是真开悟。

  除打坐之外,最重要的是平时用功。时时看著自己,念头一起就看见,不跟著跑。念头起了看不见,跑了一大段才觉得,才知道,那就不行。禅宗说:不怕念起,只怕觉迟。念头起了不怕,只怕你不知道,跟著念头跑,就是生死;跟著念头跑了一大段才知道,就是已死去多时了,也就证明你将来生死不能了。假如我们能做到前念起,后念觉,不跟念头跑,就能受生自在了。受生自在不是已了生死,还有生死在,不过在生死当头能够自己作主,要到哪里就到哪里,不受业障牵连,随业受报了。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2 21:51 , Processed in 0.08128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