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金纲经>讲了这么几点: 1.如果用智慧点化了众生而使众生成佛,而绝不要认为是自己度了众生,是众生自度解脱,别人的点化是一种外在条件.所谓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 2.不要着人.我.众生.寿相.如:心地善良而爱民无私第一就是不着我相,象布施时有施恩不图报的思想,不贪著福德而益于人的思想就是不着我相的表现;
不要着人相:就是不要过分注意别人,比如:在一个明星面前紧张的不敢抬头就属于着人相了;
不着寿相:就是不要认为一个人的寿命必定不会改变.比如:有一个小沙弥,他的师傅在一次入定中看到小沙弥还有一个星期的寿命,于是就让这个小沙弥回家去探望他的母亲,路上,小沙弥看到一群蚂蚁将要被水冲走,于是就用衣服把蚂蚁搬到了离水远的地方,结果一星期之后这个小沙弥没有死去,他的师傅又入定再看,才知道小沙弥做了救助小生灵的善事.所以说:积善成德能够延寿.不要听算卦的和批八字的人说的寿命之数,实际上他们也是相信积德行善能延寿这个道理的;不着众生相就是不要认为人是一成不变的,只要人人努力都会成为一个有大觉悟的人,成为佛的,成了佛的人就不被称作众生了. 3.要知道诸相皆空,即:知道诸相在一定时间内会发生变化,甚至消失.要有这样的认识观,不要以为事物永不变化.所以不要贪着于诸相.如:自己所从事的事业是正当的,可是遇到了困难,这时就要想到困难是暂时的,这困难不会一成不变的,它就象泡影一样很快便会消失的;当我们的父母健在时,要知道人的寿命是有限的,而且是无常的,要赶紧孝敬父母,对周围的人也要不断地送去温暖,这就是般若智慧. 3.宜生清净心,不要有妄念,也即:要心地纯正.就象莲花一样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4.注重遵从佛陀讲得道理为首先,而不是去注重他的外表.形象为首先."若以色见我,以音声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见如来".所以,我们应该注重遵从道义,追求真正的自我,也就是大我,才能见到如来;只注重追求外在形式的人,是不会注重内心修养的.也就不能见如来, 5."知一切法无我,得成于忍",即:遇事做到无人.我.众生.寿者相,要屈身从道,只要是有道理.合乎道义的事情我们才要去做. 6."于法不说断灭相".即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处处以道德为准则,否则怎么能做到"常.乐.我.净"呢?
) n9 I8 X n; B6 d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