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 N3 j! R' H: V( P. c 我们应该都有这个体会,生活那么多年,成长那么大了,见的世面也不少了,看的书、学的知识也不少了,很有局限性,学的是什么呢?学的是烦恼,越学烦恼越多,越学障碍越多、心量越小。忽然间,我们遇到佛法了,感觉到我们的心无比地喜悦,无比地让我们能够生起欢喜心。这是什么道理呢?因为我们的真心本性本来是自在的,本来是敞开的,只是我们被一些不好的习气,被我们这些不好的频率给干扰了,所以才造成我们这个现象。
* I' O6 Z* \! _& _ 这些业障、这些烦恼不是真的,是假的,因为你的烦恼每天也在变化。我今天烦一件事情,挺懊恼、挺生气,甚至于烦恼到极处,都有很激烈的念头。但是你今天过去以后就没有了,这个事情就不烦恼了,反而你想开以后你还高兴呢,所以你的这个烦恼是不定性的。在这个情况之下,我们就知道了,我们对于事物去烦恼是错误的,因为这个事物是刹那在变化的,是不“住”的。每天所遇到的现象,每天所遇到的事情不可能是一样的,决定不一样。所以我们的烦恼,这个烦恼的对象是每天在变化的。今天我对这件事情烦恼,明天我又对那件事情烦恼,这个对象是每天都在变化的,我们的烦恼心,都是它在作怪。如果我们把这个枢纽找到了,把烦恼心去掉了,你看任何事情都不烦恼。
R) T5 o1 A8 \6 q+ a 这就是佛告诉我们的,在佛的眼里面,一切众生都成佛了。一切众生本来没有离开自性,起心动念没有离开本来面目。那我们众生就不一样了,看佛也是凡夫,看佛也跟自己一样,也没有什么了不起的。那是我们用自己的心来看佛菩萨。佛菩萨用他佛菩萨的本心来看我们,我们也都是佛了。 1 T5 F/ j4 p( e. U5 N3 a
所以佛告诉我们,当你成佛的时候,你看一切众生都成佛了;你成菩萨的时候,你看一切众生都成菩萨了。当你在生烦恼的时候,那是不是自己在烦恼世界里面呢?不是别人的烦恼,是自己的烦恼。我们什么时候,能够在一切事物当中,一切境缘当中,如如不动,不被境转,说明你的功夫已经很纯熟了,有一定的定功了。 ! e- G; `3 k0 ~% j) ]! W
佛告诉我们,“不以见相生心,不以色声香味触法生心”,就是这个道理。你一生心,被它转了。生欢喜的心,也被它转了;生恶的心,也被它转了。一转了,你落到一二三了,你变成凡夫了。《楞严经》上说:“若能转境,则同如来。”如来能转境,你被境界转了,你就不是如来了。是你的意识心作怪,把你如来的本来面目障碍住了。意识心是什么?是你的如来本性当中,掺杂了业障。这个业障就是起心动念,就是妄想起来了。这个业障非常严重的时候,妄想起来之后,立刻就有分别,好坏是非,立刻分别,分别之后马上执着,这个速度非常地快速。这个是对的那个是错的,这个是好的那个是坏的,你被境界转了。所以我们在修行当中,要练功夫,就是这个练法。
6 X2 A% M* X0 w. ], Q 但是我们工作的时候,要不要去分别呢?还是要去做的。要把这个事情做到尽善尽美,而不去执着,这就对了。不能说我什么都不分别了,拿着糖当盐去用,拿着盐当糖去用,你做的饭不能吃了,让众生生烦恼了,你这个不分别就错误了。所以,你的这个不分别,其实也是分别:我不分别了,把盐当做糖去用,给人家冲一杯盐水,人家没法喝了,你说你是不是执着,还是执着。 1 \. x$ q1 b* g3 I4 C
所以佛法告诉我们,把一切万事万物都放到最佳的位置、最好的状态就对了,就没有破坏世间相。所以我们这个频率,所需要的东西,它是非常有规律的。我们人所需要的东西,和一只狗、一头牛不一样。一头牛、一只狗所用的东西和一只蚂蚁不一样。但是我们发现,虽然不一样,每一个人得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都很欢喜,都很快乐,感觉到他是世界上最幸福的,最快乐的。我们看到蚂蚁吃的,是人丢下的一点残渣,我们感觉它们好痛苦啊,都是人丢下不要的东西。那它们感觉不到,它认为真幸运啊,捡到那么多宝,对它们来说已经满足了。就是说频率不一样。 / \: g1 e: ^1 Q
那我们就明白了,我们这个频率是非常非常有限度的,非常非常狭小的。比如我们喝的这个水,如果高温到100度以上,它就会变成蒸汽了,我们想喝喝不到了;到零下十度二十度的时候,它结冰了,不是水了。所以只有在这个中度的时候,这个液体我们适用,这是我们的频率和这个频率相应。就好像我们的眼睛所看的东西一样,看东西,它在一定的尺度、一定距离的时候,我们看得舒服,看得很清楚;但是远一点,我们就看不见了;如果贴在我们眼上很近,我们也看不见了。所以频率是我们所能感应一切事物的这么一个状态,如果打破这个状态以后,我们的生活就不行了。所以我们眼能见,要需要很多因素来组合的。如果没有日月星光的时候,我们再没有电来照明,把电关掉,我们的眼就是瞎子了,什么也看不见了。 , b9 c- i# O7 e
我们人来到这个世间,所谓“共业所感”,都是地球上的这个人,来到这个地方。我们所能认知的有共通点:有灯、有日月星光,我们能看到东西,我们认为很正常。那如果真正有特异功能的人,有觉悟的人,他们不用日月星光也能看到,那我们就感到稀奇了。因为他超越了,我们没有超越,在这个宇宙当中,我们人能接触到的,太少了;接触不到的,那真的是无量无边。
; D3 @* x4 `# Q7 X1 w 所以真理都需要学习,无论你有多么高的地位,多么大的财富,跟这个没有关系。因为这个东西是有形的,这个东西的存在,跟你自身其实没有太重要的关系。因为你受用的太有限了,你受用的东西和你的频率完全相应。本来你能吃两碗饭,给你十碗、二十碗,你就不行了,你就很痛苦了;你喜欢吃吧,给你十碗二十碗,你就很痛苦。所以说我们以为我们得到很多,以为我们拥有很多,其实我们真正受用的,太少太少了。只是我们有个错误的观念,这些东西都是我的,这些东西都属于我拥有的,那是不是呢?不是。明眼人说,不是。不知道这是谁的,是谁的呢?谁跟它有缘,谁有这个福报,那就是谁的。你暂时拥有了,是你的福报。
* T; A& u f' I2 _5 |) z 所以我们明了以后才知道,在这个世间,我们所想的、所做的,有多么的幼稚。但是我们还要不要去做呢?要做。该工作的还要工作,该学习的还要学习。不能今天听了以后就消极了,既然都是假的,都那么不重要,干脆什么都不干了,这也是错误的。我们要明了:解脱,是我们心灵的解脱,而不是事相的放下。心灵的放下才是真放下,事相的放下,心里面没有放下。
: g% ]& y( V! j- D4 B3 c/ T 佛门里面有个典故,当年有个人去见佛陀,问佛陀:“我怎么才能不烦恼,怎么才能开悟正果?”佛教导他的方法很简单,佛说:“放下,放下。” 那个人很听话,就把左手的东西放下了,他就告诉佛说:“我已经放下了,我怎么还没有开悟呢?”佛就告诉他:“放下,再放下。” 结果他就把右手的东西也放下,放下以后他就问佛:“我已经全部放下了,怎么还没有开悟呢?”佛说:“还要放下,再放下。”他就很诧异很纳闷了,说:“佛啊!我的东西全都放下了,您还要我放下什么呢?我怎么还不开悟呢?”佛说:“不是让你把手里的东西放下,把你心里的那个东西放下,这就对了。” . h3 g9 j: Y' Z4 I8 e
所以要把我们心里的烦恼、心里面的障碍、心里面的“物”放下,事相上就没有障碍了。事相上现实当中没有障碍,你的身体需要水,你喝一口;需要饭,你吃一口,不会影响你真的生命。怎么才能受到影响?你执着,你执着这是水,你要喝水了,这个瓶颈你突破不了,这个时候你就被它困住了,这个现象是刹那不住,在迁流的,你有痛苦,是这个道理,哪天没有水了,你就会有痛苦。但是不知道,我们的身体有生老病死,但是我们的真身是不会随你的身体生老病死。我们这一生需要水,如果我们提升为活菩萨了,我们不需这个水了;到更高的境界——生天了,也不需要了。 / R w; p% @9 V* c
佛经说得很清楚,我们凡人看这个水就是水,地狱的众生看这个水是火,那这个频率就不一样了。我们喝水,他们就害怕了,人太厉害了,他们能喝火;如果反过来,有可能他们看火就像我们看水,那他们喝水就像喝火一样,我们就感觉他们也很厉害,那个火都能喝到肚子里面没事,还能解渴;那天人看这水呢?是金光闪闪的琉璃七宝,不一样的。所以随着你的福德,随着你的境界增长,万事万物都在变化! x! f& n: s2 J$ j4 d
修行的道路上,所谓是千差万别的心想。每个众生想法不一样,因为他的生活方式不一样,所接受的信息不一样,所以产生了种种的妄念,种种的心想。这个时候佛说一个法门满足不了大家的需求。没有办法,大家需要什么法门,需要解决什么问题,佛,用他的智慧一一地给大家讲明白,开解清楚,汇集起来所谓的是八万四千法门,无量法门,是这样形成的。 / h: P9 j+ m/ n( C0 X" B
在修学的过程当中,是不是八万四千个法门全部要学呢?我们如果八万四千个法门都要学的话,比如一个法门学上一年,八万四千个法门我们要活到八万四千岁才能圆满。我们要有这个寿命的话,也可以尝试尝试。可惜的是,等我们法门还没有学完,我们的寿命就不在了。但是,祖师、佛菩萨常讲的一个永恒不变的真理,就是告诉我们万法不离本源。一切万事万法的根源是根本。就是我们每一条路都是通到这个根源里面去的,都是通到你家去的。你不一定八万四千条路,每一条路都走走都尝试尝试,然后再回家,那你太累了、太辛苦了。你选择一条路,直接就可以回家了,那多好,是这个道理。
7 k+ @7 {, M/ p/ k. ~1 d" ~ 祖师常常告诉我们,所谓是“就地还家”,就是这个道理。比如当时就出现这个问题。我们去青岛放生,在北京这边网络公布的说在北京大钟寺集合。青岛的同修就开始问了,是不是我们也来大钟寺集合以后再去青岛参加放生?这就迂回了。要去青岛安乐阁放生,他就住在青岛市里面,直接坐个车,一个小时半个小时就到安乐阁了。他说了,不行啊,你看已经公布出来了,说让我到北京的大钟寺来集合,我要坐车到大钟寺,花十几个小时,然后再坐到安乐阁。所以众生就像这个样子一样,八万四千法门,我们每个法门都去走,这叫迂回。不直截了当,浪费了精力,浪费了时间,出现状况,就这个道理。 o2 ~5 \& l9 |3 _8 U
为什么有这些现象?不明了才产生的。在我们修行的道路上,因为对佛法不是很了解,对宇宙人生的真相了解得不够清楚,所以看到什么事物都很新奇。看到这个也很好奇,看那个也很好奇,想学,没有长久心,三天的热度。这个没意思明天换一个吧,换一个又学了三天五天的,这个也没什么了不起的,也没有什么意思,再换一个,猴子掰玉米似的,结果从这头掰到那头一看,什么也没得到,白忙活了。 0 r0 C6 Q9 n, B. j+ x
心不能够定下,心不能够专,是我们认识得不够。如果我们真正地认识到了,我们选择任何一个法门都是正确的。如果我们真正不了解佛法,不了解佛在讲些什么,我们选择哪一个法门都不容易成就,包括念佛。为什么这样讲,因为你的烦恼去不掉。念佛法门虽然是简单易行,成就快速,成就不可思议,也有方法的。你看哪一个念佛成就的人,天天生烦恼,天天讲是非?天天有是非人我,这个人决定不能成就。是这个道理。 % o7 G) J4 K* T% X
万人修万人去,那一万个是什么人,祖师常讲,老实人。没有看到这个念佛人天天去说别人的是非,天天地去打听别人的是非,还说自己很精进,一天都念十万声佛号,古人讲了“喊破喉咙也枉然”。念佛的目的是让你得清净心,念佛的目的是让你得一心不乱,是让你放下烦恼,而不是让你感觉这个数量:我念多少部经,我念多少声佛号了。这是个数字,管用不管用呢?只是在你八识田中种了佛缘,只起这个作用。将来你什么时候把烦恼放下了,把心量扩大了,你就往生了。否则的话,不相应,关键的时候佛号不能把你的烦恼给降伏住。
% j, k3 m' \3 V8 c 万缘放下,放下什么?放下烦恼,放下你自己的妄想、障碍,是这个道理。因为我们的起心动念,都有附着一层烦恼在里面,所谓有烦恼也有佛性,融合在一体的。你不可能都放下。祖师告诉我们烦恼即菩提。烦恼里面有圆满的菩提,菩提就掺杂在烦恼里,这是一体的两面。我们怎么能够把他给解决,该让你烦恼的地方你不烦恼,让你烦恼我偏偏生欢喜心,我就不烦恼,你怎么样?你就进步了。那个烦恼魔看到你以后就怕了:他不爱烦恼,算了,别来折磨他了。烦恼魔就被你降伏了。你遇到一点事情就烦恼,遇到一点事情就发火,遇到一点事情你这个烦恼心就起来了,你念佛念上十年二十年,这个心量心性不能打开,越念越辛苦,越念越糟糕,成了我执我见,邪知邪见,是这个道理。
* d! E' f r5 c( O 我们很有幸的是,我们遇到佛法以后就有一个正知正见,比什么都重要。有些人走了一圈的弯路,迷迷瞪瞪的,先入为主。他入的时候就是这种方式来入的,很麻烦的。他就会用这个思想,用这个标准去衡量:跟这个相应的,这是对的;跟这个不相应的,很多问号出来,天天把自己搞得很疲惫。今天念这个经,明天诵那个咒,乱!结果自己想在佛门里面找一点清净心,想在佛门里面修一点清净,越修越烦恼,越修越累了,经念也念不完,怎么那么多?最后生烦恼心了,说佛法不能学,本来我是想在佛门里面找一点清净心的,你看我不学佛还好一点,学佛了烦恼更多了,心更乱了。不是自己找的吗?佛给你简单的方法你不用,你不学,你非得把自己搞得那么狼狈不堪,那怎么办?
$ p0 l! F. s" |- \% @! e6 \ 遇到这种现象,千万不能说佛法不灵,佛法错误了,这是自己造业。一定要想是自己错了,自己学错了,自己认识错了,我要调整,这是对的。千万不能够以为佛法有问题。佛法永远不会有问题,他是圆满的智慧,怎么会有问题。问题在哪里?是我们学习的角度,学习的方法错了,没有人给你正确的指导。所以我们学佛,这个意义清楚了、明了了比什么都重要。 & b2 F) \- I3 V) c: I; o
咱们修念佛法门的,非常直截了当,非常清净,非常自在,经典也很少。我们依据的经典:《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初入门还加上《地藏经》,这是我们依止的经典,这是我们修行的依靠。跟谁学?跟释迦牟尼佛学;跟释迦牟尼佛八万四千法门里面哪一个法门学?跟净土法门学;净土法门讲的谁?讲的阿弥陀佛。所以我们直截了当跟阿弥陀佛学,跟佛学当然你的果报就是成佛了,所以我们都是在向佛学。 5 P/ r$ ~ j D# [0 y
具体落实在哪里?佛在讲《观无量寿经》,韦提希夫人讲明极乐世界依正庄严的殊胜,韦提希夫人很有智慧,选择往生极乐世界。佛就告诉她怎么样才能得生,什么方法才能够去,没有教她念佛之前先教她净业三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这是第一福。
/ X) o" n2 ?' x, h0 n4 _' @ 我们落实在哪里?落实在根,这是我们弥陀大愿人将来要做到的,要学习的。第一要落实的《弟子规》,第二《太上感应篇》,第三《佛说十善业道经》,这是行门。净宗大德已经给我们定了,这是千真万确的。行门就是这三个法宝。然后理论的依据,修行的方法就是《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和《地藏经》。我们修行就很自在了,很简单了。八万四千法门都是有圆满的理论,有非常恰当的方法,还有不可思议的成果。你说修行净土这么多殊胜都占了,完全可以成佛了,成佛有余了。所以佛告诉我们一切方法、一切的法门是平等的,一切的法门都能够到达彼岸。我们这个法门也同样能够到达彼岸,而且又那么殊胜,那么明了。我们何必把自己绕一圈?要去青岛放生,本来你就住在青岛,还要跑到北京来,然后再跑到其他地方去,再回到青岛,太累了。所以我们不选择迂回的这个事情,选择直截了当。佛说了念佛成佛,我们诵经念佛;佛告诉我们了,要落实净业三福,我们选择《弟子规》、《太上感应篇》、《佛说十善业道经》;我们该去培福放生了,我们去放生去,那这个生活多自在,多潇洒,多么简单。为什么把自己搞得那么狼狈,今天念念这个咒,明天又念那个,把自己搞得乱七八糟,把这个心乱得一塌糊涂。很累很辛苦,起不了作用。 - V7 A0 k6 ^. v8 P1 y/ B6 \( n
因为佛法的总纲领让我们因戒得定,因定开慧。定是枢纽,定是什么?清净心。任何一个法门都是让我们得清净心的,不是让你起烦恼,不是让你乱七八糟的。乱,与你的真心不相应,就与佛法不相应。
+ y7 O7 P9 ?# j- o% M 我们诵一切经,念一切佛,目的是什么?目的是培养我们的慈悲心,培养我们的菩提心,培养我们的真心,培养我们禅定的功夫,这是我们的目的。读经不是目的,读经只是手段,让我们明白这些道理,明白这些方法,让我们如何去做;念佛也不是目的,我一天要念十万声,念一百万声,不是目的,念佛是个方法。所以念佛法门,这个方法达到一个什么效果?《弥陀经》上告诉我们功夫成片或者是一心不乱。功夫成片了,你就得受用,烦恼就可以伏住了。这个时候如果真正地临命终了,阿弥陀佛来接引你,你就可以有资粮走了;阿弥陀佛没来接你,你的心很清净,你做什么事情也有智慧。 1 ]: v& F- t; A7 B5 Z
千万不要误会,说学佛人就是等死的,你们念佛就是为了等死,这个太消极了,太不负责任了,这是错误的。念佛人是解决自己的问题以后,积极地为众生服务,阿弥陀佛他成佛了以后,他没说我终于成佛了,我在极乐世界可以享清福了,他没有这样想。他还要发四十八大愿,度尽一切苦难的众生。如果按照我们世间上的说法,度众生是他的工作,他每天二十四小时不休息地在工作,那人家也没有消极。晚上我们还在休息,比如晚上哪个地方要有人往生了,他还要拿着莲花来接引,你说他多累。所以人家没有休息,人家很积极地在工作。
# [4 H2 G& n1 m) V* e1 O% v 我们也很清楚了,我们也不生烦恼了,我们怎么办呢?为一切众生服务。培养我们的菩提心,培养我们的大慈悲心,成就我们圆满的智慧,真正在这个过程当中体悟到所谓的是“同体大悲,无缘大慈”。那是什么样的一个状态呢?万事万物,一切众生,是你的真身,叫法身,是我们自己本来的身体,那多么自在,那多么洒脱。
& m; H6 O! P7 f/ ]4 Q/ { 我们所执着的,我这个身体千万不能受伤害啊,我这个身体要保养好。你执着于这个身体是错误的。你这个身体你说哪一天是你的,哪一个地方是自己的?你找不到。我今天是自己,今天要把它死死地抓住,留不住;今天很愉快,要把这个时光给停住,我这天要永远不要变了,做不到,过去了;这天很痛苦,你也留不住。痛苦也留不住,烦恼也留不住,快乐也留不住。所以你这个生命,你认为是真的,其实是非常的幼稚,非常的不真实。 5 i1 K+ N5 J: H- u$ Z
过去古人常讲,到八十岁的时候感叹:人生如梦,做了一场春秋大梦。一切的经历,一切的所作所为,过眼的烟云,只是在你意识里面残留了一些种子而已。一生做了很多善事,做了很多很有意义的事情,他的后半生,到老年的时候很洒脱,因为他八识田中全是善的,全是好的,所以他很洒脱。不做亏心事,不怕鬼敲门。如果晚年的时候很痛苦,很恐怖,是因为他前半生的时候就没有那么多善的,都是一些恶的,晚年当然痛苦。这是个自然规律。所以我常常讲,有些老人,很安详地去世了,即使没有学佛。你仔细去观察,他一生的心态很平和,一生的行仪很善良。没有哪个性格很恶劣的人,他能够长寿,能够很安详地走,那太不容易了,那是大福报了。所以我们修行学佛了,把这些事情点点滴滴地都分析清楚了,我们才知道什么是下手处。
* R2 | f: u# e8 M6 ^# u 佛法,再说明白一点,如果我们刚刚入佛门,还不想往生极乐世界,还不想成佛,我就想,人间很快乐呀,人间虽然有苦,但是也有乐啊,我还不想超越轮回,这有没有办法让你永远地快乐呢?永远地不受这三恶道的苦呢?佛说也有办法。不是没有办法的:你想成佛,佛教你成佛的方法;你想成菩萨,佛教你成菩萨的方法;你想生天,佛教你生天的方法;你想生生世世在人间,享受人间的生活,佛也有办法的。这是众生的心想不一样,众生的需求不一样,每段时光的需求都不一样。也许我今年遇到佛了,开始感觉到生天太迷惘了,太渺茫了,那成佛更别提了,还太远了,太迷惘了,我在这人间做点好事,能做好,就不错了。初学的时候,有这种想法的比较多。
0 t L' U9 ~) k" b8 E0 F# s$ k7 w 那我们就明了了,你既然有这个想法,可以啊,佛教导你在这个世间如何一生趋吉避凶,福慧增长。因为六道众生没有开悟之前,你真心本性里面的福报没有显现,智慧没有显现的时候,你所用的智慧,所用的福报,都是你辛勤修得的。你这生有多少福报,有多少财富,或者是你有多少的官运,或者是你有多少智慧,是你修来的。修得呈现出本来的般若智慧,但是我们修行没有到圆满的时候,我们所受用的,是我们自己修来的,是这个道理。 " T# a' ~2 p/ B& F
我们修得多,我们相对来说我们得到的就多,我们的福报就大。那你要明白这个道理以后,我要在人间,要好好地享受人间的生活,行啊,多做善事,多服务人民,多为一切众生、大众着想,你将来的果报既富又贵,又有智慧,是这个道理。不是我千方百计想办法把人家的东西骗过来,把人家的智慧偷过来,决定做不到。要用你无私的心、服务的心,才能够跟别人沟通,才没有界限。你用一颗私心去做,用一颗私心来面对你这个人生,将来的这个范围越来越小,越来越小,将来就堕入了三途。 " l7 n, J' C; d3 }: r
如果你心量大,我这个一生当中,我为别人想得多,为别人做得多,做善事多,那你这个世间当然是一帆风顺。即使遇到往昔的恶缘来了,业障来了,都不怕,肯定有贵人相助,有天人护佑。为什么?你为大家做得多嘛。当你有困难的时候,自自然然都来了。
, M* _2 z+ J. K 有很多善人,有福报的人,就是这样的。面临着崩溃边缘的时候,意想不到的贵人就来了,意想不到的人就来帮助了。那人家不是平白无故来帮助的,过去生中肯定跟你有善因、善缘;那你这生帮助过一个人,他反过还诽谤你,或者反过来还欺负你——过去的恶因,决定不是说因为你帮助了你他来诽谤你,他才来欺负你的,而是你过去跟他有恶的缘,过去你欺负过人家,有可能你过去跟他结的这个缘分,现在结果,是这个道理。 " d! K! M" X1 v) G, }$ U+ U
所以我们要正确地看待我们每一天,每一个念头,都在想什么?做什么?非常重要。虽然我们现在做不到那么细,这个方向我们要知道,大方向要明了,这是非常重要的。
# _& B9 T- T9 M. ~ 在我们这个修行的路上,不要斤斤计较,不要坚固地执着,应该洒脱一点,你为什么要那么斤斤计较?大而化之就对了。唯有我们有这个心,我们才能够不断地往前进步,往上提升,你一心不乱才有指望。你只要去耕耘了,默默去做了,福报决定不会比别人少一点。如果你去耕耘了,你的福报比别人少一点,那因果定律就没有了。 - w+ ] I, o# y) N. H3 g
这个因果不是佛菩萨发明的,也不是佛菩萨创造的,是佛菩萨发现的。佛菩萨在甚深禅定的状态之中,看到我们宇宙运转的规律,就是这个样子的。所谓“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你不受这个因果的制约了,这是什么状态呢?不起心不动念了。一起心动念,就落在五行,落在三界里面来了。你又有分别,又有执着,这个“病”又严重了,就出不去了。
, r* j/ W. x' e; l1 o, o* Y 所以我们众生还在三界内,还没有离开五行。你受命运的束缚,受因果的制约。那这个时候我们多做事,我们多去服务众生,为别人想得多,不为自己想,或者自己初学,为自己少想一点,为别人多想一点,逐渐地把自己放下了,那你就是在天天进步,在行菩萨道,总有一天你也超越三界不在五行了。
3 G& @0 B: F0 H5 [: o% Q 三界是什么?六道轮回,超越六道轮回了,至少证阿罗汉果了,这个时候你不会再受六道的这个苦难了,你清净了。不受这个五行、四大、五蕴的折磨了,超越了。所以过去的传统文化说的这句话很有道理的,这都在佛法里面演变出来的,超越三界,何等的自在。下次有机会给大家介绍介绍三界,哪三界,时间来不及,今天就不介绍了。 6 p# O2 n, M/ n2 o1 P) j
所以,我们目的、目标,是成佛、成菩萨,就超越了,就是把我们生活的频率不断往上提升,不断地进步,把我们的灵性境界每天都在升华,升华了以后还要服务众生。最强调的一点,尤其我们初学的同修,不能离开根本,根本就是实行,实行什么?去做,一定要去落实!我们一定要从最基础的去做,这样的话,我们才能真正得到佛法的受用,我们理明白了,事要不按照基础来做,等于不圆满。 ' ?5 r, h- f& R' S8 p3 H
基础是什么呢?我们学佛人,就应该去落实《弟子规》,就应该去学习《太上感应篇》,学习《佛说十善业道经》。这并不是说这是儒,这是道,这是佛,有框架,有分别,这是错误的。为什么是错误的呢?佛告诉我们了,“心包太虚,量周沙界”,心把太虚空都包括了,你说道在不在里面?儒在不在里面?如果在里面,佛这个心量还有不包的啊?是我们佛弟子的错误。别人可以误会佛菩萨,因为他的心量小,他们说佛是外道也好,说佛是怎么样也好,是他们自己的猜测,但是佛弟子很清楚,万事万法没有离开心性,心性是圆满的自己。 - {0 Q1 \' ~3 S! a
《弟子规》也没有离开心性,是自己的一部分,这就正确了,那我们学它还有什么问题呢?所以这是我们学习的根本,万事万物的根本。如果按照《弟子规》的解释,也能解释得通:“天同覆,地同载”。我们是人,是众生,都在一片蓝天下,一片蓝天护佑着我们,在一片大地上滋养着我们,我们都是兄弟姐妹,我们都是一家人,都是一片蓝天,都是一片热土,我们有分歧,有排斥,有障碍,对吗?不对了。所以说,儒家讲的“凡是人,皆须爱”,是人,都需要爱的。 / F$ P9 ~* c. [
去年的圣诞我们也买了圣诞树,也开始过圣诞节。对呀,为什么要这么做呢?圣诞老人心量很大,人家想的是整个人类,我们也是人类的一份子,好的我们就应该继承。圣诞老人让我们断恶修善,佛也让我们断恶修善,让我们诸恶莫作,众善奉行,一样的道理。那再从理上来说的话,他没有离开虚空,也没有离开法界。虚空法界都是自己,那他是不是自己呢?同样也是自己。这是什么意思呢?就说我们佛教徒,是和谐社会、和谐世界的先行者,是个榜样,他对我们有分歧,他们对我们有意见,我们对他没有意见,他们不懂我们懂。
$ d! _9 ^* B G1 R 我们刚刚开始启建安乐阁的时候,有信天主的,他说我们信神,你们信佛,分得很清,界限很清,说你们这个佛很庄严(他还不会说,他说你们这个大神也挺庄严的),不过呢,我们信主,主很灵。我说,没有分别,都一样啊。但是,我说你们不知道,佛跟主还有一层更亲密的关系,他们非常亲切。他一听,眼睛睁得很大。本来因为他们是正派的宗教徒,心量都很大,很善的,所以他们一听,还有亲密的关系,眼睛就发光了,找共同点嘛。 # N* _1 d! s1 k7 ]( w3 ~
我说,天主,在中国称为玉皇大帝,在你们那里面叫天主,我们民间还叫老天爷,其实说的是一个人,在我们佛经里也有。我们佛经里面,释提桓因就是民间的玉皇大帝,忉利天主,所以我们每一部经基本上都提到,要么是释提桓因,都提到他了。我说当年佛在世讲法的时候,每一场几乎释提桓因都到场,释提桓因是谁啊,是你们天主啊,你们天主每次都到场。我说最有意思的就是,你们天主还请释迦牟尼佛到天空讲经呢。我们佛门里面有一个最著名的《地藏菩萨本愿经》,在哪里讲的,就在你们天主的天宫善法堂讲的。这是真的,有可能他们宗教徒不能理解,但是,我们知道,我们很清楚,这是正确的。
$ j) I+ F! I5 }- v 忉利天主很聪明,当释迦佛降世的时候,因为他母亲生了一个佛子,这个佛子将来是世出世间一切众生的明灯,给一切众生传递了无限的光明和福报。这个福报太大了,她人间没有那么大的福报可享,那忉利天主就把佛的母亲摩耶夫人接到天上去享天福。我说当时他也有目的的,什么目的呢?过去的古佛,法运圆满以后,度众生的时机圆满了,他都会上升到天宫,为母说法。那佛到了天宫说法,不可能单为他母亲一个人说啊,在天宫开场法会,那天主的这些家亲眷属、大臣、亲近的人都可以听、都可以增加智慧,那是多好的一件事情呢!所以,摩耶夫人就被天主迎接到天上去享天福去了。 ( R- u) t/ K( i$ K1 u
那我们就在想了,我们在念佛,我们在度众生,在做这些事情,家人有没有人在照顾呢?有!你发多大的心、做多少事,你的福报和庇佑着你的家人的福荫是成正比例的。因为佛是圆满的福报,是圆满的智慧,庇佑一些众生也是圆满的。所以他这个福报感应他母亲享天福去了。那我们努力去做,我们在付出,虽然没有像佛那么究竟圆满,我们在去做了,自然给家人带来大灾化小、小灾化了、吉祥如意,福慧增长。这是必然的,很多不可思议的事情,这都是应该出现的。为什么呢?你付出了,你有功德,你为众生,这是一个自然因果的循环规律。
5 r5 t" S" \/ s- Y0 b J) X6 I" W! F 我们看了《地藏经》以后就知道,原来和天主还有这么一层的关系。说完以后,他有兴趣了,很有兴趣,开始去佛堂去烧香磕头去。每天早上去,见到我说:我每天早上去佛堂去磕头去了,拜佛去了(他们开始不拜,现在就拜了)。哎呀,咱们都是一家人啊!问题就解决了。如果,我们要不明了,我们说,你们学这个的,一边去一边去。那就坏了。那人家也会让你,一边去一边去。这个矛盾就越来越大、越积越深了,就不和谐了。佛法是圆满的智慧,是这个道理。
# v4 z$ S, {0 } H/ ~7 ~ 所以,我们学佛人慈悲为怀。宗旨不能忘,但这个广大的方便是为了接引众生的。我们学什么呢?依教奉行,老实念佛。别人需要,给别人开的方便法门,是这个道理。所以这样才能够广大没有障碍。如果我们自己修,把握这个原则是正确的。因为怕你生烦恼,怕你学多了、学杂了,乱、不清净。度众生,你要千变不变的话,该变不变的话,就出问题了。 ; s D# [* ^& V( \6 ^
因为根性不一样,每人想法不一样,你要把这些问题全化解了以后,他就跟着念佛了,他就跟着放生了,就帮他树立正知正见了。所以,把他给救过来,要从他的根开始着手,不能先从你自身去着手。我感觉怎么样,怎么样,去用你这个主观的观念是错误的!要用客观的,他现前需要什么、他现前在干些什么,把他这些迷雾给他拨开。他看到了,他明了了,这个时候,他就不会反对了。
9 n5 F) E; R' {8 @. o6 f1 p: O 主也说,凡是人,皆须爱,神爱世人。我们都是世间人,他也爱我们的嘛,没问题的。所以,净宗大德讲得太有道理了!我们学了就有受用了。所以,一定要明了,学佛、念佛在日用平常当中,这是我们的善巧方便。为了什么呢?让一切众生离苦得乐,都能够有听闻正法的机会。这就对了。所以,佛法是活活泼泼的,不是我们那么执着,一定要很清楚地来面对。
4 }1 `- G/ z/ B/ P 下面还有很多的问题,有一些在很多开示里都说了,以后我们有时间再详细地给大家分享,谢谢大家,阿弥陀佛!
2 u" e' H. ?# X9 k, B& S: `
(选自“大愿讲堂”,开愿法师2010年9月14日讲于北京)
7 k/ F$ O( ^& @1 c8 a8 Y
(本次讲座的现场答疑部分,请见“大愿讲堂——开愿法师答疑”或开愿法师凤凰博客。)
* D9 D6 l" B) B/ E: G在线观看:http://www.dyjls.com/a/dayuanjiangtang/kaishishipin/2010/1022/264.html
6 |& K' {7 R, x) D2 }+ z1 J( L光盘恭请:http://www.dyjls.com/a/fabaojieyuan/kaiyuanfashizhuanlan/2010/1022/307.html 1 a" t4 k" |- y
; ]1 V3 n; U2 i, E3 |5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