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弥陀佛第十八愿浅识
: A# H, ]3 p6 n; [8 F" Q/ B 阿弥陀佛第十八愿: % @0 M4 R" k. l) P, r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愿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 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1 t+ r) U/ E' z
一:设我得佛 ( ?& u* ~$ }9 `0 F& m- B
1设: # Z0 O" N: \% y" }0 C* Z0 N" w8 S
“设”有二义。
/ f3 f# S. j- L1 |4 J/ } (1)设我作佛的第一义: 2 v- N( I2 S( }) |1 c( w
字面语言的文义,“设”作假设讲。“设我得佛”,这是假设性语句,就是假设我得佛,善导大师称为“若我成佛”,所以,“设”与“若”同义;“得”与“成”同义。这是法藏比丘尚未成佛,而作菩萨的时地、身份说的话。
" v' h/ z1 e, A- |1 i5 E (2)设我作佛的第二义: % ~7 J* d- `# H- ^* j& z% I
“设”作设想、预设、筹划、谋划、计划、规划,通俗地讲就是想法、打算。具体讲就是弘愿。
]* l7 ~# D/ p9 `* q/ A: s 前后文义互参,这是开起承诺、发起预设性愿文的发起语、自问语。大意就是:设我得佛当如何如何?也就是将来作佛时的筹划,为将来作佛时所设立的弘愿。下面就是回答、发起、叙说,未来作佛时的设想、筹划的具体实质性愿文内容。 5 ~/ z% P2 O9 N
2我: ' q c& }# [3 \ `
“我”这里指法藏比丘。同“欲生我国”之“我”同一义指。所以这里的每一句愿文,都是站在法藏比丘这一方面说的。
# a! U8 j' I/ d% e 3得佛:
; x( \" y1 f, \2 Z# ~0 ^6 X' c “得佛”,就是我法藏比丘由菩萨修到佛的果位的时候。或我作佛的时候。 m0 j K/ `; o
所以,“设我得佛”句,大义就是我法藏比丘将来作佛的时候,我要如何如何行愿。 : ~( s# R8 K1 _' y0 }
二:十方众生
* Y2 }) M" u+ n- Y6 ?/ I 十方:是指四方、四隅、上下十方。这里的十方是表法的,代表圆满,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包,无所不容,无所不涵,没有遗漏之处。
" t! K* ^; ^2 k. ]' }$ U% W' n 众生:就是这个圆满无漏的时空内的所有众生。这里是指除佛以外,上至菩萨,下至阿鼻地狱范围的九界众生。 ) G; ~5 b( |5 K7 q. u; K; |
法藏菩萨于因地所发四十八大愿施救的范围,就是十方众生。十方众生是什么概念?涵盖除佛以外的所有众生,上至菩萨,下至阿鼻众生,一个都不漏,究竟圆满。
, I! U9 M, R+ t 三: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 N9 F$ t K9 h
分五个方面阐释: 2 t: n# [" R3 \& W
1浅言之:至心信乐......重在言“信”。 9 n, L: D( z) w) `8 U2 O6 L
欲生我国......重在言“愿”。 4 ?$ i- p) |$ Y' m8 N B
乃至十念......重在言“行”。 . Y1 T2 }. q2 n' _7 _$ P8 c0 R0 y3 _# t
故信愿行,乃净土之宗旨,法脉之本源,皆根于、本于弥陀之本愿。无本愿,就无净土法门;无本愿,就无众生得度;无本愿,就无弥陀成佛;故本愿是弥陀与众生的生命体。
. c3 A# l3 J" H2 K, X! Z# C 2深言之:至心信乐,
! @) X; a/ z( B# o 愿生我国, 4 s! Q% [7 ?4 ?+ c6 g$ D9 _
乃至十念。 ( N1 s+ Y) T! n5 O
三者皆是弥陀教化十方众生,皆是弥陀救度十方众生,皆是弥陀愿力惠及十方众生的愿文。全是佛心、佛愿、佛力。 8 x9 _& q4 H" D: U. n
三者本为一体,“至心信乐,愿生我国”,皆源于“乃至十念”,皆本于“乃至十念”,皆根植于“乃至十念”,皆落实于“乃至十念”。弥陀的本愿,“设我得佛”也好,“十方众生”也好,“至心信乐”也好,“欲生我国”也好,“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也好,彻彻底底地、完完全全地集中在“乃至十念”上。这一切愿,乃至余四十七愿,皆通过“乃至十念”来实现,变为现实。所以,乃至十念,南无阿弥陀佛六字名号,具足弥陀的愿心、愿力、不可思议的功德。是弥陀摄受十方众生,释迦发遣十方众生,十方诸佛度化十方众生顿超三界,直入弥陀报土的唯一要法。
" P" G' {+ B) R6 } 因为只有“乃至十念”之行,才能使诸众生乘佛愿力,横超三界,顿拔六道之苦根,永享极乐之真乐。 ! | w5 D$ p1 S) J+ y- g" P7 u
正是由于“乃至十念”之六字名号不可思议的功德、功用,方令十方众生,从心底化生至心信乐之信、之乐;化生愿生彼国之心、之愿。 7 c. o6 E+ E' E
当此心之信、之愿根深植于心底,与佛心、佛愿息息相应,佛心、佛愿、佛力,加持我心、我愿、我力,自然而然由心底化生,绵绵相续的“乃至十念”之行; $ ~1 z9 _% U d; [9 ]8 {
“乃至十念”复又绵绵转动我心,更令至心信乐==信受弥陀救度之心达其极致,则欣喜发之于心,洋溢于外,而欢喜踊跃。
F9 u: T6 P' g: k/ L 更令欲生我国==顺从弥陀之愿,固若金刚,达其极致,心底欣往弥陀净土,愿生彼国之心,绵绵无穷。 # r% T$ M; m& w Y+ ?
反过来,乃至十念更加至心,无疑无惑,行持绵绵。信与愿都是心相,这种心相,于乃至十念的一生行持之中,无时无刻尽皆伴行不舍;念念不舍的名号之中具足涵载至心的信愿。所以,但绵绵称名,不言信愿,信愿绵绵并行,全具其中。 1 p7 U% Z4 K' {8 A$ x9 Q
3从弥陀发愿的立场解读,是愿全是弥陀之心。 8 @* M. H8 a1 f8 _6 `9 J
至心信乐:解读时把句子分解为:“至心信”与“信乐”,这都是信度的相状。是弥陀对众生的要求,“至心信”,就是真实的心信受。“信乐”,欢喜心信受。信什么?信“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就是信受弥陀的救度,信受六字名号的功德功用。 {( w4 r' _ i
欲生我国:是弥陀对众生的心愿,是弥陀对众生的呼唤。“欲”者,想、愿、希望之义。愿或希望众生生我弥陀国土,这是弥陀的心愿。“生我国”者,是弥陀的呼唤。
8 Y; V: U0 `9 B/ w; \# [! T% l 乃至十念:是弥陀为救度众生设计的方法。是弥陀呼唤十方众生,依我所设计的救度方法,称我弥陀的名号,就自然生我弥陀的净土。
( _ L1 R* n( U9 m1 J2 J 这是弥陀五劫思维想出来的唯一易行、速效、顿超、救度十方众生的方法,是由不可思议的兆载永劫无量功德所凝成的。所以,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六字名号,与弥陀本身是一体的,具足弥陀所有功德功用。弥陀法身遍布虚空法界,弥陀名号遍布虚空法界,名即是体,体即是名,本体一如,无异无二。
4 x7 ^% K- x7 W+ f 一念、十念,一生念,念念之中,即每一念无不具足弥陀信愿,无不具足弥陀究竟圆满功德,无不具足弥陀不可思议的功用。众生只要称我弥陀名号,弥陀光明即摄而不舍,弥陀就自来救度。弥陀光明照十方,觅照念佛往生人。所以然者,弥陀本愿故也。 ) v% M/ `: d2 U4 A
乃至十念,是本愿的核心,至心信乐,欲生我国,都由这一句乃至十念得以实现,念念之中,念念不舍,信与愿自自然然的就融于心中,根植于心底,不言信,不言愿,信愿已具足纳于乃至十念的行中。是以,乃至十念,一句名号之中,弥陀的信愿都统统具足了,无疑无漏。但称弥陀,信愿圆满具足,何以然也?顺弥陀本愿故。 2 h w$ K. G& B6 D% [: X1 J! v6 ?
三句弥陀愿言合起来解读,就是: ( K7 y" f; N6 V3 l) A
信我弥陀救度,顺我弥陀之愿,称我弥陀名号,生我弥陀净土。
* j7 [1 [; S0 _8 b4 A' i 4从众生顺愿立场解读,是愿全是众生的行。 . ^1 u( g! b3 w* n3 ~+ X& y
至心信乐:依善导大师解读,其义具二种深信: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 / \( \+ n1 a. E5 q- c. E
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的往生。即信自身之劣机,复信彼佛之圣法。
9 z# w& c9 O. r R' y/ m* X" Y p 作为我们众生,至心信受弥陀的救度,以人立信,这个人就是阿弥陀佛,佛说的都是究竟圆满的,但信莫疑。这种信要真实的心信,发自心底的深信。这个信不同于一般的信,是源于弥陀究竟圆满的净信;源于弥陀极乐无为涅槃界的信;源于弥陀令众生顿超三界,离苦得乐的信;源于弥陀称我名号,不生我国就不成佛的信。所以,这是信源于弥陀,乐源于弥陀,信发于心底,乐发于心底,而洋溢于形体之欢喜 踊跃的信乐。
2 \$ i% `/ ]1 N: ` T 欲生我国:这是弥陀的心愿与呼唤,已垂传十劫。我们众生,自今闻说,当从真实的心中发真实的愿,随顺弥陀心愿 ,愿生弥陀净土。 3 j9 ]% i% g f4 f, S7 q
乃至十念:这是弥陀为我们众生设计的救度方法。什么方法呢?就是一生专称我弥陀名号的方法,即“乃至十念”的方法。善导大师解释为:上尽一形,下至一日、一时、一念等;或从一念十念、至一时、一日、一形。大意者:一发心以后,誓毕此生,无有退转,唯以净土为期”。所以,我们当以真实心顺弥陀心愿,依弥陀所教之法,乃至十念,一生专称弥陀名号。
% C8 Y9 D1 O' A- |0 [7 P 5“至心”二字,不单就“信乐”句而言,实则义统“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三句。
, N$ f: ^& _; x) H' |, v6 Z 至心......信乐, ' ^+ \/ {/ k j& r
至心......欲生我国,
1 X2 _5 N1 a' _9 D& H/ l( C+ S: r 至心......乃至十念。 7 p* d; y6 M0 h4 |
四: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8 L( O" O' E" {( Q& H
这八个字,是阿弥陀佛的生命体,是众生往生的生命体。是阿弥陀佛本愿的誓约,弘深重誓,也就是弥陀对“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的承诺;对“十方众生”的承诺;对“设我得佛”的承诺。
% h) U! `3 ^: f) z8 | 阿弥陀佛把他的成佛与众生往生与否,绑在了一起。即我成佛与否,决定于众生称我名号能否往生。我所发的“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的愿兑现了,我具足了众生称名往生的这个功德功用,我就成佛。否则,我就成不了佛。
6 @/ o5 B6 V8 B" ^+ d; i7 j0 X “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的愿言,都落实于“ 若不生者,不取正觉”这八个字的誓约上面。没有这八个字的誓约,十二个字的本愿文就如同虚设,就不能令十方众生,至心生信生乐,至心的发愿往生彼国,至心的乃至十念。 3 {1 ^2 h: A* P3 S h8 d# Z$ D% W
正是这八个字的誓约,也正是阿弥陀佛已经成佛;也正是乃至十念,十方众生称名自归;也正是我彼双方约定如约兑现;才有弥陀彼土摄受,才有释迦此土发遣,才有诸佛如来舒舌证诚,才有我们蒙佛救度称名得往的今天。
$ n1 @( k5 f( m, N 就人立信,就是依照可信的人弥陀、释迦、诸佛而立信。
) d' F) n2 o- K0 U9 y; K 就行立信,就是依照可信的人 弥陀、释迦、诸佛所立的行而立信, 6 x5 X& m% y+ T% \! B
这个立信的“行”就是“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1 x+ _5 e8 E5 i3 K
善导大师讲:“一心专念,弥陀名号,行住坐卧,不问时节久近,念念不舍者,是名正定之业,顺彼佛愿故”。 , P4 I0 i9 [' K
“一切凡夫,但能上尽一形,下至十念,以佛愿力,莫不皆往”。
# g" K7 [7 [8 C& Q 所以,我们但可大安心,以弥陀之行立信,一向专称,弥陀名号,无疑无虑,毕其一生,报尽命终,自蒙弥陀与诸圣众,托金莲迎汝,随佛西归! ' l- m, J( x1 _
善导大师本愿四十八字释,就是对本愿究竟圆满的诠释,作为十八愿浅识的总结: : V- y/ C( R8 n
若我成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下至十声,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 K0 F6 t* p' p# ]! ~0 S# D3 A7 L 彼佛今现,在世成佛,当知本誓,重愿不虚,众生称念,必得往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