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惟欲为根本苦: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 讲授
. r. Y, q. x* \ 首先了解欲的体性、作用、分类以及欲为根本苦的原因,以便观察思惟。 1 _, _- i. T! z7 T3 e
一、欲的体性 ! x2 L# g' Y( a4 A& T
《成唯识论》说:“云何为欲?于所乐境希望为性。”对欢喜的境希望,是欲的体性。希求、渴望之心,是欲。
3 D! H7 x2 k, r 二、欲的作用 K( l2 c: E( @
论中说“勤依为业”,欲的作用是作为勤的依处,以欲能发起勤作。 7 j o2 `. |+ O. U) W; O$ u2 W
三、欲的分类 ! ~2 {( H! A& b, Z
对色、声、香、味、触染爱,叫欲。《大智度论》中则说六欲——色欲、形貌欲、威仪姿态欲、言语音声欲、细滑欲、人想欲,一般指男女方面对异性的容色、相貌、姿势、声音、触觉、人想等生起贪欲。
$ M$ t, c9 L0 X7 ` 当然,还有名声欲、利养欲、恭敬欲、承事欲、衣食住行欲、权力欲、财富欲、摄受眷属欲、显示自我欲(表现欲)、饮食欲、睡眠欲、升天欲等,一一展开,欲海无边,欲境无量。
: B6 J$ Q I+ F: C: ~: \ 四、欲为苦本
. j, c" @" ^0 s2 q 《法华经》说:“诸苦所因,贪欲为本。”《杂阿含经》说:“若众生所有苦生,彼一切皆以欲为本。”《增一阿含经》说:“欲生诸烦恼,欲为生苦本。”
& P6 H8 R* l. Q. C6 b! D 三界众生都想求得自己所爱之事,对于如泡沫一般注定变坏的有漏法,却幻想永远占有、如愿以偿,这样希求的结果无非是希望破灭,引生痛苦。所以,欲是痛苦之源。 ; g1 x [+ F5 N9 ~! P( Q5 t9 u
想一想,费尽心思全力地追求,最终只落得个破灭之苦,岂不太悲惨吗?为什么要死死执著虚假之法呢?这就像孩童追逐肥皂泡一样可笑。歇下狂心,万事皆休,痴迷的众生却偏要沉迷其中幻想、执著,真是可悲!
5 }8 m1 D, X4 X. g- _! P0 T5 H 从十二缘起观察“欲是生死苦恼的根本”。
c7 ?$ }4 ^6 Y. Q, i1 j 以贪欲就会发起勤作,即“以爱产生取”,再以取积累能感后有五蕴的业——“有”,由此生死相续不断。
$ j' T: A) W8 q+ }( x" z! T' e 有情不了知轮回是苦性,怎么放得下对轮回快乐的追求?如是贪欲不止息,一天就可以积累无量“爱、取、有”的能生支,不知要引出多少生死?所以,以欲为本,生死将连绵不断。 " f" m3 l' F9 _5 D9 B4 ~
《楞严经》说:“想爱固结,爱不能离,则诸世间父母子孙相生不断,是等则以欲贪为本。”
# [! a8 n3 E. y3 {- q0 O+ v 3 H& F. y, }# D% s# Y R( ~3 ]
生死关头苦无伴 唯修三福能安度 作者:益西彭措堪布讲授 ! {" ^9 Z, M4 E6 I- k+ d9 }8 E4 a3 J
无伴过患,就是在生死关头无依无靠的痛苦。 % U6 c: F0 [ X* n* b9 s
如云:“若能了知如是过,愿取三福灯光明,独自当趣虽日月,难破无边黑暗中。”
$ u/ [( i5 V# ~2 T如《亲友书》所说:假如你能认识到生死的过患,那么希望你能尽有生之年,努力获得三种福德的光明,否则一旦死亡来临,便须独自走向连日月光明也难以照亮的无明黑暗当中。 9 a& F, R: g2 y- [' E
这是劝诫世人,应趁现在得到人身、具有思惟能力时,依教法精进思惟,尽快打破相续中的邪见黑暗,否则,将来必定还是在无明黑暗当中,非常愚痴。 & e1 q+ n/ S( F; N
以下解释此颂的相关词句。 4 r% k8 R3 c0 N2 c
了知过者,谓当了知如前所说,须如是死,愿取福光。 + x1 q4 c9 V% |# c5 G/ n
“了知过失”,就是应当知道前文所说的八苦、六苦等生死过患,希望你们能修习福德光明。 6 i6 S0 i: x2 t
因为无始至今,我们一直是身陷在苦海当中,一刹那也不曾离开这些痛苦,如果连自己的处境都无法认清,又怎么可能将眼光放在解脱生死如此高的目标上呢?所以一定要先认识苦谛。但是,仅仅知道生死的痛苦仍不足够,还必须修习能去除痛苦的方便,才能摆脱痛苦。所以,龙树菩萨就说:希望你们能修习福德光明。
0 _' u8 J5 r( U. l) p9 i三种福者,谓三门善事,或施所生等三种善事。
7 Y$ D$ L0 {$ A) F“三种福”有两种解释:一是身善、口善、意善;二是施所生福、戒所生福、修所生福。
. V% p0 S! M$ M, b: E# S以六度而言,前二度对应前两种福,后四度——安忍、精进、禅定、智慧可以归摄在修所生福当中。这些是生死路上真正的光明,没有这些光明,人生就是一片黑暗。
- Q8 d( W3 ]) g0 ^6 v无边黑暗者,谓无明黑暗。
3 S" r- U" ]" ~* H1 v" m X) P“无边黑暗”是指内心的无明黑暗。因为无明而不能真正见到所知法的真相,所以是黑暗。 8 t, g$ i/ R f" Z& k3 `, y N
无伴而趣者,如《入行论》云:“独生此一身,俱生诸骨肉,坏时尚各散,何况余亲友。生时独自生,死时还独死,他不取苦分,何须作障亲。” 4 O: Q% B. [5 B4 P% r4 z9 |
“无伴而趣向后世”,即如《入行论》所说:独自一身漂零,与生俱来的骨肉身躯,在死亡时尚且还要分离,更何况是身外的亲人朋友,必定不可能伴随着自己。在轮回中生时是独自生,死时是独自死,自己身心的痛苦他人不能代受一分。既然这样,又何必需要那些对我从轮回中解脱做障碍的亲友呢?
6 a0 T; D0 S9 x: S1 z- K* C这是说在生死的紧要关头,没有任何其它依靠,唯有依靠自己努力修法,才能平安地度过。《无量寿经》说:“人在爱欲之中,独生独死,独去独来,苦乐自当,无有代者。道路不同,会见无期。何不于强健时,努力修善,欲何待乎?”每个凡夫在生死之际,都是孤身来、孤身去,苦乐都要自己承受,没有人替代得了。生死路上唯有各随业力漂泊,临终时一经分手便是永别,所以执著亲友相伴,对解脱也没有什么利益。为何不在自己强健时努力修行,除此之外还能依靠什么呢?
- u0 [, Q, Z' B+ S& m: a# W `7 n下面对第六无伴过患苦作一归纳:
# b! U+ t" @1 [4 z理证:有漏蕴身(有法)必定是无有同伴而独自死亡,因为被业力所牵而各奔东西的缘故。
! G2 @. t4 n. r& |1 J比喻:如同已经分别搭乘了开往东方和西方的火车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