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037|回复: 7

[净土社区]奉劝僧俗男女普持八关斋戒文(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2-19 18:24: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
8 B  g- ]+ g8 l3 y8 a. n
7 M  n, b  ~+ ~# t' E1 X●[净土社区]奉劝僧俗男女普持八关斋戒文(转)
" i# V' k# f; m# W$ O$ T- _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24850.html2 y0 r6 N$ t: p: E* @
奉劝僧俗男女普持八关斋戒文(转)
! f6 C: c7 U1 A; ~奉劝僧俗男女普持八关斋戒文
, }: V( S" D' l/ V7 F( w% [八关斋戒,是在家佛弟子在月六斋日受一日一夜内短期受持出家戒,种出世证果之胜因。须一日一次每天受之。即连续受者也要天天受。佛言:如能在一日一夜内受持八关斋戒如法清净者。所求之愿决定成就!包括求生净土,也决得成就!所以受持八关斋戒清净,能得这样的大功德利益!不过,应当明确:要从受戒日的黎明,到第二天的黎明,足二十四小时内对八条戒和过午不食的斋法:全都清净无犯;还要保持意念清净无染,这就要用“修行六念”来持心护净。六念者:就是念佛、念法、念增、念天、念施、念戒。凡起心动念都不离此六种清净福德之念。念天、是念天道的清净因与果,十善、四禅、八定、是天道的因,天道胜妙境界是果。或作念自性天真佛。一日夜三业完全清净无杂染,所以能出生如此大功德啊!最好,在此一日夜中至诚恭敬地一心念佛修念佛三昧,就易护净了。普愿见闻,如法受持乃祷!
5 R6 _, N+ v" D/ O
3 y6 [4 p: {! y1 u  一、劝持斋之意义及本文目次说明
6 T3 t1 Y% g7 h5 o- h. Y# W' e1 [9 a( X- V- G9 T! A
  八关斋戒为渡生死之桥梁,破痴暗之灯炬,《菩萨处胎经》中称之为诸佛父母,无论僧俗男女,皆应受持者也。在家优婆塞优婆夷及余净信善男子善女人等,正应受持此戒,以为出世之阶梯。出家五众亦应再受此戒。因八关斋戒之戒相虽已具于沙弥戒与比丘戒中,兹为令功德增上之故,(功德增上之理,见后解答。)不妨再受此戒也。本文为奉劝僧俗男女普持八戒起见。先就受持此戒之功益,举要罗列分十二条。每条之下,引经中佛说持戒因果事实,以为证明,使阅者发起信乐之心。次乃释其名义,示以受法,分别开遮异同。并就易于怀疑之处,另设问答六条,以说明之,务使尽人得如法受特,而复能明了此戒于自身确有如何之关系。依解起行,后无退心。末引佛说出家人不持斋戒之过患,以资警策。惟愧学识浅陋,于戒律素未研求。错误之处,知所不免。尚祈诸方大德有以教之,则抛砖引玉,受惠实多,固不胜企盼者也。7 C& r- O% ~, m2 k0 v
; H# Y- A( [# f7 T, U5 ~, {( b

4 F+ I0 ?: m3 r7 g八关斋戒传奇八关斋戒传奇――佛典故事/多昂活佛八关斋开释0 D* d0 ?5 U9 `' p- g) w) B6 u2 _

; k2 s$ B3 \5 q  B 
2 v" G; u) ]0 t+ c) s  一天,有五百位天人一起来到碉树给孤独园。他们至诚顶礼佛陀,佛陀亦为他们宣说佛法大意,最后皆证得须陀洹果。阿难尊者见五百位天人因缘如此殊胜,便向佛陀请示原因,世尊于是将过去的因缘娓娓道来。. e. U) \+ T: i' v+ Z, k
7 S& |' X; O1 m6 |* b
  在迦叶佛的时代,有两位婆罗门跟随国王去拜见佛陀。这时,有位优婆塞就劝发他们说:「今日你们有因缘跟随国王来拜见佛陀,更应该把握机会求受八关斋戒。」婆罗门好奇地问:「受此斋法,有何好处呢?」优婆塞回答:「可以随意所求,必如所愿。」婆罗门听了非常心动,于是就乞请佛陀为他们两人受戒。7 a' u* j8 W8 B# c3 l/ @5 ~1 C

( O( m& ~* M+ y# P# Q! j  受戒毕,其中一位婆罗门至心默祷:「愿此受戒功德,令弟子来世生为天人!」另一位婆罗门也非常诚心地回向:「愿此受戒功德,令弟子来生转世为王,威震寰宇!」结束后,两人便一起走回婆罗门的聚会场所。
% R6 M2 j4 [( i& s; f2 h8 e
& r8 I- G# C( Z7 @  其它婆罗门看到他们回来,纷纷热情地招呼他们吃东西。但是两人因为已经受持八关斋戒,所以只好将今天受戒的经过告诉大家,并且表明过午不食。其它人听了,惊讶地说:「什么?受八斋斋戒?你们身为婆罗门,祭祀梵天,持守梵天教示的戒法已经足够,何必再去受佛门外道的戒法?」在大众殷勤的劝请下,那位求生天者,只好随顺众意,吃喝起来。+ p6 R' s0 M+ r! s; f

8 E' g3 y/ e1 E- U) V2 w  V  由于非时而食,婆罗门没有成就生天的功德,而随其业缘往生为龙。而另一位婆罗门却因一日一夜持戒清净,以持戒功德故,如愿转世为王。又由于当初两人共同受戒的缘故,所以这条龙乃投生于皇宫的御池之中。
# x' T. x/ l+ S/ h; s
1 w' x2 [! Z# s  一天,御花园的园丁在池水旁捡到一枚从没见过的奈果,异香扑鼻,芳美奇特。于是捧去巴结御花园的门监。门监收到这样的奇珍异果,自己也舍不得食用,将奈果转送给了后宫权大势大的黄门。黄门一看心花怒放,立刻呈献给皇后,表达赤诚。最后,这枚光泽鲜丽、稀有可爱的奈果,由皇后亲手呈给了国王享用。
9 K" b  W! b8 V$ }5 ~0 f, S" W! a0 \& ?
  国王吃了这枚奈果,顿觉身心清畅,百忧齐解,兴奋地问王后:「这颗奇妙的珍果是从哪来的?」「是黄门供养我的。」国王命黄门入宫报告这枚奈果从何而来,黄门一五一十地回禀。
, D& T/ [' k: @! d9 z! U4 p
! z- ?) N9 G- ~( b5 F1 k8 X7 [$ z  于是国王召来门监、园丁,斥责他们以皇宫之物私做人情,并指示园丁,从此以后,每天呈送一颗。园丁扑通一声跪下,哭了起来:「报告国王,这个奇异的果子是在泉水旁捡到的,过去从没见到过,今后恐怕也不会再出现呀!」「既然捡得到,只要尽心找就不会没有,如果找不来,那就拿你的人头来替代!」
& _5 m! u& {! w; G9 t) t7 [5 ~3 W! S  t. o0 q- K
  可怜的园丁一路来到御泉池畔,呆呆望着池水,愈想愈感到绝望,泪珠不住滚落。8 _. \; s% _" V5 p4 i" B7 f( U* z
4 X! x) Y; _; ?# g7 }  p0 r) ~
  「您为何如此伤心呢?」不知何时,一位青年出现在园丁的身旁。园丁抽抽搭搭地将事情本末说了出来,青年聆听后,流露出深深的同情。只见他忽然化身为一尾蛟龙,潜入了泉底,一眨眼的功夫,手捧宝盘,满满盛着五颜六色的奈果,连盘带果送到老园丁的胸前。  h3 k" A: T2 u& U; w8 w
# f& q8 c8 a( c2 E% @/ M' `; B
  「其实,我是掌管御泉的龙。国王和我有前世之谊,我们同为婆罗门,同受八关斋戒。他因为持戒圆满,如愿转世为王,我却因为持守不全,随业转世为龙。」青年说:「这些奈果请为我送给国王,并转告国王这段前世因缘,请他为我准备一部『八关斋法』,令我受持,脱离龙身。如果国王不肯,我将以龙族的神力,化国土成汪洋!」语毕,隐身而去。
5 I* Z' O- e' b1 E+ ~2 H0 w
9 }4 u* @! \2 f! D  目瞪口呆的园丁一路捧着奈果冲向御书房,将此奇遇报告国王。8 p1 L& a" N3 f

" p7 H2 V: l' n  国王听完,良久不发一语。当时离迦叶佛末法时代已远,「八关斋法」早已散佚,而龙王却以家国相胁!国王召来最倚重的大臣,对他说:「龙王求索『八关斋文』,倘若未能如愿,就要毁我国土子民!现今你是全国唯一的希望!请你立刻出发寻访,一旦找到了,国家就有救了。」8 I8 [1 G) P6 |) b" ]/ ]5 H

; R6 m$ B6 y) T5 y; B4 q' f9 g  「皇上,现在佛法已不住世,就算问尽天下人,恐怕也是了不可得!」
0 `+ x' t- I" G% X
! X$ `+ y! o8 g' ^8 m" s  「一定要想办法找到,否则只好拿你的头来复命!」
3 b. B( u( I& S% [" D6 @
! R4 T, W+ O, D  u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8:27:08 | 显示全部楼层
续-《●[净土社区]奉劝僧俗男女普持八关斋戒文(转)》
0 c& X& w& M  ]% h1 I- u3 e8 g4 Q- s# a4 u, B' G
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
# C1 Y+ F5 F( r6 s$ x  大臣回到家中,年迈的父亲观察到儿子心情凝重,不似平日。再三追问之下,大臣只好将自己危险的处境告诉了父亲。年迈的父亲听了,竟然毫不发愁,反而露出了欣慰的笑容。他们家族从久远、久远前,即世世代代奉佛修法,直到末法尽时遭逢迫害才中断。
5 @( h( F- {5 V9 J& F7 {1 h/ i% R% b, P. b, Z" m: j+ N
  「儿啊,家里正厅的堂柱一直以来常常放光。你不妨挖开柱壁寻找,或许里面藏有什么稀世珍宝啊!」
6 Y/ y, x( r! G1 D
4 O9 H% c0 E3 `1 _' Z* F  孝顺的大臣不愿拂逆父亲的心意,召集长工斩柱开壁。果不其然!常令堂柱放光的,岂非传说中珍贵难得的佛经!大臣打开层层锦布包裹的经盒,一部《十二因缘经》、一部《八关斋文》,正完好地收藏在柱壁之间。
  V3 [9 C( \7 H1 T$ e/ D  L( u9 R2 V1 Q
  喜出望外的大臣立刻火速返宫。国王将《八关斋文》恭置于金盘之上,亲自送到御龙泉畔。龙王感恩不已,将泉底龙宫的宝物倾囊赠与。2 X" R/ W( W" c6 W4 b
. u) f% X/ w0 n3 F( E/ W
  龙王获此法宝后,回到龙宫,与其五百龙子精勤修持八关斋法。命终后,如愿脱却龙身,投生忉利天中。今日这五百位天人,就是当时的五百龙子。众比丘听完开示后,心有所悟,亦发菩提道心,欢喜奉行佛陀的教示。 ' p. @7 o# e$ _' Q; T
  典故摘自:《百缘经?卷六》
4 Z  L7 {; e% l+ p# y省思 ) U" T! U& s- W
  }/ I/ a, ^6 `& I/ u' y
1 H  K& o+ L! l( s
  经修行应当亲近善知识,确立正知正见,勿受外道迷惑。须知烦恼不断,生死死生,报尽还堕,所以功德福业,应回向菩提妙果,勿贪求世乐。佛经亦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佛弟子若能持戒修身,坚持净戒,面对任何境界也不退失,最后定能趣向解脱的康庄大道。+ ]" D, a) ?4 E9 `+ [( v
以下是末学的受持【八关斋戒】 的感受:
- N. P6 J0 U8 A) R
# g! Q0 }5 r  {/ A9 N, O- E为佛弟子,皈依三宝,踏踏实实地修行,必须得【勤修戒定慧?息灭贪嗔痴】,没有戒律的基础怎么谈得上有修行?!末学很幸运,遇到善友的提醒,于是也开始去了解戒律,并且去受持。【八关斋戒】就是一个非常方便受持的戒。此戒是世尊慈悲,知道末法时期的佛子业障甚重,福报浅薄,根性太陋劣。要好好修行很难,于是特地制定此戒,以帮助我们方便修行,为增长我们的福报和累积修为。(感恩世尊的大慈大悲)
; K  Q" D/ k0 |3 ^记得第一次受持【八关斋戒】,是在2006年的大年初一。(那天是新年的第一天,也是弥勒菩萨的圣诞,更重要的是在这个时候全世界的杀生非常多,众生的嗔恨之重 可想而知。我们佛子理所当然要为世间的安宁做点什么吧?!)我们数十位同修准备放鸟。末学之前就已打算在新年伊始受持【八关斋戒】,之前因对戒义有充分的了解,此戒的殊胜功德利益也是心向往之,就是说非常渴望受持【八关斋戒】呢!末学当时手中没有戒本,只是至诚恳切在家中【西方三圣】像前禀告:弟子妙音今天要受持【八关斋戒】(这叫在佛前自受此戒)。
* J6 B# J/ H1 x  y/ K$ r' W/ J* E当天早饭后与丈夫孩子及同修们去买鸟放生,放生时见到鸟自由飞翔,那种快乐犹如自己的心放飞一般开心。回去后到【关帝庙】拜佛,再驱车素菜馆吃午饭,我一看手机显示时间:刚好十二点半,这说明今天余下的时间里我勿需考虑吃―这个随时关注的个人人生大事。到母亲及长辈家拜年后,回家给家人做晚饭,一心考虑他们吃荤菜怎么做,完全忘记了【我】。忽然妄念生起来:哎,我该吃什么呀?立马反应过来:我今天在受持【八关斋戒】不需要吃了,等明天天亮了再说。哎呀真好!把【我】给丢了,哈哈。想想:我们每天从朝至暮哪一个时刻不是念念中有【我】?念念中都是为【我】着想?谋划!?(唉!不知为了这个【我】造作了多少罪过?业障啊!!!)现在能把它撇在一边---放下;真是自在得不得了呢。至此,我方明白佛陀为我们佛子制定此戒的甚深良苦用心,内心生起无法言喻的感恩之情。 ( P- a: X4 n0 K, l# L
三宝加持,末学领悟到,为什么本师释迦牟尼佛要为弟子们制定戒律,它可不是死板僵硬毫无温情的教条。而是世尊―我们的大慈父在涅?前,忧心我们后学者谁来保护?为此而量身打造的【护身铠甲】,这是世尊的慈心?悲心中流露出对我们佛子的深切关爱,并一再着重强调【汝等比丘,於我灭后,当尊重珍敬波罗提木叉,如暗遇明,贫人得宝,当知次则是汝等大师】殷殷慈心,令我们佛子要热泪盈眶?感恩戴德。本师释迦牟尼佛大慈父,忧念我们佛子在没有他的福荫后,怎样能处此五浊恶世而安然无恙,给予我们护身铠甲―戒律。让我们在探索世界时有一个保险系数,令我们在受到保护时能稳妥的茁壮成长。我们佛子们有如此好的护身铠甲,可抵御任何侵扰与伤害,最终圆满我们的菩提道果。
4 F! p# ?' ~" e4 {. D1 a  V在不了解戒律之前,一提到【清规戒律】,马上令人感到是:束缚?不自在。其实深入体会才能了知【戒】是防非止恶,解脱的种子;【戒】是成就我们佛子的法宝。想想看,世间再好的最珍贵的宝贝,能否帮助我们得到永恒的自在?清净寂灭涅?的享受吗?!不能!我们愚痴蒙昧无有智慧,唯一的依靠是听从福慧圆满具足的佛陀教诲,才会有光明的前途和美好未来。事实上,受持戒律的时候,心里因为没有对众生的伤害之心,能坦荡面对一切众生,此时心里真有说不出的自在欢喜及愉悦,有一点点像:仁者无敌的感觉。【如人饮水?冷暖自知】,那种快乐不是世间任何外缘能够做到的,它是法味,是从你的内心里像泉水一样往外面涌呀!当同修们亲自体会或者说品味到【佛法】的法味时,相信你不会舍得离开的,那种味道厚呀!末学更相信,当同修们能够深入佛法后,一样会深深感恩佛陀的恩德,就像阿难尊者在楞严会上感佛恩时所说【愿将身心奉此尘刹?是则名为报佛恩】。
& c& T4 a  q$ X& I+ `5 }  p2 T一位往生净土的佛子-贺国昌在往生前,至诚恳切地劝导我们后学:“我们夙业深重,要想永断生死根株,求生净土。发愿必须真切?忏悔必须恳切?执持戒品,必须精密;若能三业清净,保你立见弥陀”。戒是无上菩提?万善之本?正法之根,这是你们的大师。身口意三,慎自维护,勿令有犯,这就是学佛的入处。
, }5 z' n3 N" u8 p2 H末学在此真诚希望同修们都能够重视持戒,所谓勤修戒定慧?熄灭贪嗔痴,戒是基础,要精进修持。真诚祝愿每一位佛子们在此生都能如法修行,在菩提道上收获到最圆满的?最究竟的果报---脱离六道轮回,往生净土。南无阿弥陀佛。三宝加持大家!!!戒律的现代意义 9 _, n4 s& T# h5 A
1 T" f" n" C. ^2 t2 G7 V- R; X
                济 群 法师6 o9 n  j! h1 {  S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19 18:28:11 | 显示全部楼层

[净土社区]奉劝僧俗男女普持八关斋戒文(转)

续-《●[净土社区]奉劝僧俗男女普持八关斋戒文(转)》
- w4 |4 Z4 z0 P" i) e. h9 q" L7 b3 q% b6 k) X- H
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
. Y. C0 z( D8 ^* s1 l" d2 A  戒律在现代僧团是否具有实践价值?今天的中国佛教是否需要戒律?如何看待戒律?如何发扬戒律的价值造福人类?这是当今僧团需要认真面对的一个重要问题。笔者想就此问题谈些个人看法。2 I/ B" P% Z* _, ]5 |; M
              一、认识戒律的重要地位
' g) v+ r" |  O1 M' d0 x' U  原始佛教僧团不设立权威的崇拜,也无行政上的领袖,即使至高如佛陀,与弟子也只是一种师生关系,平等生活,并自称我在僧数,是僧团的一份子。佛陀对弟子们在修学上的教诫是:自依止,法依止。自依止,是要自己自觉、自己努力;法依止,法包括了教理与律制,解脱是从依法的修行中得到。佛教虽然也强调亲近善知识,但都是为了解法和通达法服务。佛教的僧团是以律摄僧,也就是说整个僧团都建立在律仪上,大家依戒律共同生活。僧团之所以成为僧团,那是因为有戒律;僧团之得以延续,那也是因为有戒律。依戒律建立起来的僧团,长幼有序,平等、和谐、民主,清净如法,在这样一种祥和的气氛中,大家都能安心修行,随缘度化,从而达到正法久住的效果。
5 p& ^1 H9 R0 [0 C; M8 \6 M              二、如何正确地对待戒律
7 ~: e( k$ N! P* R2 f5 `" P, A  在佛教界,对于戒律的存在问题:有以为戒律已经过时了,完全不适用于现代社会;或主张戒律是佛制的,任何一条都应该严格遵守,其实这都是不对的。" f  [  T, {/ c  [( w  G
  笔者认为:今天的教界对于戒律,既不能完全否定,也不能一律实行。因为戒律是具有时节因缘性的,它既有局限性又有普遍性。局限性是因为戒律是在某种特定因缘下制定的,这种因缘在当时的印度存在,在今天的中国未必存在;普遍性是因为人都有共同的禀性,不论古今中外,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就如饮食男女,古人如此,今人也如此;在古代有杀盗淫妄,今天一样有杀盗淫妄,那么,戒律在今天自然一样的具有价值。! ]' j3 A, C! e
  那会有人说:戒律是佛制的,作为佛弟子唯有认真实行,而无取舍的权利。其实也不然,《五分》中有随时毗尼与随方毗尼的规定,即佛陀在律中说:虽是我所制,余方不适合行者,不必行;虽非我所制,余方必须行者,当实行。这就给我们提供了一条如何看待戒律,以及对戒律的取舍标准。3 \* Z, }7 [, P! L, q
  至于谈到具体的戒律内容上,如菩萨戒有《梵网》和《瑜伽》两种。中国自古以来一直盛行《梵网》,其实《梵网》菩萨戒是非常难行的,国人虽然推崇它,但千百年来却鲜有人能够实行它。反之,《瑜伽》菩萨戒是在人情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制定的,开遮又无比善巧,非常可行,应该说比《梵网》更为契机,今天的教界应该推行《瑜伽》菩萨戒。( Z7 F. W6 N2 Y$ D7 t# o! p6 l
  比丘戒分止持与作持,在止持方面是二百五十条戒相,其不外乎对杀盗淫妄与衣食住行的规定。在五篇五聚中,杀盗淫妄及围绕着杀盗淫妄的规定,今天应该认真对待;关于衣食住行的规定,因为我们生活的环境和当时的印度环境不同,这可以因实际情况而作取舍。对于作持方面,如羯磨、布萨、安居、自恣等,都应该认真实行起来。
& n6 C3 `$ d+ r' d: S              三、发扬戒律的价值意义( P( L! ~- f% l# I+ B9 ]- O
  一个国家法制不健全,国家必乱;佛教内僧团倘若没有戒律,僧团同样也乱。中国佛教自唐宋禅宗盛行,清规取代了戒律。然而今天的禅林,清规似乎也有名无实,使得整个教界处在一种无法无天的状态中,此时弘扬戒律就显得特别重要。今天发扬戒律,具有以下三大价值。& H( k( ?3 }! d0 H
  1?自身修养的价值:出家成为僧宝,并非剃发染衣便是了,僧宝有它的僧格。僧格从哪里来的呢?僧格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是要从长期的戒律生活中养成的。佛制比丘五年学戒,不离依止,由戒律生活养成僧格了,然后始可学习经论。出家虽成了僧宝,但无始以来形成的烦恼及不良习惯,并不会因为出家而彻底消失,有时难免现行,半月半月布萨,通过不断对自身的反省、检讨,使得人格日新月异,逐渐完善。每年结夏安居,是属于定时专修。僧人倘若长年作务弘法,频繁地接触社会,势必会把心变野了,变俗了。通过定期安居,提高宗教涵养,才能更好地作务,弘法利生。6 E9 A# {9 g9 F9 Y  \) K! j
  2?健全僧团的价值:要建立如法的僧团,首先得注意僧人来源的健康。在律藏的授戒犍度中,提出十二难十六遮,规定了出家受戒的资格审查:内容包括罪行严重、不属人类、身体病弱或生理缺陷、条件不具、智力低劣、家庭社会不允许及五官不正的七种情况,不能出家受戒,以保证僧源的质量。《行事钞?师资相摄篇》中,谈到了剃度师的资格、度人的数目及对象、出家的手续以及师徒间的责任义务,这是关于对出家僧人教育问题的规定,旨在提高僧侣素质。布萨是从个体的清净以达到整体的清净,以保证僧团的纯洁。
8 w" C" i. M/ f. T  依戒律建立起来的僧团,依戒腊大小论长幼,使得僧团井然有序;羯磨制度僧事僧断,不以某人意志为决定,体现了僧团是一个高度民主的团体;在羯磨作法,大众推选德才兼备者主持羯磨会议,反映了僧团重德重才;六和精神:身和同住、语和无诤、意和同悦、戒和同修、利和同均、见和同解。戒和同修是律制的平等,利和同均是经济的均衡,见和同解是思想的统一。今天的僧团也唯有发扬六和精神,才能出现平等、和谐、民主、清净、安乐的僧团。
; c+ R% j0 n! h6 r% {. p4 C: I: N& n  3?安定社会的价值:在这个世界上,到处都有杀人、偷盗、强暴、欺骗等不良现象,使得社会不得安定,五戒的不杀、不盗、不邪淫、不妄语,就是为了禁止这些恶行。一人遵行五戒,社会上就会减少一分危机,增加一分安全。由别解脱戒建立起来的僧团,具有教化社会、净化人生的作用。菩萨戒的菩萨道精神是以慈悲利他为前提,其内容是六度四摄,人人倘能奉行,人间便是净土。# [8 b& U4 U7 b. u& l

  g! e" Q6 X$ J
4 }4 K6 s% z# U; _7 g# U3 E3 W3 o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3 08:58: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18:49:42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南无本师释迦牟尼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2-25 19:49:4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南无妙法莲花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 14:51:38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南无大方广佛华严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3-1 14:55:09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2 10:04 , Processed in 0.088823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