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1278|回复: 8

[法师开示]净公上人: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4-5 15:31: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学佛网文章集锦》
6 r/ P" t0 ?( @) h6 J- O7 ?1 a3 [6 Z. ]+ D
●[法师开示]净公上人: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三集)% Y4 R9 j" Q  H8 ?6 r
净公上人: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三集)
+ G) {/ b4 p- x2 W4 G+ ]4 F9 ~& u) }8 Z6 Y7 i
$ }3 J! ^" `) H4 M8 y0 G3 x

) b, A# O, m1 S7 J 发布:心源 [转载自学佛网http://www.xuefo.net/nr/article4/41553.html]   日期:2010-9-30 16:14:00   收藏! `9 V' e& T% h# r$ T- q' L& w3 c% o; p7 l
  * V! @5 [7 x3 W* s, P+ O
阿弥陀经要解大意  (第三集)  1989  台湾永和国父纪念馆  档名:01-05-03
+ ?: T! X9 J1 o/ o  F/ f  请看第三讲,第二小段依报妙,第二小节:8 L( Y2 S# U5 K9 Q" a, l
  【地利之乐(居住)】  ]& O+ n% M: V1 U6 C7 S" W
  这是讲西方极乐世界的住处。经文从「又舍利弗,极乐国土,七重栏楯」,一直到「成就如是功德庄严」。第三小节:2 H0 i% ^6 U1 }9 T
  【众宝栏树】
* j" n8 c) R1 }: X. }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把表法的义趣告诉我们:
5 ^0 x2 F: h' F% u  x1 w0 ]6 @( j  【七重表七科道品,又表圆满之意。】
' M9 Q% y. U- m8 L1 h  这就是我们常讲的三十七道品。三十七道品可以分为七个项目,七科。「七」在佛法里面代表圆满,就是四方、上下,再加上当中,《华严经》用「十」来表法,也是代表圆满的意思,所以我们不能把它看成数目字。因此西方极乐世界样样都说「七」,实在讲就是样样圆满。怎样才圆满?当然一定是随心所欲。譬如我住的房子,家家户户的房子都是七重行树、七重栏杆,也没有什么意思。我不要七重,我一重就够了,行不行?你想一重就一重,想两重就两重,想多少重就多少重,想不要也可以,这才是圆满,所以诸位要懂这个意思,不能把经文看呆了。' A. m2 U4 B' H. q( x, `
  【四宝表常乐我净四德】
5 T) N& c  L# U  [; D% O  『四宝』也是表法,因为西方极乐世界的宝是无量无边,绝对不止四种。四宝代表『常乐我净』四净德,四种德。底下有几句话很要紧:, V3 v" W9 i" g$ s0 u' X- }
  【自德深,他贤遍,是极乐之真实因缘。】% H, R  ~8 ~) }# k' c, q* j5 |
  这个世界究竟好到什么地步?为什么这么好?大师给我们说出基本的因素,第一个是自己的德行深,『自德深』就是你念佛念到心地清净。凡是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不是业报去受生。我们这个世界是业报受生,三善道是善业所感,三恶道是恶业所感,善恶在我们自己起心动念。西方极乐世界是念阿弥陀佛去的,阿弥陀佛的业在六道里头没有,三善道没有,三恶道也没有,它是净业所感,这是我们一定要晓得。这是第一个,我们自己去往生是净业,凭这个去的。2 _( y; l+ N6 X! s
  其次,西方极乐世界诸上善人俱会一处,换句话说,同参道友都是上善之人,上善不是普通人。什么人才称为「上善」?给诸位说,等觉菩萨才称为上善。换句话说,西方极乐世界的等觉菩萨非常多,你几乎天天跟他们见面,天天跟他们生活在一起,哪有不成就的道理!所谓等觉菩萨,就是跟观音、势至、文殊、普贤、地藏、弥勒菩萨这些人的地位相同。我们所崇拜的这些菩萨实在都在西方极乐世界。弥勒菩萨是我们这个娑婆世界的后补佛,诸位如果读《无量寿经》就晓得,弥勒菩萨天天到西方极乐世界,他也是念阿弥陀佛,也是求生净土。虽然求生净土,他爱好唯识,他是唯识学的专家,所以在西方极乐世界讲唯识大概就是他老人家当教授。这是西方极乐世界的真实因缘,不像我们此地求一个善知识都求不到,真正善知识很难遇到,何况这些圣贤人。- k. v- V, H: U- ?1 d+ o7 P" t  c
  【此等庄严,同居是增上善业(念佛)所感,亦圆五品观(随喜、读诵、解说、兼行六度、正行六度)所感。】
5 ^& h6 |2 I1 ~8 K  P- [( b  这是讲往生最低的限度。『增上善业』就是念佛。念佛法门是「福中之福,善中之善」,一切法门里面最为殊胜,实在是第一法门,希望大家必得要深入经藏,你才能认识,才能明了这个事实的真相。『亦圆五品观所感』,这句话是智者大师说的。智者大师虽然不是天台宗创教的法师,但是天台能成为一个宗派,实际上是在他老人家手上建立的。正如华严一样,华严是在贤首国师手上建立的,虽然贤首上面有云华,云华上面有杜顺,我们讲华严五祖,贤首是第三祖,所以华严宗也称为贤首宗,不称为杜顺宗,不称为云华宗,称为贤首宗,是在第三代才完成的。智者大师在天台宗也是第三代,天台成为一个宗派是在他老人家手上建立,所以这是很了不起的一位高僧大德。
) v: D7 Z! `. O* @  他虽然一生弘扬天台,天台是以《法华经》为主,但是他自己是修念佛法门,临终的时候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当然就有学生问他,大家都很关心,「老师,你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什么品位?」智者大师就说,「我是因为领众」,领众就是寺庙里做住持,要管人、要管事,要管一切拉拉杂杂的事情,这个对自己的修行当然是有障碍,「我只落得一个五品位往生」,五品位就这么来的,五品位是生凡圣同居土。由此可知,如果天台大师不管事、不管人、也不管财,什么都不管,他的修持可以到上品上生。从上品上生掉到五品位往生,这是舍己为人,牺牲自己,成就别人,这是天台大师往生的事迹。
% J; r5 D; v2 Y! E  i7 V0 U  五品是哪五品?第一是『随喜』,学佛的人一定要修随喜功德。普贤菩萨十大愿王告诉我们,「恒顺众生,随喜功德」,这个很重要,一定要修学。第二是『读诵』,一定要读诵大乘,大乘经典实在讲是以这个方法做为修行的基础。我在此地特别奉劝诸位,如果想在佛法里面有真实的成就,一定要学古人,古人他们怎么修的,他们怎么成就的。读诵经典是修行,决定不是像我们世间的念书,世间的念书跟佛教里面的读诵,义趣不相同,方法也不相同。佛法里面,读诵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用读诵的方法修戒定慧,就是三学同时修,《华严经》里面所讲的「行布圆融」,这是圆融的修法。
) m, L# |( s0 s9 ^3 ?1 z; R( j1 f  戒律不管条文有多少,它的精神只有两句话,「诸恶莫作,众善奉行」。我们在读经的时候,心里面不会有妄想、杂念,就是「诸恶莫作」;经典是佛从真如本性里面流露出来的言语文字,那是善中之善,儒家所谓「止於至善」,所以读诵经文就是「众善奉行」,戒律的意义就具足,所以读诵经典的时候戒律就具足了。读诵的时候要专心,专心就是修定;读诵的时候是字字分明,没有念错,没有念颠倒,这就是修慧。所以读一个钟点的经就是修一个钟点的戒定慧。至於经里面有什么意思,决定不能去想,如果你一面念一面想这部经是什么意思,这句话怎么讲法,就完了,戒定慧都没有了,就变成世间人念书了,所以佛教里头读诵经典决定不想它的意思。
* {0 k5 S" ~% j6 }3 z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15:33:45 | 显示全部楼层
续-《●[法师开示]净公上人: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三集)》) ]; z3 h# U5 T5 {

: k1 [+ M! e0 _! Q2 V摘自《学佛网文章集锦》
( V+ m9 b" b, f5 ~' ?6 Y, U! m  经的长短不一定,短的经,二、三十分钟可以念完,长的经要念五、六个钟点。像《法华经》、《楞严经》念得很熟,差不多也要五、六个小时。这么长的时间他在干什么?他在修戒定慧,诸位要明白这个道理。如果他一面想一面研究经里面的意思,戒定慧三学统统都没有了。所以诸位读经的时候不能打妄想,要知道经典里面没有意思,你去想这些意思,统统叫妄想,经典没有意思,「般若无知」。所以读诵是求什么?是求根本智。根本智就是无知,从无知里面完成戒定慧,是用这个方法。
0 m" C  J: `, r2 h# }  现代人的工作都相当繁忙,叫你一天修五、六个小时戒定慧,你做不到,但是希望你每天至少修一个小时,对你非常有用处。因为这一个小时定下来,对於身心健康有帮助,对於处理日常事物有很大的帮助,为什么?定中能生智慧,「般若无知,无所不知」。你一定要会学,就是每天至少要把心定下来一个小时,读经是修定的方法。教下用这个方法,禅宗用参究,方法不一样,目的完全相同,都是三学一次完成。用参学的方法、参究的方法,行,密宗用持咒。净土宗有的时候不念经,念佛号,念个几千声佛号,念一万声佛号,也是这个方法。所以方法很多,每个宗派都有它的方法,但是这些方法统统是戒定慧三学一次完成,这跟我们世间念书完全不相同。
$ c6 ]/ y! z9 g5 L+ Q  修净土的人当然最好选择净土的经论去读诵,为什么?与我们所学的法门相应,那个感应就特别快。《弥陀经》太短,念一遍,十分钟就念完,每天修定只修十分钟,这个时间太少,不够用,所以希望大家能把时间稍微拉长一点。净土经典里面最长的是《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如果念熟了,念一遍大概四十分钟,这个时间恰恰好。初念的时候不熟,大概要一个多小时才能念一遍,念上三个月,大概一个小时就可以,念上半年,四十分钟决定可以做得到。你天天去念,晓得念这个是修戒定慧、修清净心,所以读诵非常重要,古人很重视。
% y5 A  a6 ~& |+ Q* ]7 j5 W  尤其是一部经典,一般讲在五年之内至少要念三千遍,那还不是像我们讲的《无量寿经》,《无量寿经》太短了,一般多半选择《法华经》、《楞严经》,这两种念得最多。这样的经典念得很熟,一部念下来差不多也要五个小时,一天念一遍,三千遍差不多要十年,他的心能够定十年,所以他能开悟。我们看《六祖坛经》,法达禅师去见六祖,六祖给他说几句话,他就大彻大悟,凭什么?凭他过去念三千遍的《法华经》,心定了。三千遍《法华经》,到六祖那里这一开示就大彻大悟、明心见性,你没有这个能力,怎么行!今天一般人的头脑乱糟糟,胡思乱想,所以不能成功。念经就是叫你把所有一切妄念统统放下,拿现在的话说就是净化头脑,只要头脑清净了,这才是接受佛法的唯一条件。所以你仔细观察,不管哪一宗、哪一派,它用的什么方法,目标相同,都是将心理净化。一开头要做五年的工作,这五年选择大经念三千遍。在家的同修,希望大家念《无量寿经》,这个分量非常适中,适合在家人。出家的同修当然不能不如在家人,如果选择《无量寿经》,我觉得一天至少念五遍,两年念满三千遍,这个才行。或者念净土五经,五经加起来的分量差不多了,每天把五经念一遍,你能这样子老实的念上五年,你的心确实定下来,烦恼轻、智慧长,这样才能为你自己的修学奠下坚固的基础,佛法殊胜的功德利益你才能得到。
# J9 v. q$ k4 Y8 P4 I  第三是『解说』,是为别人讲解。我们自己得到佛法的利益了,要尽一切的力量把这个法门介绍给别人,为人解说。我知道一句就讲一句,知道两句就讲两句,把这个法门的殊胜、好处告诉别人,劝别人修学,这叫解说。第四是『兼行六度』,第五是『正行六度』,都是修六波罗蜜的。为什么有兼行、有正行?「兼行」是自己还没有成就,虽然修六度,主要是度自己,附带是度别人。到正行六度的时候,譬如修净土法门,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自己往生已经有把握了,我一定去得了,这时候我专门为了利益众生,那就是正行,就不是兼行。由此可知,智者大师虽然不能上品上生,他能够五品位往生,他有把握。最低限度他可以五品位往生,所以他能够舍己为人,行菩萨道。6 K3 A- \- G$ z, ], i& Q! C5 @0 n
  「六度」,我在此地简单的把意思跟诸位说说。六度是菩萨修行的六个纲目,这六个纲目的意义浅深差别很大,为什么?从初发心,像我们现在就可以开始学,一直到等觉菩萨还是修这六个法门,可见得这里面的浅深、境界、广狭的确是不一样。第一是「布施」,我们眼前要学的,布施就是放下,就是舍,把烦恼、忧虑放下,凡是於道业有障碍的统统放下,这叫布施。佛门里面通常讲要把钱财放下,有没有必要?如果钱财对你修道有妨碍,你真的要放下,不放下,道业就有障碍,换句话说,所有一切牵肠挂肚的东西统统要放下,心里面只牵挂阿弥陀佛极乐世界,除此以外,应当要放下。你要是真正发心,你把身外之物统统放下,说明天没得吃会饿死,没衣服穿会冻死,可不可能?给诸位说,不可能,一个真正发心的人,诸佛护念,龙天拥护。8 r  a: s6 Q7 w/ O( _
  佛教里的护法神是韦驮菩萨,如果我一切都放下,我要是为了修道给饿死了,给诸位说,韦驮菩萨就撤职查办。他干什么的?他就是管我们的衣食住行,照顾我们生活的。如果我们自己放不下,天天去拉信徒,天天去想办法找钱,这个菩萨一看,「他有办法,不要我护持了,我乐得清闲自在,不管了」。菩萨决定不管你,为什么?你自己有办法。所以古人是专心向道,不顾生死,他也没饿坏,也没冻死,有佛菩萨照顾他。你们如果不相信,你看看《虚云老和尚年谱》,虚云老和尚发心朝五台山的时候三步一拜,走到人烟稀少的地方,没得吃,而且身上又生病,在急难的时候就有一个出家人来帮助他,送东西给他吃,告诉他路怎么走,这个人叫文吉。以后到五台山一打听,原来这个人就是文殊菩萨,文殊菩萨一路照顾他。现在人去朝五台山决定遇不到文殊菩萨,为什么?你身上带的钱很多,又坐车去,交通工具统统准备好了,文殊菩萨一看这个样子,不需要我帮忙了。所以问题就是你发心是真还是假,你真心的时候,确实佛菩萨帮助你,决定感应道交。这是讲第一个布施,你要放下,什么顾虑都不要。
9 d) s9 a6 S* j7 L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15:34:48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师开示]净公上人: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

续-《●[法师开示]净公上人: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三集)》3 J0 x' I% I* g

: A$ ?% H0 E; T6 G5 |8 n4 x摘自《学佛网文章集锦》8 w2 ~6 R8 l& V3 d
  第二是「持戒」。持戒就是守法,不仅佛法里面基本的戒律,世间宪法、法律,乃至於不成文的风俗习惯,我们都要遵守,正是所谓「菩萨所在之处,令一切众生生欢喜心」,你必须遵守别人的风俗习惯、法律制度,人家才会欢喜,因此要入境问俗。我们到一个新的地方,生疏的地方,一定要问问他们的风俗习惯,我们要能够跟他相处,这都包括在持戒的范围之内。所以不要看到持戒以为只是佛经上讲的戒律,那就错了,这个范围非常大,就是遵守社会秩序。
; o& w4 F: C5 z# a& }2 \9 L) u! [  第三是「忍辱」,忍辱就是要训练耐心。《金刚经》上虽然讲六度,它特别强调的是「布施、忍辱」这两桩,尤其是末后告诉我们,「一切法得成於忍」。无论是世间法、出世间法,你没有耐心就没有成就。学任何一种东西都要相当长的时间,确实一分功夫才有一分收获,你不肯下功夫就想得收获,这是不可能的事情,一定要培养自己坚毅的耐心。
# ~; N6 O. i6 |: L- e8 H# ~  第四是「精进」,精进就是日新又新,天天要求进步。第五是「禅定」,心有主宰,不会被外境所动。譬如以学佛来说,佛法有无量的法门,我在无量法门里面只取一个法门,其他法门在我面前,我的心绝不动摇,我还是老老实实学我这个法门,这叫禅定,定於一。第六是「般若」,般若是智慧,智慧就是现在讲的理智,决不能感情用事,感情用事没有不坏事情的,所以一定要理智。般若,就是教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要依理智,不能用感情。这是六波罗蜜,我们眼前应当要学习、要遵守的。
: ~4 [# ~9 X$ T6 D* X  【人民表因缘生法,声闻表即空,菩萨表即假,佛表即中,圆融无碍也。】' S' u1 [- b2 b: ~  E
  这统统是用天台教义来说的。西方极乐世界真实的状况怎么样?给诸位说,也没有人民、也没有声闻、也没有菩萨、也没有佛,为什么说都没有?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些名字,因为那些人没有分别心、没有执著心,所以所有的人都没有姓、也没有名,你们看看《无量寿经》就了解,那个世界是平等的世界。佛在我们这里说法,说那是菩萨、那是佛、那是什么,其实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这是诸位要知道的。没有,说这些名称实在讲是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是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你是什么身分去的?譬如我们是以娑婆世界人的身分去的,是你没有到西方极乐世界以前的身分,或者你是阿罗汉去的,或者你是菩萨念佛往生的。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一律平等,它是一个平等的世界,所以殊胜无比。第四小节:8 c' P! u1 B& r/ X% U
  【宝池德水】
+ r' y  @) _, t& S4 k  就是「七宝池,八功德水」,这也不能细说。前几天我们在图书馆讲八功德水,八条就讲了一个半小时,才知道这个功德之殊胜。这一段显示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老、病、苦」,没有三苦、八苦。5 i, |5 l/ e5 a9 n+ l
  【此土同居是有漏惑业所感,彼土乃无漏净业所成,又为阿弥陀愿行之所庄严。】; @7 E: I# V. Q) K- O& O0 S% [2 Y
  『此土』是娑婆世界,我们现在住的这个地方,『有漏』,漏是烦恼,我们有很重的贪瞋痴慢,这些烦恼所感得的果报。『彼土』是西方极乐世界。『乃无漏净业所成』,因为每个人到西方极乐世界都是念佛,以清净心去往生的,这个完全不一样。『又为阿弥陀愿行之所庄严』,诸位细细去读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就了解,这个世界他怎样建造成功的,这些因缘、历史、状况都在《无量寿经》里面。第五小节:
/ N, |5 Z: e  s' S  【四色莲花:无胎生苦、无爱别离苦。】1 b* t: S: c: h1 W8 {8 [4 L' m& x
  说明西方极乐世界没有胎生苦、没有爱别离苦,他是七宝莲池莲花化生。8 Q; e1 @! i% T4 G' t
  【莲花大小光色不同,经云:众生发心信愿持名,池中即生一莲蕊,标名於上,若精进念佛,花则日大,花色日鲜,如中途退心或改习他法门,则花渐枯。】
/ f6 i1 V9 j4 ]  十方世界无量无边的众生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只要动这一念心,「我想求生西方世界」,七宝池中就长一朵莲花,而且这个莲花上还有你自己的名字,决定不会错的。将来自己临终往生,阿弥陀佛就是拿这个莲花来接引你。这个事情,跟诸位说,是真的不是假的。美国旧金山有一位甘贵穗居士,她念佛念了不少年,过去在台中跟李老师修念佛法门。她在念佛静坐的时候有好几次看到莲花,莲花上有她自己的名字,莲花之美不可思议,从来没有见过,不但没有见过,想都想不出来。我到旧金山讲经,她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我安慰她,「你好好的念佛,决定往生」。这是亲眼看到,不止一次。像她这种境界,我们过去在传记里面看到,许多古人在没有往生之前,也曾经有这个境界,这是念佛真正有感应、有成就,所以「莲蕊标名」是真的不是假的。
/ X: M0 P' [  Z6 ^8 @" L9 g5 @  你佛念得愈多,换句话说,心愈清净,你的莲花愈大,光色就愈好,所以诸位要知道,这是真的,这是你真正可以得到的,永远不会失掉。这个世间所有的名闻利养、一切财宝都是假的,为什么?死了之后,一样都带不去,所以你要是聪明,世间的一切物不要去争,吃得饱、穿得暖就够了。争什么?争西方极乐世界的大莲花,你每天念得多,这莲花愈大,光色愈好,到了西方极乐世界再比一比,看谁的莲花大,这是真的不是假的,永远可以得到的,你能够争取这个,那真是个聪明人。你要只看眼前的名闻利养、一切财宝,你就错了,大错特错,这是假的,我们统统不要;真的,我们要记取。3 _4 j0 q. k2 S/ A9 _; q4 B
  【信心坚固,一生不改。】) V1 z3 j% i1 r+ A5 j& P
  修学这个法门,一生不改。
1 E- o2 L/ S5 k0 b  【则临命终时,佛持此花,接引往生,即生此莲中,名为托质莲胎,清净受生,花开见佛。】
( h5 s9 p* `) S  这就是莲花化生。
3 C& ?+ Y' e2 E' g6 ?6 H  【光色实无量,略言四色。】
- |) u1 l1 J6 Z5 X! b: o  《弥陀经》上讲青黄赤白,这是略说。我们在大本、在《观无量寿佛经》里面看到,西方极乐世界莲花的色彩无量无边。刚才讲了,佛说四色是表四净德「常乐我净」。6 J, l. w; R% I1 j* r8 M
  【极乐国土,成就如是功德庄严,弥陀因地,以四十八愿,摄取二百一十亿佛刹,清净之行,称性功德之所成就也。】
' _8 k8 X0 q$ a# |) }/ P  『二百一十亿佛刹』,二百一十亿也不是一个数字,是什么?它代表大圆满。密宗以二百一十代表大圆满。二百一十亿,实际上就是尽虚空遍法界一切诸佛刹土,一个也没有漏掉,它代表圆满的意思,这是我们要知道的。& H. [, U) H( d6 Z  i
  【读经史摄取古人之经验,参学摄取今人之成果,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师法弥陀行也。】
6 X3 k* ?2 w/ f7 c* V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15:35:51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师开示]净公上人: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

续-《●[法师开示]净公上人: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三集)》
9 i# e3 j+ }5 m/ c0 S% p1 D' _: h# U! \& N5 N) }
摘自《学佛网文章集锦》
& w* `- B2 E% J: O$ y! J  『读经史』,这是从比喻上说。『摄取古人之经验』,「经」是讲中国的四书五经,乃至於十三经,「史」是历史,像《资治通鉴》、二十五史。读经史是长学问、长见识,接受古人的经验与教训。「参学」,我们现在讲参观访问,是摄取现代人的成果。我们到国外去看看,所谓「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个智慧的成就才是真实的,所以不到外面走走不行。儒佛都重视参学,才能成就真实的学问。
' N0 q' ]. l5 v, Y  阿弥陀佛不单单跟世自在王佛学佛,他还出去参学,他参学了二百一十亿个佛国土。二百一十亿不是数字,就是尽虚空遍法界所有诸佛刹土,他都去参学过,所以他的智慧才是圆满的,没有一个刹土他不明了。他是摄取诸佛刹土的优点,舍掉人家的缺点,建造的极乐世界就变成一切诸佛刹土里面的第一刹土,他那个世界是这样建造来的,这是非常符合现在的科学精神。他不是胡思乱想的,不是他自己想怎么造的;他去参学,看到人家的好处跟他学,人家的缺点我们改掉。换句话说,他那个世界,十方所有一切诸佛世界的缺点他没有,一切诸佛世界的优点他统统具足,所以这个世界称为极乐世界,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师法弥陀行也』,我们要向他学习。
: J, g1 q4 z; e- ?) j  台湾在今天这个地球上真正称得上是宝岛,很遗憾的,我们的缺点还有很多。最近这几年,我们的政府官员、工商界的领袖常常出去考察,看看外国人的长处,我们能够把它学来,把我们自己的缺点都能改进,台湾就会变成这个地球上的极乐世界,这叫事在人为,要大家要努力。第六小节:" }, c$ N% u0 a/ d( N
  【天乐雨花(天时之乐)】0 J0 q& S6 X  ?
  【衣裓盛花,他方供佛,饭食经行。】' O8 {/ H7 ?, N- U; [6 _0 |
  『衣裓』就是盛花的工具,像我们这个世间的花篮。『他方供佛』,诸位要晓得,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就等於往生一切诸佛世界,这是他方世界没有的。你生到别的佛世界,想离开那个世界到别的佛国土去参访是很不容易的。西方极乐世界的人喜欢到哪个佛世界就到哪个佛世界,喜欢什么时候去见佛就什么时候见到佛,他太方便了。如果我们晓得这个事实真相,我相信任何力量都阻止不了你想去西方极乐世界,你一定想去。『饭食经行』,吃完饭之后经行。
$ G1 ~# ?5 h4 ~  【无求不得苦】/ y, Z4 P6 k3 n! e7 L$ g! I" M/ l
  一切所求都能随心满愿。" O" R' E8 W& x+ k5 Z, Z# I7 Q
  【得神通乐】
7 B" i: O* s1 g; T  六种神通具足。像参访他方世界,这是神足通,一念之间、一弹指,他就能到达。
3 z( e/ n; B5 @$ l* K: A- b% w  【侍多佛乐。】  G( r8 [8 s1 I1 w
  『侍』是亲近,亲近『多佛』,你每天都可以亲近无量无边的诸佛。
" W9 k" R+ H9 L  U; e$ B  【衣食行乐】  h9 ^+ }& q- `; h5 w
  衣食住行都不要自己操一点心,不必要自己经营。所以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烦恼永远摆脱掉。% c2 _  ?- o- h8 k7 h: u
  【供养他方十万亿佛。此句特为此土众生而说,意显往生之后,有能力随时返来,供养本师、弥勒,普度怨亲,皆不难耳。】) G* P! D. a3 T; e
  我们今天想帮助亲属朋友,你有能力吗?没有能力帮助他。到了西方极乐世界,你就有能力帮助他们。到西方极乐世界,你的神通能力跟观音、势至无二无别,这是一下就得到的。前面跟诸位讲过,你在这个世界修行先要证得须陀洹果,证须陀洹果之后要修三个阿僧只劫才能成就这种能力。我们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这个能力就得到,这个便宜占得太大了。所以这个法门是当生成佛的法门,这是真的,决定不是假的,不要等第二生。我们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一生去的,给诸位说,是活著去的,不是死了去的,为什么?我们临终的时候,亲眼看到阿弥陀佛,我跟著他去了,并没有死。所以有些精神好的人还可以说,「阿弥陀佛来接我,我跟他走了」,他还会说话,他没死,所以是活著走的。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一生成佛,不要等第二生,所以这个法门是当生成佛的法门,我们一定要知道。到西方极乐世界再回到我们这边来看看你的亲戚朋友,那真是随心所欲,一点都不困难,随时可以回来。佛说供养十万亿佛,因为我们这个世界与西方极乐世界的距离是十万亿佛国土,你有能力往返娑婆,随时可以回来看看,用意在此地。' s0 y) R* Q- e7 n' _
  【食时,即清旦,故曰即以,明其神足不可思议,不离彼土,常遍十方,不假逾时回还也。】
6 H( F  k: d' U! i, ]: ~2 g  这是讲他们的神足通,也就是飞行自在,速度不可思议,无量无边恒沙世界,一弹指间他就能到达。过去认为光的速度最大,现在已经发现还有比光的速度更大的,大十几倍的,这是最近科学家发现的。可是像经上讲的这样大的速度,科学家现在还没发现,这是真的不是假的。8 V9 }# h  Z: @3 A+ v( n$ s; F
  【此文显极乐,一声,一尘,一刹那,乃至跨步弹指,悉与十方三宝,贯彻无碍。】& _) t9 Z* ~6 F) H+ e& f! R
  实际上这就是《华严经》上讲的一真法界,事事无碍的法界。& g2 L; j. n3 ]9 g: \7 n
  【又显在娑婆,则浊重恶障,与极乐不隔而隔。】! U; g) Q$ \, \/ s
  这是我们眼前的现象。
+ \: D* ?  c; I; k9 U4 f  P+ j  【在极乐则功德甚深,与娑婆隔而不隔,斯意极深矣!】
" }+ L( X8 k4 [% @& T  我们今天想到极乐世界去是有障碍,西方极乐世界人到我们这儿来,没有障碍,为什么?一个是业力,一个是功德力。我们业障太重,所以没有办法;他们那边是功德深,弥陀的愿力大,所以得大自在。第七小节:
  _. Z( ~- _( T4 i. s! _  H0 j  【说法庄严】! k+ t- ^+ U2 |: I8 R# l0 c
  西方极乐世界人每天做些什么事情?那一边是「六尘说法」,这个就自在了。经上给我们讲的「众鸟说法」,阿弥陀佛给不给我们说法?阿弥陀佛每天都在说法。有的时候,像我们才刚刚去,也许见到佛都有点害怕,见到佛好像一身都不自在,感觉到很拘束。佛知道你这个情形,变个鸟跟你说法,那个鸟你看起来很好玩,拘束没有了,就很自在了,所以你坐著听也可以,躺著听也可以,太自在了,一丝毫的拘束都没有。可见得阿弥陀佛真正慈悲,一切时一切处都满你的愿,这是彻底悲心,大慈大悲到了极处。) O+ A( R4 q9 f+ G
  【六时演法,闻正法乐。】
- b$ ~; K$ _# d1 ]  『六时』就是说明说法从来没有间断。你想听什么法,你所听的就是说的这个法,譬如你想听《华严经》,所听的就是给我讲的《华严经》;他想听《法华经》,他听佛、听六尘说法就是讲《法华经》;那个人说我什么都不想听,他什么也听不到,清清净净,没有音声,统统是随个人的心愿,随个人的爱好,决定没有障碍。1 w1 A" Q" h' L; a. V; K$ L# T
  【悉念三宝,得正念乐。】- @0 o8 ~7 b9 p# Z9 C  Z: R
  此地的『三宝』,是「念佛、念法、念僧」,它的意义是「念正、念觉、念净」,就是觉正净。念觉、念正、念净,这是自性三宝。9 X  X& h& p8 l2 G! A
  【明无三途,无堕落苦。】" q- `0 l/ K/ b* A% g! x/ z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5 15:37:58 | 显示全部楼层

[法师开示]净公上人: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

续-《●[法师开示]净公上人:阿弥陀经要解大意[1989年](第三集)》7 p8 Y; c% W* O/ s. C7 T

, T0 z. o# P/ j& M. ?5 n& L摘自《学佛网文章集锦》
. \8 S1 m  X8 V) V! W  『四如意足』,一般讲起来很难讲,看古人的注解也不太容易懂,我这个讲法就很好懂,很容易明了。这四种如意,足是满足,实在讲这四条就是我们常讲的『放得下』。『回首如意』,你看我们中国做的「如意」,那个头是回弯过来的,意思是表示回头,回头就如意。所以古时候的大富长者,官做得很大,很有财富的,手上常常拿个如意提醒自己赶紧回头,见好就收,他就如意了。『回头是岸』,佛门讲回头是岸。这四条是修定、修福。人肯回头就有福了。7 B  C5 Z/ v/ q9 y, i
  【四如意足:欲、精进、念(心)、慧(思惟)。】
' T, T+ V  m% Q5 [/ F# E  h  『念』也叫做心,『慧』也叫做思惟,这是在一般经典上所看到的名相,什么意思?下面这个解释大家一看就懂了。" G: q- f- t8 n0 `1 i( C
  【欲,知足。精进,常乐。念,心安。慧,理得】0 g0 b  i9 J$ Y1 W) ]( U2 L
  『欲』是知足,知足就如意了,否则的话,欲望没有止尽,那个不得了,你怎么可能如意?『精进』是常乐,所谓知足常乐。念如意足,『念』是心安,心定了,安了。『慧』是理明白了,所以心安理得。我这个解释大家一看就明了,比古人的解释容易懂。
" H+ ]# E' {3 n% T  【成就一心。不退菩提。】
& ?0 j( {1 ?0 r# P  这个说起来容易,做起来不容易,但是你要想真正有成就,一定要努力去做。要知足,样样都知足,知足就不会再攀缘,所以知足决定得到快乐。理明白了之后,心一定是安定的,心定了。所以归结这一科是修定、修福。下面是:
/ E, V0 M% F4 M! a6 k& Z  【五根,五力。信、进、念、定、慧。根,能持、能生。力,断疑、成德。】% q+ n( K- F6 c# E, d* y7 ?) X
  『五根』是「信、进、念、定、慧」,『五力』也是「信、进、念、定、慧」,名称是一样的。这里面有正道、有助道。「根」是能持、能生的意思。我们今天学佛,说老实话,这五根都没有,怎么晓得我们没有五根?我们今天也信,但信得不真;你有愿,你的愿不切,世间的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还掺杂在你的信心、愿心里面,所以你的信愿都不清净、都不纯,不能产生力量。如果真正要叫我们得到这五根,前面三科都做到了,我们的信心、愿心就有了根,根继续再努力精进就有力量,力量是什么?「断疑,成德」。成什么德?成就一心不乱,就得一心不乱,最低限度也要成就功夫成片,换句话说,往生西方世界决定有把握,这是「德」。你说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没有把握,这个麻烦大了。要有把握,自己决定要努力,就能得到。4 E2 {" P3 S& x
  我过去在台中跟李炳老学佛的时候,他老人家讲他往生有把握的时候是在七十多岁,我记忆当中,大概是在七十三、四岁的样子,他成就了。他那时候告诉我,他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想什么时候去就可以什么时候去,想多住几年也不碍事,他有这个功夫。他勉励我们学生,他说「我能做得到,你们人人都可以做得到,问题就是你肯不肯做。要肯做,没有一个人做不到的」,这是现身说法,等於说他不单天天讲经教诫我们,也做了一个榜样给我们看。底下一段讲:& m7 a/ `  x" S) W# |) t3 o
  【七菩提分】- i' G: h' Z* s; ~# w7 M. o
  『菩提』是觉的意思,所以又叫做七觉分。
  X9 Y$ U' `0 F7 c6 g  【於一切法善能觉了,工夫也。】& P3 y( I) o# V% I
  这就是我们通常讲的修学功夫,这有七种,这是:2 `3 H7 ?7 n$ H( {/ Q* l
  【慧力所发。无漏正智。】
8 `$ o& {+ I# E6 j/ J2 K# Y  这是属於智慧,智慧起了作用。
  C! L6 |2 h; d( ~2 S: P: i6 ~: S/ C1 x  【一、择法:善别真妄正邪是非善恶,不取虚伪法。】, E8 z) E  F1 e7 a) Q. g
  『法』是法门,『择』是选择,你有能力选择法门。『善别』,善於分别。你有慧眼能够认识正法、邪法,你有这个能力,所以你取的是正法,不会取邪法,你修的是真实功德,决定不会落空,没有定慧决定不可能得到这个能力。所以诸位修学要真正成就,一定要明理,不能再盲修瞎练,否则我们的精神体力浪费掉了,非常可惜。遇不到真正的善知识,那就老实念佛。甚至於在初学的过程当中最好不要听讲,也不要去看那些书,把一切外缘统统断掉,心定下来。定然后能生慧,慧开了之后,你才有能力辨别真妄、是非、邪正,否则的话,没有能力,这都是真实语。" N. X  @2 y4 c% b
  我在没有出家之前去拜李炳南居士作老师,他给我提了三个条件,三个条件要接受了,收我这个学生,不接受那就算了。讲经,你随便来听经,听众是来者不拒,去者不留。这三个条件是什么?第一个条件,只准听他一个人讲经,除他之外,任何法师,什么居士大德讲经,不准听。第二个条件,我所看的书都要经过他同意,要向他报告,他不准看的,决定不能看。第三个条件,从今天起,你入我这个门,做我的学生了,以前你所学的我统统不承认,一律作废,到我门下来从头学起。但是有期限的,他给我的时间是五年。不守这三个条件就是普通的听众,守这三个条件就是他的学生,很难,非常难。但是真正得到好处,为什么?妄想没有了。5 B& \7 m. q8 u! i  ~/ }
  所以人家告诉我哪个法师在讲经,我的心死了,不敢去听,听了怎样?老师知道会把我开除,不敢去。所以五年当中,心真的定下来了,只听他一个人的。换句话说,听一个人的,路走一条;听两个人的,两条路;听三个人的,三条路;听多了,不晓得哪条路是对的,搞乱了。我以后学佛的时候真的得到他老人家的利益,我报他的恩,他给我五年,我遵守他这个原则十年,所以有这一点点成就。
* s& \9 ~( P: o0 d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2:47: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2:59:5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1 15:04:56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华严会上佛菩萨 南无法华会上佛菩萨 南无祇园会上佛菩萨 南无莲池海会佛菩萨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4-19 13:40:15 | 显示全部楼层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2 04:06 , Processed in 0.081340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