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w" M6 l2 f% E; ?6 u" i5 } O& {* ^2 Z. ~4 Z
●[阿弥陀经疏钞讲记·净公上人]阿弥陀经疏钞演义 第八十七集0 k( |+ {8 s" I5 q% e
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 (第八十七集) 1984/12
( |% Y+ `( S6 R" K* h/ k! R台湾景美华藏图书馆 档名:01-03-087+ `" V! v( g1 G1 {) R& @7 R
请看《阿弥陀经 疏钞演义会本》,第一四六页,玄义的第七大段:
8 t( [2 B) ]0 N: F: W5 a ◎【七、部类差别】
c* w3 I; b( t3 f$ H( ?' d 这一段里面又分三个小段:7 n$ y4 a8 ]9 ?$ x
【初明部。二明类。三非部非类。】/ t( o# j- s9 M* F
我们先看第一小段:5 z. ~7 w# h! K
◎【初、明部】: b) h8 D/ c8 C6 A5 J9 d
玄义【已知此经,宗趣冲深,未审当部等类,为有几种。初先明部者,部有二种:一谓大本,二谓此经。】9 Y* N9 B% v; s
这一段在研究《弥陀经》也是不能缺少的。佛在一生教学当中,讲这个法门,除了这部经之外,与这个法门完全相同的,这就叫同部。完全相同的,有哪些经典?不是完全相同,但是同一类的,都是说往生西方净土。同部,都是用持名的方法;用不同的,像《观无量寿佛经》用的是观想,还有用持咒、用其他方法的,但是都是求生西方净土的,这叫同类。还有不是同类也不是同部,是附带讲的,那个经典就更多了。附带讲的,劝我们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的,大概有一百多种。由此可知,释迦牟尼佛在四十九年教学之中,对於这个法门的重视,所以不断的宣扬。我们看注解:. v0 U7 B2 t$ [1 ]0 {
疏【部者,以是总归一部,而有详略。】( l' s' O3 {$ y, X
同是一部经,有的讲得详细一点,有的讲得简单一点。
1 T8 w- }1 ?# W! U* P& {/ | 疏【详为大本。】
/ i# l$ h8 Q! @ F$ j 『大本』就是《无量寿经》,讲得详细。* U Y8 L0 D# k) Z8 p
疏【略为此经。】4 b" K! A% p* W$ { ]* |
『此经』是《阿弥陀经 》,小本,文字少,讲得省略一点。( s& K$ r' [5 R6 z' `
疏【大本有六。】
# x+ T6 O8 o" n4 [* x 一共有六种。# e, s5 E* D, |+ z' S
疏【一名无量平等清净觉经,后汉支娄迦谶译。】
+ y9 j- W5 B! e# F/ _ 古译有十二种译本,现在传下来的只剩五种。
: j4 }- p3 _( X, x# z 疏【二名无量寿经,曹魏康僧铠译。三名阿弥陀经 ,与今经同名,吴支谦译。】
0 e# A! _2 O% y! {! D7 j6 S 『吴』是东吴,曹魏,都是三国时代。
0 M2 {& P8 G6 b 疏【四名无量寿庄严经,宋法贤译。】
2 ?* b: ?; W' ]3 e+ v/ H$ d) o1 L4 e5 a 这是赵宋,唐朝以后这个宋,赵匡胤做皇帝这个朝代。 [) Y0 C# u4 \4 Y+ I
疏【五出宝积第十八经,名无量寿如来会,元魏菩提流志译。】7 z; `) K0 f$ S# O0 M7 J) b8 y
《大宝积经》第十八部就是「无量寿如来会」,跟《无量寿经》的意思完全相同。『元魏』是南北朝时代,就是拓跋跬所建立的王朝。这五种是从梵文直接翻译的,是翻译的原本。& k$ E& z8 y7 m8 G
疏【六名佛说大阿弥陀经 ,宋龙舒居士王日休者。】
6 L( ]4 ?8 M/ o+ ^ 第六是会集本,宋朝王龙舒(王日休)居士会集的。龙舒,这是地名,现在的安徽舒城,称龙舒是后人对他的尊称。这位居士一生学佛,他的家庭环境很不错,中了进士以后就不做官了,功名是有了,但是不做官,家庭里面生活环境还不错,能过得去,就专修净土。他就把几种古时候译本,他是看到四种译本,《宝积经》他没有看到,把这四种译本会集重新编了一个本子,我们现在叫《大阿弥陀经 》,就是龙舒居士编的。这编的也不完全理想,后人对他的批评也很多,有人说他编这个经的时候,大概在中年,也就是说自己修行功夫还没成就的时候编的。《龙舒净土文》,那真正了不起,那是晚年写的,他自己往生是站著走的,预知时至,没有生病。可见得他往生的品位决定不低,是一个在家的居士,一生念阿弥陀佛。2 _" V) \4 {" t
疏【总取前之四译,参而会之。唯除宝积,彼所未及。】- p5 v- Y0 G3 u! ?
参考,把它会集。他只取四种做成会集本。 ?8 Y) {6 \2 w( R3 o. v7 U
疏【然上五译,互有异同。汉吴二译,四十八愿,止存其半,为二十四,其余文中,大同小异。】
. \* e- |: w8 A# @ 『汉』译就是《平等清净觉经》,『吴』译的就是《阿弥陀经 》。『四十八愿』,《平等清净觉经》跟支谦译的《阿弥陀经 》都是二十四愿;康僧铠、法贤所译的都是四十八愿。夏莲居居士的会集本,你把二十四愿展开一看,原来就是四十八愿。他有的一愿当中把两愿、三愿合在一起,实际上二十四跟四十八内容完全相同,只是条目开合不相同而已。所以夏莲居居士编的会集本比王龙舒编得好,比几种原来的译本都要好,真是取古译的精华所编辑的,编得非常好,我们现在用这个本子。7 U/ m/ {. a F0 h; F7 e
疏【王氏所会,较之五译,简易明显,流通今世,利益甚大。】
+ z c- W5 U' e" q4 g/ O3 @ 这是明朝莲池大师所见到的,可见得当时龙舒居士所编的《大阿弥陀经 》是很受人欢迎的本子。 y2 l% c) u, h% f
疏【但其不繇梵本,唯酌华文,未顺译法。】
0 b) {9 R8 x) c' n# n 他不是从梵文原本翻译的,只是把四种中文译本重新编辑而已。
% O; X: k6 u- {. z 疏【若以梵本重翻而成六译,即无议矣。】- P. r5 X/ C% ?. @. Q3 ?4 N' b
大家就不会议论他。
- e5 e# c! b; {: e+ l1 O 疏【故彼不言译而言校正也。】
6 i! t+ P+ o; q 王龙舒居士很谦虚,他不说他翻译,他说『校正』,把几种版本合起来校正。
3 S8 y: A' w! z 疏【又其中去取旧文,亦有未尽。】 s5 ^# e" S! i% w! I4 \- Q
这是一般对他的议论,换句话说,有些重要的东西漏掉了,这是很遗憾的。' A* S) \- b8 C) q4 m
疏【如三辈往生。】
" B' I+ E" m4 Q" Y! g 这是很重要的一段经文,讲三辈往生。
$ Z; E4 p% A4 R/ } B 疏【魏译。】+ r' o+ e/ o# U4 p) M( f2 Q$ `/ a
就是康僧铠的本子。
; V1 j6 [/ |; E# r( |1 y 疏【皆曰发菩提心。】
$ B1 E% a; N! j1 @ 往生西方极乐世界,发菩提心很重要。/ a1 w5 v- X# k) r$ k0 A
疏【而王氏唯中辈发菩提心,下曰不发,上竟不言,则高下失次。】
- V. U- i# A4 p# c 这是他美中不足之处。康僧铠的译本上统统要发菩提心,因为西方极乐世界是大乘佛法,不发菩提心与西方净土就不相应,所以发菩提心很重要。上品没有提到,文字漏掉了,中品有,下品里面他说不发,这是人家议论的地方,这叫『高下失次』。如果以不发菩提心为高,下品不发,超过中品,这就次序颠倒;如果发菩提心为高,上品含糊笼统没说,这也是叫人家疑惑的地方。
+ [ z" `4 v0 v) D+ [& C1 }% s 疏【且文中多善根,全在发菩提心,而三辈不同,同一发心,正往生要旨,乃反略之,故云未尽。】
- ^* c" r3 W- W2 }% D, u& R5 Z 这个意思,古人讲:虽尽美矣,但是未尽。不能做到尽善尽美,他这个本子有缺陷,这是很明显的一个例子。这给我们说明,三辈都是同一个发心,这是往生最重要的条件,一定要『发菩提心』。他把它省略是很遗憾的事情。% N) n) ^, I: N- u
疏【然今疏钞所引,义则兼收五译,语则多就王文。】1 U. w% k6 K/ `) n" Z&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