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法宝论·明贤法师]第二十五讲 总破他生》
- J- q1 S6 z l% l
) C8 v; r6 b; _5 M4 R; i8 A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 w( M f( t6 X" s: B6 |8 p8 \ 如果说诸法都是实有,有定性,那么先前有、后仍不灭(有),这就成为恒常;如果先前有、后来又没有,这就是断灭。由于二谛之中都不承认有自性存在,所以就避免了断见和常见。
3 k& I4 l1 G, g# l6 I, h* F) { 以前讨论过“极微”这个概念。其实小也是大,为何这样说?因为任何事物,如果有一个小的实体存在,众多的实体便凝聚成巨大的实体。就像微尘,承认微尘无法再分,地球就出来了——微尘多了,就是地球,就是器世间。所以,极微就是无边,就是广大。
# o# y& }( q5 N7 u 对于“极微”这个知见的判断,也要离开断见和常见二边。如果“极微”无法再分,就属于常见;如果“极微”无法再分,同时也可理解为断见。因为在不可再分的“极微”体性上,生出其他事物的因和后来被生出的果之间,如果“极微”本身仍旧没有任何形态的变化,第一因到第二因之间是常见,第二因到第三因之间是常见。但世间的发展往往不是平衡的,任何一个发展的链条中都会出现问题。如果这个发展的链条向另外一个链条进行转移,就会形成断见。断见和常见,只有在远离极微的实有,远离实有的总前提下才能不成为问题。
5 f# f: ]/ g2 _6 c 2.善成业果联络之功德8 ~9 P7 k& l7 A$ g) m7 u
分“无阿赖耶而已灭业生果之相”和“释妨难”两部分。+ y# ]! a, h7 m7 I) \6 Q
(1)无阿赖耶而已灭业生果之相" |1 I3 G/ b4 O2 Y
由业非以自性灭,故无赖耶亦能生,
( D* R6 z; f7 E# e* C8 J 有业虽灭经久时,当知犹能生自果。4 S' _# T9 b2 t/ n: J9 H
如见梦中所缘境,愚夫觉后犹生贪,
) Y+ G3 d& v: w- y. G1 l0 x 如是业灭无自性,从彼亦能有果生。) \- U( g* t; f* t; Z# D' h% N
执著于阿赖耶识存在的人认为,没有阿赖耶识便没有业的载体。此处,中观师提出另一种思路:7 K5 V& u, O# p4 F3 E+ U. c
没有阿赖耶识,没有种子大海,众生的业依然能向下延续。+ Y K$ m5 ] T* ]. O: b& }5 }' w
就是说,没有唯识宗三自性的理论,没有阿赖耶识、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从因到果的世间照样运行不变,“没有唯识宗地球也能转”。) ~$ {; n5 Y$ x1 Z
(2)释妨难
& l/ G5 K0 q$ A! ^+ c1 Z, m “释妨难”分为:“释异熟无穷难”和“释违阿赖耶有之教量”。
5 @2 S) D* k5 d& ]9 x* x ① 释异熟无穷难
' ?6 Q3 a% n& b6 Q “释异熟无穷难”分成:“二义用比喻说明”和“具比喻义生果相”。$ K. j5 W( u, t7 v
a。二义用比喻说明
2 A/ V s! i9 O 如境虽俱非有性,有翳唯见毛发相。0 l$ C4 N" P3 {0 q' x( D. s* S
b。具比喻义生果相
* Z, L- d3 |; q' y8 j0 @' \2 G “具比喻义生果相”又分成:“不生无穷异熟”和“不生错乱之果”。* ]. J$ c. H# o. W' D4 g
不生无穷异熟
$ g7 G0 o" x' E. @2 u7 D4 g5 a2 T “异熟”是“果报”的总称,与“异熟果”是两个词汇。“异熟果”是《俱舍论》谈的五种果中之一。因有不同的因,果有不同的果,“异熟果”是由“异熟因”感招的。就其性质来定义,“异熟果”指不在当生而在隔生成熟的果,如人这一生造的业,下辈子感受果报。异世成熟的果报称为“异熟果”。
: C4 {! }" X, ?2 H 而非见为余物相,当知已熟不更熟。
5 X2 g8 h) t+ r/ B* v 此处,中观师用有翳病的眼睛能看到毛发,但看不到龟毛、兔角的譬喻,来说明如果对世间不以他生和自生方式观察,会发现什么结果?世间无论是有明智所见,还是没有明智所见的人,都正常地、自然地发展,不会有“生了又生”的问题。一个果生完以后不会在同样的业力范围内生出同样的果实,不会错乱,不会“生了又生”,形成“无穷生”的错误。
- d9 D5 `3 x: ], E5 L 不生错乱之果+ @) I& T! H! M$ g) L. _$ m- q& k) H2 ^
故见苦果由黑业,乐果唯从善业生,
. V1 q/ K5 o7 K$ @( | 无善恶慧得解脱,亦遮思维诸业果。& I+ Y) f7 s% ]8 m, I
如果不用他生、自生的道理去限定世间的道理,世间的发展便自然恢复常规、常态,不会出现造善业得恶果,造恶业得善果的情况。世间现象遵循造善业得善果、造恶业得恶果的正常规律。这都是破除他生以后能产生的效应。) i! Z; g; s/ g c! b8 b6 q
依照小乘的理解,尤其《清净道论》,因和果都是实体。如果造了实体的业,那么,受果报是无法改变的。有很多业不通忏悔,这种恶业必然要遭受实体果报。这样实体的因生实体的果,即是他生关系。
" @0 ~0 J, q4 _9 k7 B7 ^# O 月称论师使用了更宏观、更符合空性正见的方式分析因果。他说,一定要将因果确定成为缘起生、无自体的生,才是合理的。这便是“无自性的因果联络”。破除他生,能成就因果联络的功德。因没有实体,果没有实体,而有功能在其中相续。这样的因果才是佛要建立的。
. [% c* G0 S; {' Q5 y8 p9 x7 Y) J ② 释违阿赖耶有之教量+ j6 E) o: Q" {/ ?
分成两部分“彼教示为不了义”与“彼等之喻”。7 t1 Z6 h* s. }! @
a. 彼教示为不了义
$ \% g; n9 Q" k. r 说有赖耶数取趣,及说唯有此诸蕴,& ~( t8 o# d) |2 {" ^8 y
此是为彼不能了,如上甚深义者说。" X0 d! L9 D% V; o& J
反驳者又提出妨难:“佛亲口说过,有阿赖耶识、数取趣、五蕴这些名相,你怎能违背佛亲自说过的教义呢?”- e" {/ h( m$ a; c4 ?9 }: Y7 ~. V' e
中观师解释佛说“阿赖耶识”这些名相的初衷:不能了解甚深义的人,佛暂时为他们说阿赖耶识、依他起性、遍计所执性。
9 {# [% b- N( t) t! e* c! o 学完中观以后,不要看见唯识宗的人就破。说话要小心,别见人就刀劈剑砍,摧枯拉朽。虽然有问题,但要知道别人的心理基础在哪里。如果没有接触过此种甚深智慧的学习和训练,很难不去找一个心理的依靠。
- y5 {; @$ @8 }2 f$ e- O5 W: M) f! @3 L, b 尤其关于“业”的问题。既然要承认业,必定要假设一个阿赖耶识的大海,不然,业往哪里装?既然装了业,从无始以前的“无明”到“识”产生,就总要有一个自己证明自己兴起现行的依据,必定要承认“自证分”和“依他起”。在这里,别人的问题可以原谅,自己的问题不能原谅。
% e: i+ ?' D- C% s; ]; q* {' e b. 彼等之喻 V6 h* f* E' v+ x; K
如佛虽离萨迦见,亦尝说我及我所,
& O! H, l# m: P! A8 l5 X6 T 如是诸法无自性,不了义经亦说有。/ S, D- u9 [! e( L5 k
“不了义经亦说有”,佛说了,这是“不了义”,直接指明了。! S. t3 k+ F& s$ R
我们学习过,知道不能再犯这个错误,将“不了义”当成“了义”,将“了义”当成“不了义”。这是我们学习之后必然有的能力。因此谈正见时,要依再无密意的“了义”,不能依还有密意的“不了义”,这是要遵循的规则。
8 P" l* K; x# r$ [; t& `/ g 诠释过佛说阿赖耶识的本意后,表格中“破他生”的“别破名言中有自性生”就结束了(表25-5 破他生——别破名言中有自性生纲要)。
* C# }: l( v" D5 L. Y
6 W# D, x- {$ r# n) @$ ?- U6 T8 ?1 g' q
# t+ b9 O2 B( Y: i! G9 D
5 R" d( }$ v: D+ h, 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