续-《善财童子参学报告(一) (第二集) 1998/5 香港九龙 档名:12-19-02》
6 L( g) D6 ?/ t, g6 T9 N6 s' i* |$ U) K; J5 @* _
摘自《净空法师善财童子参学报告》
: d; p* `- r/ z- m4 o3 }/ q$ V/ z 我们既然皈依三宝,发愿做弥陀的学生,我们的思想见解言行,一定要与这三个原则相应。这三个原则我们通常讲三宝,在《无量寿经》的经题上就具足,经题上有「清净平等觉」。「清净」是僧宝,「平等」是法宝,平等才是正知正见,「觉」是佛宝,觉而不迷,经题上具足三宝。同时这个经题又具足三学,三学是包括世尊对一切众生的教诲,这是三大类:戒学、定学、慧学;「清净」是戒学,「平等」是定学,「觉」是慧学,这个经题多圆满。这一部经就是解释经题,经题是这一部经的总题目,一篇文章的总题目,你才晓得这个经典的殊胜,经典的内容丰富不可思议。
5 E- i( D, J3 X; B
& `: l1 e) Q+ M" ? 一部《大方广佛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详细注解。清朝初年彭际清居士曾经说(彭居士要用现代的话来说是大佛学家,他是生长在富贵的家庭,也是少年得志。但是他的善根深厚,他没有作官,他去学佛。他的父亲是干隆皇帝的兵部尚书,要用现在的职位来讲是国防部长,他父亲是干隆的国防部长。他在二十岁弱冠的时候就考取进士,是富贵人家出身。但是他对於作官没兴趣,学佛兴趣可大了),他告诉我们,他说:《无量寿经》就是中本《华严》,小本《弥陀经》就是小本《华严》。他把《弥陀经》、《无量寿经》、《大方广佛华严经》看成同部,只是佛说的言语有广略不同,内容没有高下,是佛的细说、佛的略说,内容完全一样。后来的这些大德们,同意他的看法,肯定他的说法,《华严经》是《无量寿经》的注解。! ^& X) ?% A) T' z
* Q6 }- z7 {( Y 在《华严经》上圆圆满满的落实这三个修行的纲目,特别是在善财童子五十三参。五十三参前面三位善知识,在《八十华严》里面,德云比丘是善财童子去参访的第一位,第二位海云比丘,第三位妙住比丘,前面三位是三个出家人。全部《华严经》这五十三位善知识,出家人只有六个,其余统统是在家居士,男女老少,各行各业。, c, o( |1 v) U3 z, _; E$ ?- O, j* g
. ]3 I) M: u: ]* u) W
这三个人摆在前面代表什么?三宝,所以把三宝摆在前面。德云在《四十华严》里面,称为吉祥云比丘,吉祥就是德,梵文相同,翻译的不一样,代表佛宝。如果我们用这个方法来说,大家依旧听不懂,所以这是讲经的一个难处。我们照古人讲法,这三个代表三宝,可是现在的听众不得义,一定要把这个话换一换。德云比丘代表什么?代表我们怎样学佛,这个大家好懂。我要跟你讲的是他代表三宝的佛宝,你听不懂;教给你怎么样学佛,这一句话你就好懂了。海云比丘是教你怎么样研究经教,你好懂;我们打开佛经应该怎样去研究它,怎样去理解它,海云比丘教我们这一套。妙住比丘教我们怎样修行,这是出家人,出家人应该怎么样修行。当然出家人修行里面,很多原理原则在家人统统用得上。修行要以戒为先,妙住比丘教给善财童子的都是讲戒律,要从严持戒律去做起。
" l. s) u+ Q* W! Y ^! N
, B4 g& d) ^' o3 z4 @ 讲到严持戒律,诸位又听不懂了、又迷惑了。那应该怎么办?还得换成现代话,现代话持戒就是守法,说守法大家就好懂。佛教给我们许多的方法,我们要遵守,我们要守法。除了佛法之外,国家的法律要遵守,国家的宪法要遵守,每一个地方它有特别的法规要遵守。除明文的法律之外,还有没有文字的,即道德要遵守,风俗习惯要遵守。样样都能守法,我们在社会上跟大众相处就欢喜。国有国法,家有家规。; }/ j( l: L$ V
* F7 a( Z# \' O( ^8 t 所以佛讲的意思是广义,不是狭义。叫你持戒,你就想到五戒、十戒、比丘戒、菩萨戒。错了!那圈圈太小了,不起作用。佛讲的意思非常非常广大。特别像我们现在交通便捷,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到外国去旅游观光。你们第一次出国,我相信旅行团带队的人、导游的人,一定要把当地民情风俗习惯告诉大家,入境要随俗,要了解他们那个地方的文化背景、生活习惯、法律规章。你一定要懂,你到那个地方才能够守他们的法。入境要随俗,你跟当地人就能够和睦相处。所以妙住比丘教我们这些。
5 a0 a0 Y; V+ R$ U! ^( D* G* C+ O; O; o
在《华严经》里面,皈依三宝都落实在我们生活上,所以这个经非常非常好。我到这边来把这部经介绍给大家,我们时间很短,不能够介绍经文,不能按照经文一句一句的来讲,我讲大意,每一次有机缘来的时候,给诸位介绍一段大意。你把大意明白,你再去读经,看古人的注解,你就有味道,你就能看出味道。如果你不了解大意,古人注解注得是很好,可是我们依旧还是隔一层。就是讲三宝,我们讲「佛、法、僧」,真正能懂得意思的太少太少了!六祖能大师把它变一变,「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我们就容易懂得多。可是要怎样才叫做觉?怎样才叫做正?怎样才叫做净?那就是五十三参这三位善知识所说的、所表演的,那就更清楚、更明白了。
2 d$ S/ B# B5 d! y! X: p% K! B% ]$ @2 S/ P5 R
善财童子接下去第四位参访的就是一个在家居士,弥伽长者。这位居士是干什么的?用现代的话说,从事於社会教育,非常热心於社会教育的一个工作者。我们说这个话大家好懂,你要拿经文里头经句子来念,也没人懂。你看他如何从事於社会教学的工作,能把诸佛如来最殊胜、最圆满的教学,他来推广,他来劝导社会大众,热心从事於社会教育工作者。我们从这些角度去看,你就把经都看活了,不是死的。然后我们读了之后,立刻就管用,立刻就学到。现代人讲现实,那佛法是最现实的,没有任何一法比佛法来得更现实,学了马上就有用处,学了立刻就得好处。所以修学的总纲领是三宝、三学,用三学的手段达到「觉、正、净」的目的,这是佛法教学的总纲领、总原则,我们一定要明了、要掌握到。4 \5 w1 Z, T5 Z8 N# W2 V
+ v, \# O. G" h" m
三皈不能皈错了,一错就错到底了。错了,刚才我讲,麻烦就大了!我过去因为每一次在国外讲演,时间都很短促,要求皈依的人数很多,细细的来讲解没有时间,所以我就专门做了一个录音带。我在新加坡借他们广播公司的录音室,录了一个录音带;另外有一次是在澳洲黄金海岸,也是有几十个同修求授皈依,我给他详细讲过一遍,那里留的有录像带,有这两套资料。两次讲演内容不一样,在新加坡第一次讲的,是正规跟诸位讲解说明「觉、正、净」;而在黄金海岸所讲的,是这一次的补充,如何将「觉、正、净」落实在生活上,落实在工作应酬上。所以这两份资料,诸位同修都必须要听,要明了、要了解,然后你来做这个形式,那就很有意义,你是真的皈依,那不是假的,不是冒充的。3 G. {, ]3 n' M# k
" J3 D8 d9 I6 M. j" z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