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网络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查看: 924|回复: 5

[佛教与教育]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菲律宾大乘信愿寺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5-12-1 19:44:2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J: w' q3 M/ e/ k

4 a& i% b- |# _9 o+ }0 `2 U/ {●[佛教与教育]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菲律宾大乘信愿寺-传印); a$ b! p6 x6 }( C) S8 q
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 ) f3 [! z' l# ~  M* m

& A! S7 ~  B! |7 c0 x7 T4 v1 G9 b传印
: C/ |0 b. P5 v  o
/ ]3 C0 J( C1 r0 p0 t3 N    前言8 a. I% Y2 S: a/ `
    有史以来,不论东西方,宗教信仰与人类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作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的佛教,在科技信息发展迅速,能源物资逐渐短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经济商贸步向一体化的今日世界,佛教对今日世界出现的各种问题,应怎样发挥其影响力,如何以其独特的教义与修持方法,透过各种教育途径,为今日人类所面临的空前危机作出贡献,这是我们当今佛教徒所面对的课题与挑战。
1 `/ \+ H; s$ g% D& b) b  N    佛教教育的特色4 o5 o) d6 Q  Q4 L& {& E
    (一)佛教是宗教并超越宗教
# e7 I: l, u. x1 K0 G    佛教被称为宗教,因佛教与一般宗教一样有教义主张,有信奉对象,有教团组织,有崇拜修持仪式。
/ e! @- F4 W" r/ Z* n- K' X# j    但是,佛教“缘起性空”的根本教义,否定万能宇宙创造者的存在,否定神力命运主宰者的存在。认为,每个人可藉自觉、自修而改善人生,不是依赖神力,敬畏神力而得改善。佛教认为:透过内省觉悟与修行体验互相印证,循环推动而获得学识智慧,在不断学习、实践中改善人生。+ W! j) K  E: @8 k. }$ U
    (二)佛教含哲学亦符合科学% j  k2 p2 o. c- K. `
    佛教的教理博大精深,有关于宇宙缘起的本体论,业力轮回的生命论,行为因果自负的人生观,促进生命净化的各种理论及修持方法,是一门可以实践、有益身心修养的哲学。5 u% U7 }* ~6 H6 e
    佛教的基本理论是合乎科学的,例如:无际无边的宇宙观,现象界万物息息相关、相辅相成的因果观,自然界不断地成、住、坏、空变迁,动物界生、老、病、死的循环现象,人类心理上、行为上的发展历程的阐述,都与科学所论互相吻合。可以说:佛教是一门符合科学、可补科学不足的人文教育。, `' H! H5 p- g9 i
    (三)佛教是知行并重、悲智双运的自觉教育' U4 O( H* w* @9 O: _" V
    人类文明进步是建立在知识的不断探研和实践经验的相互结合。佛教的修学过程是:由信仰进而理解,由理解而加强信心,然后付诸实践,在实践体验中获得证悟。3 Q, V3 X, T. W) Y5 O
    佛教的信仰是建立在内心的反省、自觉,行为的自律,由内心良知的自觉,展现出端正善良的品德,由此缔造出善良无争,互惠有序的和谐社会。. T4 t6 `* [7 P
    佛教特别推崇中道主义,严防思想偏激、行为极端。讲究信仰与理解并重、理论与实践兼顾、情感(慈悲爱心)与理智(自觉自律)交融。以理性的态度探求智慧,不断改善人生,创造文明。以感性的爱心做好人际关系,造就社会长远的和谐。
- e7 q5 l; O) O    宗教的使命
6 ]$ D  X. A( K' c' H3 M    古代民智未开,原始宗教信仰产生于对自然界的恐惧及对生命界的迷惘。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教义渐渐充实,教化逐步扩大。高级的宗教都具备哲理思维,并且重视人格修养。  X1 }  z- ]" k) m: `
    以佛教的角度来看,宗教具有下列数种功能:
# H! f  U5 W' X0 A! i2 M7 E    1.依自觉、内省探索真理,创造精神文明。$ @: }9 e4 S; A. Z( y; |
    2.建立正确的观念,启发人性善良的心胸,提升人格、品行的修养。0 @! g5 r. @: i8 H- f- Q
    3.藉宗教信仰增强生命力,克服困苦,渡过难关。
4 Q7 \% w# T' \1 ]& z! l    4.让过错者、犯罪者获得悔改重生机会。( |/ Y/ f2 V3 @, I
    5.关心苦难者,对弱势群体给予帮助。3 Q+ s0 r  {2 b5 T: D5 V4 V
    6.以心灵辅导,协助失意者恢复信心。
6 \- [" p$ N# N! P; e: H. |0 Q    综观世界三大宗教在历史上对人类的影响,西欧耶教曾经集宗教、政治、教育三大权力于一身,形成中古欧洲思想、学术、科学的黑暗时期,直至文艺复兴,政教分离,文明发展才重现曙光。
9 E. z/ C* h! r% `7 ^% f1 s% a- [    佛教创始者释迦牟尼,舍王位而出家修道,以少欲知足的环保生活自修,以自觉、反省创造精神文明,以平等,慈悲发挥人性光辉。佛教以柔性的言教、身教感化世人,所以自创教以来,从未因宗教问题而发生战争。6 m0 M% f$ w! ^( F: z) b1 b
    本人觉得,宗教家应认清自己的岗位与责任,宗教家关心国家,但不参与政治。在政治、宗教、教育三系统中,我认为:佛教徒应本着佛教的精神,透过教育、文化、慈善、民俗活动等管道,善导时代思潮,扶正社会风气,为缔造和谐幸福的社会贡献力量。
4 K% W0 m5 q$ U7 R    佛教教育的机遇
0 O' \3 V' k6 j, A+ x! _    (一)思想开放、佛教再创光辉- q. h) C- Z! K3 ]
    宗教本身就是一种古老的文化,在文明的发展过程中,它具有引带潮流求真理、做善事、重修养的积极进取一面,但是,也有它保守、固执、消极的一面。所以,在文明的演进中应去芜存精,留取精华,舍去糟粕,才能做好文化的传承工作。$ Q' e7 n# W9 s( {1 {! T5 y5 c
    就佛教而言,它发源于印度,成熟并光大于中国,与中国的儒、道文化融合,形成了博大精深、内容丰富、自成体系的汉传佛教。今日思想开放,学术空前自由,讯息通达无碍,在此百花齐放,千家争鸣的大时代中,汉传佛教与同根同源、因地理、民俗而发展互异的南传、藏传佛教,欣喜相逢,亲切交流。若能结合南传、藏传佛教,凭籍佛教哲理的特色与佛法修持的宗教体验,以崭新的姿势,迎接来自世界各地精彩多元的文化,彼此交流,互补长短,必能为世界文明的进展再上层楼。# f3 M  |9 \! N! O4 E6 \; a$ U
    (二)中国富强、汉传佛教面向世界
. a  {# M$ }) d    历来优秀的文化或宗教,要有强大的国力作支持才能成为强势文化,才能顺利迈向世界推广海外。
: Q2 }4 V8 P. L& n5 b, j/ Q4 t; n  ?    中国的崛起,对国际事务的影响日增。这对成熟于中国本土的汉传佛教,可说是一个机遇。2006年和这次2008年在中国举办的世界佛教论坛,为世界各地佛教徒提供了宝贵的平台,大家以坦诚、开放的心怀,透过交流,无论在教义的探讨、教团的联谊、播教的心得、对信徒的教育、对社会的服务方方面面,提供意见,交流经验,建立联系合作管道,希望汇集各地佛教精英的力量,为社会的和谐,为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
7 s5 Y8 R* O1 e$ E: S0 X    (三)时代危机、奉献辅助化导力量
* s3 ^, F  a, [1 h' }. O    当今社会变动转型,环境染污严重,产生两大危机:
) L$ S+ y/ H4 d( @: i# Q  j    (1)心理危机:从质朴单纯的农业社会步向复杂多变的工业、商贸社会,在转型过程中,遭遇到许多前所未有的困惑。紧张的都市生活、沉重的工作压力、瞬息万变的工贸商机与财经市场,存强汰弱,分秒必争,令人焦虑不安,情绪失控。宗教的功用就是提供人类心灵的慰藉、思维矛盾的化解,情绪波动的舒缓。佛教对人生的烦恼及心灵的困惑,有其一套圆善的哲理及修持方法,运用佛教的哲理,推介佛教的修持方法以消除现代人的心理危机,是今日佛教徒的时代任务。
# ]" I$ O+ v" a! O5 Y! r2 ^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1 19:46:33 | 显示全部楼层
续-《●[佛教与教育]佛教教育的机遇与挑战(菲律宾大乘信愿寺-传印)》+ j0 ]4 w. M$ v2 G

- Y7 a2 s0 G8 Y! U4 V- Y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6 r; {3 C* t3 m" `0 M8 L& g
    (2)环境危机:科学的进步给人类提供莫大的方便,物质的昌盛给人们带来舒适的生活。但也给人类带来难以挽救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面对这严峻的世纪危机,全人类值得深思反省,全世界的政治俊杰、科学精英都在为我们人类共同、唯一的家园环境恶化的问题,同心协力共谋对策。7 T2 K9 f2 I7 e2 [, u+ k/ P, y+ g1 a
    少欲、知足、惜福是佛教的根本教义,佛教徒简朴的生活极符合今日所提倡的环保精神。大乘佛教有“情与无情同圆种智”的观念。有情的动物世界与无情的自然世界,其本质是平等的,二者应互相尊重,和谐共存。% n6 X3 ^8 `; S! P" _5 O
    人类为了改善物质生活,毫无节制地向大自然肆意开取,伐木、采矿、钻油……,结果严重破坏生态,危害人类文明的长远发展,对未来后代的祸害难以估价。
8 D  x: ~; q& G7 n# H    道家老子的摒除机智、崇尚自然的思想,有反科学的意味。这与佛教有情(动物生灵界)无情(物质自然界)本质平等的观念,二者皆有控制物欲、返归自然、重视生态平衡的理念。这种理念有助于今日环保的推行。
% }5 R5 w& H1 Z5 x    佛教教育的挑战
! R6 a8 B6 `$ O0 Y( I# q2 d    既有机遇,必然要面对挑战。悠久古老的佛教有上述各种机遇,将面临下列各种挑战:$ M2 h4 b0 |  r4 G# Y' d# X
    (一)思维的改变:佛经对众生三世(过去、现在、未来)业报轮回有详尽的论述。但今日佛教、要注重现在的把握,现世人生的改善。虽保持传统行仪,更注重实质行动。切实在人间依佛法修持,缔造人间净土。0 J$ T- G$ |9 S5 d/ c/ t+ @0 S
    (二)人才的吸取与培育:面对新时代,各行各业彭勃发展,佛教的传布人才与管理人才,远远不足以应付社会迅速发展的需求。僧人的学养素质与佛教对社会的影响力是对等的,尤其在学术、文化、教育高层次的互动,更需要学有专长的人才。所以,培育人才与提高僧人的学养为当务之急。
& [9 U  j3 K+ f, o: u    (三)制度的建立与组织的加强:佛教向来注重主观的内省,重视个体的自发,所以客观制度与组织的迠立相对薄弱。传统的丛林制度仅适合僧人自修,难以发挥播教的力量。主动而有系统、有效率的传教弘法工作,必须有完善的制度与健全的组织为后盾。制度的迠立与组织的加强是推行佛教教育的一大挑战。9 R3 N! p3 H9 K1 D% {1 |$ a+ K
    结语) t  m0 g) ]" z
    清净的世界、福乐的人生是佛教的理想。也是全人类所追求的目标。科技、工业发展既已成为人类历史不可逆转的必然趋势,为珍惜地球有限的资源和保护自然生态,如何有节制的开取能源、如何把污染破坏降至最低,各先进国家正密切关注,研讨各项环保方案,分阶段实施。社会各阶层也群起响应。佛教徒不仅支持环保,更要主动地负起心灵环保的任务。佛教既拥有殊胜的教义,应运用各种教育途径,把握机遇,面对挑战,发挥佛教济世利民的宗教精神,为解救今日人类的危机作出实质的奉献。
, o/ z! a& }: d2 J: f(作者系菲律宾大乘信愿寺住持)
. |: N4 z3 o! V8 }6 K! h5 e" X7 D1 ]& G
, G. |; Q8 ?6 \' V" g  W$ ]' k

& A, E# l* W% {9 d3 Q4 i3 S7 G0 A0 R$ R

  M0 ~4 V  k/ z1 x
% n2 e* R1 K  H3 T1 y% ~% x/ w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5-12-4 13:17:55 | 显示全部楼层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妙法莲华经 南无妙法莲华经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4 19:28:13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云:
0 G- {! q# o( E. `. r* Q尔时大势至说偈言。: C8 ?: l( `) i5 L
8 @4 i( `+ m3 @+ o+ x
我从初发心    随二尊不离    今闻昔因缘! B  x9 L$ x1 E
能知缘不已    我动一足时    三恶离苦恼: p" x! t' ]! ~( b
若生净土时    授手迎西方
" \4 b6 A, |. o6 t- p  H- l: `  c9 t7 z$ p* v
上文【二尊】指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如来。
" Q9 D' b$ X, N" J+ J& X3 J  k5 ~: F
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发表于 2015-12-24 19: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真诚 清静 平等 正觉 慈悲) O7 t; M: U3 a. [4 Z' G; W- v% P
看破 放下 自在 随缘 念佛
$ j; H2 ]% C" M: e! z
; h3 `7 }- B1 V( M' L- P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楼主| 发表于 2016-1-11 13:01:42 | 显示全部楼层
《观世音菩萨往生净土本缘经》云:  S: V5 i: w( f1 J8 X
尔时大势至说偈言。
; @+ j  }4 a% m7 A2 L, x" f# \
' q$ l) L: b! d6 o; L我从初发心    随二尊不离    今闻昔因缘
: ~4 F) b* \1 W3 m) G" L! ]+ J能知缘不已    我动一足时    三恶离苦恼
% R4 w* G* Z, q9 j3 [2 w* D7 h若生净土时    授手迎西方' \6 h% A' h2 u$ ~4 F% q5 E

0 k' \* C! ?4 W3 v6 X2 s2 Y5 a, V上文【二尊】指释迦牟尼如来、阿弥陀如来。& U. ?; V' E9 R' f

7 b3 i! e% }1 K& n" K南无阿弥陀佛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Archiver|佛教网络

GMT+8, 2025-1-11 18:09 , Processed in 0.088552 second(s), 1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Copyright © 2001-2020, Tencent Cloud.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