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5 Z5 I* a6 L: g! _
! O2 @/ y" ]! W) L) L0 b) d x●[净公上人说故事]净公上人说故事(二) 贰 在家篇
9 _0 g# ?* {. V, q/ J. x贰、在家篇
, C- D2 @1 F; j+ J: n1 g: }! ~一、没有中将的命( a5 b9 x2 P) s* Z$ _" }
在早年,有一位做军官的朋友告诉我一件事情,他有另外一个朋友,当时是少将,将要升中将了。此事,总统已经批准,但是命令还没有下达,这个消息已经走漏了。他这个朋友很高兴,请了一些老朋友吃饭庆贺,在吃饭的时候,大概酒喝多了就死在餐桌上了,这就是他只有少将的命,没有中将的命,所以,中将就把他压死了,这是没福。真的是‘一饮一啄,莫非前定’,丝毫都不能勉强。& |2 l& A$ m; d4 {# ?. |+ }# ?1 i
所以,不论用什么样的手段去争来的,那些手段都是造罪业,而所得来的还是命里所有的,冤枉不冤枉!《了凡四训》将这些道理与事实真相,讲得非常透彻。所以,古人言:‘君子乐得作君子,小人冤枉作小人。’这就是说明因缘果报的事实真相,你真正通达了,心里没有一丝毫的妄求,心永远是定的,永远是清净的,永远是慈悲的,这是积福积德。(节录自‘挽救社会人心系列’24-12)# y4 M1 m. Q0 X3 ]# R) `
二、惜福" h6 j# B. U: k+ |3 i9 {6 Q F
我的老师李炳南老居士,九十五岁都不需要人照顾,自己烧饭,自己洗衣服。最后的两年,两次饮食中毒,饮食中毒是他的慈悲心,人家供养东西给他吃,他知道那些东西不干净,但是别人是诚心供养,他也就当面吃给他看,让他生欢喜心。他吃的时候,这些东西已经变味了,而他是一位医生,回去之后用解药就化解了。第一次化解了,过了几个月又遇到一次,他还是这样表演,回去再化解时,毒已经扩散来不及了,这一次吃了亏。这样一病倒,病了几个月,体力衰了,毕竟是九十七岁的老人!
7 y4 P3 @" Q" o从那时起,我到台中去看过他几次,每一次看他时,他都特别叮咛嘱咐我,不要上馆子吃东西,吃东西要小心。我在台中十年,常常跟老师在一起,接受别人的邀请,我都是坐在他旁边,那个菜变了味道,他就用手碰碰我,这个菜不要吃。所以,我们要懂得卫生,通情达理,而不是说要惜福,结果惜福搞得自己一身病就错了。东西的味道变了,就不能吃了; 如果你吃了生病,生病需要别人照顾,那就不是培福,那是享福,福不好享。因此,吃的东西不能放太久,自己要是吃不完,要赶紧送给别人,不能将东西放坏了,不能吃了,再去送给别人,那你不是害人!(节录自《华严经》12-17-0612)* F& N: B Z: h
三、修六和敬8 z* u/ J7 z- }2 j) t% O6 X
在三十年前,有一位赵茂林老居士,他在台湾佛教界很有名望。有一天他在‘功德林素食馆’请我吃饭,他向我提出问题说:‘净公上人,今天我请你吃饭,你知道是什么意思吗?’0 Z+ ?3 S- r$ K" E
我说:‘不知道。’( |9 n* t- O& |) p. a
他说:‘我有一个重要问题要向你请教。’: ?% P# `$ j% O$ G3 }
我说:‘什么问题?’: x' U. h; v4 |! w& \
他说:‘五逆罪是否堕阿鼻地狱?’
- _/ h1 R5 m. _- j我说:‘没错!’
" Y- U0 r# a" q他说:‘五逆罪中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都不容易犯,但破和合僧这一条犯的人很多,怎么办?’- J. Z4 Y, d% B6 x5 \8 U; @& R
我听他讲这一句话,我说:‘好好吃饭,不必把这件事情放在心上。’
1 q) e1 `6 p2 ^# z( B9 z' x他说:‘为什么?’
# @, ~0 q3 d6 I w( k, v我说:‘你好好想想,你这一生当中在哪里遇过和合僧?’他想一想就笑起来了。! ] _5 S3 Q" k$ s9 J
佛门道场若有四个人以上都修六和敬,才称为僧团,如果有人破坏这个僧团,就要堕阿鼻地狱。但是现在哪一个寺庙的出家人真正遵守‘六和敬’? 我告诉他,我这一生当中也走了很多地方,我没有看见一个六和僧团。他这才恍然觉悟!修六和敬,真难!(节录自《阿难问事佛吉凶经》15-14-20)
) L- `3 L. h5 @0 Z, [8 s+ e4 D四、一家人生死自在9 `) M0 p, W+ ?4 `, ?2 k$ @
佛菩萨的示现,在中国历代典籍里记载不少,无论是应化出家,或是在家居士身分,或是宰官身分,都为我们做了非常好的榜样。唐朝的庞蕴居士是一位大富长者,一家人修行证果,这是在家菩萨为我们示现的,他学佛‘见理智成’,即禅宗讲的明心见性。他把家里的财物装在一条船上,船划到长江中心,把船打破,让它沉到江心,统统都不要了,他这个举动,实在是留一句话给后人。
" }; q) K1 s' J( z* S F; a& @当时人问他:‘庞先生,你这些财物虽然不要了,何以不拿去救济贫苦?’/ d, N: v, x. p/ S m8 W
他说:‘多事不如少事,少事不如无事。’几个人懂得无事的好处?
4 v! _! r3 T `, \他以后的生活怎么办?每天编草鞋卖几文钱,没有丝毫牵挂、累赘,得大自在。所以,有钱是累赘,还要想著钱怎么用,这多麻烦、多操心!他教我们这一套,就是在特别提醒我们,身心没有一丝毫负担,生死自在。* C3 d8 D- K( Z! W; h; U' e5 A
他想走了也不说出来,跟他女儿讲:‘你去看看现在是什么时辰?’那时没有钟表,所以要看太阳估计是什么时辰。9 P R& Y/ v: g: k2 P
他的女儿知道父亲想往生了,就在外面张望了一下,回来告诉他:‘还早!’而女儿自己在外面站著往生了。2 S; p& k* b, y4 b7 s& \
庞居士看到说:‘这个丫头害我要晚几天走,还要给你料理后事。’& T: z4 b3 T+ q2 P1 {. k1 Q
所以,女儿聪明知道父亲要走了,她就先走,这为我们说明,放下之后,果报如是,得大自在,这样的人是真正信佛,完全回归到自然,完全回归到自性。这些当然都不是普通人,而是菩萨再来的,不用言教,而为我们表演一家人生死自在,说去就去,一点挂碍都没有。(节录自《华严经》12-17-0322,0807)7 J, S6 h/ }/ m2 e! I- }! k1 |
五、看藏经往生
9 a) }" g! {/ \; ~ e净土法门实在是难信,不但初学的人难信,有些出家久修的高僧大德也难信,甚至于许多事实摆在面前还是难信,这是真的难!
, O0 N' k+ |. `; e: }* }" D6 Y有一次我在香港讲经,讲经的场所是‘中华佛教图书馆’,这个图书馆是天台宗近代祖师倓虚老法师创办的。倓老已经过世了,现在的馆长是畅怀法师,他是一位很好的修行人,但是,他跟我说他不太相信净土,所以,他几十年的修学并没有著力在净土法门上。
9 a: }. B N4 P; Y1 ~2 x8 ]他住的精舍里面供的是释迦牟尼佛、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没有西方三圣。后来他生病了,就临时找一张西方三圣纸画的像,贴在佛龛的前面。何以到临危之时,他相信净土法门了?他告诉我一个故事,有一位老居士八十多岁,到图书馆来借经书看,大概家离图书馆不远,每一次都走路来,并带一支手杖,这一次他借了一本藏经,并跟畅怀法师说在一个月以后的某天,请他派人去取,因为他要走了,就说了这么一句话。
& X! L2 `+ n' v9 Z8 q到那一天,图书馆派一个人到他家里去取藏经,去的时候看到他正在看书,他说:‘你来的这么早!’ A7 M/ Q6 S/ Y1 X
那个人说:‘你说今天来取藏经。’7 n% |( }6 M$ X; l, e v( y
他说:‘我是说今天,但没有叫你这么早来,我还要看。’/ C5 w' p+ U: c0 v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