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_' [- P+ ~6 R/ K }$ x& S, s
「放生」典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内地,西藏亦然,也流传于日本和邻近的韩国与' x9 H) _" Q5 T0 f. ?, z* \+ E: g
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所谓「吃它半& J9 X' v6 |$ z
斤,还它八两」;如果能够既戒杀又放生,当然功德倍增,此等感应灵验的事例。史不绝书。7 T; Y$ a/ A$ S+ s5 L0 i7 O
! O5 P: i* N6 u4 \如一九七四年越南沦陷于共产政权之后,向外流亡的难民一波接著一波,其遭遇有幸与
. t& Q, c, m- q不幸。有的未及逃出越南境内,又被抓了回去;有的在海上漂流,葬身鱼腹;有的虽然逃出2 N' ^7 p% Q1 O! y
越南,但无收容之所,甚至被遣送回去。不过,根据逃亡成功的难民所述的经验,如果达不
8 a3 a8 O% T k( i) q" {+ W成逃出越南的目的,可以请国外亲戚或难民自己买鸟或鱼类放生,只要一次或两次就会见效,6 A( M1 |% H7 n" }7 x
顺利成行。
h5 j& p# @7 }2 _" U, A) L
8 }( B% x$ @5 e在《杂宝藏经》卷四记载:有一沙弥的师父见他七日之内寿命将终,要沙弥返回俗家,
' N" e: W" m2 M七天之后再来,但没有说明原因。他在返家的路上,看到一处池塘缺口,池水灌入池边的蚁8 p3 [6 v) \) m/ U6 T7 @3 y6 Z8 d' ?
/ ?0 {# s3 F% C1 _, D6 Q+ j, s' i* H) ~ v
巢,众蚁慌张夺路逃生。但是蚂蚁逃生的速度那有池塘缺堤那么快速?眼看无数蚂蚁即将淹 t' i! Z. G0 ?! g$ m
死,沙弥就用自己的袈裟包上土,把池塘缺口堵住,救活了所有的蚂蚁。过了七天,沙弥在. y3 x0 s$ ?! ]6 s" K/ ?; V% x
俗家玩得无聊,又回到他师父跟前。师父一见,觉得惊奇,问他这几天之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1 U4 e+ C9 r' S8 v& _9 L; d$ R3 H事,沙弥以为师父说他犯了戒做了坏事,非常恐惧,答说什么也没做。师父是罗汉,即用天
1 ~2 g4 D: E1 X6 h眼观察,知他是做了一件小小的好事,那就是救起被淹的蚂蚁。后来这位沙弥转夭为寿,得8 q; m8 g- u* k: a; c
以长命终老。
% G% {7 \$ r& F( }# i2 B+ M5 E+ t$ a( r$ s
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
% Q1 j0 \3 w3 M. M1 J% e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 f6 m+ z5 e7 M) ?' E
道众生皆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
7 N: j8 R- |, a( M/ M* \1 | ]/ o, N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世人见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1 A9 C/ Z) s' U# S O
萨戒,救度众生。」; A7 `2 N! {# T+ t; x+ y' B
N- n9 p M- D: S另一部《金光明经》卷四〈流水长者子品〉,也提到有关释迦世尊往昔行菩萨道的一段9 \. |$ i1 D% W/ V& p
记载:当时世尊名叫流水长者子,有一天他经过一个很大的池沼,时逢天旱,而且有人为了! v% A6 U1 B8 U1 Q2 I
捕鱼,把上游悬崖处的水源堵塞,使得池中水位急速下降。长者子眼见上万大小鱼类濒临死+ W) J+ \3 Z2 B: u8 N
亡边缘,又无法从其上游决堤引水,于是为了救活鱼群,不得已向当时国王请求派二十只大
6 {1 G( Y, j' t, W$ T9 ^ a! R象,用皮囊盛水运到池中,直到池水满足,并且饲以食料,方才救活这些鱼群。
+ Q, `$ g% s. I) W9 O& R5 b
1 E' [1 s2 n' r% ~/ P \1 q: \《梵网戒经》是放生的理论依据,《金光明经》则是开设放生池的依据,其他大乘经如/ ]4 Y1 p$ C* B+ Q/ z2 H" l
《六度集经》卷三,有赎鳖的放生记载,而另外玄奘三藏《大唐西域记》卷九,也讲到雁塔
8 d9 _+ z1 s f" a9 M* s的故事。如传说在中印度摩揭陀国有一个小乘的寺院,住著若干小乘比丘,他们本来不禁三
% [! {7 t- Y4 L" a* U# c" q种净肉;所谓三种净肉,是指不见为己杀、不闻为己杀、不疑为己杀的肉类。有一天,一位8 T: f6 @: `. `! G& ]+ }) B
比丘没有得到肉,正好有一群雁从天空飞过,他就向雁群祷告说:「今日有僧缺供,大菩萨
$ e; I( X3 [( r你应该知道时间了。」雁群应声自动堕地而死。比丘本来不信大乘,不相信雁是菩萨,所以6 E8 e$ `/ j1 r% L6 O. T6 H
用戏言来调侃大乘,想不到那一群雁就是菩萨显现而来感化他们的。小乘比丘惭愧不已,互7 r6 s! V' _5 V" m
相传告:「这是菩萨,何人敢吃?从今以后,应依大乘,不再食三种净肉。」并且建塔营葬雁
: W! c1 V$ s/ t; P9 t' {, L体。2 Y6 k: f d6 _$ v! k$ o: p4 w
' e8 I& J, o, K. @& I0 n
可见,放生是从戒杀而衍生的,也可以说,戒杀的进一步必定是放生。戒杀仅是止恶,, N' x" Y; h( b' A7 z" C
是消极的善行,放生救生才是积极的善行;如果仅仅止恶而不行善,不是大乘佛法的精神。1 l0 V5 U; {) Q$ \8 o" v& e+ d
因此在中国,从北齐萧梁以来,便提倡断肉食、不杀生;且放生的风气也从此渐渐展开,从* a# O6 n/ [- F& b, x
朝廷以至民间,由僧众而至俗人,都以素食为尚。而历代政府为了表示推行仁政,年有数日
) ^* j: |! j/ I也定期禁屠;而从中央以至地方,或者为了祈雨禳灾,也都有放生禁屠之举。如梁武帝就曾
w; @! m( Z+ c$ v" k9 S下诏禁止屠杀生命以祭祀宗庙;梁代慧集比丘,自燃两臂游历诸州,以乞化所得赎生放生;* E$ y! n0 J# x1 C. y& c' z
隋天台智顗大师发起开筑放生池,为被放的鱼类讲《金光明经》和《法华经》,又购买各类
9 c# w- a3 q) i7 h: l0 }粮食饲予鱼鳖;陈宣帝时,敕国子祭酒徐孝克撰写《天台山修禅寺智顗禅师放生碑文》,这
% P% K# s0 Z' U, N是中国有放生池及放生会记载的开始。此后由唐至宋及明,无不盛行放生。如唐肃宗时,刺6 v) }$ g: N. ~' M1 g8 S
史颜真卿撰有,天下放生池碑铭并序》。宋朝的遵式及知礼两位大师,也极力提倡放生。
$ z2 R5 G! G2 W# c! C
/ }+ L( v% p- P: }明末莲池大师云栖祩宏是历代高僧之中提倡放生最积极的一位。他在《竹窗随笔》中有
) E f( n9 T. y2 s: z〈如来不救杀业〉、〈食肉〉、〈斋素〉等文;又在《竹窗二笔》中,写有〈衣帛食肉〉、〈戒杀, n5 H! Y$ v7 l& m1 L
延寿〉、〈放生池〉、〈医戒杀生〉、〈因病食肉〉等篇;在《竹窗三笔》中,也有〈杀生人世大' O8 i: e* n; E( `
恶〉、〈杀生非人所为〉、〈人不宜食众生肉〉等文,鼓励戒杀放生。除了素食的文字之外,他
: T. E# e. y' Y' u* v也写了〈放生仪〉及〈戒杀放生文〉,以备大众于放生时,对所用仪式有所依准。在现代人! a1 v- h% q) X* Q$ O2 n
中,有弘一大师书、丰子恺画的《护生画集》计六册;另有一位蔡念生运辰居士,一生提倡
9 S! s0 R a' \$ W- v( @戒杀放生,他编集了历代有关动物也有灵性和感应的故事,成为一书,名为《物犹如是》。
% F6 i" S! V, a( Q* E+ M* V4 m
! K( s5 d" A7 V; u( i9 ^不过,现代社会科技进步,人口密度膨胀,生活空间缩小,要想求得一个绝对安全可靠3 n( a0 s) \2 \9 Z* m- R' `, h0 B/ B
的放生池和放生区域,是相当困难的。其难处除了渔、猎的网捕射杀与打捞之外,也有自然
4 A# l7 S0 v' D3 X/ |$ c0 \! B1 x- E. _- U5 j- Z, }6 I, A
$ s& H; O1 y: y' ~$ C5 U环境的限制。如今日的台湾与美国,只有野生动物保护区。此外,有人基于爱心或保护自然/ R' T/ _- S. z; \4 x# v
环境的立场,劝导社会大众不要乱捕滥杀,以免破坏生物互相生克的自然协调,也是为了挽8 j2 O. ^7 D' n) f' ]. y# Z
救稀珍动物濒于灭种的危机,这些跟佛教放生的本意虽相应但不相同。如果我们仅把要放生5 P- S* i; u5 ~% L3 h
的生物无限制地流放在自然景观动物保护区,到了饱和程度,也会有人以控制繁殖和适量的
* O2 a, R% a1 [1 ^$ l b$ _, {$ `捕杀等方式来调节其生活空间的。+ l% k$ s4 _0 L6 m1 B
3 r5 q2 m( ?3 n, `" C因此,我们到那儿放生?如果是鱼,有人用钩钓、网捞;如果是鸟,有人用枪射、网捕。
( F1 G/ g+ w: ]- U6 ?- J2 ]* _4 v而且今日的鱼市场和鸟店,所售的商品很少是野生的,多半是来自人工繁殖的鱼池和鸟园。
/ ~+ b2 D5 w( |/ q" L2 C% _" f那些动物,根本没有适应自然环境而自求生存的能力,放生,也等于杀生。放小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