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楼主 |
发表于 2016-7-17 17:23:41
|
显示全部楼层
一个星期至少要讲两个钟点,老师给我们规定的。我自己觉得两个钟点不行,我会堕落、会退转。我以后规定自己,一天至少要讲两个钟点,不可以少过两个钟点,天天不间断。没人听那怎么办?没人听的时候我用,那个时候没有录影,有录音,磁带的那种录音机,我买了个录音机,我对著录音机讲,讲完之后我自己来听一遍。旅行都不休息,在旅馆里我对著录音机讲,我是这个笨方法学出来的,很有效。你不用这个方法,肯定会被环境染污。 0 p7 x, ?6 G6 H) o
我五十多年不看电视、不听广播,报纸、杂志统统不看,不但这些东西不看,一般的书不看。人家有时候送书给我,我第一个看版权,我看书的习惯,首先新书拿来看版权页,如果它上面写了「版权所有,翻印必究」,我就不看这个书。所以很多人奇怪,为什么你看到这个就不看?我说这个人心量太小,自私自利,小心量的人他能写出什么好东西?不要浪费我的时间。你看中国的古籍,都是「无有版权,欢迎翻印」,还「功德无量」,量大福大,量大智慧大,看这些人的东西我们能得好处。心量那么小,你看它干什么?那浪费我们时间,时间太宝贵了。古人留下的典籍,我们一生都看不完,只是挑几种熟读。学佛之后,几乎全部都是佛书,尤其是必须要读我学习这一部书的参考典籍,古大德的注疏。我到台中跟李老师学《楞严经》,两年当中我搜集《楞严经》的注解二十多种,老师都感觉很奇怪,不可思议。他说这些东西好,你从哪里找来的?真的,章嘉大师讲的,佛氏门中,有求必应,心想事成。我想到那一部书,哪一个祖师大德注的,大概一、二个月就有人送来,很不可思议。只有一套书我想的时间最长,《中观论疏》,六个月,半年得到了,这是最长的。有求必应,我需要参考这个东西。没有应,大概是佛菩萨认为这个没有必要,那我也就不想了。除这些之外,名闻利养是从来没想过,每天我觉得吃饱了、穿暖了,睡觉睡得很好,这就非常幸福了,这个就是方老师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每天跟佛菩萨、跟圣贤人在一起,你说你多幸福!还有比这个更快乐、更幸福的事情吗?没有了。所以,人生最高的享受人人都有分,只看你自己愿不愿意求,你愿意真能得到,佛氏门中,有求必应。
) ]) G- O# x+ v' z5 J/ h 我们看这一段最后,这还不是最后,这是下头一段的开端。「上三段为法藏大士严净自心之德行,下为成就众生之德行。」成就众生一定先成就自己,自己没有成就,要说成就众生,这个话说得太奢侈了,说实在话那是不可能的事情。决定是先成就自己,才能成就别人。我们看底下一段,成就众生。 % {5 ?3 b# D8 N$ C2 e3 `
【所有国城。聚落。眷属。珍宝。都无所著。恒以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智慧。六度之行。教化安立众生。住於无上真正之道。】
4 @+ V% f) c9 R; X' I' d, z 这一段里面,前面这一句是「一切无著」,换句话说,一切都放下了;下面第二段是「六度教化众生」。我们看念老的注解。「聚落即村落,即今之乡村居民点。」由此可知,在古代,世尊讲经教学确实在聚落的时间是最长的。城市里面那就是比较大的活动,多半是国王大臣他们来发起的,办这些活动,今天我们称这个都是活动。村镇这是小规模的,人口也比较少。「国城、聚落、眷属、珍宝」统统放下,情执放下,不再执著。这个境界阿罗汉做到了。下面给我们注解里面说,「著者,执也。有所执著,则难离舍。今无所著,故皆可用以布施。」这是真正教化众生,你不能舍,你怎样教化? % A. u& a# v: j
教化众生,世尊所讲的四摄法,四摄法是摄受众生四种方法,第一个就是布施。此地布施,「恒以布施、持戒」,这六度,六度都是布施,都是四摄法里的第一个布施。菩萨六度是破自己六种执著的,那是六波罗蜜,四摄法里面的布施是利益众生的,帮助众生的。帮助众生,首先你要放下情执,这个里面,「国城、聚落」释迦牟尼佛舍掉了。他是王子,他要不出家,他做国王;他出家了,把王位舍弃了,这是国城舍掉了。他这个国家有很大的疆域,有很多的城市、聚落,他有眷属,确实他有珍宝,全都舍了。出家之后,过苦行僧的生活,三衣一钵,日中一食,树下一宿,过这样的生活。这样的生活他老人家过了六十年,他十九岁舍掉的。这个舍掉是什么?烦恼障,烦恼放下了,这个东西都是烦恼。可是十九岁烦恼放下,他去求学,求学十二年,十二年学得不少。当时印度宗教非常发达,给诸位说是宗教教育很发达,这些宗教里面的高僧大德,他都亲近过,都跟他们学过。除这个之外,印度的哲学也是世界之冠,这些大哲、大德他统统都亲近了。十二年所学的东西不少,学了这么多,我们能想像得到,他的问题没解决。
' O4 L" n- Z( R, m: R" q 古印度,无论是宗教、是学派没有不重视禅定的。所以佛经里面所讲的四禅八定,这个诸位要知道,四禅八定是古婆罗门传下来的,佛经里面讲四禅八定是婆罗门教的,但是统统都要学,因为它是基础,禅定的基础。得禅定之后,现在所讲的空间维次突破了,六道里头的,上到二十八层天,下面到无间地狱,都是你活动的范围,你都能够看得到,都能够接触得到。所以,轮回这个说法不是释迦牟尼佛讲的,古老的婆罗门在释迦牟尼佛出现一万年前就讲得很清楚、很明白了。凡是修定的人都看到过,这不是假的,是真的。宗教界的人士、学术界的大德都有这个能力,都肯定承认这个事实真相,轮回。可是六道轮回从哪来的?为什么会有这个现象?六道之外还有没有世界?我们深深相信释迦牟尼佛会有这些想法,这三个问题没人能解答,学术界不能解答,宗教也不能解答。释迦牟尼佛就把学习放下了,在菩提树下入定,十二年所学的放下,入更深的禅定。把这个放下是什么?这十二年是所知障。你看十九岁放下了烦恼障,三十岁放下所知障,两种障碍,障碍你明心见性,障碍你证大般涅槃。这一放下,真的明心见性了,见性成佛。 7 l: B% @2 R3 R( j7 W3 }9 ?0 ]/ X
出定之后就开始教学,到鹿野苑去找以前跟随他的五个人,都有亲戚关系。释迦牟尼佛十九岁离开家出去参学,他的父亲派这五个人跟随他一起照顾他。这些人也都修行, |
|